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如何把真实事件写好

发布时间: 2022-09-16 20:00: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情感美文 点击: 94

第五课,写作:怎样把事件的经过写具体写事的记叙文就是把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叙述出来的文章。一般要记叙事情...

写文章如何把真实事件写好

第五课 写作:怎样把事件的经过写具体

写事的记叙文就是把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叙述出来的文章。一般要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并告诉读者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说明的道理与表达的情感合二为一,在文章中同时表现出来。
那么描写好事情的经过要注意什么呢?

一、 交待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二、 事情的经过要表达好文章的主题。
一篇好的记事文章,必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即文章的立意。

三、 把过程写清楚,要分清重点,重点部分可分成几步来写,每一步先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各个细小的情节,要选取典型的、新颖的小情景,来突出主题,所以要在选材上多下苦工。

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
一、把人物做事时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详细地描绘出来
在写作中尽量避免描述不清,或写得太简单,不具体,不细致,当时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没写出来,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不清楚等等。不少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犯不具体的毛病,叙起事来,语言干巴巴,内容空洞。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写作文时多问几个“怎么样”,是很有好处的。

有位同学写了自己看瓜的片断:

很明显这段话笼统,不具体。在短短的文章中,他用力“很黑很黑”,“害怕极了”,“鼓起勇气”,“坚持”等词语,简单广阔,没有写出事情的具体情节。

实际上,写作就是与自己的交流。比如,在写上面那一段时,就要不断问自己:

“那天晚上天怎么黑?”
“我心里怎么害怕?”
“当时,我怎么想的?”
“后来,怎么坚持到瓜地的?”等等。通过这段仔细回忆,我们可以对文章进行修改:

通过修改当时的景物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具体生动了,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这个片断修改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文时多问几个“怎么样”,把事情发展过程写清楚,文章就会具体生动。

二、 注意挖掘事情经过中入微的小细节,可以按照这个公式去写:
事情的开头+一般细节+入微细节+事情的结局。

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把真情实感融于事情中,从而把事情写得感人、生动,声情并茂。

“手把肉”即白水煮切成大块的羊肉。一手“把”着一大块肉,用一柄蒙古刀自己割了吃。蒙古人用刀子割肉真有功夫。一块肉吃完了,骨头上连一根肉丝都不剩。有小孩子割剔得不净,妈妈就会说:“吃干净了,别像那干部似的!”干部吃肉,不像牧民细心,也可能不大会使刀子。牧民对奶、对肉都有一种近似宗教情绪似的敬重,正如汉族的农民对粮食一样,糟踏了,是罪过。吃手把肉过去是不预备佐料的,顶多放一碗盐水,蘸了吃。现在也有一点佐料,酱油、韭菜花之类。因为是现杀、现煮、现吃,所以非常鲜嫩。在我一生中吃过的各种做法的羊肉中,我以为手把羊肉第一。如果要我给它一个评语,我将毫不犹豫地说:无与伦比!

吃肉,一般是要喝酒的。蒙古人极爱喝酒,而且几乎每饮必醉。我在呼和浩特听一个土默特旗的汉族干部说“骆驼见了柳,蒙古人见了酒”,意思就走不动了——骆驼爱吃柳条。我以为这是一句现代俗话。偶读一本宋人笔记,见有“骆驼见柳,蒙古见酒”之说,可见宋代已有此谚语,已经流传几百年了。可惜我把这本笔记的书名忘了。宋朝的蒙古人喝的大概是武松喝的那种煮酒,不会是白酒——蒸馏酒。白酒是元朝的时候才从阿拉伯传进来的。

