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熙的儿子们,个个精明强干,文韬武略

发布时间: 2023-11-24 13:01: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8

康熙皇帝两废两立太子胤仁,他为何如此喜欢这个儿子?康熙皇帝,在位61年当中,曾经两次立为胤仁太子,他又两次被废,这里面究竟有着什...

为什么康熙的儿子们,个个精明强干,文韬武略

康熙皇帝两废两立太子胤仁,他为何如此喜欢这个儿子?

康熙皇帝,在位61年当中,曾经两次立为胤仁太子,他又两次被废,这里面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为什么康熙会对这个儿子如此喜爱?又为什么会对这个儿子施以辣手呢?其实只要翻开清史稿,我们就能够得到答案,康熙废太子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的,但是废了又立也是因为康熙对太子的一份喜欢之情,我们来分析一下康熙为什么这么样的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

爱屋及乌

康熙之所以这么喜欢这个,儿子也就是太子,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康熙的皇后赫舍里在嫁给康熙之后,两个人的夫妻感情是相当不错的,但是由于康熙在生活上没有去认真的照顾好自己的这个妻子,致使这位妻子在生下儿子之后,身体大不如前,最后年纪轻轻的就离开了这个人世。

在康熙的心里始终认为是对不起,自己的这位皇后了,也正是由于这种爱屋及乌的心情,所以康熙把皇后生的儿子立为太子,从小就教这位太子怎样学习做一个帝王的知识,也真的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这个太子的身上,这也是他喜欢太子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在太子的身上实在耗费了太多的心力。

外戚的原因

康熙登机的时候年龄还太小,根本没有办法去掌控整个朝廷,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为康熙选择了一门,能够帮助他日后处理朝廷大权的侵蚀就是让康熙取了,索尼的孙女也就是皇后赫舍里。

而赫舍里的父亲也就是当朝权相索额图,我们要明白当朝太子可是索额图的亲孙子,太子需要自己这个爷爷帮助自己,而康熙也需要自己这个老丈人帮助他来处理朝政,正是由于外气的这个原因,康熙不得不表现的喜欢这个太子,要不然朝政将会不稳。

朝政的原因

在朝堂之上,如果表现的皇帝和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就是太子不和的话,那么很可能你大清王朝的根基不稳,这也就是康熙为什么要立了太子之后,废太子废了太子之后再立太子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如果康熙表现的不喜爱这个太子的话,很可能就会让朝堂上的大臣们有诸多的猜测,这样对朝廷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所以这种喜欢说来说去还是有着一定的自私的原因,而这种原因并不仅仅是对儿子的喜爱。

因为这个儿子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而且又十分的孝顺,所以我觉得他会喜欢这个儿子真的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他并不是喜欢这个儿子,他只是喜欢这个儿子的母亲,她对这个儿子的母亲有非常大的愧疚之情,所以才会一次次的给太子机会。
因为这是他皇后赫舍里的儿子,嫡长子。在古代嫡庶子区分是很大的,更别说康熙是非常爱赫舍里的,为了这个儿子,赫舍里难产而死,康熙对赫舍里的爱也体现在了儿子身上,可惜这个儿子不争气啊。
因为这个儿子非常的聪明,很会讨他的喜欢。

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什么还教不好自己的儿子?

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什么教不好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他的教育能力有问题吗?

并非是康熙帝教不好儿子,是因为历史上多种因素造成的。
康熙作为千古明帝,文韬武略,才艺双全,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人才,然而为什么还会出现“九子夺嫡”这样的局面呢?
并非是因为康熙帝没有好好教育好儿子,虽然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导致亲情破裂,手足相残,但是大家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在康熙帝之前,是没有立太子一说的,这要从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说起。


清朝最初,努尔哈赤去世,继承人有许多,如果按嫡长子继承制,应该是最大的代善登基,论武功的话是第五个儿子,但是最终登基的却是老八。这种推举贤才的方法,有点像最初的“禅让制”,推举贤才,然而如果这样的话,必定会引发其他皇子的不满。

