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曹操孙权都有自己的庙宇而刘备却只能蹭自己臣子的香火

发布时间: 2023-04-13 07:01: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全盛时期的刘备有多么可怕?看看曹操和孙权的态度就明白了,全盛时期的刘备有多么可怕?看看曹操和孙权的态度就明白了!,...

如何看待曹操孙权都有自己的庙宇而刘备却只能蹭自己臣子的香火

全盛时期的刘备有多么可怕?看看曹操和孙权的态度就明白了

全盛时期的刘备有多么可怕?看看曹操和孙权的态度就明白了!

刘备的起家

实际上,刘备的起点特别低,即使他自称自己为中山靖王之后也难以考证,而且他这一辈已经落魄不堪了,居然靠以卖草席而谋生。然而刘备这个人却有非常大的志向,长大后也愿意和各地豪杰想结交,这样自己在创业时就获得了很多助力。刘备后来带兵镇压了黄巾军起义之后,就获得了一个小官,开始走上仕途。然而昔日三界混乱,刘备肯定不想这么混天撩日,于是他投靠了很多老板,甚至还跟过曹操一段时间,后来又跟随了袁绍和刘表这两大诸侯。然而却事与愿违,刘备辛苦奋斗了半辈子,依旧是没能有所成就。而且在跟随刘表的时候,始终是个边缘化人物!

而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事情发生了转机,毕竟刘备将诸葛亮这位高人请出了山,因此他逐渐走向了成功的道路。

曹操在刘表死后就率军南下,想要将孙权和刘备打败而统一江南;而在刘备和孙权的拼死抵抗下,曹操受到了极大损失,没有实现一统江山的梦想。而从那开始,刘备的实力就大大提高了,将荆州南部土地都据为己有,真正成为了一方军阀!后来,刘备又从孙权手中“借”来了南郡,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实际上,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期待刘备能够帮助自己抵挡曹操。毕竟孙权和曹操的边界线比较长,光靠自己是挡不住的!

这样,刘备就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土地,于是就按照隆中对的战略,将目光盯向了益州。而且在建安16年就带领大军进入益州。起初刘备是打着帮助刘璋的旗号,不过刘备在张松被杀后就暴露了计划,就对刘璋正式发动了进攻,成功将益州据为己有。从这里就能看出刘备是个伪君子了,为了能实现自己的计划而不择手段。其实站在刘备的角度分析也没什么,如果不吞并益州,他再也无法成就霸业了。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刘备在获得益州后就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实力,然而和曹操以及孙权相比,他还是欠缺一切火候,于是众人都没有将刘备太当回事。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场比赛中,刘备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走向了事业的顶峰!

汉中之战

在建安23年(公元218)年,刘备就对汉中发动了进攻。曹操得知刘备居然主动进攻自己,就气不打一处来,一个从来没有赢过自己的人居然这么放肆?因此曹操让曹洪前去帮助镇守汉中的夏侯渊和张郃,好对付张飞和马超的人马。

需要说明一点,此时的曹操并没有计划御驾亲征,毕竟在他心目中,刘备这个手下败将有多少能耐,还能对付自己?有曹洪、夏侯渊和张郃这些名将坐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然而曹操却想错了,刘备这次几乎动用了所有兵马来攻打汉中,可以说到了孤注一掷的地步。在刘备大军的殊死搏斗下,曹军大将张郃和曹洪接连遭遇败仗,连续丢了瓦口关等重要阵地。因此,曹洪回去向曹操求助,而张郃去定军山去找夏侯渊,一起把守剩余的关卡。得知曹洪等人失败后,曹操就坐不住了,就在同年七月,亲自率领大军赶往长安,这样才能随时指挥汉中战局。

实际上,刘备这边的日子也好过;即使他动用了大量人马,且战斗力都非常彪悍,然而消耗的钱粮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再继续正面作战的话,刘备这边肯定是撑不下去了。因此在法正的提议下,刘备派黄忠偷袭夏侯渊坐镇的定军山,并让法正从旁辅佐。黄忠本来就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将,加上有法正这个谋士从旁边帮助自己,因此夏侯渊中计被杀!

