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中十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 2023-05-17 18:01: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五代十国的历史大致进程是怎样的呢?大唐帝国灭亡后,中国四分五裂。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仅仅是中原政权就换了五个,平均每十年时间就完...

五代十国中十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五代十国的历史大致进程是怎样的呢?

大唐帝国灭亡后,中国四分五裂。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仅仅是中原政权就换了五个,平均每十年时间就完成一次政权交替。每个政权所使用的国号,无一例外都是历史上曾有过的。为了区别雷同的名称,史学家只好统统加上一个“后”字,因此有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政权。至于地方割据政权,那就更多了,所谓的“十国”,指的是势力较大、存在时间较长的十个地方割据政权,分别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改国号为大梁,五代史由此为开端。五年后,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所杀,弑君者还没坐暖皇帝宝座,便被弟弟朱友贞干掉了。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国号大唐,灭了后梁。后梁存国仅十七年,共三任皇帝。

后唐开国仅仅三年,唐庄宗李存勖被叛军所杀,李嗣源继位。李嗣源当了八年皇帝后去世,李从厚继位,很快被李从珂赶下台。公元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借契丹之兵,灭了后唐,李从珂自焚身亡。后唐存国十四年,共四任皇帝。

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建立后晋政权,割幽云十六州予契丹。石敬瑭死后,继位的石重贵与契丹翻脸,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力量。经过数年苦战,后晋败于契丹之手,石重贵成为阶下之囚,后晋灭亡。后晋存国十一年,共两任皇帝。

契丹人入主中原,改国号为辽。与此同时,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自立为帝,号召诸道反契丹。在各地纷起的反攻下,辽太宗耶律德光被迫撤出中原。刘知远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后汉,这一年是公元947年。五代史没有一个皇帝当得久,仅仅一年后,刘知远便去世,他的儿子刘承佑继位。在政权频繁更迭的年代里,君与臣之间的信任降至冰点。公元950年,刘承佑突下重手,连杀大臣,并想除掉手握重兵的天雄节度使郭威。郭威不得不反,率军反攻开封,刘承佑败亡,后汉仅仅存在四年便灭亡了。


皇帝轮得可真快,这回轮到郭威加冕,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定都开封,这也是五代史里最后一个中原政权。郭威称帝后第四年(公元954年)去世,其养子柴荣(又称郭荣)继位,他是五代史中出类拔萃的一位皇帝。柴荣在位期间,南征北战,败北汉,征南唐、后蜀,北伐辽国,大有鼎定乾坤之势。可惜的是,他与五代多数皇帝一样短命,在位六年便英年早逝,只活了39岁。七岁的柴宗训被推上皇帝的宝座,不久后被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给夺权了。

五十年的时间,光是中原政权就换了十四个皇帝,其中有一半是以发动政变、兵变的形式夺权。皇帝被打倒、被推翻、被赶下台,甚至被杀,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直到赵匡胤建立大宋政权,杯酒释兵权,采取“强干弱枝”之政策,皇帝才算坐稳了江山。

