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哈兹战争过程

发布时间: 2023-03-14 07:06: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阿布哈兹人的发展阿布哈兹格鲁吉亚结仇始末:曾爆发过残酷战争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与俄罗斯南部接壤,它在苏联解体后自行宣...

阿布哈兹战争过程

阿布哈兹人的发展

阿布哈兹格鲁吉亚结仇始末:曾爆发过残酷战争
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与俄罗斯南部接壤,它在苏联解体后自行宣布独立,但未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多年来,阿布哈兹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长期处于对抗状态,这种“独立”状态源于15年前格阿那场持续了14个月的大规模战争。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苏联出现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与格鲁吉亚存在诸多宗教、文化差异的阿布哈兹地区出现分离运动,他们获得部分俄罗斯领导人的支持,后者希望以此牵制要求脱离苏联的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1989年,阿政党公开要求脱离格鲁吉亚,要么加入俄罗斯共和国,要么独立,这直接导致格鲁吉亚与苏联中央政府关系恶化。
1990年10月底,在格最高苏维埃选举中,绰号为“街头政治家”的独立派人士加姆萨胡尔季阿出任格最高苏维埃主席。1991年4月9日格鲁吉亚宣布独立,不久后加姆萨胡尔季阿当选为格鲁吉亚首任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是一个大格鲁吉亚主义者”,“格鲁吉亚是格鲁吉亚人的格鲁吉亚”的口号遍及全国。阿布哈兹的“独立行径”显然是不能容忍的。格政府指责阿布哈兹建立非法武装,并谴责驻当地的苏联军队向其倒卖武器。1992年1月,格阿冲突全面爆发。

急求俄格战争过程,尽量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谢谢(急)!

