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实行两京制,武周时期洛阳被称为神都,这一时期西安的地位咋样 是废都吗

发布时间: 2023-05-28 11:01: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同为千年古都,洛阳为什么比不上西安没有比不比得上,我倒觉得是双方的争议加重了,历史真的是洛阳不如西安?我觉得还是要多看看我说说我...

大唐实行两京制,武周时期洛阳被称为神都,这一时期西安的地位咋样 是废都吗

同为千年古都,洛阳为什么比不上西安

没有比不比得上,我倒觉得是双方的争议加重了,历史真的是洛阳不如西安?我觉得还是要多看看

我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2021年丝绸之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吧,我觉得西安和洛阳之间的争议是在丝路申遗之后加大的,因为丝路申遗宣传一直是西安出钱,最后洛阳插入了进来,争议很大,说洛阳才是东起点,而西安自然是不愿意,最终采用了折中的方法,名字叫长安-天山廊道,国内百科及所有丝路地图西安扛把子,只字不提东汉(都是汉朝)的洛阳为起点。我这里有一组图片,可见当时的竞争之惨烈:连央视没有办法解说,只能把西安放在东边。

这之后矛盾自然是加剧,西安开始一致在互联网抹黑洛阳,河南省开始注重自己的旅游文化开发,至此双方一发不可收拾。如现中英文(国内外)丝绸之路地图一个只有西安一个是西安和洛阳:

扩展:

西安是副省级城市 级别上河南省会也只是地级市,西安有钱注重旅游业,洛阳只是郑州旁边的一个河南第二大地级市,自然无法对比现在的城市影响力。

至于历史,西安里面汉新莽也算一朝?不入正史的五胡政权也算?说白了,西安有陕师大成立古都协会忽悠人,西安的历史是如何从移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一举几年六朝古都超过洛阳九朝古都的?我也不清楚。

现在,西安还自称起了“世界四大古都”,见到洛阳宣传十三朝古都就反驳,而自己的十三朝有多水却不自知,先不论西周都城究竟是西安还是洛邑(后者考古与史料均可作证,前者只有史记一家之言,丰镐遗址无法确认是都城),他们竟然为了让自己成为最早(假设镐京未来挖出都城证据),污蔑夏不存在,否定华夏文明,虽然二里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那是夏朝都城,只能证明那是”夏时期“东亚中心,但是他们竟然为了一己私利全盘否定夏朝的存在。回到正题目前西安和洛阳都开始主推盛唐文化,但西安不想让洛阳宣传唐文化,例如:洛阳在遗址复建唐皇宫后花园九州池,西安抨击这是假的,骂造假,殊不知自己造了个毫无历史根据的大唐芙蓉园,西安最近大火的大唐不夜城,宣传重温盛唐文化,其实唐朝是有宵禁的,19:00-5:00不能出门,不然坐牢。。。。。。。而后形成统一口径,叫洛阳”千年老二“,说在唐朝只是陪都(陪都只是后人为了区分正都叫的,不算都城),但仅盛唐时期,唐采用“两京制”而非“陪都制”,李世民接手后继续亲自督工建造洛阳,唐玄奘取经归来“西都留守政府代表 宰相”房玄龄接待了他,后来唐太宗才在洛阳宫接见的他,到了唐高宗时期发布东都诏书,建立了国子监,正式实行两京制,后高宗病故于洛阳上阳宫,随后武后登基,到玄宗回长安后开创开元盛世,由于其长期于洛阳执政,故改西都为西京,设”西京留守“,二十年开元十年在洛阳执政,唐哀宗最后在洛阳灭亡,但是西安垄断了唐,连洛阳宣传武则天都不行,说那是周,但是自己却可以宣传大唐女皇,“大唐盛世,神都洛阳”这句话真的仅仅是因为武则天吗?我想大家了解大明宫,却不了解另一个叫做紫微城的地方吧。

有许多东西,并不知道怎么说才能让人明白为什么?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丹凤门自称“盛唐第一门”,我想问问大家,他和应天门对比是如何有资格自称盛唐第一门的?为何应天门宣传隋唐第一门,西安要来反驳呢?因为丹凤门是五个门洞洞?专家之间的争议上升到民间,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找到的证据。

今年2021年祭祖大典(清明)与拜祖大典(三月初三)撞到了一起,央视重点报道了拜祖大典,而不是祭祖大典,西安就有人拉横幅抨击河南新郑拜祖大典不正宗,说黄帝陵才是正宗的,更是直接把黄帝故里的百度百科加入“存在争议”,殊不知黄帝陵多处都有,陕西黄帝陵也是汉代建立的黄帝衣冠冢,怎么能去抨击规格更高的拜祖大典说这抄袭祭祖大典呢?西安自媒体的言论连河南省“消费祖宗”这话都能说的出来,哎。看看拜祖大典的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我是河南人文化促进会、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世界客属总会

随着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实为国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却成了被抨击造假的对象。恶意抹黑,说这是为了钱,其实黄帝故里是免费的,刷身份证就能进。。。。。。。