在达茂旗吃过一次“羊贝子”,即煮全羊。整只羊放在大锅里煮。据说蒙古人吃只煮三十分钟,因为我们是汉族,怕太生了不敢吃,多煮了十五分钟。整羊,剁去四蹄,趴在一个大铜盘里。羊头已经切下来,但仍放在脖子后面的腔子上,上桌后再搬走。吃羊贝子有规矩,先由主客下刀,切下两条脖子后面的肉(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上脑”部位),交叉斜搭在肩背上,然后其他客人才动刀,各自选取自己爱吃的部位。羊贝子真是够嫩的,一刀切下去,会有血水滋出来。同去的编剧、导演,有的望而生畏,有的浅尝即止,鄙人则吃了个不亦乐乎。羊肉越嫩越好。蒙古人认为煮久了的羊肉不好消化,诚然诚然。我吃了一肚子半生的羊肉,太平无事。

蒙古人真能吃肉。海拉尔有两位书记到北京东来顺吃涮羊肉,两个人要了十四盘肉,服务员问:“你们吃得完吗?”一个书记说:“前几天我们在呼伦贝尔,五个人吃了一只羊!”

蒙古人不是只会吃手把肉,他们也会各种吃法。呼和浩特的烧羊腿,烂,嫩,鲜,入味。我尤其喜欢吃清蒸羊肉。我在四子王旗一家不大的饭馆中吃过一次“拔丝羊尾”。我吃过拔丝山药、拔丝土豆、拔丝苹果、拔丝香蕉,从来没听说过羊尾可以拔丝。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脆壳,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没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经化了。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

我在新疆唐巴拉牧场吃过哈萨克的手抓羊肉。做法与内蒙古的手把肉略似,也是大锅清水煮,但切的肉块较小,煮的时间稍长。肉熟后,下面条,然后装在大瓷盘里端上来。下面是面,上面是肉。主人以刀把肉切成小块,客人以手抓肉及面同吃。吃之前,由一个孩子执铜壶注水于客人之手。客人手上浇水后不能向后甩,只能待其自干,否则即是对主人不敬。铜壶颈细而长,壶身镂花,有中亚风格。

按一定的顺序描述一下妈妈做晚饭的过程,注意人物的细节的描写。(300字)