五代十国的历史

希望可以简单帮我介绍一下,顺便,如果知道关于那段历史有哪些出版的史书,希望可以介绍我看,很感谢
上面的回答关于五代十国的历史已经很详细了,我补充一下关于五代十国的历史资料。 五代十国史料
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
新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150 卷,宋薛居正监修,开宝七年(974)
成书,主要依据五代各朝实录和范质《五代通录》修撰,称《五代史》,也
称《五代书》。后欧阳修以《五代史》不合“春秋笔法”,遂于皇祐五年(1053)
撰成《五代史记》74 卷。史称前者为《旧五代史》,后者为《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流行渐稀,明初以后绝版。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并以他书所引文字补充重编,其史料价值高于《新五代史》,《新五代史》
亦有少数记载较详,但都略于“十国”。至于清陈鳣《续唐书》,是以后唐、
南唐为正统的纪传体五代十国史,史料价值不高。
《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撰,自卷266 至294,为五代十国编年史,共
29 卷。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取材于《资治通鉴》,条理明晰,便于
检索,卷37 至42 的27 目,专叙五代十国事。
《五代会要》、《册府元龟》
《五代会要》 宋初王溥监修,30 卷。分类记载五代典章制度。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编纂,1000 卷,31 部1004 门,保存了许多五
代史料,部总序、门小序又常对五代各种典章制度进行概括性的论述,可补
《五代会要》之不足。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中亦有五代典制的记载。
“十国”史料
宋代记载“十国”的史书,以南唐为最多,如史虚白《钓矶立谈》、龙
衮《江南野史》、陈彭年《江南别录》、郑文宝《江表志》、佚名《江南余
载》等,而以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为著。
记载前、后蜀的有句延庆纂《锦里耆旧传》、张唐英撰《蜀梼杌》,记
载吴越的有题范坰、林禹撰《吴越备史》。
综合性的有周羽翀《三楚新录》,记载荆南、楚、湖南事迹。佚名《五
国故事》,记吴、南唐、前后蜀、南汉、闽“五国”,实为六国事。路振《九
国志》原记九国事,张唐英补北楚(荆南),遂成十国史。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纪传体(有表无志)“十国”史;清梁廷枏《南
汉书》,纪传体(无志、表)南汉史,两书汇集了有关史料,便于使用。
文集、笔记史料
五代有少量文集传世,如闽人黄滔《黄御史集》,吴越罗隐《罗昭谏集》,后蜀杜光庭《广成集》,以及由南唐入宋的徐铉《徐公文集·骑省集》,多
有诏旨碑传等原始史料。笔记小说,主要有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宋郑文
宝《南唐近事》、孙光宪《北梦琐言》、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钱易
《南部新书》等,也有有关五代十国的史料。
清代所编《全唐文》、《全唐诗》,都收录五代十国作者的诗文,便于
检索有关史料。
五代十国朝代、都城、年代表
朝 代 都 城 年 代
(或国名) 古 名 今 地
后 梁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07——923
后 唐 洛 阳 河南洛阳市 923——936
后 晋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36——946
后 汉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47——950
后 周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50——960
吴 扬 州 江苏扬州市 892——937
南 唐 金 陵 江苏南京市 937——975
前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891——925
后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925——965
闽 长 乐 福建福州市 893——945
楚 长 沙 湖南长沙市 896——951
南 汉 兴王府 广东广州市 905——971
荆 南 荆 州 湖北荆州市 907——963
吴 越 杭 州 浙江杭州市 893——978
北 汉 太 原 山西太原市 951——979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 潞州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吴天佑六年,909年) 象牙潭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 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 魏州之战
契丹神册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 幽州之战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 胡柳陂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五至十月 后唐灭后梁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 杨刘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九至十一月 后唐灭前蜀之战
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四月至四年二月 定州之战
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至闰十一月 后晋灭后唐之战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6年) 契丹灭后晋之战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契丹会同八年,945年)至三年 阳城、滹沱之战
五代后汉乾佑元年至二年(948—949年) 河中之战
五代后汉乾佑三年(950年)至四年正月 郭威灭后汉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北汉乾佑七年,954年) 高平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后蜀广政十八年,955年) 秦凤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 寿州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至四年 紫金山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至六年(辽应历八年至九年,958—959年) 河北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冬至五年春(南唐保大十三年至中兴元年,955—958年) 后周攻南唐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 六合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冬至五年春 淮南之战
五代十国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到公元979年北宋建立前夕,中国境内涌现出的五个朝代和十个割据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唐、南汉、闽国、吴越、楚国、前蜀、后蜀、北汉、南阳、南平等,这些政权之间战争频繁,政治动荡,文化和经济上也有很大变化。五代十国的历史,由于其时间跨度短,地域不一,各国政权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又比较复杂,因此历史学家对于这一时期的描述和评价也有不同。不过,五代十国时期产生了很多文化和艺术上的成就,如宋齐丘的“花间集”词集、著名的李后主的《南唐二主词》等文学作品,发展了木刻印刷、青花瓷等工艺和丹青塑造等美术形式,对于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五代十国是指中国南北政权分裂的时期,即唐末及五代时期(907年-960年)。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五个短暂的朝代,包括后梁(907年-923年)、后唐(923年-936年)、后晋(936年-946年)、后汉(947年- 950年)、后周(951年-960年)。同时,南方也形成了五个政权,它们是南唐(937年-975年)、南汉(917年-971年)、南楚(902年-965年)、南平(924年-963年)和南吴(907年-937年)。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的动荡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和政治混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然而,五代十国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很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崛起,包括李煜、辛弃疾和苏轼等。在诗歌、绘画、小说、歌曲等方面都有很多杰出的成就。五代中的“中兴之治”以及北方的“军阀割据”,南方的“文化繁荣”等,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影响。它影响了后来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后来的历史走向。

五代十国的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

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

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

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

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

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

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

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勗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

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

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

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他们互相勾结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

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在北方(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后梁的一倍,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

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

由于北方战争频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祸乱,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

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

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

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废杨溥自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

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

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淫、刻剥百姓著称。

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

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

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

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

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

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

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

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

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

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

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

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

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

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

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

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

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

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南汉"。

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

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

951年,郭威代汉。

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

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979年亡于北宋。

五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

从出版史角度看,后唐长兴三年(932)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刻成的九经,是中国第一部监本九经,宋人称其为「旧监本」或「古京本」,是中国后世一切监本九经的祖本。

这部九经,历时近二十年,中经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更替,终于得以完成。

这实在是个奇迹,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

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仅刊刻了《昭明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诸书,而且还于广政十四年(951),经营了「广政石经」的刊刻。

