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特别厉害的女人辗转于不同显赫的男人之中,如皇室男子之中

发布时间: 2023-03-01 17:00: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5

历史怪现象:那些红颜却非祸水的女子,祸国殃民的为何总是女人?每当人们提到那些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美貌女子,都会用一个词来为其下定义...

历史上有没有特别厉害的女人辗转于不同显赫的男人之中,如皇室男子之中

历史怪现象:那些红颜却非祸水的女子,祸国殃民的为何总是女人?

每当人们提到那些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美貌女子,都会用一个词来为其下定义,即“红颜祸水”。很多人都会认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中原的背后是因为陈圆圆。辗转于6个男人之间的萧皇后,是否真如那般的风流?身上背负了“灭纣”如此丑陋名声的妲己,传说中本应有着锦绣前程,最后却被貂蝉弄了个英雄末路的吕布。其中提到的这四位女子,她们都是生活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美貌女子,后世人都认为这四位女子皆是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那么这四位到底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红颜祸水呢?

陈圆圆——颠沛半生的可怜女子

陈圆圆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出身于明末清初时期的江苏武进。陈圆圆本名为邢沅,后改为和养母同姓,改名为陈圆圆。陈圆圆自幼就十分聪明,有着“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色艺双绝的美称,并且陈圆圆每次登台演出之时都深得观众的喜爱。但就是如此一位优秀的女子,她却无法住主宰自己的命运。

陈圆圆先是在13岁被亲戚卖给了苏州的梨园,由此陈圆圆就成为了一名歌姬,后来陈圆圆因为魅力被江阴官员贡修龄的儿子贡若甫娶为了妾,但最后碍于陈圆圆的身份,贡若甫还是将她送回了梨园。后来陈圆圆对公子冒辟疆一见倾心,两个人在互生情愫,但是最后陈圆圆还是没有和冒辟疆厮守终身。

紧接着崇祯皇帝的宠妃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就将陈圆圆接进了府中居住,但是这却并不代表着陈圆圆能够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就开始了人生中漫长的等待,等待自己最终的那个人。最后,陈圆圆等到了吴三桂,但却也因为吴三桂,陈圆圆背负上了“红颜祸水”的称号。后来李自成强占陈圆圆,就有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这一历史典故。但是要知道的是此时国家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并且吴三桂本身就算不上是什么忠义之士,而或许就是因为陈圆圆是吴三桂身边的女人。因为自己的美貌而被男人抢来抢去,这其实也并不是陈圆圆内心所想要的,没想到却因此落下了如此骂名。

萧皇后——所托非人的隋朝皇后

萧皇后是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曾孙女,父亲是西梁孝明帝萧岿,母亲也是一国之后。人们一讲到萧皇后,脑海里第一时间对她的印象就是她曾经辗转于6位男子之间,十分的风流。但实际上萧皇后也是一个非常无奈的女子,萧皇后在无奈之下嫁给了隋炀帝杨广,但是在杨广逝世了之后萧皇后就失去了庇护,成为了一名十分可怜的女子。

在杨广在世的时候,每当杨广在生活上十分奢侈和淫乱,还奴役百姓东都、修运河与数万艘龙舟,以及杨广还热衷于召童女进宫陪伴自己的时候,萧皇后都会及时出现在杨广身边对其进行劝谏。说到底,萧皇后也只是一位苦命的亡国之后,虽然曾经辗转于6位男子之中,却并不如传说中那般侍奉这6位,而隋朝的灭亡也跟萧皇后无关。纵观萧皇后的一生,她先是王妃再到尊贵的皇后,却又从一国尊贵的皇后沦为了亡国的遗民,最终几经辗转才终于老于长安。

妲己——身上背负几千年黑锅的女子

说到妲己,世人多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妲己的出现,导致商朝就此灭亡。就连著名的诗人李白在《雪谗诗送友人》中也写道:“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妲己虽长得十分美貌,也深受纣王的喜爱,但是纣王却没有喜爱妲己喜爱到允许妲己来左右自己的地步。并且有关纣王喜爱妲己的记载,在《史记-殷本纪》中有着:“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的记载,可见纣王虽喜爱妲己,却也仅是如此。

对于比干遭受挖心酷刑是妲己所提,也是谣言。比干是死于祭祀,而比干是当时权力最大的祭司,于是纣王就想用比干的心来祭祀,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虔诚。此外,商朝的灭亡和妲己也毫无联系,因为当时纣王的军队中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投奔姜子牙这一方,这就导致纣王打败,随后商朝就此灭亡。妲己作为一位女子,非要指出她的几点错误,莫过于因为过于美貌而受到了纣王的独宠,导致纣王的其他妃嫔背后的家族势力对纣王产生了不满之意而已。

貂蝉——生于战乱年代女子悲惨的缩影

貂蝉只是这位女子的小名,她本姓任,后来才有了貂蝉这一名字。貂蝉到底有多美,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之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又诗曰: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舞罢,卓命近前。貂蝉转入帘内,深深再拜。卓见貂蝉颜色美丽,便问:此女何人?允曰:歌伎貂蝉也。”

貂蝉本是王允的义女,当时貂蝉所处的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之中董卓残忍暴戾,滥杀无辜。于是当貂蝉看见百姓因此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从这一刻开始貂蝉就决定放弃自己的幸福,为了解决百姓选择成为了王允手中的一枚棋子,成为了《三十六计》中著名的“连环计”中的主角。

世人也正是因为这一计和这一计背后的影响:董卓宫门前的被戮、吕布殒命于的门楼上,就由此下定了貂蝉是红颜祸水的结论。但是一切事物都要探究它背后出现的原因,貂蝉为此放弃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她究竟有何错?只是长得美貌而已。貂蝉一生的错,错就知错在生于一个战火纷飞,混乱不比的时代。而貂蝉身为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只不过是跟大多数女性一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罢了。

为何古往今来,红颜大多容易成为祸水?

首先,当时古代女子所处的社会是以男子为绝对的权威。生活在当时的女性相比较男子来说,更难对国家和社会起到多大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当时人们的心中看来男子应该在政治舞台上发光发热,而女子就只能在男子的背后,成为一位贤内助。所以一旦女子拥有了影响国家和社会的能力,就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不适,于是乎如果一旦产生了什么不好的影响,人们就会自主地将罪过怪在女子身上。

其次,当代男子的饱暖思淫欲。人有着七情六欲,男子也是如此,一旦男子的地位和生活得到了提高,就难免会心生杂念。从实际角度出发,人类得以延续的根本是什么?答案就是繁衍。对于男子来说,美貌的女子永远都是抢手的,在中国历史上两男争一女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些无缘佳人的人,自然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也就成为了人们能够心安理得把罪责安在女子身上的理由之一。

第三,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这一思想大家都很熟悉,当时的国家处于封建社会,由此男子就此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而女子只能能够卑微的成为男子身边的附属品。于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之中,女子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即便自己再不愿意做的事情亦或是再不愿意嫁的男子,都得无奈选择忍受。就比如说褒姒,在国破家亡之后被褒国献给周幽王是她的身不由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7也不是她的本意,然而这些罪责一一都怪在了褒姒头上。换句话说,也是当代男子缺乏责任承担的表现。

最后一点,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三纲五常之中的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为:仁、义、礼、智、信。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对于女子来说男子就是天,女子都要对男子唯命是从。但是对于男子来说,女子就是一件物品,甚至可以说是一件衣服,对于自己的话必须要服从。古往今来都没有哪位女子想要成为红颜祸水,她们只是没有任何能为自己辩证清白的机会罢了。

历史上有一些怪现象,那些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总是女人。因为历史上掌权的男人们。在做了荒唐事儿或者是亡国后,为了推荐自己的责任就将这些过错都归咎于女人身上,声称是因为她们自己才这样昏庸。
因为在古代,从父权社会开始,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因此人们常常将错误归咎于女人。
都说红颜祸水,在我看来并非如此,所谓红颜祸水不过是把不好的锅都给女人背了,说到底做错事的是有权有势的男人,女人有时候不过是建议建议,做决定的最后还不是别人。

刘邦的老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很厉害吗?

