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这首我写的诗如果放进古诗里面的会容易被看出不是古人写的吗 顺带问一下写得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9-19 13:59: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89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是描写谁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是描写杨玉环的。原文清平调·其一李白〔唐代〕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

请问一下这首我写的诗如果放进古诗里面的会容易被看出不是古人写的吗 顺带问一下写得怎么样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是描写谁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是描写杨玉环的。

原文

清平调·其一

李白 〔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是描写杨贵妃的。

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3.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4.“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5.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描写的是杨贵妃。

诗句出自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写的是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所作《清平调》三首里的第一首的首句。诗人看见天边的云彩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这是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间接写出了大唐盛世的美。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诗人设想云朵想与杨贵妃的衣裳媲美,花儿想与杨贵妃的容貌比妍,这是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而“想”用得颇为巧妙而富有张力,这是用拟人、夸张和想像等艺术表现手法侧面摹写出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此外,这句诗互文见义,用笔灵动而经济。

《清平调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是组诗作品,共三首。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作品原文

清平调词三首⑴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注释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作品赏析

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作品翻译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云想衣裳花想容”描写的是杨贵妃。这句诗出自盛唐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诗人看见天边的云彩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这是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间接写出了大唐盛世的美。

【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白话译文】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作品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写的,意思是:看到云就联想到她华丽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这首诗出自李白的《 清平调.其一》,是写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从诗句中不能看出李白对杨贵妃容貌的赞美和倾慕。整首诗句是这样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

 

相传李白创作《 清平调》还有这样的故事背景:唐朝时期 人人都爱牡丹花,宫廷当中自然也是种植了大量牡丹。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一同在兴庆池边的沉香亭赏牡丹,随同一起的还有当时梨园的几位名角,那日牡丹开的非常繁茂 ,杨贵妃乘步辇,在牡丹花的映衬下杨贵妃愈发显得好看,唐明皇则骑着赵宁六郡之一照夜白,郎才女貌鲜花陪衬意境非常优美,就当名角开始演唱时,唐明皇一如反常的说:如此美景,若是只唱陈词滥调实在是可惜,于是他就命令随从李龟年去宣布御用文人李白进宫。  

李白当时已经喝的有点微醺,看到当时杨贵妃与唐明皇郎才女貌在花团锦簇下更加美丽,实在是分不清到底是花映衬了人还是人映衬了花。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 清平调 .其一》,据说当时杨贵妃特别喜欢这首诗事后也常常拜读,唐玄宗更是大赞妙哉,于是才给后人留下 “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的传奇!

全诗译文: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丽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滋润着花色使其更浓艳,如果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月光照耀下的神女。从诗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李白对杨贵妃美貌地赞扬 ,如果不是飘飘仙子那么一定是瑶台月光下的神女,让后人对杨贵妃的容貌联想翩翩。

整首诗里面我们没有看到“漂亮”“美丽”相关词语,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杨贵妃的容颜,所以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文化底蕴以及古诗词的美!

请问“山北溪声一路迎 山南溪乡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 若过金陵莫寄声”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山北溪声一路迎 山南溪乡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 若过金陵莫寄声”这句诗意思: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出自《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中的其二。作品出处《诚斋集》。

【原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二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译文】

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
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注释】

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流向:水流动的方向。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设金陵邑。
寄声:托人传话。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溪水行迹和声响,寄寓作者求静的感情。“山北”“山南”概括溪水曲折不断,作者行迹不止。作者以拟人手法,表现溪水对人的感情,十分动人。溪水不辞辛苦地从千山万壑之中一路伴人还归,又要热情地送作者远行,依依不舍,可谓情深意切。以“响”状情,尤为妙笔。

