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历史上有哪些自身伤亡很小、歼灭/击溃敌人很多的战斗

发布时间: 2023-04-07 12:01: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在中国的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哪些?1、柏举之战。前506年,吴王阖闾以救援蔡国为名,亲率三万吴军深入楚国境内,以孙武、伍子...

我军历史上有哪些自身伤亡很小、歼灭/击溃敌人很多的战斗

在中国的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哪些?

1、柏举之战。前506年,吴王阖闾以救援蔡国为名,亲率三万吴军深入楚国境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在逼迫楚军退出蔡国回国之后,舍弃擅长的水军,改由陆路奇袭。最后在柏举,20万楚军主力被吴军击败,吴军长驱直入,很快就占领楚都郢城,楚国几近灭亡。

2、巨鹿之战。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率领五万楚军渡过黄河,火速前往巨鹿,并下令破釜沉舟,自绝退路,以示必胜秦军的决心,楚军因此士气大振,愈战愈勇。项羽九战九捷,击退章邯,活捉王离,大破四十万秦军,解了巨鹿之围。

3、阴晋之战。前389年,秦惠公倾全国之兵,率军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秦军浩浩荡荡而来,魏国却只派出五万新兵,但经此一战,这些新兵的名号会传遍列国,他们就是魏武卒,郡守吴起是这支的军队的首领和缔造者,他将带领他们创造一个辉煌的战绩。

4、 昆阳之战。新朝为扑灭起义军,调集大军进攻刘玄政权,两军最后在昆阳附近展开决战。在这场战役中,毫不起眼的偏将军刘秀仅以一万多人,便大破四十万的新军,一举奠定大局,新莽政权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5、官渡之战。199年六月,袁绍率十万大军南下,直取许昌,曹操则领兵二万以主力在官渡一带守住要塞迎战,此后两军相峙于官渡,袁军兵力仍占优,而曹操缺兵少粮,只可速战不可久峙。曹操亲自率军奇袭乌巢,将袁军粮草烧尽,袁军无粮,军心涣散,曹军以少胜多,击溃袁军。

古时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不胜枚举,以下就举一些比较经典、有名的吧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周武王、姜尚[兵约10万]VS商纣王[士兵约17万,一说70万];结果:商军大败,士卒倒戈,纣王自焚。

『柏举之战』→吴王阖闾、孙武、伍子胥[兵3万]VS楚令尹囊瓦、左司马沈尹戍[兵20万];结果:楚军土崩瓦解,囊瓦弃军逃往郑国,沈尹戍自杀,吴军攻入楚都郢,楚昭王西逃,楚国重创。

『阴晋之战』→魏吴起[兵5万]VS秦[兵50万];结果:秦军大败,保卫了河西战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

『伊阙之战』→秦白起[兵12万]VS魏、韩公孙熹[兵24万];结果:全歼魏、韩联军,韩主将公孙熹被俘,攻占伊阙等5城,魏、韩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

『即墨之战』→齐田单[兵不详]VS燕乐毅、骑劫[兵不详,大于齐];结果:乐毅因反间计投奔赵国,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骑劫被杀,将燕军逐出齐境,收复被燕军占领的70余城。

『鄗代之战』→赵廉颇、乐乘[兵13万]VS燕栗腹、庆秦[兵60万];结果: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进围燕国都城蓟,燕国被迫,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楚项羽[兵2万]VS秦章邯、王离[兵30万];结果:楚军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摧毁了秦军的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彭城之战』→楚项羽[兵3万]VS汉刘邦[兵56万];结果:大败汉军,死伤10余万,楚军逐汉军至睢水,淹死不计其数,河水一时都被堵塞,刘邦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被俘人质。

『井陉之战』→汉韩信[兵1万余]VS赵王歇、成安君陈余[兵20万];结果:赵军大败,斩杀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赵国灭。

『潍水之战』→汉韩信[兵约数万]VS楚将军龙且、齐王田广[兵20余万];结果:杀龙且,俘田广,平定齐地,直接威胁项羽统治中心,为转入反攻奠定了基础。

『昆阳之战』→汉刘秀[兵不足2万]VS“新莽”政权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兵40余万];结果:莽军死伤惨重,又遇雷雨,淹死万余人,大破王莽军主力,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为汉军进军洛阳、长安,推翻新莽政权创造了条件。

『赤亭之战』→东汉虞诩[兵3千]VS西羌[兵数万];结果:斩获甚众,羌人败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官渡之战』→东汉曹操[兵约2万]VS东汉袁绍[兵10万];结果: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袁曹双方力量转变,是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

『赤壁之战』→东汉孙权、刘备联军周瑜[兵约5万]VS东汉曹操[兵约20万];结果: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惨败北归,同时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逍遥津之战)』→东汉曹操军张辽、乐进、李典[兵7千余]VS东汉孙权[兵10万];结果:吴军大败,孙权几乎丧命,锐气大损,撤兵南回。

『夷陵之战』→吴陆逊[兵5万]VS蜀汉皇帝刘备[兵10余万];结果:歼灭蜀军数万,大部死伤、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几乎被擒,许多将领或是战死,或是投降,或是逃跑。刘备恼羞,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淝水之战』→东晋谢石、谢玄[兵约10万]VS前秦符坚[兵97万];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沙苑之战』→西魏丞相宇文泰[兵不足1万]VS东魏丞相高欢[兵20万];结果:大破东魏军,歼8万人,余皆溃散。高欢仅率数骑逃脱。

『玉壁之战』→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兵不详]VS东魏丞相高欢[兵约15万];结果:东魏军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仍未攻克,高欢旧病复发,遂撤军。

『金乡之战』→北周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兵8千]VS尉迟迥叛军席毗罗[兵10余万];结果:席毗罗军惨败,争渡洙水(今山东钜野洙水河),溺死者甚众。于仲文俘檀让,斩席毗罗。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唐秦王李世民[兵不详]VS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兵约10余万];结果:薛举病死,一举击败薛仁杲,收复陇西,薛仁杲投降,被斩于市。

『虎牢之战』→唐秦王李世民[兵不详]VS窦建德、王世充[兵10余万];结果:唐军追击30里,俘获5万多人,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回军洛阳,王世充投降。至此唐王朝的统一事业基本完成。

