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一句批语实在读不明白,谁能赐教

发布时间: 2022-09-18 07:00: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90

《红楼梦》里的一句话,看不懂,请大家帮我翻译一下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

《红楼梦》里有一句批语实在读不明白,谁能赐教

《红楼梦》里的一句话 看不懂 请大家帮我翻译一下

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 这是让元春不要赐名?还是赐个别名?
按文中意思,实是请元春赐名,非是赐个别名。“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是请示元妃可有“寓目”的;请另外赐名为幸!以示尊重、恭恭敬敬之意。
有“幸”这个词,我认为是赐个别名。。。而且元春怎么说地位也摆在那,怎么可能说不让赐名- -
赐别名。把“赐”和“别”的顺序换了,古文里经常有这种情况,靠感觉理解就好。
让元春赐名。 大观园中好几处的名字 譬如怡红院,等 都是元春改过的。。
是让元春从新赐个名字!我也是红楼迷!

红楼梦有一段没看懂?

紫鹃也便挨他坐着。宝玉笑道:“方才对面说话,你还走开,这会子怎么又来挨着我坐?”紫鹃道:“你都忘了?几日前头,你们姐儿两个正说话,赵姨娘一头走进来。我才听见他不在家,所以我来问你。——正是,前日你和他才说了一句燕窝就不说了,总没提起,我正想着问你,”nn“我才听见他不在家,所以我来问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是谁?
我觉得你说的“他”就是薛宝钗。薛宝钗觉得宝玉与黛玉感情上很好。要想与宝玉好,必先要和黛玉搞好关系。下面这段宝钗与黛玉的语言交流,就是拉近两人的感情的做法。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  这日宝钗来望他, 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 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 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 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 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f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 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 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l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 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 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 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l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摘自《红楼梦》原著。
薛宝钗。

之前薛宝钗和林黛玉互相推心置腹后,宝钗提出为林黛玉的病好,需要吃燕窝。宝玉觉得宝钗也是客,老和她要燕窝不好,就跟老太太说了另外安排了。
多看几遍,读一读,实在不行,可以看一些红楼梦的解析材料
应该是“她”,凤姐
他是指黛玉,就是看黛玉不在家,然后来问问宝玉关于燕窝的事情。

《红楼梦》里有批语,是什么“脂砚斋”?那是什么地方?

脂砚斋是什么东西??
读红楼梦不能不看脂批,因为脂砚斋和金圣叹毛宗岗不一样,脂批红楼梦也和金批水浒毛批三国不一样,后两个的批语可看可不看,因为按照胡适先生的说法,脂批却是红楼梦的一部分,红楼梦最早公开发表的时候就是带着批语的,也就是说,这些批语是曹雪芹要求和小说文本一起发布的,自然不可不看,而另两个的批语则是后加上去的,小说发行的时候并没有批语。
  那么脂砚斋到底是谁呢?
  有几点是所有看红楼梦的人公认的,而且是不需要怀疑的:首先,脂砚斋非常清楚曹雪芹的生平;其次,脂砚斋了解曹雪芹的创作思路和意图;最后,脂砚斋和曹雪芹关系很亲密。
  还有一点是大家都怀疑但无法确认的:脂砚斋很可能是女人。
  所以,刘心武说脂砚斋很可能和曹雪芹是夫妻,但我觉得吧,也未必,可以把老刘的话理解为,脂砚斋起码是曹雪芹的妾,也可能是老婆;红学领袖周汝昌泰斗也说,脂砚斋称呼曹雪芹为“芹”,这不是一般关系的人能这么叫的。不过周大师到底是国宝级的专家,没有很不严谨的把话说到“夫妻”这个份上,可是这个称呼倒确实很像是情侣之间的味道。
  暂且放下脂砚斋的性别不谈,不管他还是她,不管曹雪芹他们俩到底是夫妻还是同性恋伙伴——曹雪芹也很像是个娘娘腔,怪不得很多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本人——有两点可以肯定:首先,脂砚斋的文化水平非常高,和曹雪芹相当;其次,脂砚斋应该是个一直伴随曹雪芹的人,或者起码是曹雪芹不太大的时候两个人就认识了。因为有人考证,曹雪芹写书的时候不过二十岁左右,依据是敦诚和敦敏的诗,那么脂砚斋如果很晚才认识曹雪芹,又怎么能那么了解曹雪芹的生平?不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又如何批注红楼梦,而且批语还得到了曹雪芹的肯定,并且和书的原文一起发表?
  那么,我猜测一下脂砚斋的性别,会是女人吗?那个年代的女人读书识字的很少,能有较高学识的更加罕见,能和曹雪芹相提并论而不落下风的——我保守的估计——应该属于凤毛麟角——假如真的存在这样的女人的话。这样的女人,长期伴随在曹雪芹身边周围,起码在他写书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张宜泉、敦诚、敦敏、永忠和明义是不是提起过这个人?这样的才女,当是罕见得紧,正所谓奇货可居,难道可以忽视吗?即使重男轻女,即使这是女眷不便相见,但是如果他们和曹雪芹的关系真的非常铁,难道还不能妻子不避吗?除非他们和曹雪芹的关系也一般,否则断是不会连曹雪芹的门都不上,若上门去,怎会不留意到仅有的一个女人——曹雪芹当时穷困潦倒,买酒的钱都没有,要换酒喝,可见不会有丫鬟。但我没找到任何诗句可以被理解为写脂砚斋的。
  曾几何时,有人怀疑曹雪芹其人是不是真实的存在,后来胡适先生经过考证,尤其是从曹雪芹生前好友留下的诗文里找到了大量的证据,从而最终确立了曹雪芹的真实性以及他和红楼梦之间的关系,可见这些人的作品是考证曹雪芹的重要资料,应该也有人考证过脂砚斋吧?
  再看红楼梦的文本,既然有“谁解其中味”一句,可见曹雪芹是希望有人能读懂他写作初衷的,很多人都说模糊时代背景“将真事隐去”是为了应付文字狱等出版审查制度,所以很多事情写实和写虚难以琢磨,而周汝昌先生说了,这本书并不是为了几百年后流芳的,而是要写给当时的大众看的,所以不能太晦涩。那么,怎么弥合这飘忽的叙述和一般人的理解力之间的沟壑呢?脂砚斋的批语很好的起到了这个作用。因此,我有理由怀疑,其实脂砚斋就是曹雪芹,他自己写,自己又批,为的只是让读者能看懂这本书而已。这么一来,78回(这里采用周大师的说法)以后的情节就很好解释了。其实后30回(也是周大师的说法)写没写都两说,很可能其实就是没写,曹雪芹以脂砚斋的身份在批语里说都写了,脂砚斋都读过,都是什么什么样,这样一来后面的情节已经很清楚了,也就不需要写了,而这也是符合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艺术讲究写意,有个解释说,凡是能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就都是死的了,真正无限的美好的东西都是要靠人去想的,这在中国古代的雕塑、绘画、书法、戏剧等都有体现,自然也会体现在文学里,而曹雪芹这样的一代文豪,有这样的做法也就不奇怪了,他把最后的结尾略去不写,而是化身为脂砚斋写批语,把情节的趋向都透漏出来,让人自己去想象,而同时,这也是一个高妙的炒作手法。
“脂砚斋”是个人名,是给红楼梦做批注的人。
一直以来,红学界的普遍观点是脂砚斋乃是曹雪芹的平生挚友或是曹氏家族里熟悉曹雪芹的人;也有观点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本人。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却称,脂砚斋原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理由有三: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周汝昌甚至提出,脂砚斋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