我没有办法改变每一个人的看法,但是这些就是事实,公道人心,相信旁观之人都能公断。

我山西临汾的 两地方都去过 这情况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那么怎么办呢 数据不会说谎 喜不喜欢是个人爱好 但是历史你说的没错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只不过历史记载需要考古挖掘核对 不能西安人自己历史就信 人家洛阳历史就怀疑 绝对心虚表现 对不 不敢承认人家?呵呵了 那么人家也可以怀疑你 西周也不一定在西安镐京 都没遗迹 人家洛阳起码有遗迹 东周 东汉军事我不敢说 经济文化诗人科技数学家都是东都 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孔子问礼于东周 多少成语典故都是事实 东汉不用说了 唐朝也没啥科技 都已经喊的口感 西安现在在败人品 总有一天会认清他们的 你听他们开始叫唤了 除非他们不骂人再说 不是省会经济不强可以慢慢成长 历史你是瞎编不了了 最近几年洛阳开始挖掘了 只不过时间久呗 没有哪个城市能有这么久的历史 就算夏不再洛阳 商在人家省吧 商能跑到外省灭了再回来?可笑 就连丝绸也是19年郑州挖掘发现的5500年前的目前最早的丝绸 大明宫都是平方水泥建筑 也是坑 天堂虽说不是原高度那也是国家资金原因 而且那么高也没用 起码是原地址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也一百多米 舍我其谁 现在我们山西的木塔最高 天子驾六只是没敢挖 以后会的 还有开封城摞城 绝对震惊世界 需要以后 他们怎么比 无非就是河北人秦始皇嘛 短命王朝 汗才是真实巩固统一了全国
因为人家是省会,我们只是一个市,总之国家政策,发展投入不同
你去西安玩一圈再来洛阳玩一圈都知道了 西安是一个注重旅游业开发的人家是省会 洛阳就没有那么注重旅游业了
同楼上
同为千年古都,西安为什么比不上北京?

我想问一下西安的13朝古都都是那13个?

最好请学过历史的回答!
13朝古都分别是:夏 商 西周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隋 唐 后梁 后唐 后晋

因为有很多小朝代或者是一些人自封的朝代,总过来说有13个,但历史上承认的就九个——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唐(武后)、五代时的后梁、后唐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夏* 斟鄩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西汉 雒阳 汉魏故城 高祖 前202年—前199年

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 东都、东京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唐 洛阳宫 东都 神都-武则天 东京 隋唐故城 高宗、武后、中宗、玄宗、昭宗、哀宗 六帝 657年—908年(其间都洛40余年)

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后晋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

民国 洛阳 今洛阳市 1932年

(西汉由于在洛阳建都时间太短,所以被省略)

13朝古都分别是:夏 商 西周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隋 唐 后梁 后唐 后晋

因为有很多小朝代或者是一些人自封的朝代,总过来说有13个,但历史上承认的就九个——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唐(武后)、五代时的后梁、后唐

洛阳也有很多著名的文物古迹旅游景点。

文物古迹的景点有: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4公里的龙门山西山,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看经寺等。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7公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关林庙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的衣冠冢。

白园位于龙门山东山,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陵墓。

古墓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馆。

千唐志斋位于洛阳西50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中国最大的墓志石刻集中地。现存石刻1400余件,其中唐志1185件,故称“千唐志斋”,有石刻唐史之称。

玄奘故里位于洛阳市东30公里处缑氏镇陈河村,后人为纪念唐代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玄奘的卓越成就,修建了唐僧寺,寺内保存完好的一座大殿,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的,四周山川连绵,风景宜人。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是一座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的车马坑博物馆,博物馆主要由车马坑展览馆和东周文物陈列馆共同组成,有中国唯一“天子驾六”车马陪葬一座。

文化遗址有仰韶遗址、红旗屯遗址、王湾遗址、二里头遗址等。
回答者:oeggs - 助理 二级 11-12 17:26

西安是我国也是世界的大占都,这已是获得广泛认同的不争的事实;但西安究竟是几朝古都,以及与之相关连的西安始都于何年,西安建都究竟历时多少年等,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纷纭的问题。近年来,“十三朝说”得到较多学者的赞同,但不时仍有不同意见提出。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影响对西安古都地位认定的无关宏旨的问题,但实际上不仅使有关政府部门在对外宣传介绍时常出现混乱现象,也妨碍对西安作为重要古都之历史的深入研究。所以还需要进行精深的研究,得出令大家信服的结论。

据学者们对述及西安地区历史上建都之王朝问题的论著进行搜检统汁,发现关于西安建都朝代数,已先后出现十朝说、十一朝说、十二朝说、十三朝说,直至二十一朝说等12种之多。实际上在上述诸说中,不少还有2 种、3 种甚至4 种见解。粗略统计,见诸报刊论著中关于西安建都朝代的说法,竟达20多种。当然,上述的诸朝说只是一种概称,究其实,内中既包括有统一时期的王朝,也包括有分裂时期的割据政权,还包括有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说:
(一)十朝说。最初的倡导者是历史学者武伯纶。他在1979年出版的与1984年再版的《西安历史述略》一书中,列出了在西安建都的10个朝代,即:

西周(前1134一前771 )
秦(前221 前207 )
西汉(前204 —24)
前赵(318 —329 )
前秦(351 —383 )
后秦(384 —417 )
西魏(535 —556 )
北周(557 —581 )
隋(581 —617 )
唐(618 —907 )

前后历时共1062年。

作者也认为“以上只是一个传统的说法,事实上并不完全正确,有的更不能反映历史的实际情况”_J1.上述十朝说的确不全面,尤其是一些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讫年代,未作精审的考订,很不准确。但所列10个朝代却是曾在西安建都的最主要的王朝与政权。

