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菌素需要考虑哪些情况

发布时间: 2022-12-04 12:01: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什么叫抗生素(抗菌素),其应用中须注意些什么?,抗生素以前被广泛称为抗菌素。因其药用范围广,事实上,其不仅对细菌、霉菌等“菌”类...

服用抗菌素需要考虑哪些情况

什么叫抗生素(抗菌素),其应用中须注意些什么?

 抗生素以前被广泛称为抗菌素。因其药用范围广,事实上,其不仅对细菌、霉菌等“菌”类致病微生物具有抑杀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及恶性肿瘤细胞也有良好的抑杀作用,故而近年提倡将抗菌素改称的抗生系。抗生素系某些微生物生长毓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有由中直接提取者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及部分人工合成(称半合成抗生素)者。
抗生素在具体使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注意抗生素作用的局限性
:抗生素虽可对许多致病微生物产生抑杀作用,却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可用其治疗,其对病毒性感染就一筹莫展。诸如肝炎、乙脑及伤风感冒、咽峡发炎、咽喉疼痛、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大多由病毒引起,这类病人使用抗生素则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不仅如此,病人还得承受因滥用抗生素而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见,抗生素用于病毒性感染是有害无益的。
⑵注意抗菌谱的限制:
可以引起人体病患的致病菌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葡萄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杆菌、炭疽杆菌等革兰阳性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等四大类。一定的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抗菌适用范围,术语将之称为抗菌谱。凡抗菌作用广泛、能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同时产生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称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等;凡抗菌作用仅限于革兰阳性菌或仅限于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则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仅对多数革兰阳性菌有效、多粘菌素仅对多数革兰阴菌有效,等等。实用中,抗生素的选择必须与抗菌谱吻合,否则不仅徒劳无功,而且反倒会培养病菌的抗药性,因此抗生素在这方面的滥用也是十分有害的。
⑶避免“预防性用药”及盲目用药:
在罹患疾病或身体虚弱时,病人的机体抗病力都会有所下降。此时,寄生在人体的病原菌很可能活跃起来,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现实生活中,每遇这类情况出现时,常有人主张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例如,患流感或咽炎时,虽然疾病本身并非细菌感染所致,按说不该使用抗生素,但此时人体抗病力弱,于是就有不少医生习惯于开一些抗生素给病人服用,以“预防”细菌感染。这种预防性用药实际上是不明智的,因为不仅可能的细菌感染并不一定会发生,而用药则一定会产生各种 寄生菌产生抗药性。对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烧,盲目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也同样是不足取的,因其可能掩盖病情、贻误诊治,并可无端使病人身受药害。
⑷避免局部使用抗生素:
对皮肤、粘膜等体表部位的局部外伤及感染,应尽量不采用供全身使用的抗生素作局部抗感染治疗,因为这类药物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局部使用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及细菌的抗药性。局部感染应使用专供局部使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等,对口腔、鼻腔、眼结膜等特殊部位须采用相应的专用药品,不可混用。
⑸避免数种抗生素同用:
过去,很多人都爱同时使用数种抗生素抗御感染,其原意在希望诸药协同,提高抗菌药效,使疾病得到快速控制。但多年的实践表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确切取得理想疗效的并不多,更兼抗菌药物彼此影响复杂、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加等因素,多药合用常常难以收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各种感染发生时,家庭用药都不主张数药同用,须合并用药者,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并宜住院治疗。
⑹禁忌擅自加大药量
:抗生素与其他药品一样,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对人体产生种子种危害,而药品剂量的规定都是根据安全、有效的原则制定的,故而即使用药后疗效不理想,也不能擅自加大药量,尤其老人、小儿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更须谨慎。当感染用药久治不愈时,首先应当怀疑的不是药量、服药次数,而是该药是否有效?抗菌谱是否吻合?细菌是否耐药?一般的感染,经3-5天正规服药而丝毫不见好转者,可请医生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服用抗生素药品时应注意什么?

