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科学问题做穿帮、做到底、做融化、做蒸发、做得没有了。你知道这样的学者吗

发布时间: 2022-10-30 14:01: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宇宙起源于一个点吗?根据老爱的宇宙有界论和老霍的宇宙学说,我们一般都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点的爆炸。而且这个点是没有时间,空间,质量...

把一个科学问题做穿帮、做到底、做融化、做蒸发、做得没有了。你知道这样的学者吗

宇宙起源于一个点吗?

根据老爱的宇宙有界论和老霍的宇宙学说,我们一般都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点的爆炸。而且这个点是没有时间,空间,质量,等等等等……rn或许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科学去解释它,但是我还是觉得既然这个理论源于科学,至少要符合一般的逻辑吧?rnrn我经常这样想(当然这是一般逻辑)。rn如果这是一个绝对的点,没有体积,那也可以认为没有方向。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宇宙是无数的不规则,无序的星系组成?没有体积没有方向的点,无限扩张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均匀物质不是吗?怎么可能是不规则物质呢?rnrn另外,没有时间的话为什么会爆炸呢?有爆炸就有过程,有过程自然就有时间啊。难不成是想爆炸就爆炸,想什么时候爆就什么时候爆?rnrn我觉得你不能很霸道的认为因为超越目前科学解释的范畴了所以你就不能用逻辑的思维去分析它。那样你就变成唯心主义了不是吗?我们在物质的世界,宇宙离我们那么遥远,你又有何证据说因为宇宙在膨胀就一定就因为爆炸于一个点呢?rnrn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很长时间,请大家畅所欲言。也许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本着探讨的目的,回答得精彩的我一样给分。
1927年,比利时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提出宇宙正在由一个“原始的原子”,不断膨胀的理论,即现在的大爆炸理论和膨胀理论。现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接受。

据说,约150亿年前,在宇宙的原始奇点,即整个宇宙空间为零容积的状况下,发生了大爆炸,这个奇点应该是一个高度有秩序的奇点,而被有的科学家认为是时间的起点。这个大爆炸是一次核反应。

大爆炸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早期处于高温高密状态,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下降。在大爆炸时宇宙的大小被认为是零,因此,是无限地热。大爆炸之后的10-43秒,称为普朗克时间,在普朗克时间的那一点上,宇宙已经变成了一个比原子还要小的热点,且宇宙的密度极大。在普朗克时间之前,所有的物理学定律失去了作用。而在普朗克时间(10 -43秒)之后,物理学定律才有作用。大爆炸最初一刻,整个宇宙是形成一个质子的万亿分之一时间时,宇宙可能处于同质状态。有的膨胀模型指出,宇宙最初瞬间的膨胀速率呈指数增长,而在某些膨胀模型中。该瞬间可在宇宙开始后持续10-34~10-30秒。1999年,天文学家获得新证据,表明宇宙是平坦的,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新的佐证。大爆炸之后,宇宙中基本粒子很快形成,基本粒子又逐渐合成为元素。后来逐渐演变为气状物质,宇宙进一步膨胀,使辐射温度不断下降,气状物质便开始凝聚成星系或星云、星系团,最后形成恒星,产生我们现在所见的宇宙。大爆炸之后,随着宇宙不断地膨胀,同时物质密度不断从密向稀演化,温度也不断下降。这就是大爆炸宇宙学派的基本主要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宇宙演化大致分几个阶段。

(一)宇宙极早期阶段,又叫基本粒子形成阶段。
在大爆炸后第一秒内,宇宙便开始形成基本粒子,该阶段主要是强子和粒子的生成和湮灭,主要经历以下过程:

首先,从宇宙时的零秒到10-43秒,这是普朗克时间阶段,所有物理学定律不适用。

从10-43秒到10-36秒,这时宇宙的温度极高,物质密度极高,物质的存在形式一般说不清楚,可能处于同质状态。在10-34~10-30秒,有的膨胀模型指出呈指数增长速率膨胀。而暴涨宇宙理论认为:若1滴答=10-34秒,暴涨可能延续几百个滴答,然后就结束了。即经10-32秒之后,决定宇宙基本结构和物理成份的过程,便已告完成了。宇宙跃变结束时,宇宙约有垒球那么大。10-14秒之后,宇宙半径增长到约3英尺,温度冷却到1000亿度,此时,原子的构成成份,夸克和电子形成了。

随着宇宙膨胀,温度继续下降。强子逐渐生成,在宇宙时10-6秒时,原子本身形成了,这时夸克聚集成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聚集成原子核。而原子核和电子形成了原子。最终第一个元素氦,以大大降低的速度,穿过我们今天仍能探测到的高度,其背景辐射,飞遍了整个宇宙。

这时,宇宙中最活跃的是进行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强子,它包括介子和重子(如质子、中子、超子等)。在大爆炸后10-2秒时,宇宙中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开,物质密度下降到1011克/厘米3。这时是轻子起主导作用,宇宙中物质分成以电子、夸克、μ介子、τ子为主,所以是轻子为主导作用阶段。它的主要特征是轻子的分解和正、反粒子的湮灭。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轻子的分解和正、反粒子的湮灭是不断进行的,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光子和中微子,以至当温度降到100亿度时,相对于实物来讲,辐射(光子)占优势。

