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该提高日俄战争在历史教材中的曝光率

发布时间: 2023-07-15 09:00: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2

百年前日俄战争怎么回事百年前日俄战争怎么回事关于日俄战争的意义,各种历史书籍已经讲得够多,但是它对中国命运的“预言意义”,却提及...

是否应该提高日俄战争在历史教材中的曝光率

百年前日俄战争怎么回事

百年前日俄战争怎么回事

关于日俄战争的意义,各种历史书籍已经讲得够多,但是它对中国命运的“预言意义”,却提及得不多、分析得不够。

就当时清廷而言,那场在本国领土鏖战的两大邻国的对打,不仅是耻辱,而且是行将“被肢解”的“预演”。

日俄战争以俄国战败、与日本平分中国库页岛结束。交战的是俄日,战果却是中国领土。其“战略意义”及“预示作用”不可小觑。

从战略上讲,日俄战争是俄日亚太战略的一个分水岭。战前两国是对手,战后对于侵略中国,日本和俄国达成了“默契”,总基调由“对掐”转成“密切合作”。

之后俄国即成日本侵略中国的好帮手、好伙伴。为“分割中国”,俄国与日本先后缔结过4次秘约。

而日本这一方,也对俄国默契分割中国“投桃报李”。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形势大变,日本制定了进军西伯利亚援助白俄政策,并且拉上中国。在日本威吓之下,中国北洋政府于1918年5月16日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议”,5月19日签订了“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议”;其内容主要是:中国支持日本并和日本一起与苏俄作战,扑灭苏俄革命。

日本为何由抵触俄国控制中国转而拉着俄国分割中国呢?

这就是日本人的精明务实所在。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胜国日本眼看将要得到梦寐已久的中国辽东半岛,但是,“三国干涉还辽”,却让日本空欢喜一场。

在“三国干涉”中,法国和德国只是“友情出演”,领衔主演、叫得最欢的是俄国。

日本军人和学者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视为日本的一大耻辱而耿耿于怀,当时最著名的一位日本学者德富苏峰曾经登临辽东半岛,很不甘心地用手帕盛住旅顺口的沙土,作为日本“憾失”辽东的纪念。

回国后,他配合日本政府的扩军备战方针,在报刊上大造“十年磨一剑”,必报“还辽”之仇。

十年后,日俄战争令日本一雪前耻,但是世界都知道日本是“惨胜”。经过这场战争,日本意识到在侵华的道路上,无法一脚踢开势大力沉的北极熊绊脚石,与其“俱损”,不如“俱荣”。于是,“抢吃”就变成了“分享”,“对掐”就变成了“合作”。

日本与俄国平分中国的想法,自明治维新就萌发出来,到日俄战争成型。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有一个颇有影响的参议叫江藤新平,他曾发表过颇有影响的文章——《支那南北两分论》。

文章认为,中国虽然版图很大,但气数已尽,不可救药了,日本应该联合俄国将中国瓜分掉。瓜分后中国北部让给俄国,南部归日本所有。

无疑,日俄战争是两大恶邻“平分中国”的一次预演。而对于日俄战争保持“中立”的清政府,却自始至终陶醉在“以夷制夷”沾沾自喜中,这完全是麻木的猎物惨遭围猎前的不知死活。

日俄战争的历史影响:该怎样评价日俄战争?

中国

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非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 *** 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

必须强调指出;在中国和朝鲜国土上进行的这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中朝两国人民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无法计算。仅就中国东三省部分地区而言,「自旅顺迤北,直至边墙内外,凡属俄日大军经过处,大都因粮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盖州海城各属被扰者有300村,计遭难者8400家,约共男女5万多名。」辽阳战场「难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万余人」。「烽燧所至,村舍为墟,小民转徙流离哭号于路者,以数十万计。」甚至连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认,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妻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俄日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资助和策动沙皇 *** 的反对派发动革命,把俄国腹地闹的天翻地覆,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鉴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以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欣然出面斡旋。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俄国被迫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 *** 。俄国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 *** 。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日本的代价是战死(当场阵亡和负伤死)五万多人,加上病死和其他一些死亡为八万八千人。

