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胡汉相攻百余年,最后被杨坚统一,宋金对峙百余年为什么出不了杨坚那样的汉人来统一南北

发布时间: 2023-06-27 10:00: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隋文帝为何能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皇帝?几个维度带你深刻认识杨坚,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提到...

南北朝胡汉相攻百余年,最后被杨坚统一,宋金对峙百余年为什么出不了杨坚那样的汉人来统一南北

隋文帝为何能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皇帝?几个维度带你深刻认识杨坚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著的《 历史 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提到了八位中国人,包括一代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长期影响中国乃至东亚、南亚道德伦理文化的儒家思想创造者孔子、孟子,道家思想创造者老子,四大发明之一造纸业的发明者蔡伦,以及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三位皇帝。作者对隋文帝的评语是: “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透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并把隋文帝视为西方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尊称为“圣人可汗”。

隋文帝为什么能在世界范围内享受这么高的地位和赞誉呢?是言过其实还是众望所归?其实任何一种观念都是不能强迫所有人接受,同时也是不容许所有人来反驳的。 历史 本身就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也只有主观的 历史 读起来才有乐趣。否则, 历史 会显得过于生硬、冰冷,从而失去了其对生活、现实多角度的借鉴和反思作用。

写这篇文章,我并不纠结于隋文帝是否当起如此之高的赞誉,而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隋文帝,并对隋唐时,中国重新进入大统一背后的逻辑进行简单的挖掘和梳理。如此,我便觉得这篇文章很有价值了。

在介绍隋文帝杨坚的出身之前,我先要解释一下一个概念,那就是“门阀政治”。这个概念在东晋是鼎鼎有名的,也就是说,皇帝虽然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但是真正治理国家、决定国家命运的实际上是一些世家大族。所以,东晋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谢之家”那样的豪门才是掌握国家命运的政治主体。

“门阀政治”虽然在东晋才表现得最为明显,但是它实际上在东汉就开始了,在 历史 上发挥了好几百年的重要影响力。因为刘秀建立东汉的时候,主要依靠的就是地方豪强的势力,等刘秀登基之后,这些豪强本来就根深蒂固,再受到政治权力的反哺,就越来越尾大不掉了。所以东汉时期出现了中国 历史 上最严重的外戚、宦官专权现象,其实也就是皇权和门阀之间的斗争与博弈所导致的。

世家大族在备受挤压的情况之下,利用外戚和宦官之间的矛盾,导演了“董卓进京”这样一出大戏,从而使得中国进入了四分五裂的乱世。后来,世家大族经过不断的策划、斗争,最后由司马家族登上了皇位,世家大族也终于重新巩固了自己阶级的政治利益。所以,在晋朝,这种“门阀政治”开始慢慢从隐形的角落里正式公开地站到了 历史 舞台上了。

杨坚出生和生活的中国北方虽然是被胡族政权统治着,但是在汉文化的土壤上,其实也十分依赖于门阀政治。五胡乱华之后北方被鲜卑族统一,建立了北魏。北魏的拓跋家族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厚重与生机。这样的一种先进文化是不可能被他们消灭的,要顺利地接管华夏土地,唯一的出路就是主动向汉族文化靠拢。所以,北魏主动推行全面的“汉化”政策,拓跋家族也把自己的王姓改成了“元”。

但是,好景不长,北魏很快就被手下的军阀分裂成了东西两魏,元家的天下变成了高家和宇文家的口中之食了。后来,他们直接改东、西魏为北齐、北周。杨坚就是北周的人,其父杨忠是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他岳父独孤信更是北周的八大柱国之一,后来杨坚自己也成了北周的国丈,所以说,从明面上来看,杨坚的出身无疑是显赫的,似乎杨坚家就是世家大族,背景极深。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杨坚对外也一直宣称自己是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其先祖据说是有着“关西孔子”之称的东汉太尉杨震。但实际上,杨坚据 历史 考究,并非出自弘农杨氏,而是出自山东寒门。杨坚之所以要这样包装自己,主要还是因为弘农杨氏太牛了,在东汉时,人家“一门四太尉”比袁绍家的“四世三公”一点都不虚。这种豪门身份在政治上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后面的李唐能够迅速夺得天下,以及唐朝的“五姓七望”,都是这种门阀政治的优势体现)

杨坚最后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夺取自己外孙宇文阐的皇帝宝座,虽然离不开杨坚自己的天赋异禀,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关陇贵族(这个集团的名字值得记住,它是解开隋唐初期政治格局谜团无法避开的一个点)对他的支持。当然,隋朝最后亡也是亡在这个点上。这是后话!

