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王忠嗣名声不显 粗略查过资料后,比所谓的高仙芝之流强多了。

发布时间: 2023-07-01 23:59: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安禄山的大军为何如此凶猛?因为安禄山所率领的这支军队行军速度极其迅猛,打起仗来更是干净利落,这样的神速也导致唐...

为何唐朝王忠嗣名声不显 粗略查过资料后,比所谓的高仙芝之流强多了。

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安禄山的大军为何如此凶猛?

因为安禄山所率领的这支军队行军速度极其迅猛,打起仗来更是干净利落,这样的神速也导致唐玄宗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反而让安禄山的大军抢得了先机。之后占据主导位置的安禄山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从范阳横扫到洛阳地界,而此时的唐玄宗还发觉事态的严重性,赶忙安排组织了数员大将前去阻拦。

唐朝末年,天宝十四年间,爆发了整个唐朝史上最为出名的一战,安史之乱。此战由于唐玄宗李隆基的疏忽大意,导致安禄山所率领的反叛大军在前期取得了耀眼的战绩,之后玄宗虽竭尽全力镇压住了叛军,可大唐经此一战后内部空虚,昔日的一派盛景也由此开始转向衰败。

彼时,安禄山为了夺取唐朝内部政权,联合了自己的好兄弟史思明一同趁唐玄宗不备展开了反叛。他与史思明率领各自的队伍前往商量好的地点范阳汇合,然后在范阳展开了这场战斗。而此时的唐玄宗,虽已收到战报说唐军将领安禄山等人在范阳起兵谋反,可他却丝毫不以为意。

他自信满满的认为,以唐朝如今的强盛实力,这些宵小之辈根本不足为惧。而安禄山的军队则趁此机会强势进攻,一连拿下了唐朝好几座城池,一直到洛阳地带脚步才稍有缓停。此时的唐玄宗已然彻底明白了这支反叛军队的厉害,慌乱中他连忙指派了数十位将领,并令大军以围攻之势守住洛阳,务必要将叛军击退。

此刻大唐百年根基的底蕴便体现了出现,认真起来的玄宗及时将局势稳控住,后期更是将安禄山等叛军都绞杀殆尽。只是经此一事后,唐朝根基受损,国运开始衰败,实力也不再如从前那般强盛。可以说,安禄山一事,还是给唐朝带来了很大打击的。

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对这次叛乱我提出几个疑问: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是怎么谋划与布局的?

安禄山造反前,哪些人发现了并向唐玄宗报告,唐玄宗又是怎么处理的?

叛军短短七个月就攻破长安,是唐帝国没有将星吗?有的话,是谁的错?

一:安禄山起兵叛唐经过了长期、周密的谋划与布局。

《资治通鉴》记载:“安禄山独揽河东、范阳、平卢三镇大权,暗地里准备了近十年,因为唐玄宗对他的赏赐太过厚重,想等到玄宗驾崩后就造反。”说明安禄山在747年,以范阳、平卢节度使兼任御史大夫时,就已经产生谋叛之心 。

让我们看看他使了哪些手段:

^首先对玄宗及左右的极力讨好,尤其是李林甫,以求能够快速升迁。

天宝元年,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

天宝三年,安禄山兼任平卢节度使和范阳节度使。”

天宝六年,安禄山以范阳、平卢节度使兼御史大夫。

天宝九年,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范阳、平卢节度使兼御史大夫。



天宝十年,安禄山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兼御史大夫。

可以看到,安禄山通过多年的经营,一步步控制了唐王朝从河东到河北的兵力,北方精兵半数入其彀中。

^其次是打击对手,铲除异己,安插亲信。

王忠嗣是朔方、河东节度使,他多次给玄宗上表安禄山有异心。然而却在李林甫与安禄山的攻讦下被迫辞职。

户部郎中吉温见安禄山受宠,就攀附他,两人称兄道弟,引为心腹。后来,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就奏请吉温为节度副使知留后。

^最后,把所部汉将全部换成胡人将领

天宝十三年,安禄山一次任命了五百多个胡人将军,二千多个胡人中郎将。以此收众心。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通过两次上奏,安禄山帐下蕃将取代了汉将位置。

通过这三套组合拳,安禄山已经为造反做好了充足准备。据说本来安禄山是想等唐玄宗死后造反,只是后面杨国忠一再逼迫,已经是不得不反……

二:那么唐朝就没有人发现安禄山有反心吗?报告给唐玄宗后又是怎么处理的?