『唐平萧铣之战』→唐李孝恭、李靖[兵不详]VS江陵一带割据势力萧铣[兵约40余万];结果:萧铣降唐,平定江南。

『定襄之战』→唐李靖[兵3千]VS东突厥颉利[兵不详];结果: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

『雍丘保卫战』→唐张巡[兵不足2千]VS叛将令狐潮、李廷望[兵4万];结果:相持60天,打退叛军三百多次进攻,杀伤叛军大半,令狐潮终于被击败退去。

宋辽金夏元时期 :
『和尚原之战』→南宋吴玠、吴璘[兵数千]VS金没立、兀术[兵10余万];结果:重创金军主力,金兀术中箭负伤,狼狈逃走,俘获金军头目300余人,甲士800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顺昌之战』→南宋刘锜[兵3万余]VS金兀术[兵10余万];结果:金军大败,金兀术率军狼狈地撤回开封。

『郾城之战』→南宋岳飞[兵不详]VS金完颜宗弼、龙虎大王、盖天大王等[兵1.5万];结果:沉重打击了金军主力,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只图利用胜利,作为对金乞和的资本,遂下令班师,断送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陈家岛海战』→南宋李宝[兵3千、战船120艘]VS金帝完颜亮[兵7万、战船600余艘];结果:一举全歼金军水师。

『采石之战』→南宋虞允文[兵1.8万]VS金帝完颜亮[兵32万];结果:大败金军,完颜亮被部将杀死。

『厓山海战(崖门战役)』→元张弘范[兵约2万、战船五十余艘]VS宋张世杰[兵约20万、战船千余艘];结果: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陆秀夫背着8岁的皇帝赵昺跳海自杀。不少后宫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后也赴海自杀。最终宋军全军覆灭告终。此次战役之后,宋朝也随之覆灭。

『鄱阳湖之战-<中国古代水战史上的典范>』→元末义军朱元璋[兵20万]VS元末义军陈友谅[兵60万];结果:陈友谅中箭而死,军队溃败,5万余人投降。朱元璋的势力扩大到原陈友谅的所属地区。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明燕王朱棣[兵1O余万]VS明建文帝朱允文军李景隆率军[兵60万];结果:建文帝军队溃散,死伤10余万人,杀溺蹂躏死者数万人。李景隆率余众逃往济南。

『浑河之战』→明建州女真部努尔哈赤[兵80人(绵甲50人、铁甲30人)]VS明建州哲陈女真部[兵800];结果:敌兵张皇而逃。

『萨尔浒之战』→后金努尔哈赤[兵6万]VS明杨镐、李光荣、杜松、马林、叶赫、李如柏、刘綎、秉忠,朝鲜[兵12万];结果:五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至少四万余人,缴获大量的驼马、甲杖和炮车等军用物资,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杜松、刘綎阵亡,马林、李如柏逃跑,朝鲜军投降。使后金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明军自遭此残败,在战场上完全陷入了被动,辽东局势日趋危急

『宁远之战』→明袁崇焕[兵不足2万]VS后金努尔哈赤[兵6万];结果:明军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参考百度知道)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之战: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李靖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山海战: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全歼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一说2万)——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说巨鹿之战。项羽几万大军打败秦军数十万联军;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以数十万大军战胜袁绍百万大军;诸葛亮空城计击退司马懿数十万大军

中将秦基伟有多厉害?上甘岭一战完虐美军!毛主席亲自赏烟给他抽

1961年,中国计划组建空降兵部队。空降兵就是伞兵,兵力主要投送方式为空降到战场,往往是突然投放到敌军腹地,抢占战略要点或者前后夹击敌军,由此形成极大的突然性,打乱敌军整个战略部署。

因为空降部队的战斗往往在敌军后方进行,所以容易遭到敌军反扑包围,这就要求空降部队必须是能攻善守的精锐之师,方能作为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敌人要害。

中国陆军人才济济,经过多年的战场历练,能打硬仗恶仗、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不在少数,于是中央军委决定,挑一个军出来,成建制的转为空降部队。

第一环节是各军区推荐,选出了第一军、第十五军、第二十军、第三十八军四个军。

第一军、第二十军、第三十八军三个军 历史 都非常悠久,其老底子均可以追溯到我军建军之初;而第十五军1947年才由几支地方部队组建起来,相比三位老大哥,资历明显要浅得多。

空降兵隶属于空军,那第二环节就由空军最终确定人选。出乎意料的是,空军司令刘亚楼选择了第十五军。

第十五军能够从一众战功显赫的野战军中脱颖而出,此军的首任军长居功至伟,这位军长,后来还担任了我国的国防部长,他就是秦基伟。

秦基伟究竟有多厉害?他是如何把第十五军这支新部队打造成我军一流精锐部队的?秦基伟的一生又有哪些传奇经历?

本期文章将带你了解老一辈革命家 秦基伟 将军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了解 历史 的读者,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也许你会有所收获。

秦基伟1914年11月16日出生于湖北黄安七里坪镇秦罗庄,家境一般,父亲在他8岁那年,送他入私塾读书。可秦基伟好动,在课堂上老坐不住,而父亲又恰在这一年去世,于是秦基伟还没上满一年学,就退学回家了。

父亲去世后,秦基伟只能与哥哥一起自力更生,干些砍柴、放牛的活。10岁那年,哥哥也因病离世,秦基伟的生活更贫困了,常受村里的地主富人欺负。

秦基伟骨子里就有股反抗精神,虽然年纪幼小,可是也敢在深夜来到恶霸家门口,在门上放块石头,第二天恶霸一开门,就被石头砸到头,气得破口大骂。

1927年11月,刚满13岁的秦基伟就加入了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

1929年8月,年纪虽小,但身材高大的秦基伟加入了战斗部队,在红一师第三团机枪连当战士。

秦基伟小时候就敢用石头砸恶霸,这时候手上有了枪,打起仗来自然更加英勇,当战士时总是冲在最前面,负伤都不下火线。

作战勇猛的秦基伟,17岁就当上了连长。连长冲锋在前,确实能大大激励部队士气,但是也很危险,果然没多久,秦基伟就右臂严重骨折,进入了伤病员名单。此时红四方面军准备开始长征,按惯例,伤员是留在当地老乡家养伤的,可秦基伟坚持随军出发。

