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受到过哪些意大利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2-12-26 13:02: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意大利为何要侵占南斯拉夫?1940年,墨索里尼眼见希特勒在欧洲频频得手,而意大利在非洲与英国几经较量却无显赫建树,为提高自己“威...

南斯拉夫受到过哪些意大利的影响

意大利为何要侵占南斯拉夫?

1940年,墨索里尼眼见希特勒在欧洲频频得手,而意大利在非洲与英国几经较量却无显赫建树,为提高自己“威望”,摆脱在与德交往中所处屈从地位,他一边在非洲继续与英军交战,一边悄悄在阿尔巴尼亚集结军队,准备一举侵占实力弱于英国的南斯拉夫或希腊,用“辉煌的胜利”扩大版图。7月,墨索里尼命令意大利陆军总司令部制订对南斯拉夫作战的计划,并令陆军主力在意南边界实施战略部署。到9月下旬,已有37个师完成部署。

1948年~1949年的 “南斯拉夫事件

1948—1949年苏南冲突原因新探

1948~1949年的苏联和南斯拉夫冲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关系领域内的重大事件。一方面,从国际共运的角度看,苏南冲突发生在共产党情报局建立(1947年9月)半年后,它使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产生了思想混乱和力量涣散的消极后果。另一方面,从国际关系角度看,苏南冲突发生的时间距美苏冷战爆发(1947年)后不到一年,冲突的结果因为南斯拉夫脱离了苏联东欧集团而削弱了苏联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冷战的力量。
在苏联东欧集团内部,苏联同南斯拉夫的关系在1948年公开冲突之前一直具有一种苏联与其它东欧国家关系的不同特点,即,两国的关系既密切友好又存有龃龉和矛盾。说密切友好,是因为两国的国内体制和对外政策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有龃龉和矛盾,是因为除了在大方向上基本相同以外两国不尽一致的民族利益、各不相同的地位和环境使它们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观点相悖和做法抵牾。
苏南冲突实际上是苏联领导人为了冷战的需要而对集团内部进行清理和整肃的产物。因为在美苏冷战已经爆发的情况下,只有在苏联东欧集团内部首先达到思想上的整齐划一和行动上的步调一致,才能在冷战中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进行有力的对抗和斗争,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和苏联的安全带。但是这种清理和整肃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 ※ ※

苏南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对外关系方面和双边关系中存在着深刻的分歧和矛盾。从苏联方面来讲,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南斯拉夫在对外事务中不同苏联协商和协调,擅自行动和自行其是,表现出太强的自主倾向, 甚至想充当巴尔干地区的领袖。它集中地反映在下述几个问题上。
一,巴尔干联邦问题。早在战争期间,南共领导人铁托就通过其发言人公开阐述了建立巴尔干联邦的计划:“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巴尔干联邦,其第一步,将由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结成联盟。第二步,我们将邀请阿尔巴尼亚加入,它将享有充分、平等的权利。”而就希腊而言,“不是必须使希腊加入这个联邦,就是我们必须同它结成永久性的联盟”。[1] 同年9月保加利亚解放后,南保两国开始讨论建立南保联邦的问题。苏联当时也是持赞成态度的。苏联驻英国大使迈斯基在同南斯拉夫流亡政府代表谈话中表示,苏联希望看到,战后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相互结合,成立若干联邦。[2] 但是当时组建联邦的步伐由于遇到了两个难题而停滞不前。其一是,1945年1月初,西方国家反对建立南保联邦和签订南保互助条约。它们的理由是,保加利亚作为战败国被置于三大国的管制之下,无权处置它领土。这样就决定把事情搁置到对保和约签署以后。[3] 其二是,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两国本身在如何组建联邦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南斯拉夫是由六个共和国组成的,它希望未来的南保联邦是以六加一的形式组成,也就是说加入联邦的保加利亚的地位与其它六个共和国是一样的。而保加利亚则主张未来的联邦是南保两国以一加一方式组成的双重联邦。斯大林支持保加利亚的立场。

