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脉冲星的自转周期非常稳定

发布时间: 2023-07-08 00:00: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6

脉冲周期有什么特点?脉冲星的脉冲周期以其高度稳定性著称,它来源于中子星自转的稳定性,但它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钟,而是在逐渐慢下来,...

为什么脉冲星的自转周期非常稳定

脉冲周期有什么特点?

脉冲星的脉冲周期以其高度稳定性著称,它来源于中子星自转的稳定性,但它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钟,而是在逐渐慢下来,当然这种减慢是很不明显的,只有非常精密的测量才能揭示这一点。例如:有的脉冲星每天的周期只加长1.5×10^-13秒!

既然脉冲星的自转在变慢,那么从它的周期长度也可以推测它的年龄。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周期是最短的,说明它是一颗十分年轻的中子星,它的周期每天增加35毫微秒,由此可以算出它的年龄是1000年左右,同其他方法的结果是接近的。顺便指出,船帆座中有一颗脉冲星,周期是0.089秒,仅次于蟹状星云脉冲星,年龄也较长,约10000年左右。它的可见光发射已经变得很弱了,周围的星云也显得很大,它离我们比蟹状星云近4倍多。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 脉冲星能够还原星体的诞生和演变(2)

不过通过长时间的观测,我们同样可以精确的推断出它们的转速降低了多少、在演变过程中能量损失了多少,甚至还能够推断出它因转速太低而无法发光之前,还能够保持多长时间。而脉冲星的旋转,就像是灯塔,而发射的电波,就像灯塔的灯光。

设想一座灯塔总是亮着且在不停地有规则运动,灯塔每转一圈,由它窗口射出的灯光就射到我们的船上一次。不断旋转,在我们看来,灯塔的光就连续地一明一灭。脉冲星也是一样,当它每自转一周,我们就接收到一次它辐射的电磁波,于是就形成一断一续的脉冲。脉冲这种现象,也就叫“灯塔效应”。脉冲的周期其实就是脉冲星的自转周期。

脉冲星靠消耗自转能而弥补辐射出去的能量,因而自转会逐渐放慢。但是这种变慢非常缓慢,以致于信号周期的精确度能够超过原子钟。而从脉冲星的周期就可以推测出其年龄的大小,周期越短的脉冲星越年轻。
二、脉冲星发现者
乔斯林·贝尔·博内尔是安东尼·休伊什的研究生,正是她首次发现了脉冲星。1968年,她和休伊什联名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这一发现。1973年,她们又共同得到了美国富兰克林管理研究院颁发的迈克尔逊奖章。遗憾的是,就在1974年,当诺贝尔奖第一次授予天文学家时,博内尔的导师休伊什以及同事马丁·赖尔都榜上有名,但她自己却被拒在诺贝尔的殿堂之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脉冲星有什么性质?