似乎她之前想跟项羽来着,被拒绝了是不?
  刘邦的老婆是个心狠手辣、专权的女人,非常厉害!她之前想跟项羽来着,被拒绝了是不?这个不见正史!

  吕后(前241~前180) 名雉,字娥姁,秦代单父县(今山东省单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妻。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刘邦去世后,被封为太后。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

  她嫁给刘邦的时,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泗水亭长,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长。吕后的父亲过生日,吕后的父亲是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刘邦拍马屁,当然要去祝寿,刘邦没有什么钱,但他脸皮厚,胆子大,居然虚报一笔礼品就堂而皇之入席。这事是少见的,吕后父亲知道后,本是带些怒气出来把他赶走,一见却大吃一惊,因为吕后的父亲精于相人之术(看面相),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爱女嫁给了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刘邦。

  吕雉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初嫁给刘邦时,生活并不富裕,刘邦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吕雉便亲率子女从事农桑针织,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具有中国劳动女性的本色。早年的刘邦可说有些无赖,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贤惠的吕后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

  刘邦率众起义,吕雉所累被官府关进大牢,历经磨难,性格更加坚毅果敢。后由萧何多方周旋才得以出狱,出狱后跟随刘邦转战军中,颠沛流离,经历战争风云,增长了文韬武略。前205年,楚汉战争中彭城之战,刘邦败北,吕雉被俘,其间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吕雉被项羽扣为人质两年多,她为成就刘邦的大业,忍辱负重。但也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秦末天下大乱时,刘邦率众进入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前202年,刘邦称帝,吕雉被封为皇后。此后她参与朝,献策施计,辅佐朝政,机智权变,能谋善断。后临朝称制,又做了一番事业。

  刘邦宠爱贵妃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他想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吕后为保住刘盈的太子地位,拉拢朝中大臣,形成一个以她为中心的政治集团。有人说:“张良善于筹谋策划,皇帝很信任他。” 吕后就设法取得了张良的支持。采取张良的计策,请出刘邦屡召不至的“商山四皓”,即四位隐士(东园公、角[lu]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做刘盈的老师,以显示“汉世江山,后继有人”。同时指使大臣在朝堂坚持不能改立,刘邦感到改立已无可能。当戚姬两次求立如意时,刘邦甚感凄恻,对戚姬说:“你跳个楚国舞,我唱个楚国歌吧。”便无可奈何地为其爱妾戚姬唱楚国之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汉高祖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吕后与萧何用计,诛杀韩信。同年三月,粱王彭越谋反,刘邦将其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吕后,彭诉说无罪,吕后答应为他说情,将其带回咸阳。她报怨刘邦:“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并夷其三族。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她日后掌权作了充分准备。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后篡权]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驾崩。17岁的刘盈即帝位,吕雉为太后。刘盈年幼仁弱,大权操在吕太后手中。为剪除异己,毒杀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刘盈不满其母的残忍,弃理朝政。前188年,惠帝刘盈忧郁病逝,立(前)少帝刘恭,吕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前184年,吕后遂杀少帝刘恭,立刘弘为(后)少帝,吕太后照旧临朝天下,所以刘弘不称元年。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

  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 “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

  吕太后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在采取“无为而治”,巩固西汉政权的同时,首先打击诸侯王和政治上 [吕雉弄权] 的反对派,重用其宠臣审食其。然后布置党羽,大封诸吕及所爱后宫美人之子为王侯。随后杀掉赵王刘友和梁王刘恢。右丞相王陵坚决反对封诸吕为王的政策,坚持高祖与大臣的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吕太后不高兴,就让他担任皇帝的太傅,夺了他的丞相职权。王陵只得告病回家。然后又让审食其为左丞相,居中用事。陈平、周勃虽然不服,也只好顺从。审食其不处理左丞相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专门监督管理宫中的事务,像个郎中令,吕太后常与他决断大事,公卿大臣处理事务都要通过审食其才能决定。吕后这些做法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对。

  吕太后追封他已故的两个哥哥,大哥周吕侯吕泽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以此作封立诸吕为王的开端。吕后元年(前187年),封侄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尊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将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封刘章为朱虚侯,封吕释之的儿子吕种为沛侯,封外甥吕平扶柳侯。吕后二年,吕正吕台去世,谥号肃王,封其子吕嘉代吕台为吕王。吕后四年,又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侄子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吕后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病重,她临终前仍没有忘记巩固吕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时,下令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产统领南军。并且告诫他们:“高帝平定天下以后,与大臣订立盟约:‘不是刘氏宗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现在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愤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可能发生兵变。所以你们要牢牢掌握军队,守卫宫殿,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前180年八月一日,吕太后病死,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吕后陵位于陕西 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在高祖长陵东南200米处。陵高32米,底边东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于陵地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如同山丘,显得异常雄伟。

  吕后崩后留下诏赐给各诸侯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阶赐给黄金。大赦天下。让吕王吕产担任相国。让吕禄的女儿做皇后。由于吕后在政时期培植起一个吕氏外戚集团,从而加剧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后,马上就酿成了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斗争。吕太后没有完成她的政治计划就去世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骤然激化,袒刘之军蜂起。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刘氏诸王,遂群起而杀诸吕,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一场流血斗争,以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吕太后当政十五年,推行约法省禁、与民生息的政策,做了几件大事:叫各郡县推举优秀农民,予以勉励,减轻赋税,改秦税什收其伍为什伍税一;允许以往逃避山林、湖泊和迁徙他乡的农民回到家乡,并归还田宅,官吏不得因其过去有不法行为打骂或歧视;释放奴婢,回乡从事农耕,官吏不得干涉;裁减大批军官士卒,转业还乡,优先给以土地,妥善安置;大赦天下;废秦时因株连而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使边境安定。这些政策的实施,缓和了内外矛盾,刺激了生产发展,增强了汉王朝的国力。

  《史记》评价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汉高祖的皇后吕雉。单父(山东单县)人。早年其父为避仇迁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欣赏刘邦非凡的气度,把女儿许配给他。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诸吕欲为乱,周勃、陈平等诛平。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对历史的评价都是逃不出儒家思想的框框套套,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成为评价历史功过的一把铁尺。我们有幸生活在思想活跃的年代,使我们对历史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我觉得评论历史人物时候,不应在遵从以前的看法,应该从此历史人物对当时和以后的影响来评论,所谓“民为天,社稷次之、君轻”。只要他对百姓好,把当时的国家治理得好,那怕他是女人还是外国人。人民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私人生活是次要的。

  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当时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成绩为定论的。所以仅在这一方面,对她的评价应该是正面的。

  吕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出了名的人,至今仍有许多人一提到吕后的狠毒和权变就心悸。然而早年的吕后并不如此,还称得上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吕后的父亲过生日,吕后的父亲是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刘邦拍马屁,当然要去祝寿,刘邦没有什么钱,但他脸皮厚,胆子大,居然虚报一笔礼品就堂而皇之人席。这 [吕后] 事是少见的,吕后父亲知道后,本是带些怒气出来瞧瞧,一见却大吃一惊,因为吕后的父亲精于相人之术,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爱女嫁给了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刘邦。

  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骨脑儿地落在吕后一人身上。早年的刘邦可说有些无赖,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贤惠的吕后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馈送衣物及食品。据说刘邦匿居的地方,时常有一片云气笼罩,吕后追踪而至,便一定能够找到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入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但吕后并没有因此过上舒适的日子,在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我想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

  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对吕后来讲,真是恍如隔世。后来刘邦毁约,重挑衅端,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统一宇内,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汉高祖刘邦长年在外征战,随军帐幕中自然不乏红粉佳人,这也是他与项羽的一点不同之处,项羽是只钟情于虞姬。在这些红粉佳人中,共有薄姬,戚姬,曹姬等多人。

