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是怎样怒斥洪承畴的

发布时间: 2023-01-04 16:01: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3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的故事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

黄道周是怎样怒斥洪承畴的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的故事

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聿音yù)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这样,就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松山战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

这时候,在松江(在今上海市)有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抗清,领头的是夏允彝(音yí)和陈子龙。夏允彝有个年才十五岁的儿子叫夏完淳(音chún),又是陈子龙的学生。夏完淳自小就读了不少书籍,能诗善文,在他的父亲、老师影响下,也参加了抗清斗争。

靠几个读书人要组织义军是不行的。夏允彝有个学生吴志葵,是吴淞总兵,手下还有一些兵力。他们说服吴志葵一起抗清。吴志葵答应了,派出一支人马担任先锋队攻打苏州。一开始打得挺顺利,先锋队攻进了苏州城,但是吴志葵临阵犹豫,没有及时增援,结果进诚的义军被围牺牲,吴志葵的主力在城外也被击败。

不久,清军围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清兵包围,到乡下隐蔽起来。清兵到处搜捕,还想引诱夏允彝出来自首。夏允彝不愿落在清兵手里,投到河塘里自杀。他留下遗嘱,要夏完淳继承他的抗清遗志。

父亲的牺牲引起夏完淳万分悲痛,也激起他对清朝的仇恨。他和陈子龙秘密回到松江,准备再组织起义军。这时候,他们打听到太湖长白荡有一支由吴易领导的抗清义军,正在重整旗鼓。夏完淳把家产全变卖了,捐献给义军做军饷,在吴易手下当了参谋。他还写了一道奏章,派人到绍兴送给鲁王,请鲁王坚持抗清。鲁王听说上书的.是个少年,十分赞赏,封给夏完淳一个中书舍人的官衔。

吴易的水军在太湖边出没,把清军打得晕头转向。但是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义军失败,吴易也牺牲了。

过了一年,陈子龙又秘密策动清朝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这次兵变不幸又失败了,吴胜兆被杀害,陈子龙也被清军逮捕。陈子龙不愿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挣脱绳索,跳河自杀。

夏完淳正在为失去他的老师而悲痛,因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清军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

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八十天。他给他亲友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和书信。死亡的威胁并没有使他恐惧,他感到伤心的就是没有实现他保卫民族、恢复中原的壮志。

对夏完淳的审讯开始了,主持审讯的正是招抚江南的洪承畴。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软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他问夏完淳说:“听说你给鲁王写过奏章,有这事吗?”

夏完淳昂着头回答:“正是我的手笔。”

洪承畴装出一副温和的神气说:“我看你小小年纪,未必会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头归顺大清,我给你官做。”

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厉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

这番话把洪承畴说得啼笑皆非,满头是汗。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被骂得脸色像死灰一样,不敢再审问下去,一拍惊堂木,喝令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

公元1647年九月,这位年才十七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害。他的朋友把他的尸体运回松江,葬在他父亲的墓旁。到现在,在松江城西,还留着夏允彝。夏完淳英雄父子的合墓。

皇太极都搞不定的洪承畴,为何败在孝庄裙下?

历史上的洪承畴投降清朝,并不是因为孝庄,而是当时清朝统治者对洪承畴的确“照顾有加”。而洪承畴败在孝庄“裙下”,只是个民间传说。

这个传说是怎样的故事?历史上的洪承畴是怎样降清的?又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洪承畴的故事。

民间流传的庄妃劝降洪承畴的故事。

公元1642年年初,洪承畴坚守松山已经半年之久,援军迟迟不来,城中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拿自己的儿子夏舒做清朝的人质约定投降,不久后松山被攻破,洪承畴被俘。洪承畴被俘后,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不吃不喝,企图绝食而死。

皇太极知道洪承畴是大才,让人去劝降,甚至自己亲自上阵,洪承畴不为所动。后来,皇太极又派庄妃(后来的孝庄太后)去劝降,庄妃劝说洪承畴,如果死了家里的老母谁来孝敬?家里的娇妻爱妾岂不是要独守空房?

