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臣的权力可以大于皇帝 皇帝为什么不杀掉这种大臣

发布时间: 2022-11-21 00:01: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皇帝大权旁落的时候,为何不直接杀了权臣?我们在了解历史的时候,有很多名为皇帝实为傀儡的例子,只有一个皇帝的头衔,却没有皇帝的实力...

为什么大臣的权力可以大于皇帝 皇帝为什么不杀掉这种大臣

皇帝大权旁落的时候 为何不直接杀了权臣?

我们在了解历史的时候,有很多名为皇帝实为傀儡的例子,只有一个皇帝的头衔,却没有皇帝的实力,权臣一手遮天皇权旁落。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既然大权在别人手里,为什么皇帝不干脆直接把权臣杀了?这样子难道不是最快的办法吗?但是很多皇帝都没有这样做,就好像虽然不甘心,但是也任由别人摆布一样,这是为什么?

1.后汉皇帝刘承祐

其实有一个很浅显地道理,但是只有真正拥有权力的人才懂。即权力表面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束缚,但是权力实际上的施行需要下级的服从。对于这一“至理名言”,后汉皇帝刘承祐深有体会。

刘承祐的父亲刘知远在临死的时候,给他指派了五位辅命大臣,分别是:杨邠、史弘肇、王章、苏逢吉,还有郭威。这些人或文或武,合作的可谓是非常好。在这一点上面很像国外的议会制度,基本上是各司其职。皇帝更像是一种象征,也就是说小皇帝刘承祐被架空了。

一个个可谓是老谋深算,三两句话就可以把皇帝憋的说不出来话。自己的江山自己说话不算数还要看别人脸色。刘承祐心肯定有不愿,于是开始了自己的谋划。他先是将负责兵权的郭威调到了边关,毕竟这种关乎国家安危之人暂时还得用,同时也是一个下马威。

但是刘承祐又觉得这样不痛不痒,怕没过多久郭威那个老狐狸又会寻找各种理由回来。俗话说杀鸡给猴看,是不是鸡无所谓,关键是要见血。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他又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杨邠、史弘肇、王章杀了。只留下宰相安抚群臣,毕竟国家不能没有人管理。

所以说不是这些权臣杀不得,只是你要找时机,这才有了后周的建立。没有实力的时候杀个把人,却无法夺得最高权力,这种行为只是徒劳。表面上你面对的是一个权臣,实际上你面对的是一整个利益集团。正所谓唇寒齿亡,要动就要连根拔起,要不然就有了官官相护。嘉庆十五天杀和珅,其实道理差不多。

故而杀人前要做的每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分析,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说是上天赋予皇权,可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是一直被推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握不住方向盘,最后别被方向盘甩飞。

2.为什么不能杀权臣

身为一名皇帝,如果不想被权臣要挟,唯有你去代替他,提前为各个阶层分配权力。一旦权臣没有了利益分配权,那么这个权臣也就可有可无。如果你直接开干,人家会以为你要赶尽杀绝。

狗急了也是会跳墙的。惹怒了权臣,便是得罪了整个被权臣赋予权力的利益阶层。而且要知道皇帝其实只是既得利益者们最高的一个代表,随便换个人做也是一样。权臣也是最高代表下的代表,换个人也是当。

皇帝在有实权有能力的时候当然可以为所欲为的杀人,没实力的时候还是忍气吞声。所以先帝一禅让,新帝首要就是先清除了结旧党,很多人还会惊呼真是明君啊,先帝身旁还有这么多罪臣。虽然刘承祐这种事经常有,但是也有玩漏的。

3.北魏孝庄帝

北魏孝庄帝刚刚登基,可谓是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当时权臣尔朱荣几乎将其架空,孝庄帝快刀斩乱麻,在朝堂上带了一把匕首直接将其赐死。但是刚到第二天尔朱荣兄弟尔朱兆直接带人闯宫,活捉了孝庄帝将其直接勒死。看来沉不住气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杀了尔朱荣还有尔朱兆。

但是这种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孝庄帝这么狠,可以在殿堂之上血溅五步。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孝庄帝这样可以杀死权臣的,也有皇帝是被权臣弄死。比如说盛唐时期李渊儿子李世民,不就是玄武门之变直接逼宫嘛?到了最后李渊还是乖乖交出皇位,做起了太上皇。

