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写的诗,能不能各位评价并提供建议

发布时间: 2022-11-28 11:00: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99

这是我弟弟写的一首诗,有哪位智者跟我说一下写的好吗?《打油诗》作者:熊文国!排云静坐野鹤飞,俯览都城尽是灰。色彩斑斓厂房住,从此...

弟弟写的诗,能不能各位评价并提供建议

这是我弟弟写的一首诗,有哪位智者跟我说一下写的好吗?

《打油诗》作者:熊文国!排云静坐野鹤飞,俯览都城尽是灰。色彩斑斓厂房住,从此踏上人生路。
此踏上人生路。

如何评价《古诗十九首》这部作品?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  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二、汉代文人诗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三、《古诗十九首》选析
一、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把现实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像《诗经》民歌一样,汉乐府民歌也忠实地记录了汉代社会的现实。可以说,《诗经》民歌中反映到的,乐府民歌都有所表现,而《诗经》中没有或较少接触的主题,汉乐府却又有了新的开拓。例如,对于剥削阶级家庭内部生活的揭露。《相逢行》、《鸡鸣》、《长安有狭斜行》等揭露了他们奢侈荒淫的生活;《孤儿行》、《淮南王歌》揭露了统治阶级家庭里的兄弟骨肉相残,这都是在《诗经》民歌中少见的主题。就是相同主题的作品,汉乐府民歌在思想深度上也有新的开掘,弃妇诗在《诗经》民歌中往往就事论事,谴责的常只是男子的无情和变化,很少接触剥削阶级的伦理道德等社会原因。汉乐府的民歌中的弃妇诗就不仅把矛头指向男子本身的薄情和见异思迁,而更把矛头指向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伦理和封建纲常的社会因素,因而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像《孔雀东南飞》就批判了封建的家长制和门第观念,体现了更强烈的现实精神。汉乐府民歌的一些题目和题材被后世文人反复摹拟过,建安时代直到六朝,出现了大量的拟乐府,唐代大诗人李白几乎写尽了乐府古题,杜甫推陈出新,即事名篇,写出了《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诗篇,白居易等人发起“新乐府”运动,写作大量揭露社会、反映现实的作品,其精神虽上绍《风》、《雅》,但更近承汉乐府。这就使现实主义成为一个绵绵不绝的传统。
  2、汉乐府的第二个成就是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中叙事诗的成熟。
  我国的叙事诗萌芽于《诗经》,但其成熟是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诗经》中称得上叙事诗的是《大雅》中的《大明》、《緜》、《皇矣》、《生民》、《公刘》等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作品。其中虽有不少生动的描写,但总的来说还缺少完整的情节和细致的叙述。至于《诗经》民歌中的作品,则很少有可以被正经地称为叙事诗的。一些有一定叙事内容的作品,一般缺少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只有《氓》是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可以说是初具规模的叙事诗。但叙事中,主观感情的直接抒发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不是主要由客观的叙述来表达主观的感情。所以我们说叙事诗在《诗经》民歌中还处在萌芽状态。如果说《诗经》民歌标志着我国抒情诗的成熟,那么,叙事诗成熟的标志就是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中虽也有抒情诗,像《悲歌》、《古歌》、《白头吟》等,但占突出地位的还是叙事诗。
  汉乐府本是“缘事而发”,因此,作品中多叙事。一般来说,叙事的情况可分两类,一是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场面叙事,另一个是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前者可以《上山采蘼芜》为代表,后者则可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共同的特点是叙述得比较详细,情节比较完整。《上山采蘼芜》写的是“故人”在上山采蘼芜归来时与“故夫”相遇时一番问答。但却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的活动、言语。情节是完整的,人物的形象是鲜明的,表现了叙事的高度技巧。至于《孔雀东南飞》,篇幅之长,叙事之纷繁,人物之众多都是古代叙事诗中无可比拟的。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正是肯定了它作为叙事诗的成就。作为叙事的基本方式,汉乐府民歌的特点是不用或少用作者叙述性的语言,而是多用故事中的人物的说话、对话来开展故事情节。《东门行》、《妇病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董娇娆》等都主要是依靠对话来开展故事、发展情节的。《十五从军征》虽基本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但其中安排有老兵和相逢的路人的对话。《孤儿行》一篇完全可以看作是孤儿控诉的话语。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使语言生动而富于变化,避免了完全由第三者叙述可能产生的板滞的毛病。
  总的来说,作为叙事诗的汉乐府民歌,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叙述条理清楚,次序井然,是属于成熟时期的叙事诗。
  3、汉乐府民歌的语言特点。