  一·不用药则不用

  对抗生素的依赖,在可用可不用药的时候,尽量选择不用抗生素,例如泌尿系统感染,大量喝水是一种更自然的治病方法。

  二·细看说明书

  虽然是大夫开的药,但在服药之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一是了解该药品针对的病症都有哪些,是否和自己的吻合;二是知道药品可能会有的不良反应,如果服药过程出现这些反应,便可引起重视,及时停药。

  三·严格按照医生指征吃药

  一般服用抗生素的周期为7天一个疗程。在每个疗程中都必须按时服药,不可以“有上顿儿,没下顿儿”,想起来才吃药,或是难受了才吃药,也不要上次忘了吃,这次把上次的一起补上。7天之后停止服药,去医院复查后,由医生决定是否继续服药。如果是多种抗生素并用,更要遵医嘱,自己不可以擅自同时服用多种抗生素。

  四·正确存放药品

  请将药品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药品变质;存放地点最好固定,以免该吃药的时候找不到就不吃了。

  五·清水服用抗生素

  尽量用白水送药,茶水或是其他饮料都可能会减低药效。更不可与酒精饮料一同“下肚”,因为部分抗生素中一些成分会抑制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造成酒精在体内蓄积,损伤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器官,引起机体的毒性反应,即使少量的酒精和这类药物混合也可能导致中毒。

  六·不能吃从前剩下的药

  虽然同是抗生素,但从前用剩下的药可能不针对这次的病症,或者已经过期。另外,吃剩下的药,很可能不够一个疗程的药量,如果现成的药吃完了,病症也可能缓解了,患者就会停止服药,这样不但没有起到真正的服药作用,同时会增强病菌的耐药性。

  七·不可频繁用抗生素眼药

  对于经常用眼、或戴隐形眼镜的人来说,常常会在眼睛不适时点上两滴眼药水。但如果不顾眼药水的用途,或是误用、滥用抗生素眼药,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抗生素眼药的滥用会打破正常结膜囊的菌群平衡,造成严重感染性角膜炎(如角膜真菌感染等)。使用眼药不当或过多造成的干眼症,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皮质类固醇激素(可的松)眼药的应用,不仅可引起致盲性眼病——青光眼,还因抑制了眼局部抵御外来微生物的能力,使严重感染性眼病的发生机会增多。这种药点上后,主观感觉比较舒服,因此就成了一些人的常用药,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长期以来不断有用了某种眼药后导致盲目的病人,经过检查,角膜被这种眼药严重损害,经过角膜移植后才可能复明。

  八·避免机体产生抗药性
  1.使用每种药物都必须按照医生处方服用,如果是每六个小时服用一次的药物,通常药袋外会注明一天四次,三餐饭后加上睡前,千万不要擅自改变服药时间,以免因为时间间隔太近造成药物在血中浓度太浓,易造成肠胃不适等的副作用,时间间隔太远,则血中药物浓度不够,使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让细菌有机会反扑。

  2.抗生素最忌讳断断续续的吃,有些人今天有症状今天吃,明天好了或是忙了忘记吃就不吃,这样最容易产生抗药性,不但吃下去的药对细菌没有作用,还可能会帮助细菌的转型与变性,等日后再用同等的药已经无法产生作用了。

  3.抗生素最少连续吃满四天,即使症状都消除了,还是要继续吃,如果能吃满七天是最保险的做法,才可以完全确定此波的细菌已经完全被消灭。但现在因为健保的关系一般的感冒、发炎一次最多开三天的药,不过通常医师也会预约下次看诊的日期,主要是确定愈后的状况;可是一般的人常常因为不到两天病就好了,自然就忽略了返诊,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为细菌没有被完全扑杀,它只是被短暂的药物压制住,等到下次再有细菌感染时,同样的药物可能就无法对它产生作用了。

  4.在任何细菌感染还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都千万不要自行到药房买药或配药。因为如果你事先在药房买了抗生素吃了未见起色再去看医生,医生因为不知道你之前所服用的抗生素是属于第几代的(通常医生都不会问、民众自己也不知道),就在这种情形下前一种抗生素还没把细菌杀完全又服用另一种抗生素,可能日后对这两种抗生素都会产生抗药性。

  5.如果你有自信一般的感冒、喉咙痛、只要靠多休息与多喝水就可以对抗,就不要服用任何抗生素,即使你只吃一两颗可能都会冒着日后产生抗药性的的危险
不良反应多,嘿嘿。。不要吃多和乱吃呀
如果需要服用抗生素,也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有的抗生素在使用时要首剂加倍,即第一次服药量是常用量的加倍量,但首剂加倍需要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药,不能擅自更改服药次数,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用药时间和剂量是不同的。
抗生素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需一次给予足够剂量,才能起到较好的抗菌作用,通常每日给药1~2次;另一类是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一日多次给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通常一日给药2~4次。有些患者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使用某种抗生素一两天,没明显好转就迫不及待换用其他种类的抗生素,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通常药物起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至少应观察3天,如3天后仍不见好转,应咨询医生。此外,症状刚刚消失就停用抗生素也不可取,一般应使用至症状消失或化验结果正常后3天方可停药。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不宜与含有益生菌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两药应间隔两小时以上,否则会影响后者的疗效。服用磺胺类药物最好适当多饮水,促进其从肾脏排泄,减少它在肾脏结晶,避免对肾脏的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可致儿童关节病变,因此18岁以下的儿童禁用。
不要喝白酒

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不良反应跟注意事项?