红楼梦里 王熙凤 的批言是什么意思

一令二从三人木
在《红楼梦》中, 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

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给予诱饵,设下圈套,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双双自尽 .贾琏偷娶尤二姐让她得知便又”大闹宁国府”,后来也导致尤二姐无地自容,饮恨含金自杀.

王熙凤虽然是如此的劣迹昭著,罪恶累累, 但是人们都无可否认她的聪明才智.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出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也只有她能东借西挪,应付入不敷出的浩繁开支.她对付贾府的种种弊端及危机心明眼亮,处处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所以在第五回的判词就写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说明了她的归宿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处于”末世”者,最有才干的人逃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释]

这一首写王熙凤。

1.凡鸟——合起来是“凤”字,点其名。《世说新语·简傲》说:晋代,吕安有一次访问嵇康,嵇康不在家,他哥哥请客人到屋里坐,吕安不入,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去了。嵇康的哥哥很高兴,以为客人说他是神鸟。其实吕安嘲笑他是凡鸟。这里反过来就“凡鸟”说“凤”,目的只是为了隐曲一些。

2.“一从”句——因为不知原稿中王熙凤的结局空间如何,所以对这一句有着各种猜测。脂批说“拆字法”。意思是把要说的字拆开来,但如何拆法没 有说。有人说“二令”是“冷”,“三人木”是“秦”(下半是“禾”非“木”),也不像。吴恩裕先生《有关曹雪芹十种·考稗小记》中说:“凤姐对贾琏最初是言听计‘从’,继而对贾琏可以发号施‘令’,最后事败终不免于‘休’之 。故曰‘哭向金陵事更哀 ’云云。”研究脂批提供的线索,凤姐后来被贾琏所休弃是可信的。“金陵王”是她的娘家,与末句也相合。画中“冰山”喻独揽大权的地位难以持久。《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说:有人劝张彖去拜见杨国忠以谋宝贵。张说:“君辈倚杨右相若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所恃乎?”“雌凤”,当指她失偶孤独。

红楼梦曲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释]

1.“机关”二句——费尽心机,策划算计,聪明得过了头,反而连自己的性命也给算掉了。机关,心机、阴谋权术。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

2.死后性空灵——所依据的情节不详。从可以知道的基本事实来看,使凤姐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死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死后性灵”是迷信的说法。

3.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4.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鉴赏]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道出了正在走向没落的一切反动阶级的共同规律。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死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但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最后垮台准备了条件。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这个贾门女霸的结局是很糟的。从脂批中可以知道原稿后半部有以下情节:

一、获罪离家,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原因不外乎她敛财害命等缺德事的被揭露。如对“弄权铁槛寺”、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自己坐享三千两银子一节,脂批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第十六回)离家在外期间,刘姥姥还与她在“狱庙相逢”(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批)。此外,在狱神庙见到凤姐的还有小红、茜雪等人。

二、在大观园执帚扫雪。这当是她获罪外出,经一番周折,重返贾府以后的事。脂批说过:怡红院的穿堂门前,将来“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第二十三回)。

三、被丈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从第二十一回脂批看,她发现丈夫所私藏的多姑娘头发之事(批:“妙。设使平儿收了,再不致泄漏,故仍用贾琏抢回,后文遗失,方能穿插过脉也。”)是一个导火线,丈夫借此闹翻,将其休弃,那时凤姐“身微运蹇”,只能忍辱,这与“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时的“阿凤英气”有天壤之别。所以后半部那一回的回目叫《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四、回首惨痛,短命而死。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第四十三回)

