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查找日本影像史料的在线网站

发布时间: 2023-10-21 19:01: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有谁知道一些日本的历史资料网站吗现在日本还是有许多网站的历史资料都提供了数据库服务。善于利用的话,能看到不少有用的资料。此处以前...

有什么好的查找日本影像史料的在线网站

有谁知道一些日本的历史资料网站吗

现在日本还是有许多网站的历史资料都提供了数据库服务。善于利用的话,能看到不少有用的资料。此处以前近代史为例,进行说明。
1 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网站。提供《大日本史料》,《大日本古记录》,《大日本古文书》等一系列资料的检索与阅览。除此之外,还有崩字检索系统和其他一些资料,比如《平安遗文》,《镰仓遗文》等。
2 国立国会图书馆网站。提供过了版权期的一些书籍的免费阅览。战前编纂的历史资料都可以看到,比如《群书类从》全系列和旧版《国史大系》的一部分。
3 日文研网站提供的《古事类苑》检索阅览服务。虽然《古事类苑》的电子化还在进行中,但是目前已经有许多部分都提供检索了。这套书类似于我国的“政书”,即典章制度史。对相关方面感兴趣的可以搜索试试看。
4 悠久之绊。这是台湾人做的网站,录入了一些主要的日本古代典籍,比如《六国史》《延喜式》等。与前述《国史大系》有重复的部分。
差不多以上就是目前能够利用的在线基本资料网站。不知道你对日本历史哪一段时期感兴趣,如果能够具体说一下的话,我可以给出更详细的意见。因为百度知道回答规范,以上都没有给出网站链接,但是比较好找,只要在百度搜一下也能搜到。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继续追问。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萨苏)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4fL7PGrtd8HkcnJB4nIHg

提取码:LBIJ    

书名: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豆瓣评分:8.2

作者:萨苏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副标题: 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出版年: 2007-7

页数: 321

内容简介  

在外寇入侵,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巨大的牺牲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国破山河在》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中国的抗战,以最简陋的武器对抗凶残而装备精良的侵略军,很多时候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众多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反而因此湮没于血与火中。而在敌方的史料中,虽然纪录的目的不同,却也保存了许多中国人为国死难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作者辛勤梳理日方史料,和国内资料互为对证,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重现于我们眼前。萨苏文笔灵动诙谐,将这段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

作者简介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厦做侍应生。自此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AMECO等公司工作,现为一家美国公司驻日的网络工程项目主管,住在日本关西的小城伊丹市。因为亲戚中有几位文史方面的专业人士,养成对文史的爱好,现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曾出版过《中国厨子》、《嫁给太监》、《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等书。其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su)点击量达1800万以上,被评为2006年度新浪最佳写作博客。

线上图书馆可以免费阅读大量书籍的网站

1、funbook线上图书馆怎么用2、线上图书馆计算机模式是什么3、网络图书馆有哪些好处?4、怎么线上进入哈佛大学图书馆5、网上数字图书馆有什么优势?6、myon线上图书馆打不开网址funbook线上图书馆怎么用

打开联网即可使用,Funbook拥有海量中英文绘本资源,具备动画、游戏、AI智能评测等功能,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幼儿家庭阅读好伙伴。

一、Funbook自带权威英文蓝思分级体系

蓝思分级体系是全美非常具有公信力且使用广泛的阅读难度分级体系,大约75%的美国中小学生都在使用蓝思分级来衡量自己的阅读水平。Funbook在对孩子进行蓝思测评的同时,还可以让孩子阅读到适合自己评级水平的英文原版绘本,堪称“学英语神器”。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闯关式学英语模式

Funbook动画书交互式阅读+游戏闯关式学英语,用符合孩子天性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Funbook还通过交互式阅读的形式,让孩子沉浸在动画故事中,边玩边学。

三、拥有海量绘本堪称一座“移动图书馆”

Funbook的绘本内容分为中、英文两大类,绘本总数高达上千本。除迪士尼、梦工场动画、托马斯和朋友等知名IP内容外,还囊括了众多名家的优秀原创绘本。其中,英文绘本还包含了牛津大学出版社为中国少儿量身定制的英语分级读物系列、全球畅销英语分级读物BigCat(大猫)系列等,数量之多,可以称得上是“孩子专属的移动图书馆“。

四、不光能读书还会随时智能测评的AI老师

Funbook就像一个随身的私人AI教师,可以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它会结合英语内容和动画书的特点,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进行指标划分,根据指标再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全方位评测和智能分析并生成智能阅读报告。最后将针对孩子在阅读中所欠缺的能力指标,进行针对性训练。

五、类纸护眼屏守护孩子用眼健康

Funbook采用的类纸护眼屏拥有全纸质观感,五重护眼黑科技所呈现的“低蓝光、无频闪、防眩光、使用限时、距离提醒“功能,全方位保障了孩子的用眼安全。同时,Funbook类纸护眼屏还是唯一获得国际权威机构T_VVDE双认证的护眼屏,孩子用的舒心,家长们也更放心。

Funbook就像一座为孩子量身定制的双语图书馆,在引导孩子逐级进步的同时,还能很好的提升他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玩着学”的梦想。

线上图书馆计算机模式是什么

运行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电子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线上图书馆计算机模式是近期发展的一个运行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电子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它是一个让读者能方便地访问、检索参考资料、学术论文和专业书籍的运行于网络的系统。

网络图书馆有哪些好处?