杨坚自家虽然位高权重,然而毕竟没有家族底蕴,很多时候说话底气不足。但是杨坚的岳父独孤信家却是当时最顶级的豪门,别的不说,就光说独孤信的七个女儿有三个最后成了皇后(北周、隋朝、李唐各一个,李唐是后来追封的),大家就可想而知孤独家在当时有多大的声望。杨坚背后的家族势力说起来太复杂,一言难尽,这里限于篇幅也就不展开说了。

最后强调一下,北周的是外来的鲜卑政权,虽然已经几乎完全汉化,但是在汉文化的土壤上,民心之中,对于汉家天子的呼唤意愿还是挺强烈的。这一点上,杨坚的汉人身份也占了一定的优势,只是这个优势在南北朝那段民族大融合的 历史 大环境下,并不是那么明显。

据《隋书》记载,杨坚 “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 我们可以把这理解成 历史 对成功者一种美化或者神化,就像 历史 上关于刘邦的种种传说一样。但这也恰恰说明杨坚是个与众不同的人。

杨坚的父亲杨忠本是一个山东流民,后来被生活所迫,投身军旅,因屡立战功而被独孤信赏识,收于麾下,然后平步青云,官至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十五岁时,杨坚因父亲的功绩而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十六岁时,又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当时主持朝政的宇文泰甚至夸赞他: “此儿风骨,不似凡间人。”

可以说,杨坚是属于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物了。但是,水涨船高地享受祖荫很容易,青出于蓝地开拓新局面却是件很难的事。 杨坚在这一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做官,他恭敬勤勉;为子,他孝顺备至。再加上杨坚这个人十分谦虚有礼、更懂得沉默是金。见谁都是一脸笑,和和气气的。遇到什么矛盾的事情,也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得罪人。很快,杨坚就成了北周的政治红人了。

宇文泰去世后,他的侄子宇文护把持朝政,把权臣这个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先是逼迫西魏恭帝让位,然后把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宇文毓和宇文邕先后扶上帝位。当皇帝固然爽歪歪,但是当一个傀儡皇帝却并不是很多人所愿意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了抗衡并最终弄死宇文护,大肆地“招兵买马”,杨坚的政治地位在这一次风口之下再次得到了提升。宇文邕和他结亲家了,杨坚的女儿成了当时的太子妃,后来的皇后,再后来的太后。杨坚和宇文邕成为利益共同体,也“父凭女贵”,在朝中地位不断升高。

历史 每次发展到这个地步,都会有一些“会看相”的人跳出来增加点插曲。当时的齐王宇文宪就觉得杨坚这人貌似忠厚、实则奸险,所以劝宇文邕赶紧弄死他,可是周武帝对杨坚深信不疑,不予理睬。又有一些人提出 “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杨坚)貌有反相”, 也被宇文邕以“天子乃天命所归”的理由训斥了一番,谁当皇帝是老天说了算,你们在这里挑拨生事是何道理?

宇文邕去世后,太子宇文赟继位,杨坚之女成了皇后。身为国丈的杨坚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但是,宇文赟确实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这家伙想的只有及时行乐的事,至于政事,基本上就甩手给自己的岳父杨坚了。杨坚这堆火本来就烧得足够旺了,现在宇文赟还使劲地往里面添柴,杨坚简直红得发紫。

宇文赟后来决定玩出点新花样,一下子又立了4个皇后,这就弄得杨坚的女儿心里有点吃醋了。结果旧爱和新欢在后宫里闹得不亦乐乎。宇文赟很生气,败了兴致之后,扬言要杀了杨皇后全家。甚至,悄悄地安排人马,交代说,与杨坚对话时,你们在旁边观察,一旦发现杨坚有什么不对劲,你们就直接冲出来杀了他。结果,善于掩饰的杨坚每次神色自若、进退得体,宇文赟硬是没有找到合理的借口干掉自己岳父。

一来二去,宇文赟还没来得及下手,便一病不起了。这时,北周的朝堂就彻底由杨坚唱主角了。杨坚的亲信直接忽视病恹恹的宇文赟,伪造了诏书: 由杨坚辅佐新君。 580年五月,宇文赟病逝,年仅七岁的太子宇文阐继位,杨坚则被任命为大丞相,成了北周的实际掌权人。

