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古代权臣篡位,明明不是自己打下的江山,为什么最后还能篡位成功呢

发布时间: 2023-10-28 20:02: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6

周朝为什么能延续八百年的江山?靠的是什么呢?周朝所谓八百年,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西周(前1046-前770年)。这一阶段才...

封建古代权臣篡位,明明不是自己打下的江山,为什么最后还能篡位成功呢

周朝为什么能延续八百年的江山?靠的是什么呢?

周朝所谓八百年,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西周(前1046-前770年)。

这一阶段才是周王室有真正权威的时候,周武王联合天下部落,又得野人帮助,推翻商纣王建立了西周,跟后代的三百年王朝类似。

这一阶段,下面的诸侯国根本没能力跟周王室硬刚,只有周王朝的“国人”能暴动。

第二个阶段,东周建国到三家分晋,也就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这一阶段诸侯国都承认周王室,给周王室一点面子,但是周王室没什么权威。

所以,春秋五霸轮番登场,主持天下大事。如果周王室有权威,还轮得到你春秋五霸主持天下事?我要这天子九鼎有何用?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第三个阶段,三家分晋到周赧王时秦国灭东周,也就是战国时期(前475-前256年)。

这一阶段周王室名存实亡,诸侯国根本不把周天子当个屁放,战国七雄中,谁有实力,谁就可以随意灭掉别的小国,周王室有时候也会被大国拿过来利用一下。

直到周赧王五十九年,秦国灭周王室,周朝所谓八百年基业彻底告别历史。

所以,所谓周天子稳坐八百年江山,也只有西周那276年是稳当的,正好也没超出历代封建王朝三百年内必灭亡的历史怪圈。

后面四五百年,春秋战国时代,完全是诸侯混战,就像后代的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一样。周王室早已经名存实亡了。

历史上,改变换代,无非三种主流情况。

一是权臣篡位。

权臣可以是朝廷大臣大将,比如宋太祖黄袍加身,可以是外戚,比如隋文帝篡了北周,王莽篡汉,可以是贵族大家族,比如司马家族窜魏,北朝的八柱国、十二柱国。南北朝时代的王朝更迭,几乎都是权臣篡位。

靠的是当时民智未开,当时任然有奴隶制的存在,百姓对于压迫依旧不敢反抗,所以这就使得周朝存在比较久
周朝虽然看着是有八百年历史,但是他真正能治理的地方很小,大多都被分封出去了,名义上是周朝的下属而已,实际上他们都是自立的国家,因为周朝不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所以周朝才能延续八百年。
周朝虽然是八百年的江山,但是除了西周以外和东周周恒王之前才算周天子真正掌权的时代,自从郑庄公箭射周王之后,周天子权威下降,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都是诸侯纷争,周天子并没有起到之前的控制调和的作用,大权旁落,甚至楚庄王问鼎周疆也不能拿他怎样已经说明周朝名存实亡。
所以说周朝八百年只能说按照时间来讲数据是这样的,其他朝代的时间是实打实的,这样一比,其实周朝比其他朝代也好不了哪去。