洪承畴听着庄妃的诉说,心里很是触动。庄妃拿出两只酒盅,给洪承畴倒了一杯,说这是送行酒,洪承畴沉默了一会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洪承畴顿时感到不对劲儿,疑惑地看向庄妃,庄妃温柔地告诉洪承畴这是人参汤,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给洪承畴倒人参汤。

看着眼前温柔漂亮的庄妃,洪承畴决定不再死了,当庄妃再次递过来盛有人参汤的酒杯时,洪承畴紧紧抓住庄妃的手。洪承畴感受着女人的关怀,感受着进入口中的参汤,唤起了他对生的留恋,不再一心求死,投降了清朝。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庄妃劝降的故事,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就有这段故事的描述。

历史记载中洪承畴降清。

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这段故事的记载,但皇太极对洪承畴的劝降的确是煞费苦心,对洪承畴非常的照顾。当时皇太极派遣了几乎所有能动用的人去劝降,都被洪承畴给骂了回去,皇太极又命令汉臣范文程去劝说。

范文程去了也不提招降的事,而是和洪承畴谈些无关痛痒的闲话,这期间房梁上有一块灰尘掉在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把灰尘擦干净。范文程看到后也没说什么,回去后告诉皇太极:“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于是,皇太极更加的关照洪承畴,对他恩遇有加,以求感动洪承畴。有一次,皇太极看洪承畴衣服穿得比较薄,就把自己身上的貂裘脱下来给洪承畴披上。看到皇太极如此对待自己,再想到死了也没什么用,洪承畴最终选择了投降清朝,这就是历史记载中的洪承畴。

历史上对清朝贡献颇丰的洪承畴。

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记载,洪承畴最后为清朝效力,离不开皇太极的“照顾”,而洪承畴对清朝的贡献,也不枉皇太极煞费苦心的劝降。

在清朝入关后,洪承畴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为清廷献计甚多,这些计策大多数被清廷信纳,并加以推行,完善了清王朝的国家机器,这就是历史上的洪承畴。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文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有趣又有用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清史稿》,《孝庄秘史》,《洪承畴:千秋功过由人说》。

关于皇太极都搞不定的洪承畴败在孝庄裙下这件事情,正史上并没有相关记载,只在一些野史跟电视剧当中有这样的传闻。不少人都认为,他是被孝庄的美色所迷倒,毕竟孝庄是满清第一美人,英雄难过美人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洪承畴跟孝庄

其实无论是孝庄还是洪承畴,在明清时期的正史上都不会有关于他们产生瓜葛的信息,即便他们之间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也绝不会被大家知晓,更不会闹出那么多的风言风语。关于孝庄诱降洪承畴这个传闻这件事情,根本就无凭无据,只不过为了满足某些人的幻想编造出来的。其实历史上的洪承畴选择投降的原因,除了那些留在后金的汉臣轮番规劝外,离不开皇太极礼贤下士的决心跟态度以及范文程的谋划。

毕竟对于洪承畴来说,当时战死沙场其实就是最好的解脱。但他当时并没有被杀死,反而被关了起来。当他从满腔的报国热情当中冷静下来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人生或者为以后做打算。如果皇太极想要杀他的话,他还可以留下一个忠臣的名节在世,所以一点也不担心死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有了活下去的渴望。对于任何人来说,活着自然要比死亡好,毕竟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最终在死亡跟荣华富贵之间选择了荣华富贵。

明朝大将洪承畴

洪承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少年时期靠卖帮母亲做豆干跟叫卖豆干维持生计。由于没钱读书,只能到学馆外听课,在机缘巧合之下被洪启胤看中,开始教他读书学习。等到他二十三岁参加乡试的时候,直接考中了举人,之后赴京参加会试,直接成为二甲第十四名,被赐进士出身。

由于其才华出众,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做到了陕西督粮参政的职务。等到崇祯登基为帝之后,陕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时作为参政的洪承畴第一次领兵出战就杀敌三百人,当场解了韩城之围,因此声名大噪备受崇祯皇帝的赏识,之后一直被委以重任。

展露锋芒的洪承畴

不久之后,三边总督杨鹤被罢官入狱,此时备受信任的洪承畴接任陕西三边总督的职务。在此期间多次打退了陕西当地的农民起义军进攻,成功斩杀其首领可天飞,其余起义军都是四散而逃。真正让洪承畴被大家推崇,是他当时让曹变蛟等人在潼关设伏,成功击退李自成的大军,使其最后带着最后的18骑逃到陕南商洛山中,让农民起义直接陷入低潮。

可惜的是,在强大的清军进攻之下,早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最后还是没能抵挡住。派兵增援的洪承畴败于塔山,最后落得被俘虏的下场,之后才有了皇太极等人劝降不成,拜倒于孝庄裙下的传闻。

