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同有多繁华

发布时间: 2023-11-01 16:00: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6

明朝繁荣发达边关重镇宣府,大同为什么在清朝衰落成这奥妙就在于“边关重镇”这四个字上。明代在边关重镇和隘口普遍开设“互市”,宣镇、...

明代大同有多繁华

明朝繁荣发达边关重镇宣府,大同为什么在清朝衰落成这

奥妙就在于“边关重镇”这四个字上。
明代在边关重镇和隘口普遍开设“互市”,宣镇、大同在身为要隘的同时还兼具商贸重镇的身份。与北方满、蒙各族开展的边境贸易日进斗金,也促成了“晋商”这个阶层的出现。
但是到了清代,由于清政府推行满蒙一体,不面向蒙古设防,大同、宣镇等地都成为了普通的内地城镇。丧失了边境贸易特权和便利的北方关隘衰落也就毫不奇怪了。

大同为什么被称为凤凰城?

大同又被人们称为凤凰城。传说天庭的金凤凰私下凡间落于此地。并托梦给洪武皇帝朱元璋,让其按凤凰之形筑城。大同的明代古城的城廓也真是形似凤凰。大同古城当年不仅堪称“北方锁钥”,而且其繁华富庶不让江南。其主城高大雄伟,东、南、北三座小城倚角相连,俗称东关、南关、北关,惟独没有西关。整个布局,高低错落有秩,疏密规整大方,犹如一只金色凤凰舒展单翅,昂首朝阳。南关为金凤之头,主城为金凤之身,北关为凤尾,东关为金凤展翅,城内之美好建筑,酷似金色凤凰羽衣之灿烂辉煌。这种城池建置的奇特布局,在我国确属罕见。其实,城池的修筑是依山势为有利与防御而建。但配上了这美丽的的传说,确实使古城增添了不少的神奇的色彩。历经沧桑变迁,这些雕粱画栋的美好建筑,绝大部分已毁于历代战火。古城内现存的古迹,有始建于唐朝的善化寺和始建于辽代的华严寺。原代王府府前的九龙壁幸存至今,其游龙雕塑造形古朴,姿态各异,极为生动;其琉璃构件五彩斑斓,蔚然壮观。特别的是壁前还设有倒影池,壁龙映于水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历史名城大同的城墙历史

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 北方锁钥”之誉。   清顺治六年,大同城池遭受严重破坏。明将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多尔衮率军攻打大同,历时九个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内弹尽粮绝,姜瓖部下杨振威投敌叛变,杀死姜瓖,把多尔衮放入城内。入城后,为泄私愤,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城墙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墙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2008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目前东城墙、南
城墙已依明代大同城规制修复完毕,并对游客开放。修复后的东城墙建有瓮城、月城、吊桥、护城河,并建有城楼、月楼、箭楼各1座,望楼12座。南城墙不仅修复了瓮城、月城,还有关城和东西耳城。城墙上建有城楼、文昌阁、箭楼等古建筑楼阁10座,望楼12座,角楼1座。修复后的古城墙雄伟壮观,特别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灯光,使古城墙楼阁俊俏秀丽,伟岸的轮廓更具魅力。
大同城墙位于今大同市城区,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大同城筑邑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镇城。最后完工的大同镇诚呈大致正方形,边长达到1.5公里和1.75公里,周长6.5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大同镇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 东城墙南段(北望)
每个门又各有瓮城。今只有永泰、清远两个名字被两座正好在该位置附近的建筑
使用,至于这么多的城门,早已经是连个痕迹都找不到了。   在徐达的精心筹划和严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程度:城墙四角建角楼,西北角有“乾楼”,高大瑰丽,为“大同八景”之一。城墙四周伫立着54座望楼,96座窝铺。城墙外马面凸凹相间,排列有序。突出部分为城墙垛子,每边计12个,外加角墩4个,计52个。墩距113米,墩作梯形结构。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宽16.6米,纵约15米,与角墩间距6.6米,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四门之外是瓮城,瓮城城门的门洞进深约30米,上建箭楼或匾楼。城墙外侧修壕堑,深约5米,宽约10米,俗称护城河,曾经波光涟漪,上设吊桥。城内有4条大街、8条小巷、72条绵绵巷,街衢规整通达。每条大街中段十字路口各建一楼,东有太平楼,南有鼓楼,西有钟楼,北有魁星楼。城中心为4座精美的牌坊,称四牌楼。如今这些建筑多毁于现代,只有鼓楼硕果独存,至今仍然耸立在街心,“四牌楼”则只成了一个名字,其附近地区是大同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东门内景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历史资料中记载,大同城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它并非一个单独的四方型堡垒状城市,大同城格局由四部分组成:主要部分为高大坚固的镇城,在镇城的南、东、北墙外另外各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四边形小城,分别叫做南小城、东小城、操场城,而各个小城也有独立的瓮城和月城,均与镇城相隔不到两百米,用吊桥与主城连接。这样如果要进入大同镇城,必须先要通过三个小城中的某个,光通过的城门就至少需要过4到6个。就是进了外围的小城,主城的吊桥不主动放下,仍然进不到大同镇城里,这种防守措施使大同镇城真正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安全之地,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中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又因大同民间传说此地为凤凰降落的地方,因此这种四城有序排列的筑城格局被称为“凤凰单展翅”,今大同地图多只描绘大同城与操场城的故址,而从未见有用同样标志线标注东小城与南小城,实际上,这两个关城如今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踪迹,只是,这些小城的修筑都在明朝 东城墙望楼
中后期,并非徐达所为.