【开头】夕阳西下,忙碌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后便开始为我们做晚饭了。……

怎么把一件事情写具体

  要想把一件事叙述得具体而生动,通常可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灵活运用即可。
  1、典型事例法
  描写一个人物,可以选用一个典型事例来突出。比如,写妈妈环保,就要通过她环保的事例来表现。写爸爸爱下棋,就集中笔墨写一写他是怎么“爱下棋”的,这样通过一件典型的事例,就能表现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点。
  2、困难制造法
  困难制造法,就是给你要写的事情加一些“曲折的过程”。比如,可以写这件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等等。如果是第一次做某件事情,还要写出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比如,写《包书皮》,包第一本书时,可能不顺利,一会儿弄折了书,一会儿弄撕了书皮,搞得手忙脚乱,还是干不好。心情一不好,就想着放弃,后来想一想包书皮的要领,慢慢地,一点点地细心去做,就变得越来越好了。把这些真实具体地写下来,文章就会有情趣,感动人。
  3、细节描写法
  要细致观察人物在事件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节,并在叙事的基础上层层铺展开来,随着事件的发展,人物的细节也会发生变化。只有抓住这些表现人物某方面性格特点的细节来写,才能真正将事件写具体。
  比如写一个负责任的班长,她上课之前会带大家一起学习,老师不在时,她会管纪律,即使有同学嬉皮笑脸,她的小脸也是严肃的,然后照章办事。谁有困难,遇到不会的题,忘带什么文具了,她都会帮忙等等。把这些事件中,班长的一举一动都写下来,就能很好地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事件也生动具体了。
要想把一件事叙述得具体而生动,通常可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灵活运用即可。
1、典型事例法
描写一个人物,可以选用一个典型事例来突出。比如,写妈妈环保,就要通过她环保的事例来表现。写爸爸爱下棋,就集中笔墨写一写他是怎么“爱下棋”的,这样通过一件典型的事例,就能表现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点。
2、困难制造法
困难制造法,就是给你要写的事情加一些“曲折的过程”。比如,可以写这件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等等。如果是第一次做某件事情,还要写出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比如,写《包书皮》,包第一本书时,可能不顺利,一会儿弄折了书,一会儿弄撕了书皮,搞得手忙脚乱,还是干不好。心情一不好,就想着放弃,后来想一想包书皮的要领,慢慢地,一点点地细心去做,就变得越来越好了。把这些真实具体地写下来,文章就会有情趣,感动人。
3、细节描写法
要细致观察人物在事件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节,并在叙事的基础上层层铺展开来,随着事件的发展,人物的细节也会发生变化。只有抓住这些表现人物某方面性格特点的细节来写,才能真正将事件写具体。
比如写一个负责任的班长,她上课之前会带大家一起学习,老师不在时,她会管纪律,即使有同学嬉皮笑脸,她的小脸也是严肃的,然后照章办事。谁有困难,遇到不会的题,忘带什么文具了,她都会帮忙等等。把这些事件中,班长的一举一动都写下来,就能很好地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事件也生动具体了
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你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多读。比如一些散文,要多学习作家们都是怎么写的,比如《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用了大量的描写,这叫细描。读文章,一定要知道他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样你读起来才有意思。
二是多想。多把事情想想,想通想透,把事情写具体,最起码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再者就是感情和动机。犯罪心理里面分析犯罪嫌疑人之所以做案都是有犯罪动机的,一个正常人不会是杀人狂。描写事件也是一样,比如为什么关心,因为是父爱和母爱,比如为什么帮助,因为是友情,因为是世界的真善美。
三是多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多读的同时多仿写,比如作者写荷花,你就仿写梅花;多想的同时要多记,想到什么就写下来,可能一开始你的进步不是很大,但日积月累,你会发现一段时间过后,你就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就是坚持的力量,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是得到一本秘籍就有了绝世武功。
最后,希望你成功,写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用,大家一起共勉,一起努力!
围绕中心思想写,可以先略写几件事,在详写一件事,起因结果不要写太多,重要写经过,用多点环境描写,最好有上下文联系,做铺垫,人物细节描写也要注意
只要记住几个要素就好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即时报道:怎样记述好真实的事件

第8章 关于体裁

8.7 即时报道:怎样记述好真实的事件

➖➖➖➖➖➖➖➖➖➖➖➖➖➖➖

8.7 即时报道:怎样记述好真实的事件

为什么最后我要谈谈非虚构作品,特别是报道类的作品呢?️️

✨这一类作品的写作手法在我们写公文时用得上。

✨可以根据严肃记者和撰稿人写这类作品的原则,学会如何判断报道的真实性。

➖➖➖➖➖➖➖➖➖➖➖➖➖➖➖

报道类写作的真实性

️️️

在报道类的写作中,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对象必须明确具体,意义明确、事情发生的起因和经过必须确凿、不能含糊不清。(这就是需要体现真实性。️日常写公文时要注意的。➡️如果事件还在发展的过程中,结果还不清楚,就不能臆测结果。)

文学类的非虚构作品,在符合事实的大前提下,可以添加一些背景元素、人物心理活动等虚构成分,增强作品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

时效性

新闻报道的价值在于时效性,时效性一丢失,它的价值就打折扣了。

强调时效性必然带来一个结果,就是故事通常只有开头没有结尾。➡️不要管结果(等结果),因为你根本等不到结果的到来。

弗里德曼认为,纪实性报道不要太在意结尾,要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赶快写好,让读者在第一时间看到准确的报道是最重要的。

纪实报道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

️️️

正是有了这样的纪实报道,让全世界都知道真相,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一件事早报道和晚报道,其结局是不同的。)

