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王府都是怎么样的 具体规模和人员配备 以及王府太监和宫里的地位差别

发布时间: 2023-03-09 18:01: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8

皇宫里面都有什么部门和太监是如何分级的?就以清朝为例吧:rn(不是清政府的部门啊),是皇宫里面的部门比如好像有太医院,御膳房,之...

历朝历代的王府都是怎么样的 具体规模和人员配备 以及王府太监和宫里的地位差别

皇宫里面都有什么部门和太监是如何分级的?

就以清朝为例吧:rn(不是清政府的部门啊) 是皇宫里面的部门比如好像有太医院 御膳房 之类的 要全一点的。rn还有太监和宫女的分级和分配问题:rn 应该有个类似人事部的来管这些事情吧,比如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传善的太监或宫女、阿哥和格格身边的太监数量之类的。 rn还有他们如何分级?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应该比那些传善的或者帮忙送东西的级别高一些吧? 要不怎么有太监和公公之分呢?rn太监的那些官名都叫什么 ?比如什么四十五处督总管之类的 是怎样的一个顺序?

一、部门

内务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

1、广储司

广储司,设总办郎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府库藏,领银、皮、瓷、缎、衣、茶六库。

2、都虞司

都虞司,设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务府武职官铨选及畋鱼之事。

3、掌礼司

掌礼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赞礼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笔帖式、书吏、掌内廷礼乐及考核太监品级。

4、会计司

会计司,设郎中、员外郎、六主、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务府出纳及庄园地亩之事。先用宫女、太监,亦由该司管理。

5、营造司

营造司,设员同掌仪司,掌宫廷修缮工程。

6、庆丰司

庆丰司,设员同掌仪司,掌牛羊畜牧之事。

7、慎刑司

慎邢司,设员同掌仪司,掌审谳上三旗刑狱案件。

9、上驷院

上驷院,设兼管大臣、卿、堂主事、笔帖式、下分左右二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委署主事,掌御用马匹。

10、武备院

武备院,设兼管大臣、卿、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制造器械。

11、奉宸院

奉宸院,设总理大臣、卿、郎中、员外郎、主事、良署主事、苑丞、苑副、委署苑副、笔帖式、书吏,掌景山、三海、南苑等处的管理、修缮。天坛斋宫,亦由奉宸院管理。

内务府是清朝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

二、太监制度

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设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敬事房”,又谓“宫殿监办事处”。

规定在【督领侍】下面,有【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

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

在宫殿监中,就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

扩展资料:

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于内务府。

鉴于明朝宦官为害之烈,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清初规定:宦官归内务府管辖,具体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称宫殿监办处,设总管、副总管等职。康熙时总管宦官为五品,雍正时改成四品。 

裁明代“二十四衙门”为“十三衙门”,人数大幅度缩减。顺治时设置宦官千余人,乾隆年间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过此数。宦官升迁降调由内务府移文吏部决定。

宦官犯法,内务府可先拿后奏。尤禁其干政。顺治帝仿朱元璋旧制,铸铁碑立于交泰殿,明文规定凡有不法行为,均凌迟处死。这些措施得到较好贯彻。

虽在清末有慈禧太后宠宦安德海、李莲英等屡犯例禁,朝臣为之侧目,终未出现汉、唐、明宦官的专权现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务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宦官

清宫部门:

1)如意馆(为皇帝妃嫔绘画的机构,位置在北五所的第一所)

2)寿药房(管理皇宫药材的机构,御医入后宫治病得由御药房太监带领,位置在北五所的第二所)

3)敬事房(管理宫内事务及礼节的机构、是皇宫内十分重要的机构,皇帝的房事也归敬事房负责记载管理,位置在北五所的第三所)

4)四执库(专门存放皇帝的的各类服饰、用品等御用物品的机构,位置在北五所的第四所)

5)古董房(专门管理存放收藏古董的机构,位置在北五所的第五所)

6)御膳房(专门负责后宫饮食的机构,主要是在景运门外的外御膳房和养心殿南侧的内御膳房,此外慈宁宫等也有自己的御膳房)

7)太医院(为皇帝后妃等探诊治病的机构,位置在上驷院北,南三所东的院落)

8)辛者库(负责紫禁城内庭院、道路扫除,各处衣物洗涤等重活,在辛者库工作的一般都是包衣管领下人或是八旗罪籍,具体位置不详)

此外还有茶库(管理存放各种茶叶的机构,在延禧宫东边院落),缎库(管理存放各种绸缎衣料的机构,在延禧宫东边院落),灯笼库,南果房等等机构。

太监等级:

1)总管太监:四品

2)副统管太监:六品

3)首领太监:八品使监,也有无品级者

4)笔贴式太监:八品侍监,此品级太监只有敬事房才有。

5)太监:从事扫除、守护之役者,无品级,人数不定。

各处所的等级首领、大师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 

扩展资料

康熙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头一次规定太监品级的事情,这也规范了太监的等级制度,规定了太监的最高品级为五品,到了雍正的时候,品级上升了一个等级,到了晚清末年,才出现二、三品的太监。

为什么太监只有在清朝快灭亡的时候,才猖狂起来呢?那是因为清朝有一个机构,称作敬事房,它是设立起来专门管理太监的机构,它的作用就好像是现在的监督机构一般。有着这样的机构,太监想要猖狂起来都难,更何况清朝本就专制,使太监的等级制度不断地加强。据说到后来,太监的品级分到20等,规范的极其到位。

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三种,把太监分为总管、首领、普通三种等级,这是从事实上来说;但从官品来看的话,看是否有顶戴官帽;从差事上来说,分为上差和下差。

根据晚清的史料记载光绪年间就有2千个左右的太监,但其中的总管只有16个人,首领也不过是百来号人,可见当是绝大多数的太监还只不过是普通太监,他们是最底层的人物,做尽任何辛劳事,却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

有着不同的等级,那就意味着众多太监都有着自己的待遇,这也是区分太监等级的物质显示。普通太监的收入甚至远远低于宫外王府中的奴隶,俸禄的低下,却还是有这么多人进宫当太监,是想要巧得贵人指点,还是侍奉君王左右,改变自己本身的社会地位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清朝宦官

1、清宫内的部门:
如意馆(为皇帝妃嫔绘画的机构,位置在北五所的第一所)
寿药房(管理皇宫药材的机构,御医入后宫治病得由御药房太监带领,位置在北五所的第二所)
敬事房(管理宫内事务及礼节的机构、是皇宫内十分重要的机构,皇帝的房事也归敬事房负责记载管理,位置在北五所的第三所)
四执库(专门存放皇帝的的各类服饰、用品等御用物品的机构,位置在北五所的第四所)
古董房(专门管理存放收藏古董的机构,位置在北五所的第五所)
御膳房(专门负责后宫饮食的机构,主要是在景运门外的外御膳房和养心殿南侧的内御膳房,此外慈宁宫等也有自己的御膳房)
太医院(为皇帝后妃等探诊治病的机构,位置在上驷院北,南三所东的院落)
辛者库(负责紫禁城内庭院、道路扫除,各处衣物洗涤等重活,在辛者库工作的一般都是包衣管领下人或是八旗罪籍,具体位置不详)
此外还有茶库(管理存放各种茶叶的机构,在延禧宫东边院落),缎库(管理存放各种绸缎衣料的机构,在延禧宫东边院落),灯笼库,南果房等等机构。

宫女的数量:
太后(12位宫女)
皇后(10位宫女)
皇贵妃(8位宫女)
贵妃(8位宫女)
妃(6位宫女)
嫔(6位宫女)
贵人(4位宫女)
常在(2位宫女)
答应(2位宫女)
妃嫔身边太监的人数:嫔以下的低级嫔妃一般没有太监服侍,嫔位及以上的后妃太监的人数一般同宫女相同。

清宫太监等级:
宫殿监里的等级
总管太监:四品,但李莲英做到了二品花翎总管,是清史上官位最高的太监
副统管太监:六品
首领太监:八品使监,也有无品级者
笔贴式太监:八品侍监,此品级太监只有敬事房才有。
太监:从事扫除、守护之役者,无品级,人数不定。
各处所的等级
首领、大师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

清代亲王府的有哪些格局构成?

王公贵族是宗室社会的上层。按照爵位等级,他们拥有一定规模的府邸。

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颁布了关于王府的条文规定的亲王府制如下:

北京的王府一般都坐北朝南,最前沿有东、西阿斯门,门外有"辖喝木"、上马石、拴马桩,对面有照壁。阿斯门内为狮子院,当中为宫门,左右石狮子对称。

亲王府基高十尺,宫门五间,中间三扇门开放(即三明两暗)。

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前墀周围护以石栏。左右两翼配楼各九间。

后殿有五间,寝室二重,各广五间。后寝殿七间,基高三尺五寸,亦叫神殿,东间是王爷结婚洞房,西间是满族风俗祭祀场所。

后楼七间,也叫遗念殿,是供奉祖先遗物处。自后殿至楼,左右均列广庑。

正宫门和殿寝顶部均覆绿色琉璃瓦,凡正殿顶房脊上均安螭吻、仙人。

门柱漆红色,梁栋用五彩云龙纹和各式花草加以装饰,但禁止用龙首。

门上的钉纵九行,横七行,共六十三颗。

正殿中设有座位,基高一尺五寸,宽十一尺,长九尺,上面有彩绘的五彩云龙。

座位后有三个屏风,上面绘有金云龙,只见五爪,没有龙首。

凡是两侧楼庑,均用筒瓦,其它房屋如库房、厨房、马厩等都用板瓦,门窗皆用黑漆。

揭秘:古代皇宫里有多少工作人员

清朝入关后根据当时太监的回忆,明朝末年太监大约1万人,宫女高达10万,加上皇族和禁军以及锦衣卫等,总数当在12-13万左右。

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几千年来,历代皇帝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自己建造宫廷。这些宫廷金玉交辉、巍峨壮观,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扩展资料