这个石经和以前的石经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连同注文一起刊刻的。

宋八洪迈评价其「犹有正(贞)观遗风」。

此外,后晋的刘等,还撰成了《唐书》二百卷,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

吴越的罗隐,是这一时期较有名的文学家,著有《罗隐甲乙集》,收其诗作,今已不传。

今可见者,有《四库全书》所收《罗昭谏集》八卷。

西蜀的韦庄、欧阳炯,南唐的冯延巳、中主李景、后主李煜,都擅长写词,均有不少名作传世,开宋词鼎盛之先河。

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留传至今的绘画珍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五代十国朝代、都城、年代表

朝 代 都 城 年 代

(或国名) 古 名 今 地

后 梁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07——923

后 唐 洛 阳 河南洛阳市 923——936

后 晋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36——946

后 汉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47——950

后 周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50——960

吴 扬 州 江苏扬州市 892——937

南 唐 金 陵 江苏南京市 937——975

前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891——925

后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925——965

闽 长 乐 福建福州市 893——945

楚 长 沙 湖南长沙市 896——951

南 汉 兴王府 广东广州市 905——971

荆 南 荆 州 湖北荆州市 907——963

吴 越 杭 州 浙江杭州市 893——978

北 汉 太 原 山西太原市 951——979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 潞州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吴天佑六年,909年) 象牙潭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 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 魏州之战

契丹神册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 幽州之战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 胡柳陂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五至十月 后唐灭后梁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 杨刘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九至十一月 后唐灭前蜀之战

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四月至四年二月 定州之战

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至闰十一月 后晋灭后唐之战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6年) 契丹灭后晋之战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契丹会同八年,945年)至三年 阳城、滹沱之战

五代后汉乾佑元年至二年(948—949年) 河中之战

五代后汉乾佑三年(950年)至四年正月 郭威灭后汉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北汉乾佑七年,954年) 高平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后蜀广政十八年,955年) 秦凤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 寿州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至四年 紫金山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至六年(辽应历八年至九年,958—959年) 河北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冬至五年春(南唐保大十三年至中兴元年,955—958年) 后周攻南唐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 六合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冬至五年春 淮南之战

关于五代十国的历史

总论: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若定义为唐亡至宋兴之间的时期则是907年-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指中国历史上唐末年至宋初的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在73年时间里,共出现了五个自命继承大统,但无力控制全局的朝代。后梁太祖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及后,后唐庄宗李存勖攻陷开封,灭后梁,建后唐,后唐后来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灭。13年后契丹军队南下,消灭后晋。此时,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4年后,后汉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及后后周亦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篡,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用了19年时间,于979年结束五代十国。五代所管辖范围都在北方,南方则有十余个地方势力先后据地为王,比较大的势力有十个,故称五代十国。五代中的后汉被后周推翻后,退居至原有统治疆域范围之一北角,虽仍自称继承后汉法统,但历史上将此一时期的后汉算作十国之一北汉。五代十国所涵盖的范围北至漠南,南至今缅甸北部,西至陇右道,当中大量外族进入中原地区,继南北朝后中国再次进行了一次民族大融合。
------------------------------------------------------------------------
五代

五代(907年-960年)是五个朝代的合称。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开始,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更替。后梁太祖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及后,后唐庄宗李存勖攻陷开封,灭后梁,建后唐,后唐后来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灭。13年后契丹军队南下,消灭后晋。此时,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4年后,后汉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及后后周亦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篡。直到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共53年。中国文学史上也称这个时期为五季,但史学界很少使用这个称呼[1]。
五代的主要位置在中原,后唐、后晋、后汉君主为汉化的沙陀人,后梁和后周君主则是汉人。除后唐定都于洛阳外,其余4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开封(汴京)。

[编辑]后梁
主条目:后梁
后梁开国君主朱温,原为黄巢之乱将领,降唐后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当时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召朱全忠救驾。韩全诲遂强迫昭宗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进攻凤翔。天复三年(903年),凤翔粮草耗尽,李茂贞不得已杀宦官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送昭宗出城,昭宗又回到长安。随后,朱温屠杀宦官五百余人,掌握朝中大权。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杀宰相崔胤,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同年8月杀昭宗,另立其子李柷为帝。开平元年(907年)朱温逼迫李柷禅让,建都洛阳,之后迁都开封,国号为“梁”。
朱温与晋王李克用是死敌,所以自开国起双方就持续战斗。李克用死后,李存勖继续与朱温对抗。后梁在潞州之战、柏乡之战等战役中均败给晋军。朱温为人残暴,杀人如草芥,致使朝政混乱。公元912年,朱温又欲废郢王朱友圭改立朱友文,结果朱友圭先发制人,杀朱温篡位。朱友圭登基后,荒淫无度,甚至不顾伦理,经常召诸子之妻入宫陪侍。913年,朱友圭之弟朱友贞发动政变讨伐朱友圭,朱友圭死,朱友贞继位。
后梁经此内乱,国势日衰。朱友贞经常与晋军作战,屡战屡败。龙德三年(923年),后唐李存勖对后梁发动总攻。朱友贞在后唐军攻入开封的前夕,为避免落入仇人之手,命部将皇甫麟将他杀死,后梁灭亡。

