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晏几道和纳兰的情诗谁的水平更高

发布时间: 2021-10-23 09:02: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08

古代情诗谁写的好李商隐苏轼为了纪念亡妻而写的《江城子》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李商隐、晏几道和纳兰的情诗谁的水平更高

古代情诗谁写的好

李商隐
苏轼为了纪念亡妻而写的《江城子》
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那是我见过最感人的情词了。
最爱的是那句---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挟老
请欣赏中国古代情诗最经典情诗:

作者 诗题 精选名句 总投票数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599

2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418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213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2671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2482

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2467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2330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323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2280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2165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159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2143

13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2130

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2096

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2087

16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2065

17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43

18 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025

19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995

20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958

21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1952

22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1917

23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05

24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1890

25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886

26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884

27 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1860

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1835

29 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805

30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794

31 佚名 绸缪《诗经.唐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1770

32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735

33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722

34 文廷式 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1689

35 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1671

36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70

37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1647

38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1613

39 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1598

40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1594

41 柳永 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589

42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582

43 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572

44 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563

45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563

46 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549

47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1541

48 聂胜琼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1535

49 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1533

50 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1532

51 席慕蓉 印记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1529

52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1529

53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1499

54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479

55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1474

56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457

57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446

58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434

59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1412

60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395

61 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379

62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1374

63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360

64 曹雪芹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1359

65 周邦彦 玉楼春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1358

66 曹雪芹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342

67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323

68 冯小青 怨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1317

69 朱彝尊 高阳台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1310

70 贺铸 横塘路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296

71 张泌 寄人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295

72 刘禹锡 竹枝词四首其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292

73 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1291

74 范仲淹 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91

75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1284

76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1269

77 陈蓬姐 寄外二首其二 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1267

78 朱彝尊 鸳鸯湖桌歌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1233

79 韦庄 女冠子二首其一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1183

80 佚名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174

81 秦观 八六子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1171

82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一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1167

83 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141

84 晏殊 玉楼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1138

85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1133

86 韦庄 应天长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1127

87 卢仝 有所思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1102

88 卢仝 楼上女儿曲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1088

89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二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1068

90 欧阳修 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045

91 辛弃疾 鹧鸪天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1030

92 曹雪芹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1023

93 晏殊 鹊踏枝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991

94 白居易 长恨歌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990

95 陈端生 寄外 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955

96 苏曼殊 本事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927

97 温庭筠 南歌子四首其二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921

98 晏殊 鹊踏枝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913

99 李煜 清平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855

100 晏殊 清平乐二首其二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854
义山的诗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无题诗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7]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
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
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
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
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
无题四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古诗词中写爱情诗最好的是谁

古诗词中最美的情诗百首    【字:大中小】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李冠《蝶恋花》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61玲珑骰影埠於梗牍窍嗨贾恢浚峦ン蕖堆盍Α?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65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69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7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7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7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7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7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75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7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7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7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7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8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8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82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8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8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85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8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87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88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8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9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9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94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95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9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9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9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10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柳永,南唐后主李煜都不错

李商隐与杜牧的文学才华和成就到底谁高谁低?