世界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场战争就整个世界局势而言是有其积极作用的。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里这样论述到:回顾起来,这场 战争是远东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以为这场战争的意义除了确立了日本的强国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历史上第一次一个亚洲国家战胜了一个欧洲国家,而且是一个大帝国。这对整个亚洲产生了令人振奋的影响。它向诸殖民地民族的千百万人表明,欧洲的统治者并不是神圣的、命中注定的。自征服者时代以来,白人第一次被打败,全球所有的非白人民族都充满了令人兴奋的希望。「他以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俄战争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非欧洲民族充分觉醒的序幕;这种觉醒今日正震撼着整个世界。「

【提高历史课教学效率的三个途径】历史课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高中历史课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知识结构化与拓宽补充相结合  所谓知识结构,主要指知识的相互联系。历史教学应帮助学生构筑知识结构,要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
  然而,高中历史复习仅仅构筑知识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现行教材的知识范围加以拓宽。所谓拓宽,就是对现行教材的知识范围作出适当的延伸和补充。这是由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要求以及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存在的局限所决定的。
  二、内容线索化与深度挖掘相结合
  内容线索化,就是突破教材内容的时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按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方面,分门别类,重新梳理,从而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例如我们常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成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对外关系史、文化史等五条线索。
  但是,高中历史教学仅停留在重新组织教材、梳理线索上是不够的,还应该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1.从分析历史事件、原因、背景或目的入手。例如,分析清末“预备立宪”的历史背景,则应挖掘出日俄战争的影响。
  2.透过历史现象,归纳其阶段性历史特征。阶段性历史特征是隐含在历史教材内容之中的,必须深度挖掘、揭示其本质因素。例如从16世纪到18世纪下半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从这一时期西方经济、政治、思想、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中可以归纳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主义的衰亡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重要特征。
  三、理论系统化与能力提高相结合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理论性较强的题目比重逐年增加,强调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基本走向。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既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如果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学生能力的提高就无从着手。而这些基本理论往往是教材中的隐性内容,容易被教师所忽略。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系统地对教材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强化训练。高中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形象思维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日俄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 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那么你知道日俄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日俄战争的起因,希望能帮到你。

  日俄战争的起因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两个国家在中国战场上发起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日俄战争起义是什么呢?

  日俄战争起因有两个方面。首先,俄国之前就已经通过发动战争占领了其他国家的很多土地,这一做法虽然扩张了领土,但也导致俄国开始被其他国家孤立。俄国为了避免本国被孤立,就利用德国与法国的之间的矛盾,使得俄国和法国的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俄国又通过阿富汗边界区的划分缓解了与英国的矛盾。这样一来,俄国的处境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国家已经处于相对于平稳的状态。在稳定了国家在欧洲地区的地位之后,俄国将目光放在了东方国家上。

  其次,日俄战争的起因和当时的 国际 形势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多个帝国主义国家都在积极的占领殖民地区,扩大他们领域的范围。其中,中国是帝国主义进行分割的重点目标。而又因为中国东北地区离俄国最近,俄国想要占领整个东北。除此之外,俄国想要占领东北的原因还在于俄国气候寒冷,港口冬季不能使用,所以他们急需要一个可以终年使用的港口。为了占领东北,俄国还修建了通向中国的铁路。

  可是在甲午战争后,作为失败方的中国已经在《马关条约》中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了,这就导致了日本和俄国之间有了利益上的冲突。随着双方矛盾的升级,日俄战争也就一触即发。
  日俄战争的时间
  日俄战争指的是在中国东北地区发动的一场战争,从战争名称上也可以看的出战争双方正是日本和俄国,他们为了得到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岛这两个地区的领土控制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发起了。最终这场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结束。那么日俄战争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关于日俄战争时间这个问题 历史 上有着比较明确的记载。根据历史资料可以得知这场战争时间是在1904年的时候进行的。其实从十九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不断的争夺其他国家的殖民地,而中国则面临着被瓜分的境地。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这段时间内俄国开始加快脚步想要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甚至想要将中国的东北地区全部吞并。而日本则是在1894年的时候就进行了入侵中国的战争,中国军队遭遇失败,并且和日本签订了一些不平等的合约,辽东半岛从此归为日本所有,这个消息对俄国来说却十分的不容乐观,所以这两个国家有了冲突。

  1895年,俄国和日本之间已经不断的有小范围的争斗,然而在1900年的时候义和团的兴起又让这几个国家勾结起来,同时俄国也以此为借口侵入了东北地区,在这之后俄国成为东北的所有者。但是日本那个时期却发展迅速,也加快了对殖民地的掠夺,后来甚至和俄国走上了同一条道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04年,两个国家针锋相对,都不愿意放弃东北这块土地,所以日俄战争才会在这个时间爆发。
  日俄战争的装备
  日俄战争装备要分别从兵力和武器装备两个角度来分析。在兵力方面,俄国总兵力有一百多万,但因为俄国为了防止两面受敌,在西欧战场上放置了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兵力,于是在远东地区只有大约十万人的兵力。

