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伍子胥带领外国灭了自己的祖国,却不是汉奸

发布时间: 2023-08-19 18:00: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伍子胥的简介,伍子胥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名人,春秋战国就像一卷抒发不完的壮阔诗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一个俊杰都想发出时代的...

为什么伍子胥带领外国灭了自己的祖国,却不是汉奸

伍子胥的简介 伍子胥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名人

  春秋战国就像一卷抒发不完的壮阔诗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一个俊杰都想发出时代的声音,他们标榜自己,为自己代言。在岁月的风云 里,那些战场上铿锵的战鼓声,朝堂上慷慨激昂的对峙,嬉笑怒骂都被历史的风裹挟进时间的洪荒里,最后消逝最终成为了书卷里的几页纸、几 行字 。

  论说一个历史事件或是历史人物都并非易事,因为历史并非简单的对错就能说清的,若非如此,这历史还有什么跌宕起伏,还有什么恩怨情 仇, 快意江湖。作为一个同样饱受争议的人物, 伍子胥 的处境并不比任何人轻松,即使他身居高位,荣华富贵。 伍子胥 ,史书的评价一定是奸臣 ,因 为在忠君比孝父更为重要的时代,为报父仇的伍子胥引吴国君王攻破自己祖国的行为,是十分不道德的,他注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然而如 今再 看他,也不免是一个被宿命操纵的可怜人。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一说是今监利县人,另一说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区沈湾人封于 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本为楚国人,他性格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伍子胥还有一个兄长叫伍尚,他的父亲伍奢,在楚国 担 任楚平王子建太傅。主要负责教导太子读书,太子建被费无忌诬告。公元前522,因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听信费无忌的 谗言 ,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怀着满腔的愤恨,只身逃亡。

  逃亡的路上伍子胥一边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一边还要提防楚王的追杀。他本意是要逃往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力不能及,只好作罢。他 听闻一同逃往的太子建在宋国,就辗转到了宋国,不曾想到二人刚聚首,宋国就发生了内乱,整个局势就像是一锅糊掉的粥,无奈二人只得另寻 出路 。带着太子建逃往郑国,请求发兵伐楚的伍子胥,在郑国又遭遇了一次变故。太子建和晋国大夫合谋要推翻郑国政权,这件事被郑王知晓, 太子 建难逃一死,命丧异乡。伍子胥再次踏上征途。

  这时的伍子胥已经成为了一个复仇者,冲动的复仇者往往让人怜悯,而冷静的复仇者会让人在寒夜中毛骨悚然。没有了太子建,伍子胥的复 仇之路上只有他一人和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伍子胥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复仇非一日,他很理智,心里极为清楚。楚国是大国,扳倒楚国谈何容 易, 一定要找个可以相抗衡的国家。其次,伍子胥本为楚臣,若想在他国拜印,定要在朝中辅佐新君以立威望。在众多国家中,他忠于第一次未 能实 现的选择——吴国。

  逃往吴国的途中,韶关乃必经之地。到达韶关之后,伍子胥发现昭关守卫正在到处抓拿他们,两人只好徒步逃走。二人东躲 *** ,风餐露宿 ,久而久之竟生病了,此时二人身上没有过多的钱财,只好沿路乞讨。这一乞讨就乞讨了十六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吴国的伍子胥,刚好 赶上 了,吴王僚即位。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

  后来,吴国与楚国打仗,伍子胥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 彼归则出,“亟肆以罢(疲)之,多方以误之”(《左传·昭公三十年》),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此后数年间,吴军连年扰楚,楚军疲于 奔命,实力 大为削弱。吴国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带着复仇者的快意,伍子胥到楚国后,听 说楚平王已 死,就把楚平王的坟墓撬开,用钢鞭鞭尸三百,以平复愤恨,伍子胥报了仇,却成为了楚国的汉奸。

  “刚戾忍卼”是伍奢对伍子胥的评价,伍子胥“能成大事”,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有人说他为人刚暴,少恩,也许不是这样,若非如 此他又怎么会舍弃性命,不惜奔走16年换来对家人的交代,如果他少恩,又怎会对吴王殚精竭虑,说到底还是造化弄人啊。

带兵攻打自己祖国的伍子胥,为何还被视为是忠义的化身?