在所有的“双子星座”中,大家一般还是认为,不管他们两人在整个时代、民族中的成就、地位的情况如何,也许有些相对更高一点、有些则略微低一点,但在他们两人自己之间,是平分秋色、不相轩轾的。只不过,他们或如气息淡雅之兰草、或如香味浓郁之菊花,在风格、见解、特长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而已,比如说中国诗歌的两大顶峰、唐朝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对此大家应该是没有什么疑义了。但是,在对“小李杜”即李商隐与杜牧的评价上,我们至今还保持了不公正的观点。笔者多年来查阅过大量文学理论著作与文章、文学史资料与教材,以及从读中学到读大学的授课教师,都认为李商隐要比杜牧的文学成就乃至整个人的历史地位更高些,也就是“抑杜扬李”论。可笔者今天要为杜牧“翻案”,笔者认为,尽管“小李杜”不如“大李杜”的成就伟大、地位崇高,但在“小李杜”两人之间,这种差别不应该存在,他们也是一对“双子星座”,彼此是不相上下的。下面笔者就分几个方面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是抛砖引玉,特为向诸大方之家请教。
    当然,笔者还要先作一点说明,从古至今,李商隐能够为那么多人,特别是学者、作家们所推崇,的确有其非凡之所在,值得推崇。无疑,相对杜牧而言,他的诗作在艺术手法、审美价值、语言表现力等因素上要略胜一筹。但是,要从总体上评价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乃至整个人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像杜牧、李商隐这样数量并不多的大作家,光靠其作品的艺术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无论从其人其文来看,杜牧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特点,不会逊色于李商隐,所以其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也不应该比李商隐差。
    首先,就其人来说,作为文人的李商隐也许比杜牧生活得更纯粹、更审美,不做“金龟婿”,冷眼看红尘,淡泊功名,清静处世。他博学强记,好读书翻典,时人送其外号“獭祭鱼”。他的作品更多见的、写得更漂亮的还是个人述怀诗与情爱诗,比如他两首著名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雨,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同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当然,他也有一些反映现实的作品,25岁时写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有“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之句(此诗稍有史诗之味,虽波澜曲折不及杜甫,可涵盖面更广),《北齐》中有“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之句,《隋宫》中有“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之句;他曾经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如26岁时写的、为王安石称赞过的《安定城楼》中写道:“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并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叹:“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不过,随着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望,关怀现实的篇章大大减少,他更多的还是忧郁感伤、颓唐自放:“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这一片转眼就要消失的夕阳,不仅象征着他个人的沉沦迟暮,也象征着大唐帝国的奄奄一息。还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等,表现的是一种暗淡低沉的末世哀音。作为文人,这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也许无可非议;但是,相对而言,他毕竟要比杜牧脱离社会、逃避生活。
    杜牧则不同,爷爷曾贵为大唐朝廷的相国,他的功利观一直很强,面对当时朝廷的种种内忧外患,属意于经国济世,有中兴大唐的志向,“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秉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文武全才,读书时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喜欢论政谈兵,不时有远见卓识,作《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早雁》中托物比兴:“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耒。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忧念因回鹘入侵而仓皇南逃的人民。他在诗歌中反映中晚唐之际藩镇割据、边患频仍、民不聊生的事实:“夷狄日开张,黎民愈憔悴。”