 使用抗生素应注意哪些事项?
  1、过敏体质慎用抗生素,对过敏的药物禁用。
  2、肝功能不全慎用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抗结核、真菌药。后两者长期使用时,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头孢菌素类剂量较大时也可损坏肝功能。
  3、老、幼患者避免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肾毒性、耳毒性药物。
  4、磺胺类药抑制甲状腺功能,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禁用。
  5、中药制剂双黄连口服液、穿心莲片、冬凌草片、金莲花冲剂,草药野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等,更适用于非化脓性上呼吸道感染,副作用较小。
  6、无明确感染征象,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防止产生耐药性(细菌对药物的适应与抗药)及双重感染(敏感茵被杀灭后,不敏感菌因失去拮抗而感染机体)。
  7、抗生素还存在抗菌谱问题,即主要对哪一类、哪一种病原微生物起作用。例如青霉素对肺炎球菌、链球菌、脑膜双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及敏感的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而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几乎无效,这说明“一药难消百炎”。
  8、青霉素在大剂量使用(每日超过2000万单位)时,有时会出现幻觉、抽搐、昏睡、精神失常等症状;静脉输入的浓度为1—4万单位/毫升,超浓度使用时,各种危险性增加;静脉点
  滴青霉素钾盐更应当注意浓度与速度,否则血钾快速升高会引起心脏骤停。另外,一般青霉素不在饥饿状态下使用,否则会加重不良反应的程度或因低血糖而混淆不良反应,延误抢救时机。

  9、同类抗生素不要重用,但是有时不同抗生素联合使用取协同作用,指征是: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或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如牙周炎多为需氧茵与厌氧茵的混合感染);延长耐药性产生(通俗地讲就是不给病原微生物以喘息的机会)。
  10、抗生素达到最大作用,一般在用药72小时之后,也就是说用药3天后才达到最好疗效,通常的用药1~2天认为无效而随意停用或更改药物是不合理的。
  抗生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需要强调的是切勿滥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目前将抗生素盲目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现象相当普遍,应引起广泛注意。
抗生素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过敏过敏,起来特别严重,可能会要命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需考虑哪些问题

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需考虑病人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状态以及药物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选择性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后,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

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病人健康外,还会产生抗菌药物的独特的耐药性,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不但会影响用药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一旦产生了耐药菌株,对其感染的治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原则须知

1、及早确立病原学诊断:通过血培养,渗出液,痰液等标本直接镜检或革兰染色镜检。

2、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

3、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

4、病毒性疾病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


正确使用这类药物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同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阐述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二重感染的预防、细菌耐药性的预防、抗菌药物后效应以及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等。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

以上内容参考:网页链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此情况见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4.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和药物的抗菌谱进一行选择,选用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即尽量使用抗菌谱窄、老一代的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口服制剂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针剂,肌肉注射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静脉滴注。
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病人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及药物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选择性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后,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否则,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抗菌素常用于防治畜禽细菌性疾病,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问题。

(1)正确选择药物:在防治鸭的某种疾病时,常有数种药物可供选用,但一般应以防治效果最好、不良反应小、价廉易得为原则。

(2)不要把抗菌素当保险药任意滥用,滥用抗菌素不仅无益,而且会产生危害。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会使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使抗菌素失效,还会破坏动物体内正常菌群间的平衡,敏感菌被抑制,耐药菌株则大量繁殖,出现二重感染,并难于治疗,如可能出现长期拉稀等。所以,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抗菌素;能用一种决不用多种;用药量要足,疗程要够;一般不宜长期将抗菌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3)联合用药时,目的要明确,合理应用,否则效果不佳,一般认为,两种抗菌素联合使用能提高杀菌力,扩大杀菌范围,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但若联合用药不当,不仅不能增加杀菌力,相反还互相拮抗,或增加副作用。如青霉素与四环素类合用,就会使青霉素的杀菌力降低。

本文标题: 服用抗菌素需要考虑哪些情况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93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人气之王,曹操是怎么练成的天下长河里索额图为什么不收徐乾学的田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