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皇后王妃沐浴时被多名奴仆服侍,是否会感到尴尬

发布时间: 2023-01-23 02:59: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为何古代王妃沐浴有很多人服侍?不尴尬吗?不尴尬,很享受,没有人服侍反而觉得有点不自在,因为当时的社会文化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让一...

古代封建社会,皇后王妃沐浴时被多名奴仆服侍,是否会感到尴尬

为何古代王妃沐浴有很多人服侍?不尴尬吗?

不尴尬,很享受,没有人服侍反而觉得有点不自在,因为当时的社会文化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让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成为一个车富家闺女或者成为王妃,那么让她在洗澡的时候找很多人来服侍,可能会觉得很尴尬,因为自己在洗澡,旁边有很多人在看着,在眼巴巴干等着服侍自己,想想就让人觉得浑身要起鸡皮疙瘩。但是在古时候,整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有钱人家就是要享受,那些仆人丫鬟就是低人一等,就是用来服侍主子的。

这个“就是”是指理所当然,是指在当时人们这么做就是“一加一等于二”的事情,就是“天理”,不会有人觉得哪里不对,不会有人觉得这样子做是不平等。这种心理,就和现代人觉得人人平等是一样子的。

古时候“主子”被服侍不仅是这些“主子”的要求,可以说这种行为几乎就是成为了一种规矩。如果你在沐浴的时候,不让这些人去服侍你,而去自己动手的话,那么就等于在说你是对这些人不满意。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觉得被别人服侍很麻烦,为了表示自己的人人平等的观念,而让他们去休息,那么只能够害了他们。因为你上面的人, 例如皇帝,例如皇后知道了这种事情之后,并不会认为是你在发什么善心,而是觉得是那些奴才做错了事情,然后会责问她们,会惩罚她们,这就是现实,就是当时的社会。

如果你说你不需要人来服侍,你崇尚“人人平等”,那么你的结局一定是悲惨的,因为这种理念和当时社会的统治理念相左,你如果说出这种话不仅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反而会被统治者想办法给灭了,因为你要动摇他们的江山……


综合而言,古代上层人员被仆人服侍,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社会现状,就和现代人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机一样,没有人会觉得哪里不对,自然不会觉得尴尬了。

在古代,皇帝洗澡的时候,是宫女伺候还是太监伺候?

古人的“洗”是“洗脚”的意思;“澡”是洗手的意思。真正和我们现在“洗澡”意思接近的是“浴”,意思是洗身体;还有一个“沐”,意思是洗头。如果单论“洗澡”也就是“洗手和洗脚”,我相信一般都会由皇帝的贴身太监应该就可以完成了,没有技术难度。当然到了皇后或者嫔妃的宫里,由皇后或者嫔妃甚至宫女也可以完成。

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用盆浴的,因为商朝的首任君主成汤用的就是青铜浴盆,美其名曰“汤盆”。所以人在澡盆里洗浴,宫女在澡盆外伺候,搓个背、敲个腿啥的都方便。但实际上可能更夸张,因为早在商周,古人就更喜欢“池浴”,天子为了招待迢迢而来来朝见自己的大臣,会专门修建大的人工浴池,来招待大臣们洗浴。

秦始皇也曾经给后宫的妃子们专门修过大澡堂子池浴导致了汉唐时期“混浴文化”更为流行。华清池这样的地方,炒米就不多举例子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沐浴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所以男女坦诚相见,在沐浴的过程中,人往往是不应该有邪念的。

但后来这个传统逐步在宋朝以后被国人抛弃了,却被日本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那是日本及“混浴”,主要还是传入民间的功劳但是明清以后,理论上宫女已经失去了伺候皇帝沐浴更衣的权利了,由内监“混堂司”专司其职了。

古代皇帝有很多人伺候,洗澡时是谁伺候皇帝?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长期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皇权至上,天下所有人都为皇帝服务,所以皇帝不管做什么都要服侍,以前皇帝洗澡的时候都要服侍,但很多时候侍奉皇帝是太监。为什么王宫里有那么多宫女,皇帝不让宫女自己洗澡。(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大臣)当然,在这么长的封建社会里,只有那么多皇帝给太监洗澡,贪图享乐的皇帝也能给宫女洗澡。(另一方面)。

以前皇帝洗澡的时候为什么太监经常伺候而不是宫女?

第一,太监没有生殖器,但在此之前也是一个男人,力量大于宫女。所以太监去皇帝更开心,普通太监从小就跟在皇帝身边,皇帝仍然相信自己的贴身太监,但宫女皇帝不那么相信。皇帝也害怕任何宫女伤害自己,所以一般皇帝洗澡的时候选择了

皇帝洗澡的时候一定要脱光身子。那么,如果宫女是服侍自己的,宫女也要照亮身体。因为皇帝光着身子,宫女穿衣服,穿不敬的衣服,皇帝也是男人,在那种情况下也很难抓住。所以皇帝怕自己贪图享乐,耽误了政事,所以皇帝一般让太监陪自己洗澡。