皇太极在攻打明朝时,为了能扩大势力,在招降明将这件事上颇下功夫。据说,明将洪承畴被俘后,不论皇太极如何苦劝,就是执意不降,一心求死。但是,为什么最终洪承畴却又投降了呢?洪承畴是福建泉州人,早年读过几年私塾,由于父亲病故,不得不辍学回家帮母亲卖豆干。

后来,洪承畴得到私塾老师的帮助才重返校园,继续学业。由于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洪承畴特别刻苦,并早早立下治国平天下的大志。洪承畴在24岁时考取进士,实现了他入仕为官的愿望。然而,洪承畴不光会读书,他在统兵作战上也很有才能。

崇祯二年,农民军起义闹得很凶。陕西总督杨鹤由于手下缺兵少将,将时任学政的洪承畴临时充为将领,命他平定农民起义。没想到洪承畴首战告捷,连杀敌兵300余人,并解除了韩城之围。捷报传来,朝廷对洪承畴自然封赏颇厚,并提拔他为延绥巡抚。洪承畴一战成名,在军中威名大振。洪承畴带兵后,一改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策略,他全力剿匪。

对那些投降的流寇也不留活口,因此农民军损失极为惨重。李自成的军队也由于遭到洪承畴的猛攻,死伤无数,最后只带18人突围出去,躲在了陕南商洛山中。就在此时,皇太极趁乱率清军攻打辽东一带,眼看辽东就要沦入其手,崇祯情急之下,把正是清剿农民军残余势力的洪承畴调至辽东,希望他能挽救辽东败局。面对皇太极的重兵压境,洪承畴认为应当且战且守,步步为营。

但崇祯一心想力克清军,一再下旨催战。洪承畴无奈之下,只得仓促应战。不曾想却被皇太极阻断了粮道,将他及明军困在松山。虽然屡屡突围,但都以战败告终。无奈之下,洪承畴只得死守松山,等明军支援。然而明军迟迟不见,城中粮草却一天比一天少。虽然皇太极屡次派人劝降,但洪承畴只是不应。苦撑半年后,城中草根树皮都寻觅不见时,清军发动攻势,一举夺下了松山。洪承畴战败被俘,成了皇太极的俘虏。

俘虏洪承畴,皇太极大为高兴,毕竟洪承畴是明廷文武双全的重臣,如果能投降清廷,自然对打击明朝起到重大任用,所以皇太极对洪承畴相当重视。据《明季北略》记载,洪承畴被带到皇太极面前时,清军喝令他跪下,但他死活不跪,反而大声斥骂:“吾天朝大臣,岂拜小邦王子乎!”皇太极见他不肯屈服,只得将他“拘所北馆”,为了打击他的锐气,下令不得给饭他吃,只给点菽水让他喝。

此后,皇太极多次派人劝降。但洪承畴只是充耳不闻,不理不睬。清军见他坚决不降,一怒之下便拔刀要杀他,谁料洪承畴竟“延颈承刃,始终不屈”。不光如此,洪承畴还以绝食对抗,以至“米浆不入口者七日”,大有以死殉国的意愿。那么如此倔强的洪承畴为何投降了呢?关于洪承畴投降有3种说法。

一是《清朝全史》记载,说诸文臣对洪承畴劝降失败后,皇太极亲自到囚禁洪承畴的地方。洪承畴见他时立而不跪,他亦不在意,反而看洪承畴衣服单薄,便解下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身上,并对他多有关切。于是感动了洪承畴,这才臣服于他。

二是《清史稿·洪承畴传》记载,说皇太极想收服洪承畴,便命范文程劝降。范文程见到洪承畴没有提投降的事,只是谈古论今聊了半天。随后,范文程向皇太极汇报说,在聊天时,屋梁上的灰落下一点来掉到洪承畴的袖子上,洪承畴将灰拂掉了。范文程说,洪承畴连衣服都如此爱惜,必爱惜生命。

皇太极于是亲自探视,见洪承畴衣服单薄,便解下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身上,并对他嘘寒问暖,洪承畴大为感慨,于是下跪臣服。三是《清史通俗演义》中记载,说洪承畴这个人极为刚正,唯一的缺点就是好色。于是有满蒙第一美人称号的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向皇太极毛遂自荐,请求去劝降洪承畴。在得到皇太极同意后,庄妃便托了两盏酒盅和一壶参汤来到了洪承畴的囚房中。

