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陵为什么没有全面挖掘开,考古人员有什么顾虑吗

发布时间: 2022-11-10 22:00: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2

秦始皇陵考古挖掘工作,为何迟迟不开始?1974年1月,秦始皇陵兵马俑被陕西临潼县农民发现,秦始皇陵地宫的面纱逐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秦皇陵为什么没有全面挖掘开,考古人员有什么顾虑吗

秦始皇陵考古挖掘工作,为何迟迟不开始?

1974年1月,秦始皇陵兵马俑被陕西临潼县农民发现,秦始皇陵地宫的面纱逐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兵马俑发现以后得考古工作主要是围绕兵马俑坑开展。时至今日,对于秦始皇陵的全面挖掘工作一直没有开展。那么,秦始皇陵考古挖掘工作,为何迟迟不开始?考古专家表示,需要满足3个条件。

秦始皇陵的挖掘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考古挖掘工作,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考古大动作。根据考古专家的说法,秦始皇陵挖掘的启动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天时、地利、人和。





其一,天时条件为秦始皇陵遭到严重破坏,迫不得已必须进行抢救性被动挖掘。之所以强调抢救性被动挖掘,主要是因为我国考古界,存在有因冒失之下挖掘帝王陵造成考古灾难的前车之鉴。1956年至1957年对明定陵的考古工作,一大批珍贵文物被毁坏。中央出于对在万历皇帝陵挖掘工作造成的破坏考虑,周总理亲自下令:以后不主动挖掘帝王陵!这也就为今后的帝王陵考古工作定下了基调,即不主动挖掘帝王陵。




因而,秦始皇陵的考古挖掘工作,首先必须要满足天时条件。不过,我国格外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盗取文物最高判处死刑,更别说文物价值极高的秦始皇陵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秦始皇陵给中国考古界提供的天时条件的概率微乎其微。




其二,拥有主场优势的陕西省考古院,考古技术条件成熟,考古人才储备足以应对挖掘过程中的各种情况。特别是陕西省考古院对秦始皇陵的全方位勘测,务必准确、可靠、有效,有充足为考古挖掘工作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但由于在中央“不主动挖掘帝王陵”的严令下,对秦始皇陵全面的勘测,也就难以进行。




其三,人和条件,即中央为秦始皇陵考古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院校支持。中国各大高校中的考古专业,资源优势比较大的,比如北大、复旦、浙大、中山大学等。倘若秦始皇陵挖掘工作启动,必然是中国考古界的大事件。




基于上述两个条件无法具备,中央断然不会做出挖掘秦始皇陵的决策。最为关键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可或缺其一。现实的情况是,哪一个条件都不具备,文化保护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而,秦始皇陵的挖掘工作只能留给后人,子孙后代有足够的智慧,确保秦始皇陵文物保护工作万无一失。




结合考古专家的说法,既然没有绝对的把握开展秦始皇陵挖掘工作,就不要轻易去动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秦始皇陵的保护工作意义大于挖掘考古工作的意义。换言之,保护好秦始皇陵,完整的留给子孙后代,这就是大功一件。

现在的挖掘技术还不能挖秦始皇陵,如果强行开挖会破坏秦始皇陵里面的结构的,所以一直都没挖掘。
因为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太深,其距离地面深度超过了百米,如果强行挖掘,容易引起坍塌;其次挖掘的成本高,时间长,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地宫面积约2.5万平方米,挖掘时间可能超过40年;最后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不宜大肆挖掘,如果不小心,可能造成文物的破坏。
因为秦始皇陵里有一种特殊化学物质,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对文物造成损害,现在有关专家还在研究如何解决。

秦始皇陵已被找到,探明是故宫的80倍,为什么专家迟迟不肯开挖呢?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中,共出现了408位皇帝,不管是英明还是昏庸,他们都会留下同一样东西,那就是皇陵。例如秦皇陵、乾陵、明十三陵等等。