「周皇帝」篡位自立或掠家中国古代权臣末路解读


导读:说起官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曹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不仅让《三国演义》在短短几十年间红极一时,更是赢得了曹孟德千年的恶名,被传为白脸汉奸。少年时读过《三国演义》,对汉献帝的懦弱非常惋惜,对曹操的奸诈凶残非常不满。看了正史,看到历史学家曹孟德杀了董成,然后要求汉武帝交出并杀死董成的女儿董贵人。
董贵仁当时已经怀孕,狄咸“累”了,苦苦哀求多次,但母子二人还是被惩罚而死。当时傅皇后吓坏了,给父亲写了一封关于曹操残疾的信,让父亲想办法杀死曹操。我没想到伏完是个草包。他总是“不敢送人”。当然,他很快就死了,伏完真的“完了”。年的描述最好:曹操勃然大怒,致使古史家举行祭献,收皇后玺绶带,并以中书大臣华歆为副将,引兵入宫收之。关上门,藏在墙上。辛,坏家破墙,引。皇帝在外殿的时候,很担心坐。皇帝被送去后,哭着说:“难道不能再邪恶下去了吗?”皇帝说:“我不知道我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顾说,他很担心:“龚,最好世上有邪物!”之后把送进暴室,隐居而死。两个皇帝被杀,100多个兄弟部落都死了。
中国优秀历史的作者都是才华横溢的作家。一国之母,披头散发,赤着脚,一步一步抽泣着,给名义上是帝国元首的丈夫带来了雨水:“你就不能救我一命吗?”而皇帝很绝望,不置可否,只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活。”万千无奈,万千委屈,都在一句话里。最酸的是坐在旁边的男人感叹:“主啊,世上竟有这种事!”
自汉代以来,“此类事”屡有发生,历史并不完善。当我成年后,我能够阅读历史书和观察24世纪的历史。当我被迫换皇帝的时候,政权变了,我彻底被打死了。我才知道曹操的允许真的很幼稚。如果不是他自己做的,最终也会被别人“炖”死,比如曹爽。他的儿子侄子都跟着他,宝宝也没办法。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感叹,曹孟德父子心目中的英雄,不仅仅是征战天下、平定北方的武将,还有曹丕、曹植、子龙等才华横溢的文豪。就连曹魏最后一个贵族乡官曹茂,也不仅仅是长得帅,还有卓群的文采。他可以用画家的手握住武器。这位20岁的年轻人大喊“司马昭的心是众所周知的”,并驾驶他的战车到司马孚。虽然他最后打扮成他的兄弟,死在车下,但他的英雄风范仍然与曹一样!至于曹操,就连主张正统的司马光也由衷地承认:“知人善任,但难辨真假。”知道如何拉出巫师,不管他们卑微和敌对的阵列,意味着放松,甚至决定胜算,气势四溢。这种用法既危险又紧急,必须杀死罪犯。优雅节俭,不华丽。所以,有可能赢天下。
东汉末年,贼兵大乱,生灵涂炭。曹操央求董卓,摘下黄巾,征袁绍,杀吕布,顺从张绣,枭袁谭,大败刘备,灭刘表,留马超,远伐塞北和乌宛。在鲜卑定陵,他们都屈服于风,导致他们屈膝。这的确是一代英雄!在他的有生之年,“我无体,不敢弃韩自立”,但仍畏名,克制自己。至于他的子孙谋国,也是天道酬勤。比起王莽之流,以亲盗国,不知胜千倍。
曹操权生,渐为天下。当时曹植故国为司马师所有。按照这个理论,有佛教因果报应的意思。罗贯中幸灾乐祸,写了一首打油诗:“曹豹小时候,骗过孤儿寡母。”谁能想到40多年后孤儿寡母会被欺负!"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只有两个名字:退位和惩罚。权臣惧怕“篡位杀人”之恶,往往以“退位”为名。曹丕导演的《子鉴》刚开播,金、宋、齐、梁、北齐、后周、陈、隋、就取了这个名字。但曹魏、司马懿,包括东晋的桓玄,都没有杀前朝皇帝。汉献帝和曹魏末年的桓,包括被俘的和孙吴的孙皓,都是大团圆结局。南朝刘裕篡位后,这位卑微的老人开始杀旧王朝的皇帝,然后到沈约劝说萧炎不要“羡明”,要“吃大亏”。南北朝沿袭了这种做法,最后年轻的皇帝和冯子龙的孙辈悲惨死去。