但当作者得知它原来要伴随自己去京都寻求官职,却规劝它不要如此热情。其意蕴大概是说,克服困难去追求,在患难中重视友情,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是为追名逐利,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无疑是作者弃官求逸心境的写照。当然也更反衬山溪独特的意趣。平凡通俗流畅的诗句表现深刻的意趣是杨万里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创作背景】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杨万里以直龙图阁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绍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赣州,不赴,乞祠。这组诗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与《午憩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正相合,既称“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绍熙二年事,当作于绍熙三年春,诗人时年六十六岁。他外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这组诗。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山北溪声一路迎 山南溪乡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 若过金陵莫寄声”这句诗意思:

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

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山北溪声一路迎 山南溪乡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 若过金陵莫寄声”出自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这组诗共有六首,全是写春日山行情景。第一首状写峡谷险峻溪水深邃的奇景;第二首写溪水行迹和声响,寄寓作者求静的感情;第三首表面是写溪水性情,实际是借物抒情,表达作者对自由的追求;第四首描述日出山谷中喧闹的景象;第五首抒写下山的深切感受;第六首通过联想抒写思归的情思。这组诗中,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运用拟人修辞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叙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营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简单而深刻的哲理,语言通俗易懂,体现出诚斋体诗的特征。

作品原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其二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词语注释

松源:《诚斋集》卷三十五这组诗前有《入弋阳界道旁两石山一曰芦山绝妙一曰石人峰次焉上有一石起立如人形云》《芙蓉渡酒店前金沙芍药盛开》《晨炊横塘桥酒家小窗》《午憩马家店》,又第一首诗有"昨朝曾过芙蓉渡"句,可知松源在今江西弋阳境内。晨炊:做早饭。漆公店:地名。

侧塞:积满充塞貌。千山:极言山多。

崎岖: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昨朝:昨天。芙蓉渡:地名。《江西通志》卷三十四:"芙蓉渡,在弋阳县西北九十五里。"

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流向:水流动的方向。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设金陵邑。

寄声:托人传话。

勒:约束。

性气:犹言脾气。

作品译文

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

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创作背景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杨万里以直龙图阁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绍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赣州,不赴,乞祠。这组诗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与《午憩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正相合,既称"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绍熙二年事,当作于绍熙三年春,诗人时年六十六岁。他外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这组诗。

赏析

这六首诗是写山溪的组诗。不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迹图,大抵是从乐平入弋阳,过芙蓉渡,晨炊横塘,午憩马家店,再至松源。

第一首状写峡谷险峻溪水深邃的奇景。"侧塞"形象地写出登山的情状。在山中左旋右转寻找去路,千峰万嶂,锯齿狼牙,重重叠叠,连个缝隙也没有,只好侧身像塞东西似的挤身前进。以动作写景,奇险历历。站在山腰一望,上抵青天,下临深井般的万壑,上下都是崎岖险阻,山势逼人,谷势吞身,多么惊心动魄。这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登天梯上仙界的惊险场面。从如此峭拔险怪的千山万壑中流出的溪水,自是奔涌奇幻。有时只能听到水声鸣响却无法看到曾经经过的芙蓉渡口。待找到溪源,依然像初进山看到的溪水一样狭窄如线,因为山势太陡太险了。作者通过移步易形,突出眼见,表现山溪奇险变幻,以小见大,以实代虚,含无尽趣味。

第二首写溪水行迹和声响,寄寓作者求静的感情。"山北""山南"概括溪水曲折不断,作者行迹不止。作者以拟人手法,表现溪水对人的感情,十分动人。溪水不辞辛苦地从千山万壑之中一路伴人还归,又要热情地送作者远行,依依不舍,可谓情深意切。以"响"状情,尤为妙笔。但当作者得知它原来要伴随自己去京都寻求官职,却规劝它不要如此热情。其意蕴大概是说,克服困难去追求,在患难中重视友情,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是为追名逐利,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无疑是作者弃官求逸心境的写照。当然也更反衬山溪独特的意趣。平凡通俗流畅的诗句表现深刻的意趣是杨万里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三首表面是写溪水性情,实际是借物抒情,表达作者对自由的追求。溪水像奔马一般,自由自在地向东急驰,生命得以活跃,多么惬意神爽。不料像奔驰的骏马被勒住马缰一样,"前山"硬逼溪水向西彻底改变方向,横杀志向,使得一向性情温柔的溪水发怒。此时急声变成了怒吼,反抗之情跃然纸上。溪水要求急速放开束缚,山却横阻无情,几经斗争,水速减慢了。这缓慢的水声像是发出不被理解的悲叹。作者抓住水速的急缓,抒写自己向往自由的情怀,独出机杼。