1946年5月27~28日,斯大林在同铁托的会谈中,改变了在对保和约签署之前南保不建立联邦和不签订互助条约的立场。这样苏南两国在南保联邦问题上便出现了分歧。斯大林提出要让保加利亚加入加入(南保)联邦。但是铁托却认为,搞联邦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斯大林严厉地说,“必须这样做。”铁托解释:搞联邦之所以不会有结果,是因为事情与两国的不同体制有关。还有,在保加利亚其它政党有很大影响,而在南斯拉夫,虽然存在着其它政党,但是整个政府基本上掌握在共产党手中。斯大林说,这用不着害怕。在初始阶段先限于搞一个友好互助条约,尽管实际上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铁托同意了。这时,莫洛托夫指出,现在之所以有困难,是因为与保加利亚的和约尚未签订。保加利亚被视为是一个前敌国。但是斯大林认为这并没有重要意义。他举例说,在波兰还没有得到其它国家承认之前苏联就已经同它签订了友好条约。[4] 几天后,在斯大林与南保两国领导人铁托和季米特洛夫的另一次会谈时,事情又发生变化。决定南保条约应在对保和约缔结后签订。[5]
1947年2月,在巴黎和会上,姗姗来迟的五国和约(包括对保和约)终于缔结了。于是南保两国立即开始恢复签订条约和建立联邦的谈判。7月初,铁托通知苏联驻南大使,南保条约已经准备就绪,将于7月底季米特洛夫来访时签署。与此同时,季米特洛夫也将此事电告斯大林以征求意见。他同时他表示,条约将于7月签署,不论到时对保和约是否得到批准。斯大林在复电中表示赞同南保缔结条约,但认为必须等到对保和约生效的时候。[6]
同年7~8月,季米特洛夫率保加利亚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与铁托在南斯拉夫的布莱德举行会谈。8月1日,南保两国政府在会谈后发表的一项联合声明中表示,他们就即将签署的两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进行了准备并达成了一致意见。[7] 虽然南保两国没有正式签订条约,但是实际上就是宣布草签条约。这就违背了斯大林的有关指示。斯大林在致南保两国领导人的电文中,指责他们因“自己的匆忙行事”而“犯了错误”,这种错误可能被“英美反动派”所利用以“加强针对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的对希腊和土耳其事务的军事干涉”。他特别强调,南保这样做的时候“没有同苏联政府进行协商”。[8] 南保两国领导人接受了斯大林的批评,在对保和约生效前,没敢正式签订两国条约。
虽然南斯拉夫领导人执行了苏联的指示,但是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独立行动的倾向,仍然无法平息苏联领导人对他们的不满和解除苏联领导人由此而对他们产生的更大的警惕。1948年2月,在同南保领导人卡德尔和季米特洛夫等人会谈中,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旧事重提,再次严厉批评南保两国1947年8月关于南保条约的声明没有同苏联进行协商。[9]
二,南斯拉夫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问题。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因素,战时和战后初期,南阿两党和两国建立了主从式的特殊关系。位于巴尔干半岛西端的阿尔巴尼亚,除了西隔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相望外,它只有两个陆地邻国:东南与希腊相邻,东部与北部与南斯拉夫毗连。对于革命后的阿尔巴尼亚来说,得到美英支持的君主制的希腊当然是其必然的敌人。而政治目标相与其相同且幅员人口更大更多的南斯拉夫则不仅成为其天然盟国和保护国,而且也是阿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与苏联和其它人民民主国家联系的中介。南阿两国特殊关系从下面的情况中可见一斑:南斯拉夫第一个承认阿临时民主政府(1945年4月;而苏联同阿建交是在1945年12月);南第一个同阿签订友好互助条约(1946年7月;苏联与阿没有签订类似的条约);霍查作为阿政府首脑的第一次出国访问是前往南斯拉夫(1946年6月;霍查第一次访问苏联是在1947年7月);霍查是第一个被南斯拉夫授予南人民英雄勋章的外国人(1946年6月;霍查获得苏联的苏斯洛夫一级勋章是在1947年8月) 。[10] 阿共中央五中全会(1946年2—3月)对阿南关系表达的立场是,“我们的政策应当是同南斯拉夫进行更加紧密和具体的合作。我们的人民应当懂得,这种兄弟关系是我们生存的保证。”[11]
南斯拉夫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广泛的援助。至于苏联对阿的援助,在1947年7月霍查访问苏联之前,其范围和规模是有限的。苏联驻阿公使丘瓦欣在回忆录中说,苏联向阿的一些部、工业企业和农业部门派遣了几十名专家。此外,苏联的普通高校和军事学院接受了约40名阿学生和学员。[12] 苏联的援助并非直接地而是通过南斯拉夫提供的。当时在阿南关系中通行的原则是:“地拉那通往莫斯科之路要经过贝尔格莱德。”[13] 1946年7月,访南归来后的霍查告诉苏联公使丘瓦欣:铁托说,他访问苏联的时候,“斯大林同志对他说,苏联政府认为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必须给予全面援助的兄弟共和国。这里指的是,苏联将通过南斯拉夫来帮助阿尔巴尼亚,因为苏联政府认为,在现在的条件下直接援助阿尔巴尼亚只能引起盟国的责难。”[14]
在南斯拉夫的对外政策中,除了要求得到的里雅斯特外,合并阿尔巴尼亚是南斯拉夫当时最大的追求和努力目标。阿南共同计划协调委员会的南斯拉夫成员对阿方成员说,“你们不应当把你们国家看作是独立的国家,而应当看作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霍查本人也曾多次受到过这样的暗示,他的态度是:“如果斯大林同志对我们这么说,我们阿尔巴尼亚人就同意建立与南斯拉夫的联邦。”[15]
