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善长没有刘伯温有名

发布时间: 2023-06-14 23:01: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被誉为张良的刘伯温,官爵为什么没有被誉为萧何的李善长高呢?1、李善长加入朱元璋阵营的时间比刘伯温早李善长是在朱元璋率军前往平定滁...

为什么李善长没有刘伯温有名

被誉为张良的刘伯温,官爵为什么没有被誉为萧何的李善长高呢?

1、李善长加入朱元璋阵营的时间比刘伯温早

李善长是在朱元璋率军前往平定滁州的路上,主动去拜见朱元璋。当时的大概时间是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左右。从那以后,李善长就一直跟随着朱元璋征战南北,替他出谋划策。又因为李善长通晓典故,裁决果断迅速,并且善于辞令,所以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便让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方面的事务。而刘伯温是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的时候,朱元璋听闻了刘基和宋濂等人的名气,将刘伯温礼聘而至的。

从时间上看,刘伯温跟随朱元璋的时间比李善长跟随朱元璋的时间要晚5年。而在这5年期间,正好是朱元璋依据谋士朱升所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在逐步的发展壮大的一段时间。这期间,他的势力已经渐渐地发展到了可以和张士诚、陈友谅叫板的地步。也就是说,刘伯温错过了朱元璋发展壮大关键性的5年。李善长在朱元璋开始发展时,就跟着他,而刘伯温却是在朱元璋成长起来之后,才加入的。所以李善长的功劳总的来说比刘伯温大。

2、李善长与朱元璋有同乡之谊,而刘伯温没有

从世居祖籍这方面来看,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李善长是濠州定远人。刘伯温是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和朱元璋并不是同乡。而且在跟随朱元璋的开国元勋当中,淮西人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徐达、蓝玉、常遇春等大将、统帅都是淮西人。

对于古人来说,这种宗族、同乡观念是非常强的,朱元璋也不例外。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与同乡徐达、常遇春等人玩得很好,就可以看出来。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份同乡之谊,让朱元璋和李善长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而与朱元璋不是同乡的刘伯温,就没有办法享受这份福利。

3、刘伯温自命清高,不像李善长那般能够讨得朱元璋的欢心

刘伯温曾经侍蒙元,后来又辞官,都是因为他做官的时候,执法严明、不徇私情。再加上他是读书人,自带的清高,使他不愿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同流合污。而且,他在建国之后,不慕权贵,急流勇退。由此可见,他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不适合官场。

反观李善长则更显得世故一些,他跟随了朱元璋很长的时间,对朱元璋的脾气秉性都很了解,也懂得迎合盘盈之道。朱元璋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对李善长的阿谀奉承自然是很受用的。但是李善长这个人贪图权柄,为人表里不一。在《明史·李善长传》中就有记载“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这也为他后来的结局凄惨,埋下了一个伏笔。

历史上明朝李善长的地位为什么会比刘伯温地位高?

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大明江山基业的过程中,身边的一群谋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出名的要属李善长和刘伯温。 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出身于地主。1354年,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李善长主动来到军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知道李善长在当地很有名望,于是对他非常器重。 李善长在军中主要负责内政工作,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同时还负责考察前来投奔将领的个人能力和品行。用今天的话来说,李善长就是一家大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兼人力资源总监。朱元璋集团中一切重大事务的决策,必有李善长参与。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被授号「 ”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左丞相(明初最高官职),封韩国公,位列明朝开国六公爵之首。 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温州文成县)人。刘伯温早年在元朝举办的科举考试中考上了进士,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由于当时元朝统治阶层昏庸腐朽,刘伯温不屑随波逐流,于是愤而辞官隐居。 1360年,在朱元璋的盛情邀请下,刘伯温开始加盟到朱元璋集团中,并成为朱元璋的重要谋臣。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了「 ”时务十八策”,其意义堪比三国时期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 ”隆中对”。之后,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先后攻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为朱元璋平定天下起了决定性作用。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评价是:「 ”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被授号「 ”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 明朝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共五个等级。作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两个谋臣,为什么李善长是公爵,职位显赫,位极人臣。刘伯温却仅仅是伯爵呢? 有人认为,李善长加盟时间比刘伯温早了几年,而且那几年是朱元璋创业的关键时期,所以李善长自然应该被授予更高的职位。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刘伯温虽然加盟的时间晚,但他发挥的作用巨大。如果不是刘伯温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朱元璋未必能如此顺利的打下大明江山。如果要说论功行赏的话,刘伯温之功并不在李善长之下。 即便是论资排辈,李善长的官职是左丞相,位列百官之首。而刘伯温是什么官职呢?资善大夫、上护军在名义上是正二品,但根本没有实际职务,就是一个闲散官职。朱元璋为什么要如此厚待李善长,却冷落刘伯温呢? 其实,李善长和刘伯温地位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两人所处的集团不同。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他和朱元璋另外两位心腹大将徐达(安徽濠州人)、常遇春(安徽濠州人)一起组成了大明王朝安徽集团的核心。朱元璋是个疑心很重的人,在他的心中早就把文臣武将按亲疏远近分成了三六九等。当年他从安徽一起带出来的那批「 ”小伙伴”是他最依仗的肱骨之臣,也是他最信任的心腹,在开国功臣的名单上,这些人都被委以重任。而像刘伯温这样非核心集团成员,在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之后,就只能靠边站了。 一百多年后,明朝正德皇帝认为刘伯温功勋卓著,应当予以加封,于是追封他为太师,谥号文成。

刘伯温才能在李善长之上,为什么官位却在李善长之下?