作为一颗快速自转的中子星,脉冲星具有许多非常独特的性质,这些性质使我们大开眼界。因为,它们都是在地球实验室中永远也无法达到的,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恒星的一些本质。概括起来说,这些性质是:
(1)脉冲星无例外地都是很小的,小得出奇。它的典型直径只有10公里,也就是说,小小中子星的“腰围”只有30多公里,相当于一辆汽车以普通速度行驶1小时的距离。可是,就是这么颗小个子恒星,却有那么多的极端的物理条件,也真是够惊人的!
(2)脉冲周期都非常之短,短到简直难以想象的程度。已观测到的最长的脉冲周期,只有4.3秒,最短的约2毫秒,即千分之二秒。换句话说,脉冲星的自转都特别快,从4.3秒转一圈到1秒钟转500圈!发射脉冲的持续时间大致是其周期的1/10至1/100。最近一些年来,发现了不少毫秒级的脉冲星,是否今后会发现脉冲周期更短的、或更长的脉冲星呢?现在还很难说。
(3)密度大得惊人。密度一般用1立方厘米有多少克来表示,水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重1克,铁是7.9克,汞是19.3克。如果我们从脉冲星上面取下1立方厘米物质,称一下,它可重1亿吨以上、甚至达到10亿吨。假定我们地球的密度也达到这种闻所未闻的惊人程度的话,那它的平均直径就不是12740公里,而是一二百米或更小。
(4)温度高得惊人。据估计,脉冲星的表面温度就可以达到1000万度,中心还要高数百倍,譬如说达到60亿度。我们以太阳来作比较,就可以有个稍具体的概念:太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不到,越往里温度越高,中心温度约1500万度。
(5)压力大得惊人。我们地球中心的压力大约是300多万个大气压,即我们平常所说的1标准大气压的300多万倍。脉冲星的中心压力据认为可以达到10000亿亿亿个大气压,比地心压力强30万亿亿倍,比太阳中心强3亿亿倍。
(6)特别强的辐射。太阳一刻不停地向四周辐射出大得惊人的能量,到达地球的只是其中的22亿分之一。即使如此,我们人类获益匪浅。而脉冲星的辐射能量平均为太阳的百万倍。
(7)特别强的磁场。在地球上,地球磁极的磁场强度最大,但也只有0.7高斯(高斯是磁场强度的单位)。太阳黑子的磁场更是强得不得了,约1000~4000高斯。而大多数脉冲星表面极区的磁场强度就高达10000亿高斯,甚至20万亿高斯。
脉冲星都是我们银河系内的天体,距离一般都是几千光年,最远的达55000光年左右。根据一些学者的估计,银河系内脉冲星的总数至少应该在20万颗以上,到80年代末,已经发现了的还不到估计数的千分之五。今后的观测、研究任务还很艰巨。
脉冲星从发现至今,只有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尽管如此,不论在推动天体演化的研究方面,在促进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过程和变化规律的研究方面,它已经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非常丰富而不可多得的观测资料,作出了贡献。同时,它也在这个新开拓的领域内,向人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和难解的谜。
脉冲星最显著的特征是自转周期极为稳定,而且自转周期极短,一般都小于1秒。而且脉冲星会向外发出辐射,因为脉冲星的自转周期非常稳定,所以其发出的辐射就会按照非常稳定的周期发送出来,就象灯塔一样。这叫灯塔效应。60年代最初发现脉冲星时,是英国的科研小组偶然发现了来自宇宙中极为规律的电磁信号,每隔固定的时间发出,然后持续固定的时间,然后再重复。所以一开始人们误以为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但后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信号源,哪来的那么多的外星人呢?所以这是一类天体,而不是外星人。脉冲星是20世纪60年代空间物理四大发现之一。另外三个是类星体、星际有机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天文视频# [脉冲星到底长什么样?看看它与太阳的比较]……视频来自:back to school

脉冲星的质量是太阳的几倍,当它能量达到是太阳的几百倍时,它就会变成中子星,中子星再爆炸变成黑洞.
脉冲星体积很小,有的还不如地球大。但质量却很大,密度很高,引力很大,因此自转周期很短,最短的一颗只有0.0331苗。然而因为密度大,所以没有被离心力撕破。自转周期随着体内能量的消耗而逐渐变慢。由于密度大,体内进行着强大的热核反应,向外辐射很强的伽马射线。

脉冲星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浩瀚的宇宙有着数不清的星系和天体,大部分都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天体,但也有一些天体却是透着神秘,比如中子星,脉冲星,黑洞等。今天小编和朋友们探讨的就是脉冲星。

对于脉冲星,它和中子星一样都是体积非常小,但质量非常大的天体,这样的天体本身都有着自己的磁场,而脉冲星又和其它的高质量的天体有所不同,它可以高速旋转,在旋转的同时还能够发出非常有规律的无线电信号。

现代科学认为脉冲星是自然天体,它和中子星一样,前身也是恒星,但是随着对脉冲星的不断研究深入,有不少人对脉冲星的来历提出了质疑。由于脉冲星能够不时地发出有规律的脉冲无线电信号,因此科学家最早接收到这样的信号,还以为是外星文明发出的信号,高兴了很长时间,但是最后才发现是由脉冲星这样的天体发出的信号,至此脉冲星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