  一个人既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多几个女人侍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吕后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是什么使吕后变成一个阴险狠毒的人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战俘生活外,主要还是权势害人,在最高权力中心——皇宫,权力之争常常是你死我活的,你即使不想做,形势也逼迫你做,更何况吕后本身就是一个权力欲十分强烈的女人。一切都好说,但一旦发生实质的利害冲突,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安全问题时,吕后便感到如坐针毡,日夜不安。最大的问题出在戚姬身上,戚姬身材修长,气质高华,在定陶与刘邦相遇,自此两人情投意合,成了一对誓同生死的烽火鸳鸯。戚姬的儿子叫如意,言谈举止都有刘邦的风范,刘邦对他十分钟爱,加上戚姬的枕边进言,吕后儿子刘盈的怯懦不讨刘邦喜欢,刘邦大有废掉刘盈的太子头衔,另立刘如意来继承自己衣钵的可能。这件事的态势在不断发展,吕后整天胆颤心惊,眼看戚姬先是夺走丈夫的爱,如今又要攫取太子的位置,一个是情仇,一个是政敌,她必须反击,但也必须小心翼翼。

  汉代定鼎以来,千方百计想要罗致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来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但“商山四皓”听说刘邦不太重视儒生,言语之间又喜欢不干不净地骂人,所以始终不肯应合。所谓“商山四皓”就是商山之中的四位隐士,名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林壑幽美,云蒸霞蔚,地势险峻,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为了巩固儿子的太子地位,吕后求计于张良。经过张良的穿针引线,刘邦都没有请动的“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和吕后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作太子的宾客。经过这四位长者的教导及潜移默化,刘盈的修养和见识大有长进。

  一天,宫中大排筵席,四位须发皆白的长者,肃立在太子刘盈身后,等到汉高祖得知他们就是“商山四皓”时,便知道太子已不可废。他知道连自己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都已成为太子的宾客,看来太子羽翼已成,当刘邦回到后宫把这一消息告诉戚姬时,戚姬立即泪流满面,戚姬为排谴心中的悲痛和不安,悲歌一曲,希望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保证,刘邦无言以对,也只能用一曲悲歌诉说无奈。

  这次吕后在张良的帮助下,取得意外的胜利,连雄才大略的刘邦也一筹莫展。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吕后接着就是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吕后在树立威望中做得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杀了韩信,把自己的威望建立在韩信的人头上,使群臣慑服。汉初三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在汉朝建立后就过上半隐居生活,已不构成威胁;抚百姓,致稼稻使国富民强的萧何不是那种争天下的人,而且在政权建立后是急需的发展生产的人才。只有领兵多多益善,攻城夺隘,出奇制胜的韩信,始终是刘邦放心不下的,更何况韩信当年在楚汉之争中,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刻,要挟过刘邦封王。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一般与他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仍然举止粗豪,不顾礼法,甚至醉后拔剑起舞,砍去殿柱,闹得不成体统,直到经过叔孙通订定朝仪,朝廷之上才算有了规矩,据说汉高祖刘邦当时由衷地说道: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滋味。但一班自传功高盖世的将帅仍有不臣之心,汉高祖厉行打击,首当其冲的便是令刘邦深心不安的韩信,他首先把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又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又用陈平的计谋捉住韩信,废为平民,但汉高祖刘邦一直没有杀韩信,因为高祖曾与韩信有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吕后就偏偏把刘邦都不杀的韩信,用布兜起来,用竹签刺死,杀他过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司马迁写史记,记载汉高祖听到韩信被吕后杀后的心情是:“且喜且哀之”,这话道出了多少背后的故事,自己不忍杀戮功臣,而自己的妻子却刚毅果敢地了解自己心中的疙瘩,自然不免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吕后这招确实收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朝中大臣看到她连韩信这样的人都敢杀,不免都对她畏惧几分。淮南王黥布反叛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高祖正在病中,原本是要派遣太子刘盈率兵讨代,却硬是被吕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逼上了战场,说什么“黥布是天下猛将,很不容易对付,太子去岂不是羊入虎口x诸将又多是太子的叔伯辈,只怕难以心甘情愿地俯首听命。”说来说去还是心痛亲生儿子,不顾丈夫的死活。刘邦扶病出征,虽然很快就平定了叛乱,但也不幸身中流矢,伤口溃烂,拖了三个月而驾崩,只活了六十三岁,据载刘邦重病时,吕后曾试探过政权的继承问题,问病中的刘邦,萧何之后谁为宰相,刘邦告诉她用曾参,她又问曹参之后又谁为宰相,刘邦告诉她,用周勃、陈平,吕后还要问时,刘邦不耐烦地说。那已不关你什么事了。刘邦死前特地杀白马为盟,遍告天下,非刘氏不能封王。看来刘邦对吕后也有所防备,不知是不是巧合,就在陈平、周勃为相时,合力结束了吕后的统治,看来雄才大略的人就是与众不同。

  太子刘盈即位,还只十七岁,天性仁慈柔弱,一切权炳都操在吕后手中,吕后恨透了戚姬与赵王如意,于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大血案迅速在宫中展开,首先幽禁了戚姬,再遣使把赵王如意从邯郸召进京内,纵然刘盈极力袒护这个异母弟弟,结果仍是被吕后毒杀。对于眼中钉,肉中刺的戚姬,吕后砍掉她的手足,挖眼烧耳,灌上哑药,丢进厕所里,让她辗转哀号,称为“人彘”,惨不忍睹。吕后还特地要她的儿子皇帝去看,刘盈得知“人彘”就是威姬时,大惊失色,泪流满面,喃喃说道: “太残忍啦!那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他受不住惊吓,从此大病经年,天天借酒浇愁,不理朝政。

  吕后一方面用血淋淋的手段对付刘氏子孙,一方面使吕氏昆仲位居要津,还用笑盈盈的方法拉拢皇亲国戚,梦想一步一步篡夺刘家天下。吕后的亲生儿子刘盈尸位素餐,病病歪歪地当了七年傀儡皇帝便死去了,后宫美人所生的儿子刘恭继位为少帝,因童稚口无遮拦,触犯了吕后的忌讳,四年后被幽杀,另立刘弘为帝。又过了四年,吕后病笃,仍然不肯放弃权柄。但这时刘家子孙和一班元老重臣已容不得她放肆,朱虚侯刘璋和周勃、陈平等先发致人,发动兵变,这是吕后不曾料到的结果,她的兄弟,侄子吕禄、吕产等人手握重兵,都不堪一击,吕后在惊吓中死去。

