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到安史之乱,安禄山众人皆知而史思明却显得比较陌生

发布时间: 2023-04-10 02:01: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史思明和安禄山为什么引起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

为什么提到安史之乱,安禄山众人皆知而史思明却显得比较陌生

史思明和安禄山为什么引起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经济矛盾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8] 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民族问题
从五胡乱华开始,河北、中原有大量胡人。至隋唐时期,河北仍然是汉人、契丹人、奚人、突厥人等多民族杂居。
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安禄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安庆绪:安禄山之子。

*史思明*史朝义:史思明之子。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陈玄礼郭子仪李光弼许远张巡颜杲卿鲁灵张介然

安史之乱的经过

(一)范阳叛变——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三)禄山被杀——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四)思明叛变——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称帝——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六)平定乱事——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安禄山(?—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人,杂胡。本姓康,从后父安延偃姓,改姓名为安禄山。安禄山善于逢迎,他结纳李林甫,讨好杨贵妃,称贵妃为义母,骗得唐玄宗宠信。他兼领平卢(治今辽宁朝阳)、河东(治今山西太原)、范阳(治今北京)三镇节度使,所部兵力达十五万之众。安禄山见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于755年十一月,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反唐。叛军很快席卷河北。“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十二月攻陷洛阳,756年正月称大燕皇帝,接着击溃潼关守军二十万,占领长安。 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下垂过膝,体重300斤。自起兵反唐以来视力衰退,又有疽病,因此性情极为暴躁,左右服侍,稍不遂心,动辄鞭打,甚至杀死。他称帝后,深居宫中,学唐玄宗的享乐,声色歌舞,骄奢淫逸,难得接见将领,凡事都通过幕僚严庄传话。严庄虽然受到重用,也难免挨打。小宦官李猪儿被打的次数更多。安禄山想立爱妾所生的幼子庆思做后嗣,严庄便和安庆绪勾结,指使李猪儿刺死了安禄山。757年正月,安庆绪即位。 史思明原是安禄山亲信,突厥族人。安禄山叛唐后,他南下攻占河北13郡,被安任命为范阳节度使,统兵8万人。安庆绪杀父安禄山称帝,他不服,降唐。不久再起兵反唐,759年正月杀死安庆绪,还归范阳,称大燕皇帝,出兵攻占洛阳。761年被儿子史朝义杀死。 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资治通鉴》),“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旧唐书·回纥传》)。“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这诗句描画了由于战乱,广大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安史之乱为什么只重点提了安禄山,史思明呢?

提起安史之乱,我们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安禄山,而不是史思明。在名气上,安禄山比史思明名气大很多,这并非说史思明不如安禄山,而是安禄山的风头太大。

安禄山长得又肥又胖,经历也很传奇,从一个偷山羊的小贩,经过多年努力,化身为大唐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且深受唐玄宗信赖。

史料记载:

“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不可否认,安禄山是权力游戏中的佼佼者,满朝文武,他连皇帝都不放在眼中,只怕一个李林甫。别看安禄山是个三百多斤的胖人,肚子都能没过膝盖,但安禄山跳起胡舞却能流转如飞。

除此之外,杨贵妃、唐玄宗还曾给安禄山过生日,杨贵妃还给安禄山举行过三日洗澡的仪式。所以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的戏份最重,也最能吸引眼球。史思明同样老奸巨猾,只是他表现得相对委婉,在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拿来接力棒,开始了下半场。

狡诈多端,假意归降

史思明是安禄山的发小,他们曾经一起偷过山羊,一起参军,一同在朝廷身居高位。天宝年间,史思明屡立战功,任知平卢军事,唐玄宗曾经亲自召见史思明,予以重用。天宝十一年,在安禄山的帮助下,史思明升任为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

唐玄宗待安禄山不薄,对史思明也不错,但狼就是狼,不论为喂他们多少肉,他们也没有满足的那一天。等到羽翼丰盈,安禄山果断举起大旗造反,而史思明是其手下头号悍将。

公元755年,史思明攻克饶阳州郡,公元756年,攻克常山,史思明长于统兵,手下部队精锐善战,在中原大地上几乎所向披靡。大致也只有郭子仪、李光弼才能暂时阻止他的前进。

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着手派兵遣将抵御叛军。公元757年,安禄山疾病缠身,眼睛也瞎了,被次子安庆绪所杀。此刻,唐军和叛军处于胶着状态,李亨派出郭子仪和李光弼,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

安庆绪接替安禄山成为伪燕的第二位皇帝,叛军不同于官军,本身就是叛乱分子,加之安庆绪水平有限,很多将领不服安庆绪的管束。史思明就是其中一位,安庆绪见史思明兵力强盛,还不听调度,就有意干掉史思明,接管他的军队。

