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冯道的历史评价会如此

发布时间: 2023-05-27 16:01: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冯道历仕四朝十帝为何后人对他评价不高,冯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历仕四朝十帝的人物,其经历堪称传奇。...

为什么冯道的历史评价会如此

冯道历仕四朝十帝为何后人对他评价不高

冯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历仕四朝十帝的人物,其经历堪称传奇。不过后人对于冯道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欧阳修称冯道不知廉耻,司马光怒斥冯道奸臣之尤。不过据说冯道在当时受朝廷尊重,百姓爱戴,为什么欧阳修等人评价冯道的话语会如此之重呢?实际上还是跟古人接受的理念有关,冯道先后效力了十位皇帝,这对于古人非常看重的“忠义”二字就打了折扣,所以才会出现对他的负面评价。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传统国家,而忠信则是所有礼仪当中最为之重的,身为臣子,对于国家要讲究忠诚忠信。这样的传统,对于现代来说或许没有那么突出,但是在古代却是作为臣子是否忠君爱国是最重要的标准。在传统意义上,一位臣子必须要专心致志的忠于一个国家,不能够三心二意,这样才是一位忠臣。但是根据局势去发生改变,以治世之道去辅佐政治,又何尝不是一位忠臣的表现呢?我国历史上曾有一位老臣辅佐五朝11帝,百姓都称呼他圣人,官吏却说他不知廉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冯道,一生历经了五个朝代,辅佐了十一位帝王,应该说他完全的背离了古代关于忠义的这一个标准,但是却被很多的百姓称之为是圣人,这是为什么呢?冯道出生在一个战乱纷争一个特殊混乱的年代,也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在这一个历史环境下,朝代的更新是非常的迅速。按照现在历史资料上的记载,在五代十国的期间总共延续了53年的时间,但是却替换了有五个政权,15位皇帝。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传统上的忠于一位皇帝,一个国家的思想话,是很难能够存活下来的。所以当时的冯道适时而变,即便政权不断地在更替,但是他也一直在活跃在朝堂之上。

冯道以孝子闻名,一直到唐朝灭亡的时候,冯道才正式的开始出山为官。他的仕途也是非常的坎坷。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投奔了刘守光,他是幽州节度使,之后在刘守光兵败了之后又立马跑去投奔了唐庄宗。再之后,后唐大乱,政局更替,唐明宗成为了皇帝,冯道也被提携成为了宰相。一直到后来的后晋,契丹,后汉,后周等等的朝代更替,冯道都一直担任着朝廷重臣的地位。

而冯道之所以能在五代十国将混乱的环境当中受到各朝各代皇帝的重用,是因为他对时局的把握和判断是很准确的。根据时局的变化,他甘愿背负骂名,选择了做治世之臣。虽然随着朝代的变化,一直在侍奉各种各样的皇帝,但是始终不变的是他心系于民,作为一位官员来说,他为官清廉,处处为百姓考虑,所以才有了之后一直被百姓称之为是圣人。

不过因为随着厚忠君思想的扩大和发展,很多历史上的史学家,比如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就一直在否定他,说他是不知廉耻,奸臣之尤。

纵使冯道的做法是有违传统意义上的忠君思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于百姓,对于治世上的卓越贡献,所以后世对于他的批评也是有失偏颇,对于他的评价也不能够片面的用传统的忠君思想作为衡量的标准。冯道如此评价自己“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在和平的年代尚且这样,在乱世中保持初心受到朝廷和百姓的喜爱也是无可厚非的。

冯道以孝闻名清廉正直,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却一般呢?

这是因为他效忠的对象换了一个又一个,这种做法违背了古人对“忠义”的认知,所以即便他孝顺又廉明却依旧有很多人不认同他。冯道生活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盘散沙”时期,也就是五代十国。这个时期大大小小的政权非常多,且更替速度非常快。这也是造成冯道频繁更换效忠对象的根本原因。

冯道一共经历过五个政权,效忠过的君王多达十个之多,其中最早的效忠对象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冯道本是唐朝幽州节度使下面的一位小小官吏,后来因为规劝该节度使不要趁乱出兵讨伐定州而被下狱。好不容易出狱之后,他便逃往太原投靠了当时还是晋王的李存勖。后来李存勖建国称帝,冯道也因能力出众被提升为户部侍郎。当时日渐强盛的契丹因听闻冯道能力出众还想要将他掳走,幸得边将保护他才得以逃过一劫。

李存勖在位没几年,曾经追随他打江山的李嗣源发动兵变并成功夺得皇位,成为后唐第二位君主。李嗣源对冯道的能力亦是非常认可的,于是便将他任命为兵部侍郎,第二年将他提升为宰相。继李嗣源之后,冯道又相继辅佐了李从厚与李从珂这两位后唐君主。在李从珂在位期间,石敬瑭与契丹联手谋权篡位,成立后晋。虽然经历了改朝换代,但是冯道依旧凭借自身的能力荣获宰相之位。