  吕后是个刚毅阴狠,不甘雌伏的角色,高祖死后,她独立掌政十五年,是个厉害角色,虽然满手血腥,但是她也有一些为人称道的政绩,先是辅助高祖画谋定策,争夺天下,后来又减轻百姓负担,导正社会风气,废除许多繁苛的法令,尤以废除“三族罪”和“妖言令”为百姓所称道。史记和汉书都称赞她:“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闺阁,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最大的缺点是嫉妒心太重,私心太重,手段过于残酷,竟然想以吕氏来代替刘氏干辛万苦得来的江山,终至败亡,吕后死后,薄姬的儿子代王刘恒被迎立为帝,即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从此历史上有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吕雉,吕文之女,汉高祖刘邦之皇后,史称吕后。
楚汉战争时,吕后与刘邦之父曾为项羽所擒,知道项羽与刘邦讲和时才被释放。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吕雉很有谋虑,但性情非常残酷。她在未央宫害死了韩信,又使人诬告彭越谋反,灭其宗族。
刘邦十分宠爱戚夫人,并打算立戚夫人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刘邦死后,吕后在诸大臣的帮助下立自己生的刘盈为太子,就是汉惠帝。但吕后仍不放心,将其戚夫人砍去四肢,挖去双眼,熏聋双耳,药哑嗓子后扔入厕内,叫做“人彘”。有派人毒杀了如意。
吕后将自己的外孙女张嫣嫁给儿子为后,结成了一对怪异的夫妻。公元前188年,汉惠帝抑郁而终。吕后先后立了两个少帝:先是少帝刘恭,冒称是刘盈之子,四年后,眼看秘密泻露,将其杀害。又立恒山王刘义,自己临朝称制,排斥老臣,任用亲信,分封吕姓诸王,违背了刘邦与众大臣公立的“非刘氏不王”的约定,开始了八年的专制统治。
公元前188年,吕后病逝于未央宫,终年六十二岁。她死后,吕姓诸王谋反,被周勃、陈平剿灭,杀其宗室三千余人,消灭了吕氏之祸。
吕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出了名的人,至今仍有许多人一提到吕后的狠毒和权变就心悸。然而早年的吕后并不如此,还称得上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
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吕后的父亲过生日,吕后的父亲是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刘邦拍马屁,当然要去祝寿,刘邦没有什么钱,但他脸皮厚,胆子大,居然虚报一笔礼品就堂而皇之人席。这事是少见的,吕后父亲知道后,本是带些怒气出来瞧瞧,一见却大吃一惊,因为吕后的父亲精于相人之术,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爱女嫁给了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刘邦。
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骨脑儿地落在吕后一人身上。
早年的刘邦可说有些无赖,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贤惠的吕后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馈送衣物及食品。据说刘邦匿居的地方,时常有一片云气笼罩,吕后追踪而至,便一定能够找到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人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
但吕后并没有因此过上舒适的日子,在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我想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
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对吕后来讲,真是恍如隔世。
后来刘邦毁约,重挑衅端,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统一宇内,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汉高祖刘邦长年在外征战,随军帐幕中自然不乏红粉佳人,这也是他与项羽的一点不同之处,项羽是只钟情于虞姬。在这些红粉佳人中,共有薄姬,戚姬,曹姬等多人。一个人既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多几个女人侍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吕后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是什么使吕后变成一个阴险狠毒的人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战俘生活外,主要还是权势害人,在最高权力中心——皇宫,权力之争常常是你死我活的,你即使不想做,形势也逼迫你做,更何况吕后本身就是一个权力欲十分强烈的女人。
一切都好说,但一旦发生实质的利害冲突,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安全问题时,吕后便感到如坐针毡,日夜不安。
最大的问题出在戚姬身上,戚姬身材修长,气质高华,在定陶与刘邦相遇,自此两人情投意合,成了一对誓同生死的烽火鸳鸯。戚姬的儿子叫如意,言谈举止都有刘邦的风范,刘邦对他十分钟爱,加上戚姬的枕边进言,吕后儿子刘盈的怯懦不讨刘邦喜欢,刘邦大有废掉刘盈的太子头衔,另立刘如意来继承自己衣钵的可能。这件事的态势在不断发展,吕后整天胆颤心惊,眼看戚姬先是夺走丈夫的爱,如今又要攫取太子的位置,一个是情仇,一个是政敌,她必须反击,但也必须小心翼翼。
汉代定鼎以来,千方百计想要罗致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来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但“商山四皓”听说刘邦不太重视儒生,言语之间又喜欢不干不净地骂人,所以始终不肯应合。
所谓“商山四皓”就是商山之中的四位隐士,名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林壑幽美,云蒸霞蔚,地势险峻,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
为了巩固儿子的太子地位,吕后求计于张良。经过张良的穿针引线,刘邦都没有请动的“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和吕后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作太子的宾客。经过这四位长者的教导及潜移默化,刘盈的修养和见识大有长进。
一天,宫中大排筵席,四位须发皆白的长者,肃立在太子刘盈身后,等到汉高祖得知他们就是“商山四皓”时,便知道太子已不可废。他知道连自己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都已成为太子的宾客,看来太子羽翼已成,当刘邦回到后宫把这一消息告诉戚姬时,戚姬立即泪流满面,戚姬为排谴心中的悲痛和不安,悲歌一曲,希望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保证,刘邦无言以对,也只能用一曲悲歌诉说无奈。
这次吕后在张良的帮助下,取得意外的胜利,连雄才大略的刘邦也一筹莫展。
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吕后接着就是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吕后在树立威望中做得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杀了韩信,把自己的威望建立在韩信的人头上,使群臣慑服。
汉初三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在汉朝建立后就过上半隐居生活,已不构成威胁;抚百姓,致稼稻使国富民强的萧何不是那种争天下的人,而且在政权建立后是急需的发展生产的人才。只有领兵多多益善,攻城夺隘,出奇制胜的韩信,始终是刘邦放心不下的,更何况韩信当年在楚汉之争中,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刻,要挟过刘邦封王。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一般与他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仍然举止粗豪,不顾礼法,甚至醉后拔剑起舞,砍去殿柱,闹得不成体统,直到经过叔孙通订定朝仪,朝廷之上才算有了规矩,据说汉高祖刘邦当时由衷地说道: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滋味。但一班自传功高盖世的将帅仍有不臣之心,汉高祖厉行打击,首当其冲的便是令刘邦深心不安的韩信,他首先把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又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又用陈平的计谋捉住韩信,废为平民,但汉高祖刘邦一直没有杀韩信,因为高祖曾与韩信有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吕后就偏偏把刘邦都不杀的韩信,用布兜起来,用竹签刺死,杀他过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司马迁写《史记》,记载汉高祖听到韩信被吕后杀后的心情是:“且喜且哀之”,这话道出了多少背后的故事,自己不忍杀戮功臣,而自己的妻子却刚毅果敢地了解自己心中的疙瘩,自然不免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吕后这招确实收到了杀鸡做猴的作用,朝中大臣看到她连韩信这样的人都敢杀,不免都对她畏惧几分。
淮南王黥布反叛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高祖正在病中,原本是要派遣太子刘盈率兵讨代,却硬是被吕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逼上了战场,说什么“黥布是天下猛将,很不容易对付,太子去岂不是羊入虎口!而诸将又多是太子的叔伯辈,只怕难以心甘情愿地俯首听命。”说来说去还是心痛亲生儿子,不顾丈夫的死活。
刘邦扶病出征,虽然很快就平定了叛乱,但也不幸身中流矢,伤口溃烂,拖了三个月而驾崩,只活了六十三岁,据载刘邦重病时,吕后曾试探过政权的继承问题,问病中的刘邦,萧何之后谁为宰相,刘邦告诉她用曾参,她又问曹参之后又谁为宰相,刘邦告诉她,用周勃、陈平,吕后还要问时,刘邦不耐烦地说。那已不关你什么事了。刘邦死前特地杀白马为盟,遍告天下,非刘氏不能封王。看来刘邦对吕后也有所防备,不知是不是巧合,就在陈平、周勃为相时,合力结束了吕后的统治,看来雄才大略的人就是与众不同。
太子刘盈即位,还只十七岁,天性仁慈柔弱,一切权炳都操在吕后手中,吕后恨透了戚姬与赵王如意,于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大血案迅速在宫中展开,首先幽禁了戚姬,再遣使把赵王如意从邯郸召进京内,纵然刘盈极力袒护这个异母弟弟,结果仍是被吕后毒杀。对于眼中钉,肉中刺的戚姬,吕后砍掉她的手足,挖眼烧耳,灌上哑药,丢进厕所里,让她辗转哀号,称为“人彘”,惨不忍睹。吕后还特地要她的儿子皇帝去看,刘盈得知“人彘”就是威姬时,大惊失色,泪流满面,喃喃说道:“太残忍啦!那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他受不住惊吓,从此大病经年,天天借酒浇愁,不理朝政。

吕后一方面用血淋淋的手段对付刘氏子孙,一方面使吕氏昆仲位居要津,还用笑盈盈的方法拉拢皇亲国戚,梦想一步一步篡夺刘家天下。

吕后的亲生儿子刘盈尸位素餐,病病歪歪地当了七年傀儡皇帝便死去了,后宫美人所生的儿子刘恭继位为少帝,因童稚口无遮拦,触犯了吕后的忌讳,四年后被幽杀,另立刘弘为帝。又过了四年,吕后病笃,仍然不肯放弃权柄。但这时刘家子孙和一班元老重臣已容不得她放肆,朱虚侯刘璋和周勃、陈平等先发致人,发动兵变,这是吕后不曾料到的结果,她的兄弟,侄子吕禄、日产等人手握重兵,都不堪一击,吕后在惊吓中死去。

吕后是个刚毅阴狠,不甘雌伏的角色,高祖死后,她独立掌政十五年,是个厉害角色,虽然满手血腥,但是她也有一些为人称道的政绩,先是辅助高祖画谋定策,争夺天下,后来又减轻百姓负担,导正社会风气,废除许多繁苛的法令,尤以废除“三族罪”和“妖言令”为百姓所称道。《史记》和《汉书》都称赞她:“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闺阁,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最大的缺点是嫉妒心太重,私心太重,手段过于残酷,竟然想以吕氏来代替刘氏千辛万苦得来的江山,终至败亡,吕后死后,薄姬的儿子代王刘恒被迎立为帝,即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从此历史上有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奋斗,学习,努力,向着未来
你看的是野史吧?