山西大同历史

山西大同的历史

历史上的大同 大同市,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人描述为:“三面临边,最号要害。

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

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

公元四世纪末:控制了黄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拓跋鲜卑便: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修长城,凿石窟,历经七帝96年。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

之后的1500年:大同先后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元封西京,明立藩王,清颁重镇。江山更迭,几番易名,不失“北方锁钥”;长城抗争,几番狼烟,更有“大同士马甲天下”。

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当时正值忽必烈统一中国,结束了辽、金、宋多年对峙的战乱局面,大同重新出现繁荣。他当即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

1372年:朱元璋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镇大同,在北魏平城旧址以南重工业建云中城池,即今大同古城,其规模,其奇特,为我国北方所少见。 而在城北郊的东起天镇县新平堡、西至右玉县杀虎口的300公里长城则进行六次大规模修整,又在长城到城池之间,建边堡、营堡、烽火台上百处,形成了我国北方“长城攘外,方城安内”特有的城防布局。

1438-1571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政策,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促进了长城内外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大同成为蒙疆胡族与中原地区经济交往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再次出现难得的繁荣局面。

直到近代,大同易货贸易与通货贸易依然兴盛,吸引了全国众多的谊商巨贾。 [编辑本段]山西省大同市 [编辑本段]概况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同战国属赵,汉置平城县,北魏建都,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

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吸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大同府治。

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

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

现辖有开发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5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等7个县。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之间。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

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曾为一代京华、两代陪都、四朝重镇。本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是闻名全国的"煤都"。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通信较为便利,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全市国土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1400米之间, 最高峰是阳高县六棱山主峰黄羊尖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冉庄河558米,市区海拔1000 米。

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土石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

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双山、二朗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558米)。

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

全市总人口284.8万人,农业人口占60%左右。 本市有蒙、满、回、藏、苗、朝鲜等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99.6%。

大同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暂且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年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9.1℃;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无霜期100~156天。

大同市土地广阔,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莜麦、春小麦、黍子、马铃薯、胡麻、黄花菜、黄芪、甜菜、向日葵和蔬菜、瓜果等。 大同市矿藏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煤乡",煤炭储量大、质量好、热值高,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376.9亿吨,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

境内地下矿藏还有铁、铜、铝、锌、磷以及石灰石、云母、石墨、大理石、花岗石等。 大同市境内现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万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

驰名中外的主要有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开凿的云冈石窟;现存的惟一的辽代木构建筑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阳高"许家窑人"遗址;北岳恒山;悬空寺。

大同的历史故事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

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

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朔州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

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大同的历史有多长

大同是一座塞上古城,已有23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曾为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京陪都、明清重镇。