  汉乐府民歌在语言句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汉乐府的语言完全突破《诗经》的四言句式,更呈现出杂言的形式,《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各种句式错杂纷呈于一诗之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句式都有。这主要是由于乐府民歌来于民间,保留着很多的民间口语。例如《东门行》中有“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的句子,连续四句中,句式起伏变化很大,当是人民口语的直录。值得注意的是汉乐府虽然有长短不齐的句式,但也有整齐的句式,《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就是整齐的五言句。还有一首《江南》,全首五言八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全用口语写出,描写生动,充满轻快活泼的情调。“鱼戏莲叶间”以下四句接连铺接,不厌其烦,正是汉乐府用语的古拙淳朴处。本诗的好处还在于诗中主要部分处处写鱼的活泼可爱,但却处处在写采莲人的欢欣愉快的心情。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盖美其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杂言的,长短句错落参差,保留着当时口语的自然、真率的特点;五言的,句式整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音乐性。一般来说,早期的乐府民歌多呈杂言形式,而五言的则多是比较晚期的作品,这说明五言诗这种新诗体是在乐府民歌中逐渐孕育产生起来的4、汉乐府寓言体的运用
  乐府民歌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言体的运用。汉乐府里出现了几首寓言诗,这些诗比拟奇特,富于浪漫主义的情调。寓言诗在《诗经》民歌中偶有运用,但只限于个别作品。像《豳风??鸱鴞》,可以说是最早的禽言诗。到汉乐府时,这种形式已经较多运用了。在汉乐府民歌中禽鸟鱼虫都被写入诗中,作为寓言诗的题材,如《雉子班》、《乌生》、《艳歌何尝行》都以鸟喻人,《蛱蝶行》以蝴蝶和鸟喻人,《枯鱼过河泣》以鱼喻人。有的是表现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有的是表现爱情,但奇特的形式、奇特的内容,却获得了奇特的艺术效果。我们看《艳歌何尝行》:
  飞来双百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踌顾群侣,泪下不自知。“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最后两句是乐府中的套语,是配乐演唱时所加,与原诗内容没有关联。前面全是托鸟言来比喻人间夫妻“生别离”的悲剧,这种夫妻不能相顾的惨剧,正是当时社会迫使劳动人民家破人亡的真实写照。托禽鸟的遭遇来写人,构思奇特。这几首禽言诗,虫言诗或鱼言诗不仅构思奇特,而且描写生动。《蛱蝶行》写蝴蝶被燕子捉住去喂小燕,写吃食之前的小燕见到蝴蝶时是“摇头鼓翼”,《雉子斑》写小雉被王孙所捕,老雉绕车追行,反复叫喊“雉子”,悲鸣之声动人心魄。这些都是劳动人民遭迫害情形的寓言化。还有两首诗虽是寓言体,却是以树木喻人的,这就是《艳歌行》(“南山石嵬嵬”)和《豫章行》,也是想像颇为奇特的作品。这些作品几乎都是揭露社会现实的,但却是寓言的形式,表现了汉乐府中带有丰富想像的浪漫主义情调的风格。
 汉乐府民歌是自《诗经》民歌之后,我国诗史上民间文学创作的一丰硕成果,它对后代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是现实主义精神影响了后代诗人。他们拟写古题乐府,多数能反映社会现实,这是汉乐府民歌精神的继承。到唐代,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是《诗经》民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发扬光大。其次,汉乐府叙事诗所表现出来的叙事技巧和手法也影响了后代叙事诗的创作。沈德潜就说杜诗中的“三吏”、“三别”的叙事诗是“运以古乐府神理”(《唐诗别裁集》卷二)。白居易、元稹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也是继承汉乐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实精神。另外,汉乐府的形式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则表现在五言诗的创立上,因为五言诗实际上源于汉乐府民歌。
 二、汉代文人诗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所谓古诗,这里是专指《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在两晋南北朝时代,人们把流传下来的一些无主名的古代诗歌称为“古诗”。萧统编《文选》时,从这些“古诗”中选择了十九首,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
  现在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作于东汉末年的桓、灵之时。其作者,根据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来分析,应是一些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文人。总之,《古诗十九首》并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它是东汉末年桓、灵之世的一些中下层文人的作品,当然其中有少数也可能是民歌,或者是由民歌改写的。这从它常套用乐府民歌的句子可以看出。
  《古诗十九首》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这几乎是古今学者所公认的事实。刘勰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钟嵘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诗品》上)这里面的一些评语,特别是古人的一些评语,对其成就都是承认的。它确实在我国文学史上把抒情诗推进到新的高度。