急求俄格战争过程,尽量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谢谢(急)!时间在周四前。观点在1.原因 2.影响 3.得失 4.预期 等方面。
一、俄格战争的原因 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俄格冲突的实质是北约东扩产生的矛盾,美国拟将独联体国家当中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纳入北约成员行动计划。2008年7月,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格鲁吉亚,在第比利斯宣布:争取在当年12月份要把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纳入北约成员行动计划。而且,在这之后,格鲁吉亚和美国进行了一场长达一个多月的联合军事演习,在军事演习结束后没几天,也就是8月8号,格鲁吉亚就发动了针对南奥赛提的军事行动,显然美国给了格鲁吉亚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加入北约,但是加入北约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国内没有民族分裂问题,必须是领土完整,而且要求中央行政能够有效管辖,而格鲁吉亚恰恰是缺乏这些基本条件,所以格鲁吉亚就急着要对南奥赛提采取军事行动,但正如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自己承认的那样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料到俄罗斯会出兵反击,而俄罗斯正是要通过这次军事行动组织格鲁吉亚的入约计划。 二、从俄格战争看俄武装力量的得与失 (一)牛刀杀鸡,俄三军快速联合反击制胜 同车臣战争相比,俄格之战俄罗斯并没有给对手太多机会。这次俄军可谓是以“闪击战”回击“闪击战”。在格军突然进攻南奥塞梯后,迅速调集两万余官兵和500多辆坦克,并派苏-25、苏-24、苏-27和图-22战斗轰炸机参战,且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的情况下迅速地结束了战斗。 (二)实用为先,装甲机械化部队仍唱主角 与典型的美式战争不同,或许也是受俄罗斯军队作战风格影响所致,俄格之战,频繁出现在世人眼前的依旧是具有浓郁苏联特色的重型装甲机械化部队。 (三)战备充分,协同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 从部队开始集结,到主力奔赴战场俄军仅仅只用了5小时。且只用了3天便完成了对格鲁吉亚的切割,俄军作战速度之快,正是基于日常战备的充分和炉火纯青的战术协同。 (四)观念落后,信息化战争能力尚显不足 任何一场战争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俄罗斯在收获战争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弊病。如对敌人估计不足、指挥通信不畅,以及由于没有精确侦察格防空系统的位置,而损失了4架战机等等,但究其根本仍是观念的落后。 首先,力量构成观念落后。此战,俄军总体结构仍是以装甲机械化部队为核心构成的空地一体化力量。采用了集团军—师—旅(团)—营编制,主要战术单位为旅(团)。打一场常规机械化战争绰绰有余,但打一场非接触信息化战争尚有明显差距。仍存在垂直指挥层次过多,战术单位庞大的苏式传统弊病。 其次,远程打击观念落后。战斗中,俄军尽管很好地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但袭击目标主要还是集中在公路、桥梁、雷达站、机场与港口等重要政治军事设施。而没有针对格鲁吉亚的通信、战斗指挥和侦察系统进行有效打击,没有从根本上摧毁格军的神经中枢。加之俄军主要精确制导武器仍停留在二代水平,受地形、天气、光线等因素影响非常明显,在远距离发射时效果明显打了折扣。 第三,装备使用观念落后。战斗中,俄军总体装备水平仍停留在苏联解体时的水平,电子设备比例低,性能落后始终是俄军的软肋。战斗中,俄军的指挥仍然依靠传统的步话机及电台,甚至是手机进行。差不多95%的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和航空武器都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约15%的武器因为这个原因而失效。许多坦克的无线电台在行动的最初几小时里便停止了工作。由于缺乏夜视和炮兵侦察仪器,导致格鲁吉亚的“冰雹”火箭炮和迫击炮可以一连数小时猛攻俄罗斯和南奥塞梯部队的阵地。 总体而言,普京时代的8年里,俄军的改革是富有成效的。但俄格之战也表明,俄军尚未对制造和大规模使用高精度武器打击敌人的军事和经济设施给予足够重视。仍然将重点放在使用有生力量和调动大型地面部队的人海战术上。从进行信息化战争的能力角度讲,俄军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冷战时代的烙印依旧存在。 三、俄格战争结果 俄格战争中,俄罗斯共有64名士兵丧生,283人受伤。格鲁吉亚军队在战争中阵亡215人,共计伤亡1700余人,相当于进攻部队损失了1/3,基本失去了战斗能力。格鲁吉亚海空军在战争中遭到毁灭性损失,波季港内的格海军舰艇几乎全军覆没。在俄格战争结束的两周后,俄罗斯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到目前为止,除了俄罗斯之外,只有尼加拉瓜承认了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

关于1993年的格俄战争

谁能准确的告诉我,1993年格俄战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当时很多人都得了精神病?
1990年4月9日,格鲁吉亚单方面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成立格鲁吉亚政权。绰号为“街头政治家”的独立派人士加姆萨胡尔季阿出任格最高苏维埃主席,14日又改任总统。此举立即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当年8月25日,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也宣布自己脱离格鲁吉亚而“独立”。

格鲁吉亚首任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是个“大格鲁吉亚主义者”,“格鲁吉亚是格鲁吉亚人的格鲁吉亚”的口号遍及全国。阿、南两地的“独立行径”显然是格所不能容忍的。格政府指责阿、南两地建立非法武装,并谴责驻当地的苏联军队向其倒卖武器。1992年1月,格鲁吉亚内战全面爆发。

虽然加姆萨胡尔季阿总统口号响亮,打仗却不在行。1991年,格鲁吉亚人自发抢劫苏联红军设在格境内的军火库,抢到至少350辆坦克和步兵战车、400门大炮和50门迫击炮、4.7万件轻武器以及一些作战飞机。俄罗斯指责格鲁吉亚从苏军“劫收”了价值6亿美元的军火,却“根本没有掏腰包”。尽管如此,格政府军仍被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部队打得节节败退。

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1月22日,以基古阿为首的反对派在首都第比利斯发动政变。还在指挥对阿作战的加姆萨胡尔季阿,仓皇间只带了几名随从,逃到了车臣地区。
1992年2月,绰号“银狐”的前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出任格国务委员会主席。他委任基古阿为改组后的格政府军司令,展开新一轮平叛战争。这次,格政府把进攻矛头集中对准势头最猛的阿布哈兹。