东魏高官高欢,逼北魏孝武帝见孝帝。因为愧疚,他对新皇帝非常客气。高欢死后,他的儿子高澄攻了皇位,他对尊帝感到不安。据史书记载,这位少年皇帝文质兼美,能以石狮爬宫墙,箭术高超,很像他的祖先北魏孝文帝。作为一名将军,高成派遣中国士兵参军。崔观察着皇帝的一举一动,甚至连皇帝说什么就吃什么,喝什么。有一次,孝帝在东野打猎,飞得像飞马。监军大叫:“不要赛跑,将军难辞其咎!”又一次,高成设宴款待皇帝的下巴:“陈高成劝陛下饮酒。”在封建社会,真正的臣下怎么敢直接“劝”皇帝喝酒!孝帝也很着急,不高兴:“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没死过,我也不想这样过下去!”高成大怒,指着皇帝大骂:“喂,喂,狗脚!”崔猛击皇帝三拳,冲了出去。这是前所未闻的。你连皇帝本人都不打。让你的下属为他而战。
不久,高澄被家奴刺死,其弟高杨冲击将军之位,很快上演了“退位”的戏码。景帝只好带着妃子辞职。高杨派了一辆破牛车去东上阁,等着翟晶搬走。值班班长赵德跳上车,作为押运员从后面抓住。小翟晶被推了一把,终于生气了:“我害怕不服从。给我一个位置。”郭襄,你是什么奴才?你怎么敢强迫别人这么做!”对于满院子泪水的皇后,英俊潇洒的萧静总是忍不住自嘲:“今日之事,可与汉献帝、常贵相公相提并论。“这句话是错误的。献帝和曹欢在皇宫里住了很多年,那里有美酒佳肴。高杨即位后不久,就用毒酒杀死了孝成帝和他的第三个儿子。
高马德当皇帝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中国北方的大部分都归他所有。然后纵酒,分尸烹任,杀了臣下。有一天,他突然问姐夫袁绍:“韩光武为什么高兴?”袁绍是魏皇室。因为是高的女婿,所以一直过得不错。这时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因为王莽没有把姓刘的皇族都杀了。”于是,魏的25个直系皇族袁被杀,袁绍被关进地牢。他太饿了,被自己的衣服噎死了。过了一段时间,高杨在晋阳把元朝的稀有属都杀光了,要么他爷爷是国王,要么他是高官。全部在东城斩首。婴儿被抛在空中,中途被带走,杀了721人,弃尸取水,以至于后来的砍鱼人经常看到人们的指甲钉在肚子里,这才导致叶叶莱文离开东魏王子元的黄陂头,让他和一些死囚从以席子为翼的高台上悠闲地漂流而下。如果他们同意提前倒下,他们会饶他一命。死刑犯掉进了肉饼里,黄源的脑袋却聪明健康,渴望生存。他可以飞到紫色陌生人那里,然后慢慢下降。高杨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完全无视“你没有笑话”的古训,把黄源的脑袋给了这个建议,活活饿死在狱中。
长达24年的历史被权臣们历历在目:秦朝的李斯和赵高,西汉的霍光和季梁,曹魏的司马师,西晋的司马伦,东晋的桓温,东魏的高欢,西魏的宇文泰,南宋的刘玉,小琪的稻城,梁孝严,陈的陈霸先,北周的杨坚,唐朝的朱温,后周的北宋。
张是明朝唯一的官员。只有清朝摄政王多贡公爵差点当了皇帝。后来的曾国藩和李鸿章都非常谨慎,他们的国家领导人依然忠于皇室。最后袁世凯一直被小溥仪念叨:他会是曹操吗?这真的很像曹孟德,但是时代变了,中国人不再喜欢当皇帝了。83天后,春秋梦戛然而止。一代英豪,生死与共。于是,权臣控制国家的命运只有两种:一种是先封王,收九锡加黄阅,然后搞“退位”成为建国王;第二,效忠皇族,热爱权力,或者出生时被杀,或者死后宗族瓦解,很少有好下场。无论如何,儿孙难逃屈辱。尤其是南朝,这个朝代是短命的,而且是几十年一个周期,堪称“今日之报”。
第一场演出是在田舍《假禅让》。老人年纪很大了,在位几个月后,他强迫公瑾退位,立他为零陵王。怕中毒,恭帝和楚妃上床前就认识了。让刘裕的弟弟楚丹把妹妹骗出来。士兵们趁机跳进墙里,让恭帝喝下毒药。
恭帝曰:“我信佛。”自杀的佛教徒转世不可能是人。士兵们用被子活活闷死了龚;六十年后,三年后宋朝被废。仪式进行中,小皇帝吓得躲在佛像的掩护下。年轻的“太后”不敢带领太监四处观望,最后一次让小皇帝做新皇帝就职典礼的道具。仪式结束后,小皇帝的身份变成了“汝阴王”。不知不觉,临走时,他问左右:“今天开始开车,怎么不像往常一样放音乐?”没有人回答。过了一会儿,在王如意的门外有一场赛马。守门人害怕有人劫持孩子们来恢复王国,于是他走进大厅,报告说小王子已经病死了。萧道成得知真实情况后,非常乐意“奖励”那些杀害小王子的人;几十年后,封齐和禅帝为巴陵王。不久,萧炎派他的亲信郑伯钦到蜀地,送给他一张