第四首描述日出山谷中喧闹的景象。旭日东升,谷底微明,方有鸡鸣、马嘶、人语,反衬这是一个峭绝幽僻的山谷。虽有阳光送暖,但此时高山峻岭、古树繁荫之中,依然是透骨奇寒,这真是一个云笼雾罩、山气充斥的环境。经过一夜的煎熬,终于盼到天亮,来不及再和山中人更多谈论谷底风俗人情家事,因为报晓的鸡鸣正紧催行人上路。作者摄取初晓山谷的一个镜头,化静为动,以急促的节奏抒写对谷景的依恋之情。

第五首抒写下山的深切感受。没有亲身体验的人常以为下山容易上山难。其实地球的引力对上山下山的人一样,只不过人们误认为上山需攀登,下山不需用力,单单看到位置变换罢了。有时下山花费力量更大,上山上不去可以停留,下山有惯性控制不住甚至出危险。"莫言下岭便无难"一语写出作者深切体验。也是一个一改习惯看法的新颖开笔,先为读者设一悬念,令人惊奇。"赚"风趣地写出山给人的情趣。"错"提醒人们不要陶醉于攀登的狂喜之中,而要小心谨慎下山,另有一番情趣。因为在群山万壑之中兜圈子,下了一山又一山,每出现一山都是一只拦路虎。上山有趣,下山有难。一难接着一难,克服它,其中也有一种战胜困难的乐趣。作者从下山角度写登山一趣。一岭接一岭,下岭再上岭,这便是作者对首句悬念的解释。"拦"字运用拟人手法,使群山性格化,似乎有意留难行人,平平道来,而含蕴奇趣。三、四两句是从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脱出,但写山比苏诗内涵丰富。钱钟书先生把这首诗选入《宋诗选注》,竟未着一字一句注释,足见诚斋体用语明、无晦涩的特点。

第六首通过联想抒写思归的情思。开头两句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写自己在群山险壑中行旅的离愁别绪。"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况身处险象环生的苦境之中,更罩上一层大有生离死别的暗色。连子规也被感动得凄声不止地向人啼泣。将子规人格化,更衬出游子孤独悲愁。思绪起伏,联想居人(妻子)如果听到子规这种凄切哀怨的悲啼,也一定会泪流满面,愁肠百结,摧拉欲断。最后两句虽是以假设口吻置景,实际啼声不能传到妻耳,但它说明作者心早已飞向妻旁。明知妻子"春愁"为自己,却故作曲笔,更表现思家心切。这首诗虽未正面写山溪,但由于以情造境,却可以想象出山溪的形境。

这组诗的特点,正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说:"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杨万里思路敏捷,他选角独到,能捕捉别人往往难以捕捉到的意象。六首诗虽然每首各有侧重,但作者的感情是连贯的。这组诗也是作者擅长用俚语俗话入诗的典型。