有,这里提三个人分别是王忠嗣、杨国忠、颜真卿。

^王忠嗣,太原祁县人,唐朝名将。王忠嗣幼年被接入宫中抚养,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节度使。

^王忠嗣数次上书奏言安禄山将会作乱,唐玄宗并不相信。宰相李林甫对王忠嗣嫉恨,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为帝。唐玄宗对王忠嗣审讯,打算处以极刑,但在哥舒翰苦求下,将其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抑郁以终,年仅四十五岁。

^杨国忠本名杨钊,蒲州永乐人,是杨贵妃族兄,依靠杨贵妃的关系官至宰相。

杨国忠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可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

天宝十三年春,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安禄山由于事先得到杨贵妃的通风报信,故将计就计,装模做样地向玄宗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玄宗更加信任他。

^颜真卿,京兆府人,书法家。

天宝十二年,出任平原太守。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一边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一边向皇帝上奏安禄山将要谋反,然而并没有回复……



所以,并不是没有人提醒皇帝安禄山要造反,只是唐玄宗太过昏庸,被奸臣蒙蔽了双眼。在太原以及东受降城的人纷纷奏报安禄山造反时,唐玄宗仍然认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一直到六天后(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

三:唐帝国就没一个能打的,让安禄山轻易攻破长安?不,当时唐帝国可以说是将星璀璨,但是要是皇帝昏庸也是徒劳……

755年11月安禄山发动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一个月后,攻破洛阳。距离长安城,只隔一个潼关。

玄宗任命封常清、高仙芝为帅,镇守潼关。

当时唐帝国约50万军队,除了安禄山掌管三镇约15万兵马,另有守护关中平原约8万,剩下的分散在其他边境。

两位将军一边招募士兵,一边据潼关而守。但是唐玄宗听信宦官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长清、高仙芝,后起用哥舒翰为帅,他采用坚守潼关,等待援军的策略,然而唐玄宗急于求功,不经查明真实情况,就令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出关后遭敌军埋伏,全军覆没。潼关失守,旋即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

后记:

一朝君王不早朝,从此山河起狼烟,

帝王多情非善事,今人犹思开元盛
当时他们物资后备比较充足,吃的比别人饱打起仗来当然比其他大军要凶狠得多
因为安禄山的大军都有野心,他们都想建立自己的王国,所以说特别的凶猛。
我觉得他们如此凶猛的原因应该是当时的皇帝让他们很失望,这也就有了发泄的途径,还有就是它们本身的作战能力也是很好的。

有大唐霍去病称号的大将,有着哪些传奇功绩呢?

开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14年,那一年唐军大破吐蕃军,斩首一万七千级,缴获战马七万五千匹,牛羊十四万头,唐大将王海宾在这次对吐蕃作战当中战死,原因是众将官妒忌他的战功,未有及时驰援,然唐玄宗的之后,将其九岁的儿子王训接入宫中,与自己的皇子同进同出,并赐名王忠嗣。


唐一代战神王忠嗣,为何被唐玄宗视为己出?


王忠嗣,初名王训,华州郑县人。唐朝名将,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儿时的王忠嗣,在唐玄宗初次见面的时候,被唐玄宗叹为有冠军侯的相貌,并预言王忠嗣长大后必然会有出息。虽然史书上没有详述王忠嗣的身材相貌,但从唐玄宗的表现来看,王忠嗣成人之后必然是高大英武的男人,不仅唐玄宗没有掩饰自己的喜爱,就是后来成为唐肃宗的李亨也与他私交极好。在唐代,对相貌是相当看中的,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诸如当初高仙芝起初对封常清一直拒之门外,便是因为其人长得太丑的缘故,皇太子李瑛被唐玄宗处死以后,唐玄宗的皇长子却没有获得皇储的封号,因为皇长子打猎的时候让野兽抓破了脸,容貌受损,所以皇太子的封号才落到了皇三子李亨的头上,毕竟嘛,当时对帝王的要求是很完美的。