电子图书馆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线上图书馆,通过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每个拥有任何电脑终端线上图书馆的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登录相关数字图书馆的网站,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浏览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推荐myON电子图书馆

myON内含5000多册由各大权威出版机构出版的英文原版电子书,每本书还配有纯正的英音/美音朗读,孩子们可以边看边听,阅读听力两不误,实时纠正孩子英文发音。此外,myON还有内置的英英词典和多项阅读辅助工作,进一步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目前软件有离线功能,可以让孩子们在平板或电脑上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线下阅读。

书籍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年级和蓝思阅读等进行匹配,并内置一整套阅读工具箱和支持功能来鼓励学生参与阅读得到成长。在这个个性化英语读写平台上,孩子们多种多样的阅读喜好都可以得到满足,平台上既有小说类也有非小说类的原版电子书籍。同时还有可选的阅读辅助功能和整套的读写工具,帮助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myON还可以帮助老师掌握教学进度和孩子们阅读的进度。老师们可以在myON Reader上布置阅读、写作和小作业来支持课堂教学,并且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作业分数来有效地进行区分化教学。老师们同样在平台上为学生们划重点,利用平台上的笔记、日志和写作记录来监督学生学习并及时提供对应的辅导。

想线上图书馆了解更多,可留言~

怎么线上进入哈佛大学图书馆

1、打开白噪音软件,点击上方的看一看图标。

2、在打开的看一看页面,选择其中的工作学习系列选项。

3、在打开的列表中,选择其中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即可进行查看。

网上数字图书馆有什么优势?

自从图书馆出现以后线上图书馆,它就一直是人类积累和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图书馆使人类实现线上图书馆了知识共享,图书馆的普及使得追求知识不再是少数特权阶层的专利,社会大众也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图书文献,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可以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在崭新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下,在知识经济的大浪潮下,图书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书中所记载的信息的传播完全依赖于其物质载体线上图书馆:一本一本的书籍,一本书中的知识不能被多个读者同时共享,读者必须亲自到图书馆借阅,需要排队等等,也会遭遇“此书已借出”的烦恼。图书馆检索工具不完善,有时查找一本书真如大海捞针一般,费时费力费神。如果能在自己的电脑上,通过网络传输,直接阅览并下载所需要的图书、文章或数据,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如今,这一切已不是梦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解决现有图书馆机制的不足,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图书馆,也称为“虚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但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它打破了国界、时空的限制,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

对数字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一些组织和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美国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和应用工作组于1993年提出,数字图书馆是这样一个系统:它能使用户持续不断地访问内容浩杂的信息和知识库而获得资料。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图书馆项目组于1994年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虚拟图书馆,即将数以千计的电子图书馆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对用户是不透明的,用户只看到一个包罗万象的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服务主要包括:图书、期刊杂志、新闻报纸、参考书目、影音数据以及数据检索等。网上数字图书馆也提供相同的信息服务,并更高程度地实现传统图书馆的功能。

网上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子书柜。所谓“电子书柜”,相当于传统图书馆中“书架上的图书”,你可以用网络浏览的方式,根据你的阅读兴趣,任意选择你所需要的图书。

电子期刊杂志和电子出版物。它的数据更新较快,你可以利用网络随时查阅到最新的相关信息。

电子报纸和即时新闻。电子报纸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来源,在网上图书馆你可以看到许多电子报纸和即时新闻。

数据库查询系统。你可以选择某一特定的数据库,输入关键词或主题词语,便可查询到你需要的特定资料或数据。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

数字图书馆能完成搜索信息资源的任务。数字图书馆中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分布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能完成对资料的组织和整理工作。通过有效的整理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的快速变化。

数字图书馆能给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准确的资料查询工具。这种工具既可以用来全文检索,也可利用某一关键词(如书名、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查询,还能针对声音和图像进行基于内容的搜索。查询结果的显示形式可以使用多媒体、文本、声音、图像等。

图书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下,开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共同投资一亿多美元,倡议发起数字图书馆工程。它涵盖了大规模的文献库、影像库、地理图像、声像资源库。这项工程历时四年,已告完成。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又投巨资开始了第二期工程。

日本投资四亿美元,由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邮政省支持的宽带ISDN网络协会牵头,于2002年完成日本国会图书馆关西馆工程,使其成为日本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及亚洲地区的文献中心。