一路上,秦基伟作为伤员,既不骑牲口,也不坐担架,甚至没怎么让战友搀扶,硬是靠两条腿跟着部队长途跋涉。

徐向前等红四方面军领导看在眼里,对这位意志坚定的年轻指挥员都很欣赏,待秦基伟伤愈后,就安排他任方面军总部警卫团团长,此时年仅19岁。

红军警卫团的任务并不止是保护部队首长安全,还会作为精锐的突击队,必要时也会作为“督战队”。因此在缺枪少弹、人手一枪都难以保证的红军中,秦基伟的警卫团装备相当精良: 每人配一把步枪一把手枪,还有一把大刀,大刀刀把上挂着鲜红的红飘带。

机枪连出身的秦基伟,自己干脆拿一把轻机枪;身材魁梧,骑在高头大马上,背后大刀红飘带迎风飘舞,那真是威风凛凛,很多红军战士在多年后,仍对当年横刀立马的秦团长印象深刻。

“官越大,枪越小”,晚年秦基伟回忆往事,也觉得拿着机关枪当团长那会儿,比后来当国防部长检阅成千上万的部队还威风。

不光是形象威武,秦基伟在部队面前的话也是掷地有声: “我秦某人有两条枪,一挺机枪和一把手枪,打仗时,机枪专打敌人,手枪专打逃兵!”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组织西路军,进军甘肃。来到甘肃临泽后,西路军将总部机关驻扎在此,秦基伟带着一个警卫连负责保护。1937年1月21日,马家军五个骑兵团7000余人突然来袭。

秦基伟临危受命,担任红军战斗总指挥。秦基伟赶紧盘点了一下人马,除自己的警卫连外,其他均为勤杂人员,全部加一起,仅300余人。

面对多达20余倍于己的敌人,秦基伟沉着冷静,带着总部文书、伙夫、乃至女护士、儿童团这些婆娘娃娃,全部上阵,每个人都安排了防守任务,武器不够就收集石头,迅速完成了临泽城的布防。

马家军之前已经侦察到在临泽的主要是红军总部的非战斗人员,这次大军来袭,就是要捏软柿子的,所以根本没把守军当回事,22日天一亮就向临泽发起了集团冲锋。

临泽城头静悄悄的,马家军的骑兵眼看就要冲到城门直接破门了。突然秦基伟抱着机枪向马家军猛扫起来,城头一下子涌出无数红军战士,开枪的开枪,扔石头的扔石头,一下子把马家军放倒一大片,狼狈退了回去。秦基伟赶紧安排人员去敌军尸体上收集弹药,补充了不少。

以凶残闻名的马家军,知道红军没多少人,弹药更是少得可怜,就开始跟红军拼消耗。一波一波轮番进攻,进攻的人就带一个弹夹的子弹,让红军缴获也缴不到几发子弹。

秦基伟说到做到,抱着机枪专打敌人,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来上一梭子;但秦基伟的手枪倒是没机会用,红军战士个个都是好样的,全部都在英勇杀敌,尤其是女战士们,很多分不到枪,就奋不顾身的举起石头往城下砸,杀得马家军人仰马翻。

不光被动防御,秦基伟还亲率精干人员夜袭。白天一直在进攻的马家军,万万没想到这么小的红军部队竟然敢主动出击,很多人在梦中就稀里糊涂的送了命。等马家军回过神来,准备组织反击,秦基伟他们已经带着缴获的武器弹药回城里了。

野蛮残忍的马家军,碰到不要命的红军,打了整整三天,居然怎么都攻不进城;7000大军,面对困守小城300孤军,就是打不下来,让马家军将领惊叹不已。

可秦基伟这300人都是血肉之躯,在粮弹两缺的情况下,几乎日夜不停的恶战了三天,已大部分牺牲,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秦基伟的手也负了伤,但仍抱着机枪,准备与敌人做殊死搏斗。幸亏此时红军总指挥部命令他们转移,由红三十军接应,秦基伟才带领剩余人员逃出生天。

西路军的悲惨结局众所周知,秦基伟九死一生,非常幸运的到了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安排秦基伟到太行山组织游击队。秦基伟的带兵、练兵天赋在这段时间得到充分展现,把一群学生、农民迅速整合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神出鬼没的到处打击日伪军,屡立战功。八路军领导对秦基伟大为赞赏,安排他担任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

秦基伟虽然当了司令员,依然冲锋在一线,百姓们都尊称他为“秦大胆”。立志抗日的各路英雄好汉纷纷慕名而来,投奔秦司令麾下,秦基伟的抗日队伍迅速扩大,成为太行山地区的重要抗日力量。

多年后,毛泽东与秦基伟见面,开口就说: 以前你在太行山当过司令,现在你在上甘岭当了英雄!

可见,在毛主席心目中,秦基伟漫长的军事生涯里,这两件事印象最深刻。上甘岭的伟大胜利自不必说,那是闻名遐迩、扬威世界的大胜仗;而在太行山,虽然没有打什么著名战役,但是八年抗战中的无数场小胜,积累起来就很了不起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央对秦基伟的游击队几乎是零投入,完全靠秦基伟一手建起一大片根据地,拉起一大支抗日队伍;在日伪顽势力交错的敌后战场,能有如此成绩,很不容易,所以在伟人心中,这是能与上甘岭战役媲美的大功劳。

抗日战争胜利后,秦基伟的游击队改编为晋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后来又改编为第十五军,属第二野战军。秦基伟顺理成章的成为九纵司令员、十五军军长。

解放战争中,十五军相比其他老红军、老八路底子的部队,是个小弟,因此虽然表现也不错,但在一大班师兄大哥的辉煌战绩前,说不上突出。

1951年3月,秦基伟带着志愿军第十五军入朝参战。该军政委谷景生,为十五军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可惜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的知名度远不如他女儿。

4月22日,志愿军发起规模宏大的第五次战役,秦基伟率十五军担任中路突破,一举把菲律宾营包围,歼其大部。随后负责割裂敌军,为整体战局创造战机。

十五军在大水洞地区与美军第二师遭遇,这是秦基伟入朝后第一次碰到美军主力。此时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是范佛里特,因其使用弹药量是美军规定的五倍以上,硬生生的创出了一个军事名词“范佛里特弹药量”。

秦基伟这一次是亲眼见识了美军火力的强大: 负责支援美二师的第三十八野炮营,一天就发射了1.2万发炮弹;而整个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发射炮弹数是7865发!

