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为什么战争讲道德

发布时间: 2023-01-08 22:01: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春秋战国时期是怎么打仗的?为什么他们打仗讲究这么多礼仪?冷兵器战争,虽比不得现代火器战争,但残酷程度一点也不比火器差多少!春秋战...

春秋时期,为什么战争讲道德

春秋战国时期是怎么打仗的?为什么他们打仗讲究这么多礼仪?

冷兵器战争,虽比不得现代火器战争,但残酷程度一点也不比火器差多少!
春秋战国的战争,其实很讲究礼仪,并不是想象中的乱仗,乱仗只是在战争中期才显现出来。
布阵:双方排兵布阵,摆好阵型,互相对立,等待接敌。
试探:两军各出偏将,进行单挑厮杀。
掠阵:大将出马,立斩对手大将,兵势可见。
冲阵:己方将军败阵,对方立即冲锋,初次短兵接。
破阵:大军前冲,冲跨对方的兵阵,敌势已破。
混战:互相厮杀,乱战不休,场面极其血腥!
尾声:败者仓皇逃窜,胜者紧追不舍,战争渐息。
冷兵器战争,通常都会以上述方式进行,既是迎敌的需要,也是战争的前奏。看起来彬彬有礼,实则杀气腾腾,令人心寒胆颤啊!
春秋时期正好是百家争鸣时期,那时候讲究礼仪,素有不斩来使一说。所以说那时候打仗都是下战书,击缶来调整战争
因为春秋时期还是有很多礼乐文化的,因此打仗的时候礼仪是有很多的故事的,这是西周时候的礼乐留下来的故事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即将确立奴隶社会,即将瓦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国家嗯,他们不停地征战,到最后只剩下赵韩,赵魏楚燕齐秦这样的七个国家,最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仗不是随便打的。要讲究方法,要领的。

仗不能乱打还要守规矩,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是怎么样的?

《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述了晋国和楚国在鄢陵打的一场大仗,让我们看到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礼”是什么样的。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

也就是说,在这次战斗里,晋国的大将军郤至前后三次遇到了楚共王。他每次见到楚共王,都脱下头盔,快步趋避到一边,以表示对楚共王的恭敬。

楚共王很欣赏这位晋国将军的风度,派工尹襄赠给了郤至一张弓,并说:“方事之殷也,有韎韦(红色皮革)之跗注(绑腿),君子也。识见不谷(国君自称)而趋,无乃伤乎?”意思是:战斗正激烈的时候,我看到有位打着红色皮绑腿的有礼貌的人。他一见到我,就遵循礼节疾步趋走,让他受累了!

郤至怎么回答?《左传》中说,郤至见客,“免胄承命,曰:‘君之外臣至,从寡君之戎事,以君之灵,间蒙(现在穿着)甲胄,不敢拜命。敢告不宁君命之辱。为事之故,敢肃(作揖)使者。’”

意思是郤至接见了工尹襄,脱去了盔甲,听他传达楚王的话,回答说:“您的外国臣子郤至,奉了我国君生的命令作战,在战场上正穿戴着盔甲,不能下拜。承蒙您派人慰问,我心里实在感到不敢当。因为在战斗当中,只好对您的使者行个敬礼了。”说完,对工尹襄作了三个揖就走了。

正如这个故事所表现的那样,即便是血腥的战争中,优雅仍然是春秋时代贵族的基本追求。虽然彼此的目的都是击败对方,但他们言辞却仍然处处得体。郤至对敌国君主不失尊敬,而楚王在危难之际,竟然也不忘去褒扬对手,并派人给他送去礼物。

正如钱穆先生所评价说:“当时的国际间,虽则不断以兵戎相见,而大体上一般趋势,则均重和平,守信义。外交上的文雅风流,更足表现出当时一般贵族文化上之修养与了解。即在战争中,尤能不失他们重人道、讲礼貌、守信义之素养,而有时则成为一种当时独有的幽默。”

春秋时期的“君子之战”

战争通常意味着杀戮,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更是充满这血腥和不择手段的阴谋。而著名大师易中天先生认为春秋时期的战争,有别于后期的战争。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高级的约架,双方遵守相应的规则,称为君子之战。那么被易中天先生推崇的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都有哪些呢,我在此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春秋时期的战争是礼仪之战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要开战,则必须先下战书。如果对方接受挑战,则制定相应的交战规则,双方都认可后即可开战。参加的人员基本上是贵族,开战的方式基本上是一场高级竞技。

这种礼仪之战更多的是一种争霸,目的是使对方屈服,并不是灭国之战。所以春秋时期有几十个诸侯国林立,小国都 能得以生存几百年就是这个原因。

二、交战双方都遵守交战规则

如果双方决定好了交战规则,则必须加以遵守。交战规则一般都有:不斩来使、不以隘阻、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逐北。这几条规则,在春秋大部分时期都被遵守。

总的意思就是不杀使臣,在开阔地光明正大的打,一方没有摆好阵势另一方不得出击。如果对方屈服不进行二次伤害,不能俘虏老人,不追击败退的敌人。规则一旦制定,双方必须遵守。