近年来,我国也积极筹备和启动数字图书馆工作。1995年,文化部把“中国实验型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由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和辽宁图书馆联合进行研究与开发。

1997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成立“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中心。这一系统的总目标是:“在‘九五’期间,建成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使信息资源网——通信网协调发展,真正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网络环境,为‘211工程’院校和其他院校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便利的服务体系。”CALIS计划建设“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保障网络环境,即建设一个CALIS全国管理中心、四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七个地区文献信息中心以及以“211工程”立项高校为主体的一批高校现代化图书馆。CALIS全国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小组由文化部牵头,于1998年8月25日成立。该工程将建立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中文海量数据库及其信息服务体系,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有利环境,中文网络的发展有力地挑战了西方的文化霸权。

1999年5月,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组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组,专门对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管理、运营、法律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当年11月12日,863项目组与北京首都图书馆进行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签约,表明此项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但是,不少省市、院校的图书馆已走上因特网,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其中,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已向数字图书馆方向迈开了很大的步伐。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它的前身是兴建于1909年9月的京师图书馆线上图书馆;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线上图书馆;1929年8月与北京北海图书馆合并,仍名国立北京图书馆;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1998年12月,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历经90年沧桑的国家图书馆,和我们一起走进信息时代。

国家图书馆的借阅,现已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操作。图书馆中有一个全国最大的电子阅览室,拥有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

国家图书馆的馆域网采用的是千兆以太网,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因此,馆内的数据传输流量大、速度快,查阅资料和多媒体信息方便而快捷。

国家图书馆很早就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已与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厅实现100M速率网络的连接,而且通过北京有线电视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实现了100M速率的专线连接,还分别与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及北京有线电视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有线电视网等实现了高速互联,通过中国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与其他省市用1000M宽带网进行沟通。

目前,国家图书馆已经开通了中文图书网上预订外借服务,读者不需要亲自到图书馆去,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一台能联上Internet的计算机,随意查询并借阅。

国家图书馆的在线图书馆也已经开通。早在1998年7月,国家图书馆就开始提供网上阅览功能,只要你联上Internet,就可以下载一个叫“超星图书浏览器”的软件,然后通过它阅读在线图书馆的藏书。现在上网的图书资料,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其中有文学、哲学、计算机、医学、军事、历史以及新书等11个远程虚拟图书馆。在线图书馆到2000年年底,提供3000万页共15万本图书供网上阅读。

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加快文献数字化的进程,于1999年3月成立“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目前已有书目型数据库、题录型数据库和全文型数据库三大类,共计600G存储量的信息上网为读者服务。仅1999年年初,月访问量就已超过600万人次。国家图书馆已初步成为我国网上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

现在,国家图书馆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的实验环境,同时,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取得了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各个工程都在进行中。上海图书馆也在尝试提供图书馆网上服务,除了信息查阅、网上读书等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延伸之外,还进行原文直接获取、委托代理进行咨询研究等信息服务。

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工程非常浩大,计划推出“上海图典”、“上海文典”、“古籍善本”、“民国图书”、“中国报刊”等九大系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堪称全国古籍善本珍藏半壁江山的上海图书馆,藏有170941册古籍善本书,自1997年11月正式启动的“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使长期“养在深闺”的古籍珍品走到了人们身边。上海图书馆目前已将20种19794页国内外罕见的珍品放上了因特网。其中包括宋代刻本17种,元代刻本一种和稿本两种。书目有《周髀算经》、《文心雕龙》、《杜工部集》、《资治通鉴》等等。读者通过上海图书馆的网址进入,点击“上图数字图书馆”或者直接进入网址就可以浏览。

myon线上图书馆打不开网址

变更了网址。因为myON线上图书馆在2022年2月17日变更了网址,所以打不开。myON线上图书馆平台是一款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电子图书馆。学生可在myonreader上无限量阅近五千本电子原版书籍。

请问有哪个网站有日本电视动画的统计数据,包括全年电视动画出产量,每月出产量,制作公司,收视率等,谢

最好是日本本土的网站,最近5年的统计数据,28号前用。十分感谢~!有链接(有大概解释为佳)
  二、动画电影的制作日益打破大公司垄断的局面,彻底走向了普及化。中小公司制作动画电影的能力越来越高。作为动画宗元的东映公司只占据制作总数的1/5~1/6。而各个独立的中小公司,尽管每年制作的数量不多,但这些中小公司才是日本动画电影制作的支柱。

  三、数字技术普及之后,制作动画片的程序日趋简单,进度不断加快,作品水准也在不断提高,这使日本动画电影成本和动画艺术之间的矛盾逐步趋于调和。

  实际上,仅靠宫崎骏、高畑勋、押井守、大友克洋等几位稀见的天才和大师,是无法支撑起隆兴的整个日本动画产业的。目前,日本共有大约440家动画制作公司,这个数字包括“贴牌生产”型的来料加工公司、联盟公司和集团公司。而其中的90%都位于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这些公司每周能生产70~80集动画作品。同时,在外围,中国上海、韩国、菲律宾、印尼等地的一些动画生产公司都已经纳入日本动画产业链条,成为其廉价而高效的“贴牌生产商”。因此,这艘产业巨轮的生产能量是巨大的,其连带生物链的细密也很惊人。

