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学中国史的人跳极乐净土

发布时间: 2023-05-16 13:59: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1

为什么《极乐净土》在B站火了起来正解极乐净土为何会火,事情上极乐净土不论歌词,还是背景音乐的编曲,和舞蹈,都是在进行催眠,都是渲...

怎样看待学中国史的人跳极乐净土

为什么《极乐净土》在B站火了起来

正解极乐净土为何会火,事情上极乐净土不论歌词,还是背景音乐的编曲,和舞蹈,都是在进行催眠,都是渲染同一个宗旨那就是释放欲望,歌词在形容享乐喝酒与美人,背景音乐用的是快节奏,而且鼓点极重会让人联想到夜店酒吧,接着就是舞蹈,舞蹈中有花魁步,这主要就是用来招揽客人用的,目的就是让人流连忘返,去释放欲望,这些加在一起都没有达到最完美的效果,MMD起到了最重要的一点,虚拟歌姬跳舞时的灯光刚好暗合了夜店的效果,让人有种欲罢不能的向往,再接着就是虚拟歌姬在跳舞时有着一些若隐若现的内衣漏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当有人反复的用催眠的方式告诉一个人要释放欲望时,人自己内心的欲望会告诉自己,还要继续释放欲望,没有人会拒绝,接着就会听,反复的听。就这样,极乐净土自然而然的火了
ps:另外跳舞的三位女主选的也恰到好处,一位是萌妹子,代表了纯真,一位是性感女神,代表了野性,最后一位是一个女汉子,代表了坚强,不论内心有任何憧憬,这三个人都可以诠释。所以被洗脑是妥妥的事情
《极乐净土》是一首由日本歌手Gackt演唱的歌曲,于2021年发行。这首歌曲在发行后迅速在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走红,并在B站等视频分享网站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极乐净土》在B站火起来的原因:
1. 时机成熟:在社交媒体崛起和流媒体服务迅速普及的时代,《极乐净土》这首歌曲很容易地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此外,该歌曲于2021年发行,在全球音乐市场的热度逐渐升高的时期,使得它更容易被全球听众所接受。
2. 音乐质量高:Gackt是一位著名的歌手,他的音乐质量一直备受好评。《极乐净土》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歌曲,它的音乐元素非常适合在视频分享网站上播放。
3. 舞蹈动作简单易学:《极乐净土》的舞蹈动作非常简单易学,而且很有节奏感,容易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这些因素使得它在B站等视频分享网站上备受欢迎。
4. 社交媒体的传播:《极乐净土》在B站等视频分享网站上的火爆也与社交媒体的传播密不可分。这些平台为这首歌曲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传播环境,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它。
总之,《极乐净土》之所以在B站火起来,是因为它具备了适合在视频分享网站上播放的音乐质量、舞蹈动作简单易学和社交媒体的传播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歌声节奏感强,舞蹈好看且有 撩人 这动作,大家都喜欢,其实就是有毒。。。
鬼畜太多
迷一样 绅士的胜利

B站总有人说极乐净土是什麼意思?

这首歌名真不应该翻译成极乐净土,极乐净土本是佛教中西方极乐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所化的世界,为了度脱有情众生,这个世界中的人只有诸般快乐,而没有痛苦,衣食都是随心而至,天空常有妙音响起,大地是金子铺的,树木也是七宝的,阿弥陀佛常在这个世界说法,这个世界还有观世音菩萨何和大势至菩萨,还有很多成就的圣人菩萨。这首歌就是些靡靡之音,倡导所谓的及时行乐,不计后果,可是做任何事都是有后果的。和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天上一个地狱,什么叫净土,是干净的净,翻译这首歌名的人,抵制你,误导大众!
极乐净土是一种舞蹈,由GARNiDELiA成员toku(とく)谱曲,MIUME / MARiA(实名为水桥舞,音译为美依礼芽)/ 217三人舞蹈的日语歌曲。收录于单曲《约束 -Promise code-》和专辑《Violet Cry 》中。
日文歌词
演唱:GARNiDELiA
词:メイリア
曲:toku
月明かり升る刻
灯る赤提灯
祭囃子の合図
ふわり蝶が诱い出す
ちょいと覗いて见てごらん
迷い込めば抜け出せない
楽しいことがしたいなら
おいでませ极楽浄土
歌えや歌え心のままに
アナタの声をさぁ闻かせて
踊れや踊れ时を忘れ
今宵共にああ狂い咲き
美しく咲く花も
いつか散りゆくもの
それならこの一夜を
もっと热く爱したい
ちょいと「いいこと」いたしましょう
これは梦か幻か
嘘も真も无い世界
ゆきましょう极楽浄土
歌えや歌え心のままに
乱れる髪息も気にせず
踊れや踊れ时を忘れ
今宵共にああ狂い咲き
ちょいと「いいこと」いたしましょう
嘘も真も无い世界
ゆきましょう极楽浄土
歌えや歌え心のままに
アナタの声をさぁ闻かせて
踊れや踊れ时を忘れ
今宵共にああ狂い咲き
今宵アナタと狂い咲き
极乐净土是公主殿下初音未来唱的一首歌 也有另一种意思,很邪恶的
GARNiDELiA创作并演舞的一首歌的名称,因其中的“撩人”动作和好听的旋律而火,被用于MMD制作
这是一种毒