总之,凤姐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并不是什么人世祸福难定。

王熙凤----《红楼梦》中人物,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 “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在许多评论中,就是“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这恐怕是每一个《红楼梦》偏爱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

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因为《红楼梦》不仅是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作者还写了这个大家族中四百多个人物。如果没有了王熙凤,那么《红楼梦》的结果会如何。可以说,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从而突出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这个原因,或者说是多种矛盾发展的结果。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她有贾母的靠山,有邢王二夫人矛盾的牵制,当然还有她本人才干欲望的主观条件。同时也就把王熙凤推到了火山口上,成了众矢之的,众多旧矛盾的结果又成了新矛盾的导因。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在王熙凤身上概括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一种家长理短的那种家务事,所谓叔嫂斗法、妇姑勃溪之类,不是那样的。因为在中国封建的宗法社会里,家国是同构的,历来一脉相通,家是国的一种简化的形式。封建帝王“家天下”内的权势消长、朋党倾轧、派系争斗,它的雏形,它的胚胎都可以在家族里面看到。所以从那个王熙凤,以她为焦点的,或者说她辐射出去的种种矛盾,就是给人一种纵深感,不能够就事论事的看成是一种家族的矛盾。以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所能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程度来说,也是其他形象难以企及的,比如,放债生息这样一个细节。王熙凤是把那个月钱拿出来去放高利贷,小说里面不只一次的写到,平儿说过,“每年少说也得翻出一千银子来”,连数目都很具体。这样的经济细节放在别的人物身上是不可能的,比如说老爷太太不会做这种事,不屑做这种事,姑娘小姐她们根本不理财,那么只有王熙凤能够承担。所以王熙凤这个形象的社会触角是最长的,可以越出贾府的门墙,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门,可以伸向宫廷等,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方面,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

王熙凤的“辣手”在更多的情况更多场合表现为逞威弄权、滥施刑罚。这方面《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描写,她素常惩治丫头的办法怎么样呀,说这个“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当她发现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喝命“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威吓她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这种簪子叫做香闺刑具,戳人是很疼的,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另外你看在清虚观的时候,一个小道士,那真是一个小孩子,无意中冒撞到王熙凤身上,王熙凤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都站不住。这种地方,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了,在贾府的主子里面,像这样亲自出手的人并不多见。在下人的眼里,像那些小丫头小厮小道士的眼里,真是吓得心惊胆颤,这个时候王熙凤确实像一个恶魔,怪不得有些奴仆在背后诅咒她,说她是“阎王婆”,说她是“夜叉星”,那么在这个时候,所谓的“杀伐决断”就有一股森然的冷气,真是叫人不寒而栗。

在这里还可以举出有名的“弄权铁槛寺”。这个情节,老尼求王熙凤办这件事,王熙凤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人们也常常引用的,就是王熙凤说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这句话大家经常引用,而且有的人据此认为王熙凤不迷信。的确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气概,就是鬼神难挡,有这样的气魄,只可惜这种气魄用在了邪恶的方面。在这里,并不是说王熙凤不迷信,王熙凤也像一般的妇女一样,她也供瘟神,给女儿起名求福祉,并不说明她不迷信,是说明她不虔诚,没有顾忌,毫无顾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计后果,所以在这个地方点明了,她是“弄权”,如果说,“协理宁国府”时是“用权”,那么,这里就是“弄权”。“铁槛寺”这一段说她玩弄权术,她府内府外,勾结官府,倚仗权势,在府里欺瞒长上,假借贾琏名义,神不知鬼不觉做成这样一种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道。如果说“协理宁国府”的时候是“用权”,权在威随,威重令行,那么在这里就是“弄权”,就是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上,假权营私。所以这个是不一样的,小说里头还点明自此王熙凤胆识愈壮,更加恣意作为起来。可见“弄权”一节正是让人们领教王熙凤手段的一个“案例”。她这个辣手到了赶尽杀绝,不留后路的地步。所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王熙凤和其他的妇女,和王夫人比起来,她没有什么“妇人之仁”,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她作了事以后,从来不后悔,而且她要斩草除根,如果我们没有忘记的话,贾雨村对于知道自己底细的门子,最后是把他远远的充发了;那么王熙凤对那个落有把柄的张华父子,最后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治死。从这种地方,我们可以充分领教王熙凤手段之辣,这一点在别的人身上是感受不到的。“辣手”常常是形之于外的,机心则深藏于内,当然这两者是有联系的,尽管“机心”深藏于内,但同样有迹可循。人们常常说王熙凤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是形容她的心计之多,机变之速。可以从王熙凤的日常的表现来看。王熙凤日常的处人当中常常也有利害的权衡、得失的算计。有一次,为了大观园诗社的费用,王熙凤李纨姐妹在那里说笑,因为这个诗社要有点花销,王熙凤就笑李纨:“亏你还是大嫂子呢!”她就算“你一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又有个小子,足足又添了十两,---年中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通共算起来,一年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她们来闹我--”,就说了一大堆的话,李纨就回她“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说了这么一车的话--”,“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李纨的这句话虽然也是带些玩笑的性质,其实对王熙凤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她说“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王熙凤的克扣月钱放债生息,不单是把下人的钱拿来克扣,她连老太太和太太的都敢挪用,都先克扣住不发,而且即便是“十两八两零碎”她也要把它攒到一起放出去。所以李纨说她“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一点没有冤枉她。王夫人屋里的金钏投井以后,丫鬟名额出缺,王熙凤作为管家,这个名额迟迟不补,为什么?她说等着人送礼送够了,因为很多人看上这个缺,觉得这是一个“巧宗儿”,大家都要来谋这个差事,王熙凤就拖着,等大家送礼送足了才补。诸如此类的事很多,“大闹宁国府”的时候还不忘记向尤氏要五百两银子,其实她打点只用了三百两,要了五百两,她又赚了二百两。王熙凤的算计之精、聚敛之酷,是出了名的,连她自己也都知道,她跟平儿说:“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放是放高利贷),都要生吃了我呢。”可见王熙凤的放债、王熙凤的聚敛,那是出了名的。这是她的算计,她的心机用在这方面,其实王熙凤的机心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凤姐出场
(见《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象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着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画笔,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
但作者到此还没交代这位少妇是谁。接下去我们先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因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
凤姐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说话声。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凤姐的出场前后做如许皴染,后文焉得不活跃纸上!
关于此句话,不才有拙作《关于“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综述》,可惜未能发表。共有15种以上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不才比较偏向于王熙凤被休、回金陵一说。
令从休,从这个批言看,我对王熙凤的死因有怀疑.王熙凤是因为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的,并且从批言看,是被强制死去的.因此书中的病亡说值得怀疑.个人认为她的死应与尤二姐事件有关,事发造成的后果要比书中讲的严重的多.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还有一种说法是关于她和贾琏的婚姻,一令,就是刚嫁入贾家时候跟贾琏夫唱妇随,可以控制贾琏的意思;二从就是地位有所下降,由于后期王熙凤身体不好,由刚开始的令变成了随从贾琏;三人木,人木加起来是“休”,也就是揭示了80回以后王熙凤是被贾琏休掉了,由于80回以后的文稿迷失,也就无从考证,成了一个谜。
一从二令三人木还是一令二从三人木

