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将狄青是谁提拔的

发布时间: 2023-06-10 04:01: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宋朝狄青简介?如题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

宋名将狄青是谁提拔的

宋朝狄青简介?

如题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康定元年(1040年),经尹洙的推荐,狄青得到了陕西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遂发愤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由于狄青勇猛善战,屡建奇功,所以升迁很快,几年之间,历官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皇佑四年(1052年)六月,推枢密副使。

狄青受命于宋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宋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作了不到3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宋仁宗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并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

当时,宋军连吃败阵,军心动摇,更有个别将领如陈曙等,心怀私利,不以国事为重,竟因害怕狄青抢功而擅自出击,结果大败而归,死伤惨重。狄青受命之后,鉴于历朝借外兵平叛后患无穷的教训,首先向皇帝建议停止借交趾兵马助战的行动。他大刀阔斧整肃军纪,处死了陈曙等不听号分之人,使军威大振,接着命令部队按兵不动,从各地调拨、屯集了大批的粮草。依智高的军队看到后,以为宋军在近期内不会进攻,放松了警惕。而狄青却乘敌不备,突然把军队分为先、中、后三军,自己亲率先军火速出击,一举夺得昆仑关,占取了有利地形,接着命令一部分军队从正面进攻。他执掌战旗率领骑兵,分左右两翼,绕道其后,前后夹攻,一战而胜。

班师还朝以后,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

宋惩唐末五代武人专政,兵变频仍之弊,自开国以来,极力压低武将地位,以绝其觊觎之心,把右文抑武作为基本国策。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分割禁军统帅权力,到实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直至发展到凡将帅出征,要由朝廷授以阵图,训令,将帅只能按图作战的荒唐地步。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随着狄青官职的升迁,朝廷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逐步加深。早在皇佑四年(1052年)狄青任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认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右司谏贾黯上书皇帝,论奏狄青升官有四不可,御史韩贽等人亦皆附和。在依智高纵横岭南,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狄青受命于危难,率兵出征之际,朝廷在欣喜之余,也仍然不忘“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要以宦官任守忠监军,监视狄青。后因谏官李兑力言“唐失其政,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是不足法。”朝廷也迫于形势紧急才作罢。到狄青凯旋还朝作了枢密使时,这种疑忌和不安达到了顶点。臣僚百官纷纷进言,不仅始终反对狄青作官者如王举正竟以罢官威胁,就连原来屡屡称颂狄青战功,誉之为良将的庞籍、欧阳修等人也极力反对任命狄青。难道是狄青居功自傲,怀有异心而招致众议吗?恰恰相反,狄青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在他作了枢密副使之后,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低贱的标记——制字。宋仁宗曾劝他用药抹去,狄青回答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首先想到的是鼓舞士气,而不是自己作官的尊严。

狄青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在依智高败逃之后,有人曾主张报依智商已死,以此邀功,狄青却以为“不敢诬朝廷以贪功”。史称他“为人缜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队伍,明赏罚,与士卒同饥寒劳苦……尤喜推功与将佐。”狄青的品行和武功在当时朝野广为传颂,京师的百姓相与谁说:“诵咏其材武。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就连力主罢免他的文彦博也称他“忠谨有素”。欧阳修在嘉佑元年(1056)七月上书请罢狄青,洋洋数千言,举不出一条得力罪证,反而称赞他:“青之事艺,实过于人”,“其心不恶”,“为军士所喜”,任枢密使以来,“未见过失”。那么罪名是什么呢?不得不假托虚妄的阴阳五行说,把当年的水灾归罪于狄青,说:“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今年的大水就是老天爷因为狄青任官而显示的征兆。简直是无中生有,罗织罪名。为什么朝廷如此急于除掉狄青呢?文彦博说得明白,就是因为“朝廷疑耳”。在文彦博请罢狄青时,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立即反驳“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嘉佑元年(1056年)正月,仁宗生了一场病,后来慢慢康复,如制诰刘敞上书说:“天下有大忧者,又有大可疑者,今上体平复,大优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竟把狄青树为朝廷最大的威胁。在这种猜忌,疑虑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谣言纷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正长角,有人说狄青的住宅夜有光怪,就连京师发水,狄青避家相国寺,也被认为是要夺取王位的行动。嘉佑元年(1056年)八月,仅作了4年枢密使的狄青终于被罢官,但因无过,被加宰相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民间称“从士兵到元帅、从布衣到宰相”,出知陈州,离开了京师。
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中使,名曰抚问,实则监视。这时的狄青已被谣言中伤搞得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来他都要“惊疑终日”,惟恐再生祸乱,不到半年,发病郁郁而死。这位年仅49岁,曾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没有在兵刃飞矢之中倒下,血染疆场,马革裹尸,却死在猜忌、排斥的打击迫害之中。