此外美国空军也大举出动,平均每天高达1000架次。秦基伟不管在前方视察敌情,还是在后方研究作战,都面临美军飞机无休止的扫射、轰炸。

秦基伟亲自带着部队,冒着铺天盖地的炮火猛冲猛打,在加里山重创了美二师三十八团,毙伤俘2000余人,但是十五军伤亡也达3000余人;且因粮弹即将耗尽,十五军没有完成战役割裂任务。

因战线拉长,志愿军其他各军普遍面临粮弹不继的问题,志愿军司令部遂鸣金收兵。不料已摸清楚志愿军弱点的美军,突施杀招,向志愿军发起凶恶反扑。

美军机械化部队速度极快,一下子把志愿军防线冲乱了,战局骤然恶化,多支志愿军部队都陷入多面受敌的险境。

危难时刻,彭德怀越过兵团司令,直接给秦基伟打了电话: “敌人已进至机山里、梁文里,能否在此坚守七到十天?”

十五军已连续作战近一个月,部队损失不小,而且人困马乏;更严峻的是,粮弹都不充足。这一幕,与当年甘肃临泽的危局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此时秦基伟面对的,是火力百倍于马家军的美英军主力!

秦基伟做出了与当年一模一样的选择,就地坚守,他直接回复彭德怀: “我至少守十天!”

秦基伟在临泽的精细安排,让勤杂人员、女兵都充分发挥了战斗力,如今自然一样,秦基伟直接打电话给十五军各个团长,在角圪峰、鸣城山、朴达峰等战略要地严密布防。

领教过美军强大火力的秦基伟,知道再顽强的意志也扛不住无休止的重炮轰击,必须灵活防守。于是秦基伟指示各部,在前沿阵地少留兵,但留足兵力打反击,趁敌人刚占领阵地立足未稳时,把敌人打下去,把阵地抢回来。

事后证明,这一招相当管用,即能保证阵地不失,又大大减少了伤亡。与美军交手短短一个月的秦基伟,一下子抓住了对方软肋,以己之长击彼之短,打得相当漂亮。

6月4日,在防守朴达峰的战斗中,美二十五师一个营在下午2点攻下主峰,十五军第一三四团第八连立即组织反冲锋,七班长柴云振带领全班13人,一连攻下四个山头,把一个营的美军追得漫山遍野跑。

四川小个子柴云振,身手灵活,最是勇不可当,他直接冲进了美军一个临时指挥所,一梭子扫倒好几个美军,正要解决最后一个美军士兵时,枪没子弹了;柴云振毫不畏惧跟那个美军士兵扭打起来,美军是个黑人大块头,瘦小的柴云振一下子被压在下面,他一把抓到敌人脸上,抠出了一只眼睛!同时手指也被咬掉一根!

两人剧痛下继续在地上扭打,机灵的柴云振摸到一块石头,拿着石头狠狠的砸向敌人脑袋,硬是把这个比自己壮一大圈的黑大个砸死了。

在七班的勇猛反扑下,主阵地没多久就全部恢复;但是激烈的战斗中,七班的战士也一个个倒下了,柴云振从敌人尸体上收集出一些弹药,接连打退了美军的数次反攻。

天黑后,阵地依然在志愿军手上,战士们这时候才有功夫打扫战场,在敌人尸体堆里,他们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柴云振。

事后统计,七班一共歼敌200余人,其中柴云振一人就消灭100余人,还包括一个少校军官;而柴云振身受重伤,全身负伤多达24处!柴云振在后方医院住了近一年才康复,能这样从死人堆里活过来,柴老英雄真是命大。柴云振荣获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军中无戏言,秦基伟说守十天,十五军就顶了整整十天,更加难得的是,十五军毙伤敌军5700余人,自身伤亡1200余人。当时多支志愿军部队都在坚决的打阻击,但是大部分是以惨重的伤亡为代价与联军死扛,才完成任务的。

彭老总对十五军的表现非常满意,发了一份感情色彩浓厚的电报: “秦基伟,我十分感谢你们!彭德怀。”

秦基伟出色的防守能力让彭德怀印象深刻,抗美援朝进入阵地战阶段后,彭老总就安排十五军防守五圣山地区。彭德怀对秦基伟说: “五圣山是我军防线中线的门户,丢失此地,二百公里内无险可守。谁丢掉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 历史 负责!”

面对如此重托,秦基伟自然毫不含糊。此时志愿军已开始广泛修筑坑道,深谙防守之道的秦基伟对此项工作抓得很紧,迅速在五圣山建立起完善的坑道防御体系。

1952年10月,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上甘岭战役拉开帷幕。此次战役,美军代号“摊牌作战”,美军也确实摊了牌: 投入了几乎全部机动兵力,连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这些打酱油部队都给拉去充数,整个战役打了近200万发炮弹。

再次面临艰巨防守任务的秦基伟,表现一如既往的出色、硬气。然而不同的是,在临泽,秦基伟靠的是不怕死的勇气,自己抱着机枪上阵;在朴达峰,秦基伟靠的是反冲击的巧劲,在进退间争取时间;而在上甘岭,秦基伟靠的就是实打实的硬实力了。

面对美军的摊牌,秦基伟有三张硬牌:

志愿军步兵在坑道和炮兵的加持助力下,攻防都威力倍增,几个人就追着成连成排的敌军满山跑的战例比比皆是。

有了这三张王牌,秦基伟在上甘岭与联军硬碰硬的大战43天,以伤亡一万六千余人的代价,毙伤俘敌两万五千余人,阵地寸土不失,取得了战役的完胜。相比于入朝那会儿,可以说是完虐美军!

上甘岭战役规模宏大,举世闻名,这一次大胜,一方面大扬了我军军威;另一方面对整个抗美援朝战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到美国高层政治精英,下到美军各级指挥官,都明白过来,此时志愿军已是如此强大,即便倾尽联军全部机动兵力,都啃不下哪怕是上甘岭这么小小一块阵地。

自此之后,联军再也没发起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直到停战。

1953年6月16日,秦基伟受邀来到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见毛主席。

毛主席亲自出门迎接,说道: “秦基伟同志,欢迎你啊!上甘岭打得很好。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它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利坚合众国的钢铁还要硬。这个奇迹是你们创造的。”

秦基伟说: “是主席和军委指挥得好,战士们打得顽强。”

毛主席笑道: “你们打得好,我要有表示,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那就请你吸烟吧!”