[编辑]后唐
主条目:后唐
后唐的前身是晋王国,建立者为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驻守太原。朱温篡唐后,李克用拒不承认,起兵讨伐朱温。公元908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继承晋王位。李存勖在潞州之战大破后梁军,稳定了局势。911年,李存勖率晋军击梁军于柏乡,梁军大败。913年,李存勖又攻灭称燕帝的刘守光,占据幽州。经过多年的征战,李存勖终于在公元923年四月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同年,唐军攻入汴梁,后梁覆灭。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大将郭崇韬进攻前蜀,前蜀灭亡,后唐国力达到顶峰。
然而,李存勖喜欢戏剧,给自己取了艺名“李天下”,自己登场表演。此外还宠信伶人宦官,朝政日坏。另外,庄宗刘皇后贪婪爱财,将税收一分为二,一半进入内库,一半归后宫。由于李存勖连年征战,军队人数众多,消耗太大,国库空虚。后宫之中财物堆积如山,却不拿出来用。军队缺钱到了要克扣军粮的程度,士卒们由于缺粮吃,竟至卖妻卖子、挖野菜充饥的程度,士兵常在半路饿死。后来,李存勖听信谗言派人调查郭崇韬,刘皇后密令将其处决,结果军心涣散,兵变四起。刘皇后却还不舍得把宫中财物拿出去劳军,使局面更加恶化[2]。
926年,李克用养子李嗣源起兵争夺皇位,李存勖率兵准备讨伐,结果士兵不听指挥,在路上逃亡大半,庄宗无奈回宫[3]。不久之后,后唐宫廷发生内乱,李存勖被流箭射中驾崩。李嗣源兵入洛邑,杀尽叛臣而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明宗即位后,朝政渐为安定,他革除庄宗时的弊政,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杀死宦官,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喘过一口气来,并撤销不少有名无实的机关。933年,明宗逝世,其子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闵帝决定调动各重要节度使,试图削藩,剥夺明宗养子潞王李从珂的兵权,李从珂以凤翔节度使叛变,934年,叛军攻入京师,闵帝逃往河北后被杀,李从珂即位,是为后唐末帝。
末帝与镇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和,936年末帝下诏把石敬瑭调任,石敬瑭随即叛变。末帝发兵攻太原,石敬瑭向契丹借兵,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亲率大军南下,后唐军战败。937年,契丹与石敬瑭的大军攻入洛阳,末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编辑]后晋
主条目:后晋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后唐大将,是后唐君主李嗣源的女婿,任河东节度使。但李嗣源死后不久,李从珂灭李从厚夺位,他猜忌石敬瑭,打算将石敬瑭调离河东。石敬瑭不愿坐以待毙,遂起兵反唐。
石敬瑭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与后唐对抗,他向契丹主耶律德光求援,作为条件他同意割让燕云十六州[4]给契丹,并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因此,耶律德光决定帮助石敬瑭。936年11月28日石敬瑭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不久,契丹和石敬瑭军攻入后唐首都洛阳。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国号晋。移都开封,并按约将16州让给契丹。
942年,石敬瑭去世。侄子石重贵继承皇位。石重贵登基后,听从大臣景延广的建议,决定摆脱对契丹的依附。他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引起契丹的不满。[5]契丹分别在944年、945年、947年三次南下,最终契丹主耶律德光在947年攻陷开封,石重贵被迫投降,后晋灭亡。

[编辑]后汉
主条目:后汉
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原为五代后晋河东节度使。947年,契丹攻陷开封,中原无主。刘知远趁机于太原称帝,建国号汉。契丹北撤后,迁都开封。948年正月,刘知远去世,由其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
刘知远将朝政托付给重臣杨邠、郭威、史弘肇、王章,刘承祐不愿处处受制,于乾祐三年950年将宰相杨邠、史弘肇、王章等诛杀,又下令铲除郭威。郭威立即起兵讨伐刘承祐,于951年1月攻入开封,刘承祐为乱军所杀,2月13日郭威称帝,后汉灭亡。