有些皇陵已经被考古专家保护性发掘过了。但有些皇陵却被保护的很严密。就像是秦皇陵,其内部面积是故宫的80倍,但专家却迟迟没有动手,这究竟是为什么?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专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方案,那便是对秦皇陵进行保护性发掘。他认为秦皇陵位于地震带之上,说不好哪天地震会对里面的文物产生损坏,其次就是秦皇陵之中文物丰富,挖掘出来以后,可以建造一所博物馆,供众人参观。

最后就是,现在对秦皇陵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将来就可以让其免于盗墓贼的毒手。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份方案却始终没有得到批准,主要的原因也有三个。

第一便是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郭沫若为首的考古专家挖掘了定陵,因为技术不过关,以及诸多的原因,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国家便禁止考古专家挖掘帝王陵了。

此外,贸然开掘兵马俑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为兵马俑在出土之时,身上有着绚丽的色彩。但接触空气以后,立刻氧化,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如果贸然开掘秦皇陵地宫,怕是造成的损失更大。

最后就是秦皇陵地宫实在太大,占地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0个故宫。一旦要进行发掘,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估量,这些原因使得秦皇陵在这些年一直都没有动土。

不过作者本人的观点还是不要挖,因为据说秦始皇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有鬼
秦始皇陵太大了,专家在开挖的时候不能顾及到所有的文物,也有未知的东西没有探测清楚。
是因为这个秦始皇陵里面有大量的水银,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再加上年代比较久远,如果开发,会造成了很多的损失。
古墓被挖开其实是一种损失,很多珍贵的历史遗物或遗迹,在挖开考古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秦始皇陵本就难得,更应该以原貌保存。

秦始皇陵为什么现在还没挖掘?

为什么秦始皇陵发现45年了,现在还迟迟不肯开挖?

    首先要纠正一下,秦始皇陵并不是“还没挖掘”,事实上是:自从1974年发现以来,一直在挖掘与研究之中,人们熟知的兵马俑就是发掘的成果。当然,出于保护的目的,或者说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进行发掘,目前对于秦始皇陵的地下陵墓尚未进行大规模挖掘。

    那么,为什么对地下迷宫一样的陵墓还没有全面挖掘呢?官方的解释就是“为了保护文物”。至于民间的说法就多了,比如说有地下毒气,打开就会散发而毒害人;还有说地下文物会“见光死”等等。

    这些说法不是空穴来风,确实是有某些道理的。当年在建造陵墓的时候,的确设置了暗藏的机关,以防盗墓,一旦打开,的确不能排除会伤害人。至于“见光死”,也是不无道理的。1974年刚发现后,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的是彩色的,由于经验不足,保护不当,以致让彩色的兵马俑变色了。

    有鉴于此,这才停止了盲目的大范围挖掘。这就是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而采取的暂缓措施。

    当然,全面开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还需要有很强的技术支持、很大的资金支持。等到时机成熟,也就是等待有足够的技术、资金与把握时再行开挖。

    再说一句,挖掘并未停止,要知道,1988年就组建了秦始皇陵联合考察队,有计划地进行开展发掘、保护和全面勘探工作。

一、关于秦始皇陵的发现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35千米处,坐落在西安市临潼区宴寨乡。

    1974年3月,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西杨村,村民杨志发等人在一片不长庄稼的柿林上打井,意外地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由此被发现。在此之前,这些陶俑、陶马和战车一直静静地躺在5米深的地下,无人知晓。此后便挖掘了三个坑——1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如今,在陕西西安还流传着这样一副有趣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是:“感谢老杨。”因为自从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当地的旅游业便迅速发展起来。

二、秦始皇陵区基本情况

    秦始皇陵是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其陵区范围东西与南北边长各约7.5千米,占地约56平方千米,包括陵园、陵墓、陵寝建筑、陵邑、陪葬坑、陪葬墓、殉葬墓、修陵人墓及与秦始皇陵相关的防洪堤遗址等。

     秦始皇兵马俑地处陵区的外围,但却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戍卫陵寝的功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就建造在兵马俑坑原址之上,其中一号坑率先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一号坑是一个以步兵为主的长方形军阵,步兵与战车相间排列。据推算,一号坑如果全部开挖,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战车50余乘,而这仅仅是整个秦陵无数瑰宝中的冰山一角。1991年9月,三号坑展厅也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9月,二号坑采取边发掘边展出的形式,直接将考古发掘现场向公众开放。  

