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以德国的体量为何能与英法抗衡

发布时间: 2023-10-25 14:01: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76

二战英国是靠什么与德国抗衡的?二战英国是靠什么与德国抗衡的1940年5月,丘吉尔成为英国首相战争形势危急。希特勒下令入侵英国“海...

一战时,以德国的体量为何能与英法抗衡

二战英国是靠什么与德国抗衡的?

二战英国是靠什么与德国抗衡的

1940年5月,丘吉尔成为英国首相战争形势危急。希特勒下令入侵英国“海狮计划”开始。英国只能依靠天然防线一一英吉利海峡。德军轰炸机不断袭击英国本土,英国人民面临巨大压力。

然而,丘吉尔咬牙坚持,拒绝希特勒的劝降诱饵,决心与德军死磕到底。通过英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抵抗和英军的坚决反击,德军的许多空袭行动被击退,“海狮计划”失败。

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国人士气高涨,使用先进的雷达和高射炮进行反击,粉碎了纳粹德国的“空中闪电战”计划。

为扭转战局,英国在8月下旬至9月初派出大批轰炸机夜袭德国柏林。希特勒为了报复英国的行动,转移了大面积空袭目标,将重点瞄准在英国伦敦等人口密集城市。

英国善用时机,缓解了机场和飞机厂的压力。很快,他们抢占先机。到了9月份,德国迫不得已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失败。丘吉尔曾提到: 我们的政策是充分利用上帝所赋予的力量,包括海陆空三个方面的战斗。

与一个在邪恶人类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不论多么的恐怖都必须要争取胜利,不论道路多么的遥远和艰难,也必须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了胜利,那么就无法生存,而且只有热血、辛劳、泪水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丘吉尔是伟大的,在世界最黑暗的时候,带领这英国人,协助着自由法国与法西斯阵营斗争,双方僵持不下。犹豫英国多年来的海军霸主地位,再加上天然屏障英吉利海峡,德国无法发挥出强大的陆军优势,也正是因此应该才可以与德国进行抗衡。

在精锐德军的重围下,英法联军是如何创造奇迹?

【军武次位面】作者:瑞桐?花

今天,大家期盼已久的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终于在中国上映了。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抢到今天的影票第一时间观看?抢到的就恭喜了,抢不到也没关系,先看咱们军武正片,我们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正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另外,作为已经提前看过电影的吃瓜群众,和大家悄悄透露一声,我们的正片不仅不和电影内容冲突,反而相得益彰。

军武正片:《敦刻尔克大撤退》

作为深刻影响二战进程的一场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为风雨飘摇的英国保留了守卫本土的有生力量,也为未来的反攻初步奠定了基础,诚如丘吉尔所说,撤退孕育着胜利!

▲丘吉尔经典剪刀手形象

虽然多数情况下撤退都是困境下的无奈之举,但是撤退通常也能反映是一支部队军事水平的高低,危难关头是井然有序还是作鸟兽散,是一支部队战斗力和纪律性的集中体现。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就曾有这样的论断:一次良好的撤退应该和胜利一样得到褒奖。

▲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曾先后在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和沙俄军队中任职

那么,除了敦刻尔克,人类史上还曾经有哪些著名的撤退行动,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亦或是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

希腊雇佣军:万人大撤退

公元前401年,波斯帝国小亚细亚总督小居鲁士起兵叛乱,目的是推翻当时的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夺取波斯王位。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小居鲁士还从希腊招募了一支万人的雇佣军。这支希腊雇佣军从萨尔迪斯启程,一路朝巴比伦进军。然而在库纳克萨之战中,小居鲁士被杀。更加悲催的是,这支希腊雇佣军的首领后来也被波斯人诱捕杀害。危难时刻,大家推举苏格拉底的徒弟色诺芬担任了军团新的指挥。

▲色诺芬,古希腊文史学家,军事家

在随后的一年里,色诺芬带领这支孤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返回了希腊。后来,色诺芬将他们的经历记叙在著作《长征记》里,成为西方千百年来的传奇故事。当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还把《长征记》作为了战地手册。只是不知道亚历山大从印度西归时,有没有再次从这本书中吸取人生经验。