俄罗斯也主动卷入冲突。俄军沿黑海海岸线挺进,占领了沿途的公路和冲突地区的重要据点,给格军进攻制造困难。而且,驻在当地的俄军,私下里还以“半卖半送”的形式,为阿布哈兹人提供武器弹药。

1992年10月,格军攻进苏呼米,与阿布哈兹武装展开激烈巷战。情况渐渐对格军不利。谢瓦尔德纳泽在电视讲话中,谴责俄罗斯驻军暗中支持阿布哈兹武装。

苏呼米巷战持续到1993年夏天,双方损失惨重。同年9月,格军被迫从阿布哈兹全部撤出。

到这场战争结束时,阿布哈兹境内的25万格鲁吉亚族人沦为难民,这个自称的“独立国家”完全被5万名阿布哈兹人主宰。之后,格鲁吉亚政府又不得不同意俄罗斯军队以维和的名义,进驻南奥塞梯。于是,直到今天,格鲁吉亚人都在哀叹:“为什么我们总生活在巨人的阴影下?”

——————————————————————
这是网络上得来的
基本上就是前苏联加盟国闹独立和俄罗斯的报复。
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很容易使参与的人,特别是前线的人神经受伤的。
战争不是你坐在电脑前玩红警,也不是玩CS。
关于现代战争对人精神的摧残,你可以搜索下网络,会有大把的资料。

不存在的国度(阿布哈兹纪行)

听说我们要去阿布哈兹,周围人们的眼光变得异样——当你遇到欲闯禁地的无知者时,你的眼神就会变成这样:鄙视,怜悯,夹杂莫名敬畏。在西格纳吉(Signagi,格鲁吉亚的一个小镇),我们非常善良热情的民宿主人,一听说我们要去阿布哈兹就大为光火,说,“那些杂种!都是强盗!响马!去干什么?”

阿布哈兹认为自己是一个国家。但世界上只有七个国家有同感。这七个中有三个是跟它的情况差不多的,不受认可的“国家”,比如格鲁吉亚北部的南奥塞梯(Ossetia)。国际上的官方认知是:阿布哈兹是“被俄军事力量控制的区域”。格鲁吉亚的看法是:阿布哈兹是自己领地的一部分,属于“特殊地带”。2008年又一次两军对峙之后,格鲁吉亚人被禁止入境阿布哈兹,也使这个地方成为言之令人变色的禁忌之地。

今年10月,从阿布哈兹回来后,看了一部叫做《柑桔》的电影,它是关于1992年阿布哈兹战争的,非常耐看。我很庆幸自己先去的阿布哈兹,后看的这部电影,所以我面对这个独特的地方时,并没有带着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

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人设也很简单,是五个男人之间的戏。

从阿布哈兹战争说起:格鲁吉亚是前苏联的成员国之一,而苏联解体前,阿布哈兹曾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区。1992-1993年阿布哈兹搞独立的时候,俄罗斯武装支持它,对抗格鲁吉亚。 不但“独立”,分离主义分子还掀起了种族主义的狂潮。境内的格鲁吉亚人遭到种族清洗,许多格鲁吉亚人为了避免被屠杀的命运,抛下房屋田园,逃出阿布哈兹。

故事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启。老头Ivo是居住在阿布哈兹的爱斯通尼亚人,拒绝离开战火纷飞的阿布哈兹。邻居Margus舍不得他心爱的柑桔园,也留守。车臣雇佣兵跟格鲁吉亚的军队在柑桔园附近交火,各自都伤亡惨重。老头跟邻居发现了三死一伤的车臣人,八个横尸当场的格鲁吉亚人,其中一个“死者”还有一丝生意。他们把两个伤兵拖回老头的家。