夏侯渊可是镇守汉中的主将啊,他被杀对军心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啊,因此这就对曹操造成了致命一击。曹操得知此事后就坐不住了,如果再这么下去,汉中所有资源都是刘备的了,因此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汉中处理解决刘备。

而且在曹操赶往汉中前,还对张郃下了一条命令,让他死守汉水等待自己的到来。而刘备派出黄忠和赵云两员大将前往汉水,先将张郃斩杀,这样就能打击曹军的士气。而此时,曹操也亲率大军赶来。因此,赵云就设下了空寨计,让曹操中了埋伏而失败。

经历了这场失败以后,刘备就让人天天半夜去曹军营寨外去骚扰,让曹操的人不得安生。经过了多次骚扰以后,刘备就直接对曹军展开了大规模进攻。而曹操经历了这几次失败以后,也是无心再战了,最终带领大军退出了汉中,将这块宝贵的土地让给了刘备。

在汉中大战以前,刘备和曹操对决始终都没有赢过。然而在这场决斗中,刘备居然将曹操打败了。昔日居无定所的刘备,居然咸鱼大翻身,实力早就已经不同于往日了。对此,曹操也无能为力!

夺取了汉中以后,刘备又趁势将上庸三郡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时,刘备的势力已经走向全盛了,何况已经不在曹操和孙权之下了。如果更夸张的说,那就是刘备此时的势力已经超过孙权,而且有超过曹操的势头。不少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为何说这时的刘备有这么强?我们能够看看当时的东吴有什么反应!

东吴的态度

用“害怕”这两个字来形容当时东吴的态度是再好不过的了!

当初孙权之所以将南郡让给刘备,不光是让他帮助自己抵挡曹操,而且更关键的是当时刘备没有什么资本,对东吴毫无威胁,孙权何时出兵收回南郡都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看到情况部队了,刘备的羽翼已丰,东吴已经无法掌控了。因此孙权狮子大张口:让刘备将自己掌握的荆州土地都还给自己,刘备肯定不会还,因此双方产生了矛盾。

孙权就派吕蒙对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发动了进攻,于是刘备就亲自带领5万人马南下,想要和孙权硬拼。而关羽当时也有两三万兵马,实力比较雄厚。如果从兵力上看,实际上孙权和刘备真打起来未必可以取胜。然而当曹操南下以后,刘备也就没有和孙权打下去,将湘江以东的土地都给了孙权。而在汉中一战,刘备更是展现了全部实力,居然将曹操击败了,让东吴君臣们都有了恐惧的心理。这时吕蒙想起了鲁肃的话,并告诉了孙权。

在曹强刘弱的时候,要联刘抗曹;反过来等刘强曹弱的时候,就要联曹抗刘了;这样江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昔日孙刘联手在赤壁打败曹操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而刘备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于是孙权才会和刘备联手将曹操打败。而在赤壁之战以后,孙权夺得了南郡和江夏这两块重要的土地,这两块土地的综合资源都要胜过荆南四郡。而孙刘两家平分荆州以后,虽然孙权没了南郡,但是却获得了长沙和桂阳两郡,也不算什么损失。

而在汉中之战以后,刘备已经拥有荆州三郡、益州和汉中所有土地,又夺得了上庸三郡;而且手下人才众多,因此对江东产生了巨大威胁。毕竟在水上作战,双方处于势均力敌的地步;而刘备的陆军又胜过孙权!荆州的关羽就不好对付了,蜀中还有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魏延等大将支援,还有诸葛亮、法正等谋士出谋划策。而曹操缺乏水军,暂时对江东没有威胁。因此,当曹操请求孙权和自己合作攻打刘备时,孙权也就答应了!

结语

刘备全盛时期的势力有多强?直逼曹操,胜过孙权很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关羽也对襄樊地区发动了进攻,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后,打得曹操差点迁都避其锋芒。为此,孙权肯定不想看到这种局面发生,如果关羽真的之后一马平川打到许都,那就没有孙权什么事了。凭借孙权一己之力,肯定是不希望刘备一家独大的。因此,孙权就在背后偷袭了荆州,这还导致了关羽被杀,除了襄樊南阳以外的荆州地区全归孙权所有,这就是孙权的算盘。



都是三国霸主,为何刘备与孙权不如曹操?