但是,杨坚心里也早就想把最后的那层窗户纸给捅破了,于是借用皇帝之名把那些就藩在外地的北周藩王全部召回到长安,然后来了个一网打尽。紧接着,例如尉迟迥这样的一些军阀,因不满杨坚专权,就跳出来清君侧了,自然被早有准备的杨坚狠狠地教训了。最后,杨坚把可以拉拢的贵族都拉拢了,拉拢不了的都清理了,自己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先由随国公变为随王,然后象征性地“三请三让”,最后坐上了皇帝宝座,改国号为“隋”。

杨坚夺权的过程似乎看起来是那么水到渠成、轻而易举。但是,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杨坚在登基前,也不得不使劲地拉拢那些贵族,特别是关陇贵族。这些人才是杨坚顺利登基的基石,所以,隋朝时,隋文帝和隋炀帝其实都想彻底把这些曾经的“垫脚石”、如今的“绊脚石”搬开,最后得了个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的国运。

杨坚登上皇位后,便励精图治,毕竟他知道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众人抬起的轿子坐着很舒服,可以就是担心别人突然松手,所以他必须得干出点成绩来。这一点上,杨坚此时的思想和后世的赵匡胤是大同小异的。

杨坚登基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大赦天下,当皇帝还是要有点仪式感嘛,再说这也是收买人心的老套路了。但是光弄点这虚的不行,得干出点干货来。内部修整了几年后,公元587年(开皇七年),杨坚派人灭了后梁,又过了两年,顺势又灭了陈国,终于统一了全国。当然,隋文帝的武功自然不止这么点。琉球群岛也被隋朝收服了,突厥也被隋朝打怕了,都表示愿意永为藩国、世代归顺,突厥可汗还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自东西晋之后百余年严重分裂与混乱的中国,这一点足以让隋文帝名垂青史了。

然后,隋文帝还干了几件大事是值得说道说道的:

1、修订开皇律。这套律法的主要意义就相当于适当地给底层百姓松了松绑,没有那么多白色恐怖了。北周时,“内外恐怖,人不自安”,过于严苛的刑罚让人民生活中总感觉头顶上悬着一把剑。杨坚在北周当政时就多次改革过,亲手删订《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这次,隋文帝彻底放飞自我了,大刀阔斧地进行律法改革——制订了《开皇律》。《开皇律》中废除了宫刑、车裂、枭首等残酷刑法,并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即形成封建五刑制。另外,隋朝还创立了死刑复奏制度。《开皇律》后来基本上被唐朝沿袭了,但它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为 历史 和政治减少了很多血腥的味道。

2、确立三省六部制。这实际上是一次重要的组织机构改革,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也没有多少实际作用,所以起作用的又缩减到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最高政务机构的尚书省又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三省六部制。这套组织机构制度有多牛?它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

3、简化地方官制。这些不具体展开说了,主要就是精简官员队伍,合并基础组织,减少国家的开支,也就是减少老百姓的负担。同时,对官员的政绩考核提出了更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对一些敏感问题进行了风险防控,如回避制等。

4、创立科举制度。这个制度绝对值得在 历史 上大书特书的,可以说,这个制度是封建 社会 中后期最伟大的一个制度。 介于本文的篇幅,只简单地说一下隋文帝的用意和科举制的意义。前文说了,隋朝的政治基础是门阀政治,科举制其实就是隋文帝用来淡化贵族影响的一个有效措施。只有摆脱对于世家大族的人才依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贵族的政治依赖。科举制的推行,背后是一部腥风血雨的权力斗争史,它在每个朝代都是一件非常好用的政治工具,但它的推行却步步是血,至少隋唐都是如此,隋朝甚至因为这一点,动摇了国本,几十年就亡国了。唐朝也是在武则天的不按规矩出牌下才得以进了一大步。直到黄巢起义,把传统贵族连根拔起,宋朝再次一统天下之后,科举制才没有那么大阻力了。科举制,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道希望之门,同时也让隋朝和关陇贵族之间多了一道裂痕。

5、领均田令。 这其实就是一种休 养生 息的措施,意思就是土地登记、重新分配,跟户籍制度是配套的。让老百姓多种地、有地种,然后有力气、有条件多生娃……最后国家人口兴旺、税赋充盈。