这下问题来了,车臣雇佣兵是阿布哈兹雇来的,属于己方,格鲁吉亚军队属于敌方。两人在老头精心照料之下渐渐恢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有不共戴天之恨,很多情理之中的生死冲突在生活小事里体现,为性命攸关的战时生活带来了一抹轻松亮色。仇恨,情感,最终泯灭于生死,在结尾处,山野间那一抹桔色温暖的光,告诉我们,剥去了国家,种族,政治,过去种种之后,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灵魂上能够有多亲密。

出发之前,我申请了阿布哈兹(Abhkazia)的签证。网站有英文信息,所以没费什么劲。数天后,一封有附件的邮件抵达了我的邮箱。从标题到内容都看不懂半个字,像是俄文。我端详了它好久,发了个信息给石头:“奶奶的这个到底是签了还是拒签阿?”

石头回复,“签证通过。”

我和石头于是背着高过头顶实际份量不怎么足的背包(石头只带了一条裤子,日后脏得令人发指,令我深以为耻),从中东世界的大门——迪拜转机,到阿塞拜疆(Azerbaijan)的石油城市巴库(Baku),再一路西行,至格鲁吉亚(Georgia)的首都第比利斯(Tiblisi)。

在穹顶的土耳其浴被一个全身褶皱的老妇人看光光,并互相交换了彼此都听不懂的信息之后,我带着臭哄哄暖洋洋的些微硫磺味道,和石头踏上去往祖格迪迪(Zugdidi)的火车——格鲁吉亚毗邻阿布哈兹的边境小镇。

通宵火车,车很慢,老是停,也不见有人上下车。每次停车时机器静下来,人们的各种呼吸便听得清晰。如同交响乐,有笛声绵长,亦有雷声坎阔。

邻座男子邀我们至家中小坐,但在那之前,必得在祖格迪迪破落的火车站等到9点。到站时,清晨5点多。石头对我说他那点有限的俄语,不足以完全理解对方要我们等待的意思。我们当然犹豫要不要信任刚刚结识的陌生人,可是如果此地真的强盗横行,蹲在火车站等天亮总还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好在天虽然扭扭捏捏,终究亮了。

石头和新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新朋友,就叫他伊武吧,约摸三十五六岁,一件黑夹克,背一只假阿迪达斯的包(上写Adibas),略溜的肩显得谦和无害。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两头跑。他有阿布哈兹的长住证,也有格鲁吉亚的工作。

风从火车站大厅的一边穿堂而过,我冷得不行,瑟瑟索索地走来走去取暖。跑到外边去,破败的火车站台阶上,一只野狗和我互相打量。

大概八点多,我们跟着伊武和一些别的乘客走出火车站,沿着街边行走。没走多久就是一个集市,有些小型巴士泊在那里。司机是一个五短身材的大叔,夹克敞开,露出肚子圆润如热气球,有船长气魄。他和伊武交涉了一下,大概是说需要集齐更多人,等一阵子再来。伊武点头,说那我们先去喝个茶。我们跟在他身后像一条河流,很快就被船长这块大石拦截下来,我们随着他调头而去。

在早晨微冷的空气里,小饭馆里蒸腾着美丽的热气。在柜台后面是一位可爱的女性,船长见了她马上乖得如同小猫,任凭指使。饭馆里已经坐了两个男人,虽然时候尚早,他们面前已有不少空酒瓶,其中一个已酩酊大醉。我们和伊武在临近的桌子坐下,醉鬼喷着酒气,很有兴致地抓着我们攀谈。也不过说些,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类的话,坚持要我把眼镜摘下来看看,看了不住说,красивая!красивая!(美丽)。醉鬼的朋友偶尔插几句话,伊武只是温和地笑,话很少。饭后,醉鬼拉着我们要合影,竟在我颈上窃去一吻。我跟石头和伊武使眼色,逃出了是非之地,犹有些忿忿。