因为春秋时期的道德观和现在有所区别。我们都知道,中国历朝历代,千百年来,奉行的都是法家的皇帝专制制度。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忠君爱国”是每个人都要追求的最高理想,“舍小家为大家”更是值得歌颂的“奉献精神”。

但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楚奸”。他不仅带兵攻打自己的祖国,还把自己的君主挖坟鞭尸泄愤。如此令人唾弃的带路党,偏偏又成了很多史书中歌颂的忠义之人;他就是伍子胥。

这实际上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秦以后的时代,和“先秦时代”,应用的其实是两个道德观。前者,就是“法家道德观”;而后者,则是“三代道德观”,也可以叫原始儒家道德观。

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社会维系的纽带,是血缘亲族的关系,而不是“国家”和“王权”。孟子说,“人格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也就是说,人们只要都尊重自己的父母,都亲近自己应该亲近的人,天下就太平了。

所谓的“亲亲尊尊”,也就是这个意思。而且,这里面“亲亲”还是高于“尊尊”的,“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说白了,就是父母,亲人,比皇帝更加重要。我可以为了父母背叛皇帝;但是绝不能为了皇帝背叛父母。

在那个时代,是不存在“大义灭亲”这一说的,因为“亲”就是“大义”。楚王诛灭伍子胥一家,这就是在挑衅当时为人子的伍子胥的底线。因此,他带兵攻打楚国,为家人复仇,在当时看来,是很理所应当的事情。

直到后来,法家占据了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商鞅,韩非等人鼓吹“亲亲则别,爱似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老百姓不光不能为了父母背叛皇帝,反倒是要为了国家杀爹杀妈才可以。

因此,在这套道德观下,伍子胥反而成了“带路党”。

当时的伍子胥虽然是攻打了楚国,但是只是杀了楚王并没有灭了楚国,所以一定程度上还算得上是忠义的一个人。
我们要明白,伍子胥之所以会帮助别国攻打自己的祖国,是因为他的家人都被诬陷致死,只有他一人逃脱,他效忠于于他有救命之恩的国家,难道就不忠不义了吗?
因为楚平王害死了伍子胥的父兄,他攻打祖国为父兄报仇也是合情合理。

伍子胥本是一代忠臣,他投吴灭楚的原因是什么?

他投吴灭楚的原因是什么?

伍子胥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臣,他出生在楚国,并且在楚国长大,但是为何最后却投靠了吴国,而且帮助吴国灭楚国呢?其实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伍子胥要报仇。

据记载,当时伍子胥还在楚国的时候,楚平王因为怀疑太子不忠,于是迁怒到太傅伍奢,并且杀掉了伍奢和、伍尚,也就是伍子胥的父亲兄。,伍子胥十分哀伤,为了报灭门之仇,所以他投靠到吴国。

在前五百二十一年的时候,伍子胥成功说服吴王出兵征讨楚国。因为伍子胥本来就是在楚国长大的,所以对楚国比较了解,于是他针对楚国的弱点设置了一系列的进攻方案。而当时领军的阖闾采纳了伍子胥的意见,也正是如此,吴国军队一路攻占了楚国不少城池。

后人对伍子胥的做法褒贬不一,有的人对他是持批评意见的。因为有人认为伍子胥本身就是楚国人,楚国对他而言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却因为仇恨帮助别人灭掉自己的国家,这样实在不应该。

但是有的人却对伍子胥的做法表示理解。有人指出,自古忠义本身两难全。楚国君主残暴昏庸,杀掉了伍子胥的父亲兄弟,伍子胥因为灭门的仇恨,自然会痛恨楚王,想要杀之而后快。

但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所以只能投靠吴国,借着灭楚的旗号杀掉楚王。同时,还有人指出,在伍子胥的那个时代,国家的观念不是很强,他想灭的是“君主”,而非“楚国”。

伍子胥虽是一代忠臣,但是心中有仇恨,就是为了报父兄之仇,才会投靠吴国去灭掉楚国。
楚平王荒淫残暴,他怀疑太子有谋反之心,于是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弟杀了,所以伍子胥被逼无奈之下投靠吴国来报仇。
伍子胥筑城郭、设守备、实仓廪、 治兵库。自此,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随后,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吴王计划伐楚。
伍子胥逃亡到吴国后,了解到公子姬光想推翻而自立。伍子胥为了利用姬光和吴国的力量攻打楚国,报父兄之仇,便帮助姬光刺杀了吴王僚,让他自立为王,即为吴王。
本文标题: 为什么伍子胥带领外国灭了自己的祖国,却不是汉奸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75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明朝帝宫中,是否有来自朝鲜半岛的美女,她们分为哪两类长时间缺乏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