或许是因为王忠嗣在宫中长大,又为唐玄宗视为假子,有如此丰富的人脉。加上他本人雄毅厚重、谦虚谨慎,又精通武略,前途自然不可限量,十八岁的王忠嗣从军了,等待他的是青云直上的前程,直到开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30年,王忠嗣被任命为兵马使。参加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次恶战,他侦察到吐蕃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就独自率领三百精锐骑兵,乘着夜色发动突然袭击,斩首上千级,俘虏四千余人。缴获牛羊上万头,吐蕃赞普仓皇逃命。这是王忠嗣的第一次抛头露面,或者说这一场战争,直接证明了王忠嗣的胆识和战术真的如唐玄宗所言那般,有冠军侯霍去病那般。


一战成名被唐玄宗视为大唐冠军侯的王忠嗣的沉浮


可以说从那以后王忠嗣的仕途一路平步青云,他随后升至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大唐的文治武功也达到了鼎盛时期的巅峰。公元738年,王忠嗣率领十万大唐雄师北击奚族和契丹联军,双方在桑乾河展开决战,唐军雷霆出击,三战三捷,奚族和契丹联军一败涂地,全军覆没,契丹可汗被走投无路的自己人杀害,想想曾经的大宋朝,可有这样的战绩?契丹三十六部被迫向唐军投降,王忠嗣“大虏其众,耀武漠北,高会而旋”,从此,骠悍的契丹人老实了数十年。四年之后吐蕃的青海湖战役打响了,这场由王忠嗣指挥的战役,让吐蕃伤亡达到数万。几个王子战死沙场,扈从吐蕃的八千吐谷浑军尽数降唐,吐蕃元气大伤,被迫采取了守势。


同年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即位,作为当时还没有太糊涂的唐玄宗犀利要求乌苏米施可汗内附大唐,乌苏米施不肯答应,王忠嗣就陈兵碛口,给后突厥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乌苏米施惧而请降,不过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但是实际上对大唐爱理不理,次年王忠嗣再破突厥军,“自是塞外晏然,虏不敢入”。

如果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不死,安禄山和史思明有机会起兵吗?

对于安史之乱,许多人都有一种看法:若有王忠嗣在,安禄山就不敢造反。可惜的是,王忠嗣过早地死了。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王忠嗣骁勇善战,甚至是大唐第一猛将,而且他掌管的军队也很多,有近30万精兵,凭这些,完全可以吊打安禄山。那么王忠嗣是谁?唐玄宗的养子;而叛乱的安禄山却是唐玄宗的干儿子。那么是不是若王忠嗣在,安禄山就真的不敢反吗?唐玄宗的养子和干儿子究竟谁更强呢?详情请看本期分解。

鉴于大家对安禄山都比较熟悉,咱们先说王忠嗣。



一、名将遗孤,被唐玄宗收养。

王忠嗣(706-749年),初名王训,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人。为唐玄宗假子,即养子或义子。他父亲王海宾,为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生前也是一位骁勇善战之将。在开元二年(714年)与吐蕃的战斗中,王海滨为国捐躯。玄宗皇帝战后追赠他为金吾大将军。

父亲去世时,王忠嗣才9岁,他入宫拜见皇帝时,伏地大哭,唐玄宗怜惜他说:“此去病之孤也,须壮而将之。”玄宗把他当做霍去病的遗孤一样看待,于是收养他于宫中,并赐名“忠嗣”。王忠嗣就这样在宫中长大,习武读书,并与玄宗之子忠王李亨十分交好。

二、王忠嗣英勇善战,为大唐屡立战功。

在宫中长大的王忠嗣,性格刚强勇毅,不仅武艺超群,而且熟读兵法,唐玄宗与他谈论兵法时,他都能对答如流,颇受玄宗器重。

河西节度使、宰相萧嵩很早就看中了王忠嗣的才能,多次引荐王忠嗣做自己的部下。唐玄宗因他年轻,不让他担任重将之位。730年,24岁的王忠嗣终于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出任兵马使。在玉川战役中,他表现英勇,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使吐蕃赞普仓皇逃走。从此王忠嗣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一生。

733年,吐蕃赞普大酋在郁标川练兵,王忠嗣请求率精兵数百袭击敌人。他提刀冲入敌阵,斩杀数千人,缴获羊马数以万计。萧嵩向朝廷奏报他的战功,唐玄宗非常高兴,自己没有白养这个儿子,遂升任王忠嗣为左威卫将军等职。