只是秦基伟并没有抽,他后来回忆说,在主席面前“吞云吐雾”不太礼貌。

不过朝鲜上甘岭一战,秦基伟确实打出了国威,对比装备和队伍,可以说是完虐美军都不为过。

抗美援朝结束后,秦基伟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勋,秦基伟理所当然的获评中将。

秦基伟打仗厉害,口才也很好。回国后,多次做报告,讲述上甘岭战役等光荣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包括战犯管理所中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们很多被俘时并不服气,认为是国军内部不团结,让共军有机可乘,自己才会打败仗的。

听到秦基伟声情并茂的讲了这么多真实战例后,这些国军将领才真正领略到志愿军将领们高超的指挥艺术、志愿军战士们雄伟的英雄气概,不禁大为叹服;很多人表示,他们的心,此时才被共产党俘获。

秦基伟还很重情义,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伤愈后成了残疾,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自己回到了四川老家,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跟邱少云、刘玉堤一样立下特等功的一级战斗英雄。

但秦基伟一直惦记着自己的这个兵,几经周折,1984年,十五军终于找到了四川农村里的柴云振。秦基伟盛情招待了这位失联三十多年的老英雄,并且关心的问道: “你有什么要求吗?”

柴云振淡淡的说: “我那一个班都牺牲了,我能够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不能给部队找麻烦。”

1984年,秦基伟担任建国35周年国庆大阅兵总指挥。看着眼前一排排英武雄壮的解放军战士,秦基伟情不自禁的回想起当年自己抱着机关枪、背着大刀、骑着战马的戎马岁月。这么多年来,换了多少波战士,让秦基伟最感欣慰的是,战士们用坚定的眼神告诉他,由秦基伟这些开国将帅们一手铸造的我军军魂,代代相传,日久弥新。

1988年,秦基伟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这一年授衔,获上将军衔。

秦基伟的两个儿子都参加了解放军,都获评中将,真乃虎父无犬子,一门三将军。

1997年2月2日,秦基伟将军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秦基伟一手创建的十五军,如今是中国唯一的快速战略部署部队。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第15空降军第一梯队4500人,立即从开封空运至成都,抢在地震救援“黄金期”内进入震区,为抢救灾区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基伟将军泉下有知自己部队的后代子弟兵这么争气,定然含笑九泉,放心得让这些后辈战士们继续保卫祖国的安全了。