不过后晋这个政权同样不长久,因其第二任君主石重贵不愿向契丹俯首陈臣而招来契丹的进攻。后晋灭亡之后一个叫做后汉的政权在刘知远手中诞生,冯道的效忠对象也跟着变成了刘知远。待刘知远病逝,后汉隐帝即位,后汉又被郭威建立的后周取而代之,而冯道继续以太师之名辅佐后周。三年之后柴荣即位,冯道奉命为逝去的郭威主持丧事。谁知还未等郭威入葬皇陵,冯道也跟着病逝了。

因为冯道生前效忠的君王实在太多,所以即便他虽身居高位却从未以权谋私,甚至还多次提携后辈,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始终不高。然而实际上,冯道对待每一任君王的态度都是非常忠诚的,一直以来都尽心尽力地辅佐各任君王。

因为他先后效力于很多个朝代的皇上,后人认为他对君主不忠诚,对他评价差。
因为冯道这人一生效力的皇帝太多,这让相信“忠义”的古人特别看不起,认为冯道没有“忠义”。
因为冯道一直苟活在世上,先是投奔了唐庄宗、唐明宗 ,一直到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他都效力过,所以后世文人就说他是苟活之人。
虽然冯道在任期间非常的清廉正直,但是他让当时的皇帝对辽太宗称臣,这种卖主求荣的事情,让后世的文人不齿!

五代十国冯道,为什么能游刃有余的经历十位皇帝,始终担任将相三公职位?

冯道,五代十国第一相!

历经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五朝而不倒,一生侍奉过11位帝王,人称不倒翁宰相!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定律在冯道这里无效。可以说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冯道,这种情况,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只此一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么冯道凭什么能够在朝代更替如此频繁的乱世之中屹立数十年而不倒?


胆识过人的文人,凡事讲原则,这就是“长乐老”冯道 !

冯道虽说是属于那种很文弱的文化人,但是他在应对一些困境之时,所表现出来的胆略,却是很多耍武的人所无法企及的。

正因为冯道没有死板地固守自己的文化人角色,而是内心强大地在很多事情上做到让人信服的程度,所以,冯道才能够在相位上坐了20余年,而且受到了很多人的尊崇。

先说一下这个冯道的胆识,后晋时期的契丹,想要利用使者的身份,将冯道骗到契丹,然后长期地将他扣留在契丹。当时朝廷上很多人都劝冯道,千万不要去当这个使者,因为你如果去契丹的话,想要回家可就难了。


冯道知道契丹人不好应付,可是当下只有自己出使契丹,自己的老板才能安稳地坐皇帝这个位置,后晋皇室才能够安宁。最后,冯道勇敢地出使契丹,而且平安地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如果冯道当时没有这番胆识的话,自己是会吓尿的,然后百般推脱的。

说完了胆识,我们说一下冯道的讲原则之举。身为文官,他能够侍候那么多的皇帝,而且还能够很有效率地进谏自己的老板,凭良心地说一句,冯道不只是幸运而已,而是自己本身非常地讲原则,自己的文官职责,本来就是找到各种机会去进谏,达到化解难题同时帮到自己的结果。


可是,冯道丢官,也是因为自己有胆识讲原则,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非常讽刺的结果。后周时期的周世宗,一心想要自己亲自带队灭了北汉,当时的冯道进谏自己的老板,说当下的时局并不适合出兵。结果柴荣没听他的,并且让冯道主持后周太祖郭威德丧事,为其修陵。

挡老板路的冯道,确实有胆识,可是他遇到的是周世宗这种德性的老板,只能说自己失策了。更失策的是,冯道还讥讽自己的老板跟唐太宗没有可比性。试着想象一下,当时的周世宗肯定是气炸了。所以,最后冯道丢了相位,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后世之人有一种声音,说的是冯道年老不中用了,所谓的胆识跟原则,已经不是当年的胆识跟原则了。尤其是遇上了周世宗这个皇帝,冯道能够留着命去修陵,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当然,这种声音是应该认同的,不过,关键还是自己进谏得不是时候,进谏的对象也没有那么地好应付。不过即使如此,冯道德一生依然称得上传奇!柴荣也仅仅是在工作上与他有分歧。从心理上来讲,柴荣对冯道还是很敬重德,毕竟那是先帝都非常敬重的前辈。后来冯道病逝,周世宗柴荣异常伤感,下令废朝三日,并册赠冯道尚书令,追封瀛王,赐谥文懿。


当然,冯道是一个历史争议比较大的人,因为他不停的在换东家,与咱们所推崇的“忠”字相违背。但同时不管是哪一任东家,他都能做到把事情办好,把国家治理好。

于君不忠,但于民有益,这或许和那个时代有关系吧。


我觉得可以用黄仁宇先生的话来解释一下:

这五十四年不是大政治家建功立业的际会,甚至也不是忠臣烈士青史留名的机缘,所以在这非常时期,产生了一个冯道,他替一般人民请命,保存了传统统一政府行政的逻辑。一般的作史者,对付这样一位“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的“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又不能随便褒贬,也只好把他当作一位例外的人物看待,让他去自命为“长乐老”了。

因为冯道精通人情世故,特别圆滑,很会办事,深受皇帝喜爱和信任。
本文标题: 为什么冯道的历史评价会如此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10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经常吃藕粉会发胖吗为啥大家现在把美国称为“帝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