6、设置粮仓。 隋朝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这些粮仓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这些粮食在隋朝灭亡几十年后,还没有消耗完。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其余,像改革货币,铸造五铢钱;城市建设,修建大兴城(隋炀帝后来又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促进南北融合;开疆拓土,四方臣服;鼓励人口发展,隋炀帝接手时全国已有890万户人口;极力恢复汉族文化,保存各种典籍,成为藏书最多的朝代(37万卷)等等,无不证明隋文帝是一个卓有成绩的封建君主。

隋朝虽然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但它和秦朝一样,是中国 历史 上最重要的两个过渡王朝,秦朝是直接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制度的基石,隋朝是在华夏封建政权被冲击得支离破碎时,完美地对封建制度进行修补,并重新设计、建设出封建制度的最终形态。这两个朝代在 历史 上的作用一直都没有被正确解读,没有“暴”秦,汉之威武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乱”隋,唐之强盛就是无本之木。秦之首功在秦始皇,隋之重利在隋文帝。

但是,隋朝毕竟只存在37年,所以隋文帝的很多政治设想都没有在隋朝最终成形、根深蒂固。所以对隋文帝的认知很容易被表象化,就像 历史 对于秦始皇一样。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要真正读懂隋文帝,其实要从制度上、文化上去梳理,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隋文帝(包括隋炀帝)的伟大之处。这一点,我觉得隋文帝和秦始皇、曹操都有点类似。

政治上, 隋文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打响了打破士族政治的第一枪!这一枪直到武则天这批政治黑马上台,屡屡不按套路出牌,才算基本完成,由此可见这其中的难度、风险有多大!

历史 上的隋文帝十分“怕老婆”,是 历史 上唯一一个一夫一妻的皇帝。这除了在感情上,我们可以看做是隋文帝比较深情。在政治上,也可以理解成隋文帝对独孤皇后背后的家族势力以及整个世家大族集团势力的一种敬畏。开皇年间,独孤皇后和隋文帝平起平坐,并称为“二圣”,这在 历史 上也是唯二的存在,还有一对就李治和武则天。独孤皇后可以随意杀掉隋文帝的宠姬,隋文帝也只能怒而出走;独孤皇后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影响隋文帝的国策、立嗣等,这些都是细思极恐的问题,决不能是用“帝王家独具一格的爱情”来形容。

此外,隋文帝上位后,杀了很多功臣,包括史万岁等,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隋炀帝也接着杀,所以隋朝没有多少年就烽烟四起了,大家觉得真的是杨广大兴土木搞得民不聊生才这样的吗?要知道,中国古代的老百姓是最能隐忍的,但凡有口饭吃都不会造反。而且,反隋的大旗最先是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举(真正的弘农杨氏、关陇贵族)起来的,这些不奇怪吗?李唐自太原起兵后,一年多就建立大唐,这难道没有蹊跷吗?李唐立国之后,关陇贵族成了最大的利益既得者,凌烟阁24功臣的排名难道看不出一丝端倪吗?

基于这个伟大的政治目标,隋文帝隐忍待发、稳步前进,把隋朝建设成一个强盛的伟大国家,他足以千古流芳。

文化上,我觉得隋文帝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促进南北融合和开启寒门晋升之路。这两点都说来话长,比如南北融合其实 历史 中一直存在,“永嘉之乱”后的“衣冠南渡”更是直接简单粗暴地把这一 历史 进程推进了一大步。但是,我觉得隋文帝修建大运河的意义是人们有所忽视的。大运河贯穿南北,使得南北的人才、物资和文化实现了自然的流通、交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温和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最后能够完美、平和地实现南北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开启寒门晋升之路,自然主要是指科举制,虽然科举制在隋文帝手里只是一个雏形,其目的也为了对抗、瓦解那些尾大不掉的世家大族,但其 历史 作用真的是太重要了,所以必须要给隋文帝记上一功。可以说,隋文帝这一举措改变了后世的政治结构和 社会 阶级。(这个话题太深远,以后详聊!)