之后,河西节度使杜希望想攻取吐蕃新城,他奏请朝廷下诏让王忠嗣赶赴河西,王忠嗣不辱使命,率军一举攻取了吐蕃新城;不久吐蕃大举出兵,准备报复新城之败。他们在一天早晨突然大军逼近唐军阵地,唐军见对方势众,全军惊惧。这时,王忠嗣单枪匹马,挺进敌阵,他手挥长枪左冲右突,一连杀死数百人,直如天神。吐蕃军在慌乱中相互践踏,唐军趁机从侧翼冲击,吐蕃军大败。此战王忠嗣战功显赫,唐玄宗下诏授予其左金吾卫将军,不久又升任河东节度副使等职,此时的王忠嗣已经是威震边疆了。

此后王忠嗣接连建功。738年,王忠嗣率十万骑兵,讨伐契丹,他北出雁门关,于桑干河三战三捷,打得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

740年,王忠嗣充河东节度,又加云麾将军。741年,他又出任朔方节度使。血气方刚的王忠嗣可谓威风八面。

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兼任灵州都督。此时突厥叶护部落发生内乱,王忠嗣率军震慑,乌苏米施可汗惧怕唐军,请求投降,王忠嗣应允;但他又想变卦,故意拖延时间不来请降。玩我不是?王忠嗣大怒,遂率军伐之。此战他用上了自己的兵法谋略,使用反间计,令乌苏米施可汗大败而逃。

744年米施可汗再次叛乱,王忠嗣联合突厥拔悉密等九家姓叶护部落联合攻打他,战而胜之,并取其首级送到京师长安。

三、王忠嗣任职四镇节度使,唐朝唯一。

746年正月,王忠嗣又被朝廷委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至此,40岁的王忠嗣已经是担任四镇节度使,佩带四种将印,手握重兵将近30万众,控制万里边疆,威风赫赫,自唐朝建国以来,唯其一人也!之后,王忠嗣又主导了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使吐蕃死伤数万人,两王子阵亡;接着又在墨离讨伐吐谷浑,大败之,迫使吐谷浑投降唐朝。

王忠嗣不仅个人勇猛善战,他部下的名将也大有人在,比如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李晟等都曾受其提拔,并被重用。

总之,王忠嗣是大唐的一位不折不扣的猛将,他一人就任四镇节度使(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而且麾下人才济济,他战功显赫,而且几无败绩。似乎凭这些就完全可以吊打安禄山。然而,果真如此吗?咱们再看安禄山。



四、安禄山相比王忠嗣的优势和劣势。

既然敢对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唐王朝造反,安禄山也绝非浪得虚名。安禄山(703—757),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其父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轧荦山上祈祷,遂于703年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取名轧荦山。轧荦山,汉语发音为“Yaluoshan”,很容易令人想到一句老电影中的口头禅“巴嘎轧路”。轧荦山在突厥意思是战斗之神,所以轧荦山三字含有“战斗”的意思,这也许就意味着安禄山的好斗性格。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所以自幼形成凶猛彪悍的个性。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改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同王忠嗣基本是同龄人,还比王忠嗣大3岁。王忠嗣做为唐玄宗养子,是在宫里长大的,其勇猛的个性显系遗传,他多读兵书则是跟教育分不开的。而安禄山的血管里流的就是胡人的血液,并且是在塞外从小打拼出来的,应该比王忠嗣更加猛悍。732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时,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准备把他乱棍打死时,他高声喊叫说:“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他意思是,你要消灭两个强敌,我来助你!这句豪言立马把张守珪给震了,于是就放了他。

能从屠刀之下逃生,就证明这人很不简单,这需要勇气、霸气和智慧的,历史上记载类似情况下逃生的名人还有韩信、李靖等,可都是大神级人物。安禄山被张守珪放了之后,就开始为节度使效力了,他跟同乡史思明一块都很受上级赏识,当时这哥俩一起为张守珪抓俘虏,是一抓一个准。他很快被提拔为偏将,还被张守珪收为义子。