杨广染指的极品美女有些谁?李世民霸占表叔杨广的妻女了吗?

杨广、李世民都是大有作为的君主,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不足为过,所谓“染指”“霸占”之说统统站不住脚。 因为在古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庸,作为财产或战利品,被人继承或俘获也在情理之中, 只有唐玄宗巧取豪夺儿媳杨玉环才算得上真正的“染指”和“霸占”。

杨广一向被塑造成荒淫好色之君,实际上他真正宠爱的嫔妃没几个,那些演义中传的沸沸扬扬的故事大多都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刻意抹黑杨广的手笔。

提起萧皇后,总有人说什么“六位帝王丸”,说萧皇后一生被六位帝王占有。

实际上,萧皇后是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杨广还在做晋王时就娶了萧皇后为正室,所以他做了皇帝后就把萧皇后册封为皇后,母仪天下,地位一直很稳固。

隋炀帝随后,萧皇后辗转奔波,先后跟随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可汗、唐太宗等帝王,传说说她天生丽质,魅力极大,所有男人都被她迷得七荤八素。

这完全是赤裸裸的诬陷,萧皇后确实天生丽质,姿容绝世,但年龄已长,之所以辗转六位帝王处,是因为身份特殊,地位尊崇,所有帝王都很尊重她,而不是因为她的美色。

宣华夫人陈氏,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陈后主的同父异母妹。

隋灭陈后,陈氏被充作隋朝宫女,后来被隋文帝杨坚看上,纳为嫔妃,封宣华夫人。

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是出了名的模范夫妻,独孤皇后又是一个河东狮加母老虎,但杨坚仍然对宣华夫人很宠幸,特别是独孤皇后死后,宣华夫人主持后宫,位同皇后。

史料记载宣华夫人国色天香,太子杨勇对其垂涎已久,有一次竟在宫中公然挑逗她,宣华夫人将此事告诉杨坚,杨坚一怒之下废了太子,这才改立杨广为太子。

这样来看,宣华夫人还是杨广继位的重要功臣。杨坚死后,杨广继位,他把宣华夫人召入皇宫宠幸以作报恩。 宣华夫人无力反抗,只能乖乖做了杨坚、杨广父子俩的共同嫔妃。

蔡氏也是隋文帝杨坚的宠妃,她的情况跟宣华夫人陈氏差不多,也是南朝陈国人,陈灭后被选为隋文帝的嫔妃,因美貌温婉得到杨坚宠爱,地位跟宣华夫人陈氏不相上下。

据《隋书后妃列传》记载,杨坚死后,蔡氏也被隋炀帝杨广继承,但具体下落不明。

萧皇后一生波折,甚至被带到漠北生活,李靖统兵消灭东突厥后,把萧皇后迎回唐朝。

此时的萧皇后已经六十多岁,李世民当时只有三十几岁,绝不可能被她吸引,而且因为萧皇后是杨广的女人,相当于是李世民的表婶,他更不可能对萧皇后有什么非分之想。

事实上,萧氏得到李世民的充分礼遇,李世民没让她住在皇宫(名不正言不顺),而是赐宅于宫外居住,萧氏一直活到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才高龄病逝,享年81岁。

萧氏病逝后,李世民以皇后之礼将之与隋炀帝合葬。 此举充分证明李世民对表婶萧皇后的尊重,巨大的年龄差距使得李世民和萧皇后之间不可能有什么绯闻。

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姨表亲,两人的母亲是亲姐妹,所以说杨广是李世民的表叔,两人除了这层渊源,还有一个特殊关系——李世民娶了杨广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妹。

这样一来,杨广又算是李世民的老丈人,俩人亲上加亲,辈分不乱。

根据史料记载, 杨广至少有两个儿女,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李世民,被称为“杨妃”, 不过此时杨广已死,他并不知道自己成了李世民的老丈人。

李世民娶杨妃算不上霸占,因为两人本就有亲戚关系,亲上加亲的婚姻关系在当时十分常见,而且杨妃在嫔妃中地位颇高,很受李世民宠爱,还给李世民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吴王李恪,也是各方面才华能力最接近李世民的一个皇子。

《南史》中记载被杨广染指的美女有萧后、崔氏女、陈婤、宣华夫人。

13岁就成了杨广的妻子,隋朝灭亡后,被宇文化及纳为淑妃,窦建德的小妾,接着是突厥王妃,然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容。这个转了几手的女人为何那么吃香呢?

她的父亲是南北朝末期西梁孝明帝萧岿。萧公主出生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八个字的结论:“ 母仪天下,命带桃花。

萧家四姑娘由于从小被父母托付给叔叔,在乡下长大,没有千金小姐的娇气,知书达礼,温柔宜人。被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一眼看中,然后培养她琴棋书画。也就是因为她的这个性格,让很多男人为之痴狂。关于她的外貌,没有明确记载有多美,只知六十多岁,也能让三十几的李世民为之动容可见其美貌。

罪臣之女,被罚入掖庭。后被杨广看中,赦免了其崔氏一族,并且因为崔氏女的受宠获得了和萧皇后同等的地位。

陈朝公主,在大业二年被杨广册封为贵人。杨广对陈婤极为宠爱,史书称“绝爱幸”,宠爱到了什么程度呢?

根据《南史》的记载,原本陈朝灭亡后,100多位宗室子弟被隋文帝发配到了各个地方。陈婤一受宠,陈朝宗室便被杨广召回授予官职。

《隋书》记载宣华夫人“性聪慧,姿貌无双”, 因为隋文帝有个悍妇老婆独孤皇后,其后宫嫔妃几乎无人受宠,唯独陈氏。不仅迷倒了隋文帝,儿子杨广也是被她迷晕了。竟敢在父亲在位,趁机在宣华夫人上厕所的时候把她抱回了房间。杨广登基后便纳宣华夫人为妃子,可惜红颜薄命香消玉殒。杨广为之写了篇《神伤赋》悼念宣华夫人。

题目问的表叔杨广,很多人大概奇怪为什么会是表叔。其实李世民和杨广还是有亲戚关系的。杨广是李世民的亲表叔,李世民还娶了杨广的女儿。

再说霸占,我觉得不合适,因为那时候杨广已经死了,是李世民攻打突厥的时候迎回萧皇后的。那会萧妃已经很大岁数了。

史料记载是贞观四年(630年),此时的李世民32岁。而,萧皇后已经65岁了。都可以当妈妈的岁数了我觉得不至于会有什么暧昧不清的关系。

至于前面封为昭容,我觉得是李世民只是给个名分给萧皇后,给她一个正当名义在唐朝后宫安度晚年。毕竟是前朝皇后,不可以这个名义生活在后宫,不然大臣们肯定会有异议的。萧皇后死后,李世民还是将她和杨广合葬啊,我觉得李世民这做法值得竖起大拇指敬佩。

萧皇后估计在临死那一刻还惦记着死鬼杨广与她在隋朝后宫风花雪月的日子吧。对于女子来说,自己爱的男人,无关乎天下大事,只是纯粹的爱。

公元618年,杨广在扬州被宇文化及缢杀。此后,在长安篡位的李渊给他这位表兄弟上了个恶谥:“炀”,故杨广在 历史 上被称为隋炀帝。

按照《谥法》:

所谓的“好内远礼”,也就是沉迷女色,不顾礼法,荒淫无道。

可见杨广的“好色”之名在当时就已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且备受批评。

那么,杨广的后宫里到底都有哪些女子呢?