庄妃生得花容月貌,且一副楚楚动人之相,把个洪承畴看得心酥眼热,只是一劲地胡思乱想。所以庄妃柔声唤他时,他不忍不答。结果三言两语,就被庄妃套得他家有老母,还有娇妻美妾,膝下亦有儿郎。于是庄妃感叹,好好一家人,如今竟落得个如此境地,于是泪眼婆娑,惹得洪承畴也忍不住垂泪不止。后来,庄妃又挑明了自己的身份,并对洪承畴多有规劝,然后才入情入理地分析现实情况。

最终在她的劝说下,洪承畴终于放弃了殉国的念头,转而同意投降清廷。以上说法,第一种和第二种差不多。只是第二种比第一种详细一点。第三种,皇太极用庄妃色诱一事,显然有些不靠谱,是小说家的杜撰。当然了,关于洪承畴究竟是怎么投降的,显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参考史料:《清史稿》《清朝野史演义》《清朝全史》)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明末文学家黄道周评论洪承畴

01.总述

先强调一点,标题的说法是子虚乌有,正史《清史稿》中并没有相关记载。按《清史稿》中的说法,1642年,洪承畴被俘。各位,此人名气实在太大了,特别是在宁远的那些日子里,他采取的步步为营,以守为攻的方针,给皇太极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如果不是崇祯听信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意见,逼着洪承畴速战速决,宁远不会那么快被攻破,明朝或许也能多苟延残喘几年。

所以,当他被捕后,皇太极的脑袋中立马闪过一个念头:招降洪承畴,这是大清最大的机会。但请注意,按《清史稿》的说法,洪承畴之所以投降,与所谓的孝庄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那是皇太极用一件貂裘,暖了洪承畴的心,使其投降的。

承畴负时誉久,生平疵行,亦少概见,一旦变节,殊出意外。吾人若舍民族国家之观念而论断之,似属人之常情,惟当君主专制时代,则不免遗贰臣之羞耳。"

——历史学家萧一山评论洪承畴

02.洪承畴降清

据《清史稿》记载,一开始,皇太极派去说降的人,都被他骂回去了。皇太极无奈,只得让吏部尚书范文程去试试,如果洪承畴真的铁骨铮铮,那也只能放弃了。据史料记载,两人交谈期间,有块灰尘掉到了洪承畴的衣服上。后者立马将其弹掉了。范文程看在眼里,喜上心头,回去和皇太极汇报,说洪承畴连衣服都那么爱惜,可见其惜命的程度。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皇太极把他当贵宾似的,好吃好喝地招待着。转折发生在五月四号。那一天,皇太极亲自去看望洪承畴,见他穿得单薄,便将自己身上的貂裘解下,送给了他。这让后者十分感动,第二天,他就和祖大寿等人一起,投降了清朝!

臂诸行者,君等皆瞽目,今获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也。

——清太宗评论洪承畴

03.洪承畴降清的诸多缘由

综上所述,洪承畴为什么会降清?原因有下面三点:第一,他在崇祯那儿感受到的只有猜忌。但在皇太极这儿,他却感受到了无比的尊重,他被感动了!第二点,他还年轻,还不想死。什么忠君爱国,在他这儿,只是故纸堆中的文字而已!第三个原因是,洪承畴对崇祯帝,对大明失去了信心!崇祯不算是昏君,但的确无能,而且朝令夕改,做事没有决断。洪承畴就算不投降,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小说和野史说洪承畴是因为庄妃的美人计而降清,事实上,庄妃不太可能独自一人去看望洪承畴,至少也会有宫女随从,而且沈阳故宫地方也不大,皇太极住的清宁宫和庄妃的寝宫在一个院落里面,庄妃的一举一动其他人也会看到。
真要是用美人计恐怕影响不是很好,皇太极的面子上肯定过不去。
还有一个事实,洪承畴个人在生活上还是很靠谱的,十分遵守儒家道德,也没有什么风流往事。所以庄妃用美人计劝降洪承畴未必就是事实真相。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以孝庄皇太后的聪明智慧,为皇太极出主意劝降洪承畴也是很有可能的。

少年英雄夏完淳怎样羞辱名将洪承畴呢?