在三国时期,蜀国,魏国和吴国三国鼎立,作为君主的蜀国君主,刘备和孙权却避不过惠国君主。曹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所统治的地域已经范围无法与曹操所比拟。众所周知,曹操所统治的是中原地区以及北方大部分地区。刘备所统治的地区是如今的四川盆地,孙权所统治的地区则是东南地区。从疆域上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曹操说占据的地域有四个州之多,孙权所占有的地域也只有两个州左右,而刘备所占有的地方,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州多一点。所以都是三国霸主的刘备孙权和曹操相比,从地域上刘备,孙权已经输给了曹操。同时,曹操所先吃着汉朝皇帝来对各诸侯发号施令,也使得他的威信度是比较高的。

虽然曹操的一生都希望能够脱离汉朝皇帝的影响,但是终其一生却没有对汉朝皇帝进行逼迫退位等现象。这很大程度上也是曹操及其谋士之间的矛盾。不过,曹操之所以比刘备和孙权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操拥有汉朝皇帝,可以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操操发令的时候,在天下人看来,会比刘备和孙权发令更为妥当。无论是从将与上还是从名义上,曹操都占据着巨大的优势。这也使得在三国的霸主当中,曹操的影响力会比孙权和刘备高。

虽然我们目前所接触的三国历史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三国演义》。但是毕竟《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在《三国演义》当中,作者对于自己的主观印象有一定的表达。在三国的正式三国志当中,对于曹操的记载比对刘备和孙权的基材更多。

作用在巨大的疆域,并且有一定的话语权。对于曹操而言,其实力是直接碾压刘备和孙权。

因为他们二人错过了最佳的机会,没有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稳固的根基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也不像曹操那样用人不注重身份,所以他们是比不上曹操的。
刘备孙权和曹操都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都非常聪明,而且也善于笼络人心。是治国的一把好手,但是孙权和刘备在军事能力上都远远不如曹操。
曹操真乃枭雄也,统一了中国北方,差一点统一三国,而刘备和孙权在历史上属于军阀级别的,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其实刘备和孙权延迟了中国的大一统。

照样子概括写出三国演义中另外两个人物的故事

⑴ 三国演义里的一两个主要人物为故事

“催泪大使”只有眼泪?——评述真正的刘备
刘备,这个《三国演义》中绝对的正面人物,是光复汉室的希望,是仁慈君主的代表,是封建道义上正义的代名词。可是,在生前命运坎坷的昭烈帝,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像他的创业史一样,一波三折,充满着沧桑与凄凉。

由于刘备是封建伦理上的正统,所以后人无论是罗贯中编著《三国演义》,还是戏剧有关三国题材的曲目,刘备的形象都是就是正义的化身,一直是毫无争议的。但自从封建社会退出历史舞台后,西方追求个性的思潮涌入中国后,人们对刘备的评价产生了180度的的变化。首先对刘备进行炮轰的是四川怪才,自称为“后黑教主”的李宗吾,他直言攻击刘备是厚脸皮,不要脸。正义的代表一时间成了虚伪的代表。而后,对刘备的攻击可是说是铺天盖地,不但是虚伪,脸皮厚,还极端无能。总之,这个封建道义上的仁慈之主的形象,象洪秀全创业时剑劈孔圣人塑像一样,从天堂掉入地狱。

诚然,刘备与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样豪迈诗句的曹操比,是缺少内才的。他自己都亲口说过不喜欢读书。孟德公不但能横槊赋诗,更是杰出的军事家。官渡之战,平袁术,灭吕布,东征乌桓,无一不是大手笔。曹操的诗句,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霸气。都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舍我其谁的自信与豪迈。就连不以勇武著称的孙权都被后人辛稼轩盛赞“亲射虎,看孙郎”。曹操看到孙仲谋把军队管理地整齐,规范,都不禁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政治家是需要霸气的,曹操,孙权,都无时无处不在展现着自己着自己的霸气,与这两个对手相比,刘备在军事上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生戎马,最后却被一个年轻儒生陆逊杀得丢盔弃甲,败退白帝城,至于勇武,最熟悉的就是三英战吕布吧,他是其中一英雄,可是总感觉是凑数的一英,连吕布感觉不支想败退之时都选择他为突破口。总之玄德公给人感觉总缺少阳刚之气,他最擅长的就是流眼泪,是个催泪大使,不但自己喜欢哭,还能使得别人哭。他展现给我们的都是女人的特性。