最重要的一点是皇室血脉的问题。如上所述,皇帝作为一个男人很难在那种环境下抓住。一旦皇帝和宫女发生关系,宫女怀孕,生下皇帝的孩子,皇室血脉就会外泄,一些王朝的宫阙不允许皇帝和宫女的关系,只允许与贫穷的关系,为什么保证皇室的血统,宫女生下儿子的话

其实皇帝洗澡的时候不让宫女服侍自己有很多原因。部分是因为皇帝自己的考虑,宫规是对皇帝的限制。

古人的“洗”是“洗脚”的意思;“澡”是洗手的意思。真正和我们现在“洗澡”意思接近的是“浴”,意思是洗身体;还有一个“沐”,意思是洗头。如果单论“洗澡”也就是“洗手和洗脚”,我相信一般都会由皇帝的贴身太监应该就可以完成了,没有技术难度。当然到了皇后或者嫔妃的宫里,由皇后或者嫔妃甚至宫女也可以完成。

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用盆浴的,因为商朝的首任君主成汤用的就是青铜浴盆,美其名曰“汤盆”。所以人在澡盆里洗浴,宫女在澡盆外伺候,搓个背、敲个腿啥的都方便。但实际上可能更夸张,因为早在商周,古人就更喜欢“池浴”,天子为了招待迢迢而来来朝见自己的大臣,会专门修建大的人工浴池,来招待大臣们洗浴。

池浴导致了汉唐时期比较流行的“混合浴文化”。像华清池这样的地方,炒饭的例子并不多。原因很简单,因为洗澡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所以男人和女人坦诚相见。在洗澡的过程中,人们不应该有邪念。

但后来这一传统在宋朝以后逐渐被中国人抛弃,但却被日本人完全保留了下来。那就是日本流行的“混合浴”,主要是由于民间信用的引入。

但明清以后,从理论上讲,宫女失去了为皇帝洗澡、换衣的服务权,内部监督的“混合厅部”专门履行职责。


随着理学的发展。古人视性为万恶之源,妇女地位急剧下降。因此,在明清宫廷中,皇帝严格遵守理学的道德规范。与洗澡相比,洗澡更不能让宫女干涉,因为男人的头是女人摸不着的。所以掌管皇帝洗澡的,是“混合厅司”的内部监督。24个内监衙门共有12名监察人员、4个部门、8个局。“混合厅部”是负责皇帝洗澡的部门。这个部门负责从开水到洗衣服的一切工作。当然,在理学的观念下,确实有很多朝廷制度是这样规定的,清朝的许多皇帝也是这样,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但明朝的皇帝并不十分听话。他们经常在洗澡时把浴缸翻过来。

当然是宫女斥候,不过有些皇帝是自己洗的,没有其他人。
大多数时候应该是太监在伺候的,皇帝都有好几位贴身太监的

古代皇帝用太监来伺候自己而不用宫女,有哪三个原因?

太监也叫宦官,还有不少别称,比如:宦者、寺人、内侍、幸臣、阉人、内臣等,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间也非常早,最早记载宦官是在商朝,甲骨文曾记载商王武丁征战羌方,把抓来的羌人阉割掉生殖器然后拿来做祭祀,这便是宦官最早的记载了。

到了周朝,宦官开始大量使用,一般是充当诸侯王的家臣,负责一些奴仆、传令、打杂之类的工作。

比如齐桓公手下有一个著名的宦官,名字叫竖刁,也叫寺人貂,这个人原本不是阉人,他为了获取齐桓公的赏赐,自己把自己阉割了,这让齐桓公很感动,连管仲的话也不听,这个叫竖刁的宦官为齐桓公管理内侍及宫女,后在齐桓公病危时,参与政治作乱而被杀。

周朝到秦朝时期,最有名的宦官有两个人,一个是嫪毐,一个赵高,嫪毐是吕不韦进献给秦始皇母亲赵太后的宦官,本来是应该净身的,但被私下操作而没有阉割,这导致了后来赵太后与嫪毐的不正当关系,而且还生了两个儿子。

而赵高则更离谱,作为秦始皇手下掌握车马行程与印章玉玺的宦官,在秦始皇去世后,通过沙丘政变把胡亥推上台,然后利用胡亥除掉了所有皇子公主和满朝文武,最后赵高杀了胡亥,想自己当皇帝,最终被子婴所杀。

嫪毐和赵高这两个宦官带来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祸乱后宫问题,另一个参与政治作乱问题,所以当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对于宦官可能会参与的这两个问题是严加禁止,并且出了一些办法和制度来执行。

从夏、商、周一直到西汉时期的宦官,有的是被阉割的,有的没有被阉割,这要看宦官的职位需求了,如果是服侍国君或者皇帝嫔妃的宦官,一定是被阉割的,以保证后宫的安全,如果是服侍国君或者皇帝的宦官,则不一定,并且不能进入后宫。

从东汉开始,所有的宦官进宫都需要先阉割才能正式成为宦官,这成为后世朝代的准则,但是,服侍皇帝的都是阉割的宦官,却没有宫女,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而且说出来你还可能不信:

一、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宦官是一个泛称,一般来说做官的才叫宦官,没做官的,从事杂役及基层体力劳动的叫阉人,这是有区别的,都由男性来充当,而且两者的地位也不相同,原来的地位越低,进宫就从事最底层的体力劳动。

古代的政治中心一直是男人,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也只出现了武则天一个女皇帝,宦官的职责也不断改变,从祭祀用的祭品,到作为国君的家臣,再到皇宫中的杂役,甚至成为皇帝的亲信,管理着一批男性阉人以及宫女,都是由宦官头目来负责。

比如上面讲到的竖刁、嫪毐、赵高等人,都是官,手下都要管理一批人,既然是官,就不可能由女子来充当,中国封建社会历来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子是不能做官的,当然历史上也存在女官,不过极少,比如唐朝时期的女官上官婉儿,负责掌管诏书起草与诏令传达,但也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

像这种女子做官的记载在整个几千年历史上都是凤毛麟角的,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之下,所以在皇帝身边当宦官也只能由男性来充当,即使是阉割后的宦官,那也是男性。

二、门当户对的婚配思想。

宫女就是侍女或者婢女,是指在皇宫中从事底层体力劳动的女性,大多数是服侍皇后、嫔妃日常生活起居的女子,宫女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从民间良家女中选拔出来,二是犯了法的官宦之家的女性。

注意了,宫女由于身份低微,只能从事最底层的体力劳动,同时,宫女在法律意义不是皇帝的妻妾,皇帝的妻妾在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规定,关于皇帝妻妾的数量甚至都有规定,比如:

《礼 昏仪》: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意思是说:古代天子的后宫,可立一位皇后,三位夫人,九位嫔妃,二十七位世妃,八十一位御妻,这里的皇后、夫人、嫔妃、世妃、御妻就是皇帝的妻妾,其中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其余都是妾,合计121人。

能够成为皇帝妻妾的女人,都是当时贵族的女儿,身份地位都不会低的,出身贫穷的皇后在历史上也有,但是很少,比如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就是奴仆出身,但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氏可是皇族出身,是因为没有生育子女才被废除。

实际上皇帝的妻妾远远不止121人,但是宫女绝对不是皇帝的妻妾,而是服侍皇帝妻妾的侍女,这些侍女身份低微,与皇帝高贵的出身格格不入,为了保持皇族的高贵,皇帝一般不用宫女服侍,而用宦官。

如果用宫女服侍皇帝,即使宫女长得不好看,或者出身低微,日夜相处之下,也难免发生点事,如果宫女不小心怀孕的话,就扰乱了皇宫的秩序和血统,古代等级森严,嫡庶分明,身份低微的女子即使为皇帝生下了皇子,也很难成为皇后或者嫔妃。

明神宗朱翊钧曾经偷偷宠幸了太后宫中的一个宫女王氏,本来按照惯例,皇帝宠幸要记载此事发生时间,以及赏赐信物,但朱翊钧觉得不好意思,见不得人,于是否认此事,也没有赠送信物,朱翊钧之所以有这种反应,就是因为宫女身份低微的原因。

后来还是太后出面查证此事后,还了宫女王氏一个名分,但是朱翊钧一直不喜欢这个宫女王氏,也不想立王氏生的儿子为太子,后来还是迫于无子才答应的,可见身份差距在传统观念中有很深的影响。

所以,别看是皇帝,宠幸嫔妃也要讲门当户对的,而宫女大多数是出身低微,与皇帝身份不搭配,所以不能让宫女直接服侍皇帝。

三、宫女不方便从事宦官的工作。

作为皇帝身边的宦官,不仅要帮皇帝处理一些隐私的事情,还要为皇帝跑腿,处理一些外朝的事,比如传达诏政令、召见大臣、处理私事等等,需要不断抛头露面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样的工作只能由男性来处理,宫女这样的身份是不方便抛头露面的,所以宦官服侍皇帝比宫女要好得多。

举个例子,比如东汉时期的宦官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与外戚、士族成为朝廷三大政治势力之一,皇帝一旦被外戚权臣控制,皇帝就会联合宦官来夺取,汉桓帝时期,跋扈将军梁冀掌控朝政,梁冀甚至毒杀了前任皇帝汉质帝,整个朝廷之中,梁冀是一手遮天。

后来汉桓帝长大后,意识到自己的皇帝之位没有权利,而且朝廷之中到底是梁冀的耳目,汉桓帝迫于无奈,在厕所中联络宦官,一共联合了五个宦官,歃血为盟,一起发动政变杀了跋扈将军梁冀,夺回属于自己的实权,这种事宫女根本做不来,只有宦官能做。

主要是因为害怕很多的宫女对自己不利,而且也害怕宫女怀了皇上,第1个孩子,这样的话,宫女的第1个孩子有可能会当成太子,但是他的母亲根本就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古代的时候为了皇室血统纯正,一般情况下都是会这样做的。还有就是有一些事情是太监可以做的,但是工具不可以做的事情。但是宫女可以做的事情,太监都可以做。
根据个人习惯确定的。有一些是为了方便,有一些是为了安全,因为太监一辈子都不可以离开皇宫,而宫女到了年龄以后是可以出宫的。
这也是为了皇族血统的纯正,如果身边有宫女伺候的话,临幸宫女之后宫女怀孕,会影响到皇家的血脉,而且有一些事情只能太监做,太监也比较得力,所以一般是太监而不是宫女。
因为这些宫女颜值都是比较高的,再加上太监都比较忠诚,而且也可以给足皇帝安全感,然后他们也会任由皇帝掌控,然后也可以用来制约权臣。

每次沐浴丫鬟就好几个,古代王妃沐浴多人服侍不尴尬吗?

