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5到20回读后感(《红楼梦》5-10回 10-15回 15-20回 读后感想100字 求)

发布时间: 2022-09-16 15:26: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4

红楼梦每五回的读后感红楼梦》的前五回,读后感,大凡小说名作的精彩开头,往往为人所津津乐道。我读中学时看过戈尔,巴朵夫的长篇小说《不屈的人...

红楼梦5到20回读后感(《红楼梦》5-10回 10-15回 15-20回 读后感想100字 求)

红楼梦每五回的读后感

红楼梦》的前五回,读后感
大凡小说名作的精彩开头,往往为人所津津乐道。我读中学时看过戈尔
巴朵夫的长篇小说《不屈的人们》,那开头第一句是:“全是往东去,全是往
东去,哪怕有一辆往西去的也好!”这个乍一看很突然的开头,把苏联人民在
卫国战争初期面临大败退、大撤退时的惶恐焦急的心情,一下子就极其生动地
表现出来,很好地突出了小说的基调。
后来,又看到许多人特别赞赏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许多年之
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
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奇妙的句子联结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种强
烈的时空交错的魔幻色彩。
说起这“魔幻色彩”,我就想起我们的《红楼梦》,于是便饶有兴致地去
研究它的开头。结果发现,《红楼梦》的开头根本就不能以句段论,它竟有整
整的五回书,是一个交织着仙界、人间、梦境,倒错着过去、现在、未来的充
满魔幻色彩的开篇。
你看第一回,竟是从女娲补天说起,借所谓“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
这“一僧一道”,介绍了石头和《石头记》的来历,然后是“空空道人”与
“石兄”讨论了一番文艺理论,实际上是曹雪芹对自己的作品做了一番介绍和
评价,表现出他对小说创作的卓越见解和高度自信,这在古今名著中好像是绝
无仅有的事。下面则讲了一个关于“甄士隐”(“真事隐”)的小故事,作为
“引子”,以甄家的一段“小荣枯”来预示贾家的“大盛衰”。
第二回,甄士隐“飘飘”出世,“贾雨村”(“假语存”)继续钻营,由
他引出“冷子兴”(“冷世情”),然后借冷子兴之口介绍“宁荣二府”,借
贾雨村之口大论其“正邪二气”。在我看来,这“正邪二气论”作为当时比较
先进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正是曹雪芹小说典型人物塑造的指导思想。
第三回,仍以贾雨村为线索,引出“林黛玉进贾府”,浓墨重彩地描写
“宝黛见面”,即神瑛侍者与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在人间的隔世相会。这是全书
两大主人公的一个“精彩亮相”,看起来故事已经开始,实际上是拎出来的一
个“大特写”。
第四回,又以贾雨村办案为媒介,引出所谓的“护官符”,交代贾家的
“社会关系网”,同时让第三号主人公薛宝钗登场。
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既暗示了一大批重要人物的命运和结
局,也奠定了贾宝玉性格的基调和情节发展的总趋势。
所以说,这五回书是整部小说的一个“总纲”,其中包括“作品由来”、
“‘引子’甄士隐”、“宁荣二府介绍”、“人物总论”、“主人公亮相”、
“社会关系网”、“第三主人公登场”、“主要人物和故事的暗示”,内容纷
繁复杂,头绪纵横交错,情节虚实相生,景象扑朔迷离。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
映折光,又充满浪漫魔幻的离奇色彩;既对全书作宏观上的总体布局,又在微
观上设置了无数引人遐思的悬念,埋伏下无数伏脉千里的隐线,以此激发读者
无穷无尽的阅读兴趣。
如果说,《红楼梦》呈现给我们的是整个封建社会生活的“汪洋大海”,
那么这出神入化的开篇,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海市蜃楼”,正如苏轼所描写
的那样:“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
珠宫!”它以无比的优美和神秘诱惑我们,先让我们超越时空地俯瞰那滚滚红
尘的来势和走向,然后才让那位“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刘姥姥带着我们一
起走进荣府。至此,已是小说的第六回,《红楼梦》主体的故事,这才真正开
始。关于这一点,曹雪芹其实讲得很清楚:因为荣府人多事杂,“竟如乱麻一
般”,“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与荣府略有些瓜葛”
的刘姥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300字

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的所见所闻,读来生动,句句几乎皆有点睛之妙,有身历其境之感。 这些虽然是现实生活中未能经历过的事情,但透过作者的笔墨,随即丰富了我们感官上的享受,在阅读之余,真的是恨不得能置身其中,和宝山共徜徉在幻境中。
我感到有趣的是此回的最后,保被一可怕场景吓醒后,大喊刚走到门口屋檐下的可卿……,这把时间概念不同的两格空间,描写得如此真切且微妙,使我不禁想到和”太虚幻境〃石碑坊两旁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异曲同工之妙处!
《红楼梦》虽为一小说,却有着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 使其氛围富於诗意。 在短短第五回中,即有许多的判词和曲,这些皆暗示着人物在未来的结局,具有谶语性质,为一大特色。 另外,在《红楼梦引子》一曲中,有着很浓厚的悲观主义,是一种无奈、失落,对於人生意义的追求! 总之,此回中的秦氏卧室、太虚幻境、十二钗判词、十四支曲子,皆词章华丽,有着很大的寓意,也许我的年纪还轻,需再经人生历链,方能有更深刻的体悟!

红楼梦各章节读后感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就心向往之,尤其是耳畔响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佛柳”那悠扬的越剧时,我更是读之入神。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而我也是众多痴人中的一个,也曾偷偷地为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己不在小说的章节中,不能帮他们一把。有时会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迹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灵气,下世为人,故,她是有灵性的,她的诗也是有灵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却让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颇,旁人叹她尖刻,而我却觉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诗风玉琢,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道尽心中无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纤尘不染的仙子。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宝玉和黛玉悲剧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一部红楼梦,它是声声控诉,封建思想毁了多少有情之人。可冷静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结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己,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大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红楼梦一至20回读后感50字就OK啦....

前面这一段介绍了书的成书原因,主要人物的上场和故事的整体基调,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以后的发展路线,特别是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里,看到的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图册就已经告诉你整部书的框架,尽管曹雪芹没有写完,但高额的续写还是符合情节的发展,以及书中的甄贾家的故事是对照的,有一定的参照意义的,假假真真
本文标题: 红楼梦5到20回读后感(《红楼梦》5-10回 10-15回 15-20回 读后感想100字 求)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184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番茄工作法图解的读后感(一页ppt番茄工作法的读后感怎么写)绿眼姑娘的读后感(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绿眼读后感 500字以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