1946年上半年,南斯拉夫准备同阿尔巴尼亚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及规定两国实行广泛的经济和军事合作的协定。虽然苏联在表面上支持南阿之间的特殊关系,但是无论从维持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护苏联在东欧的统治地位的立场考虑,苏联显然都不希望如此迅速地实行南阿一体化。1946年苏联外交部巴尔干司司长拉夫里谢夫在铁托访苏前夕撰写的《关于南阿关系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应当对南阿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些限制,特别是要推迟(至少在最近)签订南斯拉夫设计的南阿秘密军事条约和任何把阿并入南斯拉夫联邦的决定。这样可以避免西方国家可能作出的消极反应。[16]
1946年5月27日,在同铁托的会谈中,斯大林问他,霍查是否同意阿尔巴尼亚并入南斯拉夫联邦?铁托作了肯定的回答。但是斯大林认为,现在南斯拉夫要同时解决阿尔巴尼亚并入南斯拉夫和的里雅斯特这样两个问题是困难的。所以,斯大林建议,应当首先考虑阿南友好互助问题;通过条约使阿尔巴尼亚更接近南斯拉夫。铁托对此表示同意。[17] 在6月8日同铁托的第二次会谈中,斯大林再次明确表示,建立包括阿尔巴尼亚在内的联邦还不是时候。但斯大林同时表示,苏联将通过南斯拉夫向阿提供援助。[18]
铁托与斯大林会谈后不久,1946年7月,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签订了经济合作的协定。通过关税联盟、协调经济计划、统一关税和建立股份公司等方法,两国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了。南斯拉夫还对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和军事等部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南共驻阿共代表兹拉季奇在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制定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和干部问题的政策和决定时拥有重要的发言权,许多决定实际上都是由他倡议并制定的。[19]
1947年5月和7月,阿负责经济事务的副总理斯皮鲁和阿共总书记霍查、内务部长佐泽(也是副总理)相继访问苏联。7月15日,斯大林同霍查在宴会前后举行了两次长时间的会谈。斯大林详细询问了阿国内的各种情况,并表示苏联将加强对阿的援助。在谈到阿南关系时,斯大林对南斯拉夫对阿政策表示不满,他说,阿是一个独立国家,在发展同其它国家的关系时应当表现出独立性。[20] 会谈结束后发表的公报说,“由于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的占领而给阿尔巴尼亚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严重损失,苏联政府满足阿尔巴尼亚政府的请求,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贷款,苏联将用这笔贷款向阿尔巴尼亚提供轻工业、林业和农业机器设备。”[21] 霍查访苏时还同米高扬举行了业务会谈,明确了阿方提出的具体要求。苏联还决定向阿派遣新的专家小组以帮助和领导阿某些国民经济部门的工作。[22] 霍查对苏联的访问使苏联开始与阿尔巴尼亚建立起直接的合作关系。尽管苏联驻阿公使对南斯拉夫人说,苏联仍将通过南斯拉夫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援助,南斯拉夫显然对苏阿关系的发展非常担忧,特别是对苏联专家在阿的活动感到不安,所以竭力设法贬低和消除霍查访苏的效果。苏—南—阿三方复杂的关系,使阿党和政府内的出现了尖锐的斗争。
1947年11月,南共驻阿共代表兹拉季奇在阿党政治局会议上指责阿领导人斯皮鲁等对南斯拉夫采取不友好甚至敌视行为,阻碍阿南合作首先是经济领域的合作。斯皮鲁与苏联驻阿外交使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曾对苏联公使丘瓦欣说,南斯拉夫驻阿代表建议关闭鲁比克的炼铜厂,他们对阿决定在苏联帮助下在地拉那建立纺织联合企业抱极其怀疑的态度。他们对阿有关的外贸组织施加压力以便让阿把国内生产的2/3的原油运往南斯拉夫(这将使阿库乔夫煤油厂面临关闭的危险)。斯皮鲁认为,南专家的所有建议和劝告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阿自主地发展经济,而是为了要把阿经济纳入南经济发展计划之中。他强调,“这意味着要把我们同苏联分离开来,剥夺我们阿尔巴尼亚人接受苏联援助的可能性。”[23]
在佐泽的支持下,阿政治局准备审查斯皮鲁的问题。但斯皮鲁在审查之前突然自杀身亡。斯皮鲁事件使苏南阿三国关系更为复杂化。1947年11月底,铁托委托南驻苏大使波波维奇与斯大林面谈与阿有关的问题,但苏联方面说斯大林不在莫斯科。12月4日和7日,日丹诺夫受斯大林的委托与南大使进行了两次会谈。南大使在会谈中谴责斯皮鲁用类似英美间谍的方法进行反南活动,并提到了斯皮鲁曾与苏驻阿使团保持全面的接触。他指出阿能从南得到它想要的一切东西,南已向阿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但他说,南担心的是它已经觉察到阿对南履行义务正在受到阻挠。他特别指出,在斯皮鲁自杀后,铁托打算给阿共以“全面的支持”以使阿共保持“纯洁和团结”[24]
1948年1月17日,斯大林与来访的南斯拉夫领导人杰拉斯专门为阿尔巴尼亚问题而举行了一次会谈。双方认为,阿尔巴尼亚的未来发展应当与完全与南斯拉夫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直到联合。但是同时斯大林要杰拉斯注意到不能匆忙地使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实行联合的必要性,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和遵守必要的强调阿尔巴尼亚人自愿与南联合的规则,要消除南斯拉夫人是要奴役他们的印象。[25]