(二)十四朝说。由统计学家、曾任西安市统计局副局长的王书勋于1992年在《对西安历史上建都朝代和时间的统计研究》一文中提出。即在前述十朝外,增加了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周(武周)等4 个朝代。在文中列有《西安建都朝代统计表》,对所确定的十四个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止年代一一列明,得出在西安建都历时1158年的结论。

作者对建都朝代认定标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同时从专业统计工作角度对新认定的14朝在西安建都之起讫年代竭力进行准确的统计。但因所提出的一些建都朝代标准存在可商榷之处以及进行建都年代统计的一些根据,如前述之《西安历史述略》等并非权威性论著,因而也存在若干不确定的问题。

(三)十三朝说。由历史学家牛致功教授于1993年著文沦定。他在《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0 一文中,在肯定了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个朝代在西安建都“是没有争议的”之后,论定王莽建立的新朝与东汉献帝被胁迫到长安以及西晋愍帝在长安称帝均应视为在长安建都,同时还阐述了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与武则天所建周不应视作在长安建都的理由。因而认为在西安建都的朝代是: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 、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因为所论依据比较充分,所以颇具影响。但在学术界,对该文所说“至于黄巢在长安建国称帝,李自成在西安建国称王,都是农民政权的问题,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并论”却颇多批评,未得到广泛认同。

(四)十七朝说。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力主此说。

1990年,他在《中国古都概说》一文中将西安市定为我国惟一的一座历史上建都历时千年以上的古都。并将他认定的在西安建都的17个王朝与政权列述如下:
1.镐:西周都,268 年;
2.咸阳:秦都,145 年;
3.长安:西汉都,208 年;
4.长安:新莽都,15年;
5.长安:汉(刘玄)更始都,3 年;
6.长安:赤眉都,2 年;
7.长安:东汉献帝都,6 年;
8.长安:晋惠帝愍帝都,7 年;
9.长安:前赵都,10年;
10长安:前秦都,35年;
11. 常安:后秦都,32年;
12长安:西魏都,23年;
13. 长安:北周都,25年;
14长安:隋都,26年;
15. 长安:唐都,266 年;
16长安:齐(黄巢)都,4 年;
17长安:大顺(李白成)都,2 年。

上列17朝建都历时为1077年。

十七朝说较前述十三朝说增加了西汉末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与唐末大齐黄巢、明末大顺李白成等4 个政权。其中作者将汉更始帝刘玄所建政权称为“西汉之际称雄诸国”之一,而将后三者称为“农民及流民建立的政权”。此说虽于1991年初即已刊布,竟未为十三朝说及十四朝说之作者们所认同,这显然是彼此间学术观点不同所致。

综合分析上述几种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西安地区建都朝代之见解,可以看出造成诸说杂出、意见不一的主要原因还在判定古都的标准有歧义以及对一些史实的认识不一致。前者集中在对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所建都城之认识上,后者反映在西晋之惠帝、愍帝及武则天所建周朝是否在长安建都等问题上。所以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还是要从确立科学的古都定义人手,在此基础上,以史实为依据,来确定建都朝代问题。

关于古都的定义,已有一些学者作出了自己的阐述。但目前为我国古都学界多数学者所认同的定义则是:我国历代王朝与政权所建立的首都(包括一些地区性政权建立的都城)及陪都皆为古都,这一定义显然是较为宽泛的。也就是说,凡是被历史上某一王朝或政权的统治者作为统治中心的城邑,不论其时间的久暂,统治区域的广狭,是统一时期之王朝还是分裂时期之王国,是华夏族还是其他民族所建立的政权,是贵族豪强还是农民起义所建立的政权,是首都还是陪都,是已沦为废墟还是形成了新的城市,皆应视为古都。

按上述定义,则上述牛致功教授所确认的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西安地区建都当无问题。关于西晋惠帝与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不应认为是迁都,以及武则天所建周朝,是以东都洛阳为都,且易名神都,武周王朝的政治生命是与神都共始终,因而不当以长安为都,上述情况,牛致功教授在他的《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一文中皆有精辟论述,这里不再引述。因而此三朝应排除在曾于西安建都之朝代之外。

对于刘玄、刘盆子、黄巢、李自成等所建政权是否在西安建都事,按前述古都定义审视,不当以因是农民政权,“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并论”一语即行否定,而应当予以考虑。

正史中对刘玄、刘盆子事迹记载最详的当推《后汉书》,该书曾为刘玄、刘盆子设传,排为列传第一,紧接在帝后纪之后。可见对二人十分推重。按其史实,二人均于新莽末年乘势而起,聚众起义,并被拥立为帝,先后攻入长安,封王拜相。

建年号,行政令,历时均分别达到2 年。因此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应视为在长安建过都。对于黄巢,旧唐书、新唐书俱有传。载明黄巢率起义军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 年)12月5 日攻占长安,13日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为金统。后至金统四年(883 年)4 月10日始撤离长安。以长安为都施行政令长达3 年,故而大齐政权也当列入在西安地区建过都的一个政权。至于明末李自成,虽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十月攻占西安,十七年(1644年)正月称王于西安,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但为时不长,即于当年二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三月十九日攻占京师,并在北京称帝。

由此可见,李白成只是将西安当作攻取京师的基地,并未将之定为都城。

综上所述,可判定西安地区在历史上曾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隋、唐等六个统一王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五个分裂时期的政权,东汉献帝与西晋愍帝等二个末代皇帝以及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大齐皇帝黄巢等三个农民起义政权建都,即合计有十六个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因此可称西安是“十六朝古都”。