平心而论,每个皇子都觉得自己有继承的资格,谁都不服气谁,论武论文,也都各有所长,所以说,不一较高下,谁也不能心服口服。




所以最终九子夺嫡也是必然。康熙登基后,又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说有效消除满族汉族的文化隔阂,包括立太子这一项,也是继承汉文化的一点,这也促进了康熙年间的这种稳定,开创了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


一开始的太子是胤礽,史料记载说他从小就聪慧灵敏,而且是康熙亲自带大的,所以说各方面的文学以及武术都非常优秀,康熙一开始也是非常疼爱这个儿子的,只可惜这个太子太不争气,怪只怪他实在是头脑简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情商巨低。这也就给了其他皇子可乘之机,其他皇子谁都不觉得比他差,也就引发了后来的九子夺嫡的局面。

能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和自己是不是千古一帝是没有关系,康熙因为自己太过于早立太子了让儿子太贪图安逸了。
由于康熙的影响,皇子们不把自己的师傅当回事,当老先生因为年迈体力不支晕厥在地,他们不但没有受到丝毫的关心,反而种种责罚,康熙的皇子们在这种环境下,放在首位的“德”被视而不见,才能卓越的皇子们转眼间就变成了“白眼狼”。
康熙虽然被称为千古一帝但是他在教育方面对于子孙可能确实没有做好,就拿九子夺嫡来说,权力的诱惑可以冲昏头脑。所以也不在于教育的好坏。
康熙太早立太子了,没有观察太子以后是个什么样的人才做下决定,康熙称为“千古一帝”,这个可能就是污点了。