  日本电影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危机重重。从全国影院银幕总数上来看,1994年跌到1700块之后触底反弹,到2002年12月达到2635块,2003年继续缓幅上升到2681块,2004年尽管有一些单馆倒闭,但总体仍然较上年同期保持了105.4%的增势,达到2825块。造成银幕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后,城市与郊区的商业街上大量扩建拥有5块银幕的复合影院,使银幕数量急剧增多。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银幕上放映的日本国产影片之比重,根本无法与外国进口电影相抗衡。日本电影产业实际上呈现出一种“外高内低”的状态。也就是说,外国引进电影的票房收入,常常占到电影总票房的70%左右,而国产的不过勉强取得不到30%的成绩。国产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好莱坞大片的冲击,首先当然与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攻势息息相关;而在内因上,日本自二战以降,经受第二次“西学浪潮”,也就是以臣服的态度全盘接受美国文化,亦成为日本无条件接纳好莱坞电影的深层原因。但是,在这样的电影产业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出,动画片在整个日本影视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日本《电影旬报》1991年以来公布的各年度日产影片票房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算出,动画片票房基本占据各年度日产影片总票房60%以上的份额③。而最近十几年来的日本国产片票房前十名中,动画片总是能占据5席或5席以上的位置。以2001年为例,当年日本电影票房总收入为2000亿日元,日产影片票房总收入为781.14亿日元,前十名的票房总额为554亿日元。其中,动画片就占到了6席,收入达到442.5亿日元,占到前十名总收入的79.87%,由此可见,动画电影较实拍电影具有更强的票房影响力。

  如果说《千与千寻》的全面成功使2001年的日本电影产业状况具有特殊性,那么我们再看看2002年:第一名《猫的报恩》64.6亿,第二名《名侦探柯南》34亿,第四名《口袋怪物》27.1亿,第五名《机器猫》23.1亿,第七名《东映动画园地》20亿,第9名《犬夜叉》15.4亿……

  综合各年电影票房排行,可以明晰地看到,除去偶尔杀出的黑马,每年占据票房收入大头的,创造多半都是电视剧的影院版动画片,即“剧场版”。所谓剧场版,实际上是以早就深入人心的电视动画连续剧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如《机器猫》系列、《蜡笔小新》系列、《名侦探柯南》系列影院版动画作品。“剧场版”总是能够引起观众的足够关注和创造不菲的票房收入,是它们占据了票房排行的醒目位置。而专门为影院放映制作的动画片如《千与千寻》等,实际并非主流。所以,吉布利⑤应该说是相对于“主流”的“支流”或“异类”。

  根据日本电通公司发布的《2002年度信息媒体白皮书》数据,2002年日本动画片市场规模有1860亿日元,相关产品营业额达到2兆日元(包括电影和电视动画片)。动画产业的对美输出,甚至是日本钢铁业对美输出额的四倍。所以,动画产业日益成为日本影视文化产业支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电影的发展来看,如果说桃色电影在产量和培养新晋导演两个方面支撑了日本电影的发展,那么动画片则在票房上为日本电影界保全了面子。

  动画文化:民族特性的根基与询唤后的主流

  数字技术的长足进步,一方面给日本动画带来无限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使动画完全成为一艘工业巨轮;而销售体系的成熟,使动画片成为日产电影的票房救世主。分工越来越细致、画质越来越精美的日本动画电影,今日仍长兴不衰。笔者认为,日本动画电影在该国电影行业中的中流砥柱地位,当然与其达成良性循环的制作-发行-相关产业销售的网络有关,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动画在日本受到如此宠爱,不但是产业育成的结果,更与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心理有相当大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本独特的漫画文化是动画产业与艺术双重发展的基础。

  经由多年的积累,日本的漫画出版量已经占据世界第一位,其质量也不断在提高。有人认为,日本的漫画文化不应停留于始自北斋的漫画,而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12世纪的鸟兽戏画传统和明治时代欧洲风格的滑稽讽刺漫画,这些都孕育了现代日本漫画文化和成熟的受众心理。日本文部省在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中,首次将日本的漫画称作“日本的文化”,并将其定位为“现代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目前,漫画出版业大约占全国出版销售总数的40%,销售总额的20%,并且在海外受到广泛的关注,还频频在国内的美术馆等展览会上露脸。

  .