名家点评

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靖华:精巧清新的"诚斋体"诗,确有其独特的内蕴和情趣,可谓既发议论又意在言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即是一例。这组诗精妙清新,含意隽永,有如东坡《题西林壁》,完全是从山水描述中阐发其情趣和哲理。诗中的行人和溪水都被层峦迭嶂所戏弄,山岭或者一放一拦,或者向东向西,搅扰得行人恼恨溪水怨怒。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游山玩水时的霎那感受,但实际上却正是人间行路难的亘常写照,可谓从一滴水看到汪洋大海。它的议论是暗含在诗意之中,山水阻勒的意象是在议论句式中得到显现的,这是典型的宋诗表达方式。这样的议论诗,既避兔了寻辞摘句的生硬,也冲决了空泛说教的枯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给人以美感的享受。(《百家唐宋诗新话》)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诗句“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乡送人行。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出自诗人杨万里的诗作《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全诗的直译是: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全诗的引申义是:其一,反衬山溪独特的意趣;其二,作者得知山溪原来要伴随自己去京都寻求官职,感谢山溪的同时又规劝山溪不要如此热情。作者是想表达克服困难去追求梦想,在患难中重视友情,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是为追名逐利,就不值得称道了。

【出处】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杨万里

【原文】

其一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其二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其三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其四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其六

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译文】

其一

山行途中只见千山相连,竟没有一丝缝隙。山峰高耸入云,山谷深如万丈,行路崎岖艰难。

昨天我曾路过芙蓉渡口,如今顺着溪流找到了狭窄如线的源头。

其二

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

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其三

后山阻隔住了水,水便向东奔涌而去。到了前山却又被阻隔,从而向西流去。

说水柔和,没有脾气,但是水湍急时,声音似怒了一般;水缓慢时,声音却又让人感觉悲凉。

其四

太阳升高,山谷里开始变得温暖起来。苍翠色的山雾笼罩下,天气依然冷得彻骨。

行人们都在忙什么事情呢?在晨鸡的报晓声中就匆匆跨上马背继续赶路了。

其五

不要说什么上山艰难下山容易,骗得人们下山时盲目欢喜。

真正走起来才发现走来走去还在万山环绕的圈子里,真是过了一山又一山。

其六

正是路上的行人愁苦悲痛之时,杜鹃鸟还在声声不绝地对着人啼叫。

如果家居之人的脸上总是挂满泪珠,我才相信这春日的愁绪总是因为它。

【关键词注解】

题目

松源:《诚斋集》卷三十五这组诗前有《入弋阳界道旁两石山一曰芦山绝妙一曰石人峰次焉上有一石起立如人形云》《芙蓉渡酒店前金沙芍药盛开》《晨炊横塘桥酒家小窗》《午憩马家店》,又第一首诗有“昨朝曾过芙蓉渡”句,可知松源在今江西弋阳境内。晨炊:做早饭。漆公店:地名。

其一

侧塞:积满充塞貌。千山:极言山多。

崎岖: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昨朝:昨天。芙蓉渡:地名。《江西通志》卷三十四:“芙蓉渡,在弋阳县西北九十五里。”

其二

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流向:水流动的方向。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设金陵邑。

寄声:托人传话。

其三

勒:约束。

性气:犹言脾气。

急声:湍急的声音。慢声:缓慢轻柔的声音。

其四

暄:温暖。

岚翠:苍翠色的山雾。

底事:何事。

金鸡: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银鞍:银饰的马鞍。代指骏马。

其五

莫言:不要说。

赚得:骗得。得,一作“的”。错喜欢:白白地喜欢。一作“空喜欢”。

政入:恰好进入。政,同“正”,正好,恰好。一作“正”。围子:圈子,圆圈。一作“圈子”。

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一作“放过”。拦:阻拦,阻挡。

其六

政:同“正”,正当,正在。一作“正”。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得得:频频,频仍。

居人:家居的人。

始:才。春愁:春日的愁绪。伊:第三人称代词,它。

【创作背景】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杨万里以直龙图阁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绍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赣州,不赴,乞祠。这组诗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与《午憩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正相合,既称“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绍熙二年事,当作于绍熙三年春,诗人时年六十六岁。他外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这组诗。

【作品鉴赏】

这六首诗是写山溪的组诗。不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迹图,大抵是从乐平入弋阳,过芙蓉渡,晨炊横塘,午憩马家店,再至松源。