《红楼梦》的一篇文章中有“脂批”二字,请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出处?

如题。rn例如:(节选)宝钗的无情,冷峻理智的自我克制是她修心养性的结果。正如脂批所指出:最初还是“异端天性”,后来“则又加学历了”。
脂砚斋的评点

参考:
有关脂砚斋在现实中的真实姓名、身份,多年来不少研究者发表了个人的看法。然而,对其身世的考证,大都限于从脂批中流露的信息推测是曹家人,从来没有用另外的方法或者换一个角度进行研究和考证。对真事的了解本家人固然要比外人清楚,可也别忘了,与曹家休戚相关的李家也是内情人之一。曹家在败落之前生活在江南。自从曹寅死后,曹?、曹?以及家属都是由李煦照顾的,包括曹寅为康熙南巡留下的亏空在内,都是李煦为其补上的。自然,李家的人,对曹家的了解,要比曹寅的兄弟曹宣以及其子女们还要了解曹家。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来对脂砚斋展开考证的。

脂砚斋和畸笏叟两个主要批书人的批语,我在《脂批的分类》中有专门的介绍,故对每一条批语的运用我都冠以某某人字样。这是在文章展开之前首先要说明的。

脂批中直接暗示身份的地方几乎没有。可是,在对脂批分类之后,却发现,有不少地方还是可以对脂砚斋的辨析提供帮助的。就拿“西”字来说吧,作品第二回“就在后一带花园子里”的甲戌侧批,脂砚斋写道“后”字何不直用“西”字?对此,曹雪芹答道: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

作品中为一个“西”字,脂砚斋不止一次地伤心过。畸笏叟也有同感。出在甲戌本之前的靖藏本的一条眉批同样暗示了这一点。所不同者,畸笏叟的感伤较脂砚斋略差些而已。然而,正是这一点,当时使曹雪芹触动很深。靖藏本秦可卿上吊的“天香楼”,原来是“西帆楼”,靖藏本眉批云:

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

正是由于畸笏叟的提醒,雪芹才在整理甲戌本时将所有的与批书人有关的易于引起往事的“西”字删除掉了。文字虽然改了,作为脂砚斋心中觉得有悔意。要写真实就要接触到让人辛酸的一段历史,无奈之下,不得已才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西”字,有人考证是江南织造署的“西花厅”,因在作品中正是指“后一带花园子”,这作为诠释之一也未尝不可。我要说的是,坚持这一观点的人错指了地方。从后面的论述可以看到,脂砚斋并不是曹家人,自然,不会去用江南织造署的西花厅作解,更没有不要为之伤心。

除去上面的解释之外,“西”字还应有另外的含义。在《天咫偶闻》和《道咸以来朝野杂闻》中都记载,北京有“西贵东富”的说法。据介绍,住在道西的人,大都地位较高(贵),而东边的叫富有。而且当西庙会那一天往往下雨,东边的庙会就遇大风。雨的出现,在人们心中代表甘濡普降,大约正衬托出“贵”的意义和氛围。风就不同了,除去留给人们的是肮脏的灰尘,什么也没有。

对这一段东西位置的描写,同样体现在宁荣两府的布局中。林黛玉进贾府是由东而西,恰好与史料记载相同。就是宁荣的势力对比也与之对应。荣府的势力贵临天下,宁府却以富有名震当时。正是由于这一点,我认为,作品中当有此暗示。

贾雨村是靠贾府的势力得以飞黄腾达的人物,作者拟用“贾雨村”的名字,恐怕也有“西雨”之义。在作品第十四回,平儿向宝钗诉说贾琏为二十把古扇遭其父贾赦毒打时曾经不无骂意的说:“什么贾雨村,什么风村,也不知是哪里饿不死的野杂种。。。”的话,明显地将风村与雨村对举。显然,如果作者生活中没有上面的经历,是不会有这种巧合的。也就是说,在这里,反映了作者真实的一段历史,以及作者的一段辛酸泪。

贾府,实际上,宁荣各有其指归,反映的不是一家人的历史,尽管同病相怜,又关系密切。因为史料记载,曹宣一支与曹寅一支的儿女们关系并不好,自然进入作品的可能性就不会太大,何况,作品显示的题旨是曹家败落的一段休戚相关的历史呢!