三、春秋时期的战争性质属于贵族战争

春秋时期参加战争的人基本上都是贵族,下人以及奴隶只能提供下后勤服务,不能以任何方式参与战斗。说白了战争是文明人的事情,是贵族的特权。

贵族之间的战争,讲究的就是遵守战争规则。宋襄公就是因为遵守了上述规则,没有攻击正在渡河的楚军,结果导致宋国大败。宋襄公因此被后人贻笑千年,但是他的贵族风格还是令人尊敬的。

或许正是从宋楚之战中得到了教训,春秋后期的战争基本上开始讲究策略和阴谋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发展成了抢地盘和人口的灭国战。

综上所述春秋时期的战争,易中天先生称为君子之战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人都鼓吹欧洲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是贵族之战,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就是贵族之战。

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君子之战,到了春秋后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对权力和财富的欲望,逐渐取代了对道德的尊重,战争逐渐从高级竞技,演变成了对权力的扩张和财富的掠夺。

自此君子之战不复存在,贵族之战也演变成了平民战争。国与国之间的争斗演变成了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战争。交战双方之间拼实力,搞阴谋诡计,目的就是让自己生存消灭敌人。

春秋之后的战争变成了:兵者诡道也。但是春秋时期的君子之战,对于今天我们反思战争形态,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战争并不一定意味着杀戮,或许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君子之战。

古代打仗讲「 ”仁义”吗?说说春秋战国的战争是如何摒弃「 ”仁义”的

文|飞鱼说史 昔者王莽尝为德化矣,不问可否,语必援经,不量人心,动必据古,于是天下烦溃,从而丧之。此不知变之祸也。昔者宋襄公尝为仁义矣,楚人尚诈我必信,彼兵尚奇我必正,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此不知时之祸也。——(唐)李宗闵《全唐文》 战争的出现大概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根据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战争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初期。 这时期,战争主要发生在部落之间,不同的部落为了抢夺生存的资源,而进行的冲突,这和阶级社会的战争又有着明显不同,因为此时的战争还不具备阶级压迫和政治目的。 古代战争场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逐渐有了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这促使了阶级和所有制的诞生,而日益频繁的部落之间的战争,也进一步摧毁了原始社会,使奴隶制社会应运而生,战争也变成政治的工具和阶级斗争的手段。 正如《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中记载: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开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掠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 但,这只说出了战争的性质,而并不能说指导战争的军事思想是一成不变的。 古代战争场面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这段历史亦被战争所填充,然而此时战争的军事思想却发生了重大转变。 那么古代打仗究竟讲「 ”仁义”吗?飞鱼本篇就来说说春秋战国的战争是如何摒弃「 ”仁义”的。 宋襄公的「 ”仁义之战”。 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 ”可击。”公曰:「 ”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史记·宋微子世家》 公元前638年,一直想做中原霸主的宋襄公,听闻郑国支持楚国做老大,于是兴兵伐郑,郑不能敌,向楚国求救,宋襄公又担心国内有失,于是率兵撤退,与前来救援的楚军在泓水相遇,按理来说,两军相遇本该分外眼红。 但宋襄公却不以为意,看着手忙脚乱渡河的楚军,宋襄公拒绝出战,看着渡过河之后没有列好阵的楚军,宋襄公还是拒绝出战,一直到楚军准备妥当了,才开始进攻,结果宋襄公一败涂地。 战争失败之后,国人纷纷责怪宋襄公,但宋襄公却气愤地说出了「 ”君子不困人于阸,不鼓不成列”,也就是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是不凭借地势险要陷害敌人,也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这是宋襄公的愚昧吗,其实也未必,从这次战争我们可以看出春秋以前的战争思想是「 ”两军列阵然后冲锋”,而战争的结果往往也是人多的取胜,很少会有意外发生,宋襄公的这种”仁义「 ”,其实是受维持奴隶社会稳定的”礼「 ”影响的,这也注定了他的行为与逐渐礼崩乐坏下的春秋战国格格不入。 孙武的「 ”兵者诡道”。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始计篇》 宋襄公的仁义之战,落下帷幕之后,很多的人谈到这次战争,总会嘲笑宋襄公的迂腐,从宋襄公和他手下的大臣子鱼的对话,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时期指导战争的思想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那就是要以胜利为目的,至于过程和手段,则不必拘泥于旧礼。 正如子鱼所说: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也就是说,带兵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取胜,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但是宋襄公还是不置可否,因为在他的观念里根本没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思想。 孙武 而把这一思想彻底发扬广大的是孙武,他所著的兵书《孙子兵法》,在始计篇就提出了「 ”兵者,诡道也”的概念,由于这部兵法的地位超群,孙武的思想也被后来很多的将领加以贯彻,而《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言论也成为了后世指导战争的思想。 在《孙子兵法》提出了,”为将者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的观点,在进攻别国时他又提倡”侵掠如火「 ”,可以说孙武提倡的是只要能在战争中取胜,使用什么手段并不重要,当然孙武在打仗中也正是这样做的,当他率军攻破楚国国都时,就把自己的军事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 孙膑的「 ”攻魏必救”。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旻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庞涓为魏将时,魏国正值四处扩张的时期,当然这也是魏国走向衰落的开始,庞涓就建议魏王攻灭赵国,这一申请得到了魏王的认可,于是庞涓带领曾经不可一世的魏武卒,攻打赵国,一直攻到赵国国都,赵国不敌,向齐国求救。 齐王命令孙膑为军师,田忌为大将,救援赵国,按照以前的战争思想,那就是田忌带着兵直接去邯郸进攻魏军,然后和赵军来了里应外合,但孙膑偏偏就不这样打,他建议田忌攻打魏国的必救之地大梁,从而在魏军回救的途中,设置伏兵,结果魏军大败。 围魏救赵 后来孙膑的围魏救韩,又利用减灶计,让庞涓轻敌,从而被进入了齐军的包围圈,庞涓也因此战死,魏国也因此一蹶不振,而孙膑也让世人见识到了,原来战争还可以这么打,当然孙膑的战争思想,影响也相当深远。 《三国演义》中: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这就是典型的围魏救赵之计。 如果说,孙武只是确立了战争的指导思想的话,那么他的后代孙膑,则用实际战争展现了何为兵者诡道,当然孙膑的这两次战争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也促使着战争由”勇谋「 ”向”智谋「 ”转变。 飞鱼说: 宋襄公的「 ”仁义”为何会被耻笑?脱离了大背景,争霸已无从谈起,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奴隶社会固有的「 ”仁义”逐渐崩塌,再也无法维持政治上的稳定,战争中要讲究的礼,自然越来越少人的尊崇。 宋襄公在大环境已经变革的情况下,还秉承了落后的军事思想,这就造成了宋襄公在那个时代显得很「 ”另类”,当然他的争霸也随着自己固守的「 ”仁义”,付诸东流了,正如唐朝李宗闵评价宋襄公时所说: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此不知时之祸也。 古代战争场面 古代打仗讲「 ”仁义”吗?说说春秋战国的战争是如何摒弃「 ”仁义”的,春秋之前的战争其实更多的是贵族式的战争,打仗时讲究的礼节也有很多,而目的更多只是为了让对方屈服,这也是为何春秋诸侯国林立却鲜有灭国大战的原因。 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已大大增加,其目的也更加明确,那就是以彻底摧毁、吞并对方国家、掠夺对方土地和人口为最终目的,当然这一目的性也促使着军事思想由「 ”贵族礼仪式”向「 ”兵者诡道式”更为顺利的过渡。 对此,您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孙子兵法》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春秋时期打仗为什么还要讲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因此,中国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要讲究礼仪,即使是古代打仗的时候,依旧要先礼后兵,先做好礼仪方面,再打仗。因为礼仪是周王朝定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明面上依旧是中原地区的帝王,因此,明面上要遵守周王朝的一些礼仪,任何人都不能不遵守。同时春秋打仗的时候,人们对这些礼仪也是自发遵守的。