纪实报道要带给读者一双眼睛。➡️读者通过读纪实报道,学会了解事实、观察社会、讨论问题,这永远不会过时。

➖➖➖➖➖➖➖➖➖➖➖➖➖➖➖

要注意讲故事的视角和内容的选取

牵动读者对于纪实事件的好奇心,不断随着作者的眼睛看世界,要比作者大段分析要吸引人。(所以可以切换视角和内容的精选,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好奇心。)

➖➖➖➖➖➖➖➖➖➖➖➖➖➖➖

人物的塑造和场景的还原

纪实作品中也有人物,那些人物也需要塑造。️️

✨当然在这些作品中,不能胡乱编造人物故事,因此纪实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更准确地讲是人物形象的设置。(主要是人物形象的设置。)

纪实报道要给读者画面感,因此重建场景对这类写作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自己先要尽可能地靠近现场。➡️很多人稿子或者书写得好,是因为拿到了别人没有的素材。(所以平时收集的素材也很重要,将收集起来的素材经过自己的整理,再加上自己的看法,使文章更流畅、完整度更高。)

➖➖➖➖➖➖➖➖➖➖➖➖➖➖➖

阅读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

阅读不仅是我们获取信息主要的手段,而且要以理解作者的意图为目的。

语文和其他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一个能力一旦掌握,就不会遗忘掉,甚至水平不会下滑。➡️它是最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满满提升的学科。

求写叙事作文的技巧

在写叙事作文时,往往不知道怎么开头,很难下笔。

我为什么而奋斗

小时候的一次无意行为,指引了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孩提时代的我们,谁都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学校”这个名词次闯进我脑海中时候我向往极了,我想象着它的模样,甚至将一切我能想象的美好的东西都赋予了学校,可是很可惜贫穷的孩子距离学校很远,一直没有机会去看看它到底什么样。
突然有一天,二姐告诉我她要带我到学校去玩。听了她的话后,我恨不得变成离弦的箭直冲学校射去。于是我跟着二姐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去学校。虽然当时的我只有四虚岁,而路却有3里,可是我却连丝毫的疲累都没有。到了学校后二姐对我说让我不要乱跑,我可以在校园内走动但不可以出校园,否则她就找不到我了,我爽快的对她说了声:“嗯”。于是我在校园内转悠着,看着这个我从未接触过的,里面全是新奇东西的地方,好像这就是整个世界,我感到又惊喜又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当我走到幼儿园教室门口时一个人出现了,她就是我的位老师,也是让我在十几年的人生路上心灵始终蒙上一层浓厚阴影的人,她厉声的将我叫过去,用吓人的眼光看着我,问道:“老师问你,你到这来干什么”,老师,哦,二姐到这来就是跟老师学知识的啊!可是老师怎么回是这个样子,他又接着说道:“以后不要再让我看到你否则见一次打一次”。对于我这个胆小的孩子来说真的吓坏了,而且我很早熟,所以始终记住这件事情,也因此在我上学之前再也不愿踏进校园的门,即使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带我去报名,我依旧畏惧着,不愿意去——而她偏偏又是我的位老师——从那以后,我见到老师就想躲,在他们面前做事总觉得不自在--即使现在这种现象也没有消去——没想到现实中的学校竟有这么大的区别——
我的理想确立的很早,就是老师这个职业,准确说我要当老师的老师,因为我不明白这样一个连自身素养都不合格的人怎么育人,只因为他的父亲是校长吗?难道老师真的只是教授书本知识吗?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她们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人生中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我为什么而奋斗,为了自己一直以来所受的伤痛而奋斗,为了不再让其他孩子再次承受而奋斗,为了未来的孩子素质是高尚的而奋斗。面对中国如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似乎是条难以实现的大道,可是我不会放弃,即使如今的我不行,未来的我依旧不行,即使我个人的力量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我依旧会前行,因为一次次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我的人生前进方向没有错。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e0KAm63s_2-gTR-A_TLTw