康熙的儿子们的才能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命他守卫,他上窜下跳,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废太子胤礽(rng)。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很是深厚。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不甘心这个能力不见得比自己强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当皇帝。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养成了暴戾的性格,飞扬跋扈,奢侈骄横。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颇有怨言。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在一年之后,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但是经过调养,已然恢复。因此复立为太子。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他非但不谨小慎微,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集结党羽,打击报复。让康熙老头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皇四子胤禛(zhēn),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最终夺得大位。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康熙的五儿子胤祺(q),(是不是第五个儿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还珠里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传说中这宜妃性子直爽,的确是很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但绝对不是专宠,康熙这个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胤祺早年带兵,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吧,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过有人说他因为打仗的缘故,破了相(本来应该是极帅的,说他老娘生的儿子都是男生女相,极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当皇帝了,比如偶家孙策就是这样气死的。所以没有参与夺嫡就可以说得通了。雍正继位后,还是不能容他,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第六个儿子胤祚(zu),也是德妃所生,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示题),还有两个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宠过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yu),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
  重量级人物来喽~胤禩(s),康熙的第八个儿子,是个我每每不忍提及的人物。生母良妃,出身微贱,是康熙老儿从辛者库里发掘出来的美人。清朝的时候讲究子以母贵,八八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后来他的母亲因为他的争气,得以晋升妃位。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称之为“八贤王”,就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荐他。康熙一废太子后,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说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党的首领人物,所谓阿哥党,是针对太子党所言。可以说,胤禩与他的集团,当年应该做过不少将太子推下位子的谋划。阿哥党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祯。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团太过于出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康熙老头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皇太子的权利过甚都会心有不满,何况这个母亲出身微贱的儿子。又因为相面人张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贵不可言,被不怀好意(或是笨蛋)的大阿哥告诉了康熙。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张明德,并削去胤禩爵位。可以说,一废太子的时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终究因为康熙对旧太子念念不忘,又因为张明德事件获罪,受到了打击。坦白的讲,在这种封建社会,胤禩试图以民主的方式成为皇太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没有指望的事情。
  二废太子之后,群臣还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对这个儿子打定主意是提防的,前次说他是少不更事,这次干脆就说他是居心险恶了。约莫康熙五十三年时候,康熙的寿日,胤禩因为母亲忌日的原因不能亲自拜寿,派人送去两只将死之鹰。康熙大怒,立刻骂胤禩不忠不孝,连带骂他为辛者库贱妇所生,并且声称父子之恩断绝。并停爵停俸。在我看来,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事出蹊跷,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调查,而是借题发挥,说明他已经毫不顾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声对他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他害怕有朝一日被逼宫,所以一定要打消胤禩以及他的党羽对储位的幻想。
  同年,胤禩感染了伤寒,几近毙命。康熙当时在承德,只是批复:勉力医治。后因康熙要御驾回畅春园,路上会经过胤禩居住的园子,此时的胤禩已经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让其他儿子将其移回京城。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过的时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个讲求迷信的帝王,他尽量远离这些可能带来晦气的事情。至于儿子的死活,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最搞笑的是,当皇九子胤禟坚决反对,说将死的人了,不应该挪动。康熙居然说,这可不是我逼你们要挪走他的,你们回头不要怪到我头上。
  然而胤禩还是活了过来,像小强一样顽强地活了下来。只是从此以后,他不再有希望继承康熙的大业了。后来康熙老头可能也觉得自己做得过了头,下诏恢复了胤禩的爵位俸禄。但是,胤禩在康熙朝,只是贝勒而已。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朝臣都还是支持胤禩的,大学士李光地(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还曾经说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雍正继位之初,采取拉拢的两面派手法,封胤禩为廉亲王。胤禩倒也没有兴风作浪,然而却因为种种欲加之罪,最终被胤禛治罪。剥夺爵位不说,竟然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鱼”的意思。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