何棣说:“我死不需要黄金。酒精就够了。”喝醉后,伯禽挺身而出,勒死了15岁的少年;梁景帝称帝后,被封为江阴王,不久又派刘渠去杀人。士兵们围着床追着退休的小皇帝,喊着:“我不想当皇帝。”陈霸先让我当了皇帝。为什么你现在要杀我!"跑了几圈后,刘一把抓住少年的腰带,把兵刃递了过去,人头落地。
宋武帝的刘裕东消灭了西部的鲜卑慕容超和洪。北朝著名的塔巴斯和赫连叔叔在风中倒下了。他们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感情是有意义的,但“迁怒于神人者”并不比弑君者好多少。代代相传自曹魏以来已蔚然成风,但它始于刘崧。公瑾心甘情愿地放弃了自己的国家,刘裕忍受着杀戮,而凶手自己则希望后人不要被杀。这是幼稚可笑的。一代又一代,以前国王鲜红的血液作为开国颜色。估计每个开国皇帝在锣鼓声中都有一个犹豫和担忧的黑色念头:我的后代何时何地会被什么诸侯囚禁?
有权有势的人不做皇帝,报应会更快,结局会更惨。霍光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霍光经历了皇帝三世。汉武帝死后,襁褓中的小昭继位,广安国的霍光没有异心。赵死于21岁。霍光迎刘贺。刘贺荒淫糊涂,没有帝王礼仪,汉制混乱。霍光带领群臣将其废除,并将其转让给汉武帝的曾孙、汉武帝杀死的罪犯太子的孙子、19岁的刘秉义。汉高祖宣帝在登基之前,生长在民间,通晓人情世故,意志坚定。李商隐的诗:“年少时,只能打猎射击,快乐时,可以做。”但是我佩服霍光。霍临死前掌权,却故作谦虚。与此同时,霍光丑陋的妻子霍贤贿赂她的第一任妻子徐皇后来毒死她。霍光替她保守秘密,按照霍显的计划,把女儿送到宫里。霍光死后,霍显和他的女儿想尽一切办法毒死了许皇后所生的太子,最终全家被杀,死了十几人。
霍的灾难其实早在一开始就种下了。“皇上,开始谒见高庙了。将军轻骑,两边都很严。如果背后有刺.而且族中无人死亡,据说霍家的诅咒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萌发的。”大臣陪皇帝乘车,于是年轻的皇帝对此敬而远之,灭族之灾不远了。
在汉朝,只有霍光一人。他建立了赵王和,这与殷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大理,只是无知和黑暗。恶妻恶心,立女后,为增颠覆之祸,仅三年后即亡,宗族尽灭。”司马光很清楚地分析了霍光的悲剧:霍光对汉朝忠心耿耿,最后却没能把家干完。为什么?因为付伟的权利是君主的专利,百姓和大臣们都握着,却久久不还,不会有好下场。汉武帝宣帝19岁即位,深知民间疾苦。霍光掌权已久,却不知如何避免。他买了更多的私人聚会,这让高级官员很生气,而官员和人民都讨厌它。对他来说,大团圆结局是好事。后来司马光改弦易辙,客观婉转地批评韩:只要霍光的后代被任命为高官,就没有实权了,足以报答霍光对汉朝的帮助。然而,宣帝给了他们权力,允许他们统治,并给了他们士兵,所以他抱怨并害怕制定邪恶的计划。这既是霍家的自招,也是咎由自取。霍显、霍玉、霍昀、霍山的罪行虽然应该消灭,但霍光的功绩不应该消灭。最后霍家被杀,一点粮食都没有。韩真是卑鄙,忘恩负义。
因此,如果统治者负责政治,他们不会根据古代的礼仪篡夺王位。即使他们向叔父进贡,帮助他们站起来,他们死后也必然会挖坟掘墓,氏族就灭亡了;篡位,世代轮回,骨肉子孙,不如常人。这种荒诞的历史黑色幽默体现了无尽的生命法则。中国自古崇尚儒家伦理,使得悲剧大同小异,像灯笼一样打转。基于罗贯中君臣父的仁义,伟大的英雄曹孟德被描述为永远的汉奸。现在文学编剧大兴“翻案”,潘金莲成了妇女解放先锋,朱元璋成了仁子,洪秀全成了仁君.如果把曹操安排在荒诞剧里,套用在伦理玄幻情节里的曹操身上,让他像诸葛亮一样谦逊平和地回到皇帝身边,会发生什么?