极乐净土难道就不会人满为患了?

都说往生到极乐净土成了佛,就不生不死了。而佛法也是要度所有人成佛。rn那从理论上讲,总有一天所有生灵都成了佛。西方极乐净土岂不是人满为患了?
  楼主此问,末学略答如下:

  一。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十四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如上可知:极乐净土能容声闻之数,非是算数可计量;何况菩萨等数?既如此,若说“国土狭小”而难容众生,佛岂非妄语?

  二。 《无量寿经》:“佛语阿难: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如大目犍连,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于阿僧只那由他劫,乃至灭度,悉共计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数。譬如大海,深广无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滴。于意云何,其所滴者,于彼大海,何所为多?
  阿难白佛:彼所滴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历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也。
  佛语阿难:如目连等,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计彼初会声闻、菩萨。所知数者,犹如一滴,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如上可知:初会之时,声闻、菩萨之数,已是无法计量,何况成佛久远,往生之人必定远超初会不知多少倍;云何“人满为患”?

  三。 第十八愿(此愿为48愿中最为人熟知):“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此愿所说之“往生条件”,比之来世再得人身不知简易多少倍;故知信愿往生者,多劫以来已是难以计量;若说“人满为患”,乃至随之提高“往生条件”,佛岂非妄语?

  四。 如理思维:诸佛摄众生成就佛土,有一众生往生于此佛国土,就是在“庄严佛土”上尽了自己一份力;所以,来生一人,则国土广大一分;一人念佛,功德池中感应而生一朵莲花;只因极乐净土之庄严,已是无可形容,增此一点一滴,不可能显现得出。乃至亿万众生一时往生,也不可见国土增加;而实际上却有极细微增加。
  依此理而言,永无“人满为患”之虞。

  如上略说可知:“人满为患”者,是虚妄计度而已,如是说同于魔说,佛子不当有此误解也!

  南无阿弥陀佛
极乐国土其大无比,再多的人前往,也能容纳得下。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诸佛出世,都有众多眷属围绕,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欢喜”。当他依愿力成就佛国时,有千千万万的诸大菩萨跟随,助其弘法度众。这两句,就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番情景:诸佛四周,还有无量菩萨围绕身边,共同聚集在巨大的菩提树王下。
比如无线电波充满空间,但空间并不觉得满了,还跟空的一样。极乐世界的人是充满空间但不占有空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净空法师主讲)大乘无量寿经 (第七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34-073
最近我听一个同修来跟我说,他说现在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人满了,你们念佛没有办法去了,一定要改念弥勒菩萨、药师佛,求生东方净土,西方净土人满为患。经上没有,这个说法在经上找不到。经上没有,那是魔说,那不是佛说。千万不要听人误导了,这个误导人的人果报很惨,这是把许许多多人一生往生净土的机会断掉了。我想大概这些人跟他过去是有冤仇,他还没报,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机会报,赶紧拉回来,准备报复,不怀好心!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很明了。
西方极乐是佛祖向众生描绘的一个理想世界,想多大就可以有多大,想多好就可以有多好,这样的世界怎么可能人满为患呢?对众生而言,唯一的患是这样的世界离他们太遥远,乘坐超光速飞机也到不了。
极乐净土是依众生的清净本性建立的法性国土 一切众生都具有同一个本性 这样心性的世界就是整个法界 没有边际无可称量 可以说一切众生从来都是活在自己心性所建造的世界里 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人满为患呢
西方极乐净土不会人满为患,因为极乐净土是无穷大的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欲六尘的。所以净土是一个出世间的法,所标心的非常高远、超越,志向非常远大,以成佛作为自己的目标,所以对这样的志向的净业行人来说,就应该舍离一切恶处。恶处就是对修净业出离之法有妨碍的地方,如果不能舍离这些恶处,那就说明厌离娑婆的心还不究竟。