  小小点评几句,我个人是很同情这个人物的,因其生母身份低下,估计胤禩从小受了不少歧视,所以才养成了要强但处事圆滑的性格。他夺嫡的失败,一是康熙的无情,二是方法的失误,猜测这跟他对康熙性格的不够了解有关,不像胤禛,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但是我觉得胤禩还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雍正朝多数的表现还是逆来顺受的,说白了,就是江山社稷为重,并没有如何勾结群臣,祸害朝纲。即便有些无奈的成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他的确是个贤王。
  最后引用金庸的诗总结一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强极则辱,情深不寿。
  ?
  皇九子胤禟(táng),宜妃所生。关于他的容貌,有两种说法,一是极其俊美,另外的说法是很胖,像个猪一样。我当然愿意接受第一种说法,这个皇子并不如何得宠,估计才能也有限,但是却是当朝第一大富翁。估计聪明都用在挣钱上了吧(暂且不说途径是否正当),他是胤禩的忠实支持者。忠实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时他随身携带毒药,倘若事情不妙,就吞毒药而死。我觉得不管他是怎样的人,就凭着他这样对胤禩这个哥哥,就值得我对他有好感了这个九爷在雍正朝的时候被发配到西北,其实就是让年羹尧看管起来,不让他跟八爷党人通有无。但是这个老九就是下定决心斗争到底,他居然想出来用西洋文字拼满文的方法制作密码,与他儿子联系,互通讯息,算得上是开创我们国家密码学的一个先河了。雍正非常讨厌他,而且瞧不起他。胤禟曾经说过:成则王侯败则贼,只不过我们亦是兄弟亦为贼罢了。
  胤禟的命运很是悲惨,被雍正改名为“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反正不是好词。最后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之中,比胤禩早一两个月吧。传说是被毒死。
  第十个儿子胤礻我(),生母是个皇贵妃,不过死的比较早。这个十阿哥传说中比较大条,南书房中的倒数。康熙的儿子个个精灵古怪,所以这个笨笨的小孩还是挺讨他老头子喜欢的。他也是死心塌地挺老八的一个,可能因为自己没什么指望吧。在康熙年间就被封为郡王,那时候,老八老九都不过是贝勒贝子,这跟他妈妈的身份估计是有关的。老十在雍正朝的的时候被打发去守陵之类的,后来就跑到张家口那一带蜗居了。但是心思大条的人总是不一样,比较有福气(汗,我不是夸我自己),居然活过了雍正朝,乾隆二年才死。
  十一子早殇,连名字偶都不知道。
  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胤裪(táo)。这个宝宝是苏麻拉姑养大的,所以与其他的小子们都不大一样。他也是没有参与夺嫡,但是康熙末年还是很受重用的。雍正刚上台后给他封了个郡王,随后又予以打压,估计也是削爵之类的,后来乾隆上台,加封了亲王吧,这位大哥生性很是豁达,肯定跟苏麻的教育有关,活到了七十八岁。
  十三子胤祥。又是一个要好好说说的人物。事实上,虽然胤祥在兵法谋略上不差,但总的说来还是偏文的。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应该是一个康熙比较宠的一个妃子,但是在胤祥十三岁那年就死了,后来胤祥教给德妃抚养,所以跟四阿哥胤禛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
  胤祥年少的时候,很受康熙的宠爱。康熙每次出巡,必将其带在身边。而且据说这位阿哥“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典型的文武全才,他甚至曾经单独猎得过一头老虎。康熙亦曾派他去泰山代父祭天,这于古代帝王是非常慎重的事情,当时许多人认为十三阿哥的前途不可限量。可惜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胤祥遭受了牵连,从此十余年,默默无闻,仿佛消失了一般。而且这段时间的史料,居然毫无记载。估计是雍正朝的时候为尊者讳,都删去了吧。但是我们大致可以推测,胤祥在这些年间得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大概是现在的“骨结核”。这在当时,算得上一种绝症,容易复发,不能劳累。
  胤祥的早逝,与这个病是有关的。二月河的小说中,胤祥被圈禁了十年,应该是虚构的,胤祥的确被圈禁过,但是他这十年间还是有出来活动过,上过折子,其他阿哥也有去探望过他,所以他的行动应该是自由的。至于他为何获罪,有很多猜测,一种说法是他估计当时也有兴风作浪,在废太子问题上遭罪;还有一种说法他为了保全胤禛而获罪。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这样更能够解释为什么胤禛上台后,对胤祥好的不得了。康熙曾经骂过胤祥不忠不孝,这个老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每次骂儿子都是往死里骂,难道不知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嘛?胤祥自幼受宠,估计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受不了这个打击而生病也是很有可能。而且胤祥也是康熙年间唯一一位没有受封的成年阿哥,这与他年少的时候受宠成为鲜明对比。所以我更加好奇胤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罪,惹得他老爹竟如此不待见他。
  雍正继位以后,立刻加封胤祥为怡亲王,恩宠有加。其实何止是恩宠有加,简直就是宠的不得了,谁得罪了他的宝贝弟弟,就是得罪他。他宝贝弟弟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他宝贝弟弟喜欢的人他一定会优待,护的一塌糊涂。不过这个弟弟的确不让他失望,把他的事情都办的妥妥贴贴的,而且胤祥非常懂得君臣的分寸,丝毫没有恃宠而骄的做派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胤祥死于雍正八年,固然因为其病,但是与他的辛劳也是非常相关的。死后胤禛赐溢号贤字,并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于怡贤亲王前。乾隆年间,加封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康熙晚年宠幸他的第十四个儿子胤禵(t),这个小孩是八爷党中的人物。
  随着胤禩为康熙所不喜,八爷党便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康熙五十六年,封胤祯为大将军王,挂帅出征,去西藏平叛,得胜。胤祯与四阿哥胤禛乃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并不好,可能与他们生母德妃偏疼小儿子有关。十四曾经在胤禩获罪的时候仗义直言,惹得康熙皇帝拿剑要砍他,但也因此后来被康熙宠幸。
  野史以及民间流传很多胤禛篡位的说法,其中有说改诏书中“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纯属无稽之谈,原因不再赘述。但是因为康熙晚年对他的宠爱,估计也动过给他传位的念头吧。不过这个十四子说实话不算特别好,他在军中的时候就设法敛财,倘若真的做了皇帝,肯定不如雍正。但是我还是比较倾向冯尔康的说法,皇帝并未属意十四子,否则西藏平定以后,军功已立,自然会将其留在京城,而不是继续打发去西北。当然,如果康熙真的是雍正害死的,那就不敢说了,但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胤祯在雍正年间被打发去守皇陵,虽然郁郁不得志,但也算不得监禁,因为皇陵附近的风景还是很美的,却也还算过得舒服日子。这个老兄也是活得比较长命,乾隆二十年才去世。
  简要的八卦一下,终其雍正朝十三年,他一个小孩都没生,前之后都生了好几个。
  康熙十五子以后,都未曾参与储位斗争。约莫十六子十七子的待遇还算不错,尤其是十七阿哥允礼,在胤祥死后,是雍正最宠的弟弟。
  