综上所述,隋文帝确实是一个值得 历史 铭记的皇帝。但是他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的政绩,而是他基于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一些政治设想,并随之进行的政治举措。其实,严格按照结果导向,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个人都是失败者,但是这两父子都是天纵英才,是伟大的改革家和实践者,只不过,隋文帝输给了时间,隋炀帝败在了性格。最终使得这个伟大的王朝和秦朝一样短暂,可悲,可叹,其实也可敬。试想一下,现在都把“秦汉”和“隋唐”放在一起来讨论,这个说法本身就说明很多问题!

隋文帝杨坚为何能统一分裂二百余年的中国?主要是因为这五点

中国从西晋灭亡就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北方长期被少数民族统治,南方则是汉人政权。但不仅南北分裂,而且南北方各自也长期处于战乱和分裂状态。隋文帝建立隋朝以后,励精图治,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打败南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中国长达280年的分裂状态,隋文帝为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三国演义》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描述 历史 大势,其实这种说法只说对了表面。

事实是,我国 历史 上虽然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但是分裂只是暂时的,因为民心思统,我们的民族有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任何分裂势力只能分裂一时。

时机成熟就会有一个英雄出现,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的统一, 历史 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亘古不变的 历史 规律。而隋文帝就是那个时代应运而生的英雄。

第二,隋朝国力强大,这是隋朝统一中国的最可靠的保证

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隋朝之所以能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打败南陈,关键是隋朝的综合国力远超南陈。隋朝占据广袤的北方大地,地广人众,国力强大。

在隋朝之前,北周武帝宇文邕,实行均田制发展经济,又改革府兵制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宇文邕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北齐,统一了北方。但是天不假年,他英年早逝,给隋文帝改朝换代提供了机会。

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继承了宇文邕留下的遗产,隋文帝并不满足于此,为使国力更加强盛,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首先修改法律和制度,为统一后的中国做好了制度保证。他又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他减免百姓赋税,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进一步笼络了民心。

隋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隋朝经济实力大增,政治上又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这一切都成为隋文帝打败南陈,统一天下的资本。

第三,南陈国力相对弱小

从疆域面积上看,南陈面积小,而且自从侯景之乱以后,南方就弱于北方。

陈朝在陈霸先在位期间就经常受北齐的侵略,但由于陈霸先治国有方,尚能够抵御北方的进攻,到了陈烦继位,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使南方经济得到发展,政治也较为清明,但是还是杯水车薪,并不能改变南陈弱小的局面。到了南陈后主陈叔宝当政的时候,由于陈叔宝骄奢荒淫,南陈更是江河日下。

第四,隋文帝是一代英主,而陈后主是典型的昏君

隋朝和南陈的战争既是两个国家的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两个国家的皇帝之间的竞争。

隋文帝乃是一代英主,他雄才大略,既有战略头脑,又有好的治国方法,隋文帝通过励精图治,很快使隋朝在国力和军力上都强大起来。

而反观陈后主陈叔宝,却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纵情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政务,却把很多时间花在音乐和诗文上,陈朝前期几代君王留下的政治和经济遗产,在他手里几乎被败坏净尽,他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

试问,一个败家子跟一个旷世英主竞争,焉有不败之理!

第五,攻打南陈的战争虽然只有四个月,但是准备时间可以说是用了八年

可以说从581年,隋文帝即位起,他就做好了统一的准备。

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既是自强之策,也是为攻打南陈做准备。他还妥善处理跟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被各族尊为“圣人可汗”。

良好的民族关系,为隋文帝统一南方创造了稳定的后方。隋文帝统一北方后,江陵还有一个西梁政权。隋文帝在587年废了西梁皇帝,灭了西梁,使南陈孤立起来。

588年,隋文帝派五十多万大军,分三路伐陈。589年,隋朝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活捉陈叔宝,灭了陈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写完我才发现这一章涉及到的贤明君主真是不少,你还知道哪些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快打在评论区让我涨涨见识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刚开始是曹魏统一北方,西晋夺取曹魏的政权后也继承了曹魏的北方一统局面,西晋灭亡了经历了东晋十六国,这个时期前秦统一过北方,到了南北朝,北魏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之后用七年时间平定河北,收抚南匈奴,攻灭乌桓,统一北方。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国土面积达543万平方公里 。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

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

在十六国时期,除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

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在百余年时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西晋末年以来135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宣告结束。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

扩展资料:

1、曹魏统一北方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战争。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曹魏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北魏统一北方之战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鲜卑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

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后为前秦苻坚所灭。北魏登国元年(386年),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