  1、《古诗十九首》极善于塑造优美动人的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艺术画面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具体地说,意境就是作者所描写的画面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绪的密切无间的结合,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是一种能浸透人心灵的艺术效果。
  《古诗十九首》是情景交融的优美抒情诗。《明月皎夜光》一首,前面八句看似纯然写景,但诗人提供给读者的一系列的意象是明月、促织、星、白露、野草、蝉、玄鸟,勾勒成一个悲凉枯寂的深秋的意境。“时节忽复易”是主观感受,其作用是使景物与情绪浑然一体,并且很自然地转入对“同门友”的怨恨和伤时失志的悲哀的抒发。《回车驾言迈》更是情景交融的例证: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前四句写的是春景,有东风,有百草,本是东风劲吹,百草繁茂,万象更新的景象。但诗人用了几个饱含萧索情调的词——“悠悠”、“长道”、“茫茫”、“摇”,把可以写成欣欣向荣的春景写得悲意盎然。仅仅读这四句,我们也可以体会到那“涉长道”驾车回乡的游子的颓唐空虚和寂寞的心境,自然而然地由“东风摇百草”的景物引起“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的慨叹,“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的悔恨和“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悲哀。这四句真可以说是写景的绝唱。
  《古诗十九首》的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与后世的一些山水诗(如谢灵运的一些诗)的先写景后抒情、说理和写景割裂的手法具有天渊之别。
  2、《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的成就还表现在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上。
  《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的成就还表现在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上。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能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例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虽然是抒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但却全用比喻,用天上比喻人间,用牵牛、织女比喻游子、思妇。比喻本身就有隐约曲折的艺术效果,而且诗人在描写牛、女悲剧的时候,也很注意构思和立意。诗里重点写两情阻隔的悲哀,但对阻隔他们的河汉,却一再点明“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仿佛他们的阻隔的困难并不难于克服,实际上这就暗示了阻隔他们的绝不仅仅是“清且浅”的“河汉”,还有其他的原因。读者也可以由天上的“河汉”想到人间的“河汉”,而且牛、女尚且有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这人间的阻隔就更非是天上的“河汉”可比了。诗人把很多感情隐在言外,让读者得之于想像之外。另外《凛凛岁云暮》则主要是在结构的曲折上表达婉转之情。写思妇的念夫,因思之切、爱之深而产生“锦衾遗洛浦”的怀疑,因思而不眠,终于“梦想见容辉”,由现实写入梦境。梦中的描写也是极尽曲折,既写迎娶时的欢欣,又写相聚之须臾,最后写寻梦之悲哀。曲折地表达了思妇的婉转不尽的情意。真正是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3、《古诗十九首》善于塑造人物形象。
  《古诗十九首》还特别善于塑造形象。它不是叙事诗,但人物的形象却极为鲜明。有时只简略的几笔,人物却栩栩如生。《迢迢牵牛星》主要写织女的形象。先写织女纤纤素手,札札机声,泣涕如雨,最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则把这个形象点活了,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美丽少妇含情脉脉隔河相望的情景。描写思妇形象最为突出的是《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
  “盈盈”四句极力写出这个女子的容颜之美和她所处的浓春烟景的环境。画龙点睛之笔是“空床难独守”,把人物的感情,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很符合“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的女子的身分。形象极为鲜明 4、语言自然混成而韵味悠长。
  《古诗十九首》在语言上自然浑成,毫无斧凿雕琢的痕迹。《四溟诗话》说它“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固然道出了其语言平淡自然的现象,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寻找出其语言特点。其语言特点在于用自然的语言表达真切的感情。语言固然是一个优点,但关键更在于能真切地表情达意。《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可贵之处正在此!下面的一些句子都是极平常的家常话: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构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去者日以疏》)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 这种口语的运用,使读者感到亲切,加上这些看似平淡的语言中都浸透着深情,则更使读者感到真切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诗十九首》里的《生年不满百》和《驱车上东门》“写情如此,方为不隔”。我们理解之所以“不隔”,就是因为以极平淡自然的语言而能作深挚情感的抒发。其实《古诗十九首》中几乎篇篇都是如此“不隔”的。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批文人创作的,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五言诗。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五言诗已进入成熟的阶段。从此,五言诗体正式进入诗坛,并且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唐代,它的地位才被七言诗体所代替,但仍然与七言诗一起,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种主要的诗歌模式。