(《感怀》)“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郡斋独酌》)。他曾经担任过史官,又关注历代兴亡的教训,所以有不少评论史事、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之作,如他著名的两首绝句《过华清宫》(“长安四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他的散文也是“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卷151),不少文章论述削藩固边的韬略;特别是名篇《阿房宫赋》为“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总结秦祚短促的教训,用以讽喻现实。所以说,尽管他比较功利,个人的表现色彩比较明显,但他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也很强。从这一点说,他受孔孟儒家的影响更大,而李商隐则受老庄道家的影响更大。
    还有,据史书记载,杜牧的人格不大高尚,有“狎妓”之弊,放荡形骸,纵欲青楼,为正人君子们所不齿。这是事实,杜牧无法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辩解。而李商隐做得略好一些,他的生活方式更朴素(但他也有少数狎妓调情之作)。我们后人应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作具体分析。对酒狎妓,这是唐宋文人中流行的坏风气,杜牧亦难拒其惑,征歌饮酒、寻欢作乐、声色犬马,过着颓废糜烂的生活。他的《遣怀》、《赠别》、《叹花》等诗,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些作品为后代大量无行的文人们所称道,而且副作用越来越大,影响很不好。但杜牧与我们当今无数的有权、有钱之人成天泡“三陪女”、“包二奶”、“养小蜜”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一,杜牧是真心喜爱那些色艺双全、只因生计所迫无奈卖身的青楼女子,而不是仅仅占有她们的肉体、蹂躏她们的身心。他同情她们,他尊重她们,所以她们也很敬爱他。如他在《遣怀》中所写:“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些诗虽然思想意义不是很高,却饱含深情,画面美好,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绝非一般庸俗的“性爱之作”可比,所以才能流传千载,成为名作。第二,杜牧怀才不遇,远大理想难以实现,对社会不满,心情郁闷无法排遣,只好在饮酒作乐中发泄一番。钱基博也说他的这些诗作“藻丽茂典之什,而有感喟苍凉之意,所以丽而不缛,气能运藻;盖得杜甫之风调,而衍其瞻丽者也”。第三,作为诗人,杜牧在与这些有一定的才学、又比较聪慧的风尘女子交流时,既可以得到创作灵感,又能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何乐不为?据说其中一个名叫张好好的才妓,对杜牧的文学事业曾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我们再从两人的作品来比较。先看思想内容。要说杜牧的诗文比李商隐的诗文更注重思想性,恐怕谁也不会否定。相对而言,李商隐更多的是在艺术审美上下工夫,意境幽微、意象奇特、手法新颖、文辞瑰丽,但题材有限、视野狭隘、缺乏政教、格调不高。当然,他也有一些政治诗、述怀诗,但他的作品中最为人所传诵的还是那些爱情诗,独具特色,“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这类诗作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关于这类诗他自己曾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如《无题》系列、《锦瑟》、《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等等。这些诗歌中交织着他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乃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那种既向往爱情、又对封建礼法存在重重顾虑的隐秘难言的思想特点。
    杜牧则比较重视文学事业的社会意义,他的许多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更关注现实、关心民众。前文提到,他的《感怀诗》就是写于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之时代背景下,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做一点事。《郡斋独酌》则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又如《河湟》一诗:“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例,对朝廷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心情沉痛。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传来的歌舞。《华清宫诗》:“雨露偏金穴,乾坤入梦乡”,也有异曲同工之意。诗歌《早雁》则用比兴手法,以大雁象征边地人民。那些在回鹘侵略践踏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与惊飞四散的哀鸿并无两样。