   秦始皇陵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距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发现了秦始皇陵随葬的稀世珍宝铜车马。

    目前仅普查了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而挖掘面积只有几千平方米,但出土文物就有四五万件。

三、关于秦始皇陵的建造    

    秦始皇在他13岁登基之后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李斯负责规划和设计,章邯负责工程监督。这座陵墓在秦始皇时期修了37年,秦二世胡亥登基后又修了2年。

    据史料记载,参与秦始皇陵修建的劳力约有70万人。陵园凿穿了3层地下水,工人们把无数的铜器融化成了铜水,用来灌注四周墙壁的缝隙,还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接着便修建宫殿,开凿墓道。工人们还在墓中挖出山川河流的模样,用水银填充,周围有机械动力来引导水银流动,在墓室的天花板上还装有天文图像,地面上还有与之对应的地理图形,墓中所用的长明灯全是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的,可以保证灯火千年不灭。陵园内还有数不尽的机关,要是有人贸然闯进去,一定会被乱箭穿心。残忍的秦二世为了不让其他人得知秦始皇陵的位置,还把所有劳工全部封死在内城和外城之间。

四、关于兵马俑

    秦始皇陵里的陪葬品件件都是价值连城,但最令人们熟悉、也是最有名的还是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兵马俑是就是做成士兵、战车、战马形状的殉葬品。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陵园的东边约1500米的地方,这里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兵马俑多是陶制的,每个人俑都与真人一样大,战车和战马也与现实中的车辆和马匹大小相等。兵马俑都是人工烧制而成,没有固定的模具,全靠匠人们一点一点塑出形状。不少专家学者一心研究兵马俑,希望能得到更多有关秦朝的情况,因为人俑的容貌都是按照真实的秦军士兵的模样来塑造的。

   1987年,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自1974年国家开始挖掘秦始皇陵,在陵园东1500米处发现了随葬兵马俑坑三处,呈“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辆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

    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军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

    这三个兵马俑坑内的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秦始皇陵的挖掘成果一次又一次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我国对文物的发掘持保守和谨慎的态度。 一般来讲保护为主,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才进行抢救性发掘。 这主要是因为现有技术,对发掘工作是有很多障碍的。 如果发掘出来没法有效地保护,还不如不发掘,留待以后时机和技术及资金都成熟后再发掘。 其实十三陵定陵地宫的发掘就是一失败的例子。 毕竟文物就那么几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破坏了就没了,不能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实验性地发掘,毁坏了就永远不复存在了。 所以,尤其像秦始皇陵这样的大工程,暂时还是不进行发掘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
原因就是条件不具备,技术手段达不到要求!就现在尚未成熟的技术,秦陵地宫的复杂性,这项工程的庞大性还有前车之鉴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秦陵现在不能打开,一旦有所损伤,那都是不可挽回的伤痛。
1、秦始皇陵因为占地面积巨大,遍布各种危险机关,挖掘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存在毁灭性后果,所以不能挖。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

2、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
因为考古发掘和盗墓取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国家主持的挖掘当然是严肃的科学考古项目,以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陵墓本身的规模以及价值来看,必须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能动手,然而考虑到经过了两千多年岁月的漫长时间,以及陵墓周围复杂的地理条件,山体分布,和里面大量的水银等种种因素,现在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所以本着为历史负责的态度,现在宁可不去挖掘。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有什么隐秘么?