不尴尬,没有丫鬟反而不习惯。说白了,就是一个习惯不习惯的问题。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在洗澡的时候有很多人服饰会尴尬,就是因为我们接受的教育是“人人平等”,是自由、是平等。可是古时候不是这样的,古时候的社会制度就是“人人不平等”,整个社会本身就是有阶层的,有高贵和低贱之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像现代人看猪马牛羊一样,不会把这些牲口当作同类,古时候上层人士也是很少有人把下层人士当作同类的。虽然不至于把人当作猪马牛羊,但也差不多了。

我们受到了文化,我们生长的环境,是人人平等,所以我们觉得在自己洗澡的时候,旁边有人服侍会让自己不自在。如果可以的话,可能就拉着她们一起洗了。但是古代的想法恰恰相反,古时候贵人们洗澡,旁边有人服侍才是正常的,没有人服侍反而不正常。你觉得尴尬,是因为你不习惯,你没有接受过这种理念。她们觉得不尴尬,是因为她们习惯了,她们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理念。

同样,如果把古代那些王妃放到现代,让她们去大澡堂里面去洗澡,那比杀了她们还难受,让她们自己在浴缸里洗澡,而不派遣两个人去服侍她们,她们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这就是社会文化、理念和成长环境带来的不同。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环境,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底层逻辑不同,所以想法自然不同。

另外有人因此说古代王妃、贵族们很矫情,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她们从小是生活在和我们一样的环境,那么她们也会觉得很尴尬。说白了,这种思想层面上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环境的问题,而不是自身的问题。

仁显王后——张禧嫔一生的仇敌,命运跌宕起伏的传奇王后

作者:正二位都承旨

毫无疑问,张禧嫔在朝鲜 历史 上的名气,可谓是“人尽皆知”。这位早年不幸没入宫廷的女性,凭借着超凡运气和强烈野心,成为朝鲜王朝 历史 上首位以平人身份登鼎国母之位的王妃。但是,承旨本期所要讲述的人物并非张禧嫔,而是她一生的仇敌、仁显王后闵氏。

与张禧嫔一样,仁显王后闵氏的人生亦充满传奇色彩,时至今日仍为人津津乐道。如果说,张禧嫔的传奇在于阶级大跨越,那么闵氏的传奇则在于王妃宝座的失而复得。

据肃宗亲笔手书的《御制仁显王后明陵志》记载,仁显王后闵氏,本贯忠清道骊兴,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四月二十三日生于汉阳西部的盘松坊私第,父亲是时任集贤殿副提学(正三品)的闵维重,母亲是恩城府夫人宋氏(西人党领袖宋浚吉之女),她是闵维重与宋氏所生的第2个女儿。

闵氏的降生,跟朝鲜 历史 上那些著名人物一样,有着扑朔迷离的传说。朝鲜宫廷女性三大杰作之一的《仁显王后传》记载道, “闵氏出生之日,家门上方瑞气萦绕,产室内部香气袅袅。” 而《明陵志》里亦有 “日月生于两肩” 的记载。闵氏父母得知后,为了避免引火烧身,遂秘密嘱咐全家上下三缄其口,禁止对外声张。可见,闵氏一门的家风甚是严谨。

由于年代久远,现代人无法考证此类记载的真实性,但古人热衷为名人披上神话外衣的做法,倒颇有一番趣味。闵氏出生后,很快就表现出非同常人的气质。《明陵志》记载曰 :“自幼嬉戏,绝异凡儿,不与人较争,不言人过失,或有论人是非者,辄笑而不答。” 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幼童的作风,但正是这“笑而不答”的沉稳,成为闵氏日后能够重返宫廷的关键砝码。

在当时的朝鲜国内,骊兴闵氏属于名门大族,最早可以追溯至高丽时代。始祖闵称道受高丽王赏识,位居尚书奉御,自此骊兴闵氏开始崛起。截至闵维重一代,闵氏俨然盘踞朝堂之上,拥有相当分量的话语权,更何况闵维重还是“西人党”核心成员,地位不容小觑。当然,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子孙里还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明成皇后”,想必会更加得意。

按道理讲,闵氏的家庭背景如此庞大,应该尽享荣华富贵,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小闵氏6岁那年,宋氏不幸病逝,丧母之痛令闵氏无法接受。失去母亲后,小闵氏旋即被鞠养于仲姑洪氏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然而,命运不会让闵氏太舒服,一场风波即将降临。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八月十八日,在位15年的显宗大王李棩薨逝于昌德宫斋庐,享年34岁,葬于崇陵,王世子李焞即位于仁政门,是为肃宗大王,成为朝鲜王朝第19代国君。肃宗即位后,素与西人党有仇的南人党立刻发难。翌年,闵维重被冠以 “附丽时烈,主张邪论,坏乱朝纲” 的罪名,与闵鼎重、李䎘、李翊、李选等人一道罢官。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六月十四日,闵维重被流放庆尚道兴海,一去就是近一年。