二、脂砚斋、畸笏叟年龄对比曹雪芹称脂砚斋为先生,畸笏叟称脂砚斋为老兄。简单地说,曹雪芹是小辈,脂砚斋畸笏叟是同辈人。这在作品中是有又证据可找的。“先生”一条见上。畸笏叟称老兄的一条见于作品第十四回的甲戌眉批和庚辰本的眉批。畸笏叟针对庚辰本的眉批说:宁府如此大家,阿凤如此身份,岂有使贴身丫头与家里男人答话交事之理?此作者忽略处。(甲戌眉同)针对脂砚斋此批,畸笏叟有纠正的批语一条,云:彩明系未冠小童,阿凤便于出入使会者。老兄并未前后看明是男是女,乱加批驳,可笑。且明写阿凤不识字之故。壬午春。(甲戌回前略同)

对此,在脂批分类中批书人的身份已经点明。这里畸笏叟称脂砚斋为老兄,不是生活中不论大小的一律老兄的敬称,应是实际的情形。总归他们关系密切又在为同一目标奋斗,又经常见面,没有必要有此虚套,老兄就是老兄。

三、脂砚斋与畸笏叟是两家人脂砚斋的批语有两个最大特点有别于畸笏叟。在谈到宁府的部分情节以及其他的故事时,脂砚斋的感情最易于冲动。而畸笏叟却很少有此表现,有的仅仅是一点感慨。可以看出,感情色彩比较浓厚的一定是出自脂砚斋的手笔,否则,就是畸笏叟的。下面出自脂砚斋的几条批语,通过与畸笏叟批语对比,就会发现,他俩不是一家人。 凤姐在可卿死后料理宁府家务时,对宁府弊端的切中肯綮的剖析,曾经使脂砚斋痛苦不已。 甲戌眉 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于三十年后,今余想恸血泪盈。(靖藏本”三十年前事见书“作”三十年间事见知“,末句作”令余悲痛血泪盈面”)庚辰眉 读无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靖藏眉同) 又在“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甲戌侧批和庚侧有批语,云:
此句令批书人哭死。(庚辰侧“句”作“自”)
畸笏叟就不同了。面对不幸的事,他最多的是“我为创家立业者一哭!”之类的句子,你很少找到象脂砚斋那样的痛哭流涕的形象描写,更多是自我反省和对官场弊端的暴露,用道家理论来阐述作品中的道理,相比之下,心情要平静些。尽管有时也写到“一哭”,然而,文意显示这里仅仅是警示处,非实有表现。
畸笏叟就是曹?这一点,从(兆页)的谐音和贾政的“政”字存在的语言意义上的反对,形成“正负”对偶,完全可以证明。他的结局还算保住了性命,过着隐居的生活。这是他参悟世途的根本所在。

四、脂砚斋是李家人
第八十回在夏金桂与香菱争论菱花有无香气时,夏金桂为了降服宝钗,拿香菱出气说:“菱角花谁见香来着。。。可见不不通。”处有一则靖藏本眉批。这一批语是出自畸笏叟的手笔,云: 是乃不及钗儿。非闻煦堂语,更难揣其意。然则余亦有幸,两意不期然而合( ? )同。
香菱的谐音义是“相怜”。批书人拿宝钗和夏金桂作比,自然是怜惜香菱身世之可悲。薛宝钗身为大家小姐,都有怜惜之意,而夏金桂却一味地作践蹂躏她,可见此人心肠何等地残忍。话说了这么多,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呢?我的看法是畸笏叟在用夏金桂的言行来暗示一件事,与李家有关的一件事,那就是残杀由内部引起。
畸笏叟就是曹?,这与称李煦为“煦堂”的生活事实是一致的。称“煦堂”是后辈人对前被人的敬称。这是这则批语中有的一个隐义。其次,我们还会发现,畸笏说话时好象并不是纯粹在写批语,有给第二人看的意思,好象用批语在传递心中的信息。这件事就与作品中的故事有内部联系。而这个人恰好又是李家的人。