但是1月19日,铁托在接到杰拉斯关于同斯大林会谈的报告后,致电阿领导人霍查,建议在阿南部的科尔察向南斯拉夫提供一个军事基地以供南一个师驻扎,理由是有消息说,存在着“英国人和美国人支持下的希腊君主法西斯分子”入侵阿尔巴尼亚的威胁。[26] 第二天,霍查就表示同意。接着两国总参谋部开始就具体的军事问题进行谈判。不管如何,铁托准备向阿派遣军队的计划既没有同苏联商量也没有向苏联通报。苏联驻南大使拉夫连季耶夫于1月21日得到这一情报后马上报告莫斯科说,南斯拉夫军队即将进入阿尔巴尼亚的科尔察。这一决定是在没有苏联驻南军事顾问参与下作出的。[27]
1月28日,莫洛托夫通过驻南大使拉夫连季耶夫询问铁托:莫斯科得到的有关南斯拉夫想把军队开进阿尔巴尼亚的消息是否准确?“因为莫斯科没有从南斯拉夫得到这样的通报”。苏联担心,“盎格鲁撒克逊人”将会利用南斯拉夫军队的这一行动“以‘保卫’阿尔巴尼亚独立为借口对这件事情进行军事干预”。[28] 铁托只得承认有派兵去阿的打算,但他强调这是征得阿尔巴尼亚同意的。他还说,希腊借口打击隐藏在阿的希腊游击队准备入侵阿尔巴尼亚。而由于阿军队软弱,阿希边界容易遭到进攻。他希望苏联能接受他的说法。同时保证在苏联作出决定之前,南斯拉夫不准备派军队去阿尔巴尼亚。[29] 但是铁托对莫洛托夫有关英美可能进行干预的担心不以为然。他对苏联大使说,如果入侵阿南部,那么南斯拉夫和苏联将不得不“解决这一麻烦”。[30]
铁托这种始则隐瞒继而辩解的态度引起了苏联的极大不满。三天后,莫洛托夫向铁托发去了一封语调严峻的电文。称:南斯拉夫不同苏联商量并且没有最后通知苏联就决定派军队去阿尔巴尼亚是“不正常的”,这表明“在理解两国相互关系”方面苏联同南斯拉夫领导人存在着“严重的分歧”。[31] 铁托接到莫洛托夫的电报后,显得“很不安”。他向苏联大使承认,没有苏联商量就作出决定是一种错误,并保证不向阿尔巴尼亚派遣军队。他还进而保证,今后将就对外政策问题同苏联进行协商。同时他又辩解说,在这之前南斯拉夫采取的行动是与苏联协商过的,它同苏联在理解相互关系方面不存在严重的分歧。[32]
但是,这一次苏联不愿意简单地接受南斯拉夫的这种不彻底和不诚恳的认错了。因为在苏联看来,南斯拉夫在擅自行事方面已有不少“前科”在身。这次准备向阿尔巴尼亚派兵的瞒天过海的做法已属旧病复发。
无独有偶,就在铁托作出派兵决定的前二天(1月17日),保加利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事先也没有征得苏联领导人的同意,就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将来有可能建立一个包括希腊在内的东欧国家联邦或邦联。[33] 一个在1月17日,公开宣布要建立东欧国家联邦;另一个在1月19日悄悄建议向阿派兵。再回溯半年前的8月1日,正是他们两家一起,未同苏联协商,在对保和约尚未生效的时候就宣布就两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达成一致。这样竖向联系南保两国半年前的擅自行动,横向比较它们两国现在的犯规言行,使苏联领导人感到,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领导人的行为绝非一时之糊涂。一种可怕的前景——东欧国家自行其是和各自为政从而使苏联领导人苦心经营苏联东欧集团的全部努力付诸东流的可怕前景,终于使苏联人拍案而起,这次一定要同他们新旧帐目一并算清。
1948年2月10日,南斯拉夫领导人卡德尔和杰拉斯等与保加利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等一起被召到莫斯科。莫洛托夫开门见山地指出,苏联、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从党和国家的角度看,这些分歧是不允许有的。接着,他逐一例举了三件严重分歧的事例:“第一件是,南保缔结联盟条约——没有在苏联与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之间进行协商;第二件是,季米特洛夫宣布要建立包括希腊在内的东欧国家和巴尔干国家的联邦——没有在苏联和保加利亚之间进行协调;第三件是,把一个南斯拉夫师派到阿尔巴尼亚南部的科尔察——没有在苏联和南斯拉夫之间进行协调。” [34] 在谈到阿尔巴尼亚问题时,斯大林说,阿的独立是由三个大国苏联、英国和美国通过专门的协定予以保证的。阿是我们最为软弱的一块地方,因为其它(东欧)国家或者是联合国成员国或者得到了承认。但是阿没有被承认。如果南斯拉夫进入阿尔巴尼亚,英国和美国的反对派就可以利用这件事情,作为阿尔巴尼亚独立的保护者采取行动。我们不应当派军队去,而应当加紧努力建立阿尔巴尼亚的军队。我们应当训练阿尔巴尼亚人。如果他们遭到进攻,就让阿议会呼吁南斯拉夫提供援助。[35] 斯大林还意味深长地半开玩笑说,南斯拉夫人害怕俄国人在阿尔巴尼亚,因此他们赶忙派出他们的军队。[36] 关于南保联邦以及阿尔巴尼亚加入的问题,斯大林表示,如果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希望的话,它们明天就可以实行统一,这方面不存在限制,因为保加利亚是一个主权国家。卡德尔说,鉴于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南斯拉夫不急于同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联合,但是斯大林对此说,不应当再迟了,这样做的条件已经成熟。首先,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必须联合,然后让阿尔巴尼亚加入,这可以通过议会根据人民的意愿来达成协定。斯大林认为,应当先开始实现政治联合,这样(对西方来说)进攻阿尔巴尼亚就困难了。至于保南联合,斯大林再次强调,这个问题已经成熟,甚至可以开始讨论(联合的)国家的名称了。在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训斥和开导下,南保两国领导人先后承认错误。并同意与苏联领导人签订就国际问题进行相互协商的议定书。[37]
实际上,南苏之间的分歧并没有真正解决。苏联希望南先与保建立联邦,然后再让阿加入。而南斯拉夫至少在这个时候并不想建立南保联邦,与阿的联合倒是它所希望的(但不是联邦而是统一)。这种轻重缓急并非无关紧要,它表明,至少在那时,斯大林是反对阿与南实现统一的。至于相互协商议定书,对于南斯拉夫来说更是一种犹如紧箍咒的东西,它是被迫接受的。后来的事实正是如此。
国家利益啊~~我希望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
死了不少人呢!
一、两国两党积怨已久