父亲沦落荒野,年仅12岁的闵氏被迫跟随父亲及家族前往流放地。一路上,父女俩饱受折磨,也让闵氏品尝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在兴海的日子里,闵氏放下两班大小姐的身段,尽心照顾父亲。每当餐食上桌,只要闵维重没动筷子,她也不动,如果有孩子争抢食用,她就会斥责对方。闵氏的端淑,令闵维重大感温馨,称赞她 “诸子女无能及者” 。

闵氏父女的命运,很快随着南人党的内讧得到转机。原来,在闵维重等人被判流放前夕,左尹南九万给肃宗上了封奏疏,爆出南人党领袖许积的庶子许坚殴打妾室,闹得整个汉阳满城风雨。同时,他还怒斥许坚 “掠人妻妾,奸骗狙诈” ,痛诉许积在“李东龟女被掠”一案中,利用权势打压民事诉讼,帮助儿子逃离牢狱之灾。消息一出,整个王廷为之侧目。

南九万的奏疏一石激起千层浪。果然,肃宗李焞勃然大怒,当即同意判义禁吴始寿的建议,命令义禁府捉拿许坚归案。随着审问的深入,越来越多猛料被挖出。同年四月九日,被刑具折磨得痛不欲生的许坚招供,除了陈诉自己掠人妻女的事实外,还爆出打算安排武士埋伏宫门外,趁夜杀掉自己父亲及其党羽,进而废黜肃宗,另立临城君李熀为王。

这下可好,“淫乱”加“谋反”,许坚坐实了“国贼”罪名。三天后,许坚被凌迟处死于军器寺前路,还顺带拉上了福善君李柟。这位王子没能逃脱死亡,被肃宗强势绞死。许坚被杀,所造成的蝴蝶效应是巨大的,首当其冲便是他的父亲许积。

作为南人党的领袖,纵使肃宗对他保有 情感 ,但拗不过其子谋反事实,加上忌惮南人党势大的缘由,最后肃宗还是选择弃车保帅,将许积免职,相关人员遭到制裁,蹦跶不足一年的南人党轰然倒台。

南人党倒台,西人党无疑是最高兴的。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兴海漂泊的闵维重被赦免,重回权力中枢,担任工曹判书。翌月,改任户曹判书。闵维重复官,让闵氏摆脱了牢狱之灾,这场朝鲜 历史 上著名的【庚申大黜陟】,不仅对盘踞朝堂的势力进行新一轮洗牌,而且也为闵氏入宫创造了条件。

同年十月二十六日夜晚,仁敬王后金氏在庆德宫薨逝,享年21岁,葬于翼陵。金氏是肃宗李焞的原配,从王世子嫔到王妃,金氏陪伴了自己丈夫11年,期间还为肃宗产下2个女儿,但均因疾病早夭,此后没能留下子嗣。虽然金氏没能诞下嫡子,但肃宗还是很敬重妻子,对她多加照顾。

仁敬王后升遐,中宫之位空悬,宫廷内外暗潮涌动。到底谁家女子有幸续任国母?市井坊间谈论不休。见儿媳早逝,肃宗的母亲、明圣王后金氏忧心忡忡,而身为王室家长的庄烈王后赵氏(仁祖李倧的继妃,此时被尊为“慈懿大王大妃”)自然也倍感忧虑。于是,她当即颁布懿旨挑选淑女入宫。

《拣择令》一出,瞬间吸引了两班贵族的目光,这是壮大家族势力的天赐良机。清风府院君金佑明是已故显宗大王李棩的丈人,亦是当今明圣王后的父亲,他跟闵维重私交不错,又听闻其女德才兼备,遂上奏大妃举荐闵氏入宫。恰逢此时,闵维重的岳父宋浚吉也上疏肃宗,力保闵氏入宫。两位重量级人物出面,让庄烈王后欣喜不已,她旋即派人诏见闵维重,拟立闵氏为王妃。

承旨在前文谈到,闵维重的家风很严谨,尤其对政治话题很敏感。如今大王大妃拟立自己女儿为王妃,让闵维重有点手足无措,常年混迹官场的他太了解宫廷生存的险恶。所以,他领旨后百般推脱,先后推辞了3次,婉拒王室盛意。

肃宗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闵维重和稀泥的行为,令他很不高兴,遂把他叫来臭骂了一顿。眼看无法浑水摸鱼,闵维重只好召集家人,当众宣布消息,让女儿跟随中使前往于义洞接受中宫教育。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五月二日,肃宗李焞与闵氏在仁政殿举行大婚,册封闵氏为朝鲜王妃,授予闵维重“骊阳府院君”爵号,并向宗主国清朝呈递国书。芳龄14岁的闵氏就这样步入宫廷,是为仁显王后,开启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后半生。