[编辑]后周
主条目:后周

五代十国之后周版图
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刘承祐诛杀重臣,郭威当时领兵在外,闻讯后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不久攻陷开封。刘承祐死于非命,郭威于951年2月13日登基,是为后周太祖。郭威登基后起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后周国力蒸蒸日上。954年,郭威去世,由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世宗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使得后周的经济和军事有了很大的提升。北汉刘崇趁世宗刚刚登基,率4万军攻后周。柴荣率军迎战,大破北汉军,稳定政局。958年世宗率兵南下讨伐南唐,南唐战败,被迫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并且称臣。959年,世宗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北伐辽国。周军一连攻陷瀛洲、莫州,又连夺益津关、瓦桥关、高阳关三关。当年五月,世宗希望夺取幽州,却突然生病,被迫班师。六月,柴荣去世,由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
960年,大将赵匡胤谎报北汉、辽国联合入侵。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抵御,禁军到达开封东北部的陈桥驿后,突然发动兵变,拥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赵匡胤回师开封,建立宋朝,废黜柴宗训,后周灭亡。

[编辑]十国

十国(902年-979年)是对五代时期先后建立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的合称。
北宋路振撰《九国志》,不含南平。其孙路纶续作《荆南志》,遂称《十国志》,其后刘恕作《十国纪年》,历史上遂将这一时期称为“十国”。实际上,十国并未同时存在过,最多只有八国并存,而且当时周边的政权契丹、大理国、渤海国、东丹等政权虽然也处在这一时期,但是传统上并不包括[1]。

[编辑]前蜀
主条目:前蜀
前蜀是唐“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王建在位12年,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又因长年没有战争,因此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强国。但918年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925年,后唐伐蜀,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编辑]后蜀
主条目:后蜀
925年,后唐灭前蜀,孟知祥因功被任命为节度使。公元934年,孟知祥趁后唐发生内乱时自立,国号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当了7个月皇帝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继位。孟昶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扩展疆土,后蜀一度国势强盛,并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于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后期开始贪图逸乐、不思国政,朝政变得十分腐败。965年,宋军攻蜀,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大败,宋军趁势进攻成都,孟昶出降,后蜀灭亡。

[编辑]吴
主条目:南吴
南吴的创始者杨行密在892年被唐封为淮南节度使,902年被封为吴王。905年,杨行密逝世,其子杨渥继位,但他喜好游玩作乐,又排挤功臣宿将。张灏、徐温因故发动兵变,杨渥被架空权力,并在908年被杀,由其弟杨隆演继位。919年,杨隆演正式即吴国国王位,改元武义[6]。由于徐温继续独掌大权,杨隆演仍然无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郁郁而终,由其子杨溥继位。杨溥在927年正式称帝,大权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杨溥让位于徐温养子徐知诰,南吴灭亡。

[编辑]南唐
主条目:南唐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吴大将徐温。杨渥继承杨行密之后,任用自己的亲信,排挤旧将。907年,徐温和张灏借此发动兵变,剥夺了杨渥的权力,并在908年将其处死。杨渥死后,张颢企图自立,而徐温想继续立杨氏为后。最终,徐温推杨隆演继位,张颢感到不满,两人遂发生冲突[7]。冲突的结果是徐温杀掉张颢,独揽大权,吴主只是傀儡而已。
徐温一开始让其子徐知训掌握大权,但徐知训经常凌辱杨氏和部将,918年最终被部下朱瑾所杀。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平定叛乱,遂开始执政。927年,徐温去世,徐知诰自此成为南吴的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尊重杨氏和手下部将,逐渐得到民心[8]。937年,徐知诰见时机成熟,便篡吴称帝,国号为齐,史称徐齐。939年,徐知诰宣称自己是唐王室的后裔,恢复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李昪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跟邻国和好,南唐国力强盛。
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李璟继承皇位。李璟积极用兵,在945年攻灭闽,又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将其灭亡。不久,南楚旧将刘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了对湖南一带的控制,连年用兵使南唐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李璟一直采取联合契丹来压制后周的政策,最终导致双方兵戎相见。957年,后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败,割让长江以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李煜虽然是一个出色词人,但却不是一个出色的君主。973年,宋主赵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绝,赵匡胤遂进攻南唐。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灭亡。

[编辑]吴越
主条目:吴越国
吴越的建立者为唐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首都杭州,盛时疆域为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南部、福建东北部。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故该年为吴越建国之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钱镠卒,子钱元瓘继位。后晋天福五年(941年),钱元瓘去世,其子钱弘佐继位。辽国会同十年(947年),钱弘佐去世,其子年纪尚幼,故由其弟钱弘倧继位。但钱弘倧欲限制将领权力,结果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在当年十二月发动政变,改立钱弘倧的弟弟钱弘俶继位。978年,钱弘俶向北宋献出土地投降,吴越灭亡。