三、《古诗十九首》选析
  下面我们选析《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诗,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至于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同学们可以犹不同的看法。
  其一“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在晋南北朝时代,人们把流传下来的一些无主名的古代诗歌统称为“古诗”。萧统编《文选》时,从这些“古诗”中选择了十九首,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古来就有分歧的看法,现在多数的文学史家认为这些诗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作品,作者是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文士。《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这些文士伤时失志的悲哀、离别相思的痛苦和人生无常的慨叹。
  《行行重行行》篇是《十九首》的第一首。诗以思妇的口气写出,写女子对丈夫的无限思念的深情。全诗十六句,可分四层。
开篇二句开门见山地交代本诗相思离别情绪的起因,皆由丈夫出门远行,夫妻别离而来。“行行重行行”是说丈夫行而又行,行行不止,终使夫妻“生别离”。“生别离”出自《楚辞??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是生离作死别之意。“行行”二句既有空间上的相去渐远之意,为下文“相去”二句伏笔;又包含有时间上的岁月流逝之感,亦为下文“思君”二句作一伏笔,可谓有一举两得之妙。“相去万里余,各在天一涯”是申言前二句,正因“行行重行行”,所以才相去万里,人各天涯。第一句是因,后三句是果,因果交代清楚。
  “道路阻且长”以下四句是诉说对丈夫的相思和幽怨。四句分从夫妻双方说起。前二句是说思妇自己。“道路”句用《诗??秦风??蒹葭》“道阻且长”成句,表达思妇不能追从丈夫的痛苦心情。“阻且长”恐怕不仅是指道路之远险,当也包括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的阻隔。如此,则“会面安可知?”更何况,丈夫仍在“行行重行行”,此情此景,她如何不怨?“胡马”二句是对丈夫说的,是思妇的怨望之辞。朱自清先生说“是希望游子不忘故乡”,但希望中含有怨情在内,只是很委婉,就为“浮云”二句的怨中含怒做了铺垫。
所以清人方东树说:“‘胡马’二句,忽纵笔横插,振起一篇奇警,逆摄下‘游子不返’,非徒设色也。”(《昭昧詹言》卷二)非仅如此,“胡马”二句还在文章上承接上一句“会面安可知”,并申足其意。承上启下,故确是“振起一篇奇警”。
  “相去”四句是第三层。前二句袭《古乐府歌》成句“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但略加变化,意思更明了。前一句主要从空间角度言,仍遥接“行行重行行”句。后一句用象征手法暗指人的日渐消瘦,带缓是果,人瘦是因,言果而显因,语气委婉纡徐,含蓄蕴藉。如果说以上都委婉含蓄,怨而不怒的话,则“浮云”二句则直有怨而怒的情绪了。“浮云”、“白日”是比喻。古代常以日喻君,夫妻和君臣的关系在文学作品中是可以互换的,隐喻君王的“白日”可以喻指丈夫。而“浮云”则是指迷惑丈夫(“白日”)的客观情景。正是这“浮云”使得“白日”(丈夫)“不顾反”。设身揣度思妇的心情,这“浮云”当是喻指丈夫在外的另有所爱之人。前人说本诗的所谓“昏君”、“佞臣”之说可以休矣。
“不顾反”就是不念返,不想返家,是什么使得他不想家呢?就思妇想来,首先她想到的,且可能性最大的当然是另有所爱。作此揣想,此二句怨中带怒是意中必然。语意承“胡马”二句的怨而不怒,感情上则更进一层,由怨而怒了。
  “思君”四句是第四层,再转回写思妇自己。“思君令人老”承“衣带”句,不过“衣带”句仅言日渐消瘦,“思君”句则从瘦进一层,由瘦而至颜容的憔悴,意蕴更广。“岁月”句则双承“行行”和“思君”二句,既点醒“行行”句包含的时间流逝之感,又强化了“思君”句青春不再之叹:时光飞逝,岁月已晚,青春不再,容颜凋零,丈夫不归,人何以堪!古人有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之说,此二句足可当之。“弃捐”二句解说多有分歧,一种认为是思妇对丈夫的祝愿,有《诗??卫风??君子于役》末二句“君子于役,苟无饥渴”之意。另一种认为是思妇自我劝慰之辞。她在劝说自己:不要再说他了,还是自己努力加餐吧!从上文“衣带”句、“思君”句,以及思妇的怨怒情形看,作自我劝慰之辞更好,符合诗中思妇感情的发展逻辑!
她已经一怨丈夫与自己的“生别离”,再怨道路的“阻且长”,三怨丈夫的不如“胡马”、“越鸟”,四怨其因“浮云”所遮而“不顾反”,使自己体瘦人老;如此由怨转怒,自然容易产生自怜自慰的心情。故此二句绕回作收结,自作宽解,复作自爱。语意含蓄,情味无穷;笔转意换,骋意无尽。
  大批评家刘勰评《古诗十九首》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文心雕龙??明诗》)“直而不野”是说它语言直率朴素,而又富有文采;“婉转附物”是说它托物寓意,比兴贴切,文辞委婉,蓄意无穷;“怊怅切情”是说它意绪悲惋惆怅,抒情自然而不做作。“行行重行行”一首足当此评。另外,本诗语言在意思上颇有重复之处,反复所言,只是“思君”,回还复沓固是民歌本色,就本诗而言,更是抒情的需要。非如此反复不能尽情尽意,这已不仅是民歌本色的体现了。
(转自古诗文网,原地址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b0ca192973.aspx)