?pwd=tesg 提取码: tesg

写好叙事写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是有道理的。

[解题过程]
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取材虽然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生发出的意义应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尝一脬(pāo)肉,而知一镬(huò)之味,一鼎之调。”从锅里舀取一块肉尝一尝,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这一锅肉烹调的好坏。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小”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看出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

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

1. 以时间为序

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

2. 以空间转换为序

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

空间有比较大的地域,如洲际,有比较小的某个具体的城市、乡村、街道、学校、操场等,用不同场所、不同景观的转换等来安排结构,需要在文中标明空间的转换,给读者空间变动和空间印象,能帮助读者把握不同空间的不同风貌的变化。如《多收了三五斗》,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有空间转换的交待“街道上见得热闹起来了”。不同的场景中,叙述的对象、内容也有所不同。

3. 场面分段标题式

场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它由人、事、景三个因素构成,在文中选取了若干个场面,那就要将这几个场面有机地组合起来,可以用分段加标题的形式,也可以用过渡、衔接的段落或句子。分段加标题的形式比较鲜明,也省略了设计过渡的问题。

4. 线索贯穿

文章选取若干事件或片断,就需要用一条线索来贯穿,把大大小小的事件或片断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有的文章以物为线索,主要是在事物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用某物把生活片断有机地联起来,如《记一辆纺车》、《七根火柴》等。有的文章以“意”为线索,也就是以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认识为线索,串连各个片断。如《春》抒发“我”对春天的热爱和追求,选择了盼春、绘春、颂春等一系列片断,寄托了作者的感情,用作者对春天的感情贯穿全文。有的文章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计,以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把文章若干片断、情节贯穿起来。

还可以按作者(或“我”)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为序,将前后的事件或片断联接起来。如《荔枝蜜》

四. 点面结合

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是“点”,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 开头引入、渲染、铺垫,结尾引出、照应、升华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乔梦符的话)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抓住读者,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当然这是写诗的要求,写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铺垫就是做些必要的铺陈和垫衬。

引入、渲染、铺垫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环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

点出所写的对象、人、事。如《我的老师》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交待写作动机。如《背影》《一件珍贵的衬衫》

解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如《白杨礼赞》

紧扣叙事,直抒胸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多收了三五斗》、《故乡》

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要引出、照应、升华,就是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回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古人说“豹尾”,就是结尾要有力,且“画龙点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给读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这就是升华。

结尾引出、照应、升华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无穷。如《小桔灯》、《背影》

富有感染力的抒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含蓄深刻带有启发式,发人深思。如《荔枝蜜》、《故乡》、《多收了三五斗》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

古人讲究“首尾圆合”,“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新乐府序》“标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题旨。“卒章”就是文章结尾。“志”就是主旨。强调开头夺目,结束升华。清朝李渔《闲情偶寄》中“务使开门见山,不当借帽覆顶”,形象地说明开头不应该把“山”,题旨遮挡住。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中强调“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须要”必须要放开,结尾要“长留余味”,要响亮,像唐朝白乐天《金针诗格》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

我们写文章也应注意用“回顾之笔,兜裹全篇”,首尾一体。
叙事的作文往往很好写,
只要有真实的事例,那就不难下手。

你说的开头难,这很正常。可是要想写好作文就不能想作文的开头要如何如何的好。你大可不必先这么去叙写。

你先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出来,然后反复修改,当然修改的间隔时间要有,不能马上修改,这样思路会很乱的。
作文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好的。这样学习后,那么你就对写作文有很深的了解,以后写作文就轻松了。
多参加实践活动,细微观察身边的事物,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好作文。
tzpdyct您好

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而且最好按顺序写。有不懂得再来问我
本文标题: 写文章如何把真实事件写好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qingganmeiwen/21859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很多建筑学教授老师学生写文章,喜欢把一个简单的文字写的那么晦涩难懂以 “我是一名卷王,穿成小说路人甲后,无心情爱,努力的卷,最后功成名就。” 为主题写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