第一首状写峡谷险峻溪水深邃的奇景。“侧塞”形象地写出登山的情状。在山中左旋右转寻找去路,千峰万嶂,锯齿狼牙,重重叠叠,连个缝隙也没有,只好侧身像塞东西似的挤身前进。以动作写景,奇险历历。站在山腰一望,上抵青天,下临深井般的万壑,上下都是崎岖险阻,山势逼人,谷势吞身,多么惊心动魄。这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登天梯上仙界的惊险场面。从如此峭拔险怪的千山万壑中流出的溪水,自是奔涌奇幻。有时只能听到水声鸣响却无法看到曾经经过的芙蓉渡口。待找到溪源,依然像初进山看到的溪水一样狭窄如线,因为山势太陡太险了。作者通过移步易形,突出眼见,表现山溪奇险变幻,以小见大,以实代虚,含无尽趣味。

第二首写溪水行迹和声响,寄寓作者求静的感情。“山北”“山南”概括溪水曲折不断,作者行迹不止。作者以拟人手法,表现溪水对人的感情,十分动人。溪水不辞辛苦地从千山万壑之中一路伴人还归,又要热情地送作者远行,依依不舍,可谓情深意切。以“响”状情,尤为妙笔。但当作者得知它原来要伴随自己去京都寻求官职,却规劝它不要如此热情。其意蕴大概是说,克服困难去追求,在患难中重视友情,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是为追名逐利,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无疑是作者弃官求逸心境的写照。当然也更反衬山溪独特的意趣。平凡通俗流畅的诗句表现深刻的意趣是杨万里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三首表面是写溪水性情,实际是借物抒情,表达作者对自由的追求。溪水像奔马一般,自由自在地向东急驰,生命得以活跃,多么惬意神爽。不料像奔驰的骏马被勒住马缰一样,“前山”硬逼溪水向西彻底改变方向,横杀志向,使得一向性情温柔的溪水发怒。此时急声变成了怒吼,反抗之情跃然纸上。溪水要求急速放开束缚,山却横阻无情,几经斗争,水速减慢了。这缓慢的水声像是发出不被理解的悲叹。作者抓住水速的急缓,抒写自己向往自由的情怀,独出机杼。

第四首描述日出山谷中喧闹的景象。旭日东升,谷底微明,方有鸡鸣、马嘶、人语,反衬这是一个峭绝幽僻的山谷。虽有阳光送暖,但此时高山峻岭、古树繁荫之中,依然是透骨奇寒,这真是一个云笼雾罩、山气充斥的环境。经过一夜的煎熬,终于盼到天亮,来不及再和山中人更多谈论谷底风俗人情家事,因为报晓的鸡鸣正紧催行人上路。作者摄取初晓山谷的一个镜头,化静为动,以急促的节奏抒写对谷景的依恋之情。

第五首抒写下山的深切感受。没有亲身体验的人常以为下山容易上山难。其实地球的引力对上山下山的人一样,只不过人们误认为上山需攀登,下山不需用力,单单看到位置变换罢了。有时下山花费力量更大,上山上不去可以停留,下山有惯性控制不住甚至出危险。“莫言下岭便无难”一语写出作者深切体验。也是一个一改习惯看法的新颖开笔,先为读者设一悬念,令人惊奇。“赚”风趣地写出山给人的情趣。“错”提醒人们不要陶醉于攀登的狂喜之中,而要小心谨慎下山,另有一番情趣。因为在群山万壑之中兜圈子,下了一山又一山,每出现一山都是一只拦路虎。上山有趣,下山有难。一难接着一难,克服它,其中也有一种战胜困难的乐趣。作者从下山角度写登山一趣。一岭接一岭,下岭再上岭,这便是作者对首句悬念的解释。“拦”字运用拟人手法,使群山性格化,似乎有意留难行人,平平道来,而含蕴奇趣。三、四两句是从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脱出,但写山比苏诗内涵丰富。钱锺书先生把这首诗选入《宋诗选注》,竟未着一字一句注释,足见诚斋体用语明、无晦涩的特点。