抛开《隋唐演义》这一类的小说家言,以及《隋炀帝艳史》这一类的花边野史,我们只来看看魏征编纂的官方正统史书《隋书》里,记载了哪几个杨广的妃嫔:

萧皇后(567年-647年),杨广所立的皇后。

和许多古代女子一样,萧皇后名字不详,后世的小说家倒是给她起了个名,号“萧美娘”。她本出身南朝萧梁皇室,父亲还是割据势力西梁的梁明帝萧岿,也算是一位公主。但是因为生于二月,而在当时的江南有个奇怪的风俗,二月份所生的小孩不予养育:

所以小萧先后被送往叔叔家和舅舅家收养,在很多事上都“躬亲劳苦”,尝遍艰辛。

后来苦尽甘来,碰上隋文帝给还是晋王的杨广在梁国选妃,因为梁国其他公主的生辰八字都不合,最终找到了小萧,卜得大吉,最终被册为了晋王妃。

此后随着杨广地位的变化,由王妃变太子妃,再成皇后,一路顺风顺水,直到杨广在扬州被弑。

杨广被害后,如少时一般,萧皇后又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先后辗转在宇文化及、窦建德、东突厥各处势力,最终被李世民迎回长安,直到去世,死后被安排与杨广在扬州合葬了。

古代那些小说,往往对萧皇后过于丑化,比如《隋唐演义》之类,总会津津乐道于萧皇后后半生依托各路势力,并总往下三路写,无非是古代那些饱受性压抑的酸文人的无知想象罢了。

实际上,萧后并不像小说中那般俗气艳情。她出生名门,在杨广生时,萧后还经常对杨广的荒唐行为进行劝谏,曾写过一篇《述志赋》来表述心志。等杨广死时,萧后已五十三岁,此后,她带着年幼的皇孙和公主,在各势力底下努力求生,最终得以善终,享寿八十有余。

宣华夫人,本是南陈的宁远公主,是后主陈叔宝的妹妹。隋朝灭陈之后,被送进掖庭做了宫女,后来成了杨坚的嫔妾,备受宠爱。没想到却被杨广看中了:

杨坚死前,重病在身,宣华夫人和太子一起在杨坚身边侍候,凌晨时分,宣华夫人出外更衣(如厕),杨广趁机行逼奸之事,宣华夫人勉强挣脱开来,跑回了杨坚的住所。

此后,便是一场史书语焉不详的可疑谋杀:

听得杨坚的死讯,宣华夫人“色动股栗”,怕得不得了,已经做好了被赐死的准备,没想到杨广送了个金盒子来,里面装了几枚同心结,当晚,就被杨广遂了意。

但宣华夫人“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想来虽是委身于杨广,她心中也是郁郁不平,常怀恚恨,这才不到一年便早逝了。

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这位也是出身南陈,在陈灭后,被送进了杨坚后宫,受到杨坚宠爱,后来又跟了杨广。

不过这位品行上就远不如宣华夫人了,史载:

杨坚死后,这位荣华夫人居然自荐枕席,最终也被隋炀帝所乱。这就有点无耻了。

在《隋书》的《后妃传》中,与隋炀帝有交集的女人,只载了这三位,当然事实上肯定不止这三个,只可惜史书未细载。后世那些小说家发挥想象力,不是杜撰了一系列名字吗,什么朱贵儿、袁宝儿、薛冶儿之类,还有什么殿脚女、任意车、乌铜屏呀,真是亏他们想得出。

至于李世民霸占隋炀帝的妻女这个问题,先说妻子。

《隋唐演义》里写道,萧皇后对唐太宗使出浑身解数,拿出“许多勾引人的伎俩”,意欲勾引李世民。这简直太扯淡了,要知道萧皇后归唐是在630年,这一年她已经六十四岁了,让一个六十四岁的老太太去搔首弄姿,勾引一个三十来岁正当壮年的男人,就真不怕把李世民的隔夜饭吐出来呀。

所以霸占妻子这个事情是没有的。

至于女儿,那倒是真有,也就是李世民“四妃”(贵妃、德妃、淑妃、贤妃)之中的杨妃(具体封号不详)。“霸占”这个词应该也可以用,毕竟这位杨妃进入李世民的秦王府时,已是改朝换代,正是她家破人亡的时候。

不过按照她给李世民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是李世民非常喜欢的吴王李恪,这位杨妃应该倒也很受李世民的宠爱,只可惜史载不详,只有寥寥数语。

历史 上真实的杨广是“美姿仪,少敏慧”,杨广称帝后,给自己设立了“子孙万代莫能窥”、“奄吞周汉”的宏伟目标,一生巩科举制、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三游扬州,两巡塞北,用6年时间开凿了长达5000里的京杭大运河……步子快了些,手段狠了些,两三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情竟想自己一代完成,一口没吃成胖子、却把自己咽死了,亲手把大隋锦绣江山给彻底葬送了。

杨广妃嫔很多吗?

正史记载中他的妃子有萧皇后、萧嫔、陈后主的两个女儿、李渊的外甥女、宣华夫人、容华夫人、崔氏八人。

萧皇后始终是杨广最爱的人,萧皇后与杨广成婚时,年纪约为16岁,与杨广共同生活了36年,“恩隆好合,始终不渝”(《隋书》)

杨广在杨坚去世的当晚,奸淫了他的两位庶母宣化夫人和容华夫人,而容华夫人后来也成了杨广的妃子,相当于说杨广娶了两个庶母,据记载,荣华夫人是自荐枕席。

现在看来是匪夷所思并有违伦理,但隋唐皇室都是鲜卑人的血统,父死子娶继母或者庶母算是常例。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炀帝仅有儿子四人,女儿两人,杨广可是活了59岁,说明杨广年轻时主要是治国理政。

我们先来认识一萧皇后,萧皇后生于567年2月,按当时风俗,出生于2月之人,不能亲自养育,无奈只能送到舅舅家养育,从小“躬亲劳苦”,尝遍艰辛,同时养成了很好的品行。

杨广继位后,立即立其为后,二人恩爱有加,共同生活了36年,直至公元618年,杨广在扬州被宇文化及缢杀,此时她已53岁。她带着年幼的皇孙和公主,先后辗转在宇文化及、窦建德、东突厥各处势力,直到公元630李靖统兵消灭东突厥后,萧皇后才被李世民迎回长安,此时的她已63岁。

《隋唐演义》里记载:萧皇后拿出“许多勾引人的伎俩”,意欲勾引李世民,只能说是脑残之人自古有之。

当时李世民仅32岁,比萧皇后长子杨昭还小14岁,当时妙龄女子随李世民挑选,他口味再重,也不可能看上一位多年居住塞外,风吹日晒、年近70满头白发的老妈级的妇人。

最直接的佐证就是,公元647年,萧皇后以81岁高龄仙逝,李世民将其与杨广合葬。

李世民确实娶杨广之女为妃,李渊和杨广二人的生母是亲姐妹,所以李世民得称杨广为表叔,李世民与杨妃是表兄妹,姨表亲,亲上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辈分不差,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杨妃生下吴王李恪,所以更谈不上霸占。

这位隋炀帝杨广,可是出了名的色狼,只要是有点姿色的,他一概不会放过,甚至违背常理,欲望上来的时候,连自己的后母,亲妹妹都不放过,被其染指的美女不计其数,根据《隋书》《南史》等史书中明确记载杨广喜欢过的女人至少有5个:萧后、崔氏女、陈婤、宣华夫人、容华夫人。我就带大家盘点几位被染指比较有代表性的极品美女吧:

第一位,萧皇后箫氏

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此女天生丽质,娇媚迷人,据说其姿色可以以倾国倾城来形容,此女在十三岁那年嫁与杨广,而后隋朝灭亡后,被宇文化及纳为淑妃,窦建德的小妾,接着是突厥王妃,然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容。一个女子可以被多人所垂涎看中纳入,从侧面便可以佐证,这位箫皇后,不愧为绝世美女。