  深度评论:日本动漫电影风雨50年(转)

  作者:舒勇 来源:中国动漫网 2007年9月30日

  动画电影是日本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日本电影时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动画片在日本的创作历时90载,业已形成成熟的艺术形态和稳固的受众市场,并在国际艺术影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以经济效果而言,日本动漫电影从制作到销售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经营的产业链。这艘产业巨轮的生产能量是巨大的,其连带生物链的细密也很惊人。

  目前,中国动画已进入重要发展年头。在增强自身文化含量和经济竞争能力的同时,镜鉴他国的种种经验,尤其是同属儒文化圈的日本的成功经验,已成为未来中国动画走向文化与经济双赢的必需。

  2004年,以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大友克洋《蒸汽男孩》、押井守《清白》为代表的七部CG动画电影的集中公映,俨然为日本电影产业迎来了势所必至的鼎盛之年。在整个日本电影产业的范围内考察日本动画产业的生产与销售状况,剖析其发展原因,是本文的主旨。

  动画生产:经年沉淀的成熟模式

  谈及21世纪的日本动画产业,有三个词汇是不能避开的,那就是“数字”、“合作”、“全球化”。但是,经由近50年发展才趋于成熟的日本动画产业,却是由传统的大制片厂中心制起步的。

  如果不把日本动画电影滥觞期的个人化短片制作纳入本文研究的视野,那么从生产流程的变化这一角度而言,战后初期日本长篇动画电影的生产,是以1956年4月成立的东映动画公司为主的。网罗了主要动画人才如薮下泰司、山本善次郎、森康二等人的东映动画公司,创造了日本动画史上太多的第一: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白蛇传》、第一部宽银幕作品《少年猿飞佐助》……但是,以迪斯尼为蓝本的东映动画公司,制作周期很长,其特点可以用三个“三”来说明——工作人员300人左右,构想3年,作画30余万幅。一部90分钟的常规动画片,预算高达6000万日元,制作周期则长达一年半。如此庞大的制作门槛,使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东映动画公司几乎垄断了日本动画市场,直到手冢治虫所开创的“有限动画片”的出现。

  从1960年开始,彩电在日本普及,彩色电视节目的播放拉开了序幕。以电视为传播媒介的动画片,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自1963年手冢治虫以《铁臂阿童木》为契机,开辟了“有限动画片”的制作模式以来,动画产业除在电视动画片领域有强势发展外,日本动画电影在制作数量上也凸显出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长足进步。“JAPANIMATION”这一词汇深入欧美人心。由此开拓的“漫画-电视-电玩 -玩具”四层循环式销售互动系统,使四者同时收到广泛的商业效应,让玩具商、电视台、出版商、电玩生产商、主创人员皆大欢喜。因而,每当一个新的漫画/动画/电玩人物产生时,举国上下都会观看,参与评价、讨论,甚至连年至古稀的老人也不例外。

  动画影视与文化不可互相割裂。1963年之后直到70年代初期,日本动画(JAPANIMATION)进入真正的飞速发展阶段。它就像一个在幼儿期吃了激素的儿童,突然之间变成了庞然大物,并且给世界其他动画文化以压力。各电视台播送的动画片节目越来越多,播送频率也越来越高。而同时国内动画生产人员的素质并不能够随之跟上。大公司尚且可以仗着资金雄厚到东映动画公司挖老动画人,或者高薪聘请著名漫画作家操刀;小公司只能请些不入流的漫画作家,甚至是高中还没毕业的漫画迷。在作品的精神导向上,由于竞争激烈,金钱、暴力和性这些元素逐渐在动画电视中泛滥。作为艺术品的动画片,已然消殆于媚俗的电视动画系列片中。同时,东映动画公司为适应形势的需要,终止了定期聘用员工的做法,并投入人力物力进行长篇电视动画连续剧的制作。这样一来,画风的游移和技术上的粗制滥造不可避免。应该被广泛利用的高度发展的技术,在有限动画片中却毫无余地地给其他简便而快捷的方法让路。尽管仍有动画人逆流而上,继续坚持制作“完全”长篇动画电影,如芹川有吾1964年的《顽皮王子斗大蛇》、白川大作 1963年《汪汪忠臣藏》等,但随着1971年8月,倡领长篇动画电影事业的东映电影公司总裁大川博逝世,东映动画公司走向了全面衰退,旗下的动画家也飞鸟各投林,日本踏上“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画片生产基地”之路。

  由于日本电视动画系列剧在国内已经获得足够的收入,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外销,因而成功进入欧洲市场。以意大利国营电视台RAI为首的西欧电视台纷纷投资日本,以制作新的电视动画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了传统动画技法的进步与文化内涵的深入外,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动画产业状况和艺术状况的转变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尤其始自1994年的CG技术,促成整个动画美学的急速更迭——从技术上来讲,多幅赛璐珞重叠之后,会降低透明度,导致背景变暗,甚至变色。但数字技术能完全解决这一难题;而从色彩而言,赛璐珞使用300种颜色,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但数字技术能够容纳1670万色。日本最早的数字动画作品应该是1996年的《咯咯咯鬼太郎》(30分钟)。该片除了原画、动画以外,所有的制作步骤全部数字化。老牌的东映动画公司作品中也开始部分使用数字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出于节省经费和人力目的,及为追求画面表现力方面的卓越性能,东映动画公司名称于1998年正式由“东映动画会社”变更为“东映ANIMATION”。其后,数字技术在其生产中得到全面的运用。