急需15首古诗词,并且每篇都需要100字以上的点评,急!急!急!

拜托了,rn快开学了,实在很急!
=============================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
《桃花溪》
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
《闺怨》
作者: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
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韵译】: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评析】: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
《春宫曲》
作者: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
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
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
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
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评析】:
��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评析】: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韵译】: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评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解】: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韵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评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解】:
1、��:高峻貌。
2、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灵洞。
4、�: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韵译】: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
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函谷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
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
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评析】:
��这首诗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隐约曲折,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
《望蓟门》
作者: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解】:
1、一去:一作“一望”。
2、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3、危旌:高扬的旗帜。
4、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5、论功:指论功行封。
6、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韵译】: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
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
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
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评析】: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作者: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解】:
1、三晋:战国时韩、魏、赵三家分晋,号三晋。今属山西、河南、河北地。
2、二陵:�山分南北两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西北接陕县。
3、关门句:老子至关,关令尹(名喜)留老子著书,乃成书五千言,关尹也随他而去。诗中的关指函谷关。
4、且欲两句:陶潜辞去彭泽令后,于九月九日无酒,至宅边菊丛中久坐,逢王弘送酒至,乃醉而后归。宰:指地方官,这里比刘明府。

【韵译】:
汉文帝在西山构筑的望仙台,
今日重阳来此登临曙色大开。
三晋高耸入云山岭向北蜿蜒,
淆山南北二陵风雨从东而来。
当年函谷关的令尹有谁相识?
河上仙翁自此一去回归难再。
且在附近寻个象陶潜般的人,
在菊丛中举杯同醉欢乐开怀!