这些恶处可能就是引发我们五欲六尘的这种轮回的地方,这些地方其实对我们的烦恼的心来说,还挺有吸引力。但是对于一个立志要出离的人来说,要厌离。所以不能舍离这些地方,说明厌离心不究竟。如果厌离心不到极端的话,那说明欣慕极乐净土的心也是有水分的。对这一点,这是一个非常冷峻的考量。

你是不是真的有出离世间的心,厌恶心之极?这就看你能不能放得下,能不能真的离开它。所以龙树菩萨说,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他的心就是对转轮圣王的位子,微妙的五欲,都不去羡慕,都不看重。所以人天的福报、快乐都要舍去,但念诸佛的慈悲、威德、十力、十八不共法等。这个心是趣向佛德的心很重,那自然是感召生到佛的刹土。

如果世间小小的那种快乐的地方,尚且不能舍去,更何况转轮圣王那种至极微妙的五欲的享受,更是舍不了。当舍不了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想要行走到远方的目的地,这就好像把你的脚都捆绑住了,你却要行走;一个鸟,你要让它飞到彼岸去,你把它的翅膀都给系住了,就绝对不可能到达目的地。

所以净业行人应当在心理上、在行为上远离——有十种地方要远离。这十种地方对我们现在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第一是繁华喧阗当远故。繁华的地方,喧闹的地方应该要离开。但是这不容易,人就喜欢那些繁华的地方,喧闹的地方。据说四川都有一百多个节日,每两天就有一个节日。一节日,当然很繁华很喧闹。

今天是二十五号,据说是尝酒节是今天结束吧?于是酒节来了,大家喝酒,那多么快乐啊!这些地方是让我们心乱,这些地方是引发我们的五欲。一个新潮音乐会来了,大家都很想去看,票都是高价票,然后,「咣铛咣铛」,重金属在那弄,似乎很快乐。但是你想想,你在重金属的音乐当中,你是什么感觉?这种呐喊、嘶叫,披头士。足球赛,你能不能远离?

这些在世间法当中很快乐的地方,对修净土法门来说,一定要远离。到公园里面,把桌子一摆,在那喝茶,搓麻将,摆龙门阵,你能不能舍离?

修净土法门,如果你这些舍离不了,说明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口头上的话,没有行动。对一个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处在生死轮回当中,要如救头然,如丧考妣,要把每一寸的时间命光都用在念佛上。这些要远离啊!

第二个就是歌楼酒肆处当远。歌楼、那些音乐厅、跳舞场、卡拉OK厅,还有喝酒的地方,猜拳斗酒,这些地方都要远离。歌楼,那些唱的歌无非就是情情爱爱的东西,一般的这些东西,没有点「胡椒粉」谁去看?那些你听了看了多了,你是什么感觉?喝酒,酒是无明毒水,障蔽我们的佛性。这些都要远离。

第三是热焰熏灼处当远离。这大概就是这些小吃,炸牛肉串,热焰熏灼的地方,其实是臭熏熏的地方。但是众生总是把那个臭的肉认为很香喷喷,在那里煮呐,煎呀,烤啊。这些地方要远离。

第四就是说论朝事处当远离。就是朝廷的政治,因为修净土法门志向出世间法,这个世间的政治、经济这些东西,一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二则说了也没什么用;三则说了可能还有风险。而这些政治历来是无诚实可言,所以远离这些地方。

第五是恩爱缠缚及熟游历处当远离。恩爱缠缚,就是生在欲界,他都离不开恩爱,要么是父母子女的恩爱,要么是夫妻之间的恩爱。在世间法当中,认为这些亲情关系是很珍贵的。然而对于佛法来说,可能它是另外一个认知了。无量劫以来,这六亲眷属就是捆绑我们在轮回不得出来的要素,所以要远离。

还有很熟悉的地方应该离开。在古代,古人,一个出家人都要发誓,出了家不在自己的家乡办道,都要离开。

黄檗禅师他就是参学路过他的家乡的时候都不回去。他有一个母亲,非常思念他的儿子,就在村门口设了一个为出家人供食、洗脚。他的母亲是盲人,就是可能思念儿子都眼睛都哭瞎了。

黄檗都有一次看到他的母亲,他都忍住不去认。但他的母亲就要找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脚下有一个痣,她通过洗脚就能辨别哪个比丘是她的儿子。但黄檗禅师竟然是伸了另外一只脚,两次伸那只脚,就避免了她辨认到,就离开。