谨以此文纪念秦基伟将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砺前行。

文/温凯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主要战役

山海关九门口
山海关、九门口战役,1945年10月-11月,把守东北大门的八路军山东军区第7师等部在杜聿明指挥的13军和52军攻击下失利。
锦州战役
锦州战役,1946年1-2月,毛泽东指令林彪亲自组织一个战役阻止国军疯狂推进的势头,但因各种条件限制,东北八路军全线撤退,一路丢弃锦州、沈阳等重要城市,这个战役未能组织起来,被迫放弃。
沙岭战斗
沙岭战斗,1946年2月,辽宁南部盘山沙岭的八路军1个纵队(4纵9个团)围攻新6军1个团,未能歼灭,自身伤亡3倍于敌(国军宣称共军伤亡上万人),失利。
秀水河子战斗
秀水河子战斗,1946年2月,辽宁法库县秀水河子,林彪亲自指挥新四军3师7旅、山东军区第1师和保安第1旅之第1团等部,以3个团打援、4个团攻击,实施围歼孤军深入的国军第13军第89师之266团及265团1营、师属山炮连、输送连,取得东北战场第一个歼灭战胜利。
四平解放战
四平解放战(即一战四平),东北民主联攻占了四平西郊机场,晚接敌围城。攻城战斗于17日凌晨2点打响,中午结束。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3000多守军和政府官员全部被歼。活捉了国民党辽北省主席刘翰东、保安司令张凯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等。此战,东北民主联军缴获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步枪2000余支、汽车20辆、马700匹,以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
四平保卫战
四平保卫战(即二战四平),1946年4-5月,此战被毛泽东提高到马德里保卫战的高度,强令林彪打阵地战,为政治谈判服务,但最终以伤亡8千人的代价失利,放弃四平、长春等重要城市,主力一路惨败到松花江以北。
拉法新站
拉法、新站战斗,拉法位于吉林省蛟河市以北9公里,新站在拉法以北6公里,它们是长图(长春至图们)和拉滨(拉法至哈尔滨)线上的一个铁路枢纽。1946年6月7日,东北民主联军一师和二师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挥下,歼灭国军71军88师263团另1个营,终止了国军继续向北满东满地区挺进的势头,从而在松花江两岸达成战略均势,东北民主联军转入休整和剿匪,建设后方。
辽东辽南扫荡战
辽东、辽南扫荡战,1946年秋冬,国军在中长路正面得手巩固对北面共军的平衡态势后,将机动兵力转用于后方的辽东、辽南地区,对肖华所部沉重打击,国军52军2师占领了辽宁最后一个要地丹东(当时叫安东卫),辽东、辽南地区的八路军被迫向临江地区转移,被压迫到长白山附近的中朝边境深山地区,处境极为困难。
新开岭战役
新开岭战役,194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在辽宁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之国民党军第52军的第25师8900余人,其中俘5800余人,4纵伤亡2128人。此役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范例,初步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25师是杜聿明的起家部队,所以这次失利对他打击很大。此次战役的胜利,严格说来,并不是依靠良好的战略预见与组织,一开始的南满兵力就呈分散状态,4纵分兵把守要隘,过于依靠摩天岭,连山关等天险,过低的估计了国军的攻击力,结果连遭挫败,包括前面的右路辽南独立师也被打散,左边的3纵打得也不好,搞得林总很上火,但4纵很快的 吸取了教训,大胆诱敌到新开岭并调来10师集中兵力围歼。前面的摩天岭,双岭子战斗,都没有打赢,尤其摩天岭,地势上,新开岭再险也没有摩天岭险,以11师,12 师能堵得住25师,这应该打问号的,至少心里是打鼓的。为了掩护后方机关,仗必须要打,在新开岭打至少还能打个伏击,消灭一部敌人,从这点推测,新开岭的是无奈之下被逼出来的,胜与不胜,没有把握,是在战斗过程中看到了全歼25师的可能性,而后经过努力将其变成事实,事后的评论一致认为,这次战役的胜利是集中兵力思想的体现,但4纵这次并没有集中那么多的兵力,事实上也没有,战胜后,甚至连民主联军自己都纳闷,认为是侥幸,以4纵的实力,打一个团应该比较稳妥的(不幸的是,26日的赛马战斗,竟然还让敌军跑掉了) ,所以,新开岭的胜利对毛泽东来说也是个意外的收获,他在电报中强调凡是大一点的仗(暗示新开岭)都要集中10个8个乃至12个团的兵力也是一种顺水推舟的做法,但不管怎么说,民主联军4纵战斗中所表现破釜沉舟的勇气仍然值得称道的。52军2师只顾一味乘虚抢占安东,未与25师作时间上,空间上相得益彰的配合行动,让解放军得以集中兵力围歼25师,要说到责任,也是指挥这两个师的军长赵公武的责任。
德惠战斗
德惠战斗,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二下江南战役的组成部分。1947年2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在炮火支援下,对德惠守敌发起进攻。由于轻敌麻痹,准备不足,步、炮、坦协同不好,仓促投入战斗,激战3天,未能取得战斗胜利,被迫停止攻城回师江北。德惠守敌为国民党军新1军第50师,下辖148、149、150团和炮兵、通讯兵、骑兵等直属队,加上两个地方保安团共约7000余人。50师全部是美式装备。此战民主联军军集中了4个师、80门火炮,可以说是绝对优势。部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旺盛。但是攻坚却失利了。六纵干部战后深刻检讨了经验教训。主要是:思想上麻痹轻敌,敌情不明,准备不足。战前认为德惠守敌只有第150团残部,且是孤立之敌,可能一打就跑,没有想到他会坚守。新1军是王牌主力,尤其擅长组织防御作战。而六纵是第一次有炮兵配合作战,过去也没有打过城市攻坚战,在轻敌思想的支配下,采取了莽撞的打法。平分兵力火力,四面围攻,没有主攻方向。德惠战斗是东北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步炮协同作战。纵队各级指挥员及参谋人员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懂得较大口径火炮及坦克的技术性能和战术性能,连什么叫“射击诸元”都不明白,就更不懂得步兵与炮兵、步兵与坦克如何进行协同作战了。因此,纵队在部署兵力兵器时,即将炮兵分散配属给各师、团,笼统地规定了炮兵何时进行试射,何时进行效力射(即火力准备),在奏效后开始总攻击。事先既没有进行步炮、步坦协同作战的图上作业,又没有共同勘察地形,也没有明确炮火射击与步兵冲击的目标,没有提出炮火射击时间与步兵接敌运动、冲击时机如何协调一致的要求;只要求炮兵进入阵地后,1个小时就开始试射,炮兵根本没有必要的准备时间。
两次隆化战斗
两次隆化战斗,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和国军第13军的两次较量,此战虽然对全局影响不大,但对民主联军11纵的战斗力锻炼和提升有极大意义,尤其是11纵出了一个全军英模董存瑞,正是在隆化战斗中光荣的。隆化当时属于热河省,是热河首府承德北部的重要屏障。1947年5月上旬,散布在冀察热辽各地正在开展土地改革和剿匪反霸的各部队开始向热河西部集中。前线指挥部决定首先围歼在围场被孤立起来的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团第三营和当地保安队。到五月十五日,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三旅激战一天后成功歼灭了围场国军守军。在胜利鼓舞下,前方指挥部决定扩大战果去夺取隆化,这个任务交给了冀察热辽第十七旅。十七旅(旅长周仁杰,政委谢镗忠)的前身是八路军的老部队。第四十九团的前身是陕甘宁教导二旅的第一团第一营,此前这个团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第一营,如果再向前追溯,其光荣历史可以一直追寻到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五十团的历史虽然比第四十九团短,但同样是一个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抗战时期冀中第十八团。