因为朱元璋能够夺取天下。主要是刘伯温在背后出谋划策,因此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是比较出色的,但是又担心刘伯温造反。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可以说,朱元璋能够从放牛娃做到了皇帝宝座,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布衣皇帝在性格方面上难免会有些猜忌,不太会信任身边的大臣。这也直接导致了,明朝大批开国功勋被朱元璋屠杀。

因为刘伯温的军事才能比较出色。

刘伯温在元朝时期,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而已。但是在军事方面却非常具有天赋,因此当朱元璋起兵反抗元朝的时候。这是因为得到了刘伯温的帮助,并且劝告朱元璋不要着急称王,首先要囤积粮食。最终朱元璋才能够以绝对的优势,从正面击败陈友亮,最终建立的大明王朝。而且在这其中,刘伯温所给出的建议变成了关键性因素。并且在针对北元的过程当中,刘伯温也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因此朱元璋非常重视刘伯温。

刘伯温的官位却比李善长低。

刘伯温又有着小诸葛称号,这样无法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是,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的确是非常出色的。当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却并没有将刘伯温册封为丞相。归根结底是由于朱元璋猜忌的性格,非常忌惮刘伯温的才能。朱元璋当心给予刘伯温太多的权力,很有可能会致使刘伯温野心作祟,从而起兵造反。

需要用到李善长来压制。

古代帝王都讲究平衡之术,朱元璋对于这点应用的口味是如火纯青。因此,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才会将李善长册封为明朝丞相。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李善长来打压刘伯温,来起到官员之间的平衡。

因为刘伯温是不太注重地位的,可能是因为他不肯接受皇帝的赏赐,而且李善长进步的比较快。
能力强在远见与情商之外,李善长比刘伯温强的地方就是能力了,李善长不仅可以制定作战计划以及各种战略部署,同时对于后勤方面的把控,也是相当到位的,朱元璋在前线作战,李善长就负责大后方的粮食供应以及各种后勤事情,有了李善长稳坐后方的支持,朱元璋才能在前线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真实能力。
这是因为李善长更善于内政治理,刘伯温善于军事谋略,而且朱元璋更加信任李善长,这是一种权力制衡吧。

同为朱元璋的谋臣,李善长比刘伯温强在哪里?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在谋略上是超过李善长的,而且刘伯温给朱元璋所出的计谋,都是战略性的,涉及大政方针的。刘伯温对于朱元璋的作用,相当于张良对于刘邦的作用。可为什么,朱元璋最后封李善长为公爵第一人,刘伯温却只得到伯爵的待遇呢?

我觉得这件事,主要原因在于刘伯温对朱元璋事业的投入度,没有李善长的大。无论是刘伯温还是李善长,都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不过,他们所代表的,是两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刘伯温所代表的,是立志做“帝王师”角色的知识分子。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一肚皮的学问。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对天下大势看得清清楚楚,也知道当下的诸侯中,哪些人是能够成大气候的真命天子,哪些人只不过是混世魔王。

不过,不管是混世魔王,还是真命天子,他们都不会和他们靠得太近。当混世魔王来请他们的时候,他们固然不会跟着他走。就算真命天子,他们投入度也不会很高。他们可以给真命天子出主意,讲大政方针,但不会被真命天子所奴役。他们只接受“帝王师”的角色,要的是帝王对他们的敬重。他们也不会过多地接受真命天子给他的赏赐,他们的心态是超然物外的,更多愿意过一种远离红尘的生活。

在这方面,张良为后世的这一类知识分子做出了杰出的榜样。张良在和刘邦共事的时候,保持了自己内心的独立。他不要刘邦封给他太多土地,只接受留地一个地方。他也不接受刘邦的官位,把自己超然物外。刘伯温显然立志要做一个这样的知识分子。

他从元朝辞职回家后,一直过隐居的生活。最后被朱元璋请去,才给朱元璋出了那些好计谋。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也像张良一样辞官回乡,想过隐居的日子。正因为刘伯温对朱元璋的事业,投入度不高,因此,他所起的作用,就没有李善长大。所获得的封赏,也没有李善长多。李善长对朱元璋的事业是真情投入。

李善长在朱元璋事业的投入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出谋划策。李善长的出谋划策和刘伯温不一样。刘伯温更多是大政方针,而李善长出的主意,则都是战术性的,有非常好的可操作性。朱元璋拿来就可以用,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二是后勤保障。李善长相当于刘邦的陈平加萧何。他不但能够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在后勤保障上,对朱元璋的帮助也非常大。

朱元璋建国以后,李善长更是作为宰相,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巩固了大明王朝的统治。三是人才推荐。李善长不但帮助朱元璋起草招贤纳士的文稿,给朱元璋塑造了光辉的形象,让天下有识之士都争着来投奔。而且亲自审核,帮助朱元璋选拔人才。可以说,李善长对朱元璋的事业,是全方位的投入。在古代知识分子中,他的角色定位不是“帝王师”,而是“帝王相”。

是希望当帝王的宰相,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正因为李善长投入得比较多,很用心,因此,他所起的作用才更大,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建立的功业才最多,也才被朱元璋封为公爵第一人。当然了,也正是因为李善长投入度太高,在朱元璋的事业中,留下的痕迹太多,所以朱元璋对李善长才特别忌惮。最后借胡惟庸的案子,把76岁高龄的李善长处死,其家族也被一并杀了70多人。

本文标题: 为什么李善长没有刘伯温有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55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国内的人这么团结,去了国外就不团结了战争需要讲信用吗 兵者,诡道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