五、李煦之女考
而下面的批语就更加证明元春省亲故事是取材于李家的一段历史。据徐恭时先生的考证,李家有一女做了康熙的妃子。是哪一年,年龄又多大,徐先生以及其他的研究者并没有找到史料来展开。作品中的一段批语可以为这一问题找到答案。第十八回在“那宝玉未进学堂之先三四岁是,已得贾妃手引口传”的庚辰本侧批云:
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李家此女见于汤右曾《赠两淮巡鹾》诗:“琰琬韫已辉,椒房香可纫。”此诗写于康熙三十二年之前。另外,李煦还有表妹嫁给了康熙,这就是见于史料的密妃。对于她的史料,《李煦奏折》中有一点透露,可李煦的女儿却不见于任何作品以及史料中,奏折中更是什么也没有。如果《李煦奏折》的编辑当时没有遗漏的话,恐怕是雍正在这方面作了手脚,把有关的史料给删除掉了。
由李煦与康熙的这层关系可以看出,李煦不仅是康熙的岳父,也是表妹夫。李煦的败落由雍正一手造成,此事如果传出来,不仅不好听,还暴露出他的政治用心,在打击父亲的人,与其父在为敌。尽管如此,雍正对李煦最后还是手下留情了,把死罪改为流放。这多少说明给他的父亲流了一点面子。
李家的女儿不见官方史料书中,就是民间的杂录也不见记载。究其因,很可能与康熙的忌讳有关。他本身与李煦又是奶兄弟,在年龄上又大一岁(李煦是顺治十二年出生,康熙是十一年),纳李煦的女儿为妃在当时不见的就遭到非议,可总觉得有伤风化。何况他见到李煦的母亲总是用“此我家老人”来称呼。正是这一层难分难解的关系,我认为,李煦此女入宫时可能有改姓之举动。目的就是避嫌。
面对这种情形,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林黛玉对其母亲“贾敏”在读写时的避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对此,一般的理解是小辈为避长辈的讳才这么做的。实际上,在这里应理解为双重含义。写君亲省去一二笔是一回事,念法又是一回事。也就说,作者在这里暗示了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由“密”联想到密妃;其二,作品常用双关意,自然在见到“密”字时就想到林黛玉读书的避讳字“敏”也在其中。
康熙的妃子中只有“敬敏妃”一人,而且是“章佳氏”。章与李姓不沾边,所以难以产生对比。可是有一点相当清楚,章与姜两姓之间是有谐音义的,不仅有谐音义,还是同姓。何谓其然?《元和姓篡。五阳》记载,章姓出自于姜姓。相传齐太公支孙封国于鄣,子孙去邑为章姓。(见《词源》,2338页)
这就与李煦的家史有了联系。李煦本姓姜,其父李士桢在国初被清兵掠去做了李西泉的义子,后改成李姓。经过这么一分析,对章佳氏的身份就明确了。敏妃全称“敬敏皇贵妃”,死后谥为“敏妃”。
章佳氏事康熙,生一子二女。子,就是十三阿哥允祥。二女分别嫁于仓津和多尔济。长女,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四十八年死,二十三岁,封硕?靖公主。仓津,初名班第博尔济古特氏,袭翁牛特杜柃王,尚主,雍正五年坐事夺爵。次女,康熙三十年生,四十七年下嫁多尔济,四十八年死,封和硕敦恪公主,十九岁。多尔济博尔吉特氏,科尔沁台吉,尚主,授额驸。康熙五十八年坐事削额驸,仍予台吉级,五十九年卒。
章佳氏生年不详,死于康熙三十八年。长子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三年。根据这一线索,若十五岁进宫,应在康熙二十二至二十三年之间,其出生年月应是康熙六年左右。
李煦的政治生涯有人推测与康熙有奶兄、妹夫关系有直接联系,这应是事实。然而,其女嫁给康熙为妃,恐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六、脂砚斋是谁
李煦有两个儿子,李鼎、李鼐。李鼐身世不详,目前只知道李鼎在其父亲败落之后,曾经被刑部拘留审查,有供词传下来。但是,详细的身份以及年龄方面的资料到目前还没有找到。本文所要探讨的脂砚斋的身份也仅仅是从脂批中找到的。
敬敏贵妃已经确定是脂砚斋的姐姐无疑。至于说批语是出自李鼎之手,还是出自李鼐之手,现有资料不足确定。不过,下面的一条批语也许对我们的论述有一定的帮助。作品第二回,在“虽系钟鼎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一句有甲戌侧批云:
要紧二字。盖钟鼎亦必有书香方至美。
“钟鼎”指的是钟鼎文。《文选》有“书玉碟而刻钟鼎”的记载。批语之义与此相合。据我个人的看法,脂砚斋是见文有感而发,也就是说,作者写此句有取材脂砚斋姓名之用心。
另外的一件事也许对确定脂砚斋身份也有帮助,这就是潇湘馆的取名,以及其中的斑竹、林黛玉的名字等方面的暗示。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这些全部从李煦的别号“竹村”意象化来。林如海的职司是巡盐鹾政,李煦也曾任此职。把真人的名字化作作品的意象是曹雪芹常用的制作隐语的方法之一。对此,读者只要从玄烨,雍正以及乾隆的意象与火、月庙有关就知道了。鉴于这种研究和认识,我认为,李鼎就是脂砚斋。
李鼎,又名李以鼎。“以”是辈份,不是别号或字。那么,他的字或者别号又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一些,第四十五回“玉生香”的情节故事,可能对我们有帮助。在引用的批语中,脂砚斋曾经提到“钟鼎亦有书香方为至美”的话。而宝玉借黛玉身上的香气胡诌的故事正与这里同属一义。林黛玉不但满腹经纶、学识超人,身上还有香气。实际上,,这正是“书香”的诠释。如果推测无误的话,李鼎字就是“书香”,抑或别号为书香。
李鼎可能还有别的字号。因为曹?取名是连生,从《易。观》的卦词中取来的,就是字“孚若”也从观卦的卦词找的。李鼎与曹?年龄相差无几,两家又有同一文化使命,李煦本人有对曹寅的文化素养极力崇拜,恐怕曹寅不去找他,他也要去找曹寅来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的。所以,我认为,李鼎的名字一定与“鼎”卦有联系。鼎有革新、新成的意思。为此,我疑心李鼎的小名可能就是“新生”。这不是我个人的胡猜乱道,曹雪芹在作品中有暗示。在《易。鼎》卦中,初六爻词云:“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九四又云:“鼎折足,覆公?,其到渥,凶。”初六有新生新成之意义,故王弼在注释《易经》时用新成作注脚。李鼎之名正在此。只有这样一来,我们才与曹雪芹作品中塑造的“跛足道人”联系起来,李鼎现实中不一定就是跛足,可卦中的颠祉和折足恰好是本文的两个含意。这就是李鼎在作品中的双重含义所在。
七、脂砚斋的出生时间
曹?的出生时间作者在作品中用“八月十五”的题旨与“三春”相对中的暗示,恰好与其名字取名为“?”有关,而且其生辰四柱合起来是《观》卦。李鼎取名时也是用的《易经》,自然,鼎卦就是其出生时间的综合体现。根据这一结果,用推测曹?曹(兆页)等人的方法,结合作品中的暗示,就可以对其出生时间加以分析。
第四十五回宝玉胡诌的故事,时间正是十二月八日,且从故事本身暗示的内涵来看,正与李鼎相符。故腊月初八当是李鼎
的出生时间之一部分。那么,又是哪一年呢?这只有参照曹(兆页)的出生时间康熙三十七年就出来了。现在就用“某年十二月八日某时”来表示。用梅花易术法,年、月、日三者相加除以八得到的就是上卦,加上时辰之数再除八得到就是下卦。鼎上卦为离卦,下卦是?卦,故七、十五。。。就为选择的范围。曹(兆页)称脂砚斋为老兄,自然应出生在三十七年之前。而数“七”在地支为午,恰好是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之年。用同样的方法,出生时辰应为“丑或酉”时。到底是哪一个,这在作品中也有暗示,不妨推测一下。作品中处处写到酒,而酒与“酉”字正好对应,林黛玉平生又很少用酒,,如果这里作者也有暗示意的话,自然就是“酉”字是出生的时辰之数,或者故事的隐义所在。也就是说,李鼎出生在17:00--19:00之间。
八、脂砚斋的去世时间
这一点在庚辰本和靖藏本等批语中畸笏叟有交代。在作品“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谲笑科诨”,庚辰本批与靖藏本眉批有意义相同的畸笏叟的眉批。
庚辰眉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不怨夫!前批书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乎!
靖藏眉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前批知者寥寥,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 ,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脂砚斋的批语缀有时间的只有两条,一条见于庚辰眉批,写于己卯冬夜,另一条见于庚辰本的侧批,写与丁亥春: 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石头记》得力初在此。丁亥春。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丁亥年的春天,脂砚斋还是活着的,又从“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来分析,当死于春天(哪一月难定),享年七十六岁。

