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为什么无法完成王允一样的奇迹

发布时间: 2023-09-27 12:01: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3

如果董承策划衣带诏事件真的杀死了曹操,汉献帝真能把持朝政吗?曹操将汉献帝迎回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此举被一直跟随汉献帝从...

董承为什么无法完成王允一样的奇迹

如果董承策划衣带诏事件真的杀死了曹操,汉献帝真能把持朝政吗?

曹操将汉献帝迎回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此举被一直跟随汉献帝从长安到洛阳再到许昌的那些朝廷群臣所憎恨,这些人以董承、伏完等人为首。

董承

  董承是汉献帝的岳父,一直以来都希望把朝廷大权揽到自己手中。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董承联合种辑、吴硕、王子服等人策划了衣带诏事件,即将汉献帝的秘密诏书藏于衣带外带出去,并以此笼络志同道合之士,共谋曹操。董承曾经拉拢当时还在许昌的刘备,但刘备对此并不感兴趣,而是选择离开许昌。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衣带诏事件泄露,董承、种辑、吴硕、王子服等人均被杀,且被灭族。不过,不妨假设一下,如果董承真的杀死了曹操,结果会怎么样呢?

  曹操一旦身死,那么曹操的势力肯定会瓦解,但关键的问题是瓦解之后,董承是否有实力和能力去控制局面。

董承

  当年王允和吕布刺杀董卓之时,吕布本身就有并州军队五万人马,足以控制长安局势。但在董卓死后,凉州军队大乱,各将领相互厮杀,李傕、郭汜更是在贾诩的建议下反攻长安,最终王允被杀,吕布败逃。可见,吕布并没有控制长安局势。

  再反观董承策划的衣带诏,参与衣带诏的人有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就算是拉上刘备,这些人仍然没有实权,更没有兵权。即便靠刺杀的方式得以杀死曹操,也不可能掌控许昌的局势。董承在拉拢王子服时曾说:“若能杀死曹操,就能得到他的兵力,难道还不够吗?”这话说得是多么幼稚,曹操手下没有任何人会把朝廷当回事,岂会听从董承这个有名无实的车骑将军的命令?

曹操

《献帝起居注》:承曰:“举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

  可以想像,曹操死了之后,曹操的势力土崩瓦解,许昌形势会大乱。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对曹操忠实的手下会拥立年幼的曹丕为主,稳定局势。曹操的兵权主要掌握在曹操本家和夏侯家的手中,一些对曹操忠心的将领也会支持这一做法,例如于禁、乐进等。这些人凭着手中的兵马可以稳定许昌、兖州等原曹操大本营的局势。

曹操、刘备

  2.对曹操不够忠心或归降时间短的将领,可能会掌握一定的兵马,或被其他人拉拢,或趁机作乱。这些人对曹操的忠诚不够,在曹操身死之后,定会另谋名主,或自领军队割据一方。这样的话,曹操占领不久的徐州及豫州、河东、河内等地可能会产生纷争,并脱离曹氏的控制。

如何评价东汉国舅董承?

首先我们先看看董承是谁?他又做了些什么?

董承,是东汉末年朝中的大臣,为了维护汉献帝刘协的利益,他试图谋划诛杀曹操,后因为计划暴露反被曹操诛杀。

在历史上董承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是汉献帝后宫董贵人的亲生父亲,那么董承应该被叫做国丈而不是国舅。第二个身份是汉灵帝母董太后的侄子,那么汉灵帝与汉献帝是什么关系呢?汉灵帝是汉献帝的父亲,作为汉灵帝母亲的侄子,辈分上来说应该与汉灵帝同辈,比汉献帝长一辈,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董承被叫作国舅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但是第二个身份并没有经过历史资料的论证,以致于后世学者对于董承国舅的身份有所异议。