古代宫女的数量自汉代始,随着朝代的更替不断增加。西汉初年,宫女只有十几人。汉武帝时,宫女则突破1000名。东汉桓帝时,后宫聚集美女达五六千人。晋武帝司马炎将宫女数量突破1万。唐开元、天宝年间,后宫人数跃升至4万。时至明代,宫女的数量为9000。

宫中每年仅花费的脂粉钱便达到40万两银子。历史上,各朝各代从民间挑选宫女已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宫人人数

在古代的皇宫里,主子们每天要操持很多的事情,人手充足,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比较顺利。此外,宫里的随从多,证明此宫受重视的程度高,如果每个宫都因此而扩充本宫的人手,最终会使得紫禁城里的宦官、宫女的数量越来越多,毫无约束。那么,宫里有没有相应的规定,对各宫随从数量的限制,清代皇宫里有多少工作人员呢?
从心理上讲,不论现在的某些“公仆”,还是古代皇宫的主子都希望希望自己的随侍是没有数量限制的,多多益善,人多还能显示排场。但是,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 ; ; 明代宫女虽数量众多,但却是由于明代宫女制度规定只进不出,数量上是累计而不是维持均衡所导致。实际上,能够随侍在各后宫主位身边的宫女并非很多,以清朝为例:皇太后,随侍宫女12人;皇后,随侍宫女10人;皇贵妃位下,随侍宫女8人;贵妃位下,随侍宫女8人;妃位下,随侍宫女6人;嫔位下,随侍宫女6人;贵人位下,随侍宫女4人;常在位下,随侍宫女3人;答应位下,随侍宫女2人。
; ; ; 宦官的数量也是受到限制的,清初宦官的整体数量一直保持在1000人左右,但各王府的旗下太监数量众多。因此,清廷也做出了很多的限制。康熙十四(1675)年规定:亲王府中可以使用太监25名,世子或郡王20名,贝子8名,入八分公6名,公主10名,郡主5名,县主4名,郡君及不入八分公3名,公、侯、伯和一品大臣2名,二品大臣1名。这一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皇宫和王府太监的使用量较小,太监的征用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故而雍正朝以前宫中太监和旗下太监互不干涉,处在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之中。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皇室宫苑空前扩大,宫中对太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按照当时的规定,宫中使用太监数量为3000名,但实际上宫中太监却从没有达到过这个数目,宫中太监严重不足。因此,乾隆趁机以宫中太监数量不够为理由,强制性地要求各王公宗室大臣定期或不定期地无偿向宫中进献太监,规定每次亲王进太监8名,郡王6名,贝勒5名,贝子4名。仅乾隆四十六(1781)年十一月一次就从各私府挑选了154名旗下太监入宫。嘉庆十四(1809)年,嘉庆帝又以宫中太监实不敷使用为借口,让和硕礼亲王等27家进献了65名太监。此后王公大臣向宫中进献太监成为定例。
宦官制度稳定以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规定,以后亲王准用七品首领太监1名,太监40名;郡王准用八品首领1名,太监30名;贝勒准用太监20名;贝子10名;入八分公准用8名;一品以上文武大臣准用4名;公主、额附准用10名;公爵准用6名。不入八分公及二品以下官员全部不准私用太监。如果超过规定数额,就以违制论罪,从重处罚。
由此,宫中各处太监的数量也逐步的固定下来。光绪年间,宫廷太监共有1900多人,其中总管太监16人,首领太监152人。宣统时期,敬懿、荣惠、庄和三宫共有太监267人,其中首领太监12人;端康宫中太监121人,其中首领太监13人;皇后宫中太监89人,其中首领太监12人。太监等级森严,在督领侍下面,有大总管、二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太监等;在宫殿监中,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在各处所有首领、大师父、二师父、带班、陈人、徒弟。
在古代的皇宫里,主子们每天要操持很多的事情,人手充足,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比较顺利。此外,宫里的随从多,证明此宫受重视的程度高,如果每个宫都因此而扩充本宫的人手,最终会使得紫禁城里的宦官、宫女的数量越来越多,毫无约束。那么,宫里有没有相应的规定,对各宫随从数量的限制,清代皇宫里有多少工作人员呢?
从心理上讲,不论现在的某些“公仆”,还是古代皇宫的主子都希望希望自己的随侍是没有数量限制的,多多益善,人多还能显示排场。但是,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明代宫女虽数量众多,但却是由于明代宫女制度规定只进不出,数量上是累计而不是维持均衡所导致。实际上,能够随侍在各后宫主位身边的宫女并非很多,以清朝为例:皇太后,随侍宫女12人;皇后,随侍宫女10人;皇贵妃位下,随侍宫女8人;贵妃位下,随侍宫女8人;妃位下,随侍宫女6人;嫔位下,随侍宫女6人;贵人位下,随侍宫女4人;常在位下,随侍宫女3人;答应位下,随侍宫女2人。
宦官的数量也是受到限制的,清初宦官的整体数量一直保持在1000人左右,但各王府的旗下太监数量众多。因此,清廷也做出了很多的限制。康熙十四(1675)年规定:亲王府中可以使用太监25名,世子或郡王20名,贝子8名,入八分公6名,公主10名,郡主5名,县主4名,郡君及不入八分公3名,公、侯、伯和一品大臣2名,二品大臣1名。这一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皇宫和王府太监的使用量较小,太监的征用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故而雍正朝以前宫中太监和旗下太监互不干涉,处在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之中。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皇室宫苑空前扩大,宫中对太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按照当时的规定,宫中使用太监数量为3000名,但实际上宫中太监却从没有达到过这个数目,宫中太监严重不足。因此,乾隆趁机以宫中太监数量不够为理由,强制性地要求各王公宗室大臣定期或不定期地无偿向宫中进献太监,规定每次亲王进太监8名,郡王6名,贝勒5名,贝子4名。仅乾隆四十六(1781)年十一月一次就从各私府挑选了154名旗下太监入宫。嘉庆十四(1809)年,嘉庆帝又以宫中太监实不敷使用为借口,让和硕礼亲王等27家进献了65名太监。此后王公大臣向宫中进献太监成为定例。
宦官制度稳定以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规定,以后亲王准用七品首领太监1名,太监40名;郡王准用八品首领1名,太监30名;贝勒准用太监20名;贝子10名;入八分公准用8名;一品以上文武大臣准用4名;公主、额附准用10名;公爵准用6名。不入八分公及二品以下官员全部不准私用太监。如果超过规定数额,就以违制论罪,从重处罚。
由此,宫中各处太监的数量也逐步的固定下来。光绪年间,宫廷太监共有1900多人,其中总管太监16人,首领太监152人。宣统时期,敬懿、荣惠、庄和三宫共有太监267人,其中首领太监12人;端康宫中太监121人,其中首领太监13人;皇后宫中太监89人,其中首领太监12人。太监等级森严,在督领侍下面,有大总管、二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太监等;在宫殿监中,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在各处所有首领、大师父、二师父、带班、陈人、徒弟。