[编辑]闽
主条目:闽国
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与其兄王潮在唐昭宗年间逐渐控制福州一带,王潮被授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审知继承。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出身贫苦,故能节俭自处,在位时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并称臣于中原,使闽国迅速发展。925年王审知去世,长子王延翰继立。王延翰个性骄傲荒淫,残忍凶暴,结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杀掉。王延钧继承闽王位,在933年称帝。935年王延钧被其子王继鹏所弑,王继鹏夺位。王继鹏个性猜忌,屡杀宗室,结果在939年朱文进、连重遇的兵变中被杀,由其叔王延曦继承。王延羲一向暴虐,朱文进、连重遇两人认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杀王延羲。朱文进自称闽王,但不久就被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击败。945年,南唐抓住闽国内乱机会进攻,南唐军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闽国亡。

[编辑]楚
主条目:南楚
南楚的创立者马殷在896年被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中央称臣,被封为楚王。马殷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927年,后唐正式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930年马殷去世,由其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马希范继承。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此举导致马希萼的不满,楚国内乱爆发。950年 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战败,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自得位后志得意满,纵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南楚大乱。南唐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进攻楚国,攻占长沙,南楚灭亡。

[编辑]南汉
主条目:南汉
南汉的奠基者是唐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唐亡后臣服后梁。刘隐率兵平定了岭南,又从南楚手中夺取了容、邕两管。他重用岭南士人[10],为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911年刘隐去世,由其弟刘岩继位。刘岩在削平岭南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后,于917年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刘岩与邻国和好,又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在国内推广科举制度,使南汉国力蒸蒸日上。
942年,刘岩去世,其子刘玢继位。但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结果境内发生反抗起义,南汉国力开始走下坡路。943年,刘晟杀兄自立,虽然他从南楚手中夺取了不少地盘,但他却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大肆屠杀皇族和部下,使南汉每况愈下。958年,刘晟病逝,由其子刘鋹继位。刘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汉在他手中彻底腐坏堕落。结果在971年宋军进攻时,南汉无力抵抗,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编辑]荆南
主条目:荆南
荆南又称南平、北楚。[11]其建立者高季兴为朱温部下,907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荆南节度使,其首府为江陵。后梁灭亡后,高季兴继续向后唐称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时,高季兴曾表示要帮助后唐进攻,但实际并未兑现承诺。后唐明宗继位后,高季兴却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发兵征讨荆南。所幸因为江南雨季到来,唐军粮草不济,高季兴才摆脱被灭亡的命运。929年高季兴逝世,其子高从诲上台后,重新修复与后唐的关系,于934年被封为南平王。
荆南地小国弱,因贪图赏赐,几乎向所有附近称帝的政权称臣,而且还抢夺其他政权的贡品。各国称高季兴和高从诲为“高赖子”。948年高从诲逝世,其子高保融继位,继续侍奉中央政府。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高继冲年幼,故以高保融之弟高保勖继承。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继冲继承。963年宋军南征时路过江陵,高继冲见宋军兵威深感恐惧,遂投降于宋,荆南灭亡。

[编辑]北汉
主条目:北汉
北汉的开国君主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951年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汉国号,史称北汉。
北汉是十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所以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954年,刘崇试图趁周世宗刚继位的机会进攻后周,结果被后周打得惨败,国力大衰。刘崇于同年逝世,其子刘承钧继位,继续侍奉辽国的政策,称辽主为父皇帝。968年,刘承钧病逝,养子刘继恩继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杀。刘继恩之兄刘继元继位,残忍嗜杀,亦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北汉江河日下。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但宋军在979年卷土重来,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势不可挡,刘继元向辽军求救,辽国援军亦被击退,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亡。
----