董承本是董卓女婿牛辅的一名家仆,在刘协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为了保护汉献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被刘协封为卫将军,又晋升为车骑将军,此后董承的一生便与汉献帝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汉室名义上虽是刘协做皇帝,但实际大权却掌握在曹操的手里,汉献帝为了能够夺回权利,决定起兵对抗曹操,便将一份诏书藏在了自己的衣袖中带出给了董承。

  董承接到刘协的密诏之后,就秘密联络刘备、吴子兰、种辑等人,以勤王为名义,讨伐曹操。但刘备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董承的密谋又被曹操识破,于是在公元200年,董承、种辑以及董承的家人都被曹操杀害了。

董承在三国的发展中,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在汉室的灭亡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那么历史上,人们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明朝的思想家李贽说:“云长先生之外,董承六人亦可取也,即以六人配享关庙,亦见汉家忠义不乏人也。”一句话,董承真忠良也。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诗云: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通鉴辑览》:董承智不及王允,而欲效图卓之举,非独自杀其身,适足以危其主,所谓志可矜而智不逮者也。然操之得入,本由董承,与正名讨贼者不可同日语矣。真是好心办坏事呀。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原因是什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有四百年历史的巍巍大汉王朝,在群雄并起的硝烟中逐渐分崩离析。期间,也有无数忠心于汉的英雄为挽救大汉鞠躬尽瘁,舍弃自己身家性命,如王允、董承、荀彧等。天道循环,生生不息,大汉王朝的崩塌令人唏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观点如下:

直接原因,黄巾军打破传统格局。东汉朝廷虽然最终镇压了黄巾军起义,但也耗尽了最后一丝真元。为了搞定起义军,朝廷不得不给地方政府越来越大的权力,军权、事权和财权,能放不能放的都放给了地方!好比饮鸩止渴,起义军是被按下了,可各地的守牧却成尾大不掉之势。黄巾军失败了,可各地农民起义却层出不穷,各地守牧借征剿之名行最大之实,皇帝权力被压缩再压缩,以皇帝为中心的架构已被打破,到汉献帝时已基本形同虚设。

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皇权羸弱!我们知道汉末乱局的起源是黄巾军起义,导火索是董卓进京私行废立,董卓进京的原因是外戚何进召唤,何进召唤的原因是宦官十常侍专权。外戚也好,宦官也好,交替专权在汉末成为常态,其根本原因就是皇权羸弱。

东汉中后期,几乎都存在这样一个逻辑:新帝年幼,母亲干政,进而外戚擅权。当幼主长大,希望打破局面,他最直接可以求助的,便是近身的宦官。而当宦官势大,能够有能力予以钳制的,往往又是外戚……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整个东汉后期的政权,就如一个硕大的钟摆,在外戚与宦官之间摆荡。王朝疲弱,民不聊生。终于,在左摇右摆中,东汉王朝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此外,由于黄巾的连锁反应,就是让地方来保护自己。各地自然招兵买马,等到结束后,朝廷已经不是原来的朝廷了,如果当时镇压后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朝廷,那么可能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势力去争权夺利。

根本的原因就是争夺天下。因为汉朝的统治力在下降,所有的军阀都希望能够统一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
因为东汉末年,朝廷没有权利,各路诸侯都想灭了对方,从而扩大自己的地盘,让自己称王称霸,这就是为什么军阀混战的原因。
皇帝实权太少,各个诸侯想要争取更大的权利,因此抢夺地盘,相互征伐

李某郭汜大交后,杨奉董承双救驾的典故。

说的是李傕、郭汜挟持天子,杨奉、董承来救驾的事情。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纠集大军攻陷长安,杀死王允,专擅朝政。二人后又反目作乱,献帝被迫迁都洛阳。

献帝东归洛阳,郭汜欲劫献帝至郿县,而护卫献帝的杨奉战况不利,危急时候身为国戚的董承率兵救驾,击败郭汜。后李傕、郭汜合力前来追赶献帝,董承与杨奉竭力死战,成功护卫献帝东归洛阳。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1、李傕