仁显王后闵氏入宫后,很快发现宫廷生活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闵氏和肃宗大婚后整整7年,肚子一点变化都没有,这就引起宫廷内外的猜疑。尽管闵氏很用心服侍丈夫,甚至在肃宗感染天花时日夜不离地照顾,却没能换来嫡子的降生。在古代宫廷,无法生育的女人是很悲惨的,她们随时会被打入冷宫。闵氏深知此理却无能为力,肃宗似乎对她不感兴趣。

就在闵氏日夜苦恼之际,一个人的出现打乱了她的思绪,这个人就是张玉贞,亦是日后叱咤风云的张禧嫔。张玉贞出身译官世家,属于名门之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年初,张玉贞的父亲张炯因病逝世,年仅10岁的张玉贞被堂伯张炫抚养。然而,由于张炫错误弄权,被卷进【三福之乱】中,家族遭牵连,失去倚靠的张玉贞从此没入宫廷,尝尽了旁人的冷嘲热讽。

幸运的是,入宫后的张玉贞凭借过人姿色和灵活头脑,深得庄烈王后赵氏的喜爱。正值青春期的肃宗见到张玉贞后,自然也被对方美貌所吸引,两人关系迅速升温。肃宗偷偷宠幸内人的事情,无法避免被明圣王后金氏所知,这位素来手段强硬的女人,从张玉贞身上窥见了前朝废妃尹氏的影子,于是她在仁敬王后薨逝后,命令内官把张玉贞轰出宫门。

本以为流落街头的张玉贞会死心,结果对方阴差阳错地受到“崇善君李澄”妻子申氏的礼遇,顺理成章住进了宗亲府邸。当仁显王后闵氏入宫后,承受“无子”折磨的闵氏从他人口中得知此事,本性善良的她遂向明圣王后进言,希望让张玉贞回宫,毕竟她是目前唯一深得肃宗喜爱的女人,也是最有可能诞下子嗣的女人。不得不说,闵氏的格局确实大,她想到的是整个王廷和后宫的安定,而非一己私欲。

只是,明圣王后当场驳回了闵氏的请求,她指责对方“过于单纯”,完全没有顾及后果,还把张玉贞比作“国家之祸”。在她看来,张玉贞回宫势必会威胁到中宫权威,掀起不必要的争斗,届时宫廷将无宁日。帮她无异于自取其辱,厌恶之情表露无疑。

倘若仔细分析各自的立场,其实都有道理。闵氏站在宏观角度考虑,明圣王后站在现实角度考虑,一时间难分对错。所以,直至明圣王后薨逝,闵氏都不敢再提此事。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十二月五日,41岁的明圣王后金氏在昌庆宫储承殿的西别堂薨逝,葬于崇陵,限制张玉贞回宫的枷锁被打破。

明圣王后驾鹤仙去,闵氏再次向肃宗进言让张玉贞回宫。内心窃喜却犹豫不决的肃宗,为了维护正面形象,又假惺惺地跑去征求祖母的意见。宫里人都清楚,当年张玉贞就是庄烈王后所属侍女之一,她老人家肯定举双手赞成啦!就这样,曾遭到明圣王后打压的张玉贞重返宫廷,而作为张玉贞“贵人”的仁显王后闵氏,也为自己的“天真”付出了惨痛代价。

张玉贞回宫后,很快与肃宗缠绵在一起,骄纵之情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初明圣王后之所以把她赶出王宫,就是看出她品性不佳,如今正好验证先见之明。肃宗对张玉贞的日益宠幸,与冷清的中宫殿形成了强烈对比。忘恩负义的张玉贞为了试探闵氏的态度,当众跑到内殿(王妃居所)门前与肃宗打情骂俏。

自太祖大王李成桂开国以来,历代王妃哪有受过这般羞辱,被气得浑身颤抖的闵氏拼命压抑愤怒,从容地说道: “汝当奉承传教。” 就当你是在教我夫妻相处之道了。闵氏的隐忍,让张玉贞愈发狂妄,此后但凡王妃的旨意,她直接无视,甚至内官来喊都喊不动。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忍无可忍的闵氏终于爆发,她下令把张玉贞抓来寝宫,让人把她狠狠打了一顿,以解心头只恨。二人遂成仇敌,形同水火。打完张玉贞后,闵氏意识到形势很严峻,倘若让她继续红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三月二十三日,她通过父亲闵维重的关系,支持青阳县监金昌国的女儿入宫,意图削弱肃宗对张玉贞的感情。只是,闵氏低估了肃宗的意志,金氏入宫后毫无作用,反倒成为张玉贞崛起的垫脚石。

同年十二月初,肃宗颁布册封张玉贞为淑媛的教旨,瞬时满朝诧异,这显然不符合内廷升迁制度。以正言韩圣佑为代表的朝鲜言官们,纷纷群起而攻之,指责肃宗宠幸张玉贞,无视朝纲朝纪,给肃宗扣上了“好色”的帽子。