作品中既表现了作者对难民的体贴同情,也暗示统治阶级对他们的漠不关心。这几首诗的思想内容与现实背景,和白居易的《缚戎人》、《西凉伎》是相近的,只不过他用的是近体,写得更“简练浑括”。他的咏史诗,如前面提到的《过华清宫》,就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它通过人们所熟知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讥笑了晚唐王朝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与他因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写《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而他另外的一些咏史诗,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重大事件发表自己的独创议论。
    杜牧作诗非常看重思想内容。他在《答庄充书》中认为文章应该“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他很推崇李白杜甫,指出“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在《李贺歌诗集序》中一方面肯定李贺的作品是“骚之苗裔”,同时又认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想。他在《献诗启》中说他自己的创作是“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这些都可以看成是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
    再论艺术水平。笔者已经承认,从总体上看,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手法、审美价值、语言表现力等方面的确要比杜牧略胜一筹,想象丰富、修辞多样、意象新奇、辞藻华美。刘熙载在《艺概》中称他的诗“深情绵邈”,婉曲见意,绮丽精工;元好问说:“诗家总爱西昆体,独恨无人作郑笺”;钱基博的“文学史”认为:“然商隐诗,属对律切而不害抑郁,造词丽缛而尽有寄托”。郭预衡主编的《中国文学简史》将李诗归纳为三大特点:(1)、深于寄托,巧于比兴;(2)、用典精工、巧妙;(3)、语言凝练,蕴涵丰富,造境新颖。此书还说,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自屈原,他诗旨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也有相通之处。杜(甫)诗忧国伤时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的精工侬丽、李贺诗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他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他善熔百家,故能自成一体。”他成就最高的是近体,尤其是七律。他继承了杜甫诗的锤炼谨严、齐梁诗的浓艳、李贺诗的幻想象征,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在用典上,他掌握了杜甫用典不啻从口出的技巧,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不便明言的意思得以畅达,使容易写得平淡的内容显得新鲜,被称为“包蕴密致”(葛立方《韵语秋阳》卷2)。他爱情诗中还善于化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气氛,深得李贺诗神奇中见真实的想象的本领。这些精湛的技巧在他的七绝中也有很好的表现。所以他的诗歌对晚唐韩幄、唐彦谦,北宋西昆派、王安石、黄庭坚,南宋李清照,直到清代黄景仁、钱谦益、吴伟业、龚自珍等都有过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唐宋的婉约派词人、元明清的爱情戏曲作家,也都不断从他这儿学习到许多东西。
    但是,杜牧的作品也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他的诗歌能够融合前人所长,将忧国忧民的怀抱与伤春愁别的情思交织在一起,形成“雄姿英发”的特色,在俊爽峭健中有风华绮靡之致。中唐以后,古体衰微,而他的古体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议论纵横,笔力劲峭。他的七律成就较高,善以拗峭之笔见俊爽之致。他的七言绝句成就最高,题材风格多样,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有些还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且多名篇,可以看出他才气的俊爽与思致的活泼。如《赤壁》议论精警,自出手眼;《泊秦淮》案而不断,含蓄隽永;也有的白描口语,而富有诗情画意,如《寄扬州韩绰判官》等。他的其它名作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遥指杏花村”)、《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等等,意境清新、文笔优美,佳句如泻珠玑,流传千古,为人们所热爱。钱基博在其《中国文学史》中分析道:“(杜)牧之诗与白居易同出杜甫,特(白)居易为(杜)甫之浩浩,而出以浅切,令人易晓;(杜)牧则为(杜)甫之浩浩,而得其瞻丽,令人爱读;学焉而皆得性之所近。(白)居易才大而繁不制,(杜)牧则风华而骨不植。元稹情隐而文泽,(杜)牧则辞达而旨浮。而思不窥深,骨未造坚,三人者同病而同蔽。”“诗出杜甫,得其风调而逊其沉郁;文开苏轼,有其疏快而无其警切。”“晚唐学韩(愈)文而得其雄直者,杜牧也。”“杜牧开苏轼。”“于时,诗多柔靡,语尚矜谏,而(杜)牧干之以风力,抒之以豪荡。”“华而有风,抑扬爽朗。”这些评价还算比较客观。杜牧的散文在中晚唐也卓然成家,不少文章论述削藩固边的韬略,辟透剀切;《四库全书总目》(卷151)称之为“纵横奥衍”,笔力劲健,包括《阿房宫赋》这样的名篇。