政治家不以展现阳刚霸气为特性,而更多使用女人专用的武器——眼泪,刘备的确就是这样的一个政治家。他不但是《三国演义》中自身素养最差的,同时也是起家时条件最差的。但为什么条件最差的他像一个巨大磁石一样,周围吸引了《三国演义》中最高素质的人才在自己的左右呢?难道就只是依靠眼泪与所谓的大汉皇叔的血脉这两个因素?其实刘备有其自身驾御人才的超强政治能力,识别人才的能力。他的这两个能力甚至是孙权,曹操所不及的。

封建社会,重德,重义。刘备作为领导,也始终把这两点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上。都说刘备虚伪,是个伪君子。但当关羽兵败人亡后,刘备首先想到的是三人当年的桃园之情,而不是刚刚得来不易的基业,他愿意为义而弃江山,最后也做到了为义而亡。这样的行为能说是虚伪吗?要真是伪君子,他完全可以在孔明,赵云为首的一帮文武的劝说中顺坡下,贪恋自己的富贵。可是刘备没有这样做。而是把义字遵守到自己生命的终结!在中外帝王中如此重情重义的皇帝,好像也只有刘皇叔 一人了。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指责刘备虚伪,是片面的!其实刘备是一个仁慈爱民的领导,无论是装的,还是收买人心,他一直都把百姓的利益放到首位,爱民如子。政治中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只要领导爱惜百姓,百姓怎么会不拥护这样的领导呢?摔阿斗是被后人批评最多的,典型的收买人心行为。但现今又有几个领导,高干们愿意把自己孩子的安危当做收买人心的砝码而去摔孩子呢?他摔阿斗是法子内心地对子龙的感谢与愧疚,是对子龙真实的谢意。不但是真心对待子龙,在收复长沙时,他亲自上门拜访老黄忠,收复严颜时,立即把自己穿戴多年的铠甲赠送给了这位老将。看到庞士元骑的是劣马,也立刻要求其乘骑自己的坐骑。对于著名的三顾茅庐就更不用多提了。这些细微真诚对待人才的事例,都说明刘备是多么的珍惜人才,尊重人才。知识分子是清高的,他们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与赏识,刘备就是这样一样给足他们脸面的领导。作为领导,曹操,甚至孙权是优秀的,全面的。可是这样的领导对人才来说不一定就是好事。萧何,张居正这样成功的例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君主的无为而治,才使得他们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报复。君强必臣弱,贾诩,程昱,以及鲁肃,张昭没有取得诸葛亮一样成就,除了自身素质的原因以外,他们的最高领导超强的魄力也是他们失意的部分原因吧。作为最高领导的刘备,他能给人才们创造一个最舒适的环境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是人才们最需要的。

对于识人,那更是刘备的强项了。他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对人才有着很深刻的认识。正是曹操看出了此点,才在与其煮酒论英雄之时说出“天下英雄,为使军与操而”。诸葛亮的能力的顶峰也就是丞相之才,关羽再如何英勇,也不过是君主手下一将耳。他们都不具有刘备这样大气的用人的风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也是刘备与曹操孙权的最大不同。曹操孙权总是在考虑着臣子们是否对其真心,而刘备这样比他们文化程度低的领导却是给予下属充分的信任。在战长板坡时,麋芳说赵云已投靠曹操,张飞立即大怒,要找赵云厮杀,刘备就当即表态,子龙绝对不是这样的人,在征讨东吴时,有人说老将黄忠投孙权去了,刘备立即说绝对不可能。这都说明了刘备是多么信任自己的属下。有哪个人才不愿意在象刘备这样信任自己的领导下开心地工作呢?对于识别人才的真实能力,那刘备更是高手了。他一眼就看穿了纸上谈兵的马谡是个夸大其词,不可大用的人。并在临终前特别叮嘱了诸葛亮,可惜孔明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刘备的建议,因为他一直认为马谡是个难得的人才,在考虑过刘备遗言后,还是派马谡前去镇守街亭,导致了关键之战的失败。在识人发面,诸葛亮的确比刘备差很多。对于自己属下的品性,才干,刘备这位最高领导是相当有底的。他在临终把阿斗选择托付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矣”的诸葛亮,是多么的具有战略眼光。哎,蒋经国却在临终之时把大业托付给了其认为“忠厚老实,没有野心”的李登辉,酿成了今日的台独势力。这就是优秀政治家与平庸政治家的差距。

作为一个最高领导,最重要的就是识人,让最好的人才为自己服务。刘备就是具有这样素质的领导。政治本来就是世间最肮脏的东西,虚伪本来就是政治的近意词,我们不要再厌恶刘备所谓的虚伪了,只要他是爱护百姓,珍惜人才的好领导,我觉得他就是优秀的。