关于历代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合计历时多少年的问题,也有多种见解,短者有1062年的,长者有1220年的,介于二者之间的尚有1077年、1158年与1099年诸种。。

这显然是与各自认定的建都朝代与计算方法不同有关。现按前述确定的十六朝另行计算如下:

西周:都于丰镐,始于文王末年,止于幽王十一年。幽王十一年为公元前771 年,此为史所明载。至于文王都丰之年代,向有多种说法。2000年10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将公元前1046年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这样据《史记。周本纪》,武王元年则为公元前1057年,文王死于公元前1058年,周人自岐下东徙,
于沣河西岸作丰邑就为公元前1059年。 此即为西安地区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区建城之起始年。若以此年为西周在西安地区建都之起始年,至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身死国灭,西周在丰镐建都历时为289 年。

秦:都于栎阳,始于献公二年(前。383 年),止于孝公十二年(前350 年),历时34年;都于成阳,始于孝公十二年,止于子婴元年(前207 年),历时144年。合计178 年。

西汉:都于栎阳,始于高祖五年(前202 年),止于高祖七年(前200 年),历时3 年;都于长安,始于高祖七年,止于孺子婴居摄三年(8 年),历时208年。合计211 年。

新:都于常安,始于王莽始建国元年(9 年),止于地皇四年(23年),历时15年。

汉更始帝刘玄:都于长安,始于更始二年(24年),止于更始三年(25年),历时2 年。

赤眉帝刘盆子:都于长安,始于建世元年(25年),止于建世二年(26年),历时2 年。

东汉献帝:都于长安,始于初平元年(190 年),止于兴平二年(195 年),历时6 年。

西晋愍帝:都于长安,始于建兴元年(313 年),止于建兴四年(316 年),历时4 年。

前赵:都于长安,始于刘曜光初元年(318 年),止于光初十二年(329 年),历时12年。

前秦:都于长安,始于苻健皇始元年(351 年),止于苻丕太安元年(385年),历时35年。

后秦:都于常安,始于姚苌建初元年(386 年),止于姚泓永和二年(417年),历时32年。

西魏:都于长安,始于文帝大统元年(535 年),止于恭帝三年(556 年),历时22年。

北周:都于长安,始于闵帝元年(557 年),止于静帝大定元年(581 年),历时25年。

隋:都于大兴,始于文帝开皇元年(581 年),止于恭帝义宁二年(618 年),历时38年。

唐:都于长安。由于武则天建周朝,移都神都(今洛阳市)及黄巢大齐政权曾都于长安,故唐朝都于长安可分为前、中、末三个时期。前期始于高祖武德元年(618 年),止于睿宗文明元年(684 年),历时67年;中期始于中宗神龙元年(705 年),止于僖宗广明元年(880 年),历时176 年;末期始于僖宗中和三年(883 年),止于昭宗天佑元年(904 年),历时22年。前、中、末期合计265 年。

大齐帝黄巢:都于长安,始于金统元年(880 年),止于金统四年(883 年),历时4 年。

上列16个朝代与政权在西安地区建都,去掉7 个重叠年份,累计为1133年。简言之,西安是十六朝古都,建都历时长达33年。
http://www.xtour.cn/2005-7/2005720223859.htm
回答者:ren8431 - 千总 四级 11-12 17:47

十三个朝代按照依次是:
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信息来源:西安市政府关于西安的文字介绍。
回答者:唐沐 - 试用期 一级 11-12 17:49

我爱死西安了.
回答者:秋上月 - 助理 三级 11-13 12:35

好厉害阿
回答者:kingnet2005 - 助理 二级 11-13 21:30

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们对“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主要还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四种数量上不同的说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体朝代又各有两种说法。

以数量多少为序,主要有下列说法:

10朝—依照时间次序为: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10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在10朝的基础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在11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晋(愍帝4年)。
13朝—在12朝的基础上加上东汉(献帝6年)。
14朝—有两种情形: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大夏王朝;
在13朝基础上加上武则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由樊崇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和黄巢建立的大齐。
17朝—分两种情形:
在14朝第1种情形的基础上加上武周,大齐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大齐和的大顺。

http://www.xtour.cn/2005-7/2005720223859.htm
西安是我国也是世界的大占都,这已是获得广泛认同的不争的事实;但西安究竟是几朝古都,以及与之相关连的西安始都于何年,西安建都究竟历时多少年等,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纷纭的问题。近年来,“十三朝说”得到较多学者的赞同,但不时仍有不同意见提出。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影响对西安古都地位认定的无关宏旨的问题,但实际上不仅使有关政府部门在对外宣传介绍时常出现混乱现象,也妨碍对西安作为重要古都之历史的深入研究。所以还需要进行精深的研究,得出令大家信服的结论。

据学者们对述及西安地区历史上建都之王朝问题的论著进行搜检统汁,发现关于西安建都朝代数,已先后出现十朝说、十一朝说、十二朝说、十三朝说,直至二十一朝说等12种之多。实际上在上述诸说中,不少还有2 种、3 种甚至4 种见解。粗略统计,见诸报刊论著中关于西安建都朝代的说法,竟达20多种。当然,上述的诸朝说只是一种概称,究其实,内中既包括有统一时期的王朝,也包括有分裂时期的割据政权,还包括有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说:
(一)十朝说。最初的倡导者是历史学者武伯纶。他在1979年出版的与1984年再版的《西安历史述略》一书中,列出了在西安建都的10个朝代,即:

西周(前1134一前771 )
秦(前221 前207 )
西汉(前204 —24)
前赵(318 —329 )
前秦(351 —383 )
后秦(384 —417 )
西魏(535 —556 )
北周(557 —581 )
隋(581 —617 )
唐(618 —907 )

前后历时共1062年。

作者也认为“以上只是一个传统的说法,事实上并不完全正确,有的更不能反映历史的实际情况”_J1.上述十朝说的确不全面,尤其是一些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讫年代,未作精审的考订,很不准确。但所列10个朝代却是曾在西安建都的最主要的王朝与政权。

(二)十四朝说。由统计学家、曾任西安市统计局副局长的王书勋于1992年在《对西安历史上建都朝代和时间的统计研究》一文中提出。即在前述十朝外,增加了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周(武周)等4 个朝代。在文中列有《西安建都朝代统计表》,对所确定的十四个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止年代一一列明,得出在西安建都历时1158年的结论。

作者对建都朝代认定标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同时从专业统计工作角度对新认定的14朝在西安建都之起讫年代竭力进行准确的统计。但因所提出的一些建都朝代标准存在可商榷之处以及进行建都年代统计的一些根据,如前述之《西安历史述略》等并非权威性论著,因而也存在若干不确定的问题。

(三)十三朝说。由历史学家牛致功教授于1993年著文沦定。他在《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0 一文中,在肯定了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个朝代在西安建都“是没有争议的”之后,论定王莽建立的新朝与东汉献帝被胁迫到长安以及西晋愍帝在长安称帝均应视为在长安建都,同时还阐述了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与武则天所建周不应视作在长安建都的理由。因而认为在西安建都的朝代是: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 、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因为所论依据比较充分,所以颇具影响。但在学术界,对该文所说“至于黄巢在长安建国称帝,李自成在西安建国称王,都是农民政权的问题,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并论”却颇多批评,未得到广泛认同。

(四)十七朝说。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力主此说。

1990年,他在《中国古都概说》一文中将西安市定为我国惟一的一座历史上建都历时千年以上的古都。并将他认定的在西安建都的17个王朝与政权列述如下:
1.镐:西周都,268 年;
2.咸阳:秦都,145 年;
3.长安:西汉都,208 年;
4.长安:新莽都,15年;
5.长安:汉(刘玄)更始都,3 年;
6.长安:赤眉都,2 年;
7.长安:东汉献帝都,6 年;
8.长安:晋惠帝愍帝都,7 年;
9.长安:前赵都,10年;
10长安:前秦都,35年;
11. 常安:后秦都,32年;
12长安:西魏都,23年;
13. 长安:北周都,25年;
14长安:隋都,26年;
15. 长安:唐都,266 年;
16长安:齐(黄巢)都,4 年;
17长安:大顺(李白成)都,2 年。

上列17朝建都历时为1077年。

十七朝说较前述十三朝说增加了西汉末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与唐末大齐黄巢、明末大顺李白成等4 个政权。其中作者将汉更始帝刘玄所建政权称为“西汉之际称雄诸国”之一,而将后三者称为“农民及流民建立的政权”。此说虽于1991年初即已刊布,竟未为十三朝说及十四朝说之作者们所认同,这显然是彼此间学术观点不同所致。

综合分析上述几种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西安地区建都朝代之见解,可以看出造成诸说杂出、意见不一的主要原因还在判定古都的标准有歧义以及对一些史实的认识不一致。前者集中在对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所建都城之认识上,后者反映在西晋之惠帝、愍帝及武则天所建周朝是否在长安建都等问题上。所以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还是要从确立科学的古都定义人手,在此基础上,以史实为依据,来确定建都朝代问题。

关于古都的定义,已有一些学者作出了自己的阐述。但目前为我国古都学界多数学者所认同的定义则是:我国历代王朝与政权所建立的首都(包括一些地区性政权建立的都城)及陪都皆为古都,这一定义显然是较为宽泛的。也就是说,凡是被历史上某一王朝或政权的统治者作为统治中心的城邑,不论其时间的久暂,统治区域的广狭,是统一时期之王朝还是分裂时期之王国,是华夏族还是其他民族所建立的政权,是贵族豪强还是农民起义所建立的政权,是首都还是陪都,是已沦为废墟还是形成了新的城市,皆应视为古都。

按上述定义,则上述牛致功教授所确认的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西安地区建都当无问题。关于西晋惠帝与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不应认为是迁都,以及武则天所建周朝,是以东都洛阳为都,且易名神都,武周王朝的政治生命是与神都共始终,因而不当以长安为都,上述情况,牛致功教授在他的《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一文中皆有精辟论述,这里不再引述。因而此三朝应排除在曾于西安建都之朝代之外。

对于刘玄、刘盆子、黄巢、李自成等所建政权是否在西安建都事,按前述古都定义审视,不当以因是农民政权,“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并论”一语即行否定,而应当予以考虑。

正史中对刘玄、刘盆子事迹记载最详的当推《后汉书》,该书曾为刘玄、刘盆子设传,排为列传第一,紧接在帝后纪之后。可见对二人十分推重。按其史实,二人均于新莽末年乘势而起,聚众起义,并被拥立为帝,先后攻入长安,封王拜相。