安禄山成为大人物节度使的义子,他的人生之路就顺了。所以,他后来就想方设法成为更大的人物唐玄宗的义子。可毕竟当皇帝的义子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他就先找机会拜杨贵妃为干娘(因为杨贵妃这人并不嚣张跋扈,还是比较容易接近的),生米做成熟饭,唐玄宗也不好推辞,这样他也就顺理成章当了皇帝的干儿子。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有人说安禄山是唐玄宗的养子,这是不对的,应该是干儿子。因为养子或者义子是从小被收养过来的,养父对养子有养育之恩的;而安禄山是成年之后才跟皇帝拉“亲戚”的,皇帝对他没有任何养育之恩,所以只能是干儿子。但是,这对安禄山来说,已经很牛了,你王忠嗣是皇帝的养子,我也不差,是皇帝的干儿子,呵呵。也许很早,安禄山就想要跟王忠嗣一拼高低了。

不过鉴于王忠嗣的勇猛,安禄山应该是比较忌惮他的。安禄山尽管生性凶悍骁勇,但是他有一缺陷,就是年纪轻轻就发福了,而且胖得很离谱,史载他的体重最高时达到330多斤,身高没有明确记载,顶多1米85吧。这样不管他武功多高,都会大打折扣。一个大胖子上战场肯定不占优势,估计还没有开打,战马先被压爬下了。所以安禄山忌惮王忠嗣应该是肯定的,不过安禄山的特点是特别滑头,他才不会弱智到跟王忠嗣单挑。所以就得玩脑子。

安禄山应是历史上最会玩脑子的人物之一了。他凭着张守珪的关系当上官以后,就开始向朝廷示好,经常用厚礼贿赂朝廷官员,让他们在皇帝面前给他说好话,所以昏聩的玄宗皇帝就很喜欢他。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此后安禄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到朝廷上奏议事,开始跟皇帝套近乎了。

安禄山很会拉拢人,经营人脉。744年,安禄山又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时任采访使的张利贞经常接受他的贿赂;几年之后,黜陟使席建侯又说他公正无私;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唐玄宗,都一齐说安禄山的好话。这几位都是唐玄宗信赖的朝臣,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更加坚定不移了。

安禄山看时机成熟了,干脆请求当了杨贵妃的干儿子。他进宫朝见唐玄宗都先拜望杨贵妃,唐玄宗觉得奇怪就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说:“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表面憨厚的安禄山说的这句话更让皇帝觉得他实在,所以干爹听了自然高兴了,于是命令杨銛以下的杨家兄妹们一起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这下安禄山可是赚大了。可以说安禄山是靠拍马屁上去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安禄山越来越肥胖,后来他肚子都坠到了膝头下边,体重三百三十斤,每当走路只有用两个肩膀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动脚。就这,他在唐玄宗、杨贵妃面前跳胡旋舞,动作还快得像旋风一样。天宝十载(751年),安禄山进宫朝拜唐玄宗,又请求担任河东节度,唐玄宗就授给了他。这样安禄山就成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尽管比王忠嗣少了一镇,但安禄山可是大权在握,他在这三镇就跟土皇帝一样,啥事都是他说了算的。

而反观王忠嗣,他可不是全当家,他得听皇帝的。并且王忠嗣性格耿直,不会向朝廷献媚,不会向养父讨好,所以晚年的唐玄宗并不是很喜欢他。后来还差点杀了他。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令王忠嗣攻打吐蕃的石堡城。王忠嗣却说,石堡城不仅十分坚固,而且易守难攻,吐蕃以举国之力守之,不宜轻举妄动;况且攻下此城对大唐没有多大益处,会白白死去好多人。所以他不主张这场战事。事实上,他的建议是对的,后来有战神之称的哥舒翰攻下此城就是花费了数万人的代价的。可当时玄宗根本听不进去,又命令另一将军董延光攻打石堡城,并让王忠嗣派兵协助。

王忠嗣尽管也派兵协助了董延光,但表现并不积极,当然董延光就没有攻下城堡。结果嫉妒王忠嗣的李林甫以此为借口诬陷他,说他消极怠工,是想谋反。他利用王忠嗣跟太子李亨关系好这点理由,说他要伙同李亨谋反,于是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要叛王忠嗣死刑。