【评析】:
��这是平常的投赠诗,内容仍属于怀古。诗中并无所谓寄托和感慨的。但诗切时切地切人,却十分到家。重阳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为投赠对象。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一气转合,就题有法。”首句直接写望仙台,颔联是写台前形势,北望三晋,东扼二陵。颈联写望仙台为河上翁而筑,因而以仙人关令尹做陪。末联以陶渊明比刘明府。全诗意在说明登高畅饮,不必远求神仙,就近寻刘明府即可。诗的意境开阔,结构严谨。

=============================
《送魏万之京》
作者: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解】:
1、之:往;到……去。
2、关城:函谷关。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4、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韵译】: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
思。
��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
��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韵译】: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评析】: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解】:
1、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2、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古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衡阳: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4、青枫江:在长沙。

【韵译】: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
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
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
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评析】:
��这首诗是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在内容上注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枯。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鸿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不悲观,也不消极。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作者: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解】:
1、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指长安。
3、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4、凤凰池:也称凤池,指中书省。

【韵译】: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
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
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
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
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
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
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称赞;
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评析】:
��这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而已,无甚价值。诗围绕“早朝”两字作文章;“曙光”、“晓钟”、“星初落”、“露未干”都切“早”字;而“金阙”、“玉阶”、“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联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表示谦卑,都恰到好处。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作者: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解】:
1、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
2、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
��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
3、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4、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5、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6、衣冠:指文武百官。
7、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8、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9、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
10、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
11、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12、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韵译】:
卫士头戴红巾象雄鸡高唱报告天明,
管御服的官员刚把翠云裘捧进宫廷。
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临着向前移动;
香炉的轻烟依傍着皇上的龙袍升腾。
朝拜后贾舍人就用五色纸起草诏书;
可听到服饰铿锵声他已回到中书省。

【评析】:
��这首诗与岑参所写同题,全是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内容也无甚足取。但全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氛围与皇帝的威仪。这首和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
��附: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原诗:“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
《桃花溪》
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
《闺怨》
作者: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
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韵译】: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评析】: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
《春宫曲》
作者: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
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
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
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
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评析】:
��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评析】: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韵译】: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评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解】: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韵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评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解】:
1、��:高峻貌。
2、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灵洞。
4、�: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韵译】: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
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函谷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
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
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评析】:
��这首诗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隐约曲折,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
《望蓟门》
作者: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解】:
1、一去:一作“一望”。
2、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3、危旌:高扬的旗帜。
4、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5、论功:指论功行封。
6、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韵译】: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
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
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
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评析】: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作者: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解】:
1、三晋:战国时韩、魏、赵三家分晋,号三晋。今属山西、河南、河北地。
2、二陵:�山分南北两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西北接陕县。
3、关门句:老子至关,关令尹(名喜)留老子著书,乃成书五千言,关尹也随他而去。诗中的关指函谷关。
4、且欲两句:陶潜辞去彭泽令后,于九月九日无酒,至宅边菊丛中久坐,逢王弘送酒至,乃醉而后归。宰:指地方官,这里比刘明府。

【韵译】:
汉文帝在西山构筑的望仙台,
今日重阳来此登临曙色大开。
三晋高耸入云山岭向北蜿蜒,
淆山南北二陵风雨从东而来。
当年函谷关的令尹有谁相识?
河上仙翁自此一去回归难再。
且在附近寻个象陶潜般的人,
在菊丛中举杯同醉欢乐开怀!