第六首通过联想抒写思归的情思。开头两句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写自己在群山险壑中行旅的离愁别绪。“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况身处险象环生的苦境之中,更罩上一层大有生离死别的暗色。连子规也被感动得凄声不止地向人啼泣。将子规人格化,更衬出游子孤独悲愁。思绪起伏,联想居人(妻子)如果听到子规这种凄切哀怨的悲啼,也一定会泪流满面,愁肠百结,摧拉欲断。最后两句虽是以假设口吻置景,实际啼声不能传到妻耳,但它说明作者心早已飞向妻旁。明知妻子“春愁”为自己,却故作曲笔,更表现思家心切。这首诗虽未正面写山溪,但由于以情造境,却可以想象出山溪的形境。

这组诗的特点,正如钱锺书《谈艺录》所说:“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杨万里思路敏捷,他选角独到,能捕捉别人往往难以捕捉到的意象。六首诗虽然每首各有侧重,但作者的感情是连贯的。这组诗也是作者擅长用俚语俗话入诗的典型。 

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靖华:精巧清新的“诚斋体”诗,确有其独特的内蕴和情趣,可谓既发议论又意在言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即是一例。这组诗精妙清新,含意隽永,有如东坡《题西林壁》,完全是从山水描述中阐发其情趣和哲理。诗中的行人和溪水都被层峦迭嶂所戏弄,山岭或者一放一拦,或者向东向西,搅扰得行人恼恨溪水怨怒。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游山玩水时的霎那感受,但实际上却正是人间行路难的亘常写照,可谓从一滴水看到汪洋大海。它的议论是暗含在诗意之中,山水阻勒的意象是在议论句式中得到显现的,这是典型的宋诗表达方式。这样的议论诗,既避兔了寻辞摘句的生硬,也冲决了空泛说教的枯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给人以美感的享受。(《百家唐宋诗新话》)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山北溪声一路迎 山南溪乡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 若过金陵莫寄声”这句诗的意思:

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溪涧的流水作响为我送行。
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原文: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注释:

1.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

2.晨炊:早餐,做早饭,也指清晨起来做早餐。

3.山北:山的北面。

4.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5.山南:山的南面。

6.溪响:指溪涧的流水作响的声音。

7.流向:水流动的方向。

8.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设金陵邑。

9.寄声:托人传话。

赏析:

这是杨万里写的山溪的组诗。这不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迹图,大抵是从乐平入弋阳,过芙蓉渡,晨炊横塘,午憩马家店,再至松源。

这首诗写溪水行迹和声响,寄寓作者求静的感情。“山北”“山南”概括溪水曲折不断,作者行迹不止。作者以拟人手法,表现溪水对人的感情,十分动人。溪水不辞辛苦地从千山万壑之中一路伴人还归,又要热情地送作者远行,依依不舍,可谓情深意切。以“响”状情,尤为妙笔。

但当作者得知它原来要伴随自己去京都寻求官职,却规劝它不要如此热情。其意蕴大概是说,克服困难去追求,在患难中重视友情,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是为追名逐利,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无疑是作者弃官求逸心境的写照。当然也更反衬山溪独特的意趣。平凡通俗流畅的诗句表现深刻的意趣是杨万里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创作背景: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杨万里以直龙图阁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绍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赣州,不赴,乞祠。这组诗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与《午憩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正相合,既称“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绍熙二年事,当作于绍熙三年春,诗人时年六十六岁。他外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这组诗。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题润州金山寺》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贬者多站在艺术的角度批评张祜《题润州金山寺》尾联“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打破全诗意境的和谐,落入张打油、胡钉铰之流。
作品名称
题润州金山寺
作者
张祜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关于琴字的诗句

1.关于琴字的诗句

履道春居 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池窗 白居易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对琴待月 白居易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听幽兰 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夜凉 白居易 露白风清庭户凉,老人先着夹衣裳.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食饱 白居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东院 白居易 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虚白堂 白居易 虚白堂前衙退后,更无一事到中心.移床就日檐闲卧,卧咏闲诗侧枕琴.江上琴兴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2.关于琴字的诗句

履道春居 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

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

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池窗 白居易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

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对琴待月 白居易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听幽兰 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夜凉 白居易

露白风清庭户凉,老人先着夹衣裳.