建年号,行政令,历时均分别达到2 年。因此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应视为在长安建过都。对于黄巢,旧唐书、新唐书俱有传。载明黄巢率起义军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 年)12月5 日攻占长安,13日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为金统。后至金统四年(883 年)4 月10日始撤离长安。以长安为都施行政令长达3 年,故而大齐政权也当列入在西安地区建过都的一个政权。至于明末李自成,虽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十月攻占西安,十七年(1644年)正月称王于西安,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但为时不长,即于当年二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三月十九日攻占京师,并在北京称帝。

由此可见,李白成只是将西安当作攻取京师的基地,并未将之定为都城。

综上所述,可判定西安地区在历史上曾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隋、唐等六个统一王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五个分裂时期的政权,东汉献帝与西晋愍帝等二个末代皇帝以及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大齐皇帝黄巢等三个农民起义政权建都,即合计有十六个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因此可称西安是“十六朝古都”。

关于历代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合计历时多少年的问题,也有多种见解,短者有1062年的,长者有1220年的,介于二者之间的尚有1077年、1158年与1099年诸种。。

这显然是与各自认定的建都朝代与计算方法不同有关。现按前述确定的十六朝另行计算如下:

西周:都于丰镐,始于文王末年,止于幽王十一年。幽王十一年为公元前771 年,此为史所明载。至于文王都丰之年代,向有多种说法。2000年10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将公元前1046年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这样据《史记。周本纪》,武王元年则为公元前1057年,文王死于公元前1058年,周人自岐下东徙,
于沣河西岸作丰邑就为公元前1059年。 此即为西安地区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区建城之起始年。若以此年为西周在西安地区建都之起始年,至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身死国灭,西周在丰镐建都历时为289 年。

秦:都于栎阳,始于献公二年(前。383 年),止于孝公十二年(前350 年),历时34年;都于成阳,始于孝公十二年,止于子婴元年(前207 年),历时144年。合计178 年。

西汉:都于栎阳,始于高祖五年(前202 年),止于高祖七年(前200 年),历时3 年;都于长安,始于高祖七年,止于孺子婴居摄三年(8 年),历时208年。合计211 年。

新:都于常安,始于王莽始建国元年(9 年),止于地皇四年(23年),历时15年。

汉更始帝刘玄:都于长安,始于更始二年(24年),止于更始三年(25年),历时2 年。

赤眉帝刘盆子:都于长安,始于建世元年(25年),止于建世二年(26年),历时2 年。

东汉献帝:都于长安,始于初平元年(190 年),止于兴平二年(195 年),历时6 年。

西晋愍帝:都于长安,始于建兴元年(313 年),止于建兴四年(316 年),历时4 年。

前赵:都于长安,始于刘曜光初元年(318 年),止于光初十二年(329 年),历时12年。

前秦:都于长安,始于苻健皇始元年(351 年),止于苻丕太安元年(385年),历时35年。

后秦:都于常安,始于姚苌建初元年(386 年),止于姚泓永和二年(417年),历时32年。

西魏:都于长安,始于文帝大统元年(535 年),止于恭帝三年(556 年),历时22年。

北周:都于长安,始于闵帝元年(557 年),止于静帝大定元年(581 年),历时25年。

隋:都于大兴,始于文帝开皇元年(581 年),止于恭帝义宁二年(618 年),历时38年。

唐:都于长安。由于武则天建周朝,移都神都(今洛阳市)及黄巢大齐政权曾都于长安,故唐朝都于长安可分为前、中、末三个时期。前期始于高祖武德元年(618 年),止于睿宗文明元年(684 年),历时67年;中期始于中宗神龙元年(705 年),止于僖宗广明元年(880 年),历时176 年;末期始于僖宗中和三年(883 年),止于昭宗天佑元年(904 年),历时22年。前、中、末期合计265 年。

大齐帝黄巢:都于长安,始于金统元年(880 年),止于金统四年(883 年),历时4 年。

上列16个朝代与政权在西安地区建都,去掉7 个重叠年份,累计为1133年。简言之,西安是十六朝古都,建都历时长达33年。
参考资料:http://www.xtour.cn/2005-7/2005720223859.htm

古代哪个城市称为神都?

神都,唐朝洛阳官称,多用于武则天时代,意为“神州大地之都”,是唐、武周帝国的首都,乃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
唐睿宗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后临朝,改东都为“神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在百官、皇室、各国君王、沙门道士及远近百姓共6万余人的请愿下,改唐为周,定都神都。694年,世界各国君王为神都建立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古代洛阳称为神都。
神都,唐朝洛阳官称,多用于武则天时代,意为神州大地之都”,是唐、武周帝国的首都,乃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
唐睿宗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后临朝,改东都为“神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在百官、皇室、各国君王、沙门道士及远近百姓共6万余人的请愿下,改唐为周,定都神都。694年,世界各国君王为神都建立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神都俗称洛阳城,分为宫城(紫微城)皇城、外郭城和上阳宫、神都苑等,有3市109坊。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引洛尔贯都,象征天际银河。以皇宫紫微城目录心,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被誉为“万宫之宫”,乃世界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1]
神都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唐会要》记载:“神都帑藏储粟,积年充实,淮海漕运,日夕流衍。长安府库及仓,庶事空缺,皆藉洛京。”可谓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1]
神都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不仅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而且对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渤海国的龙泉上京、中京、东京,日本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等都城的规划设计都明显受其影响。
洛阳以“神都”之名居首都之位21年后,唐帝国恢复两京制,继续与长安并称东西两京。洛阳是历史上唯一被官方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此后千年来,中国再无任何城市被官称为神都。而“神都”一词,成为了文人笔下以及国际上对中国首都的代称。[1]
中文名 神都
别名 东京、东都、洛京、京洛
[1]
今址 河南省洛阳市
时期 唐、武周
来源:百度百科
洛阳。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文帝杨坚定都大兴城。
605年,隋炀帝杨广令宇文恺建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并于次年(606年)迁都洛阳。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四大圣城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等先后有十三个正统王朝相继在洛阳建都,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的城市。历史上洛阳先后6次进入世界最大城市之列。