了不起的大明王朝灭亡以后,清军这帮禽兽进入到我们中国,我们华夏儿女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抗清英雄,其中有一位少年英雄,年仅17岁就慷慨就义,成为了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是我们华夏儿女当中的天才少年,五岁能读经史,七岁能写诗文,九岁就写出了名篇《代乳集》,在夏完淳短暂的一生当中,著有《赋》12篇,《诗》337首,《词》41首,《曲》四首,《文》12篇。如夏完淳不早死,将是李白、苏轼一样的大文豪。

比如夏完淳有一篇《狱中上母书》就列入了台湾的教科书当中,还有列入我们初中课本的《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

夏完淳在抗清失败被捕后,审理夏完淳的就是著名的大汉奸洪承畴。

洪承畴这个大汉奸看到夏完淳是个少年英雄,就妄想招揽他,洪承畴对夏完淳说:“你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你如果投降本朝,我可以封你做官”。

夏完淳知道坐在台上的就是大汉奸洪承畴,但是他假装不知道,想借机嘲讽一下这个大汉奸,于是说道:“我大明王朝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英雄,叫洪承畴,他曾经与清国血战松山,兵败后被俘,宁死不肯投降清国,最后慷慨就义。我夏完淳虽然年少,也想要跟洪承畴大人学上一学,宁死不投降”。

大汉奸洪承畴审问夏完淳

夏完淳身边的衙役,听到夏完淳这么说,对夏完淳说:“坐在台上的就是洪承畴大人”。

夏完淳高声怒斥:“洪承畴大人乃是我大明王朝的忠烈,早已经为国捐躯,眼前这个投降清国的奴才,怎么可能是他老人家,绝对不可能”。

大汉奸洪承畴听到夏完淳大义凛然的嘲讽,厚厚的脸皮上竟然也泛起了红色,羞愧得无地自容,良心上有些触动,一时无言以对。

夏完淳慷慨陈词

当时与夏完淳共同受审的,还有他的岳父钱旃,钱旃这个时候非常的沮丧,夏完淳勉励他说:“今天我与岳父大人慷慨问死,共同见先帝于地下,不失为奇男子大丈夫”。

夏完淳在狱中被关押了80天,在狱中的时候,夏完淳谈笑自若,写下了非常多的著名诗文。

80天后,夏完淳被押赴刑场,临刑的时候,夏完淳神色不变,面向明孝陵慷慨就义。

夏完淳就义

少年英雄夏完淳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我们中华儿女一定要自强,不辜负我们的民族英雄。

后人有诗赞叹我们的少年英雄夏完淳:

悲歌慷慨千秋血,

文采风流一世宗。

我亦年华垂二九,

头颅如许负英雄。

壮哉,夏完淳。

清朝,啥也不是。

明代黄道周诗词

要多哦

明代黄道周的诗词,有以下几首:

1、《绝命诗》朝代:

明代 作者:黄道周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

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释义:纲常节义是恒久不变的美德,天地也理解我的心愿,希望家人无忧。表达了诗人忠贞不屈,顾全大义的高尚品格。

2、《临安闻良固失守四帅俱衄又有檄止十道师行人次且为之慨然四章》

朝代:明代 作者:黄道周

拊髀思良宰,请缨想仆姑。

干城罝兔事,敌国豢牛徒。

祭食千乌下,称师一士无。

看谁猿臂在,结发欲当奴。

释义:抚摸大腿思念贤良的宰辅,申请出征想要良箭做武器。保卫城墙的人布下层层陷阱,等待敌方国家只会养牛的人们。在千乌下用食物进行祭祀,能称得上雄师的将士一个也没有。看哪个人能像李广复生,束起头发打倒敌人。诗人多么希望有李广那样的抗敌英雄啊,但朝廷上是“庶士蛙螳怒,文人鹅鹳论”,没有真正的人才可用。

扩展资料:

其他方面的成就艺术造诣:

黄道周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世人尊称石斋先生。

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态,是黄道周行草书的主调。他以隶书铺毫和方折行笔,点画多取隶意;字虽长,但强调向右上横势盘绕,让点画变得绵而密,虽略带习气,但奇崛刚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尤显出其人刚直不阿的个性。