[编辑]特色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的延续,早在晚唐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至唐亡后这些藩镇仍存在,而且割据更加剧烈,由是者维持了数十年。五代十国的政权基本上都为昙花一现,因为有实力的将领经常发动兵变夺权,如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靠兵变上台的。另外,五代十国又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对十国有压倒性的中原王朝,各个割据政权间战斗不休,统治者多重武功而轻文治。
五代(907年-960年)是五个朝代的合称。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开始,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更替。后梁太祖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及后,后唐庄宗李存勖攻陷开封,灭后梁,建后唐,后唐后来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灭。13年后契丹军队南下,消灭后晋。此时,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4年后,后汉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及后后周亦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篡。直到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共53年。   五代的主要位置在中原,后唐、后晋、后汉君主为汉化的沙陀人,后梁和后周君主则是汉人。除后唐定都于洛阳外,其余4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开封(汴京)。
后梁
  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叛变投唐后,朝廷封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天复元年(901年)封为梁王。后朱全忠于903年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剪除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904年,朱全忠杀唐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即位,是为唐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白马驿之祸”。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至此唐朝完全灭亡。中国历史由此也正式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朱友圭杀父朱温自立称帝。913年2月,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兄自立,称梁末帝。923年被后唐所灭。
后唐
  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勗继其父晋王李克用之位,任河东节度使,袭晋王。后攻破幽州,尽并卢龙(桀燕国)及河北之地,923年称帝,改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同年攻占开封,梁末帝死,后梁随即灭亡,庄宗遂定都西京-洛阳。926年后唐魏州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太祖李克用养子李嗣源遂入洛阳,称后唐明宗。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李从厚嗣位,称闵帝。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934年明宗养子李从珂乃即位,936年大将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败唐军,攻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
后晋
  936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阳,灭后唐称帝,国号晋,称 石敬瑭
高祖,定都于东京-开封。割燕云十六州与辽,对辽主称臣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贵嗣位称出帝。946年,辽兵攻入汴,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
后汉
  沙陀部人刘知远曾与石敬瑭合谋反唐。后唐灭亡后,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后晋亡,他便改国号汉,后定都于汴京-开封,称高祖。948年高祖第二子刘承佑嗣位,称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隐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杀之,郭威遂反,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后周
  950年后汉大将郭威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定都汴京-开封,称太祖,后于954年卒。同年柴荣(郭荣)以太祖养子(内侄)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训(郭宗训)嗣位,称恭皇帝。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策动陈桥兵变,建宋代周,恭帝在位仅六个月。
编辑本段十国割据
  十国是对五代时期先后建立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的合称。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著“十国”世家,路振撰《九国志》,不含南平,其孙路纶续作《荆南志》,遂称《十国志》,其后刘恕作《十国纪年》,“十国”一词于是逐渐产生。
前蜀
  前蜀是唐朝册立的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亦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在位12年,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又因长年没有战争,因此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强国。但918年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公元925年,后唐伐蜀,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后蜀
  925年,后唐灭前蜀,孟知祥因功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不久吞并东川节度,遂据有两川之地。933年二月,后唐封为蜀王。934年,孟知祥趁后唐发生内乱时自立,国号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当了7个月皇帝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继位。孟昶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扩展疆土,后蜀一度国势强盛,并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于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后期开始贪图逸乐、不思国政,朝政变得十分腐败。公元965年,宋军攻蜀,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大败,宋军趁势进攻成都,孟昶出降,后蜀灭亡。

  南吴的创始者杨行密在892年被唐封为淮南节度使,902年被封为吴王。公元905年,杨行密逝世,其子杨渥继位,但他喜好游玩作乐,又排挤功臣宿将。张灏、徐温因故发动兵变,杨渥被架空权力,并在908年被杀,由其弟杨隆演继位。公元919年,杨隆演正式即吴国王位,改元武义。由于徐温继续独掌大权,杨隆演仍然无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郁郁而终,由其子杨溥继位。杨溥在927年正式称帝,大权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杨溥让位于徐温养子徐知诰,南吴灭亡。
南唐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吴权臣徐温,独揽大权,吴主只是傀儡而已。927年,徐温去世, 李昪
养子徐知诰成为南吴的实际统治者。937年,徐知诰篡吴称帝,国号为齐,史称徐齐。939年,徐知诰宣称自己是唐室后裔,恢复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李璟继承皇位。957年,后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败,割让长江以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李煜虽然是一个出色词人,但却不是一个出色的君主。973年,宋主赵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绝,赵匡胤遂进攻南唐。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灭亡。
吴越
  吴越的建立者为唐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902年封为越王,904年,改封吴王,都城杭州,盛时疆域为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南部、福建东北部。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故该年为吴越建国之年。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钱镠卒,子钱元瓘继位。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1年),钱元瓘去世,其子钱弘佐继位。辽国会同十年(公元947年),钱弘佐去世,其子年纪尚幼,故由其弟钱弘倧继位。但钱弘倧欲限制将领权力,结果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在当年十二月发动政变,改立钱弘倧的弟弟钱弘俶继位。公元978年,钱弘俶向北宋献出土地投降,吴越灭亡。

  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与其兄王潮在唐昭宗年间逐渐控制福州一带,王潮被授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审知继承。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925年王审知去世,长子王延翰继立。王延翰个性骄傲荒淫,残忍凶暴,结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杀掉。王延钧继承闽王位,在933年称帝。935年王延钧被其子王继鹏所弑,王继鹏夺位。王继鹏个性猜忌,屡杀宗室,结果在939年朱文进、连重遇的兵变中被杀,由其叔王延曦继承。王延羲一向暴虐,朱文进、连重遇两人认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杀王延羲。朱文进自称闽王,但不久就被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击败。945年,南唐抓住闽国内乱机会进攻,南唐军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闽国亡。