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长期存在各种矛盾。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为了维护与美英的联盟,在南斯拉夫问题上就采取了承认流亡政府,抑制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的政策。二战接近尾声,南斯拉夫流亡政府从英国回国,面对它与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分歧对立,苏联出于维护美英联盟的考虑,非但没有力援“南共”,反而从外部施加压力,促使“南共”向流亡政府作了很大让步。这就为苏南两国两党在战后矛盾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二、大国强权激化矛盾

战后苏联随着自身力量的壮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支持帮助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的同时,其大国主义,利已主义色彩愈加突出。在与南斯拉夫关系上,首先反映在的里雅斯特归属问题上。长期以来,南斯拉夫与意大利对的里雅斯特就存在着领土争议。但在1945年5月,苏联事前未与南斯拉夫商量就接受了法国提出的方案:把该地区暂分为A、B两区,A区由美英占领,B区由南斯拉夫管辖。对此,南斯拉夫深表不满。接着,两国经济关系中也出现矛盾。从1946年8月始,两国就开始经济谈判,但其道路十分艰难,在达成的几项协定之中,也含有对南不平等的规定。

1947年秋至1948年初,在筹建巴尔干政治秩序问题上,两国分歧日渐公开化。当时,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正酝酿建立巴尔干——多瑙河联邦或邦联的计划,但苏联极力反对。2月,南斯拉夫领导人之一卡德尔应邀赴莫斯科会谈,受到斯大林斥责,并被迫与苏签订了一项就南斯拉夫外交政策同苏联进行磋商的协定。