其立轴代表作有行草书《赠蕨仲兄闻警出山诗轴》、《闻奴警出山诗轴》等,两作均加大行距,以连绵草书而成,有奋笔直下之势,激情燃纸,振迅耳目,如闻钟声、蹄声于道。

他的楷书主要学习钟繇,比起钟繇的古拙厚重来,更显得清秀、飘逸。 黄道周善楷、行、草诸体书,又工隶书。他的楷书,如《孝经卷》、《张溥墓志铭》,字体方整近扁,笔法健劲,风格古拙质朴,十分类似钟繇楷法。

不同处是,钟书于古拙中显得浑厚,黄书则见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响。他的行草书,如《五言古诗轴》,大略类其楷书的体势,行笔转折方健,结字欹侧多姿,朴拙的风格同样接近钟繇。他的隶书正具有“清截遒媚”的特点,不如楷书那样古拙清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黄道周



明代黄道周的诗词,有以下几首:

1、《绝命诗》朝代:

明代 作者:黄道周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

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释义:纲常节义是恒久不变的美德,天地也理解我的心愿,希望家人无忧。表达了诗人忠贞不屈,顾全大义的高尚品格。

2、《临安闻良固失守四帅俱衄又有檄止十道师行人次且为之慨然四章》

朝代:明代 作者:黄道周

拊髀思良宰,请缨想仆姑。

干城罝兔事,敌国豢牛徒。

祭食千乌下,称师一士无。

看谁猿臂在,结发欲当奴。

释义:抚摸大腿思念贤良的宰辅,申请出征想要良箭做武器。

保卫城墙的人布下层层陷阱,等待敌方国家只会养牛的人们。

在千乌下用食物进行祭祀,能称得上雄师的将士一个也没有。

看哪个人能像李广复生,束起头发打倒敌人。

诗人多么希望有李广那样的抗敌英雄啊,但朝廷上是“庶士蛙螳怒,文人鹅鹳论”,没有真正的人才可用。

扩展资料:

黄道周一生诗歌创作内容丰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漳浦文集》中共收录其诗歌703题,共3000多首。黄道周诗歌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精神,诗歌自然流露出儒学思想,有继承宋明儒学的部分,然而又对其有批评;他尊重儒学,然而不反对佛、道两家思想。黄道周诗歌题材丰富、诗备众体、无所不精,诗歌呈现出连篇累牍、用典冷僻、学问为诗的诗歌赋体化特点。

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态,是黄道周行草书的主调。他以隶书铺毫和方折行笔,点画多取隶意;字虽长,但强调向右上横势盘绕,让点画变得绵而密,虽略带习气,但奇崛刚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尤显出其人刚直不阿的个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道周

明代黄道周的诗词,有以下几首:

1.《绝命诗》朝代:

明代 作者:黄道周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

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释义:纲常节义是恒久不变的美德,天地也理解我的心愿,希望家人无忧。表达了诗人忠贞不屈,顾全大义的高尚品格。

2.《临安闻良固失守四帅俱衄又有檄止十道师行人次且为之慨然四章》

朝代:明代 作者:黄道周

拊髀思良宰,请缨想仆姑。

干城罝兔事,敌国豢牛徒。

祭食千乌下,称师一士无。

看谁猿臂在,结发欲当奴。

释义:抚摸大腿思念贤良的宰辅,申请出征想要良箭做武器。

保卫城墙的人布下层层陷阱,等待敌方国家只会养牛的人们。

在千乌下用食物进行祭祀,能称得上雄师的将士一个也没有。

看哪个人能像李广复生,束起头发打倒敌人。

诗人多么希望有李广那样的抗敌英雄啊,但朝廷上是“庶士蛙螳怒,文人鹅鹳论”,没有真正的人才可用。

3.《登州已陷中议剿抚不决诸有司无一人死者至直沽逢抚臣孙元化偕诸道臣浮海至归命司败为之汗颜诗以讯之四章》 

朝代:明代 作者:黄道周

万历中年左顾余,征旗西指此徵车。

熹朝初岁东征倦,岛卒南来未警予。

借箸自应随指臂,捕蝉空自责詹诸。

人材自古撺无尽,四十年来风景殊。

释义:万历中年,我左右顾盼,征旗指向西方此征战的车辆。

熹宗朝开始每年东征疲倦,最终南来孤岛没有预警。

借用筷子尚且应该如手臂一样运转自如,怎么能没抓到蝉责备蟾蜍鸣叫。

人才自古以来层出不穷,怎料到这四十年世事变化,风景大异。

指斥朝中大臣尸位素餐,在关键时刻不起作用,导致战争的失败。



扩展资料

黄道周的诗歌,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内忧外患的现实,表现出其独特的精神境界。

诗歌中深重的忧国情怀和刚直不阿的人格精神尤其突出。其诗时刻关注国事,忧国忧民,表现出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情怀。而诗歌中所表现的刚直不阿、不谐流俗的人格精神,更是其一生品格的生动再现,永远激励着后人。