九、余论

李煦的两个外孙女十三公主、十五公主,后来皆嫁于蒙古科尔沁和翁牛特的郡王。尽管两婿皆因事夺爵,可实际情形是,仓津与允祥始终保持着联系。多尔济在康熙五十九年就已经死去,剩下来的问题就只有仓津是突破口了。
仓津的夺爵原因不得而知,但从时间上来分析,恐怕就与李家曹家(这两家与十四阿哥有关,纳尔素也包括在内)与十四阿哥有牵连。因在此前后,纳尔素、曹李两家全部倒台。由此看来,在雍正五年夺仓津的爵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十四阿哥在外征战时可能与仓津的往来密切,十四阿哥因事削爵,自然仓津也不可避免。
至于说蒙古王府本《石头记》的问世,也应从这层关系上来找。因己卯本出自怡亲王弘晓的抄本,且有亲戚关系。自然蒙古王府本的出现也与亲戚有关。过录己卯本的可能性不大,唯一的可能就是由曹?手中直接过录的。据考证,曹?曾经随平津王福彭去过内蒙古,自然与仓津有联系。在曹?为了《石头记》的流传,把自己亲自批注的本子借(或者)送给仓津本人以及他的后代,就在情理之中。(注:蒙古王府本出自曹?之手,已经得到研究者的普遍认同)
参考资料:根据百度搜索组合编写.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32996.html
脂批
脂评,又称脂批,是目前学者公认中国传统小说红楼梦最早的评点。而有别于日后由高鹗与程伟元刊印的程甲本、程乙本,有脂批的的红楼梦版本,多为传抄的手录本,且前八十回的内容与日后刊印的版本多有不同。因此这类版本又被称为脂本,

作者
脂评的作者不只一人。之所以称脂评,是以作者之一的脂砚斋做为代表而言的。脂评批语中有署名或提及的批者主要有脂砚斋与畸笏叟,另外还有常村(棠村)、梅溪、松斋等人。脂评作者往往在评语中透露出自己与小说作者曹雪芹之间的特殊关系,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评者是与曹雪芹很亲近的人,甚至是亲属长辈。脂评的作者也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或修订,例如秦可卿死亡的原因,就因为脂砚斋的要求而全部删去,并将删文这件事记载于脂评中。

脂评作者与曹雪芹拥有的共同生活经历,可以从以下脂评中看出:

“作者今尚记金魁星之事乎?抚今追昔,肠断心摧。” ~第八回

“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 ~第四十一回

“此语余亦亲闻者,非编有也。” ~第六十三回

“况此也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 ~第七十七回

而第十三回脂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则显示了脂砚斋直接干预了红楼梦的写作。红学中自传派的学者,如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人,也以脂批为红楼梦是作者自传说的证据之一。

价值
在脂本出现以前,红楼梦的流通版本以高鹗与程伟元刊印的程乙本为主。程乙本除了缺少脂评以外,许多细节也与脂本不同。脂本出现之前,大部分红楼梦的评点者都认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均为同一人所作。胡适发现了脂本后,更加怀疑红楼梦后四十回高鹗所补、高鹗的续书内容与曹雪芹的原稿不同、并认定脂本是“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说”的铁证,也因而开启了新红学的时代。