狄青生前,被视为朝廷的眼中钉,必欲拔之而后快,他含冤而死,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

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终自食其果,在后来的民族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到宋神宗登基,希图重振国威,但又苦于朝中没有能征善战之人,这才又思念起了狄青,他亲自为文,派使者到秋青家祭奠之灵,并将狄青的画像挂在禁中,但已于事无补,只能是叹息国势日颓,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狄青出身行伍,他脸上是剌得有字的。宋代兵士和犯人都照例剌字,犯人剌在脸上,兵士有时剌在手背上,有时剌在脸上。剌字同时涂墨,墨痕深入皮肉,水洗不去,历久格外明显,所剌的字称为黥文,正是他出身行伍的表记。他由小兵累立战功,做到枢密使,自己看来,这脸上的表记,是很光荣的,但旁人却常借此取笑他或骂他。据王★默记,狄青在定州做副总管时,一天赴知州兼安抚使和都总管韩琦的宴会,有个侍宴的妓女名曰牡丹的向狄青劝酒说:“劝斑儿一★”。意在讥笑他脸上的黥文。第二天他把白牡丹打了一顿板子出气。一个妓女居然敢当面讥笑总管,可见出身兵士的人如何被人轻视了。又据孔平仲谈苑引魏公别录,狄青在定州,有一天宴请韩琦,邀布衣刘易作陪。席间“优人以儒为戏”,刘易以为�狄授意,勃然大怒说:“黥卒敢尔!”把他骂个不歇,连杯盘都摔掉了。他一点不动气,次日还首向刘易谢步。这又是旁人以他脸上的黥文为话柄骂他的例子。后来他由延州知州入为枢密副使,枢密院派人迎接他,等了几天,他还没有来。迎接的人骂说:“迎一赤老,屡日不来!”原来开封一带俗称兵士为赤老,因此许多文人都称他为“赤枢”。(★几杂�)这也可见兵士,出身的人,就是做到与宰相同等地位的高官,仍不免要被人瞧不起的。及至他做到枢密使,科第出身的王尧臣方为枢密副使。尧臣笑他脸上的涅文说:“愈更鲜明”。他不客气地回答说:“莫爱否?奉赠一行”(孔平仲谈苑),然则他的同僚也讥笑他了。不仅同僚讥笑他,皇帝也看不惯他脸上的黥文。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宋仁宗曾命王尧臣传谕狄青把脸上的黥文用药除去,狄不肯奉诏,对王尧臣说:“青若无此两行字,何由致身於此?断不敢去,要使天下贱儿知国家有此名位待之也。”他;这几句话,真足为当时的武臣吐气,可是不免忤旨了。

狄青的战功,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他在西北抵御赵元昊,很著功绩,他在广南平定侬智高之乱,尤其是有不可磨灭的�劳。而且他当年接受~范仲淹的告,折节读书,熟悉兵法,与一般有勇无谋的粗人不同。讨侬智高时,��关一役充分表现出他的谋略过人。这样一个能谋善战的国家干城,大家是应该钦敬的。那知当时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都囿於成见,对他的出身和脸上的黥文总有点轻篾或歧视,这当然在精神方面予他以很重的打击。他脸上的黥文,本极易用药除去,譬如真宗时杨妃的兄弟杨景宗,原曾以罪隶军,黥黑,至无见肤”。“既贵,遂用药去其黥痕,无芥粟存者,而肥皙如玉。”(魏泰东轩笔录。)便是前例。但他宁肯违背皇帝的意旨,却不愿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看出他个性坚强,不徇流俗,同时也可想见他内心是很痛苦的。

狄青本是一个脸上被刺字的少年犯,他是如何奋斗成北宋名将的?

他是如何奋斗成北宋名将的?

