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正"合纵"的是公孙衍,不是苏秦.那苏秦到底是干什么的

发布时间: 2023-01-26 21:01: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苏秦合纵,张仪的连横策中“合纵”,连横指的是什么?合纵:联合弱国共同抵抗强国,连横:联合强国制衡第三国。合纵连横实际上是一种为了...

历史真正"合纵"的是公孙衍,不是苏秦.那苏秦到底是干什么的

苏秦合纵,张仪的连横策中“合纵”,"连横"指的是什么?

合纵:联合弱国共同抵抗强国,连横:联合强国制衡第三国。

合纵连横实际上是一种为了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军事、外交策略。合纵因为战国七雄中后期较弱的的国家魏、赵、韩、燕、楚是纵向分布的,古时南北朝向为纵,东西朝向为横。联合南北各国是为“合纵”。

合纵不一定是攻秦,也可能是伐齐,公元前288年,李兑曾合纵五国攻秦,之后齐国毁约吞并宋国,退出合纵联盟,苏秦游说五国联合对抗齐国,之后五国合纵伐齐。燕国大将乐毅攻下齐国七十二城。

“连横”是由秦国谋士提出的,专指山东六国中和秦国联合,秦国在西,联合秦与山东六国是为“连横”。


扩展资料

一、合纵代表人物:公孙衍、苏秦、庞煖

公孙衍:魏国人,先在秦国任大良造,在秦惠文王早期帮助秦国攻打魏国取得河西之战的胜利。后来转入魏国任相国,第一次提出“合纵”,并尊楚怀王为“纵长”,五国攻秦  。开起了合纵连横的大幕。

苏秦:本来开始游说秦王连横,但是不被重用。在燕昭王求贤之时赴燕国,被重用,帮助燕国强盛。并转而开始游说各国合纵攻秦。

庞煖:战国后期最后一位合纵家,在年迈之时出任内政混乱,人才凋敝的赵国的大将,抵挡住了燕国的进攻。

二、连横代表人物:张仪、范雎

张仪:在公孙衍提出“合纵”之后,进言秦王,游说各国事秦,提出了“连横”谋略,有效打击了合纵联盟。在后期和秦国客卿司马错南下灭了蜀国和巴国 。

范雎:先在魏国做魏齐的门客,被诬陷通敌,遭到迫害被郑安平所救并带到秦国。被秦昭襄王赏识拜为客卿,后任相国。提出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因有功封为应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连横合纵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指分化六国,秦国去各个击破
“连横”指联合六国共同抵御抵御秦国

和纵不是苏秦吗?怎么是公孙衍,

人们通常认为,苏秦和张仪为政敌,分别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击,为同时之人。《史记》和《战国策》都是这样记载的。但是,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有学者依据此书考证认为,张仪在前,苏秦在后,当张仪在秦国当宰相时。苏秦还是没有登上政坛的年青人,根本没有和张仪打过交道。张仪的真正对手是公孙衍,公孙衍才是合纵策略的倡始者。
张仪连横、苏秦合纵

苏秦为什么叫公孙衍

苏秦不叫公孙衍。
苏秦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人。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 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同为合纵家的公孙衍为何没有苏秦名气大?

公孙衍为何没有苏秦名气大?

公孙衍名气没有苏秦大的原因应该是两人的官位区别和作风差别。

在官位方面,苏秦游说各个诸侯国,让六个诸侯国达成了联盟,开始了合纵。苏秦被任命为这次联盟的从约长,苏秦还做了六个诸侯国的丞相。而公孙衍只是在秦国、魏国、韩国三个诸侯国做官,所以两人在政治地位方面还是有点差距的。

在作风方面,公孙衍大被秦惠文王赏识,被封为大良造,还让公孙衍率领秦国的军队去攻打魏国,公孙衍在这次战争中立了大功,俘虏了魏国武将龙贾。魏国损失一名大将,没有办法,只能求和,一方面把河西割让给了秦国,另一方面派人去贿赂公孙衍。公孙衍受了贿赂,就向秦王提出,不要在攻打魏国了,先把义渠给解决掉。结果公孙衍受贿的事情张仪知道了,他就告诉秦王:“千万不要等魏国修生养息好了再去攻打,到那个时候,就不好打了”。秦王听了张仪的话,马上就重用了张仪,又觉得公孙衍见利忘义,把他贬了,公孙衍只好离开秦国,去魏国当官了。