  皇三子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胤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
  三儿子胤祉(zhǐ),是个书生学究。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诸如陈梦雷,李钹,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因此将皇位传给他。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可能在康熙的眼里,这个儿子是孝顺的,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联络党羽。他似乎也请过方人,替他算命。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反而对他的门下说,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康熙甚是喜欢他。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胤祉的结局我不是很清楚,康熙朝的时候被封为亲王。雍正朝的时候他肯定是获了罪,老四是不可能容忍这个比他年纪大的哥哥,还位高权重的,估计是削了爵吧。

康熙十几个儿子个个优秀为什么最后却选择最不起眼的

从雍正朝到现在的历史和民间对康熙皇帝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一直议论不休,野史正史各种版本的讨论也是层出不穷,有说是雍正篡位夺权害死了康熙爷的,有说是雍正改遗诏获得了皇位的,有的说是因为康熙喜欢孙儿弘历为了隔代传位而选择雍正的等等。

其实从历史事实上面我们可以去探究下为什么雍正能够从十几位阿哥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康熙一锤定音成为了康雍乾盛世的关键人物。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康熙这辈子一共有24位皇子,其中活着成年的不过十几位,而且这十几位皇子基本上个个能文能武非常优秀,雍正在众皇子中其实不是最出色的,但却也是最低调最务实的一位。

从康熙朝中期以后对继承人的选择问题其实一直是这位千古一帝的老爷子头疼的事情,这位8岁登基,14岁亲政,斗鳌拜,撤三藩,收复台湾,抵御沙俄侵略的皇帝却在选择子嗣继统的问题上犯难了。

第一位皇位候选人:胤礽

其实一开始就定了皇后所生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因为这位太子的傲慢和不争气,多次违背康熙意愿行事,结党营私飞扬跋扈,同时他是被康熙爷二废太子的人,也是康熙唯一在位期间指定过的太子,最后康熙失望了,彻底放弃了胤礽,随后引来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

第二位皇位竞争力人选:八爷胤禩

这位在清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王胤禩也被党们营私的人称为“八贤王”,他也是最有力的一个皇位继承者,内外兼修,是一个玩弄把戏的好手,不过因为第一次太子胤礽的被废后作出的种种表现使得康熙对其非常厌烦而且对其处处提防,最后在眼看无望的情境下,八王胤禩转而支持十四爷胤祯。八爷的下场也在正史和电视剧中大家都看到了,非常的惨,如果当初他能够隐忍一些,韬光养晦一些或许皇位就真的是非他莫属了。

第三位皇位继承人人选:胤禛

都说能成大事者必须要避其锋芒不显山露水,雍正做到了这一点,在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几乎所有皇子都在皇帝面前背后议论胤礽的不好,却只有胤禛一个人去力保太子。在看到第二次太子被废的时候,雍正开始窥视储位,暗中结党,为人为事低调务实,而且康熙派的几次任务都是出色的完成,在人前不显露,在背后却为夺大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许晚年的康熙爷看到了只有这位皇子才能把王朝的事业做的更强更大,只有雍正才能扶得上墙,所以最终选择了胤禛成为了自己的继承人。

不论当年康熙的最终决定是如何的,雍正的确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在位13年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夯实了康雍乾盛世的基础,为清朝的统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_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_是个什么样的人?