而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可能是曹雪芹的亲族,又见过曹雪芹八十回以后的残稿,并于脂评中透露出后来的故事发展,因此脂本除了可以校对前八十回的内容以外,也可以由此探知后四十回原稿的面目。

而单纯就小说的美学上,脂批也有其贡献。叶朗(1987)就认为,脂评的意义不止于资料方面的价值。他的美学思想,对红楼梦艺术成就、艺术经验的研究和概括,是其他评点家如王希廉、张新之等人所比不上的。

版本
自从胡适在上海首次发现脂本(此版后称甲戌本)以来,目前所发现的脂本版本可以表列为以下数种:

脂本简称 年代 书名 回数
甲戌本 1754年抄,1927年发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16
乙卯本 1759年抄,1959年补齐 脂砚斋四阅评本石头记 43
庚辰本 1760年抄,1933年发现 脂砚斋四阅评本石头记 78
蒙古王府本 1960年发现 石头记 120
戚沪本 石头记 残存40
南京本 石头记 80
列宁格勒本 1832年被带至俄国 石头记 80
靖藏本 1959年发现 石头记 原80回,全部散佚
甲辰本 1784年抄,1953年发现 红楼梦 80
红楼梦稿本 1959年发现 红头梦稿 120
已酉本 1789年抄 红楼梦 残存40
郑藏本 红楼梦 2
有正本 1912年付印 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 120

其中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列宁格勒本与红楼梦稿本未改前的版本所保存脂评最完整,也最能维持曹雪芹前八十回文字的原貌,尤其是庚辰本,已经成为近来红楼梦出版时的参考底本。至于其他的版本,多有大规模删改的痕迹,也有许多后人的评论混入,甚至删除所有的脂评,因而难以分辨原貌。
脂批
脂评,又称脂批,是目前学者公认中国传统小说红楼梦最早的评点。而有别于日后由高鹗与程伟元刊印的程甲本、程乙本,有脂批的的红楼梦版本,多为传抄的手录本,且前八十回的内容与日后刊印的版本多有不同。因此这类版本又被称为脂本,

作者
脂评的作者不只一人。之所以称脂评,是以作者之一的脂砚斋做为代表而言的。脂评批语中有署名或提及的批者主要有脂砚斋与畸笏叟,另外还有常村(棠村)、梅溪、松斋等人。脂评作者往往在评语中透露出自己与小说作者曹雪芹之间的特殊关系,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评者是与曹雪芹很亲近的人,甚至是亲属长辈。脂评的作者也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或修订,例如秦可卿死亡的原因,就因为脂砚斋的要求而全部删去,并将删文这件事记载于脂评中。

脂评作者与曹雪芹拥有的共同生活经历,可以从以下脂评中看出:

“作者今尚记金魁星之事乎?抚今追昔,肠断心摧。” ~第八回

“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 ~第四十一回

“此语余亦亲闻者,非编有也。” ~第六十三回

“况此也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 ~第七十七回

而第十三回脂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则显示了脂砚斋直接干预了红楼梦的写作。红学中自传派的学者,如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人,也以脂批为红楼梦是作者自传说的证据之一。

价值
在脂本出现以前,红楼梦的流通版本以高鹗与程伟元刊印的程乙本为主。程乙本除了缺少脂评以外,许多细节也与脂本不同。脂本出现之前,大部分红楼梦的评点者都认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均为同一人所作。胡适发现了脂本后,更加怀疑红楼梦后四十回高鹗所补、高鹗的续书内容与曹雪芹的原稿不同、并认定脂本是“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说”的铁证,也因而开启了新红学的时代。

而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可能是曹雪芹的亲族,又见过曹雪芹八十回以后的残稿,并于脂评中透露出后来的故事发展,因此脂本除了可以校对前八十回的内容以外,也可以由此探知后四十回原稿的面目。

而单纯就小说的美学上,脂批也有其贡献。叶朗(1987)就认为,脂评的意义不止于资料方面的价值。他的美学思想,对红楼梦艺术成就、艺术经验的研究和概括,是其他评点家如王希廉、张新之等人所比不上的。

版本
自从胡适在上海首次发现脂本(此版后称甲戌本)以来,目前所发现的脂本版本可以表列为以下数种:

脂本简称 年代 书名 回数
甲戌本 1754年抄,1927年发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16
乙卯本 1759年抄,1959年补齐 脂砚斋四阅评本石头记 43
庚辰本 1760年抄,1933年发现 脂砚斋四阅评本石头记 78
蒙古王府本 1960年发现 石头记 120
戚沪本 石头记 残存40
南京本 石头记 80
列宁格勒本 1832年被带至俄国 石头记 80
靖藏本 1959年发现 石头记 原80回,全部散佚
甲辰本 1784年抄,1953年发现 红楼梦 80
红楼梦稿本 1959年发现 红头梦稿 120
已酉本 1789年抄 红楼梦 残存40
郑藏本 红楼梦 2
有正本 1912年付印 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 120

其中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列宁格勒本与红楼梦稿本未改前的版本所保存脂评最完整,也最能维持曹雪芹前八十回文字的原貌,尤其是庚辰本,已经成为近来红楼梦出版时的参考底本。至于其他的版本,多有大规模删改的痕迹,也有许多后人的评论混入,甚至删除所有的脂评,因而难以分辨原貌。
脂砚斋作的评语之意 脂砚斋是个人名
脂砚斋作的评语,脂砚斋应该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之类的人物。
本文标题: 《红楼梦》里有一句批语实在读不明白,谁能赐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1940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词吗 还是只考诗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