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奉安庆绪命令,率五千骑兵到达范阳,准备废掉史思明。史思明摆下酒宴款待阿史那承庆、安守忠,而暗地之中,史思明命军兵解除这五千军兵的武装。并给他们穿资路费,打发这些军兵回家,如果不想回家,就编入史思明的军中。明显,姜还是老的辣,安庆绪不仅扳不倒史思明,还被其吃掉五千人。阿史那承庆、安守忠还成了史思明投降李唐的投名状。

史料记载:

“李光弼使衙官敬俛招之。遂令衙官窦子昂奉表,以所管兵众八万人,及以伪河东节度高秀岩来降。”

为了暂时的利益,史思明放下身段,投降了唐军,实际上,这只是史思明的缓兵之计。

风云再起,史思明自立为帝

皇帝是为九五至尊,上天的儿子,这至高无上的宝座,在数千年年间,无数争端都因其而起,史思明作为一位枭雄,自然也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

公元758年,局势稍有安定,唐肃宗着手想废掉史思明,因为双方都很清楚,此时是乱世,先下手为强。只有杀掉史思明唐肃宗才能安心,而史思明也断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史思明手下近十万人马,兵强马壮,想要解决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暗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名为乌承恩的人,因为他原来就是史思明的旧部。

老奸巨猾的史思明,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端倪。乌承恩的小儿子还留在范阳,这天晚间,乌承恩叫来儿子,告诉了其来的真实目的:

“吾受命除此逆,明便授吾节度矣!”

意思只要杀掉史思明,那么我就是节度使了。只是他不清楚,床下,还有两人在偷听,而这两人正是史思明安排的。很快,消息传回史思明耳中,旋即史思明将乌承恩父子抓住,乱棍打死。

史思明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天下人,他史思明没有做错什么,他再二次背叛是被逼的。史思明的这一招,不仅找到了再次反叛的借口,还将口实踢给了唐肃宗和李光弼。公元759年四月,史思明自立为帝,是为伪燕的第三位皇帝,而在此之前,他已经用计将安庆绪干掉。

史思明只是安禄山的副将,他也得听安禄山的指挥,因此安史之乱重点在于安禄山,而不是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主动发起的一场叛乱,安禄山造反之后被他的儿子杀死,史思明很快崛起取代了安庆绪,成为叛军首领。
因为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是最先进行反抗的,并且他的实力最强,所以说人们只记住了安禄山。

同样是安史之乱叛军之首,为何史思明没有什么存在感?

鄙人浅见史思明没有存在感的原因如下:

1、禄山小弟,“灯下黑”

众所周知, 安禄山经过精密的筹划,惊险的表演,终于在唐玄宗眼皮底下,开始他以”清君侧“为名的,向帝国最高绝对权力的挑战。于是就有了安史叛,乱这个划分历史的分水岭事件。而作为安禄山的粟特人小弟,史思明。就成为这群历史人物群像的中,靠近C位,却不是人们有选择下关注,最重点的人物了。

再加上而高光下的安史之乱,主要领袖人物就是唐玄宗和安禄山。而他们的事情,偏偏却极富故事性。所以史思明在普通人心中的存在,就成了”灯下黑“。

2、沉默思明,”路人甲“

而相比之的安禄山的小弟,史思明除了默默地,忙着帮助安禄山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崛起,宵衣旰食外,是没有安禄山为讨玄宗欢喜,将自己裹在襁褓中,认杨玉环为干娘的滑稽,更没有玄宗和杨贵妃,在脏唐乱宋风气,不但惊世骇俗,更加让后人感动不已的悲情爱情故事的。所以后人们,更加愿意看到是,鲜活生动的传奇故事。

这也就是说,相对情况下,史思明的默默无闻,就成为了这些鲜活生动故事的的花边陪衬,成为“名副其实”的路人甲。尽管他也有能力和野心,但是高光下的玄宗和安禄山,早已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走了。

3、安史兵乱,常识就够

所以对于后人说,有”删节版“的安史之乱,从玄宗怠政到出逃,之间的恩怨情仇故事,才是文学、艺术,关注和宣传的重点。至于,史思明父子如何在安禄山死后,继续对抗唐朝,对于不是历史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普通人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虽然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挑起来的,但是安禄山的名气比史思明要大,因为史思明,只是在安禄山的背后出谋划策,所以他给世人没有留下什么存在感。
因为史思明安史之乱中存在感比较低,主要因为安史之乱的主导人是安禄山,而史思明只是跟着他打下手的而已。
因为叛乱之初,史思明一直躲在幕后,帮安禄出谋划策,充当智囊团的角色,人们只看到了安禄山没看到背后的史思明。
因为史思明只是安禄山身后的一位阴谋家,很多事都是安禄山亲自出面处理。直到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才走上前台。
本文标题: 为什么提到安史之乱,安禄山众人皆知而史思明却显得比较陌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06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上杉景胜转封会津后,用什么方式经营庄内和佐渡飞地晏婴穿洗过的衣服见君王,竟被孔子斥为非礼。是不是国人喜欢排场挥霍浪费的根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