后来幸亏王忠嗣部下哥舒翰拼死为他辩解,玄宗才免他一死。因为哥舒翰也是唐玄宗很喜欢的猛将,哥舒翰当时辞语非常恳切,甚至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王忠嗣赎罪。唐玄宗不得已才放过了自己的养子,但还是罢免了他节度使的职务,贬为汉阳太守。不久王忠嗣就郁郁而终,也有说是暴死的,总之是英年早逝,才活了45岁。而此时48岁的安禄山正在磨刀霍霍,准备造反了。

安禄山是在王忠嗣死后才反的,但不一定就是他怕王忠嗣才不敢提前造反,而是时机不成熟。做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唐的根基还是很强的,所以安禄山要进行长期的准备。

安禄山很早就开始准备叛乱了,比如他在范阳郡城北边筑起的雄武城,表面上看来是防御侵略的,实际上是为了储藏兵器、粮食,为以后起事做准备,他在这里储蓄养的战马就有15000匹,牛羊更是无数。他把张通儒、李庭坚等人罗致在自己的身边,让刘骆谷潜伏在长安当情报人员;还提拔了大批将才,比如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崔乾祐、尹子奇、田承嗣等,都是当时的名将,当然还有英勇善战的史思明。

安禄山的部下不仅英勇善战,而且他对部下有绝对的指挥权。而王忠嗣则没有,他必须受命于皇帝。而玄宗皇帝晚年昏聩,不相信他,其实他多次提醒过皇帝,安禄山会反的,可是玄宗哪里听得进去?玄宗和儿子李亨即便对后来的郭子仪等人也多有猜忌。而且玄宗还动不动就听信宦官谗言,又是杀封常清,杀高仙芝的。所以即便王忠嗣活着,安禄山该反照反,只要时机成熟,他不会顾忌王忠嗣的。

结语:若论个人武力,王忠嗣当然比安禄山强,完全可以吊打他,尽管二人没有单挑过;即便二人单独来个大会战,各率10万大军对战,就凭王忠嗣的骁勇和谋略,还有手下的李光弼、哥舒翰等大将,安禄山也不可能是王忠嗣的对手。但是安禄山这人狡猾,他不可能跟王忠嗣单挑。

他只要控制好部下就可以了,而且他的部下也确实是人才济济,事实上他在安史之乱刚开始一年就死了,他的部下还不是坚持了6年多?为何安史之乱那么难以平定?就因为唐朝朝廷内部的问题,皇帝不信任属下的名将,却信任不懂军事的宦官,比如数次担任监军的鱼朝恩等。而叛军则不存在这个问题。狡猾的安禄山似乎早已明白这个道理,他知道朝廷内部的问题,所以就很有底气起来造反,而完全不会忌惮王忠嗣。


所以,虽然唐玄宗的养子王忠嗣的个人能力,比他的干儿子安禄山更强,可是干儿子终究还是要反的,不管王忠嗣是否活着。

高仙芝,封常清,王忠嗣,哥舒翰,如果联合能不能击败安禄山

先除掉老王,他是更高级的存在,剩下这几个单论军事,各个完爆安胖子,奈何玄宗的微操和常公有的一比
再说老王,王忠嗣身兼四镇,掌二十余万大军,攻吐蕃,降土谷浑,战大食,平契丹,灭后突厥,战功煊赫,纵横大唐,鲜有败绩,除了最后被玄宗坑了一把,不要说安胖子,整个大唐,可以和他比的屈指可数,后面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晟,李光弼,固仆怀恩,哥舒翰等都是他曾经的部下,他和肃宗是从小玩到大的(虽然就是这个害了他),他还预料到了安胖子会反,老王死后一年,怛罗斯之战,六年安史之乱。
在王忠嗣被陷害后安禄山才兼三镇,可以说老王在,安胖子反都不敢反
那假如安禄山联合陈友谅,陈胜,吴广,黄巢,张献忠,吴三桂,也一定能够击败对方。所以历史不要假设,假设的话就没有历史了。
他们的兵力实力。人口财力一定能打败,安禄山的三镇节度使。
本文标题: 为何唐朝王忠嗣名声不显 粗略查过资料后,比所谓的高仙芝之流强多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88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请大佬们介绍一下汉代的护军一职,具体职责是什么法国大革命中对贵族、神职人员的屠杀是错误的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