一部洛阳史半部陪都史,古代洛阳为啥会沦为陪都?

“一部洛阳史半部陪都史”生动反映了洛阳让人惊喜而又略显尴尬的历史地位。

洛阳,简称“洛”,其别称就比较多了。如洛邑、雒阳、京洛、神都等等。别称其实就是古称,由此可见洛阳历史悠久的一面。


洛阳号称“十三朝古都”,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时间跨度可达数千年之久。

这些是在洛阳建都的王朝。除了都城之外,洛阳还在历史上扮演另一种角色,那就是陪都,也就是所谓的“政治副中心”。

陪都现象在我国古城中并不少见,但要说出个道道来,洛阳绝对可以拔得头筹。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东西控制型“两京制”格局,即西以长安为主都,东以洛阳为陪都,两者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其中,洛阳以主要陪都的身份辅助首都“居中”治国。


西周代殷后,建都沣河东岸的镐京;后来,成王“定鼎于郏鄏”(《左传·宣公三年》),在洛阳营建国都,用来监视前商朝贵族。

这一习惯被后世不少朝代沿用,遂成为传统。


西汉建立伊始,刘邦就看中了洛阳,想要在此建都。后来,考虑到军事意义,刘邦还是定都长安,而将洛阳特设成为陪都。王莽篡汉时,也以长安为新室西都,洛阳为新室东都。及至东汉建立,刘希则将互转长安、洛阳角色,洛阳得以由副得正。

隋朝隋文帝杨坚初定都大兴城,后来隋炀帝时迁都洛阳。就整个隋朝而言,以西安洛阳为双都,二者地位可等而视之。


李渊建唐后,一开始仿隋东都制,将洛阳作为陪都,后来废止;李世民继位后,又重修洛阳宫,不断提升洛阳的政治地位,后高宗李治恢复隋制,再次明确洛阳为东都,并赋予国家政治副中心的地位。

而到了宋代,朝廷仍然实行隋唐的“两京制”,并且发展为“四京制”。但人们并不称呼洛阳为东京,由于位于开封以西,人们习惯上称之为西都。

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

综合来看,洛阳作为首都的历史较为漫长,但作为陪都历史一样悠久。历来统治者在建都的同时,为什么念念不完将洛阳作为陪都呢?

原因不并不难理解。


洛阳位于伊洛盆地的北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有着集聚人口的先天条件。洛阳有着发达的农桑业和种植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从地理格局上看,洛阳位于天下之中,陆路水路交通四通八达,春秋战国时期更是“东贾齐、鲁,南贾梁、楚”(《史记·货殖列传》),这决定了洛阳成为中原地区最重要的贡赋聚集地,乃至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大运河开通后,东都洛阳成为运河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其地位一再提升。


此外,对于习惯定都关中的统治者而言,洛阳“当关口,天下咽喉”(《汉书·孝安帝纪》),“有武库敖仓,天下冲厄”(《史记·三王世家》),但洛阳处于相对稳固的四塞之地,防御力极弱。当国家快速发展时,洛阳会依据地利而快速发展,成为经济中心;当国家羸弱不堪时,反叛势力进军关中,洛阳将会最先受到打击。封建社会盛衰无常,风险变故较多,统治者往往出于自保的目的,倾向于将洛阳作为陪都。

因为洛阳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处于中心。所以洛阳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政治中心。但是由于洛阳处在平原,无险可守只能是陪都。
因为中国历史文化方向重心转移导致,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中心由洛阳转移至长安,所以导致洛阳地位下降慢慢沦为陪都。
问这问题的不就是西吹要黑洛阳吗?中国古代有陪都制?洛阳当首都都是正儿八经的首都.中国官方文件认证的第一个陪都是西安,抗战时期的.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神都洛阳,陪都西安,这俩称号历史上都是有官方认证的.
西安是民国1923年第一座官方命名的陪都,千年八百陪,天下第一陪——西安。除了西汉都是陪都,就连唐朝还是唐昭宗,武则天 唐睿宗的陪都。西安上不过周,下不过唐,而且是半周半汉半唐,空有古都没有文化的城市

教材上唐代都城明明是长安,为什么洛阳人说洛阳也是唐代京城?

首先不否认长安是唐代的都城,但实际大部分时期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洛阳,甚至李家几代人也是长期在洛阳执政,武则天时期也明确改洛阳为都城。所以不论是实际都城,还是名义都城,洛阳也是唐代的都城之一。

洛阳是不是唐朝的都城,难道是现在洛阳人、现在的教材能决定的吗?当然也不是现在的西安人决定的,唐朝的都城是有唐朝皇帝决定的。唐高宗《建东都诏》以诏书形式昭告天下,从此唐朝开始实行两京制。唐高宗:“两京朕东西两宅,来去不恒”,唐玄宗:“三秦九洛,咸曰帝京”,难道这些都是现在洛阳人说的吗?