  而同时,大量涌现的小制作公司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CG动画生产大军。由此,东映动画一直引以自豪的制片厂制度完全丧失了优越性而面临重大冲击,摄影台尘埃落满。数字技术带来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动画产业革命。

  结合以上分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动画电影的生产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量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稳步发展的水平线上。

  二、动画电影的制作日益打破大公司垄断的局面,彻底走向了普及化。中小公司制作动画电影的能力越来越高。作为动画宗元的东映公司只占据制作总数的1/5~1/6。而各个独立的中小公司,尽管每年制作的数量不多,但这些中小公司才是日本动画电影制作的支柱。

  三、数字技术普及之后,制作动画片的程序日趋简单,进度不断加快,作品水准也在不断提高,这使日本动画电影成本和动画艺术之间的矛盾逐步趋于调和。

  实际上,仅靠宫崎骏、高畑勋、押井守、大友克洋等几位稀见的天才和大师,是无法支撑起隆兴的整个日本动画产业的。目前,日本共有大约440家动画制作公司,这个数字包括“贴牌生产”型的来料加工公司、联盟公司和集团公司。而其中的90%都位于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这些公司每周能生产70~80集动画作品。同时,在外围,中国上海、韩国、菲律宾、印尼等地的一些动画生产公司都已经纳入日本动画产业链条,成为其廉价而高效的“贴牌生产商”。因此,这艘产业巨轮的生产能量是巨大的,其连带生物链的细密也很惊人。

  动画销售:日本电影产业的拯救者

  如上所述,日本动画产业的生产力已自成体系,那么其销售状况又如何呢?

  日本电影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危机重重。从全国影院银幕总数上来看,1994年跌到1700块之后触底反弹,到2002年12月达到2635块,2003年继续缓幅上升到2681块,2004年尽管有一些单馆倒闭,但总体仍然较上年同期保持了105.4%的增势,达到2825块。造成银幕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后,城市与郊区的商业街上大量扩建拥有5块银幕的复合影院,使银幕数量急剧增多。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银幕上放映的日本国产影片之比重,根本无法与外国进口电影相抗衡。日本电影产业实际上呈现出一种“外高内低”的状态。也就是说,外国引进电影的票房收入,常常占到电影总票房的70%左右,而国产的不过勉强取得不到30%的成绩。国产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好莱坞大片的冲击,首先当然与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攻势息息相关;而在内因上,日本自二战以降,经受第二次“西学浪潮”,也就是以臣服的态度全盘接受美国文化,亦成为日本无条件接纳好莱坞电影的深层原因。但是,在这样的电影产业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出,动画片在整个日本影视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日本《电影旬报》1991年以来公布的各年度日产影片票房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算出,动画片票房基本占据各年度日产影片总票房60%以上的份额③。而最近十几年来的日本国产片票房前十名中,动画片总是能占据5席或5席以上的位置。以2001年为例,当年日本电影票房总收入为2000亿日元,日产影片票房总收入为781.14亿日元,前十名的票房总额为554亿日元。其中,动画片就占到了6席,收入达到442.5亿日元,占到前十名总收入的79.87%,由此可见,动画电影较实拍电影具有更强的票房影响力。

  如果说《千与千寻》的全面成功使2001年的日本电影产业状况具有特殊性,那么我们再看看 2002年:第一名《猫的报恩》64.6亿,第二名《名侦探柯南》34亿,第四名《口袋怪物》27.1亿,第五名《机器猫》23.1亿,第七名《东映动画园地》20亿,第9名《犬夜叉》15.4亿……

  综合各年电影票房排行,可以明晰地看到,除去偶尔杀出的黑马,每年占据票房收入大头的,创造多半都是电视剧的影院版动画片,即“剧场版”。所谓剧场版,实际上是以早就深入人心的电视动画连续剧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如《机器猫》系列、《蜡笔小新》系列、《名侦探柯南》系列影院版动画作品。“剧场版”总是能够引起观众的足够关注和创造不菲的票房收入,是它们占据了票房排行的醒目位置。而专门为影院放映制作的动画片如《千与千寻》等,实际并非主流。所以,吉布利应该说是相对于“主流”的“支流”或“异类”。

  根据日本电通公司发布的《2002年度信息媒体白皮书》数据,2002年日本动画片市场规模有1860亿日元,相关产品营业额达到2兆日元(包括电影和电视动画片)。动画产业的对美输出,甚至是日本钢铁业对美输出额的四倍。所以,动画产业日益成为日本影视文化产业支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电影的发展来看,如果说桃色电影在产量和培养新晋导演两个方面支撑了日本电影的发展,那么动画片则在票房上为日本电影界保全了面子。