    我们从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来分析。相对而言,杜牧长于现实主义、咏史、抒情写景等,以及个别写狎妓饮酒但还算比较清新、健康之篇什;李商隐则长于述怀、爱情等佳作。杜牧长于古体诗、七律诗、七绝诗、散文、赋、古文等;李商隐则长于五绝诗、七绝诗、尤其是七律诗,但散文、古体诗略为逊色,如早期的五古《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学杜甫、五古《海上谣》学李贺、七古《韩碑》学韩愈,风格不大统一,成就也不够高。杜牧的作品清丽、优美、朴实、俊爽、鲜明,李商隐的作品绮丽精工、“深情绵邈”,婉曲见意。钱基博写道:“李商隐与(杜)牧之同时,亦称李杜。然牧同李之顿挫,而逊其沉郁;李有牧之圆润,而无其爽健。”也许李商隐在近体诗创作上的技巧、手法更纯熟、精湛,但杜牧的题材、体裁、风格可能更广泛、全面,清代洪亮吉也说他“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北江诗话》)。从他们的代表作来比较,杜牧主要是靠《山行》、《江南春》、《清明》、《秋夕》、《赤壁》、《泊秦淮》、《寄扬州韩绰判官》、《乌江亭》、《过华清宫》、《遣怀》、《赠别》等七言绝句,《河湟》、《早雁》等七言律诗,《感怀》、《郡斋独酌》等五言古体诗,以及《阿房宫赋》这样的赋体文,奠定了他在唐代文坛的地位;李商隐则是以七言律诗《无题》(多首)、《锦瑟》、五言绝句《登乐游原》、七言绝句《贾生》与《夜雨寄北》、《嫦娥》等而流芳百世。似乎杜牧的名作比李商隐还略多几篇。甚至全祖望还称誉杜牧为“唐长庆后第一人”(《杜牧之论》)。
    两位大诗人的创作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白璧微瑕,势所难免。前面说,“然牧同李之顿挫,而逊其沉郁;李有牧之圆润,而无其爽健”(钱基博)。杜牧没有李商隐的沉郁,李商隐则缺少杜牧的爽健。杜牧在清新、朴实、全面之余,也有个别诗歌粗疏、深拗,“风华而骨不植”、“辞达而旨浮”、“思不窥深,骨未造坚”、“然有才调而无骨力,气不如(杜)甫之沉,骨不如杜(甫)之坚,所以丽而不雄,朗而伤易”(钱基博),艺术形式不够精湛。他又以华丽辞藻写颓放糜烂之生活,这种创作实践与其“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理论主张自相矛盾。相反,李商隐的诗歌又过于做作、曲折,在用典上求之太深、用之过多,故弄玄虚,倒是以典害意,显得部分作品浓而不化,晦涩难懂。另外,他的题材有限、视野狭隘、缺乏政教、格调不高,虽技艺手法高明,“寄意幽微深远”,毕竟在思想内容、社会意义上不如杜牧。抒情、描绘是他的长项,但他不擅长议理、叙事。杜牧抒情、描绘并不逊色于他多少,而议理、叙事还胜过他几许。
    正因为杜牧、李商隐两人的作品各有千秋,水平在伯仲之间,所以其传诵至今、家喻户晓的名作,在数量与反响上也是难分高低。就以笔者手头所有的各种选本为据,著名的蘅塘退士所编选《唐诗三百首》,收杜牧诗9首、李商隐诗22首;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所编《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收杜牧诗13首、李商隐诗1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自己编写的《唐诗今译集》(译者大都是一些著名的作家、诗人、唐诗研究专家、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教授、资深文学编辑等等),收杜牧诗9首、李商隐21首;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词典》(鉴赏者大都是唐诗研究专家、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教授、资深文学编辑等等),收杜牧、李商隐诗也都有数十首。在几乎所有唐诗选本中,他们的作品数量均不相上下,仅次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少数作者。他们都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为数有限的诗歌巨匠之一,所以才被后人并驾齐驱地称为“小李杜”。
    总之,不管是从其人的思想、行为、社会影响、历史地位,还是从其文的思想性、艺术性、创作成绩、整体水平来对比,杜牧与李商隐都是不相上下,即使不好于他也不会差于他。只能说他们的风格不同、追求各异,各自有长短。
    [参考书目]:    1、《李白与杜甫》,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    2、《中国文学简史》,郭预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3、《中国文学史》,钱基博著,中华书局1994年    4、《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兴刚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5、《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选