一开始,科学家认为脉冲星这种特殊的天体在宇宙应该是极少的,很难被发现,但随着通过探测设备对它的搜寻却发现了不少的脉冲星,我国的中国天眼自2021年投入使用后,也发现了大约56颗脉冲星,由此可见,脉冲星在宇宙中并不是非常稀缺的存在,它的数量可能远超我们的预估。

那么宇宙中为什么会有如何多的脉冲星?它们真的是恒星死亡后的产物吗?很多人看到脉冲星在宇宙中的这种情况想起了灯塔,当它每自转一周,我们就接收到一次它辐射的电磁波,于是就形成一断一续的脉冲。脉冲这种现象,也就叫“灯塔效应”。脉冲的周期其实就是脉冲星的自转周期。

脉冲星的这种灯塔效应很容易让人们想到地球上的导航系统,我们知道,当你开车外出的时候,经过各个重要路口的时候,都有指示路牌,以免走错方向迷路,现在更是有卫星来给我们导航,因此,我们开车出门基本不会发生走错方向迷路的情况。如果没有路牌和卫星导航,除非你经常去某个地方,路非常熟悉而不会迷路,如果让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导航和路牌,相信你100%是会走错路,到达不了。



一个小小的地球都需要导航的辅助,那么在浩瀚的宇宙中,动不动就是几光年的距离,如果没有导航,相信飞船很容易迷路,人类目前还没有走出太阳系,活动范围非常有限,自然体会不到宇宙迷航的可怕,如果等人类未来有了能力,可以走遍银河系的时候,就会明白没有导航,我们将在宇宙中寸步难行,甚至不敢向前飞行,生怕学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如果宇宙的高级文明已经能够进行星际航行,他们的宇宙飞船在宇宙航行的时候,自然是需要导航的,那靠什么来导航呢?只有无线电波才行,因为无线电波的速度可以达到光速,可以快速被飞船接收到,以此来确定目前所处的方位。而脉冲星有可能就是高级文明专门设计制造的一种人造灯塔。

脉冲星自身可以高速旋转,旋转的同时就形成了磁场,同时将指示信号向宇宙发射出去,这个信号的内容其实就是一个宇宙坐标,飞船经过这个区域时,就会接收到脉冲星发出的指示信号,知道飞船目前所处的宇宙位置,这样就不会迷失在宇宙中。而脉冲星发出的信号虽然有光速的速度,但光速在宇宙中其实并不算多快的速度,能够进行星际航行的飞船可以实现超光速飞行。



因此脉冲星需要布置在宇宙的各个位置,这样飞船只要在它它的可传范围内航行,都可以随时接收到脉冲信号,不必担心会迷路。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现在还不明白脉冲星到底是不是外星文明的造物,但它能够发生信号对人类未来进行星际航行帮助也会很大。

虽然我们无法理解脉冲星发出信号的内容,但每个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信号自然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脉冲星将它们编号,这样未来人类在飞船在宇宙中进行航行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脉冲星的信号确定自己的位置,也可以用脉冲星来进行导航。

行星不发光,科学家是如何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的?

科学家有很多方法来寻找地外行星,比如行星凌日法、径向速度法、直接测量法、引力摄动法,重力微透镜法、脉冲星计时法、相对论法等等;其中凌日法是最有效的,目前人类发现大约5000颗地外行星中,有70%都是利用凌日法发现的。

  

  人类从上世纪,就开始了地外行星的寻找,现代天文学表明,宇宙中几乎每颗恒星周围都存在行星,但是行星不发光,所以要发现太阳系外行星是非常困难的;人类最早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是在1990年,利用了脉冲星计时法。

  一、脉冲星计时法

  当高速旋转的中子星脉冲信号扫过地球时,这颗中子星就可以叫做脉冲星,脉冲星直径在10公里左右,以非常高的速度旋转,由于角动量守恒,脉冲星的自转周期非常稳定。

  