本来十七旅还有一个第五十一团,这个团是刚从地方民兵改编成的部队,此时只存在在十七旅的编制上,并未参加第一次隆化战斗。在第一次隆化战斗前夕,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团团部带领下属两个营驻守隆化(另一个营在十团副团长带领下驻守围场,此时已经被冀察热辽十三旅围歼)。五月十九日黄昏时分,冀察热辽十七旅占领了隆化东南、东北的进攻出发阵地。二十日零点,部队开始进攻,四十九团迅速占领了东山和城东南守军前沿阵地,战至黎明,部队打垮了国军保安队,突入隆化城内,在随后半天的白昼战斗中又夺取了一半城区。21日夜,17旅几乎占领了全部隆化城区。22日上午,16旅的一个团——47团奉命前来增援17旅。当天夜晚,17旅再次发动总攻,三个团同时出击,不过收效不大,部队在突击中遭到守军炮火杀伤,减员很多,致使17旅在23日一天都无法再组织起像样的进攻,还不得不再次向前指求助,要求把整个预备队16旅都调来参战。23日,冀察热辽军区前指的参谋长黄志勇赶来察看战况,最后决定把16旅的其余两个团全部调来从苔山西侧进攻,与17旅南北夹击,最后解决苔山守敌。24日凌晨,17旅第三次总攻,这次进攻17旅进攻部队遭到隆化中学和苔山守军两面火力夹击,伤亡很大,而苔山西面的16旅又未准时发起进攻,因而战斗再次失利。24日双方对峙,前指副指挥黄永胜也赶来观察,不过黄永胜没有表示任何意见就离开了。当晚,程子华召集各旅指挥员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再调第5旅的13团参战,由黄永胜亲自指挥攻击。25日到28日,解放军连续发动了第四、第五次进攻,16旅对苔山南半部攻击;17旅从城区进攻,5旅13团从城北进攻隆化中学,战斗十分激烈。苔山守军以各种火炮连续炮击,给进攻的解放军造成惨重伤亡。5旅13团第一连在26日夜晚曾借夜色一度攻进隆化中学内,因为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跟进,突破口被守军封锁,突入校内的部队除一部分撤出来外,其余人员在27日白天弹尽粮绝,全部阵亡。连续数天的战斗,解放军部队伤亡极大,仅17旅战斗减员就达1200多人,周仁杰回忆说:“以轮战方式逐次增加兵力,部队伤亡人数与日俱增……部队伤了元气,损失很大。” 29日夜,解放军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这次进攻再次没有结果。此时赤峰国军21师准备南撤,冀察热辽军区前指令各旅撤出隆化之围,赶往赤峰截击赤峰南下国军,隆化第一次战斗遂告结束。这次战斗,据周仁杰回忆,“毙伤敌人500余人,俘敌200余人”。但由于战前“侦察了解不够,没有攻坚的具体准备,又缺少统一的组织指挥,缺乏火炮弹药等,抑制造成攻城未克,打援未成,未能实现攻城打援的预定作战企图,而且伤亡人数达2500余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一次隆化战斗后,守军13军4师10团因伤亡惨重调离隆化,接替其防务的是13军89师265团的团部和两个营。265团并非13军的基干部队,在半年前,13军89师增援辽西,曾被东北民主联军击溃,这时的89师是经受上次打击后重新组建的新部队,战斗力远不如13军主力部队第四师。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在朝阳编成了第11纵队,东野11纵纵队直属队是原冀察热辽军区直属机关和热辽军区部分部队抽调组成的。11纵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副司令员周仁杰。11纵的主力部队是第31师,31师的前身为冀察热辽独立一师,也就是1947年5月第一次隆化战斗中的第17旅,32师为原冀察热辽独立2师,前身是活动于平北地区的地方基干部队,33师是冀察热辽独立三师,前身是热辽军区独立第5旅及地方基干部队合编而成。1948年5月16日,11纵进逼承德,取得象鼻子山战斗胜利后,在冀察热辽炮兵旅配合下于18日包围隆化。冀察热辽炮兵旅有山炮21门,榴弹炮7门。为了配合11纵围攻隆化,冀察热辽独立第六师奉命阻击承德来援的国军。隆化守敌是89师265团(缺第三营)及师工兵一个连,有部分炮兵,配备战防炮3门,约2000多人。分布在苔山和隆化城内。城西的苔山为防御重点,265团团长汤池带领团部、第三营、战防炮连(战防炮4门)和迫击炮连驻守苔山主阵地;第二营驻守隆化中学,是隆化城内核心据点;工兵连和保安团在隆化城区东南碉堡群,为一线防守兵力。隆化城北构筑有40多个半永久碉堡。25日1点部队进入阵地,4点20分,炮火准备30分钟,5点部队开始进攻。在苔山的31师吸取了第一次隆化战斗的教训,前锋尖刀两个连在进攻前乘夜色悄悄攀上苔山北坡的峭壁潜伏下来,炮火准备完毕后突然发起进攻,迅速肃清敌碉堡,总攻发起后35分钟控制了苔山制高点,守敌在团长汤池带领下被压缩在苔山南端的几个碉堡内。但攻击城区的部队出现了纰漏。在炮火准备时期,炮火摧毁了守军的前沿部分工事,但炮火轰击还在进行中,33师98团第一营竟然擅自发起冲击,结果遭到自己炮火的误伤。紧急情况下,33师指挥所被迫改变原定计划,急忙命令炮兵延伸射击。这时98团一营第一连已经连续进行了两次爆破,破坏了铁丝网。在继续爆破外壕的时候,守军开始火力封锁,爆破手牺牲,连队遭到重大伤亡,历尽千辛万苦才炸开一个缺口,尖刀连此时只剩下不到40人,依然迅猛发起进攻,迅速突入城区,在该营第二梯队配合下开始了巷战。最麻烦的是32师方向。32师从隆化东北开始进攻,这里是守军防御工事最稠密的地区,而恰恰是这个地区,竟然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突击部队只能靠人工爆破摧毁守军工事。在其他地区炮火准备期间,32师96团经过20分钟爆破,炸毁碉堡三座。总攻开始后,残存的守军碉堡密集的火力封锁了部队进攻道路。尽管该师94团从33师突破口迂回到敌人侧翼支援,也没能完全清除所有的守军工事。这些残余碉堡又处于炮火射程之外。到中午,11纵纵指被迫下令暂停攻击。下午3点,11纵经过3个小时的准备,再次对隆化守军发动猛烈攻势。实际上这时候守军只剩下两个据点,一个是团指挥所,在苔山南端;另一个在隆化中学。苔山南端的守军再次顶住了11纵31师2个团的进攻。这次战斗解放军伤亡很严重,不但出现了一个董存瑞,还牺牲了一个31师副师长李荣顺。此外苔山守军之顽强也颇令人吃惊,在32师进攻隆化中学的时候,其他部队忙着收缴国军的空投物资,正在这时,突然苔山南侧的守军突然开炮,94团4连连长高兴贵以下30多名战士当场牺牲,苔山守军之顽固可见一斑。11纵二次打隆化,兵力不可谓不强,三个师外加一个炮兵旅。还有一个独6师负责打援。火力不可谓不猛,除了有一个炮兵旅,还有各师的独立炮兵营参战。士气不可谓不高,全纵队都要报第一次隆化战斗失利的仇。但是这样悬殊的差别竟然打了一整天,三个师又一个旅对一个团,而且这个团还缺一个营,最后还让人家团长带了20多人跑了。
三战四平
三战四平,即四平攻坚战。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即后来的7纵)和第六纵队等部对固守吉林省四平市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前敌指挥员是1纵司令员李天佑,后改为6纵司令员洪学智。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在取得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胜利之后,发起夏季攻势,先后收复怀德、公主岭、昌图、开原、山城镇、东丰、梅河口、西安(今辽源市)、西丰、清源、双山、郑家屯、伊通、双阳、桦甸、辉南等地,使南北满连成一片。东北民主联军大部分主力会师于四平以南地区。林彪、罗荣桓发电报给辽吉纵队司令员邓华,命令辽吉纵队在东西北三方面包围四平。6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围歼四平之敌,命令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和第六纵队之十七师参加攻城作战。全部进攻四平守敌之部队归第一纵统一指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第四纵队十一、十二两师向抚顺、沈阳挺进,相机夺取抚顺,以牵制敌军增援四平。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四平部队发动清扫四平敌外围据点的战斗。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一部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歼灭守敌七十一军运输营与保安团一个营600余人。