离开,是别的人认出了他们母子关系,就跟他的母亲说。黄檗禅师好像是很不顾亲情,但是黄檗禅师他是发愿一定要开悟来救度他的父母,不想在开悟之前来进入到这种恩爱的这样的一个状态当中。

有时候在熟悉的地方,甚至弘扬佛法都比较有障碍。马祖马大师,好像就是四川人,他是在南昌,江西南昌洪州开的道场,还有宝峰寺。他本来开悟之后也回到家乡,结果弘扬佛法碰到障碍了。他开悟的祖师应该受人尊重,但是回到家乡之后,不是这么回事。

那些老太太、老公公都认识他,一说,哦,是他呀!小时候我认识他,小时候干了什么干了什么。甚至把他那些,可能小时候顽闹,调皮,淘气,把这些都抖出来,搞得大家对马祖就没有信心,没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弘扬佛法就成问题了。

所以马祖就感慨地说,说这个「悟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就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面去了。当然到外面去了,江西的民众是占了大便宜了,对他很恭敬,他在那里能够把佛法传扬得很好。所以这就说明这个恩爱缠缚,已经很熟悉的地方要远离。「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要有这种气概。

第六是诗坛文社,斗章摘句处当远离。就是世间那些写诗,写文章,在那里看自己哪个文章写得好,哪个诗句最险,在那里,在这个环境当中要远离。因为我们是干什么?是修出世间法的。世间的精神文学产品固然有它一定的作用,但是跟出离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要远离。

因为进入这个诗歌、文章、文学的范围当中,常常他会比较轻狂,而且文人相轻。有句话说得很俗一点:文章是自己的好。没有哪个说文章别人比自己好,他有种傲慢的心。这些都会引发我们的一些烦恼,都要远离。

第七是讥刺古今,较长兢短处当远离。就是有些地方,他在那里在这里侃大山,北京叫侃大山,这里叫摆龙门阵,就是说今道古,评点人物,谁长谁短。

这些已经过去的历史,都像梦一样的,已经梦过去了,还要去评点干吗呀?还要去讥嫌讽刺干吗呀?这些都要远离。但这些恰好都是大家很好乐的地方,觉得生活很充实的地方。

城里不是要办种种沙龙吗?沙龙无非是讨论哪个哲学流派,哪个文学流派,哪个历史人物,等等这些。这里面,他的评价里面,善恶、是非、邪正、长短,他都要有他的价值判断,各人的见解不一样,还会争论。这些都要远离。

第八,讲无义味道学处当远离。也是讲道学的,但是是无义无味,没有真正的那种法义,也没有真正的法味的地方,要远离。这就涉及到世间的很多的哲学流派,甚至很多的宗教的典籍,虽然它也是在从一个界面去探讨宇宙人生的真相,但是它不究竟不彻底。

在心意识里面、逻辑思维里面建立的一切的哲学、一切的科学、一切的外道的典籍都是没有实相心性上的那种般若的光明的,都是没有义味的。对讲这些道学之处应当要远离。没有闲暇,学大乘的经典都时间来不及,哪有什么时间去学那些外道的典籍,去听那些外道典籍的讲学?没有必要。

第九是义解家斗名相,矜小智之处当远离。就是喜欢讨论那些理论的,在那里斗名相,知道很多的名相概念,给出它的定义,然后就夸耀自己智慧很高深,这些地方要远离。现在的一些学术会议、论坛之类的,你看这些,当然我们也不是否定这些,但我们要想,我们又不是去做一个学者,更不会去做一个大通家。其实对一个老实的念佛行人来说,是要把做大通家的妄想放下的。

第一,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大通家;第二,做到了大通家,又有什么用呢,与了生脱死又有什么关系?通宗通教,名相概念知道得很多,认为博览经典,往往他还会生起一种炫耀、傲慢之心。其实真正了解了净土法门的人,真的要把这些放下。

彭绍升居士给我们作了个榜样。彭绍升,他的学问也是了不起的,原来也是考取进士的,出生在高官的家庭,以后他了解道教,甚至禅宗也多有涉猎。等到他真的是接触到净土的经典的时候,他顿然放下了。净土经典,它有一个特点。禅宗的谈玄说妙那些公案,虽然它讲得很玄妙,也无从琢磨,但还是有它跟我们思惟、心性相关之处。