坐进一辆小型巴士。卖食物的大妈来转了一圈。方才伊武只喝了一杯茶,却坚持要付我和石头的早餐钱,说是他们传统上必须这样招待客人的,还说,你们在阿布哈兹千万要小心啊。我们拗不过,只好由他,这时便替他付了车钱(大约10美分)。车上一个男子说自己没有阿布哈兹身份证,但是一个朋友结婚,所以他计划从边境线穿过去,希望会顺利。伊武略带同情地看他一眼,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一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阿布哈兹对于入境的外国人要求签证,对格鲁吉亚人则要求一种特殊的许可证。反过来,格鲁吉亚绝对不要求阿布哈兹人提供签证,那样岂非自己打脸,承认阿布哈兹不属于格鲁吉亚?因此,伊武特别叮嘱我们,在过格鲁吉亚海关的时候千万不要说它是海关,也不要出示签证。

格鲁吉亚边境也的确不叫边境,叫“警署”。在毫不起眼的小房子外,隔着玻璃窗被盘问了一会儿,放行。前面是一条宽阔的马路,两边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加上很足的太阳和很蓝的天,令我有一种在欧洲公园漫步的错觉。

然而,一支被打了结的枪管雕塑提醒我们,也许在这芬芳的大地上,和平此刻犹如阳光普照,但也可以随时阴云密布。十天后,在第比利斯,我们听说有一个非法进入阿布哈兹的人在边境被枪击而死。但愿,不是那位与我们同车的仁兄。

上了一座桥,就看见铁丝网拦着的,阿布哈兹的边境。桥这边是格鲁吉亚白色带红十字的旗子,桥那边是绿色条纹的旗子,衬着一只红色的手。阿布哈兹有背着枪的士兵站岗。此时我们才明白伊武说要等到九点之意。这个地方九点才开门,来得早就只能在寒风中等天亮了。

边防官员大概没看过新加坡人和印度人的护照,把我们的身份证件悉数收了上去,示意我们到路边等着。放下背包,我在一只铁桶上坐等,和石头一起眼巴巴地看着已经过关的伊武向我们做了一个慷慨的手势,露出长兄般的笑容,头也不回地离去。我们虽然在脸书上加了他,但后来给他发合影后,却一直没有消息。想来他上网不方便,后来到底看到了没有,终究成谜。他手机甚至不是智能型的,这一生还能再见面的机会,大抵渺茫。

火车站清冷的早晨,素昧平生之人的关怀和照顾,是我们阿布哈兹印象里的第一缕暖色。

坐了半天,陆续有从格鲁吉亚那边来的人,在关卡前排起了队。都是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手里提着不少的大包小包。伊武曾告诉我们,阿布哈兹比格鲁吉亚的经济稍好,物价也稍高,所以阿布哈兹这些年纪大的人就天天过境去购物。因为这些人的需求,在两边关卡之间,甚至还衍生了马车的生意。

等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叫到我们,窗户里面又是半天的沉吟,终于发还护照,但收走的签证却没还回来。我们在两面铁丝网中间的通道走了一段,前面又是边防小屋。一个穿米色警服的大胡子,长相和俄罗斯人同样的粗犷,突然邦邦地敲着玻璃窗吼道,“visa!Visa!“我对他说被之前的人拿走了没还,他又对英文完全无感。幸亏石头挺身而出,用他比我多花十倍努力学的俄文解释,对方的表情才有所缓和。我从背包里挖出仅剩的一份签证,困境是解脱了,可鬼才知道,接下来在这个地方会不会要用到签证备份?也只得见招拆招。阿弥陀佛。

进入阿布哈兹,坐出租车来到附近的车站。这车站犹如电影里的鬼屋,一派空洞,破败。一辆公共汽车在孤零零地等待。几只穷形尽相的野狗,夹着尾巴,耷拉着耳朵,过来嗅嗅又匆匆离去。什么时候才会有下一辆车?不晓得。我们尝试着在附近走动,找出租车去苏呼米(阿布哈兹首都),一路上却没有车经过,更连个问路的人也找不到,只好折回。