康熙的太子胤_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影视剧中把太子胤_给抹黑的比较厉害,其实历史上的胤_并非如此,这只是影视剧的艺术作品需要。
因为雍正是历史上正统皇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雍正就成为正面典型,而太子胤_毕竟是最后失败的产物,所以形象比较负面是很正常。
历史上的太子胤_其实算是文武双全,比较有治国之韬略,在最开始的时候胤_并非是烂泥扶不上墙,而太子胤_被废也有着很多因素夹在其中,并不单纯的是胤_本人的错误,下面分析一下历史上胤_的能力和胤_被废的因素。
出身高贵且文武双全的太子胤_
胤_血统非常高贵,他的母亲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当年顺治留给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本身就是满洲贵族,所以胤_血统非常纯正高贵。
胤_的外公是索尼长子一等公噶布喇,也是议政大臣,胤_的叔外公也就是噶布喇的三弟是康熙朝重臣索额图。
胤_的母亲家族在清朝政治势力十分强大,所以胤_自幼就被立为太子。
康熙这个皇帝其实是历史上对家人极为重感情的皇帝,他对每个儿子和女儿都是非常的疼爱,可以说康熙即使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慈父,这其中康熙尤其最为疼爱嫡子胤_。
而且康熙尤为重视胤_的教育,从小给他聘请名师指点,在这种优质教育环境下,外加康熙过度的重视胤_的教育,在愚笨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块烂泥。
所以历史上的胤_在前期不止不是烂泥还是一位文武双全颇有度量和贤名比较大的好太子。
当然胤_的好名声主要在一废太子之前,废太子之后,胤_心态崩了,整个人变化非常大,所以再度被立为太子时,胤_已经被父亲康熙整治的有些精神失常,越来越乖戾暴躁,所以最终康熙忍无可忍再次把他废除。
在一废太子之前,胤_处理政务以及监国时期都是非常得心应手,处理的井井有条,也非常符合康熙的想法。
而且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前,康熙与胤_父子感情极其深厚,康熙每次外出,都必定要给胤_写信。
而康熙在40岁罹患疟疾时,外国传教士建议康熙服用金鸡纳霜,太子胤_非常焦急,多次责怪索额图等大臣粗心大意,索额图等大臣为了表明金鸡纳霜对人体没有害处,当场服用了金鸡纳霜,这样情况下胤_才敢将金鸡纳霜喂给康熙吃。
在康熙两次亲征葛尔丹之时,正是太子胤_监国,年仅22岁的胤_在处理事务上事无巨细都处理的非常稳妥,然后再请示康熙,得到了康熙夸赞。
除了这些康熙还允许太子胤_与欧洲传教士交往,胤_在与欧洲传教士交往期间表现出的雍容大度,都让自诩为绅士的欧洲人所折服,至今欧洲历史学者还认为胤_时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具有大国储君风采的皇储。
从这些情况下都能表明胤_在太子监国期间的卓越能力、人品性格以及对康熙的孝心上都是做得比较不错,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胤_这么好,康熙为什么要废了他?
胤_被废的原因一: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兄弟们在背后毁谤他
上面说过康熙是一位慈父,他对他的儿子们都非常娇惯纵容,而且他对每位儿子教育都很重视,培养他们文韬武略,可以说康熙这些年长的儿子接受的都是最良好的教育,个个都算是文韬武略,文武双全。
康熙把他们的能力培养得非常全面又高强,然后还让他们参与到朝政治国之中,这样一来无疑也助长了他们对皇储之位的野心。
尤其是康熙的庶长子胤_,这位胤_同父异母的大哥母系家族也有一定背景,胤_的外叔公是康熙时期另外一位重臣纳兰明珠。
也正因为明珠与胤_有这层关系,胤_在明珠的扶持下,密切的关注着太子胤_的一举一动,所以胤_自幼就有夺取皇储之野心。
胤_专门天天盯着胤_的过失,人非圣贤孰能不过,胤_不可能天天不犯错,一旦他做错一点,胤_就会添油加醋的汇报给康熙。
毕竟胤_也是康熙的儿子,久而久之康熙与胤_父子之情再深厚,也架不住另一个儿子在那挑拨。
康熙最大的败笔就是给予了所有儿子们很大的权力,所以让皇子们与太子之间利益矛盾日益加深,这就是没有处理好太子与皇子之间关系。
明朝自明成祖朱棣之后,一直是诸王
“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也就是说明朝的皇子们虽然封王,但大多都是富贵闲散王爷,没有权力,不管理朝政,这样一来明朝虽然明立太子,但是不让其他皇子参与政治也杜绝了其他皇子的野心。
而康熙则不一样,康熙是
“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康熙的本意是想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把儿子们都栽培好,然后团结在太子之下,发挥“家天下”本能,让他这些儿子们兄弟齐心共同治国。