苏秦在受到重用后,有一次,他的马车到了洛阳,周王立马派人去把他必经之路打扫干净,还派人给他送东西,所有的人见了他,都匍匐在地上,根本就不敢直视苏秦,这其中就有苏秦的家人。苏秦看到后,十分难过,就说:“我富贵的时候,他们敬畏我,我穷苦的时候,他们看不起我。如果我以前就有钱有地,现在就不会成为六个诸侯国的丞相了。”于是苏秦就赏赐了亲戚朋友一些钱财。

从个人作风来看,公孙衍富达后见利忘义,而苏秦富达后不仅没有怨恨曾经看不起他的亲戚,反而以爱化怨,所以苏秦名气更大也是理所当然了。

春秋战国时期,同为合纵家的公孙衍之所以没有苏秦名气大,因为两人之间人品的差距。
主要是两个人的形式风格不同,虽然都为合众家的,但是,在支持合众这边,更加的积极
因为苏秦所达到的功绩很大,虽然最终也没有过五国联军,兵临函谷关,但是他却一下子就得到了六国的相位,而公孙衍则是通过不断努力,才获得三国的相位。
公孙衍是那种实事求是的人,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得到了成绩,而苏秦他好大喜功,十分注重名声

公孙衍为什么离开秦国之后一直合纵抗秦?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张仪同一时代,也一样是纵横家。我认为公孙衍在助秦夺回河西之后离开,然后合纵伐秦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公孙衍的自负与母国情怀。二是与对手张仪政见差异和排挤。三是结合魏国国情,必须合纵伐秦。

河西之地在战国时期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当时中原是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主要地区,只有走向中原,军队才会有足够的后勤保障,才能在战略上处于主动。秦国走向中原必经河西之地,当时河西之地属于魏国,所以秦国处处受制于魏国。

所以,身为秦国大良造的公孙衍两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夺回河西地区,让秦国处于优越的战略位置。此时的公孙衍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和极大赏识,有些自信过头,他本身在政治和军事上很有远见,所以非常自负。

公孙衍原为魏国人,因为秦惠文王爱才,才在秦国做官,得到秦王重用后,把阴晋(公孙衍家乡)夺回秦国,可见公孙衍本质是有一点家国情怀的。因为有怜悯之心,所以同意帮魏惠王劝说秦王暂时不攻打魏国。虽然历史上说公孙衍受了魏惠王重金贿赂,但我认为以公孙衍的地位,重金不足以收买他。

在公孙衍劝说秦王暂时不攻打魏国时,张仪出现在秦国,他主张秦王乘胜追击攻打魏国,认为魏国一旦恢复元气,再攻打就不容易了。由于两人的政见不同,为了得到秦王重用,张仪告发了公孙衍,张仪得到秦王赏识。

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有张仪,公孙衍就不能施展抱负,且他和秦王已经有了些间隙。此时的公孙衍是被魏国国君看重的,所以为了能一展宏图,他离开秦国但魏国做了将军。

在侍奉过秦惠文王的公孙衍看来,秦惠文王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君王,势必有一统天下之心。如果不反抗,魏国必灭。但当时魏国才战败不久,国家战斗力极其衰弱,千疮百孔,根本不能独自抵制秦国进攻。

于是,公孙衍首创了合纵战略,刚开始拉拢齐国攻打赵国,首捷。但这引起了秦国的注意,因为张仪的破坏以及各国国君的不团结,之后的联军战争都已失败而告终。

“合纵战略”是公孙衍提出的,从长沙马王推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可以知道,苏秦和张仪不在同一时代,苏秦在公孙衍后,他主张的是“合众弱而攻一强”。

因为公孙衍的政敌张仪来到秦国 ,秦王重用张仪 ,公孙衍受到了冷落 ,记恨秦国 ,所以离开秦国后 ,来到魏国 ,主张合纵抗秦 ,也是为了报私仇 。
因为公孙衍已经看出来了,秦国以后会有大的发展,所以要提前削弱秦国的势力。
主要还是因为他被张仪排斥,秦惠文王也不重用他。
本文标题: 历史真正"合纵"的是公孙衍,不是苏秦.那苏秦到底是干什么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949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什么时候真正理解诗句,比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你穿越成苻坚,如何跟慕容冲保持友好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