一代名将的产生少不了流血,狄青就是这样一个不畏困难,冲锋在前阵的将士。

狄青,字汉臣,是北宋时期的名将。他出身贫门,自小就入伍,而且脸上被刺了字。据说人们都称他为面涅将军。

当兵的起因,建功的不易

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为了代兄受过,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比较精通于骑射,早期是一名骑兵,后被选做散置,后来西夏反叛,狄青被派往前线,他打仗的时候常亲自做先锋。即使是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到了仍会挺身而出,奋力拼搏,作战时因披头散发还戴着青铜面具,形象深入敌众,西夏军队没人敢阻挡。

范仲淹曾教他读《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读起书来,最后精通了秦汉以来的将帅兵法,因此更加出名。狄青后来受到重视,宋仁宗因为他多次建立战功召见他,询问他军国大计。当遇上西夏侵犯时,他画出的军事地图起了大作用,当西夏李元昊降服后又升了他的官职。

后来广元州蛮侬智高反叛,狄青主动请缨,报效国家。宋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等职,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后来经过一些困难最终平定了侬智高。宋仁宗嘉奖他的功绩,又任命他为书秘史,对他的儿子也加官进爵。

选取有利因素致胜

狄青是一个思维缜密寡言的人,他做事之前必先会考虑成功的把握,然后选取能够自身的机会然后进行,对于行军打仗,先整理军队,明确赏罚制度。与士兵能够同甘共苦,对于敌人奋勇向前,不怕牺牲,屡建战功。

靠的是他的实干精神吧,四年征战,狄青每仗必冲锋在前,身中8箭都不下机。狄青靠着不断玩命,在军中的名声日渐隆重。
因为狄青他虽然是少年犯,但是他非常的有志气。每次打仗他都是不要命的冲,非常的卖力。
狄青在战场上勇猛杀敌,浴血奋战,靠自己的实力杀出一条血路,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名将。
虽然狄青是一个少年犯,但是狄青还是很有勇气的,一有机会就拼搏上进,并且狄青的军事才能很不错,所以最后他才能跟都成北宋名将。

囚犯出身的狄青有什么英雄事迹?为什么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

有人说,北宋有相无将,南宋有将无相,致使整个赵宋王朝不是缺锌就是缺钙,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勉力维持,甚至卑躬屈膝,颜面扫地。想来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北宋确实名相辈出,寇准、韩琦、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都是在历史长河当中熠熠生辉的名相,但要说青史留名的武将,满打满算也只有狄青能拿的出手了。

北宋名将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山西人。狄青出身贫寒,在他16岁的时候,家中突逢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狄青的哥哥与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狄青因此也早早开始了军旅生涯,精通骑马射击。

宝元初年,西夏李元昊反叛,宋廷下令选择卫士戍边,任命狄青为指挥使。当时前线的很多将领被西夏打怕了,一将无能,三军受累,士气低落,根本无法对西夏组织起有效的回击。狄青与西夏作战四年,大大小小打了二十多场战斗,每次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身上中箭多达八次,攻陷多座城池。

由于狄青自幼面有刺字,所以他每逢冲锋陷阵时,常披头散发,戴青铜面具,使他本来强大的攻击力又多了几分神秘的恐怖感,“面涅将军”的美誉也由此得来。只要“面涅将军”指挥的战斗,无一不胜,西夏军视其为武曲星下凡,每每总是望风而逃,溃不成军。

狄青在宋夏战争中的优异表现,使他逐渐在官场上崭露头角,当时的宰相范仲淹就对他颇为器重,多有提携。范仲淹教狄青读《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从此改变志趣,终日埋头苦读,终于精通秦汉以来将帅的兵法,因此更加知名,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惠州团练使。

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侵州扰府,气焰嚣张。狄青向宋仁宗主动请缨,要求率兵讨伐叛贼。宋仁宗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并亲自摆酒为狄青壮行。

狄青到达前线,二话不说就先斩了不听号令擅自出兵的将领,令三军震动。宋军此前的节节失利,使叛军的气焰更加嚣张,以为宋军不会很快进攻。狄青正是抓住了叛军轻敌乐观的心态,第二天便集结军队,一昼夜就越过了昆仑关,从归仁铺出来排兵布阵。

出其不意,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叛军出来迎敌,狄青的前锋大将孙节被杀,叛军士气大振,狄青手下的将兵有些胆怯了。值此危急关头,狄青手举白旗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冲出,犹如天降神兵,狄青更是好比项羽在世,李存孝重生,杀的叛军大败亏输。

本文标题: 宋名将狄青是谁提拔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44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隋炀帝杨广是穿越者吗翘二郎腿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