康熙的本意是想将儿子们培养成帮自己治国的助手,但是他在培养过程中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世爵,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
就比如胤_第一次被废,导火索主要就在于胤_在陪伴康熙打猎期间,日夜不停地在康熙面前诋毁胤_,外加胤_之前过错累积起来,导致康熙彻底爆发,将胤_废除。
所以康熙对诸子的溺爱,也造成了对太子胤_被毁的原因之一。
胤_被废原因二:胤_本身也存在问题,同时还有父亲康熙的溺爱
胤_整体来说是合格且能力不错的皇太子,但是这不代表他本身没有问题,他本身也确实存在一定问题。
当然他的问题还在于康熙身上,这真是应了养不教父之过的名言。
因为胤_出生时其母孝诚仁皇后就因难产而死,所以胤_幼年时期一直是由康熙亲自抚养,康熙对他是过度的溺爱。
康熙默许索额图等太子近臣给予胤_规格几乎等同于皇帝的旌旗仪仗和冠服,每年元旦和冬至还有千秋三大节日文武大臣除了要向康熙三跪九叩,还要向胤_行两跪六叩之礼数。
而且自古以来都是避讳皇帝的名字,到了康熙这连太子的胤_的名字也要避讳。当康熙察觉到明珠一党对太子威胁很大时,他果断的直接铲除了明珠及其党羽。
这些都使得胤_越发膨胀,在当时胤_基本已经等同于副皇帝了,这也让胤_身边形成了很强的政治势力。
最关键的是康熙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胤_要求却很放纵,胤_的东宫每年花销都要比康熙的花销多很多倍,可以说康熙自己勒紧裤腰带,把钱全花给了儿子。
同时康熙还非常的护犊子,在最初的时候不管胤_犯什么错,康熙都会包容,胤_犯再大的错误,康熙从来不会认为儿子有错,错的都是儿子身边的人,所以当胤_犯错后,康熙的做法就是责备太子身边的人,他认为是太子身边的小人教唆了胤_犯错。
康熙就这么久而久之,到了一废太子那时,已把早年颇有贤名的胤_一步一步溺爱成了骄横狂暴之人,早年君子气度已荡然无存,变得乖戾暴躁,开始不得人心。
因此胤_权力越来越大,他本人还逐渐越来越暴戾,身边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政治势力,所以胤_的人品越来越让康熙不满,而他的政治势力也越来越让康熙厌恶。
其实造成这些的就是康熙本人,因为他对儿子的过分溺爱造成了他乖戾的性格,同时也给予了他很大的权力。
自古以来太子很少御政,多数都是跟着皇帝父亲学习处理政务,而康熙出于对胤_的溺爱,极大地让胤_参与进政治之中,外加康熙对胤_的过分溺爱,所以导致胤_御政后形成了朝廷的第二个权力中心,与康熙的皇权相抵触。
康熙爱儿子,也更爱权力,太子在康熙自幼的教导下权力欲已经很强,所以太子过分揽权也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那么权力和儿子康熙选择谁?历史证明康熙还是决定选择了权力。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康熙是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作为父亲他很失败,自古慈母多败儿,到了康熙这则是慈父更败儿。
胤_其实命很苦,自幼没有母亲,还遇到了一位娇纵他的父亲,所以他从最初品行好度量大的君子变成了乖戾暴躁的小人。
而一废太子之后胤_的心态就完全崩溃了,当再度被复立以后,胤_变得以往更加变本加厉,康熙也觉得自责,但是大错已经铸成,无法挽回了。
从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后,康熙迟迟不立太子,后来很多朝中威望比较高的重臣如王_等人劝说康熙重新复立胤_为太子,都可以看出胤_在当时朝臣心目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威望和贤名。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胤_并非一无是处,烂泥扶不上墙,他是康熙教育失败下的产物,康熙为此晚年也是深深自责和后悔,但是又已经没有用了。
所以康熙在临终时一再叮嘱继承人雍正继位后要善待二哥胤_,而且康熙临终前下的最后一道诏书就是封胤_长子弘_为亲王爵位,这都说明了康熙始终都在牵挂着胤_。
慈父不止败儿,更是毁了儿子一生,所以说康熙和胤_的事情也告诉我们现代的父母,一味的宠爱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财富,最终只能害了他们,让他们变成像胤_这样的人。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本文标题: 为什么康熙的儿子们,个个精明强干,文韬武略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619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在历史中提20世纪,二战后喜欢用60年代,70年代,而二战前很少用20年代30年代这种说法为什么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是伟大的,而撒旦诱导人类获取智慧的果实就是邪恶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