言官们的口水,让肃宗恼羞成怒,见搪塞不得的他干脆撕破脸,把嘴多的大臣革职查办。翌年六月十三日,朝鲜国内暴雨如注,江襄道(后改称“江原道”)境内发大水,致使164户民居被冲毁,溺死流亡者不计其数。这场百年一遇的洪水,似乎预示着某种灾祸即将发生。朝鲜史官则在《肃宗实录》里称其为 “前史以大水为女宠之徵,是时张氏嬖宠方盛,是灾之作,非偶然矣” 。

大洪水爆发,并未促使肃宗反省。见君王死性不改,户曹判书李敏叙直接把张玉贞称为“妖人”,希望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谁知,肃宗面不改色,还进一步晋升张玉贞为昭仪。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十月二十七日,张玉贞诞下肃宗的庶长子李昀,他就是后来的景宗大王。喜获麟儿的肃宗龙心大悦,一年后再次晋升其为禧嫔。

此时此刻,仁显王后闵氏愈发后悔自己引狼入室的行为。为了维护己方利益,她只好向庄烈王后赵氏寻求帮助,期待能够制衡张玉贞。可惜的是,张玉贞早已羽翼丰满,加上庄烈王后垂垂老矣,又听信崇善君之妻申氏的谗言,闵氏的劝谏等于没说。

仗着自己是王世子的生母,肃宗和庄烈王后作为靠山,张玉贞与兄长张希载合谋,大肆培植党羽,与南人党昏夜聚会,开始谋求政治话语权。期间,张希载在贞明公主的家宴上公然调戏歌妓,事后还利用捕盗大将的职务掩护其逃走。贞明公主可是宣祖与仁穆王后的嫡女,王室辈分极高,张希载的行为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事后,闵鼎重、李徵明、金昌协等一批重臣相继上疏,要求国君严惩此事。肃宗非但没认真对待,还以“传说之谬”为由把他们臭骂一顿,命令不准危言耸听,俨然一幅昏君模样。经历一系列挫折,闵氏犹如泄了气的皮球,特别是闵维重病逝后,失去靠山的她惶惶不知终日。见闵氏无计可施,嚣张的张玉贞终于把手伸向了王妃宝座。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89年)新春刚过,王宫内刮起了“中宫陷害嫔妃”以及“废后”的谣言。霎时间,宫廷内外议论纷纷,大家都在七嘴八舌讨论着。四月二十四日,肃宗向承政院下达谚旨,打算废黜闵氏王妃之位。都承旨柳命坚惊恐万分,苦谏肃宗收回成命。

当日,六卿大臣云集朝堂,肃宗当众宣布废黜决定,群臣震惊不已。校理姜铣不满肃宗无故废妃,驳斥道: “中宫为一国之母,今将十年,未闻有失德。殿下何遽下此不忍闻之教耶?” 肃宗见状大声答复曰: “名为国母,而实无其德,尚可以国母待之乎?” 坚决要废黜闵氏和金氏。

五月二日,肃宗正式下达教旨。消息传来,明安公主(显宗小女儿)和大长公主大惊失色,连忙入宫拜见肃宗,不断诉说闵氏的贤淑德行和服侍大王大妃时衣不解带之情形。但肃宗面无表情,两公主见状只好叹息而出,前往内殿通知闵氏。

当闵氏听闻自己被废时,或许早就料到有今天,淡然脱下后服、摘下后冠、拔去凤钗,准备离开宫廷。旁边的宫女们伤心痛哭,为王妃鸣不平。这时,张玉贞派来一位宫女,企图搜身羞辱闵氏,谁知闵氏怒目而视,胆小的宫女惊吓而去。这场风波史称【己巳换局】,成为朝鲜王朝著名的 历史 事件。

闵氏回到本家禁宫后,命令封锁所有入口,并把奴婢和仆人全部赶出去,身边仅留下3名忠心的宫女。饮食方面,早前宫中会定期运来餐食,闵氏知道后果断拒绝(担心张玉贞下毒),只收干货。宗族见闵氏处境凄惨,不顾阻拦送了些松茸,帮助闵氏补充营养。

就这样,闵氏在荒野禁宫住了整整5年,窗户和四壁因缺乏修缮而破损,院子里杂草丛生,方圆数里不见人烟。虽然日子苦了点,但至少远离宫廷争斗。白天,闵氏会独自在院子里散步,有时还会把兄长闵正字的女儿喊到身边,教授她《小学》《烈女传》和纺织手艺,借此打发无聊的时光。

闵氏被废后,张玉贞顺理成章顶替上位,成为朝鲜王妃。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六月十六日,肃宗下诏册封3岁的李昀为王世子,标志着张玉贞权势达到顶峰,意气风发的张玉贞如同当年的废妃尹氏一样,认为掌控了一切,其实张氏集团的覆灭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张玉贞成为国母后,愈发骄狂无比、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大有当年废妃尹氏的风范。轻则打骂宫女,重则施以酷刑,把王宫搞得乌烟瘴气。同时,她在煽动党羽挑起党争之余,还疯狂搜刮民脂民膏,借此满足疯狂的欲望。随着时间推移,肃宗越来越厌恶张玉贞的骄纵,更忌惮支持她的南人党势力,害怕王权被夺,两人的感情出现隔阂。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四月十二日,被张玉贞蒙蔽了11年之久的肃宗李焞逐渐清醒,认清张玉贞的真实面孔。于是,痛改前非的肃宗下旨恢复仁显王后闵氏、闵维重及3位夫人(李氏+宋氏+赵氏)的爵号,让中使带着自己亲笔书写的手札前往骊兴,迎接闵氏回宫。