▲波斯帝国版图,里面黑色带箭头虚线为希腊雇佣军陆地行军路线

俄法1812年战争:拿破仑的莫斯科大撤退

1812年夏,为了争夺欧洲的霸权,拿破仑集结大军60多万,对俄国不宣而战。由于准备不足以及指挥不利,俄军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至八月中旬,拿破仑大军已经夺取斯摩棱斯克,兵锋直指莫斯科。关键时刻,俄皇再度起用了善于防守作战的67岁老将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

▲俄军总司令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元帅,在1774年同土耳其作战时损失右眼。因此被称为“独目将军”

临危受命的库图佐夫于8月29日抵达部队就职,很快,俄军就在博罗季诺村同法军进行了一场生死较量。尽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俄军成功地达到了消耗法军的目的。随后,库图佐夫率领俄国军民放弃了莫斯科,一路后撤,沿途坚壁清野。法军进入莫斯科后,得到的基本是一座空城,很快一场大火又将这座空城烧为废墟。

▲1812年9月,莫斯科大火

随着冬天的到来,法军的补给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停战提议未获答复的情况下,拿破仑不得不在10月19日下令撤退。此前一直撤退和转移的俄军抓住机会,卷土重来,小股哥萨克骑兵和游击队开始不断袭扰法军。随后,通过几次大规模战役,库图佐夫率领俄军主力取得决定性胜利。法军最后撤至华沙时,60万大军仅剩下不到6万。

▲大雪中艰难撤退中的法军

▲此情景几乎和一百多年后的德国神似

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等国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最终攻陷巴黎,逼迫拿破仑退位,拿破仑在欧洲建立的秩序宣告瓦解。

红军万里长征

红军长征就不用多说了,大家从小学初中起就耳熟能详的一段历史。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红军经过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灵活作战后成功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历时两年成功抵达陕甘宁根据地。

▲红军长征路线,可以看出遵义会议后

红军一系列的灵活作战

如果没有红军当年的长征,今天我们所处的政治制度以及生活的诸多方面很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估计也是另一种方式了。

▲红军长征油画

由于篇幅有限,军武菌仅简单列举了以上三次著名的军事撤退和转移,其实主要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各位军武的观众老爷们还知道哪些撤退行动曾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世界?不妨把您的看法在下面给我们留言,我们一起来评比一番。

市面上的军事节目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叫《军武次位面》。

▲本期军武视频截图

很多军事视频和历史资料中都是以德国为第一视角来讲解《敦刻尔克大撤退》,大家对德军的行动几乎都耳熟能详,而在军武次位面这一期中,我们主要从联军的角度来讲解,看英法比利时等联军如何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组织部队抵抗德军的闪击战,并同时完成这次战略性的大撤退。

▲查找德军行动计划的资料很轻松

但是联军之间的资料就没那么好找了

▲为此我们还有幸请来了《敦刻尔克》导演诺兰

和军事专家局座一起来讲解这段历史

英法比利时等多国联军的行动资料稀少且混乱,军武的小伙伴们也是费了好大的力气去反复查阅考证,当时英军哪支部队在哪个地方,法军的哪支装甲部队在干什么,比利时军队在混乱中怎么抵抗的,争取做到真实、完整、无误。

动图

在添加大量历史影像和图片的同时,为了重现当时的武器和场景,我们还制作了大量的3D动画特效,“细节决定成败”,一枚弹壳,一颗螺丝,争取还原武器当年的真实形象。这是很多其他军事节目无法做到的。

▲在制作英国玛蒂尔达坦克3D模型的伙伴

▲正在制作联军行动路线图的小伙伴

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会认真考证

同时欢迎指出我们犯的错误,让我们改进

相比起市面上其它军事节目,也许我们没有诸如“美国慌了”“日本怕了”“印度大势已去”这样的猛料,但是我们会在视频节目中用心去制作每一秒钟的画面,只有真正的努力,然后让观众真的能学到各种军事知识,我们认为这才是军事节目应该有的样子。同时也希望我们制作的军事节目,能够让更多的观众所喜爱和认可。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除了《军武次位面》,我们本文片头提到的诺兰新作《敦刻尔克》同样是一部匠心之作。这部电影从陆海空三个角度讲述,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英法士兵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才有可能活着回家。而电影中的主角作为一个渺小的士兵,他能够做些什么呢?