早在夏商之 际,即有居民在此定居。春秋初期,为我国少数民族“楼烦” 占据。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倡导改革,“胡服骑射”,凭借武力 驱逐匈奴,开拓疆土,设置云中、雁门、代郡。 大同东北属代 郡、西南属雁门郡。

赵国名将李牧在这里镇守,此时的大同已成 为赵国的边陲重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设置36郡,大 同属雁门郡。

汉承秦制,大同是平城县所在地,仍属雁门郡。建 安五年(200年),匈奴南犯,汉高祖亲率大军北征,被匈奴冒 顿单于十万精骑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大同城东五公里的马铺 山),相持7日,用陈平的反间计,方才乘机逃脱,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白登之战”。

之后,刘邦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从而促进了汉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其中著名的 “昭君出塞”便是民族和睦史上灿烂的一页。 东汉末期,游牧在嫩江流域、额尔古纳河畔的少数民族鲜卑 拓跋部乘中原混战,匈奴分裂及受到汉民族先进生产方式和社会 文明的影响,很快 强大起来。

他们克 服九难八阻迁徙到 呼伦贝尔草原,北 魏登国元年(386 年)建国称代,建 都盛乐(今内蒙古 和林格尔)。北魏天 兴元年( 398年) 建都平城(今大 同)。

平城作为北中 国政治、军事和文 化尤其是佛教的中 心近1〇〇年之久。 举世闻名的云冈石 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凿的。

之后在辽河流域兴起的契丹、女真两 个民族,先后建立了辽、金王朝。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割让燕 云十六州给契丹,于是大同由少数民族统治达200多年。

辽、金两代大同称西京,由于皇室崇信佛教,大兴土木,在 大同地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佛教建筑群。 海内知名的华严寺、善 化寺、觉山寺以及应县释迦木塔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建的。

* 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 出使南洋诸国,曾路经大同。称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 市,说这里的商业相当发达,各种物品都能制造,尤其是武器和 其他军需品更加出名。

明代,大同是万里长城的“九边”重镇之一。明洪武五年 (1372年),大将军徐达任大同总兵,修建大同城垣,并屯兵镇 守。

驻军总数占全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当时有“大同士马甲 天下”之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改封他的第十 三子豫王朱桂为代王,封藩于大同,九龙壁就是当时代王府前的 照壁。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克大 同,在此休整后直捣京师,推翻了明王朝。 清朝仍设大同府,清顺治五年(1648年),大同总兵姜镶降 而复叛,大同惨遭“屠城之灾”,使这座曾经一度繁华的城市几 乎成为一座空城。

在以后的200多年里,大同又陆续重修,新建 了楼阁寺观和街道。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和 光绪皇帝逃难去西安路经大同,曾登大东街太平楼,纵览古城, 称赞大同“可谓福地宝城”。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 为察哈尔省省辖市。1952年,大同为山西省省辖市。

初一上历史基训22课最后一题石岗云窟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大同

大同市位于山西北部,地处晋、冀、内蒙古三角地带,是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全市共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4个区和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左云县等7个县,总面积1.4万平方千米,2003年总人口307.4万人.大同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疆拓土,设置云中、雁门、代郡起,大同已有23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作为捍御雄边之要塞,大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曾是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大同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现有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多达3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23处,市级280处.建筑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是国内最大的石窟群之一,被誉为人类艺术的宝库,与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齐名,被誉为“石窟三圣”;九龙壁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悬空寺是我国惟一的高空绝壁建筑;建筑宏伟的上、下华严寺被誉为辽金艺术的博物馆.大同市矿产资源不仅品种多,而且储量大.目前发现的矿产资源有42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8种,主要有煤、铜、铁、锰、铝、锌、铅、金、银、石墨、沸石、石棉、花岗岩、大理岩等.其中,以煤炭储量最多,素有煤海之称,现已探明储量380亿吨,且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煤炭的生产量、出口量、外销量均居全国煤炭城市之首.依托煤炭优势,大同电力总装机容量145万千瓦,年发电量83.5亿千瓦小时,每年向京津塘地区输电70多亿千瓦小时,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

本文标题: 明代大同有多繁华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15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何东亚能在落后之后重新崛起,成为一个怪物为什么中国会早于西方发明活字印刷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