  动画文化:民族特性的根基与询唤后的主流

  数字技术的长足进步,一方面给日本动画带来无限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使动画完全成为一艘工业巨轮;而销售体系的成熟,使动画片成为日产电影的票房救世主。分工越来越细致、画质越来越精美的日本动画电影,今日仍长兴不衰。笔者认为,日本动画电影在该国电影行业中的中流砥柱地位,当然与其达成良性循环的制作-发行-相关产业销售的网络有关,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动画在日本受到如此宠爱,不但是产业育成的结果,更与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心理有相当大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本独特的漫画文化是动画产业与艺术双重发展的基础。

  经由多年的积累,日本的漫画出版量已经占据世界第一位,其质量也不断在提高。有人认为,日本的漫画文化不应停留于始自北斋的漫画,而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12世纪的鸟兽戏画传统和明治时代欧洲风格的滑稽讽刺漫画,这些都孕育了现代日本漫画文化和成熟的受众心理。日本文部省在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中,首次将日本的漫画称作“日本的文化”,并将其定位为“现代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目前,漫画出版业大约占全国出版销售总数的40%,销售总额的20%,并且在海外受到广泛的关注,还频频在国内的美术馆等展览会上露脸。

  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动画产业,则借助漫画产业这一巨人的肩头,迅速而全面地发展起来。很多情况下,一部成熟而畅销的漫画书,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早已深入人心,并且通过长期的大众传播,业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追星族”或“发烧友”,他们成为潜在的影视铁杆观众。漫画题材被改编成动画电视连续剧后,长期在电视台播映,人们已经在心理上接受其人物形象和情节模式。最后,改编成“剧场版”电影公映。这是一种极其讨巧的方式:电视连续剧的长期播送,已经培养了固定的收视人群;而稍作改变的故事情节,又会引起铁杆观众的津津乐道;另外,成熟的电视剧基础,使制片费用可以压到最低。

  第二,受众心理的普遍性。

  从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心理上来说,日本人不管男女老少,都痴迷于动漫及相关文化。日本动漫文化的定位也非常准确而广泛,绝非单纯面向儿童的说教作品。日本人能将任何事情都画成漫画,并改编成动画电视或电影。近年来的动画片中,不但有面向儿童的《小魔女特快专递》,也有解构权威话语的古典文学名著《平家物语》,甚至还有《资本论》等经济学、哲学领域的著作。而这类系列动画电影的文学/漫画脚本流行多年,当年看着它们长大的儿童尽管已成人,但仍未改变重温儿时乐趣的情愫,甚至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观看陪伴自己成长的动画人物。这一部分观众也占据了票房的很大份额。

  在动画电视发展早期,为了掩盖“有限动画片”的拙劣技法所带来的视觉停滞感,题材曾被无限抽象而超现实化,倾向于探讨机器人、外太空等话题。继承这一花招,目前被日本动画广泛采用的题材,多为思考电脑/机械化普及之后人类存在的价值与状态、人与机械的统一及异化、人类的命运和精神家园等等宏大的终极命题。动画作品中渗透的这些世界观越来越抽象,甚至超越了普通人的实际感情,日本动画片被打扮成哲学家和思想者、人类未来拯救者的形象。目前,日本已取得经济霸主地位,正不断在国际上谋求政治霸主地位和军事地位,整个民族的思想泛右翼化。动画片无疑承担了宣泄和表达日本民族政治军事诉求的重任。

  动漫曾经被日本文部省所代表的官方话语认为是“低俗、无廉耻”的,但从前述2000年的政府白皮书对漫画文化的认可,和以《千与千寻》为代表的动画片在世界电影艺术界的地位来看,动漫俨然成为日本文化/经济的表率。充斥着低俗趣味的市民文化,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后,终于被主流话语询唤和收归,并且挟带着高尚和丑恶这两种矛盾的特质登上大雅之堂,道貌岸然地坐在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首要席位上。

  日本动画协会公布 09 年「日本动画推移与国际比较」官方统计数据
  631天 20小时 35分钟前

  来源: 原创

  本文同时发布到:无 动漫资讯
  日本动画协会在三月底的年度盛事「2009 日本国际动画展」中展出了一系列关于日本国内动画与外国比较的统计数字,而日前该单位也于官方网站上公开了这份资料,以下即为日本动画协会所公布之「日本动画推移与国际比较」的整理报导:

  ◆ 日本动画电影数量以及票房收入曲线(1958 年~2008 年)

  2008 年内日本出品的动画电影除了《哆啦 A 梦》、《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神奇宝贝》等过去每年几乎固定会推出电影版作品的动画之外,最热门的动画电影就要算是宫崎骏的《崖上的波妞》了。