在这部影片里面不仅有Bf-109与喷火战斗机的精彩空战,更是展现了几十万人在撤退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非常值得一看。就像导演诺兰说的:“我拍的不是一个战争片,而是一个悬疑惊悚片,我是当一个生存故事来拍的!”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苏德瓜分波兰后,面对两个超级大国,英法为何还敢当急先锋

有网友问:苏德在瓜分波兰后,军事实力处于劣势的英法为何还要向德国宣战?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搞清楚英法到底有没有在1939年对德处于劣势。我们先来说说英国,英国是个海权大国,本土偏离欧洲大陆,往前数3个世纪,英国靠着强大的海军殖民地遍布全球,而靠着殖民地的输血,日不落帝国辉煌无比,哪怕在一战之后英国走向衰落,但依旧拥有霸主风采。德国在欧洲大陆搅动起战争,实际上侵犯的只是英国未来的本土安全,英国是一个目光极其长远的国家,德国暴露出来的野心和实力让英国为自己本土未来的安全感到担忧,从而在德国暴露出这个野心后,英国抱有的目的就是将这个未来可能威胁到自己的敌人扼杀于摇篮。因为事实上,凭当时德国的海军实力,过不了英吉利海峡,能够对英国本土呈现的威胁十分微小。

但是如果光凭英国自己,也无法将1939年的德国扼杀于摇篮,和一战一样,英国需要法国这个“最佳盟友”,需要法国贡献主战场,也需要法国贡献出又一代青年。再说到法国,法国在数十个世纪里雄踞西欧,国家建立在无数辉煌的胜利之上,对于战争法国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哪怕此前在普法战争、一战中遭遇了耻辱和灾难,但它依旧是欧洲各国心中不可轻视的敌人。但同样的,由于一战中遭受了太深刻的苦难以及战后对英美制裁的失望,法国人几乎呈现出了一种厌战的情绪。这点我们可以从德国入侵波兰时可以看出来,原本根据法波之间的协约,在波兰遭受武力入侵时,法国必须立马采取军事行动。但在波兰处于德军的炮火中时,法国并没有武力干涉的举动,并且连向德国宣战,也一度眼睛盯着英国,英国下议院通过了对德宣战的议案后,法国参谋部这才拟定了对德宣战的方案。

我们都知道,当法国进入战争总动员,瞬间拉起了约500万兵力,但这已经覆盖了当时法国20岁至45岁男性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比例,800万军力已经是法国的上限,并且支撑这500万大军,法国的财政会变得极其艰难,此时的法国已经不再像一战一样,拥有庞大的后勤体量去支持一场持久性战争,一旦陷入僵持战,倒霉的又会是法国自己。反观当时的德国 ,在1939年德国动员的军力为420万陆军、100万空军、18万海军和10万党卫军,这还只是波德战役爆发时德军的常备军力,其中45%的士兵年龄在40岁以上,也就是说当时德国黄金年龄的一代和青年一代,在1939年至1940年还没有被号召入伍,这件事两个国家在人口体量级上呈现出来的巨大差距,特别是此时的德国已经融合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大量的德裔区。

从法国当时慢吞吞的对德国宣战,实际上已经能够看出,在面对德国时法国从战斗信念上已经胆怯了,一方面英国无法在短时间内进入欧洲大陆给予法国支持,英国宣战后远征军陆续抵达法国,但也仅仅只动员了约90万部队,也就是说前期的正面战场,只能依靠法国自己去和德国抗衡,然而这是法国最不愿面对的,于是才会有8个月的静坐战。

那么怂了法国此后为何还要坚持自己的宣战决心呢?实际上在苏德瓜分波兰后,希特勒当时对外宣传并没有我们所知的那般嚣张疯狂,乃至于当他得知英法对德宣战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怎么办,希特勒如此嚣张跋扈的人面对英法宣战时也难免担心。所以后来希特勒才会宣称英法没有必要对德国宣战,因为波兰被蚕食已经成为了现实,并且自己和德国对欧洲的要求也到此为止了。当然,为了左右英法的态度,希特勒还不忘打起苏联这张好牌,他在舆论中制造了一种假如英法对德国发动战争,那么英法面对的不仅仅是德国,还有苏联。从当时的局面来看,苏德刚刚瓜分波兰,两者之间再度合作也并非不可能。