黄道周的诗歌,除深重的忧国情怀外,刚直不阿的人格精神是其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明史》曰:“道周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在诗歌中,诗人的这一特点处处流露出来,让读者想见其傲岸的风姿。

因为这刚直不阿的人格,黄道周在就义前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浩然正气歌。据清梁章钜《归田琐记》记载:黄道周囚系南京狱中,洪承畴亲往探望,意在劝降。

他刚刚自报姓名之后,黄道周就怒目而视:“若岂洪承畴耶?如果洪承畴者,则当年战死,天子且为祭九坛矣。若等从北方来,独不见穹然道左者洪承畴碑,而安得冒若名耶?”洪承畴无言以对,羞惭而退。

洪走后,黄道周怒犹未尽,又援笔书写一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上联嵌“史可法”三字,下联“成仇”与“承畴”谐音。这则故事有人考证其为虚,但以黄道周的人格精神而言,这则故事又是如此的真实。

临刑前,黄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血写遗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然后从容就义。凛然气节,令人感佩不已!























































































































































天涯何处寻踪迹?寒烟衰草凄凉碧。云外且归来,共君深浅杯。世情如转烛,瞬息成孤独。长啸起松风,寂寥千古同!天涯何处寻踪迹?寒烟衰草凄凉碧。云外且归来,共君深浅杯。世情如转烛,瞬息成孤独。长啸起松风,寂寥千古同!
流传的就这一首,他的书法比较好找辞黄山亦是吾家峰,神物不可谱。顶髻在心眸,一一屈指数.

明朝时被斩首,因死活不肯跪而坐在小板凳上的硬汉是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简单的一句诗句道出了文天祥被俘虏时候的心境,道出了其不畏死亡,只希望遵循本心的态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仅仅是文天祥,每一个乱世,都会涌出许多这样忠心于国家之人。就如明末时期,有一人被称为明朝“第一硬汉”,此人名为黄道周。


明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领导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在许多代昏君的领导下,宦官专政,最终走上了末路。而崇祯时期,恰好遇上了小冰河时期的天灾,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纷纷揭竿起义,使得这个王朝最终处于了风云飘摇之中。

黄道周正是出生在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作为一个有志之士,他原本也希望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考中科举,为国效力。然而,尽管他努力了,并且在1622年成功地中了进士,成为了明朝的官员。但是朝局的腐朽,使得这个满怀忠义之心的人,连连被人排挤,黄道周更是因为直言进谏,被万历皇帝罢官。


此后,黄道周虽然被崇祯皇帝复用,但是,此人多次建议崇祯帝“退小人,任贤士”,并举荐一批有才有志之士。自古忠言逆耳,崇祯为了袒护自己宠信之人——杨嗣昌,将黄道周再一次贬黜。

崇祯十四年,杨嗣昌暴病而亡,崇祯遂想起了黄道周,并希望重新重用于他。但是黄道周深知此时的明朝昏庸无道,国运已尽,因此选择了辞官回家,专心著述。



明朝灭亡后,清军已经入关,在这个民族危难之时,黄道周选择出山,并加入了南明政权,一同抵抗清军。然而,清军与南明的实力相差太大,即使有着许多像黄道周一般的忠义之士,也不能挽回颓势,最终南明灭亡,黄道周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

清廷深知此人是个人才,于是派洪承畴前来劝降,黄道周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用这个对联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使得洪承畴十分羞愧。


不愿投降的黄道周最终被判处了死刑,并于隆武二年三月五日(4月20日)行刑。作为汉族之人,黄道周只会忠心于明朝,即使在行刑之时,刽子手令其下跪,他也不肯,这使得刽子手在无奈之下,为其搬来了板凳,让黄道周坐在板凳上,为他行刑。

黄道周的一生,可以说是没有遗憾的,作为一个行事遵从内心之人,他不后悔自己做过的每一项举动,这样的人无疑是令人敬佩的。

本文标题: 黄道周是怎样怒斥洪承畴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28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亲子鉴定不能达到百分百为什么史上文豪多毁誉参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