而净土法门展开的境界跟我们的认知、跟我们的境界完全不一样的,它是建立在佛的果地上的这种智慧慈悲的基点上的。所以一看净土的经典,就感觉到从一个小河、小潭、小江里面,忽然是面对着浩瀚的大海,是这么一种感觉。浩瀚的大海是我们没有办法穷尽的,既然没有办法穷尽,倒不如完全放下,作为一个本分的、老实的念佛人。

所以彭绍升居士说,自从他信了净土法门,接触净土法门之后,而且选择修行净土法门之后,就发誓就在厨房灶下去做一个愚夫愚妇了。

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回味。你能在厨房灶下做一个愚夫愚妇,你就彻底地把你那种心意识要把它琢磨清楚的这个心放下,就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念佛行人,就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懂,一无是处,没有智慧,也没有学问。因为我们的凡夫的智慧和学问,针对净土法门浩瀚的大海来说,它是微不足道的,是可以略而不谈的,倒不如全都放下。

所以这一点可能是跟其他的通途的教法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承认自己不懂!正因为我不懂,我才仰靠阿弥陀佛。我只要能抓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大经王,而且深心信解,每一声佛号都在开发着我们自性的智慧,阿弥陀佛的正徧知海从我们每一声佛号的持念当中显发出来。

当我们的智慧开发之后,我们再看这些经典,就不是像原来去琢磨它,觉得是很难把握,就是觉得每一个经文都是谈我们内心的事情,如道家珍,屋里人说屋里事。就有这样的亲切,而不要从这种名相、概念去入手,那样入海数沙,非常辛苦,最后也没有办法去把握。

所以我们就理解我们一些净土宗祖师为什么他最后都放下了。莲池大师说,三藏十二部,饶与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平生所务,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他最后为什么说出这句话?

莲池大师也是了不起的,很有学问的人,也是考取过秀才的,你看看《弥陀疏钞》,无论是佛教的宗门教下的知识,还是国学的传统文化,这种历史、四书五经他都很通达,为什么他最后全都放下?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是务,就是抓住这六个字。蕅益大师最后也是说,不参禅,不学教,数珠一串真风调。

彻悟大师以后信解净土法门之后,也把他原来参禅全都放下,原来他参禅写了两千多首诗文、偈颂,全都焚烧,说出一句话:「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所以这些祖师都没有以大通家的身份示现。

就是印光大师,我们看他的《文钞》觉得他确实是一个大通家,但是印祖历来不以大通家自居,甚至反对净业行人去看很多的东西,想做大通家的这个妄想。

这些我们都要去体会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净土法门是大不可思议的法门,《无量寿经》讲弥陀智慧海,二乘和菩萨都不能测量,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所以那些懂得很多名相,看了很多经典,认为自己记忆力、理解力怎么怎么了不起的人,我们对净土法门来说都可以放下。

第十就是宗乘狂解,妄谈顿悟,轻视戒律之处当远离。宗乘,就是禅宗,强调般若的气分,但是往往有空腹高心、口头禅的人;狂解,是指教下,他认为一读经典他就豁然解悟了。所以宗门教下的有一批人妄谈顿悟,虚妄地去谈他已经顿悟了。顿悟,就向上一著,他就轻视戒律,认为戒律是着相。这样的地方一定要远离。

这个意思就是说,一个净业行人他一定要平实,注重戒律。如果不注重戒律,不奉持戒律地修行,等同魔业。有一个说法,说末法众生是持不了戒的,于是他就不持戒,甚至原来受了五戒,他也舍掉了。

如果对戒律这么不尊重的话,这里面是有一个辨识的,虽然念佛法门是仰靠他力——阿弥陀佛的力量往生,但是净业行人仍然要尊重戒律。净业三福里面,第二福就谈戒律的问题,「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净业三福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净业正因。

而且佛陀在大小乘经典当中讲,戒律波罗提木叉是唯佛才能宣说,是佛教的幢相,是佛法的寿命。佛法寿命,就是四众弟子能受戒,能持戒,佛教才能够延续下去;如果四众弟子都不持戒,佛法就会提前在这个世间消亡。所以轻视戒律一定是魔子魔孙所为。所以这个地方,讲这些观点的地方,一定要远离。

这十种地方都是障道的因缘,这十个地方展开的一些内涵跟魔没有两样,所以一定要远离这十种地方。净业行人如果能离开这十种地方,「一切道业,即当成办」,就是他能保持正念,他能老实念佛。

本文标题: 怎样看待学中国史的人跳极乐净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908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谢林提到的“历史性哲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满清刚入关时就有一副亡国之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