清朝王府的修建规格是何标准?亲王与郡王之间有何不同?

在清朝修建王府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他是仅次于皇宫的宫殿所以其所修建的标准也只是仅次于皇宫而已。在布局上面来说,王府的宫殿一般而言,有七间正殿,五间后殿,正门有五间。之所以说严格的修建宫殿要求是因为从总的来说宫殿的正门与正殿、后殿都在同一条轴线上面。亲王和郡王的差别就在于郡王的品阶比亲王的要低一个等级。所以啊,亲的总归是亲的。

郡王府虽说比不得亲王府,但其规模还是不错的,他的正门也是有五间,不过正殿比亲王府的要少两间,他只有五间,翼楼与后楼在数量上与亲王府无二,都是五间,东西两边连带着五进之上的院落,与此同时他也有自己的花园,只是规模比不得亲王府罢了。

在清朝王府的修建并不是按照世袭的标准来的,有些王府会因为其主人发生改变而产生一些变化,有可能会被赏赐与他人。还有些王府是根本不是依照王府的标准来修建的,就比如说恭亲王府的修建,这本来是和珅的府邸,但他有经济实力在朝堂上也有地位,所以他的府邸就修建的很豪华,人有钱的时候都想住大房子来展示自己的地位,和珅也不例外,在地位和权力变高后,就花费了很多财力人力来修建他的恭亲王府,根本不在乎什么规定规矩的。

在北京城里的这些个不伦不类,看起来并不讲究的王府,很多人猜想可能是由于在传承中多次换主的情况的发生,使得本来地位不高、选址方面也不那么讲究的但由于主人家地位的提升而能够不断地被扩建。甚至有一些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规制,发生过多次的扩建与拆除的情况,究其原因这与当时的清朝那复杂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些王府在向我们诉说着见证着清朝的兴亡。

本文标题: 历朝历代的王府都是怎么样的 具体规模和人员配备 以及王府太监和宫里的地位差别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14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全国各地热衷修城墙 各地修复城墙的动因是什么明朝末年为什么没有形成像东汉末年 唐朝末年那样的藩镇割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