曹操 豪迈,奔放,气壮山河
一直以来,曹操都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有说是奸雄的,有说是伟大政治家的,现代读书界,自郭沫落提出为他曹操他老人家翻案后,几十年后的今天,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他的《品三国》里公然地说出曹操是可爱的。总之“曹操热”在读书界是永远不会降温的,因为曹操真的是历史上最有魅力最复杂,最有争议的人物。
无论后人怎么质疑曹操的人品,但有一点大家是一致认可的,那就是曹操的诗才。古今伟大政治家中,能与曹操诗才相右者,唯有 *** 也。曹操的诗歌豪迈,奔放,气壮山河,朗读他的作品,立时就能感受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曹操豪放的气质,加上战争硝烟的洗礼,使他的诗歌在豪放诗人里永远都是排第一位的。后世的辛稼轩,苏东坡,他们所谓的豪放都只能停留在书本中,他们的作品感受不到一个政治家的豪迈,闻不到战争的硝烟。更无法使读者回味领悟,想象到政治家坚定,敏锐的眼神!诗人+战争,才能筑就真正诗歌中的震撼性!战争能促进政治家内心对文字的创作欲望!不要说曹操这样具有先天气质的诗人,就是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老粗皇帝都能分别写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持钩,称我江山有几多。”这样气魄宏大的诗句。这就是战争对文学的贡献!文学中真正豪放性的表现,需要战争的硝烟!

“唯才是举”,是曹操公然说出对人才的要求。在封建时代,德,永远都是排第一位的。德,义也,忠也。守道也。但是曹操不是很在乎这些,他最需要的是人的内才。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对人才要求第一次质的飞跃。跳过了所谓的德,直接进入主题。曹操是爱才的,无论你出身如何,只要你有才,我就赏识你,重用你。提拔于禁这样一个普通的士兵,使他日后成为自己主要的武将。想到如今用人单位的领导,在招录人才时,无论工种是什么,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他们不会考虑到,这样的用人政策,不知道会使多少真正有实干能力的人才与他们擦肩而过。而曹操重视人才对自己事业的实效性,有才必用。许悠这样公认人品差的人,要是在今日,很多重所谓德的领导,是不会用他的,但是想想看,要是没有许悠,官渡之战能如此顺利得拿下吗?才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有才就必须好好去珍惜利用,曹操就是这样的爱惜着人才。
“唯才是举”,不是说曹操就不在乎德,不喜欢有德的人。从他一生对关羽的喜爱,就是对德的欣赏。他对有德的人才没有到自己身边服务是惋惜的,如陈宫这样极端重德的人才,他是敬仰的。正是由于曹操重德,才使得到荆州后,听到文聘忠直的话,立即爱上了这个重德的人才。在动乱的年代,治世靠的是人的才,和平的年代,首先需要的是人才的德。动乱年代的他用人标准是有才就用,有德有才就是完美。他机动的用人标准是每个领导都应该学习的。当然,对于道德品质极度恶劣的人才,他也是厌恶的,如吕步这样毫无信誉人才,他是不需要的。说曹操爱才,很多人会想到他杀了杨修,弥衡这样的人才。试想,象这样喜欢个人英雄主义,出风头,极端不尊重领导的人才,又有什么实用价值可言呢?

人才多了,是好事,也是坏事,人才们你一言,我一语,陈述着自己的观点。会使领导不知道自己如何决策。可以说,袁绍就失败在自己的优柔寡断,没有主见性。而作为杰出的领导曹操则不一样,他能当机立断,非常客观的听取手下人才的正确意见。他与袁绍这样一般的领导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的主见性,对意见的决策性。

“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人生观。在自己还在创业阶段的时候就公然提出的。他的这句话,当时就使他永远失去了有才有德的人才陈宫。人都是自私的,谁都有自己的私欲。所谓的君子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私欲。都说曹操奸诈,阴险,我倒是觉得曹操直接说出了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是一种真诚,没有半点伪善。至少曹操比刘备爽直很多。

曹操,一个没有真正当上皇帝的皇帝,他用自己的诗才,爱才,用自己个性的直爽,永远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人

