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发布时间: 2019-09-13 21:41: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开篇,《大学》之道,尽述!从字面意思看,“大学的道,在于明白明德的修养,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达到极近于圆满的至善境界”。有人要质疑了,朱子说是“新民”,因为“苟日新、日日新”,因为“使民智新”。南师认为,曾子本意就应是“亲民”。亲近民众是符合历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开篇,《大学》之道,尽述!从字面意思看,“大学的道,在于明白明德的修养,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达到极近于圆满的至善境界”。有人要质疑了,朱子说是“新民”,因为“苟日新、日日新”,因为“使民智新”。南师认为,曾子本意就应是“亲民”。亲近民众是符合历朝历代的文化背景的,“新”显然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求。从“修齐治平”等来看,要求统治者亲民是潮流。“革新”,毕竟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王阳明也认为应该是“亲民”。

  《大学》后人多总结为“三纲八目”,“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也就是说这三点是《大学》的总纲。“八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南师认为,应该是“四纲”,“首纲”就是“大学之道”的“大道”。从“四纲”到“八目”,之间主要依靠是“七证”即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七个求证大道的学养步骤。“八目”才是实际的学问和修养。可见“四纲”是根本,“七证”是方法,“八目”是目标。

  先说这个首纲的“道”——

  首先,道为路。路径。俗语有“条条大道通罗马”;《西游记》中也有歌词“这通天的大道”;鲁迅也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

  其次,道为理。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于医则为医道、于军则为兵道、于政则为政道。平日里称天道、地道、人道都是特定的法则和原理。

  再次,道为形而上学的代号。“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有形有相的物质世界、物理世界就是器;超越形与相,非物非心的“万象之主”就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大学之“道”虽有前面的“路径”“方法原理”的意思,其实质因该是哲学范畴的“形而上学的东西。

  此外,道有讲话的意思,“说道”;有达到的意思,“知道”;有宗教或者学术宗派的意思,“道教”“侠义道”等。

  “大道”首先是“天道”,是自然之道。何为天?

  科学之天——天空、航天;

  宗教之天——上帝、皇天;

  形而上哲学之天——既非宇宙星体的物质之天,也非宗教的唯心之天,如同“道”;

  心理之天——“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所谓天地良心;

  时空之天——昨天、今天、明天……

  一般说来,道必连着德,道为体,德为用。德是人们心理、生理所发出的种种行为的作用。

  一般来说,德就意味着人格行为,故可分为有德之人,缺德之人。

  德者,得也。“知、仁、圣、义、中、和”,此为《周礼.地官》中的六德;“正直、刚克、柔克”此为《尚书》中的三德。

  德——功德。

  通过这些解析,大学的道,应该是符合天道的,是助人明德、习德、功德的。以德居之,以德教化、亲近,达到“至善”的圆满境界。

  南怀瑾大师借用佛儒对照,来阐释这一个问题。佛从自觉、觉他、功德圆满才会成佛。如同儒家的圣人。菩萨又名菩提(觉悟)萨陲(有情)如同儒家的贤人。佛家讲明心见性,意思是人本身心性被蒙蔽所以要修行才会悟道;道家讲“修心炼性“,人要不断地修炼心性才会得道;儒家讲“存心养性”而得道。

  明明德是自觉,亲民是觉他,止于至善是觉醒圆满。

本文标题: 《大学》之“道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816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隐形的爱人鸡蛋开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