【评析】:
��这是平常的投赠诗,内容仍属于怀古。诗中并无所谓寄托和感慨的。但诗切时切地切人,却十分到家。重阳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为投赠对象。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一气转合,就题有法。”首句直接写望仙台,颔联是写台前形势,北望三晋,东扼二陵。颈联写望仙台为河上翁而筑,因而以仙人关令尹做陪。末联以陶渊明比刘明府。全诗意在说明登高畅饮,不必远求神仙,就近寻刘明府即可。诗的意境开阔,结构严谨。

=============================
《送魏万之京》
作者: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解】:
1、之:往;到……去。
2、关城:函谷关。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4、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韵译】: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
思。
��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
��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韵译】: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评析】: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解】:
1、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2、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古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衡阳: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4、青枫江:在长沙。

【韵译】: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
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
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
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评析】:
��这首诗是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在内容上注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枯。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鸿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不悲观,也不消极。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作者: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解】:
1、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指长安。
3、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4、凤凰池:也称凤池,指中书省。

【韵译】: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
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
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
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
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
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
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称赞;
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评析】:
��这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而已,无甚价值。诗围绕“早朝”两字作文章;“曙光”、“晓钟”、“星初落”、“露未干”都切“早”字;而“金阙”、“玉阶”、“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联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表示谦卑,都恰到好处。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作者: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解】:
1、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
2、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
��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
3、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4、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5、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6、衣冠:指文武百官。
7、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8、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9、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
10、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
11、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12、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韵译】:
卫士头戴红巾象雄鸡高唱报告天明,
管御服的官员刚把翠云裘捧进宫廷。
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临着向前移动;
香炉的轻烟依傍着皇上的龙袍升腾。
朝拜后贾舍人就用五色纸起草诏书;
可听到服饰铿锵声他已回到中书省。

【评析】:
��这首诗与岑参所写同题,全是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内容也无甚足取。但全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氛围与皇帝的威仪。这首和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
��附: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原诗:“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能请各位来点评下这诗么?!

又是七月.熙熙攘攘的人群散发着这个城市这个季节特有的浮躁.rnrn没有熟悉的面孔.感觉慢慢陌生.rnrn却总在不经意间浮现出一些画面扰乱心绪.rnrn依然是这个湖边.依然是在这棵树下.rnrn是在想你吗.?!rnrn也许.rnrn曾经是宽敞舒适的怀抱.现在是自己的双臂拥着自己的双肩.rnrn有什么不同.?!rnrn我已经无法去体会…………满满的酸楚.rnrn酷热的七月.冰冷的心.rnrn故事是真的结束了.所有的情节都已经谢幕.不会有后续.!rnrn游乐场的旋木马依旧在飞翔.rnrn它终究逃离不了那个圆圈.rnrn终究承载不了我的梦想.rnrn花开了.又谢了.rnrn谁又记得那些曾经赞美过的言语呢.?!rnrn有关永远的诺言.只落得在风中飘散.rnrn还是会在突然下雨的清晨.感觉你就在我的身后.rnrn轻牵我的手.温柔深情自手心传自肺腑.rnrn还会在突然惊醒的黑夜.听见你最后的粗暴.rnrn你说.你已经有了别人.rnrn同样的那双手潇洒的一挥.rnrn挥碎了我的幸福我的心.rnrn天亮了.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吗.?!还是,幻觉.!?rnrn我已经分辨不出.rnrn只是有种痛感染了每根神经.rnrn只是枕巾早已湿透.rnrn都忘了吧.那些没有灵魂的海誓山盟.风花雪月.rnrn原谅了吧.那些无可奈何的欺骗与背叛.rnrn如果时光可以暂停.我想要最后一次亲吻你.!rnrn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但愿此生.但愿那天.从未与你相识.!rnrn也许这样.我就不会疲倦.不会惧怕.rnrn我依旧在自己的世界里.编织欢笑.等待我的公主.rnrn七月.在这个离别的季节.rnrn告别初二.告别初恋.rnrn选择性失忆.不再有你.
.....
有点象似一篇散文的隔断。
整体风格不错。
挺好,再稍加注意句幅的协调
你弟弟可真早熟,诗写的不错拉,不过以他的年纪写这样的诗,有点故作老成的感觉,初2,还是清涩的季节,应该再多一些单纯的感觉
我有同感!
小诗?

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价或看法

李商隐写的诗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他写过很多无题诗。。。这首是最有名的了吧。
  然则看不懂。。。。虽然美是很美。
本文标题: 弟弟写的诗,能不能各位评价并提供建议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5634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哪些意境很美的诗句(诗歌或词)哪些诗词是描写风景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