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篇写了什么 给后世什么启发呢

发布时间: 2023-01-13 07:59: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0

庄子的养生之道:顺应自然,忘却情感在《庄子》一书中,有一篇专门论述,养生,的文章,阐述了庄子对于,养生,之道的观点,此文名为《,...

庄子养生篇写了什么 给后世什么启发呢

庄子的养生之道:顺应自然,忘却情感

在《庄子》一书中,有一篇专门论述 养生 的文章,阐述了庄子对于 养生 之道的观点,此文名为《 养生 主》,是《庄子》内篇中的第四篇。

在全文开篇的第一句,庄子就提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会诧异的观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什么意思呢?我们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会伤体乏神,既然知道会这样还要去做,岂不是是件危险的事情嘛!此句看似有些不可思议,其实正是反映了庄子对于 养生 的看法:其他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不会比生命更重要。

接下来,庄子在整体上阐述了自己对于 养生 的观点“缘督以为经”,意思是: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什么是自然的中正之路?庄子在文中认为: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这就是自然的中正之路,自然的中正之路就是做完全顺应自然的事情,顺应自然地做事也就不会去贪图名声和遭受刑戮,而且所谓的善事和恶事都是世人的区分。另外,庄子认为只要能够用“缘督以为经”的方法做事,就可以护卫自身、保全天性,也不会给父母留下忧患,也可以终享天年。

随后,庄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 养生 要顺应自然: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时动作纯熟,发出的声音像演奏的音乐,文惠君对其啧啧称奇。厨师放下刀后说:“我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用刀沿着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去解剖,从不曾碰撞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接连的地方,更何况是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在用刀砍骨头。其实牛的骨节和其它各个部分之间都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又没有什么厚度,我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所以我的刀使用十九年了,但刀锋还像刚磨过一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会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轻微。”

在这一故事中,厨师能够十九年不换刀,是因为他在宰杀牛时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庄子借此来说明 养生 的关键也正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切不可人为干预而破坏了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像优秀的厨师和普通的厨师手中的刀一样难以长久。另外,在厨师遇到难以解剖的地方时,会谨慎专注,动作迟缓轻微,这也说明了 养生 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静下心来走一条顺应自然的中正之路。

再接着,庄子举了一个天生只有一只脚的右师的例子,以此说明人的外观是上天所赋予,不在于后天的人为。又举了一个天生在沼泽边生活的野鸡被关在樊笼里的例子,即使不愁吃、精力也旺盛,但终究是不快乐的,以此说明在后天人为的改变下,即使物质条件提高了,也终究会影响到先天的精神本性。通过这两个例子阐述了人最初是顺应自然而生,那么理应随后的人生也要顺应自然,追求外在的名利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有损自己的本性。

最后,庄子以老聃死后,他的朋友秦失前来吊丧的故事说明 养生 除了顺应自然,还要忘却 情感 的主旨。老聃的朋友秦失前来吊丧,哭了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对此很不解,问道:“你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回答:“是的。”弟子们又问:“那你这样吊唁朋友行吗?”秦失说:“行。”并解释道:“刚才在灵房看到年老的人在哭他像父母哭孩子,年轻人在哭他像子女哭父母。这样喜生恶死是背弃常理和违反真情的事情,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秉承于自然、受命于上天的道理,古人将这种行为称为背离自然的过失。你们的老师应时而生、顺依而死,这是顺应自然之理,内心不必有哀伤和欢乐,古人称这样做就叫自然的解脱。”在这个故事中,庄子阐述了人之生死在于顺应自然,没必要在生与死上有哀伤和欢乐之感,忘却 情感 顺应自然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文末,庄子以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的例子,说明人的肉体终会消逝,而唯有遵循自然的本性会长久存在下去。

综上来看,庄子在文首阐述了全文的主旨, 养生 之道重在顺应自然的中正之路,而后文的庖丁解牛、独脚右师、樊笼野鸡、秦失吊丧等故事都是在详细论述这一观点。在庄子看来,所谓的 养生 其实养的就是自己的自然本性,忘却 情感 、不为外物所滞,这样即使肉体消逝,自然的本性也会长存。

《庄子》—内篇—养生主—小结

【解析】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自古以来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们感佩古人的勤奋,同时也会对浩瀚的知识感到畏惧。庄子认识到知识的无穷,认为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追求知识,否则得到的只是劳累。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死知识,而在活智慧。关键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自己的人生经验结合起来,活学活用,知行合一,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体会学习的快乐。

    第二部分以庖丁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文惠君基本理解到的东西。但是,庄子想要表达的可不止这些。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不存认知的可能,一是顺其自然的心境,本文字里行间表面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二、庄子的《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还是300字左右
熟能生巧 游刃有余
今日重读《庖丁解牛》,偶发将文中的概念与生活一一对应之兴,不知当否,写
在这里请朋友们不吝赐教。
1、庖丁——生活在社会中的人
2、牛——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3、庖丁解牛——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成功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天理、固然——问题本身的特点与规律
5、刀——人的身心
6、刀刃——人强健的身体、富有才华与智慧的心灵
7、更刀——人的身心受到伤害
8、硎——锻炼与学习(包括从书本中学习和从实践中学习)
9、有间——问题的解决途径与路子
10、技经肯綮、大軱、族——问题的棘手之处,解决问题的障碍
11、如土委地——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12、善刀而藏之——呵护保全自己的身体与心灵
13、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人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也应当
是一种艺术,应当有其自身的节奏与韵律。社会中的人既要投入地生活,又要诗意地享受着人生。
养生之道: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应当认识并掌握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并顺应规律反复实践,从而成功解决各种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全自己的身心,游刃有余地养生。
摘自(月亮树)
熟能生巧.其实还有一方面大家不知道,并不象课本上讲的一样真的熟练到这种程度,有个方面大家忽略了,有没有想过,庖丁有神通,可以隔着皮肉而看清骨头和筋络呢?
我们现在的人也不比古人笨,如果真是熟练到这种程度的话,为什么就没听说过,有类是的行业奇才?所以我认为,他有神通而已.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

《庄子》读后感-内篇·养生主

《养生主》的中心思想是:顺道而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人生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徒劳的。人应当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不要被贪欲迷失心窍,而陷入困局之中。而一旦陷入困局,再怎么追求都在困局之中。为了避免陷入困局,就不应该以世俗的善恶标准为衡量,而是应该依乎天理,顺道而为。
本文标题: 庄子养生篇写了什么 给后世什么启发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56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让我们觉得吃人肉很恶心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书籍适合法律初学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