李傕(jué,一说“傕”读音“què”)(?—198年),字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李傕与史书记载相差不多,《演义》还提到他是“飞熊军”的统领者之一,在攻打长安一战中,他以“彭越挠楚”之法击败了吕布,夺取了长安,刻画了他有智谋的一面。

2、郭汜

郭汜(?-197年),本名郭多,凉州张掖(今甘肃张掖)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

出身马贼,投靠董卓部下,善于用兵。董卓被杀后,采用谋臣贾诩计策,联兵攻破长安,击败温侯吕布,杀死司徒王允,占领长安。

挟持汉献帝,加号扬烈将军。初平三年(192年),迁后将军,册封美阳县侯。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加号车骑将军。

建安二年(197年),郭汜被部将伍习杀死。

3、杨奉

杨奉(?-197年),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东汉末年将领。

杨奉早年参加白波军起义,曾经帮助李傕对抗郭汜,不久后自立门户。兴平二年,加号兴义将军,护送汉献帝刘协东归洛阳,颇有功勋,加号车骑将军,屯兵于梁县。建安元年,随着汉献帝迁都许昌,失去权力,先后依附于袁术、吕布,劫掠徐州和扬州地区。

建安二年(197年),带兵进犯刘备,兵败被杀。

4、董承

董承(?~200年),字号不详,冀州河间人(今河北省献县)人。东汉末年外戚大臣,汉灵帝母亲董太后侄子,汉献帝嫔妃董贵人之父。

初从西凉军,为董卓女婿牛辅部曲。护卫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洛阳,拜为卫将军,受封列侯。建安四年(199年),拜车骑将军。

自称领受汉献帝衣带诏,联合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等人密谋诛杀曹操。五年正月,图谋泄露,董承诸人及董贵人全部遇害。

是“李傕郭汜大交兵,杨奉董承双救驾”,不是大交后。
这是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说的是董卓死后,董卓手下李和郭大战,杨奉和董承救汉献帝去了。后来遇到了曹操,被曹操请到了许昌。

原文如下:
http://www.my285.com/gdwx/sgmp/013.htm
祖辈积福儿孙得,—发千钧二三数,李某郭汜大交后。是指什么肖?

三国演义董承密受衣带诏读后感?

三国演义董承密受衣带诏读后感
古来衣袋诏的故事较多,其中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能明确的,屈指可数。
汉献帝寄人篱下,心中对曹操有恨,想必是实情。心中愿意有人来勤王,也是常理。但是,董承之人非机密之人,非重臣,此等重要之事托付于他,可以成事乎?
董承可能见曹操飞扬跋扈,可能出于为君报国之心,而草拟了衣带诏,然后示人,要学王允。但是王允但是有吕布,董承有谁?刘备自己都被曹操所忌讳,并非是心腹。没有心腹和近身之人可以依靠,董承如何动手除去曹操?或者和曹操抗衡?况且他也没有兵权。董承一开始就直接奔着失败而去了。
董承在三国演义中是被塑造成一位忠臣的形象,誓死效忠汉家,愿为皇帝分忧,不惜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忠良之形象。
正史中描写其能力平平,是皇帝的外戚,并身居高官,但实有权力不大,敢于与当权者董卓、曹操等人敌对,维护皇帝利益。
以上两种董承做的事大致上是相同的,也似乎说的过去,但在实际中,董承并不一定只是一心想匡扶汉室的,在乱世,存在很多机会,董承也不过是想借助皇帝之力,除掉当朝掌权者,从而渐渐使自己成为掌权者,最终与自己有名无实的官位(车骑将军)的权力相匹配。做忠臣也无非是一种让自己得到利益的办法途径而已,只是水平能力较低(类似何进的外戚),最终也没有成功罢了。
本文标题: 董承为什么无法完成王允一样的奇迹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41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刘备这么无能,为什么孔明要辅佐他世界上有哪些真实发生的事情堪比电影情节,甚至比电影更精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