第二位,宣华夫人陈氏

宣华夫人陈氏,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宣帝女、陈后主同父异母之妹,封宁远公主,隋开皇九年,隋朝平陈完成南北统一后,其与陈国皇室成员作为俘虏从建康西入大兴,被配入掖庭为宫女,后选为隋文帝嫔妾,仁寿四年七月隋文帝去世后,陈贵人进封宣华夫人。据《隋书》记载,隋炀帝即位后,贪图陈氏美貌,因此再度接进皇宫为妃。

第三位,容华夫人蔡氏

容华夫人蔡氏,隋文帝晚年嫔妃,江南丹阳人,陈国灭亡之后,被选入隋宫,此女也是长得姿色可人,怎耐老态龙钟的隋文帝并不宠幸与她,据《隋书》记载,隋文帝过世后,蔡氏亦被隋炀帝杨广看中,两人长期厮混在一起。

当然,隋炀帝杨广生性风流,被他染指的美女不计其数,暴君杨广也就以残暴,好色而流传与后世,相比杨广,李世民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说李世民和杨广还有点沾亲带故,按辈分,李世民还得叫杨广一声表叔,可是这个表侄可是厉害了,还娶了杨广的女儿大杨妃,连表叔的女儿都不放过,这还不算,李世民平灭突厥,迎回了杨广的皇后箫氏,此时的箫氏,已经辗转落入多人手中为妾室,经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手中终于又回到了长安,《旧唐书·太宗本纪》载:“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此时归到长安的箫氏已经年逾花甲半老徐娘年近六十,没想到这位李世民还是照单全收纳入宫中,可谓是口味不轻啊,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位萧皇后绝对是一个绝世美女,否则不会多人抢着要还不算,年逾花甲还被李世民接进宫中。

隋炀帝杨广也许好色,但没有证据显示他多么荒淫。

隋炀帝杨广见于史籍记载的儿子有四个,一子早殇,另外三子中元德太子杨昭和齐王杨暕的母亲都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女儿见于记载的有两个,其中南阳公主母亲也是萧皇后,杨妃(唐太宗妃)的母亲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萧皇后,从子嗣情况看,杨广也许好色,但不见得有多荒淫,相比表哥唐高祖李渊的22个儿子和19个女儿,杨广的私人生活简直可以说相当节制了。 有关杨广好色无厌乃至任意车等等匪夷所思的荒淫故事,主要是后来天下之恶皆归焉的结果,特别是明清时代为了迎合市民趣味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的脑洞,与 历史 真相相去甚远。

杨广平陈之后,陈后主宠妃张丽华被俘, 有一个说法是高颎命人斩之,杨广很不高兴(王甚不悦);另外一个说法是杨广命人斩杀了她——无论哪种情况,杨广和张丽华之间没有发生什么。

第二个问题,不管是说李世民霸占还是收继,指向的对象就是上述 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论亲戚关系,萧皇后是李世民的表婶,论年龄,萧皇后比李世民大31岁,连儿子杨昭都比李世民大14岁,李世民不可能把她纳入后宫。

根据吴王李恪的生日,杨妃最迟在武德二年春三月进入秦王府成为李世民的王妃,以当时李渊接受禅让尊崇隋朝合法性的政治正确,即便杨妃此时已经不是皇家公主,但还是地位尊崇的,所以也谈不上霸占。

隋炀帝愍皇后萧氏是脑残文最喜欢YY的对象,什么乱世佳人群雄疯抢、唯一服侍六个帝王之类,这些作者要么是人云亦云的剽窃党,要么是内心污浊加上无知的所谓「 历史 写手」。

在古代很多有地位的家族都喜欢抱团,像隋朝的皇室杨家,就曾经是唐朝皇室李家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辈分算下来,炀帝居然是太宗的表叔。不过除了这层关系外,俩人其实还是翁婿的关系,因为太宗曾经娶了他的女儿为妃。

民间盛传杨广好色,倒是确实有他曾经下令让手下征集民间容貌不错的女子,但是实际上他的妃嫔还不足十个,反倒是素有英明之称的太宗,竟然有14个妃子。李世民确实娶了杨广的女儿,但是对于杨广的妃子倒没有下手。

我们来看看杨广染指的美女有哪些?

第一个就是她的皇后萧后。

萧后生于567年,遭遇了极大的不幸,但是她寄养亲戚家中后,却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品行,不但勤劳,还精通医术,人美气质也好,于是杨广在选择妻子的时候唯独钟意她。后来杨广想谋夺太子之位,也是她用自己的医术做掩护,帮助丈夫联络朝中官员。杨广继位后,她马上就被立为了皇后,可见杨广对她十分喜爱。后来杨广暴虐,导致天下之人都想反他,最后一次下江南后,他被人斩杀,京城也随即被攻陷。此时的萧后还在皇宫,于是就被窦建德擒获。但是她并没有受到伤害,反而是被安置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后来又因为小姑的关系,被大汗索要,去了突厥那里。后来她又被李世民迎回,依然受到眷顾。

于是民间的百姓就根据这些事迹,盛传她生得极为美丽,所以经手好几个君主,都受到了这些君主的宠幸。甚至连李世民都没能经得住她的魅力,最后将她收入了后宫。但是实际上,她是在公元630年才回到中原的,此时的她已经快70岁了,早已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妇人,塞外居住的这些年里,想必受到了风吹,无法保养,所以太宗是不会对她有兴趣的。所以对萧后的染指之说,这是没道理的。

然后就是陈国的皇室女眷。

陈国灭亡后,陈国国君的两个女儿一个妹妹,都陆续被杨广收入了后宫,在这三个女子中,他最为钟爱的就是后主的六女儿。但是这个女子原本是他父亲的妃子,据说生得极为美艳,所以杨坚还没死的时候,他已经垂涎不已,也正是因为此时,他差点丢了太子之位。父亲刚死,这位美人就被他侮辱了,但是后来去了哪里,并没有记载。但是年龄肯定不小了,太宗并没有喜欢大龄妇女的习惯。至于她的姐姐、姑姑,这年纪显然比她更大,更不会受到宠幸。

还有一个王氏,这是李渊的侄女

古代表兄妹结婚倒是可以,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太宗占有她的记载。

最后一个是个烈女,杨广曾经征集了许多女子,侯夫人就是其中之一。据说此女很有才气,还留下了多首诗篇,但是她却一生没有得到宠幸,最后索性自尽,那时候隋朝还没灭亡,所以李世民是没法得到她的。

所以,太宗只是娶炀帝的女儿,至于他的妻妾,应该没有霸占一人。

《资治通鉴》记载,在隋文帝病重时,宣华夫人曾衣衫不整哭着告诉隋文帝:“太子无礼”。

杨广可是个好色的人,他霸占了自己父亲的女人宣华夫人,还曾强迫自己的嫂子发生关系。

这个宣华夫人原本是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后来跟了隋文帝。杨广其实很早就对宣华夫人起了歹心,不过由于隋文帝健在,杨广也不敢怎么样。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这下杨广直接将宣华夫人收到了自己宫中,伺候自己。

当然,杨广做过的有违伦理的好色之事,不只这么一件。杨广还曾霸占大哥杨勇的妻子,不过这些女人,都只是杨广一时的玩物。

在杨广身边最久的还是萧皇后,这个萧皇后生得漂亮,也是个妩媚的人。萧皇后在杨广还是晋王时,就跟着他,杨广登基后,立她为皇后。萧皇后在杨广身边,对杨广也是帮助甚大。

说完隋炀帝杨广,再说说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虽然是明君,但是也是个好色的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盯上了弟弟李元吉的妻子,并且把她占为己有。

那么隋朝灭亡后,李世民有没有霸占表叔杨广的女人呢?