这时我们看见两个中年妇女站在车站外的路边,旁边还有两大麻袋的不知什么。遂厚颜无耻地问路。她们说下一班车也许是2小时以后,也许是4小时以后。还非常亲切地硬要塞给我们榛子。实际上,格鲁吉亚才是榛果之乡,阿布哈兹是以栗子著称的。我们婉拒了,但是她们不肯放弃,一个大娘就盯上了我胸前的花布包(它天然自带农产品模样么),我死也不肯打开。说来讽刺,我们之前是因为怕强盗,怕贼,把钱物都藏了起来,还把各种包都封了口,谁想到现在却要躲避过分热情的大娘。

大娘灵机一动,抓起石头的鸭舌帽,装了满满一帽子的榛果。一辆出租车停下,但是司机好像没听懂石头的话,短短一分钟便开走,结果被大娘几步追上, 拉开后边车门,直接把我和石头连人带巨型行李一起塞进去,和我们缓缓开动的车挥手道别,脸上大大的笑容。

司机是个清曜的老人。摇头,笑。停下车,让我们把行李放在后备箱里。我们抱着一帽子的榛果,有些不可置信地傻笑。窗外是无尽的黄花的原野。最远处的天际线上,高加索山的雪峰正在闪耀。

在苏呼米,第一件事是找到出入境管理处办理签证。原来之前的签证仅仅是签证许可书,现在要付钱才能拿到真正的签证。

然而在签证处,出现了一点问题。我们没有足够的卢比(在阿布哈兹是使用俄罗斯的卢比的),也没有足够的美元,只有格鲁吉亚的拉里。签证官踟蹰良久,最后接受了格鲁吉亚钱,找了美元给我们。

“沿着这条街一直走,就到海边了。”路人说。夜班长途火车,清早在枪支之下过海关,到这时已经傍晚。精疲力竭的我,当黑海淡青色的海水显现时,只觉得此处即故乡。

苏呼米曾是,并且到今天仍是俄罗斯人喜爱的度假胜地。沿着海边的小街多是白色欧式房子,餐馆为主,有一种懒洋洋的态度,符合它做为海边城市的气质。人们喜欢奥黛丽赫本,旅行社和酒吧里都挂着她的黑白相片。

在海边广场有当地人,也有俄罗斯的游客。人们穿的轻便衣裳,和偶尔飞来的白色海鸟,一道在海风中起舞。这边是海,那边是人烟稀薄的小城。天地是那么的远,整个世界都那么远。但是海边矗立的电视屏幕还是为我们带来了巨型经济体——中国的消息。

一旦离开了海边,转过街角,就是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会让你想起海风散漫,惬意的假日。这是一种令人惊心的大面积的荒芜,遗弃。这里到处是空洞的房子,里面爬满了藤蔓。那些逃难的(或是死了的)人们,留下这些房子,而阿布哈兹也放任它们荒芜下去。草,树木,藤蔓,就占据了它们,创造一个新空间。这些巨大的伤口,在藤蔓温柔的缠绕下,结痂,变绿,长成另外一种生物 -- 不是房子,亦非自然的一种存在。

房子里有多少人的记忆呢?多少代人——爱情,争吵,各种小伎俩,各种大事件……那撑着没倒下的墙,是否还记得冬天挂在上面的大衣,或者把它熏黑的壁炉?是否还记得烤面包的芳香,男主人的脚步声,女主人在窗前的一次眺望?抑或这一切都已无意义,战争的爆炸声是这座房子最终也是唯一的记忆?