  南楚的创立者马殷在896年被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中央称臣,被封为楚王。马殷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927年,后唐正式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930年马殷去世,由其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马希范继承。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此举导致马希萼的不满,楚国内乱爆发。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战败,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自得位后志得意满,纵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南楚大乱。南唐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进攻楚国,攻占长沙,南楚灭亡。
南汉
  南汉的奠基者是唐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唐亡后臣服后梁。刘隐率兵平定了岭南,又从南楚手中夺取了容、邕两管。他重用岭南士人,为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911年刘隐去世,由其弟刘岩继位。刘岩在削平岭南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后,于917年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刘岩与邻国和好,又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在国内推广科举制度,使南汉国力蒸蒸日上。 942年,刘岩去世,其子刘玢继位。但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结果境内发生反抗起义,南汉国力开始走下坡路。943年,刘晟杀兄自立,虽然他从南楚手中夺取了不少地盘,但他却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大肆屠杀皇族和部下,使南汉每况愈下。958年,刘晟病逝,由其子刘鋹继位。刘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汉在他手中彻底腐坏堕落。结果在971年宋军进攻时,南汉无力抵抗,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南平(荆南)
  荆南的建立者高季兴为朱温部下,907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荆南节度使,其首府为江陵。后梁灭亡后,高季兴继续向后唐称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时,高季兴曾表示要帮助后唐进攻,但实际并未兑现承诺。后唐明宗继位后,高季兴却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发兵征讨荆南。所幸因为江南雨季到来,唐军粮草不济,高季兴才摆脱被灭亡的命运。929年高季兴逝世,其子高从诲上台后,重新修复与后唐的关系,于934年被封为南平王。荆南地小国弱,因贪图赏赐,几乎向所有附近称帝的政权称臣,而且还抢夺其他政权的贡品。各国称高季兴和高从诲为“高赖子”。948年高从诲逝世,其子高保融继位,继续侍奉中央政府。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高继冲年幼,故以高保融之弟高保勖继承。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继冲继承。963年宋军南征时路过江陵,高继冲见宋军兵威深感恐惧,遂投降于宋,荆南灭亡。
北汉
  北汉又称东汉,其开国君主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951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所以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公元954年,刘崇试图趁周世宗刚继位的机会进攻后周,结果被后周打得惨败,国力大衰。刘崇于同年逝世,其子刘承钧继位,继续侍奉辽国的政策,称辽主为父皇帝。公元968年,刘承钧病逝,养子刘继恩继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杀。刘继恩之兄刘继元继位,残忍嗜杀,亦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北汉江河日下。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但宋军在979年卷土重来,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势不可挡,刘继元向辽军求救,辽国援军亦被击退,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亡。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对上苏姚纯然含笑的目光,
男人晚上爱看的555ze,Ċòṁ
拒绝的话顿时哽在喉头,她虽然出身不高,但意外的聪颖、体贴,又怎么会不明白蝴蝶活不了几日。之所以这样说,无非就是给他留个念想,他又怎么忍心打破
可以看看资质通鉴

五代十国的历史大致进程是怎样的?

五代十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大动乱的时期,时间从907年—960年,持续了约50多年。要说“五代十国”这一称谓的话,还是出自《新五代史》中对它们的称呼,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一直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

十国是指中原地区之外的几个割据政权,即南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马楚、南唐、北汉,有一个简单记法: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

我们知道唐代在安史之乱之后开始由盛转衰,逐渐出现藩镇割据,到唐末黄巢起义之后,藩镇割据大规模出现。朱温灭唐朝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中原地区呈现五个政权一次更替的状态,然而它们无法统一全国,其他地方的藩镇便出现十个历时比较长、称王或称帝的政权。

中原方面,朱温篡唐建立了后梁,而后在923年晋王之子李存勖灭掉后梁,建立了后唐。后唐在经历一段强盛后被契丹军灭,随后是后晋。后晋又被契丹军灭后,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其后郭威篡后汉建后周,最后被赵匡胤篡位,建立了北宋。这五代,其实并不像之前的朝代一样,是藩镇共同认可的共主,而是像一个藩镇型的小朝廷。

十国中 ,除了北汉外,其他都割据在南方,江南地区被南吴、南唐、吴越国、闽国割据,湖广地区是被荆南、南楚、南汉占据,两川地区是前蜀、后蜀。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相继灭掉这十国,最后基本统一了全国。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虽然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但各朝变化比较大,制度变迁快,大致有三省六部、三司盒枢密院,其中枢密院权力相对更大。在经济方面,北方战乱频仍,所以许多人口迁移到南方,南方十国林立,社会较为安定,各国君主又比较重视生产,经济快速发展。

五代是一个取代一个,五代中有3个被兵变推翻的,2个亡于兵祸。53年时间更易5代。
唐末藩镇林立,朱温灭唐,李存勖灭了后梁,石敬瑭灭了后唐,后晋被后汉取代,后汉被后周取代,后周被宋取代。
五代十国从907年到960年持续了约50多年,唐灭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是中原之外的割据政权,分别是南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马楚、南唐、北汉。
本文标题: 五代十国中十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93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汉匈战争晚清立宪成功与否,哪种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