三、同室攻伐相煎太急

针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态势,南斯拉夫作出了一定的回应,这更加“激怒”了苏联, 1948年3月,苏联突然从南斯拉夫撤走所有军事顾问和专家。苏共中央还大肆通过舆论挞伐南斯拉夫,称南共“没有体现出阶级斗争的政策精神”、“资本主义成份正在城乡增长”等等。同时,苏联还将两党矛盾公开化、扩大化,力图拉拢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孤立南斯拉夫。

1948年6月,情报局第三次会议在布加勒斯特举行。南共拒绝与会。会议在苏联的操纵下,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情况》的决议。“表示完全同意苏共中央对南共所犯错误的批评”,并得出结论说,南共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并投入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是一个“间谍集团”。至此,南斯拉夫被开除出情报局。

综上所述,苏联战后大国主义和利已主义政策,使苏南两国两党关系日趋恶化,最终使得南斯拉夫被排除在社会主义阵营之外。

伊甸园之殇:聊聊南斯拉夫的前世今生

如果有人问,欧洲的哪里最美?我会说一定是曾经存在过的南斯拉夫的亚得里亚海沿岸,那里曾被生态环境学家誉为:人类创世纪中的伊甸园。

有千岛之岸之称的这块宝地常年少雨,却有大量雾气从地上蒸腾而起,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温暖如春的冬天,使茂密的地中海植被终年都葱葱郁郁,而明媚的阳光,则将山上潺潺流下的溪水和海水,照得晶莹剔透。这里曾经是欧洲最难得的、没受过任何污染的人间仙境。这样美轮美奂的境地获得了世界自然主义者的垂青,在南斯拉夫南部就曾有十多个世界闻名的天然裸泳场,来自世界各地的自然主义者们都赤裸相对,在这里过着回归自然的生活,真的是名副真实的“伊甸园”。