皇始元年(396年)八月,拓跋珪败北燕,占有今山西、河北地 区,同时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进入中原的拓跋部, 实行“分土定居”,开始由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并引用汉人士族,建立封建制度,开始了由原始末期的家长奴隶制飞跃向封建制的发展过程。

拓跋珪死后,长子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嗣死,其子拓跋焘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 于时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经过13年的战争,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西晋末年以来135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宣告结束。

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而太延五年即439年魏灭北凉这一年, 被认为是南北朝的开始年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晋十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北朝

5次
1、三国时期曹魏雄踞北方,再向北去就是鲜卑和匈奴了。
2、曹魏后期,司马懿掌握大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于280年统一全国,但内忧外患,于216年西晋为匈奴族刘汉政权所灭亡。
3、376年,前秦灭前凉统一北方。到苻坚淝水之战失败以后,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以及姚苌建立后秦北方再度分裂。苻秦为氐族建立的政权。
4、436年,北魏灭北燕再次统一北方。 直到523年六镇起义之后,524年孝武帝奔长安依宇文泰,高欢入洛阳另立孝静帝迁都邺,从此北方分裂为东西魏。北魏为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国家。
5.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一、三国魏时候北方是统一的
二、西晋统一全国
三、前秦苻坚灭前燕、前凉、仇池氐,进攻东晋取得了益州和梁州,又 灭了北魏拓跋氏的祖先建 立的代国。是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族政权
四、北魏先后于432年灭大夏,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五、北周武帝宇文邕于575-577年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为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曹魏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基本平定北方。
西晋(266年—316年),由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6年正式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原曹魏疆域)
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前秦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杨坚为什么能够迅速地完成南北的统一?

如果说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历史时期,想必各位读者必定能够轻易地想到,是由秦始皇所开创的长达四百多年的秦汉时期。

自从汉末以来,中原大地先是经历了三国混战时期,随后便西晋王朝短暂的和平。

但自从西晋灭亡以后,先是经历了十六国时期,北方大地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轮流作主,随后又经历了南北对立时期,南方的宋、齐、梁、陈相继登场 而北方也并不安宁,先是北魏统一北方,很快又分裂为东西两魏,随后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后来北周把北齐给吞,而杨坚又把北周给篡改了,改国号为隋。最后,杨坚带领着隋朝军队,南下把陈朝给灭了,自此以后。中国历史上迎来了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也便是长达三百多年的隋唐时期。

对于隋朝最终一统南北这一件事,我们不仅要将注意力放在了杨坚在军事上所取得的节节胜利,更要去关注一下,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成为南北统一的推动力。

第一、鲜卑人的持续汉化措施,方便了北方政权对于南方政权一统。

自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开始,鲜卑人便一直推行汉化政策,他们请汉人做官,学习汉族制度,在语言、服饰、官制、度量衡、祭祀仪式等方面,都一一向汉人看齐。

除此以外,北魏还建立了向魏晋那样的门阀制度,使得门当户对的胡汉两族可以彼此通婚,这大大加速了民族大融合,而许多历史学者都认为民族融合是南北之所以能够统一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侯景之乱让南方元气大伤

侯景原本是东魏的一员大将,后来投降了南梁。可是由于种种的原因,侯景最终勾结了梁武帝的侄子进行造反。

江南最重要的城市建康以及三吴,经过侯景的一番洗劫之后,迅速衰落下去,一蹶不振。到陈霸先建立陈朝的时候,整体形势已经相当不好了!

因为当时杨坚的名声特别的好,再加上北周皇帝是一个幼儿,一直都是杨坚监国家的,他在当将军的时候就已经收复了很多的地方,所以会迅速统一南北。
杨坚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完成南北统一,是因为杨坚篡夺了北周的天下,而且南方的陈国陈叔宝昏庸无道。
因为杨坚当时的权力很大,再加上半数以上的军队将领都是他的人,再加上他又布局已久,所以才能迅速完成南北的统一。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政治手腕强硬,还有就是他的领导才能卓越,最主要的是他会笼络人心等等。
本文标题: 南北朝胡汉相攻百余年,最后被杨坚统一,宋金对峙百余年为什么出不了杨坚那样的汉人来统一南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80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战国时期的货币,为什么是照着铲子的模样做的山西发现战国水井遗存,实证 2400 年前筑井技术,具体信息如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