当中使人马驻足禁宫门前,闵氏命宫女递出手信,坦言 “别宫移处之命,尤非贱臣所可祗承者” ,把对方晾在门外,中使屡次吃闭门羹。得知消息的肃宗清楚,闵氏心有怨恨,无法原谅自己的所作所为,但身为君王不可能低声下气去求一个女人,所以他派人传达旨意,严令闵氏开门。

见对方心意已决,再矫情下去恐生是非,闵氏这才打开大门。众人见院子里 “庭草蒙密,未有人迹” ,无不感伤落泪,很难想象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闵氏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中使当即派人召集坊民,一起动手清除杂草,随后走到正室门前,跪请王妃回宫。

此时的闵氏尚有怨念,依旧很不情愿,推脱没有合适的衣服。传旨内官来回跑了好几趟,待肃宗把东西都准备好后,闵氏才松口登上凤辇,夫妻俩在西宫景福堂见面。翌日,肃宗下旨降张玉贞为禧嫔,收缴、焚毁先前颁赐的王妃玺绶和玉册。

闵氏重登妃位,史称【甲戌换局】。张玉贞轰然倒台,南人党再次被逐出朝堂,张希载、闵黯等人遭罢职流放,西人党则恢复了元气,而闵氏则成为朝鲜王朝518年国祚中,唯一一位生前被废黜却重新恢复身份的王妃。

闵氏回宫,被肃宗打压的张玉贞又该如何应对呢?心气高傲的她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屡屡找机会向肃宗抗议,儿子是王世子,自己也是天朝册封的正牌王妃,凭什么剥夺妃位?藐视天朝还是欺负孤儿寡母?肃宗不好发作,以免被人抓住把柄,只答以“国无二尊”,暗示张玉贞认清现实,则可保荣华富贵。

骄纵成性的张玉贞怎么可能放低身段?愈发痛恨仁显王后闵氏,开始失去理智,开始思索除掉仇敌的方法。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四月,原本就体弱多病的闵氏患病, “左右脉候洪大,胸膈烦闷,舌上有黄百苔,且有痞滞喘急之患” ,之后病情逐渐加重,以致 “脚部痛虚,受针为难” ,这个人形同枯槁,令人不忍直视。

得知闵氏病重,张玉贞十分喜悦。据《仁显王后传》记载,张玉贞曾散尽家财买通宫人,先是欲往中宫膳食里投毒;阴谋破产后,又利用王世子大婚契机,往新衣里散入符咒和毒药,想通过献纳新衣整死闵氏。由于闵氏戒心十足,婉拒张玉贞所献衣物,令其无法得逞。

《仁显王后传》是站在受害者角度所撰写的宫廷小说,作者已不可考,一说是仁显王后身边宫女,一说是朴泰辅后人或王后本家亲戚,对张玉贞的丑化难免会夸大,真实性有待商榷,内容仅作为参考,但它从侧面给予我们了解闵张之争的新途径。

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八月十四日,与病魔抗争了一年多的闵氏,带着对世间的遗憾和命运多舛的不满,在昌庆宫景春殿内薨逝,享年34岁,葬于明陵,一代传奇落下帷幕。临终前,闵氏向身旁的兄弟闵镇厚诉说张玉贞对她的不恭,感叹自己的人生艰辛。

仁显王后的薨逝,让肃宗很内疚,他亲自书写志文,依托对亡妻的思念。同年九月二十三日,淑嫔崔氏获知张玉贞在就善堂西侧私设祭坛,恶意诅咒王妃的事实,当即向肃宗汇报此事。恼羞成怒的肃宗于2天后的夜间下达备忘记,以 “罪已彰著,若不善处,则他日之虑” 为由,下达命张玉贞自尽的密旨。随后,在仁政门公开审理巫蛊一案参与者。

十月八日,肃宗正式对外宣布张玉贞自尽的消息,并下旨嘱咐后世子孙: “不得以嫔御登后妃” 。考虑到王世子的感受,肃宗没有继续深究,张玉贞自尽后遂草草了事。后来,即位的景宗追尊母亲为“玉山府大嫔”,设立大嫔宫祭祀,遗址留存至今。自此,仁显王后闵氏与张禧嫔之间的恩恩怨怨终于尘埃落定,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参考文献】

1.《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元孝大王实录》

2.《承政院日记·肃宗朝》

3.《仁显王后传》(译本)——张龙妹/张彩虹/王艳丽

PS: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请尊重版权。

经典韩国电影推荐(第十四期)

本文标题: 古代封建社会,皇后王妃沐浴时被多名奴仆服侍,是否会感到尴尬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85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日本史上最著名的几把名刀都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如何更好的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