洛阳确实也是唐朝的都城。
这么说吧,唐朝就处在一个长安地位逐渐下降,最终被废弃的过程中,伴随着长安城的衰落,洛阳城崛起为新的都城。

李唐王朝建都于长安,这点毫无问题,但洛阳同时也是唐朝的都城,当时被称为“东都”或“东京”。

在唐朝这几百年间,长安的地位是不断下滑,甚至还有皇帝常年不在长安,而是在洛阳的事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周时期,武则天将洛阳提升为“神都”,还对都城进行扩建。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以外(譬如要削弱李唐的影响力),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长安的地理环境在逐渐恶化。

唐朝时期,长安d的气候变得干冷,降水量也在逐渐减少。根据史书记载:

随着长安城地位的下滑,洛阳城的地位逐渐上升。

最后在唐朝末年,长安城彻底遭到废弃,沦为一座废都,唐朝正式迁都于洛阳城。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

这是唐昭宗时期发生的事。当时,掌握大权的是朱温,他挟持唐昭宗迁都到洛阳,长安城彻底荒废。

总而言之,不要只知道一个长安,洛阳也是唐朝都城。

洛阳是武则天时期的首都和李唐时期的东都,所以洛阳和西边都曾作过唐朝的首都,任何宣传自己是唯一都城的行为都是耍流氓,这就好比南京作为明朝朱元璋时期的首都一样,只不过南京说自己当过明朝首都,北方地区没有人去喷,而洛阳说自己当过唐朝首都就会有西边的成群结队来喷,这就是差别。

好好学 历史 ,盛唐在洛阳,万国来朝于洛阳应天门前,谢谢

武则天登基皇帝宝坐后,大肆扩建洛阳城池,修建了天堂和名堂,长期居住在洛阳,称洛阳为"神都”,这样就等于政治经济中心设在了洛阳,但长安仍是首都,洛阳自然成为唐朝首都。李唐执政时期称东都,这是 历史 事实。

唐朝273年,皇帝250年都没去过洛阳23年的岁月还是高宗巡幸七次,玄宗巡幸五次的陪都,造假盖名声狼藉

根据正史记载,唐朝国祚289年,法统正式首都为京师长安(618 904年),其中武周时期首都为洛阳(690 705年),武周政权覆灭,大唐复国还都长安,洛阳失去首都地位。唐朝末年,权臣朱温挟持唐昭宗被迫逃亡洛阳3年(904 907年),洛阳成为唐末3年临时首都,满打满算,洛阳在唐朝 历史 上仅有18年的首都地位。

两京制等于两个首都是洛阳民科歪曲 历史 蹭唐朝首都的惯用伎俩,其目的无非是想给洛阳的 历史 加戏 ,从而提高洛阳在唐朝 历史 上的政治地位。两京制也好 ,多京制也罢,其性质均为陪都制度,是指以首都为主 ,以陪都为辅,形成互补关系,两者之间主次分明。纵观中国 历史 ,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同时拥有首都的朝代,西周、隋唐也是如此。史料记载:清朝皇帝经常往返北京与承德之间,并且在承德居住并处理朝政,照洛阳民科的逻辑,那承德岂不是与北京并重同为清朝首都。

不否认洛阳在唐高宗、玄宗时期为陪都,但陪都与首都有着本质区别,把陪都与首都混为一谈纯属歪曲 历史 。

没错唐朝的都城是长安,不过洛阳的地位也很重要。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为了巩固统治,其二则是因为粮食供给问题。
自西周以来,几乎每一个强势王朝都比较重视洛阳的作用。洛阳不仅位于天下之中交通方便,而且还有利强势王朝向四周发散影响力。因此,尽管西周立都于镐京(今西安附近),但却依然将洛阳定为“第二首都”。

(隋文帝杨坚)

历史 发展到隋朝前后,因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兼之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本地粮食供给不足的现像。因此,在隋文帝时期每当关中发生粮食危机时,都会出现饥民“就食”他乡的状况。

所以在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才会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大运河,不仅沟通了南北漕运,而且还将运河贯通至洛阳。从而使其他地区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洛阳,并再从洛阳转运至长安。

(晋王、隋炀帝杨广)

唐朝建立后,也依赖于大运河为长安补充粮食等物资。然而受地势的影响,所以从洛阳向长安转运粮食并不方便,往往需要花费巨大成本,才能满足长安城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口的需要。

因此,唐朝便不得不重视洛阳的地位,也同样将其视为“第二首都”。甚至在武周时代,将统治中心放在洛阳。所以,作为“东都”的洛阳,在唐朝的地位相当重要!而这不仅是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也是因为受制于关中地区的粮食生产不足之所迫!

(唐高祖李渊)
由此可见:除了首都长安以外,洛阳也是唐朝的京城,是唐朝的第二首都。

教材上也明明写的唐朝都城是洛阳,东都洛阳。
本文标题: 大唐实行两京制,武周时期洛阳被称为神都,这一时期西安的地位咋样 是废都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11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多铎雷普了范文程,范文程还会对大清忠心耿耿吗和珅去世后,他的后人境遇如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