9月份读书小记

发布时间: 2021-10-07 22:41: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1

2021年9月份,断断续续,读完了几本之前遗留的书目。1.《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作者:周国元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想清楚,说明...

9月份读书小记

2021年9月份,断断续续,读完了几本之前遗留的书目。

1.《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作者:周国元

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非常的麦肯锡;

麦肯锡的东西,学院派,老牌。很多人都说全是口水词儿,老一套,不见得。毕竟,真的一个商业问题摆在面前,涉及到对外出方案,沟通,谈判,合作;以及对内的沟通和协调,都离不开这些原则。

比如,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年,齐国使者到大梁,孙膑是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国使者。使者觉得此人是个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载回齐国。那时候,齐国的将军是田忌,他非常赏识他,待如上宾。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马的脚力都差不多,却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因此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这方法难吗?

不难,现代人其实也可以想出来。

只是,现实中的认知方法和应对高难度问题时,我们在处理的时,难的是走出常规思考。

所以,在这多变的时代,战略思维是后天值得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技巧。

无论用什么法则,面对的是什么问题,都需要恰到好处的「切分」。当我们把问题「切」了第三步的时候,基本都可以洞见到问题本质。再举个例子,我们要提高企业利润,最简单直接的是要提高价格,而提高价格不能单纯的仅仅提价,而是要从多维度,比如,增加感知价值、品牌影响力等等。对应到书中提到的“3-3原则”,也就是在同一纬度深挖3层,共建造3个或以上不同的逻辑树;然后确保这几个逻辑树相互独立不重叠。这就是本书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的精髓。总之,要学会「切」,且站在全局的角度,才能「切」得准,后续不会填坑填不完。多思维角度,先看整体,再看部分,最后看细节。

2.《我这样的机器》,作者:伊恩·麦克尤恩

本书由即友红红推荐而关注;选一部分读书笔记的内容做分享:

读完之后,似乎作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假如我们交谈的对象不是屏幕,而是像亚当一样,具备外貌与应答方式都与人类高度相似的dong xi ,那么,哪怕你一遍又一遍提醒自己:这不过是一台机器,我们可能依旧会忍不住和它发展出情感关系。这种亲密关系可能会帮助人们重新发现自己。

是【复仇正义】重要,

还是【不能欺骗】更重要?

这无疑是麦克尤恩感兴趣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工程师在创造类似亚当的机器人的时候是内置了人类道德规则的,是一种道德之上的设计。但是,这似乎是远远不够的。出厂设定仅仅是作为造物主的人类所寄托的最美好的期望,毕竟,即便是人类自己,也没有没能做到这样的完美(比如罗森塔尔试验)。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规则,那样的条款,无论是人类,还是机器人,根本经不起考验。显然,人类社会的复杂不是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就能理解的,在机器人投入人类生活后不久,就有机器人设法取消了开关;还有的可能是道德的设定在日常琐碎里受到了碰撞,愈演愈烈,体会到了无力和绝望,陷入了意识崩溃,安安静静地摧毁了自己的软件,无法修复。

这书要说成功的地方,在于,引发了我对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关注。准备找一些专业性的书来填补这块知识地图。

3.《触变:混序管理再造组织和人才》,作者:李文,苗青

这本书总觉得有一点点啰嗦,但,也不乏提出了一些关键性问题。比如,作者提到HR角色的转变以及员工的复合式绩效考核。很多真正项目参与者(注意,我说的是项目参与者而不是项目经理)的困惑是:职能工作和项目工作如何平衡?员工和部门、项目的利益立场如何达成一致?好的企业能够做到保证员工有15%的工作时间可以自己参与项目发挥,但是,到底能不能做到?如何衡量这个是否做到了?如果能,这就不是问题,混序也不再是混序,也就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倡导的互联网扁平化组织。

4.《元素周期表何以解释一切》,作者:蒂姆·詹姆斯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入门,也是这门科学的核心。理解元素才能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来没有哪一本教材像这本书这样去讲解元素周期表,作者完美的科普了这个本身有些晦涩的科学。在讲述化学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作者吐槽前人对化学的误读:认为元素无法取得就没必要研究的亚里士多德『真儿的』没有科学精神;斤斤计较时常显得很二的牛顿等等,诙谐而不失严谨。本书最吸睛是的是关于量子力学的言论。作者谈到量子力学曾通过推断电子在核周围位置的排列而促进元素周期表的形成,揭开了物理和化学两门科学相交的分界线,可以说,是颠覆认知的。

这类科普书有价值吗?有。

课本里只有知识,没有科学。它很难激发学生去想象,更加无法驱动学生去应用,这是科普该做的事情,也是科普的意义和价值。好的科普要有趣有料,和有广阔的视角,让读者能够站得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同时要收回来,让读者看到立足点,回归现实。按照这样的角度来看,本书是成功的。

5.《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作者:李录

这本书怎么说呢,写作的人的身份,让凯撒看这本书的时候,预期和心态相对平和。

全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是把自己喜欢的几本书的观点做了一些融合,主要谈的是:为什么中国值得投资的问题。由于是公众演讲的文稿,所以行文相对口语化。如果想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建议还是把作者提到的几本原著都读一遍;第二部分,作者在做投资时的一些原则的感悟,这部分是精华。作者没有讲赚钱的术,而是在布道,认为这才是长期能够盈利的管理。

读完,印象最深的是有这样两个问题:

其一:国内践行价值投资的机构,能复制巴菲特的成就吗?严晓捷先生曾经这样的总结巴菲特的成功:i) 良好的身体和心态,巴菲特一半的财富是在60岁以后获得的;ii) 发现保险公司浮存金的商业秘密,这是巴菲特近乎无限的长久期资金的来源;iii) 收购华盛顿邮报,掌握舆论主导权,使其在上流社会获得一席之位,搭建真正的能力圈。

其二,成不了巴菲特,就不做价值投资了么?在作者看来,成不了巴菲特也可以做价值投。在某一行业中深耕多年的从业人员更容易践行此道。茅台的经销商,一边囤货推动价格上涨,一边坐享茅台股价飞涨。现货股票两头赚,闷声发大财的其实是这批人。

至于专业投资者,价值投资的魅力在于个人的真知灼见可以通过投资而变现,书生不再是百无一用。

知乎和豆瓣都这本书的评价能够看到很多负面的声音,而大部分负面声音是认为本书在微观上不谈看看市场开放或者不开放,是否有帕累托改进可能?在宏观上不提国内生产函数、要素市场、国际分工,零零散散、毫无框架与逻辑。

首先,这不是一本社会学&经济学相关的书,只是话题涉及到了这个话题。其次,本书的第二部分是书的中心。第一部分比较虚,虽然投资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但是作者没有建立一个严密的从文明到文化再到现代投资文化的分析导图(这个可以理解,毕竟作者不是科班出身)。因此,没有社会文化的专业知识和论证支撑,这部分确实价值一般。

作者在第二部分分享了其价值投资理念的实践,包括投资策略,投资心态,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谈到了对拟投公司财务指标速算方法,以及对中国经济过了刘易斯拐点之后存在问题的隐忧和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总体看下来,作者说的还是很接地气的,吻合中国经济的现状。

读完本书,凯撒最大的收获是个人投资方面,这也是作者自诩得到芒格真传的部分。至于认为本书是鼓吹【加入自由市场】的人,不妨再看看或者从哪里放弃阅读的,再从哪里继续,毕竟关于股票价值投资实践的内容占了本书一半篇幅。

以上。

本文标题: 9月份读书小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587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书笔记(6):《自卑与超越》,我的优越感原来都是假的最近关于读书和写东西的新感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