一、尊重周王朝

中国礼仪的发源地是周朝,周朝也对天下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天下的人必须遵守。在春秋时期,虽然各个国家的影响力都很大,甚至春秋五霸的影响力要盖过周王朝,但是在属性上面,春秋各国的君王也仅仅是一个诸侯而已,真正的统治者依旧是周王朝的周天子,因此,作为周王朝的礼制之一的礼仪,各个诸侯国也必须要遵守,这也是对周王朝的一种尊敬,无论是在打仗还是平时诸侯国的会议当中都要遵守周王朝的礼制,免得落下一个不尊重的名声。

二、讲礼仪成为一种习惯

礼仪的遵守除了要体现对周王朝的尊敬之外,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遵守。就比如晋国与楚国的交战,楚王选择了御驾亲征,于是晋国的大将军郤至见到楚王要行李,楚王看见郤至连续行李了3次,就觉得非常开心,于是就派人赏赐了他一把弓箭,这看起虽然是天方夜谭,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也是春秋时期,人们自发遵守的礼仪,行礼要有来有回。而且打仗之前要等两方都列好阵法才能发起进攻。这些礼制更多的需要主将自己的遵守。

在春秋时期虽然经常发生战争,但是由于每一个士兵都自觉遵守礼制,因此,在战争当中损失是非常少的,春秋的战争更多是让人屈服,而不是抢夺。各个国家对于礼制的遵守有着发自内心的一种遵守,是彰显大国风范的一种做法,同时也在表达着对周王朝的一种尊重。

因为春秋时期的礼乐制度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打仗时也需要讲礼貌。
中国古代的人是非常讲礼仪之道的,所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即使是打仗的时候,兵刃相见的时候,那么也要先礼后兵。
因为春秋时期,只有贵族才能参军,贵族们懂礼仪,打架要师出有名,而且打赢的同时,一定要使对方屈服,这样才能达到战争的目的。

为什么春秋时期打仗注重礼仪?

本文标题: 春秋时期,为什么战争讲道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42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西楚霸王项羽,跟李元霸,哪个力气大为什么在中国民乐的普及比不上西洋乐,西洋乐真的要比民乐更“高大上”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