秦始皇陵墓为何不敢挖?里面真存百万巨蟒,还是另有隐情

秦始皇陵因为占地面积巨大,遍布各种危险机关,挖掘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存在毁灭性后果,所以不能挖。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

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

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这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既定政策。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考古任务,每项考古科研成果都将增加对秦始皇陵的认知程度。

就考古而言,任何一种对地下文物的挖掘,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对文物某种程度的破坏或损害。所以,进行的大多是抢救性发掘,比如因施工、被盗等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使文物遭到破坏,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以保护文物。因为文物在地下埋藏数百年、数千年,其内部已经形成了平衡状态。一旦挖掘,这种平衡就被打破,就会造成对文物损害。

扩展资料: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今邢台广宗)。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二人在沙丘宫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

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鲍鱼装在车上,鲍鱼的味道掩盖了尸体的腐臭味,迷惑了大家。回到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

秦始皇陵因为占地面积巨大,遍布各种危险机关,挖掘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存在毁灭性后果,所以不能挖,不准挖,不敢挖。

秦始皇陵是我国封建帝王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皇陵,不论从陵墓的规模上,还是规格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千百年来,秦始皇陵一直静静的坐落在那里,没有进行陵墓主体的发掘和考察工作,这不免让很多人困惑,毕竟相比于其他陵墓,秦始皇陵是更具发掘的价值的,也是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的陵墓。

秦始皇皇陵一直没有发掘的原因首先是无法有效的进行保护。由于陵墓中的很多文物在地下埋藏的时间太久了,所以一旦出土就会氧化变质,所以如果没有成熟的文物保护技术,秦始皇陵不可能进行发掘的;其次,规模过于宏大。秦始皇陵的规模太过于宏大,这样的发掘工作是非常耗时耗力的,而且发掘的技术也受到一些限制,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也是不可以进行发掘的;最后,巨量水银的存在。根据古籍和一些专家的实地测量,秦始皇陵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水银,这种剧毒的物质也是皇陵无法发掘的一个原因。

一、无法进行全面的保护。

由于秦始皇陵中有很多重要的文物,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对这些文物进行全面的保护,如果挖掘出来不能保护,那么很可能就氧化变质,这种损失的巨大的,所以在没有成熟的文物保护技术出来之前,秦始皇陵是不能进行挖掘的。

二、规模太过于宏大。

由于秦始皇陵规模太过于宏大,所以挖掘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的挖掘工作是非常劳民伤财的,工程的周期会非常的漫长,这也是秦始皇陵至今没有开始挖掘的原因之一。

三、大量剧毒水银的存在。

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中有大量的水银存在,而且科学家也在陵墓周围检测到了一定量的水银,这样大量的剧毒水银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这也是秦始皇陵至今没有挖掘的一个原因。

你期待秦始皇陵有一日重见天日吗?

因为怕破坏墓中的文物,而且陵墓的面积庞大,打开陵墓不是简单的挖掘,需要一点点的进行,这个工程量也是很大。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

可想而知这座陵墓花费的人力和财力,都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陵墓中的文物和瑰宝,肯定也非常的多。所以不论是中国的考古学家,还是外国的,都对这座陵墓非常向往,希望能够进入秦始皇陵,仔细的研究一下。

其实早在1965年,郭沫若和许多考古专家都想要研究秦始皇陵,于是联合向国家提出了这个想法,研究秦始皇陵,本来是一个好事,如果把秦始皇陵像兵马俑一样都开发出来,也能在经纪上创造一定的利益。有利无害的事情,本来国家是应该同意的。

但是这件事却被拒绝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出于几个方面来考虑的。在这之前,明定陵就被考古学家打开了,但是因为当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技术保护出土的文物,所以让很多东西都被破坏了,万历皇帝的尸骨也被焚烧了。

这给中华民族造成了非常惨重的损失,从这次之后,国家就已经下了规定,如果发现了皇帝的陵墓,绝对不能主动打开。除非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能够保护墓中的文物,否则是绝对不能像打开明定陵一样,重蹈覆辙了。

其次陵墓的面积庞大,打开陵墓不是简单的挖掘,需要一点点的进行,这个工程量是很大的,并不是随便能够完成的。另外秦始皇陵在地上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景,如果打开了陵墓,那么地上的风景也会被破坏了。

本文标题: 秦皇陵为什么没有全面挖掘开,考古人员有什么顾虑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476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喝冰冻过的水更好还是喝煮沸过的水更好国学这么难懂,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