⑵ 请写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人物及相关的故事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 *** 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桃园三结义(游戏《真三国无双NEXT》CG)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2. 美人计 王允让貂蝉利用美人计,离间了董卓和吕布
貂蝉是王允的养女,王允待貂蝉有救护养育之恩。所以貂蝉无时无刻不在思忖如何报答王允。
日前,王允对貂蝉诉说了自己的心思,并恳求貂蝉的帮助。原来王允一直在思考着如何除掉董卓,他发现董卓非常好色,于是便打算使美人计除掉董卓。他的计划是派一位心思缜密的美女到董卓身边,先取的董卓的信任,然后趁机使毒毒死董卓。在他的想法中,当今天下一切祸乱的根源就是董卓,只要董卓一死,天下便自然太平了。
然而要执行这一计划,美女的人选是个关键,其它的暂且不说,单就绝对忠诚甘愿牺牲这一条便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条件。于是王允便将希望寄托在了养女貂蝉的身上。
当貂蝉听完王允的叙述后,想都没想便答应了。在她看来,这是她报答王允养育之恩的机会。
貂蝉是王允的养女,王允待貂蝉有救护养育之恩。所以貂蝉无时无刻不在思忖如何报答王允。
日前,王允对貂蝉诉说了自己的心思,并恳求貂蝉的帮助。原来王允一直在思考着如何除掉董卓,他发现董卓非常好色,于是便打算使美人计除掉董卓。他的计划是派一位心思缜密的美女到董卓身边,先取的董卓的信任,然后趁机使毒毒死董卓。在他的想法中,当今天下一切祸乱的根源就是董卓,只要董卓一死,天下便自然太平了。
然而要执行这一计划,美女的人选是个关键,其它的暂且不说,单就绝对忠诚甘愿牺牲这一条便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条件。于是王允便将希望寄托在了养女貂蝉的身上。
当貂蝉听完王允的叙述后,想都没想便答应了。在她看来,这是她报答王允养育之恩的机会。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貂蝉画像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于妩媚。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3.温酒斩华雄 关羽 华雄
温酒斩华雄是在汜水关 开始华雄把 俞涉潘凤斩在马下时 联合军阵营大乱 然后关羽自愿上阵 他们说他不行的时候 曹操出场了 说关羽一定能的 然后给他杯温酒 让他喝了再去 关羽说斩了华雄来喝也不迟 然后关羽把华雄斩了回营的时候 酒还是热的 这就形成了 温酒斩华雄
4.蒋干盗书
蒋干盗书,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箭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5.空城计
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
6.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⑶ 照样子,概括写出三国演义中两个人物的故事

周瑜打黄盖
蔡瑁投周瑜
曹操遇蒋干
张飞战关公
对着张飞骂刘备

⑷ 按照示例概括写出《水浒传》中另外两个你知道的人物故事。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吴用智取生辰纲,林冲雪夜上梁山。

⑸ 写出(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怀橘遗亲”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 充分说明人要有孝心,中国人的传统百善孝为先

乐不思蜀。
比较出名的故事。讲的是后主刘禅统治的蜀国投降于晋国(司马篡魏改国号为晋)。当时刘禅在晋国后没有被关押,整日只知道玩耍。一天司马昭来问他想不想自己的国家,刘禅说不想。这便是乐不思蜀。资料上的原话是: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⑹ 照样子,先写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的名字,在写出有关该人物的一个故事名称。例:刘备 三顾茅庐

诸葛亮,火烧连营(草船借箭.火烧新野)
周俞 借东风(准确来说并不是诸葛借的东风)

⑺ 《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人物及相关的故事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神机妙算.
事迹:七擒孟获,白帝托孤,空城计,火烧博望,六出岐山等
刘备:仁义宽厚,知人善任,柔中带刚,忍耐力超级强悍,但过于太重视义气。
事迹: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成都称帝,火烧联营等
张飞:武艺高强,爱谋士如子,嫉恶如仇,重感情,美中不足的是过于暴躁。
事迹:鞭打督邮,酒醉失徐州,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义服严颜等
关羽:武艺高强,爱兵如子,嫉恶如仇,重感情,美中不足的是过于骄傲,认为自己天下无敌,无懈可击。
事迹: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等
孙权:有勇有谋,善于以柔克刚.
事迹:稳定江南,派船队去寻找岛国,连蜀抗魏等
曹操:唯才是举,能征善战,执法严明,多疑而好杀生,故千年背者奸雄的骂名。
事迹:官渡之战,张鲁讨伐战,袁术讨伐战,赤壁之战等
貂禅:才貌双全
事迹:连环计
吕布:脾气不太好,好面子,自负,冲动易怒,易急,但也不是有勇无谋 之辈,只是有时情感压过了理智而已。
事迹:三英战吕布,连环计,白门楼被缢等
司马懿:思维比较细心,对人分析比较到位,但在面对诸葛亮时总是棋差一招,因此对诸葛亮存在顾虑才出现糊涂的情况,为人也比较圆滑、谨慎、有心计。
事迹:六敌诸葛,三分归晋,装病夺权等
董卓:残暴异常,噬杀成性,好色.
事迹:废少帝,连环计等