  但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在国内进行过多次动员,最后 成功 征召了将近有120万的兵力。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动员了将近200万的兵力,但实际上只动用了120万的兵力。相比之下,日本征召的兵力在战场上的能力比俄国的兵力强,这是因为日本有服役制度,在加上受日本军国武士主义思想的影响,士兵在战场上作战能力超强。其次,日俄战争装备要从武器装备上来分析。日本通过对战争场地的分析,选择了山炮作为主要武器装备,因为山炮很适合在中国东北地区使用。

  同时,日本还重点建设海军,在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海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日本军队最擅长用的一种武器装备是刺刀,所以日本也给军队配备了刺刀,但并不作为主要武器装备,日本使用的主要还是热武器。对于俄国而言,因为铁路还没有修通,武器装备的运输是一大困难,从俄国将武器装备运到战争前线需要一个多月,在前线急需武器物资的时候一般都不能及时的供应,没有 办法 ,俄国在战场的主要作战工具就是刺刀。在加上俄国指挥员的内部混乱,便注定了俄国在这场战争中会失败。

日俄战争中,为何有那么多国家支持日本

日俄战争中为何有那么多国家支持日本

1904年,日本和俄国在朝鲜、以及中国的东北地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日俄战争 。

俄国是欧洲老牌列强,在此之前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对外扩张,实力强劲。日本则是刚经历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还不到40年,连购买装备都非常缺钱,还得天皇带着日本国民当裤子。

然而,最后俄国却输给了日本。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两个国家的事情。正面战场上是俄日双方在交战,国际社会上是英美日同盟对抗俄法德同盟。但支持日本的势力过多,让俄国从“3v3”,变成了“孤立无援”。

沙皇俄国

沙皇俄国自诞生起,就不怎么受欧洲国家待见。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了大帐汗国(金帐汗国后裔),使俄罗斯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获得独立。当时的俄罗斯被叫作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的领土面积很小,仅限于莫斯科、斯摩棱斯克、摩尔曼斯克以及周边地带,在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地区基本没有什么势力。

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加冕,莫斯科公国也变为了沙皇俄国,俄国进入了疯狂的对外扩张阶段。此时,欧洲国家由于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原因,对这个新兴的帝国都不怎么待见。

17世纪末,彼得一世称帝,沙皇俄国又改称为俄罗斯帝国(我们仍习惯上称其“沙俄”)。俄罗斯一直梦想拥有温暖的出海口,供帝国“走向大洋”。在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两位英主的带领下,俄罗斯先是击败瑞典,称霸了波罗的海,又通过与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获得了黑海出海口。

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加冕,莫斯科公国也变为了沙皇俄国,俄国进入了疯狂的对外扩张阶段。此时,欧洲国家由于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原因,对这个新兴的帝国都不怎么待见。

17世纪末,彼得一世称帝,沙皇俄国又改称为俄罗斯帝国(我们仍习惯上称其“沙俄”)。俄罗斯一直梦想拥有温暖的出海口,供帝国“走向大洋”。在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两位英主的带领下,俄罗斯先是击败瑞典,称霸了波罗的海,又通过与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获得了黑海出海口。

但这两个出海口的情况都不尽人意。波罗的海通往大洋的通道过于狭窄,战争期间,敌人只要控制了丹麦附近的几个海峡,就能将俄国舰队锁死在波罗的海。黑海那边也好不到哪去,奥斯曼土耳其依旧掌控着土耳其海峡,没有土耳其海峡,俄罗斯舰队也只能在黑海内驰骋,无法进入地中海,进而走向大洋。

于是,俄国将扩张的目光放到了遥远的东方。东北平原,辽东半岛,大连和旅顺港,这都是俄罗斯梦寐以求的。恰逢此时清政府软弱无能,俄国就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逼迫清政府割让了北方的大片领土。

日本

我们再来看日本。小日子过的不错的日本人,自从奴隶制国家形成后,就不断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

一开始,日本只是企图将朝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展开了对朝鲜的侵略。彼时的朝鲜在大明朝的帮助下,让日本碰了一鼻子灰。