自公元六世纪,南斯拉夫族人南下,越过喀尔巴阡山继续西进,移居在这块原属希腊马其顿帝国的地方,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找到这个伊甸园,之后先后受到意大利罗马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德国法西斯的统治,均对其民族和文化带来深远的影响,至今大部份人仍信奉东正教,亦有不少人信仰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南斯拉夫面积比广东大四分之一,人口仅有二千四百万,全境三分之二是山地和高原,只有在北部与匈牙利交界处,即沿萨瓦河与多瑙河的河谷地带有狭长小平原,那里是南斯拉夫的主要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塞尔维亚境内,也曾是世界十大玉米生产地之一,南斯拉夫除出口部分小麦外,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因此虽然后来历经多年战乱,竟然也没有粮荒发生。

斯拉夫人南徙巴尔干半岛后,趁九世纪欧亚各帝国国力不景气,自顾不暇的机会,他们就在这个边远的地区,根据各地域及民族习俗建立了十多个小王国,也是当时欧洲最多的小国地区。至十五世纪起,一个连接欧亚的帝国又崛起了,也就是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差不多一口气又将整个巴尔干的众多小国都归入囊中,只有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还属于奥匈帝国的辖地。

强悍的土耳其人在这里统治了近五百年,并把伊斯兰教传播到这里,特别是在土耳其突厥族人聚居的波斯尼亚地区。到了19世纪,俄罗斯帝国也向巴尔干半岛打起了主意,俄土战争爆发,土耳其敌不过俄罗斯,众小国又归于俄罗斯麾下,塞尔维亚也在俄国怂恿下,最先摆脱土耳其争取独立。

在1914年,奥国皇储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位塞尔维亚青年枪杀,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起因也是各帝国为争夺巴尔干半岛利益。自此巴尔干半岛便被戏称为“欧洲火药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塞尔维亚与黑山合并组成较强的王国,随后奥匈帝国又复夺回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波斯尼亚,成立以塞尔维亚国王为首的塞一罗一斯联合王国。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其意为南部斯拉夫族人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的魔爪又伸向巴尔干各国,共产党人铁托在南斯拉夫领导抗击纳粹的敌后游击队,至1945年全国解放后,铁托开始走工人自治 社会 主义路线,建成了一个由六个共和国与两个自治省组成的南斯拉夫 社会 主义联邦共和国,首都就设在今天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

随着后来众所周知的分裂,昔日的南斯拉夫已不存在,今日的塞尔维亚也已失去美丽的海岸线,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陆国家,剖析南斯拉夫的分裂原因,也许不外乎下面两点:

从它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南斯拉夫有着极其复杂的 历史 背景。虽然大多数人同属斯拉夫血统,但却没有统一的语言。官方虽曾将不论在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都占三分之一的塞尔维亚语定为国语,却迟迟未见普及,反而各民族方言大行其道,使后一辈的青年人有了隔膜。

同样在宗教信仰上,各民族也有着深深的偏见。南斯拉夫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半世纪来大多数当地人仍信奉东正教。教会势力日益膨胀兴旺,相反少数人信奉的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却受到压制和排挤,使这些被视为异教徒的小国愈加不满。加上人口大族的塞尔维亚人不断向各地移民,造成彼此间利益矛盾不断加剧。

南斯拉夫曾经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远远追不上那个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当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周边众小国纷纷独立后,曾经的贸易伙伴伊拉克又遭联合国禁运,这都使南斯拉夫依赖的出口陷于停滞甚至倒退,南斯拉夫的货币也一再贬值,通货膨胀数字巨大。而当时的南斯拉夫各派别互相争权夺利,没有提出完善而有效的经济解决方案,加之南斯拉夫各地均习惯于松散的自治体制,本就不强的国家的团结凝聚力量几乎消磨殆尽。

随着南斯拉夫联邦治下的各小国开国元勋的接连离世,比如克罗地亚的铁托和斯洛文尼亚的卡德尔,一个曾经的欧洲“理想国”也就此分崩离析,成为 历史 传说了。

本文标题: 南斯拉夫受到过哪些意大利的影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02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冬季家里养花有哪些摆放误区万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