当然也有那些权臣和皇帝谁都不敢先动的,比如说宋朝时期的赵构。他与秦桧之间的关系很迷,尤其是秦桧说不定还是个叛徒。据说到了后来的时候,两人身上都带着一把匕首,因为都害怕对方狗急跳墙。可以猜测当时只要稍微一刺激,很有可能血溅殿堂。

在绝大多数时候,权臣只是某一利益集团的代表,这种人是杀不完的。没有了张三,还会跳出来李四。也就是说只要利益集团还存才,这些人永远不会消失。而且皇帝也不会随意杀掉一些权臣,因为这是打自己的脸,不符合规矩,甚至是适得其反。

为什么中国古代皇帝不敢杀“谏臣”?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皇帝为了维持自己的环卫以及江山的稳固,往往都会想出很多的措施来防止朝廷出现决策性的失误,而主要针对的就是皇帝本人的角色事物,因为我们知道皇帝也是人,由于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所以皇帝里的一些错误往往没有人敢于指出,毕竟把皇帝惹恼了可能就会有杀身之祸。

这也导致在中国的封建王朝,往往有一类大臣是专门负责给皇帝提意见的,一旦他们发现皇帝的一些决策是不好的,或者说是错误的,他们就会当面指出皇帝的问题,并且要求皇帝改正,而这些人可能会惹到皇帝很不开心,但是大多数古代皇帝是不敢杀他们的。

因为他们这一类大臣的地位很特殊,他们可能没有特别高的官职,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但是他们却有权利向皇帝提意见,而如果皇帝不采纳他们的意见甚至把他们处死的话,皇帝就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污名,而被处死的那些个大臣,也会名流千史。

所以在中国的封建王朝,皇帝们可能特别的不喜欢那些敢在朝廷上向他们当面指出问题的大臣,但是却不能去惩罚他们,顶多是呵斥他们,因为这些大臣实在是皇帝不能够去杀,一旦让这些大责任人,因为上谏而死,那么在青史上对皇帝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事实上,中国古代的那些皇帝是无比的在意自己以后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

如果杀掉谏臣,以后就没有人再有胆量提意见。说真话了。
因为谏臣他们所说的都是有利于国家的话。
因为如果中国古代的皇帝杀了谏臣,那么就会遭受到人们的唾骂。
因为谏臣帮助自己管理国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杀不得。

君王在世都喜欢提防大臣,为何在位时他不直接将他们杀了?

君王在世时都喜欢提防大臣,但是在位时却不直接将这些大臣杀了,是因为君王知道,一旦杀掉他们,就无人可用了,后继之君会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而且,提防这些大臣,有些仅仅只是怀疑而已,怀疑并不是直接的证据,不能判处他们死刑。所以即便是对这些大臣有所提防,君王也不会轻易的杀掉他们。

第一个方面是,优秀的人才不多,成为了君王不能随便杀提防的大臣的制约因素。在古代,一个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易的。十年寒窗苦读,是最基本、最底线的,大部分的人要进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考上科举,走上仕途。

开始官宦生涯之后,只有情商和智商两方面都具备的人才能完全吃得开,才能成为所谓的人才,也才能成为君王眼中的足够资格的大臣。也才有机会得到君王的重视,实际上,被提防的那些大臣都是受到君王重视的。

一个人才的培养,如此不易,而发掘一个人才,也是如此艰难,人才难得,考虑到这个因素,君王不会轻易杀掉提防的大臣。

第二个方面是,考虑到后继之君的需要。后继之君继承帝位之后,执政经验不足,需要有经验的、老资历的大臣进行辅佐。如果君王将这些大臣杀掉了,那么那些有资格的大臣也就没有办法辅佐后继之君了。

这样一来,朝政就有很大的可能陷入混乱,陷入混乱就导致朝局动荡。朝局一旦发生动荡,继位的新君连皇位都有可能坐不稳了,那么自己家的江山就要丢掉了。

明朝的朱棣篡位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朱元璋将功臣大杀特杀,导致建文帝无人可用,最后被朱棣篡位。考虑到这个因素,君王不会随便杀掉提防的大臣。

本文标题: 为什么大臣的权力可以大于皇帝 皇帝为什么不杀掉这种大臣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25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陶瓷这么优质的材料,为什么没有被更广泛的使用为什么王阳明被称为明朝第一牛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