我又想起《柑橘》那部电影。那些在战争中逃离,而今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或者土耳其的人们呢?他们是否还会以缅怀的语气,说起面目全非的故屋?实际上,自古以来,这就是一个多民族生长和混融的地区。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人,祖先也许是亚美尼亚的,或者根本就是格鲁吉亚的,而阿布哈兹的格鲁吉亚人,和阿布哈兹的阿布哈兹人,上溯血统的复杂程度和相似程度可能是没太大差别的——譬如两者都可能是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俄罗斯人的后代。他们最大的差别,大约是宗教:阿布哈兹以穆斯林居多,格鲁吉亚是东正教。车臣支持阿布哈兹,然而同为东正教的俄罗斯支持阿布哈兹。可以说,如果用宗教来分野,也是有一点无章可循。正因如此,所有中东地区的战争才格外可悲——原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敌人可能比邻人跟自己在血脉文化和宗教上都更为亲近。

20多年了,阿布哈兹至今没有想要修复这些废墟,乍想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它在8千多平方米的地盘上,只有2万多人,确实没有需要。(可对比上海6千多平方米,人口为2千4百万。)那些“活着”的房子,带着商店或者餐馆的招牌,跟许多这样的废墟为邻,犹如活人和死人并肩而立,却毫不违和,甚至带着快乐,浪漫的情调。那其中坚韧的生机,令人心生敬意。

虽然是一个“旅游城市”,其实阿布哈兹没有什么好看好玩的。俄罗斯人嘛,来了就想要喝喝酒,在海边走走,过一个放松的海边假日(主要是东西比本国便宜)。一个值得看的地方是太空猴子基地,从前是专门培育并研究送上太空的猴子的;再就是植物园。

现在的猴子们其实已经跟太空沾不上边。这个基地如今只是一个条件简陋的猴子园。成排的猴舍里,大小猴子挤在逼仄的笼中,有的惊恐,有的狂暴,有的抑郁,很多穷极无聊。一只大公猴,是唯一一只有母猴和小猴陪伴的,大概是这里最幸福的猴了吧,一直无聊地在笼子里踱步,眼见他从地上捡起橘子皮,石子,向脑后朝天丢去,再精准无比地一一接住。一只公狒狒无望地冲击铁门,门的那边有一只青春姣好的母狒狒。但他的另一个同伴就似乎已经放弃全部的欲望,坦腹睡在地上。

光荣的太空事业仍然给这些猴子带来一些(极少)观光客,和资金。这或许不够送它们上太空,却对他们在地球上的尘世生活意义非凡。

植物园最受人推崇的景色居然是竹林,棕榈树。生在中国,居住在新加坡的我对此哑然失笑。确实,对俄罗斯人来说,这些可不是稀罕物嘛。

走的那天早上,我们在旅馆办公室门口敲了半天的门,没人。调头要走时,里面探出一个乱蓬蓬的头,单薄的旅馆姑娘刚睡醒的身影。她邀我们进了办公室,听我们说明来意:需要去车站的出租车。她示意我们在沙发上坐下,把背包放下。其实我们对一天的行程早有规划,来退房也是特意掐着时间的,谁知这姑娘并不打算要我们着急。在她的办公桌后,她有一个漂亮的小厨房,就在那儿,她像只手忙脚乱的小蜜蜂,开始替我们做起早餐来了!我俩面面相觑苦笑,出于礼貌,还是乖乖在沙发上坐着。咖啡在小巧的电池炉上冒出香味。面包和格鲁吉亚奶酪。我突然对吵醒这姑娘的美梦感到有些愧疚了。

我们打着咖啡香的嗝,暖和和地离开小旅馆,上路。一路春光明媚。车站照常破旧,啥也没有。于是雇了一只狗替我们看行李。一个说俄语的老婆婆叫我,deervichika(小姑娘,女儿的意思,总让我联想起年轻的鹿姑娘),比划着,大概是叫我帮她看行李。我有些戒备地点点头,但没有靠近那个包。谁知道里头是啥呢?但是我又为自己在危险国家留下的积习感到悲哀。在阿布哈兹火车站,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行李随便放,人随便走开,也很放心。

阿布哈兹(Abkhazia),名字的意思是“灵魂之国”。

回程的公共汽车上放着黑白的老电影,唱Sound of Silence那种老歌。这个地方,仿佛肉体和灵魂都停留在20年前。
本文标题: 阿布哈兹战争过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27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乾隆的第二位皇后为什么结局那么悲惨啊为什么物理和数学的符号会不统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