《北史》记载:“(萧氏)归于京师,赐宅于兴道里。”

这句话说的是隋炀帝死后,李世民把萧皇后接到长安,让她安居。既然是前朝皇后,而且又是杨广得力助手,李世民为什么不杀了萧皇后呢?其实传闻李世民与萧皇后是不清不楚,但是两人年龄差距太大。

李世民虽然与萧皇后好像没什么,但是却霸占了杨广的女儿。

李世民有个妃子叫杨妃,《隋书》记载,这个杨妃正是杨广的女儿,不过她的母亲是谁,并没有明确记载。杨广死后,李世民将她的女儿纳入后宫。杨妃一直也不得宠,其实有时候更像是李世民的“性奴隶”。

李世民与杨广,虽然一个是仁慈的明君,一个是暴君,但是他们好色的本性是相同的。

众所周知,隋炀帝杨广一生染指的美女难以计数,但是,要说他身边美之极品的女子只有三位:一是萧皇后,二是宣华夫人,三是容华夫人。杨广的这三位后妃个个花容月貌,倾国倾城,各领风骚。

伟大女性的故事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因为她触犯了家族天下的传统,打倒所有的反对者,当了女皇帝,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指责为“狠毒、淫荡、杀人如麻”的暴君。但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也就是说,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
“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妇”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妻”是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还有上千的没有名号的宫女。

编制严谨只能依次升补,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则天被封为“才人”,算起来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几位,以她十四岁的年纪,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至今中国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无以加矣!”都无法形容了,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

选几个就行了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貂蝉也是女间谍的鼻祖之一,她亲身实践了美人计和连环计。

吕稚——最狠毒的女人

吕稚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很成功的女政治家,但至今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的狠毒和权变。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名气很大。

秋谨——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刻,巾帼不让秀媚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 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方法,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把“最有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为献给这位女英雄的确是名至实归。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夏姬——最妖娆的女人

夏姬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她具有骊姬、息妫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而且曾得异人临床指点,学会了一套“吸精导气”之方与“采阳补阴”之术,因此一直到四十多岁,容颜的娇嫩,皮肤的细腻,仍然保持着青春少女的模样。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万贵妃--最有魅力的女人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万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九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万妃具有与众不同、风骚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说来,万贵妃倒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女性能顶半边天。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女性也是数不胜数,花木兰、武则天、穆桂英、佘太君,班昭,唐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在那次刑讯中,日本宪兵将赵一曼的手脚从背后绑在一起,将其一丝不挂地吊在刑架上(当刑讯一开始,日本宪兵就将赵一曼的衣裤全部剥光,这一事实在文学作品中没有得到真实反映),然后将电极一端夹在赵一曼的乳头上,另一端分别插入导尿管和阴道内,对她施以惨绝人寰的电刑。据当时的审讯记录记载,曾在刑讯中经受了灌辣椒水和汽油,子弹尖头摩擦肋骨,反复烙烫乳房也没有喊叫一声的赵一曼,“两眼直翻,口吐白沫,多次出现大小便失禁”,也忍不住“发出厉声惨叫”,而且“叫得越来越厉害,令人心悸的惨叫声忽起忽落,甚至不断发出一种间歇性的上滑颤音和下滑颤音,越来越惨烈,身体剧烈抖动”。“连胆汁也呕吐出来”,最后连被电极夹住的“乳头也开始慢慢焦黄,直至把整个乳晕焦成两个铜钱般大的黑瘢。耻骨前区的部分体毛也渐渐地被烤焦,皮下静脉网呈树枝状”。……。受刑后,“赵一曼女士的乳头、乳房、泌尿器官和阴道的组织呈不同程度的炭化状”。……。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刑法是何等地残暴和难以忍受。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历史上钟无艳的结局如何?

真实的钟无艳最后寿终正寝,而她的故事则被广为流传。“有事钟无艳”说的是齐宣王每当政务上遇到事情就会去找有才无貌的钟无艳帮忙解决。而“无事夏迎春”则是说齐宣王在处理完政事之后就会去找有貌无才的夏迎春嘻戏。钟无艳这个人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夏迎春则是戏剧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钟无艳长得十分不好看,但是却非常聪明。她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据相关记载显示她长得头大脖子粗,脸上的五官也生得十分不协调,皮肤还黑。虽然长得貌丑,钟无艳却立志要嫁给王孙贵侯。为此别人经常笑话她,但是钟无艳并不以为然,一直到40岁都没有嫁人。齐宣王即位之后一心只想着玩乐,将政事完全抛诸脑后。齐国的发展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落后,齐国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钟无艳身为齐国百姓,自是对这种心情感同身受。她不愿看到齐国就此消亡,于是便辗转来到都城并冒死请见齐宣王。在好不容易见到齐宣王之后,钟无艳向他一一诉说了前人开辟疆土的不易,与齐宣王现如今的种种过错。除此之外,钟无艳还逐一陈列了齐国当下所面临的四个危机,并劝诫齐宣王再不悔改齐国恐怕就要亡了。

齐宣王听完钟无艳这一席话幡然醒悟,于是在这之后痛改前非。不仅如此,齐宣王还将宫中姬妾全部遣散,并将钟无艳立为了王后。此后在处理政事时如若遇到难解之事,他都会询问钟无艳的看法。自从齐宣王改变治国态度之后,齐国一改之前的衰败局面开始变得欣欣向荣起来。因为钟无艳的经历太过传奇,所以后人将她的故事改编成了戏剧,且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还创造出了夏迎春这样一个莫须有的人物。

钟无艳当了皇后之后最终死亡,但死因有多种猜测,但是没有史书记载。

首先说一点,历史上没有“钟无艳”这么一个人,不过“钟无艳”的原型自然是有的,她就是战国时期齐宣王的皇后钟无盐。这位钟无盐是历史上少有的草根逆袭霸道总裁的传奇女子。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说的是男人的本性,要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用到这句俗语,那恐怕要算得上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了吧。钟无艳和夏迎春都是历史上的女性,只不过两个人是相对的极端,前者丑而有才,后者美而无能。两个人同是战国时期齐宣王身边的女人,只是因为生来相貌不同两个人的身世也迥然各异。

钟无艳者,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又名钟离春、钟无盐。因为相貌极丑,四十了还未出嫁。因为齐宣王昏庸无道,而钟无艳心系国家,有一次,她冒死面见当时的齐宣王,陈述齐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并提出她的建议,使齐宣王从此如梦初醒,洗心革面,勤于政事,钟无艳也因此成为了齐国的皇后。

现实总是没有那么大的戏剧性,无艳之于钟宣王,不过是一个宣传工具罢了。


他所继承其父的稷下学宫集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刑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中国灿烂的“先秦文化”。稷下学宫的发扬光大,齐宣王功不可没,但文化的发展并没有让齐国变得更强盛,与燕联军一战,几乎亡国。充分证明,齐宣王徒得“爱才”之明,无实用之策。

钟无艳进宫,很大程度上就是齐宣王好名好排场的结果。没有什么比迎一个天下闻名的丑女进宫更能彰显君王的好德了。

至于钟无艳当了皇后之后如何,史书并无记载,倒是戏曲以及民间故事多有编排。

钟无艳的死因史书上没有详细的介绍,有人说是自然衰老而死,也有说死在疆场上,在《战国策·齐策》中,有一篇文章《齐王夫人死》,说的是钟无艳死后,有七个妃嫔都受到了齐宣王的宠爱。钟无艳的死因记载仅于此,具体怎么逝去的已经无从查起。

所以说,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历史上钟无艳的结局是以死来悲剧收场的。

钟无艳最后还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并且和皇帝相敬如宾。
齐宣王作为一国之君,虽然有了皇后,但是皇后长得丑啊,怎么能一直和皇后在一起呢?于是,在没有什么正事的时候,陪在齐宣王身边的就是夏迎春了。这就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来源了。关于她的结局,历史上并没有太多的说辞,那句说明,应该是在皇后的位置上慢慢老去的。
  钟无艳十分有才,能替齐宣王做事,总能帮他的忙,夏迎春除了美色和哄齐宣王开心玩乐之外一点忙都帮不上。
本文标题: 历史上有没有特别厉害的女人辗转于不同显赫的男人之中,如皇室男子之中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88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合订本明智光秀具体是以什么身份、姿态加入织田势力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