  当初许多评论都认为《崖上的波妞》主要是以儿童为取向的作品,因此在票房的收入上不太被看好,不过在该片上映后却大大地推翻了这些预测。虽然还未能超过《神隐少女》的 304 亿日圆(2001 年日本电影票房冠军)、以及《霍尔的移动城堡》的 200 亿日圆(2004 年日本电影票房冠军)的票房数字,不过就故事内容、角色特性以及作品特质来说,《崖上的波妞》或许比较相似于《龙猫》一样,会成为一部长期受到欢迎的作品。

  ◆ 日本电视动画作品数量的演进(1963 年~2008 年)

  日本最初的 30 分钟带状电视动画《原子小金刚》于 1963 年问世,在之后日本的电视动画逐渐的发展蓬勃起来。日本特有的「深夜动画时段」作品在 1990 年代后半开始极速的增加,而在进入 2000 年之后依旧没有改变这个成长方向,并且在 2006 年达到至今作品放映纪录的最高峰。

  虽然相较之下 07、08 年的作品数量有相继减少的趋势,但这究竟是代表动画公司的制作量减少,或者这才是回归到正常的市场需求量,这些都还需要再持续观察几年才有办法作出评断。

  ◆ 日本动画的作品时数演进(2003 年~2008 年)

  在日本的动画「作品时数」统计中,是以每年年初至年底推出的所有动画为对象(包含 DVD 内的影像特典以及电视未播放的部分),这个部分是在 2006 年达到了颠峰。而这里也将以孩童为主的「一般时段(5 点至 23 点)」,和以年纪稍长的观众为取向的「深夜时段(23 点至 5 点)」分别比较。

  而将 08 年与 07 年的数据比较后,可发现在「一般时段」的作品时数大约减少了 5000 分钟左右,换算后约为 169 集的 30 分钟作品。而在「深夜时段」的部分则是减少了 9500 分钟,换算后约为 317 集 30 分钟的作品。

  此外,虽然在「深夜时段」的诞生后 1990 年代的动画作品开始急速增加,但相对的在少子化的影响下,「一般时段」的动画就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因此到了后期的作品时数总合就可说是跟着深夜时段的动画数量在变动。

  ◆ 日本动画 DVD 的销售走向(1999 年~2007 年)

  由于目前 2008 年的统计数字尚未正式出炉,因此无法下定论,但对于动画产业来说,2008 年最大的影响力可说是来自于「蓝光光盘」的诞生。

  回想当年的影像媒体自录像带到 DVD 的推移可说是非常的成功,而目前已可见像是《超时空要塞 Frontier》、《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 R2》的蓝光光盘初回出货量就达到五万张左右,因此从今年开始到明年蓝光光盘是否能普及化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期。

  ◆ 日本动画协会加盟社的网络与手机动画作品相关收入(2002 年~2007 年)
  近年来在日本急遽成长的还包括了网络和手机动画作品,虽然自 05 到 06 年有十足的上升,但却在进入 07 年时减缓了成长。虽然目前 2008 年的数据还未公布,不过大致上可看出目前网络和手机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发表主流平台。
  ◆ 日本动画角色外围商品市场的演进(2001 年~2007 年)
  虽然日本的动画角色外围商品市场自 2002 年大大衰退,但在之后以非常缓慢的速度爬升,并且在 07 年恢复到和 02 年一样的水平。而若仔细观察这几年来销售前排名的话,也可以发现几乎都是几个固定的角色。
  ◆ 中国动画作品时数的演进(2003 年~2008 年)
  这份图表是依照「中国广电总局」所发布的资料作为依据,其中带状式动画以及电影版动画等皆被计算在里面,但是并不是所有作品都有被中国当局允许进行播映。
  ◆ 与美国 2D、3D 动画电影的数量比较(1995 年~2008 年)
  自 1995 年世界首支 3D CG 动画问世至今,现今的美国好莱坞可说是几乎没有在制作 2D 的平面动画电影,而依照图表趋势可观察到,今后似乎也将会持续朝着这个方向演进。观察图表可发现,美国在 3D 动画的制作数量上有大幅的成长,而除了以往几乎独占市场的皮克斯动画和梦工厂之外,也有不少其它的电影公司逐渐地打入这块领域。
  此外,也统计了 2007 年 12 月至 2008 年 11 月为止,日本、美国以及其它国家分别针对「儿童」所制作的动画作品数目,日本是 55 部作品,美国则制作了高达 351 部的作品,其余国家的总合则为 41 部,在这里或许也能观察到各自对于「动画」的定位也说不定。
  日本动画协会已提供了完整的「日本动画推移与国际比较」剪报资料,有兴趣的人可至的官方网站下载。

  PS :没有直接的 只能给你找些原来的~
日本动漫 电视动画从1960年到2021年末 总共是3013部。
好象没有
本文标题: 有什么好的查找日本影像史料的在线网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911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代中国人得知日本国君的尊号叫天皇是什么反应好的睡眠方式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