到了近代,美国通过“黑船事件”,轰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运动。日本这个民族,谁强、谁暴揍了他,他就对谁俯首帖耳。

日本通过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让自己摆脱了被殖民的厄运,发展成了亚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要有资本的原始积累。恰逢日本国内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许多被重税压迫的日本民众,也纷纷要求帝国的军备扩张要看到成效,帝国要拥有类似“海外殖民地”一样的有形资产。

此时,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欧美列强瓜分的差不多了。于是日本再一次将目光瞄向了朝鲜和中国。

很多人,包括很多西方主流思想都认为,日本的民众是“温顺的工具”,但事实恰恰相反。从1894年到1941年,要求日本进行战争的压力大部分来源于日本的民众。日本国内的民众生活压力过大,不堪重负,而日本为了发展,又不会放宽对民众苛刻的要求。于是,民众便会要求国家采取对外“强硬”的外交政策,“软弱无能”的外交会招来民众的一致反对。

日本历史学家丸山正雄曾写道:当日本受到外部压力的时候,就会向更弱的国家转移这种压力。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强硬外交政策的来源,正是国内受压迫的民众。

日本瞄上了中国,但他心里还没有底,毕竟大清国经过洋务运动,纸面实力还是很强的。于是,日本发挥了“赌国运”的光荣传统,于1874年侵略了台湾。日本的这次侵台行动失败了,但软弱的大清国反而向日本赔偿了50万两白银,这一行为激发了日本的贪欲,日本就像一个尝到甜头的狂热赌徒,最终在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894年,全民勒紧裤腰带凑出来的日本海军,打败了被老佛爷挪军费修花园的北洋水师。清政府在这场“甲午战争”中失败,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除了要赔偿2亿两白银,还要将整个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日本和俄国的矛盾

俄国就不愿意。根据俄国的扩张计划,整个东北、包括辽东半岛,早晚成为沙俄的领土,不曾想突然冒出个日本,给辽东半岛抢了去,这哪行?

于是,俄国拉上自己的欧洲盟友,德国和法国(后面会提到),不停对日本进行“友善劝告”。俄国人说自己是“秉持正义的精神,不能容忍日本队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行为”,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政府,相应的,清政府需要缴纳一大笔(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这便是“三国干涉还辽”。

日本迫于这些欧洲列强的淫威,不得不答应“归还辽东半岛”,将刚吞下去的肉包子又吐了出来。

哪知,日本人前脚刚走,俄国就跑来向清政府“邀功”,并诱迫清政府签订“共同防御日本”的《中俄密约》。条约规定:如果日本前来“入侵”,中国的所有口岸都将对俄国军队开放,中国允许俄国“借道”东北,修筑一条从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到海参崴的铁路干线,无论平时还是战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一切物资。

实际上,俄国通过该条约,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中国东北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了“甲午海战”的又一大受益人,着实让日本人恨得牙根痒痒。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包括日俄在内的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名攻入了北京城。同时,俄国又以保护东北铁路为由,出动数十万军队占领了整个东北。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列强们拿到不少好处,心满意足地走了。但他们回头却发现,俄国人赖着东北不走了。

这下欧美列强们不愿意了,纷纷指责俄国“不讲规矩”,“吃相难看”。早就看俄国不爽的日本也跳出来,联合英美两国出面干涉,要求俄国从东北撤军,法国和德国也对俄国强占东北表示反对。

俄国觉得一下得罪这么多人不好收场。迫于压力,俄国不得不在1902年与清政府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俄军将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分三期全部撤出东北。

这下,俄国也开始记恨带头施压的日本了。同时觊觎东三省,造成了日俄矛盾的不可调和,双方早晚必有一战。日俄两国对此也心知肚明。

各自的盟友

日本积极拉拢英国、美国当自己的盟友,是因为两国和俄国存在矛盾。

英国一直是欧洲大陆的“平衡手”(说难听点叫搅屎棍),19世纪中期,击败了拿破仑的俄罗斯帝国如日中天,当起了“欧洲宪兵”,招来了英国的不满。1853年俄土战争爆发时,英国就公开支持俄国的对手,奥斯曼帝国,最终导致俄国战败。战败后的俄国,为了不让加拿大英军两面夹击自己,还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可以说,英俄是老对头了。