⑻ 在三国演义概括两个人物的故事及性格并说明理由(不少于300字)急急

给你来个偏门的,王垕(hou)次人乃曹操粮官。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却说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催军速战,李丰等闭门不出。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人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解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就说曹操的智谋与奸诈,王垕深为臣子下人的无奈与忠心。

⑼ 请写出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故事内容只要大概意思)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⑽ 请写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人物及相关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 庞统———《连环计》 刘备——三顾茅庐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______单刀赴会

曹操有诸曹,孙权有孙家同族,为什么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后代,却没有诸刘?

都是汉室宗亲,大多衣食无忧,而且难免端着架子,加上刘备家混得最惨,除非真的混不下去,谁跟他出去打仗啊。

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很多人认为是假的,但既然三国志这么写,没有足够理由,也不能推翻),所以刘备的叔伯兄弟,全都是汉室宗亲。汉室宗亲,就是皇室成员,大多数长到一定年纪多少能弄个官做做。汉代做官,是通过察举制,而汉室宗亲就非常容易获得举荐,比如刘备的祖父刘雄,就是举孝廉,然后做到了东郡范令。以此类推,正常情况下,只要有些才华德行,汉室宗亲都能比较容易得当上官。即使不行,只要父亲做了官,挣下家业,也足够吃用了。

但是刘备比较惨,他的父亲刘弘死的比较早,应该在刘备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所以三国志说“先主少孤”,说明也没有兄弟,只能跟母亲相依为命,织席贩履为业,生活贫困。孤儿寡母,自然在同族中不受待见。加上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就是长辈眼中的坏孩子啊,自然不能让自家的好孩子跟着他胡闹。刘备是个孤儿,所以当他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想找个养子都没有侄子可以过继,只能找了罗侯寇氏的刘封。如果有兄弟,自然是过继自家侄子,何故如此。

汉室宗亲,在汉朝就属于既得利益群体,不想改变现状,能不惹事就不惹事。家附近有一棵树像车盖一样,刘备曾经说过今后必定要坐上这样华丽的车,就被叔叔刘子敬警告说不要讲这样的话,当心灭门。这就可以看出,刘家人都很胆小。刘备会在黄巾之乱时一定要起兵,就是因为自己父亲死得早又没兄弟,不拼不能出头。而也正是因为没父兄,他家最穷,别的同族子弟看不上他,就更不会跟他了。

看曹操和孙权情况就都不一样。曹操是家族中的老大,从他的字孟德就能看出,孟表示排行老大,而同族的曹仁曹洪曹纯等都是族弟。而且曹家是当地大族,又有夏侯家支持。又是世家大族,世代为官。大哥一声令下,弟弟们自然云集响应。而且曹操在骑兵之前就已经当官了,黄巾起义爆发时曹操就是朝廷的骑都尉,而且之前已经有了丰富的地方官经验,跟着他混,能出头,弟弟侄子们自然鼎力相助。

孙家更是“家族企业”,孙坚很早就自己南征北战打下基业,之后孙策、孙权是主,但其他子侄也是利益共同体,孙家的一切得于孙氏父子的打拼,其他人为了保住家族利益,当然也是唯其马首是瞻,所以,孙策、孙权也都能指挥得动族人兄弟子侄。

刘备没有亲兄弟支持,自己又穷,亲戚们个个都是汉室宗亲,贪图安逸的既得利益者,怎么能帮刘备卖命呢?

本文标题: 如何看待曹操孙权都有自己的庙宇而刘备却只能蹭自己臣子的香火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16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李广是不是二流武将怎么看待这个视频:汉打匈奴竟是以弱胜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