求五首李商隐的诗要求翻译及写出中心思想

乐游原

李商隐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 近 黄 昏。

[注释]

1.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 不适:不悦, 不快。

-------------------------------------------------------------------------------

[简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对本诗素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只是”无转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无伤感惋惜之情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①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②,
却话③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②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③却话:重头谈起。

【简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晚睛
作者: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1,春去夏犹清2。
天意怜幽草3,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4,微注小窗明5。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6。
全部注释
1.深居:此谓幽居。且居处较高,可俯视城池。夹城:一说是两重城墙,中间有通道。一说是瓮城,即大城门外的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卫功能。
2.刚入初夏,尚未炎热,仍然感到清爽。
3.幽草:此有自喻之意。
4.并:更。迥:远。
5.微注句:写夕阳照进小窗。
6.越鸟句:桂林属百越之地,故称其鸟为越鸟。这两句写天睛后,鸟巢干燥,鸟的羽毛也干了,归飞的体态更加轻盈。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的初夏,作者任桂管观察使郑亚的慕僚,刚到桂林不久,在一个雨后初晴的傍晚,登楼赏景,乃以此诗记一时之观感。诗的情调比较轻松乐观。"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名句,情景浑融,既写出大自然的诗意美,又深含生活感受和人生哲理,而出语自然天成,写景寄兴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网师园唐诗笺》云:"玉溪咏物,妙能体贴,时有佳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风人比兴之意,纯自意匠经营中得来。"

对不起啊,只找到3个
??????????????????????????????????????????????????????????????????????

我想知道纳兰容若和仓央嘉措!

纳兰容若是清朝词人,词风婉约,艺术成就较高。容若一生有三段爱情,表妹佩芙因被选入皇宫以致生离,妻子卢玉婵十八岁即亡,这是死别,后来容若又遇到了江南才女沈婉,两人一见倾心,沈婉也怀有容若的骨肉,然而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不喜欢这个女子,所以两人不得不又一次生离。纳兰词有云:我是人间惆怅客;又有词曰:不食人间富贵花;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等等,纳兰容若卒于三十一岁,正是其妻卢玉婵亡后九年,对我们来说,他的死是莫大的遗憾,然而对他自己来说,却很可能是得偿心愿,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可谓十分混乱,而作为达赖的转世灵童,他不得不进入布达拉宫修行,被迫于恋人达娃卓玛分别,仓央嘉措是西藏地区最为著名的达赖之一,这并不是因为他的佛法精神,却是因为他的情诗,有人曾评论仓央嘉措的情诗是最感人的情诗,虽然不尽准确,可也反映了仓央嘉措的情诗的确非常优秀非常感人,最著名的一句为“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关于仓央嘉措的死因,目前没有定论,有几种传说传说一,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 传说二,仓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杀害; 传说三,仓央嘉措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终; 传说四,好心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最后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诗酒风流过完余生。

建议楼主详细看一下百科的说明
http://baike.baidu.com/view/3680.htm?fr=ala0_1_1 http://baike.baidu.com/view/49877.htm?fr=ala0_1
纳兰容若是纳兰明珠的儿子,著有《花间集》;
仓央嘉措貌似是生于雍正时代,卒于乾隆,也是蛮有名的诗人,六世达赖,满风流的。
纳兰容若主要作品:《饮水词》、《侧帽词》》、《渌水亭杂识》。而《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b汗)
我要说的是……纳兰的表妹不叫佩芙,正妻也不叫卢玉婵……文献记载只说姓卢,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那个年代女子是没有名字的,有也不能传出来啊……
野史和小说不可信!!!
纳兰性德画像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顾贞观更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他们的爱情因纳兰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剧告终,沈宛回归江南。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研究界只关注社会性而忽略艺术性,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这样的观点,在改革开放之后被重新审视,纳兰词的艺术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与重视。尤其自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对于普通大众,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 物性观照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武夫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风物起兴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这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
[编辑本段]诗词名句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世家
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 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子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州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 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 正迁内务府朗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 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 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 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 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 1月19日),17岁入太学读 书,18岁中举,22岁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以后升二等侍卫,再升为一 等侍卫。他作为乾清宫侍卫,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由于才华出众,为皇上看 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官氏。纳兰性 德有三子,长子富格为侧室颜氏所出,次子富尔敦为卢氏所出,三子富森为沈宛 出。其孙名瞻岱。 北陵龙壁 纳兰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 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従“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 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 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州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 乾隆弘历的舒妃。兰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 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祯,成为 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州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州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纳兰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 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 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本文标题: 李商隐、晏几道和纳兰的情诗谁的水平更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605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写景的名言有哪些有没有致敬生命的诗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