但英法在面对希特勒这样的“求和”与“威胁”时,依旧坚持此前的宣战口吻,实际上当时的英法想法非常简单,一旦停止了对德国的宣战,意味着默认了苏德对波兰的瓜分并且不接受惩罚,两国威信力将会丧失,并且随着德国和苏联在没有军事摩擦下经济的合作,两个超级强国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变得更为强大,那么未来这两个国家依旧会对中欧以及波罗的海地区实施扩张。也就是说,在未来英法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险。想通了这一点后,法国就必须当先锋,如阻挡德国的脚步,因为如果时间点在未来,法国没有任何机会,而在1940年法国至少还有拖住德军脚步的机会,但让法国没有想到的是,在一战中尚能和德国杀得难解难分的自己,会在二战中如此快速便被击败,当依赖的超级防线被瞬间撕裂的时候,法国明白了一件事,此时的自己和德国差距太大了,这个差距大到连抵抗都没有了必要。

而当时的英国坚持抗击德国,一方面是维护自己大国统治地位,一方面是保证自己的本土在未来不受威胁。然而英国也没有想到,法国会如此快速被击败,失去了法国这个屏障,英国没有跳板,实际上它对德国也无可奈何,当然凭借着天然的地缘优势与强大的海军,至少它能不像法国一样轻易被德国攻占,如果没有这些暂时的保障,英国会号称抗德到底吗?丘吉尔敢说他们不会像法国 *** 一样懦弱吗?哪怕德国拥有一半的英国海军实力,英国也不敢说什么抗德到底。

德国可以打败法国,为何始终打不败英国?原因只有2个字

从世界近现代历史来看,英、法这两个国家,似乎是同一时间崛起的世界强国,两国的势力那是差不了多少的,曾经的英法战争,打了100多年,还是法国战胜了。而且在拿破仑时期,法国横扫欧洲,英国更不是对手。所以,英法这两个国家可以说,实力差距不大,这也是两国此后能够组成一体的主要原因,因为谁也灭不了谁。但是在二战中,德国可以打败法国,让法国投降,但是为何却无法打败英国,让英国投降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有2个字。

二战开始后,德国在欧洲大陆横扫,一路没有敌手,先后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十几个国家,可谓是所向披靡。连堪称世界霸主的法兰西都栽在德国手中,法国当时300万军队,在抵抗了不到3个月,就彻底被打服投降了,可见德国的实力。

而且在德国崛起之时,当年的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就轻易的打败了法国,甚至杀进了法国的首都巴黎。似乎德国打法国都很轻松,但是德国可以打败法国,让法国投降,在打英国却不行了。从德国进攻英国开始,希特勒 *** 精锐大军,出动几千架战机,对英国采取强力的打击,不间断的轰炸。

如果按照法国的架势,英国即使能撑住,但是顶多撑的时间比法国长一点罢了,因为英国的实力顶多比法国强悍一点。但是德国开打后,整整打了5年多,打到二战结束,都没能打败英国,最终还将自己搭了进去。这使得很多人到现在都不太明白,为何德国可以打败法国,为何就是打不败英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海军”。

我们知道近代列强的崛起那都是海军啊,例如西班牙的崛起就是其无敌舰队纵横世界换来的。而大英帝国的崛起也是海军打败无敌舰队后建立的,所以英国的海军发展,比德国早了几百年,实力在世界那是首屈一指的。而德国在二战强悍,其实强悍只在其彪悍的陆军,那是世界第一。

所以我们看到,德国在欧洲大陆,在陆军开到下,简直是所向披靡,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能够阻挡。就连法国的强悍陆军,在德国陆军面前都不堪一击。而且连苏联的陆军也不是对手,在二战晚期,德国大势已去,但是德国陆军依旧能够大量杀伤苏联军队,就可以看到,德国陆军战力之强悍。

所以德国陆军才能在欧洲横扫,才能3个月拿下法国,使得不敢与其交锋。但是英国好就好在,有个英吉利海峡,德国陆军虽然强悍,在陆地肯定能打败英军,但是你过不去啊。要想过去,必须要考海军,但是论海军实力,大英帝国排第二,当时没人敢排第一。

所以德国海军不行,使得迟迟不能突破英国海军,无法突破英国海军,也就是意味着,德国最一流的陆军上不去,因此不可能打败英国。所以只能依靠空军轰炸了,但是轰炸不是消灭敌人的有效方法啊。英国在轰炸下就是不投降,德国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所以即使再打10年,德国都不行,只要海军不行,陆军不上,就打不败英国。

参考文献:《二战史》。

本文标题: 一战时,以德国的体量为何能与英法抗衡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99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资治通鉴:为什么要贴近权力中心为什么在历史上犹太人那么受排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