朱棣为什么会篡位成功?

在中国古代史上,可以说找不到一个君王,能像朱元璋那样,对江山的长治久安煞费苦心。他为了避免皇位落入有功大臣手里,完全不顾这些大臣是不是曾在开国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找到这些手上有权力的开国功臣的“罪证”,对他们进行杀戮。从而在去世前,把江山完完全全地交到了他自己家族的手里。

不过,朱元璋对他自己的家族,其实也不是完全放心。他也知道,就算大臣们不觊觎皇位,藩王也有可能觊觎皇位。也就是说,他的子孙们,也有可能为了皇位大打出手。因此,他在处理藩王们的问题上,同样煞费苦心制定了严格的藩王制度。他既要让藩王发挥作用,又要让藩王不至于对皇权构成威胁。所以,朱元璋要求藩王必须到外地去就藩,同时要求藩王们不能互相串门,不能一同往京城来。

再规定藩王们手上必须有军队,却又不能有太多军队。又规定如果朝中出现了权臣,这个权臣对皇位构成威胁,因此藩王必须进京勤王。勤王结束以后,又必须立刻回到藩地。朱元璋做这么多繁琐的规定,实际上就是要达到两个目的:一种整个国家的权力,只能在朱家人手里,绝对不能落入外人的手里。二是朱家人内部不能打起来,就算打起来,藩王对皇帝也不构成威胁。

由于朱元璋有这样的规定,因此朱棣在起兵造反之前,他就已经对作为皇帝的朱允炆没有任何优势了。兵力不会很多,不可能联络其他藩王们一同造反,就算以清君侧的名义打到京城,最终他还只能回去。因为朱元璋规定了藩王不能在京城长呆着。可以说,朱棣在和朱允炆打的时候,是具有先天的弱势的。

朱元璋既然对藩王有严格的限制,朱棣既然有先天的弱势,为什么他却能够取得成功呢?其实,朱元璋虽然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在朱元璋的各种规定中,也有一项漏洞。这个漏洞就是,朱元璋认为藩王可以带领军队进京勤王。所谓朝中有奸臣对皇权构成威胁的时候,藩王可以带兵进京勤王。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说辞而已。什么叫“奸臣”?什么叫奸臣对皇位“构成威胁”?所有这些说辞,还不就有藩王自己说了算。藩王认为朝中的某人是奸臣,那人还不就是“奸臣”。

藩王认为奸臣对皇帝构成了威胁,奸臣对皇帝就构成了威胁。比如朱棣就认为黄子澄、齐泰是奸臣,他们于是就成了“奸臣”。朱棣认为黄子澄、齐泰对皇帝朱允炆构成了威胁,于是他们就对朱允炆构成了“威胁”。因此朱棣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带兵进京,理直气壮地造反了。朱棣虽然有了这条充足的理由,但是,因为朱元璋的规定,朱棣的弱势也是很明显的。那么,朱棣是如何解决这些弱势呢?

一是兵力不足的问题。朱棣的兵力确实非常不足,不过朱棣有办法,就是他让其他藩王的军队加入到他的队伍中来。比如他去和宁王朱权喝酒,结果夺了朱权的军队。朱权在军队被夺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反抗呢?实际上朱权也明白,如果他不加入朱棣的集团,最终还是会被朱允炆削藩。从这里可以看出,因为整个藩王集团和皇权天然对立,因此皇帝要削藩,某个藩王和皇帝打起来,藩王集团都会站在皇帝的对立面。

藩王是根本不担心没有人支持的。而且就算那些藩王不加入朱棣集团,他们也根本不会帮朝廷打朱棣。所以最终朱棣在打到京城的时候,不但沿途没有什么人抵抗,而且后来还是谷王朱橞等人给朱棣开了城门。二是规定藩王不能在京城久留的问题。虽然藩王不能在京城久留,但如果京城没有皇帝,皇帝又没有继承人,是不是就可以留在京城当皇帝了呢?

所以我们看见朱棣打进京城的时候,朱允炆的皇宫起火了,朱允炆下落不明,他的儿子也被烧死了。这样一来,朱棣在百官的“劝进”之下,自然就可以当皇帝了。应该说,这就是在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藩王制度后,朱棣依然能够打败皇帝,获得皇位的根本原因。(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因为有智商,他很早就筹划那件事情了,养精蓄锐,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姜还是老的辣,建文帝没什么经验,但朱棣可是打仗多年,经验丰富,所以才能篡位成功
第一燕王有较强的军事实力。第二有宁王等其他藩王的鼎力支持。第三朱元璋已将明朝的大将斩杀殆尽。第四文帝身边多为文臣。第五,打着清君侧的幌子。是非难辨!
因为朱棣有能力,他不仅在朝中的势力大,而且他懂得隐忍,看准机会再进行篡位。
本文标题: 封建古代权臣篡位,明明不是自己打下的江山,为什么最后还能篡位成功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06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最近在看少帅,如果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全力抵抗会有几种结果从历史上来看书画园林奇石珍宝严重伤害人民,为什么不把这些全部毁灭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