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

食饱 白居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

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

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东院 白居易

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

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

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

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

虚白堂 白居易

虚白堂前衙退后,更无一事到中心.

移床就日檐闲卧,卧咏闲诗侧枕琴.

江上琴兴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3.带有“琴”字的诗句

琴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废琴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咏琴(一作杨希道诗) 作者:杨师道 朝代:唐 久擅龙门质,孤竦峄阳名。

齐娥初发弄,赵女正调声。 嘉客勿遽反,繁弦曲未成。

咏琴 作者:刘允济 朝代:唐 体裁: 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 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

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 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

弹琴 刘长卿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琴歌二首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听刘尊师弹琴 曹邺 曾于清海独闻蝉,又向空庭夜听泉。 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常在七条弦。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琴曲四章 曹雪芹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オ, 素心如何天上月! 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纳兰性德 泠泠彻夜 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 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 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巾翠袖 莫教泪洒英雄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

4.含有琴字的诗句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释义】: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出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出处】:《竹里馆》 唐·王维。

2.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释义】: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出处】:《琴诗》 宋·苏轼。

3.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释义】: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出处】:《酬张少府》 唐·王维。

4.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释义】:你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虚栽了五株翠柳。

【出处】:《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唐·李白。

5.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释义】: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释义】:《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李白。

6.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释义】: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释义】:《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

5.含有琴字的古诗

《秋日即目》李世民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赐崔日知往潞州》李隆基

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丹景山至德寺》徐氏

松梢月转琴栖影,柏径风牵麝食香。

《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兼郎官数子自顷沉》苏颋

在山琴易调,开瓮酒归醇。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还字》卢怀慎

鹤似闻琴至,人疑宴镐还。

《故西台侍郎上官公挽歌》李乂

顾日琴安在,冲星剑不留。

《陪幸韦嗣立山庄应制》李乂

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6.琴字开头的诗句

、琴书换日,睡馀无力。

2、山水最宜情共乐,琴书赢得道相亲。

3、琴罢独歌还独吟。松风涧水俱知音。

4、琴高台畔,花姑坛上,鸾翔凤舞。

5、琴心漫流怨,带眼偷长。

6、好音情慧,琴里句中暗识。

7、琴心破睡。轻寒漠漠侵鸳被。

8、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9、琴瑟逾欢。好向玉堂视草

10、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11、琴上金星正照,砚中鸖眼相青。

12、琴高双鲤,鼎来同醉孤绝。

13、琴罢不堪幽怨,遥想三山影外,人倚夜

14、天迥楼高,日长院静,琴声幽咽。

15、琴堂窗户清无暑。宫妆争捧黄金注。

16、琴拂虞薰,月裁班扇,麦秋槐夏清和。

17、清风明月解相留。琴声万籁幽。

18、琴堂无事,何妨同泛香溜。

19、琴堂无事。满酌金罍承帝祉。

20、琴心和止。姹女与君相对喜。

21、琴心传密意,唯有相知,失笑他满恁撩乱。

22、琴鹤堂前,仍共赏,蜀锦堆红炫昼。

23、琴里新声风响佩,笔端醉墨鸦栖壁。

24、东风偏作夜来寒。琴心老尽不须弹。

25、任偏罗髻却拈书。琴心谁与问相如。

26、琴调细鸣焦木,矢声不断铜壶。

27、琴心知未许,想钿钗、流落谁家。

本文标题: 请问一下这首我写的诗如果放进古诗里面的会容易被看出不是古人写的吗 顺带问一下写得怎么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33245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最近想看古代诗人的诗集 有什么推荐吗为什么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