英国企图控制中国的长江流域,他担心俄国占领东三省后,会南下与自己争夺利益。于是英国就和日本结成了同盟,企图借日本之手,遏制俄国在东北的扩张。

和欧洲列强相比,美国的起步时间比较晚。等到美国想来大清捞点油水的时候,才发现中国已经被欧洲国家瓜分的差不多了。于是,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美国承认列强的“势力范围”和已得特权,但列强需要“门户开放”: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5%的标准征收关税,各国在各口岸,对其他国家船只货物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费用。

简而言之就是,美国来晚了,想通过与欧洲国家签订条约,在掠夺中国财富时分一杯羹。对此,没有中国殖民地的意大利欣然接受,其他国家也或多或少地答应了美国的部分要求,只有俄国,完全没有接受美国的条件,美国几次想染指东三省,都被俄国拒之门外。按照俄国的意思:东北这地儿,我独占了。

就这样,美国也加入了英日同盟。美国开始给予日本大量援助,希望借日本之手打破俄国对东北地区的垄断。

再来看看俄国的盟友。刚才提到,俄国拉拢的欧洲盟友,是法国和德国。欧洲各国一向看俄国不爽,怎么会与俄国结盟呢。原来,他们也是各怀鬼胎。


德国和法国势同水火。普鲁士王国通过1871年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了德意志,威廉一世直接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建立起德意志帝国,取代法国成为了欧陆霸主。法德成为了世仇,为了对付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结成的同盟(1882年),法国和俄国也于19世纪末结成了法俄同盟。1902年,在英日结成同盟不久后,法俄两国就宣布,将在远东问题上保持一致。

德国支持俄国,是希望俄国能积极“东进”。最好能把大半兵力调到远东,跟日本大干一场,这样就减轻了德国西线的压力,使德国与法国开战时,不至于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因此,在20世纪初,德国对俄国在远东的扩张政策都表示了支持。


可以看到,法德支持俄国,但两国打的却是对方的主意,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于这种目的的联盟必然是不稳固的,后来两国在日俄战争中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

“3打3”变成了“1打多” 

1903年,俄国完成了《交收东三省条约》第一阶段的撤军。但东清铁路通车后,俄国非但没有继续撤军,沙皇尼古拉二世反而重占奉天,并成立了远东总督府,“以对抗来自日本的袭击”。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认为,“俄国的行为无法解释,与俄国的谈判已毫无意义”,于是,日俄正式断交。次年,日俄战争爆发。

在远东,英美日结成同盟,俄法德结成同盟。本以为这会是一场3v3的战斗,但俄国人很快发现,自己是在1v多。

战争爆发后,美国给予了日本诸多支持。英国同样大力援助日本,因为英国既不希望俄国继续扩张,又想通过遏制俄国东进的野心,让俄国回到欧洲,跟自己一起老老实实地对付德国。

巧的是,俄国的盟友法国,也是这样想的。法国并没有给予俄国实际上的支持,当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一带)修整时,法国还答应了日本的要求,将俄舰驱逐出境。

德国倒是想支持俄国。德国表示,可以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航行提供支持。但问题是,德国也没有几块海外殖民地啊。俄国总不能为了获得德国补给,绕道坦桑尼亚和新几内亚吧。一路下来,德国只有在西南非的纳米比亚一带,可以帮到俄舰队,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


这还不算, 日俄战争的主战场、“事不关己”的“中立国”——大清意识到,“日本胜了无非是索赔,俄国胜了就要吞并” 。于是,大清一改“联俄拒日”战略,开始“联日抗俄”。(从几十年后,日本侵占东三省来看,大清出现了严重的误判。不过几十年后大清都亡了,对他而言也就无所谓了。)

在此战略的引导下,大清表面上奉行中立,背地里却在帮助日本,不断向日本提供东北俄军的情报。

信奉东正教的俄国十分反犹。20世纪初,在俄国的迫害下,有一大批犹太人流亡到了中国东北。日俄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犹太富商雅各布·希夫,为了报复俄国,就联合了一票金融家,为日本提供了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可是120年前的2亿美元,这种援助力度,已足以改变战争走向。

就这样,看似“势均力敌”的战争,变成了俄国的以1打多、“孤立无援”。最终,俄国在1905年输掉了这场日俄战争。

本文标题: 是否应该提高日俄战争在历史教材中的曝光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052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陈寿给太史慈作传的定位是一方诸侯,这是否有待商榷,和刘繇士燮一个传是不是有点不合适了,应该诸侯未满的为什么很少有从东吴视角去写三国的艺术作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