14日晚2时,民主联军围城部队发起总攻,四平攻坚战打响。一纵一师、二师从四平西南方向进攻,辽吉纵队从西方向进攻。40分钟后,二师突破敌防线,一举突入市内。15日凌晨,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从四平西南方向海丰屯突破四平国民党军防线,突入市内。随之,一、二师并肩战斗,向市区纵深展开。16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一师从四平城西区外突破二麦路防线,开辟了“第二战场”,迫敌减少或停止了逆袭。17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预备队六纵十七师四十九团投入市区作战,他们从一纵一师左侧进入阵地,五十团一部则向辽吉纵队二师深入方向作策应进攻。18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二师从西北角二麦路东口扫清外围开始突破。辽吉纵队独一师一团突入敌人纵深,将国民党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团部大楼包围。至此,攻城部队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大部。19日,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奉命撤出攻城战斗,准备打援。六纵十七师全部投入攻城作战。他们以五十团在右,五十一团在左,四十九团居中,采取穿插包围,削清了敌七十一军军部的外围据点中央银行、市政府、电信局等处,将敌七十一军军部紧紧包围,并准备以起总攻。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四平攻城部队各纵队各师首长,要求“乘胜坚决扩大战果,不惜重大伤亡与疲劳”,准备以一万人伤亡坚决歼灭四平之敌。20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七师对敌七十一军军部发起总攻,经3小时激战,守敌大部被歼,敌特务团团长陈明信被俘,只有敌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预先逃入路东,东北民主联军部发电报嘉奖:“十七师作战甚好,甚慰。” 21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全部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并有一部分突入铁路以东市区。下午,路东战斗开始。一纵三师从路东调到路西,同六纵十七师并肩从火车站南突入路东,辽吉纵队从天桥以北一度突入路东,因伤亡太大,复又退回。22日,敌援军从沈阳出发,进占肖阳堡、开原一线,企图增援四平,以解四平敌军被围之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八师奉命投入路东十七师方向作战。23日,在四平攻坚战中,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后改为第七纵队第十九师)师长马仁兴,在四平前线指挥所附近,中流弹光荣殉职,终年43岁。同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六师奉命前来四平投入市区作战,一部接替辽吉纵队天桥以北阵地。辽吉纵队主力奉命撤出战斗,准备打援。24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全部、一纵三师、辽吉纵队独三师,继续担任攻城作战任务,战斗统归六纵首长指挥。一纵一师、二师奉命南下打援。同日,毛泽东来电指示,认为“夺取此战略中枢极为正确,这不仅对于树立我军攻坚信念关系极大,同时对于正在斗争着的全国人民也是一大鼓励。” 25日,由沈阳北上增援四平之敌五十三军一一六师、一三0师等五个师配合骑兵、炮兵一部已进至昌图以北地区。2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六纵首长洪(学智)、杨(国夫)、刘(其人)、邓(华)、吴(富善)、高(体乾),要求对四平战斗现状做一客观估计。2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首长命令,四平改为佯攻,六纵十六师和辽吉纵队两个师南下叶赫、昌图打援。28日,国军已先后调集九个师的兵力北援,企图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决战于四平外围。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攻城部队停止进攻,做撤离准备。并发电报给四平前线部队,指出:四平能否攻下无关重要,主要是利用敌人增援之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29日,东北民主联军打援部队同敌援军在莲花街、头营子、貂皮屯一带接火交战,民主联军西侧主力乘机围攻昌图老城,迫敌从四平外围回返,重新猬集于昌图与开原之间。当晚,敌新六军两个师已进到虻牛哨一带。30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参加四平攻坚战的部队全部撤离四平。进行19昼夜的四平攻坚战结束。此战共毙、伤、俘敌1.6万余人,缴获各种战利品甚多。民主联军伤亡1.3万人左右。三战四平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役,迫于打援与攻坚的游移不定,最终既没有实现歼敌援军有生力量 ,也没有占领四平,对林彪和李天佑而言,都是极大的遗憾。此役也说明在1947年夏季攻势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并不具备和国军实行决战的实力。
四战四平
东北1947年冬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第1、第3、第7纵队等部对固守吉林省四平市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1948年1月底,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主力转向沈阳周围地区作战,并连获胜利。东北国民党军收缩兵力,令永吉(今吉林)、长春等地守军突围,南撤四平,靠拢沈阳。民主联军为切断沈阳与长春的联系,决定集中兵力夺取战略要点四平。2月27日,令第1、第3、第7纵队和独立第2师及炮兵纵队一部(包括山炮、野炮、榴弹炮163门和高射炮30余门)由沈阳以南地区北上,担任攻歼四平守敌的任务;令第2、第6、第8、第10纵队和独立第10师及辽东军区1个支队位于昌图、泉头、威远堡、莲花街、金家屯、通江口、庆云堡等地,准备阻击可能由沈阳、铁岭北援之敌;令5个独立师牵制永吉、长春之敌。3月2日,主攻部队到达四平外围指定位置,5日完成包围。国民党军在四平市内和外围筑有大量坚固工事和纵横绵密的交通壕,构成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由第71军第88师和3个保安团、1个骑兵团驻守,企图固守待援。8日,攻城部队扫清外围据点直逼城下。12日晨,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第1纵队由北向南,第3纵队由东南向西北,第7纵队由西南向东北,同时发起攻击。独立第2师由西向东沿中央大街攻击,从翼侧支援第1纵队作战。激战1小时,各部队相继突入市区,分割守军。市内守军急由铁路以西向铁路以东收缩。至10时左右,除转盘街核心工事中尚有守军1个营被包围,一部撤到路东外,其余大部在溃乱中被歼灭。午后,第3、第7纵队会师于中央大街,并将路西守军残部肃清。13日晨,攻城部队三路会合,直捣路东守军指挥部核心工事,将残余守军压缩于共荣大街北一纬路狭小地区一举歼灭。四平攻坚战,全歼国民党守军1.9万余人,使长春国民党军陷于孤立的困境。四战四平是东北民主联军攻坚战战术和火力飞跃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东北解放军已经具备了发动战略进攻和实行战略决战的能力。

本文标题: 我军历史上有哪些自身伤亡很小、歼灭/击溃敌人很多的战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98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如果刘邦的阵容穿越到三国时期,最后的结果会怎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