  如果在脉冲星周围存在行星,那么行星对脉冲星会产生引力扰动,使得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信号存在异常;在1990年,波兰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名为PSR B1257+12的脉冲星信号极为特殊,科学家根据这个异常信号,发现了这颗脉冲星周围的三颗行星PSR B1257+12 A、PSR B1257+12 B和PSR B1257+12 C,距离地球约2300光年,这也是人类发现的首批系外行星。

  二、行星凌日法

  当一颗行星经过母恒星和地球之间时,恒星发出的部分光线会被行星遮挡,从而造成恒星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利用这个原理,天文学家发现了超过3000颗的地外行星。

  

  比如2021年12月的消息,NASA利用Google深度学习算法,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海量数据中,发现了数百颗行星,其中就有号称“迷你太阳系”的开普勒-90,距离地球2545光年,在该恒星系统中就有多达8颗行星。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正是利用了行星凌日的方法,对天琴座和天鹅座中大约10万颗恒星进行长期观测,得到了近15万颗恒星的数据,行星凌日的方法非常高效,可以让我们发现大量的地外行星。

  三、径向速度法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相互之间会产生牵引力,当恒星受到径向牵引时,恒星发出的光线会相应地产生蓝移或者红移,也就是光的多普勒效应,利用这个现象,天文学家就可以推测行星的存在,并测定行星的速度、质量、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

  

  比如1995年,天文学家在恒星飞马座51(视星等5.5,距离50光年)周围,利用径向速度法,发现了一颗0.5倍木星质量的行星,这也是人类发现的首颗热木星。

  四、引力摄动法

  利用行星引力对恒星的横向拖拽效应,如果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远,那么从望远镜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恒星的引力摄动影响。

  

  比如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4.2光年),在2021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的天文学家,就利用行星对比邻星的引力摄动发现了一颗行星,质量是地球的1.3倍,公转周期11.2天。

  五、相对论法

  行星在围绕恒星公转的过程中,会对恒星有一个拖拽,从而导致恒星的亮度发生微弱变化,这种办法只适用于寻找大质量的行星,利用这个方法找到的行星也称作爱因斯坦行星。比如Kepler-76b就是一颗爱因斯坦行星,质量是木星的两倍,距离地球2000光年,就是利用这个方法发现的。

  六、重力微透镜法

  广义相对论表明,天体周围会产生时空弯曲,在恒星和行星周围也会发生时空弯曲,于是恒星表面发出的光线会产生一次光变曲线,如果再次经过行星周围就会产生二次光变曲线。利用这个办法,天文学家可以发现部分地外行星,甚至是流浪行星。

  

  七、直接成像法

  当行星距离母恒星较远时,行星反射的光线就能从母恒星的光线中分离出来,相当于直接观察行星,可以让我们得到行星的详细参数。

  

  但是这个方法对观测设备的要求极高,还要求行星的尺寸不能太小,距离地球越近越好,同时行星也不能距离母恒星太近,目前天文学家用这种方法发现了数十颗系外行星。

  以上七种探测系外行星的方法,都是各有各的优缺点,比如行星凌日法虽然效率非常高,但是当行星的公转轨道垂直于地球方向时,这个办法就失效了,而且行星凌日法不反应行星的大气数据,只有各种方法相辅相成,才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地外行星。

发现了太阳系外的行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发现太阳周围有一些不明的物体,通过这种发现,然后一点点的去研究,最后发现了别的星系。
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是通过太阳的轨迹运行,然后科学家才慢慢的探索发现的,才知道太阳系以外的行星。
科学家通过望远镜角度的调整,把太阳光线强的位置作为观测点
用天文望远镜直接拍照不切实际,可用恒星摆动观测法和行星凌日观测法。
本文标题: 为什么脉冲星的自转周期非常稳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968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养电子狗的优势有哪些电离作用的本质是使原子失去电子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