(二)元素形成阶段,又叫辐射阶段。

大爆炸1秒后,宇宙温度降到大约100亿度,这时宇宙主要含有光子、电子、中微子及其反粒子,还有一些质子和中子。从大爆炸以后的第1秒钟到3分钟,宇宙进入元素形成阶段。在爆炸发生后一秒时,宇宙中的物质密度降到107克/厘米3,这时宇宙不仅整体上膨胀占优势,而且,各处都处于排斥(辐射)为主的阶段,在该阶段后期,实物(如质子、中子、电子等实物粒子)已开始发生很大变化,电子/反电子对在碰撞中的产生率就落到它们的湮灭率之下。这时,多数电子和反电子彼此湮灭,产生更多的光子,只留下少数电子。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却不彼此湮灭,因为这种粒子彼此之间,以及和其它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因此,它们今天仍然到处都有,但因现在的中微子能量太低,无法直接观测。中微子不是无质量的,而有一个小质量,能间接地探测。中微子可能是一种暗物质,具有充分的引力,以停止宇宙膨胀,并使之再次坍缩。大爆炸以后约3分钟,温度下降到约10亿度,这时质子和中子已不再有足够的能量能够逃脱强核力的吸引,即中子开始失去了自由存在的条件,开始与质子合成,形成重氢(氘)原子核,氘核再和更多的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氦核,氦核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以及少量的两个更重元素:锂和铍。于是就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化学元素。因为原子核是由核子(质子和中子)合成的,所以,该阶段又叫核合成(即元素形成)阶段。当温度降到100万℃,早期形成化学元素过程就结束了。核合成结束时,氦的含量按质量计算约占25-30%,氘占1%,其余大部分是氢,剩余的中子衰变为质子,质子是氢的原子核。由于氦十分稳定,所以这些氦能够一直保留到今天。大爆炸以后的几个小时,氦及其它元素的产生即已中止。

计算表明,氦核的活动延续了大约3分钟,并予言宇宙中元素应以特定的比例存在,其中1/4为氦,它用完了所有可利用的中子,余下的核子(没有聚合的质子)自然形成了氢原子核,氢约占3/4。这与天文测量结果相符。所有重元素(锂、碳)占不到1%,这些重元素在晚些时候形成。

另外,在宇宙膨胀最初几分钟内所释放的巨大热量,应当导致某些微量同位素的产生。如:氘又叫重氢,它比氢多一个中子。氢、锂也相继形成,而氘是不能被恒星制造并保留下来的,唯一可行的解释是所有氘都是原始的,它是在在大爆炸中产生的。从而是大爆炸理论的一个佐论。此后,第二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该阶段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光辐射依然很强,也依然没有星体存在。

(三)实物阶段

大爆炸后约1万年,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下降到约10万开,实物密度大于辐射(光子)密度,辐射退居到次要位置,辐射减退后,宇宙间物质主要是气状物质,由于这种物质不再受辐射影响,当发生某种非均匀扰动时,有些气体物质在引力作用凝聚成气体云,气体云再进一步收缩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星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在无数恒星演化中产生太阳和太阳系,并继续演化。

宇宙在3万年时,宇宙温度约1万度。

宇宙产生30万年时,当温度降至约4000开时,进入第三阶段的实质过程。这时,电子和原子核已不再有够多的能量,以克服它们之间的电磁吸引力时,它们就要开始结合成为原子。并且,物质终于与辐射相分离,宇宙才从不透明状态变成透明状态,辐射热因此而散发到各个方向,宇宙沐浴在一种热辐射中,这是“黑体”辐射。并以今天的宇宙微波背景的方式到达我们这里。30万年以来,辐射几乎一直在平稳地传播着。

宇宙辐射物——典型的中子主要直线旅行在气态当中,宇宙学家古思认为,大爆炸之后,宇宙非常热,以至充满了等离子,没有中性原子了,原子都分裂了。因此,电子离开原子核,自由地到处移动,当物质处在等离子状态时,它对辐射物来说,是非常不清晰的,这种自由电荷粒子与形成光的光子非常强烈地相互作用。这样,这些光子就不断地被躯散和吸收,它们从来没有真正地到达任何地方。宇宙继续膨胀和冷却,在那些物质密度比平均密度稍大的一些区域,膨胀被附加的引力所阻滞,该阻滞使某些区域停止膨胀。并重新坍缩,逐渐形成旋转星系和椭圆星系,并逐渐进入稳定状态。

约100万年后,形成许多原子,后来又被“煮”成星体中的重元素,最终产生提供生命诞生的物质。

当原子核与其它原子核相撞时,能被激发,引起共振,这个精确的共振,会产生丰富的碳,满足多种生物的需求,随后的核反应中,产生了元素氧、氮以及生命所必须的其它重元素。

总之,宇宙起始于大爆炸,银河系成形于气团。星体先在银河系中心形成,然后比较迅速成熟,形成今天看到的样子。

膨胀理论告知,在创世的一瞬间的极短时间内,宇宙很快以百倍的膨胀系数,达到了以后150亿年的膨胀量,在此突然剧增的过程中,宇宙在次原子大小时,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成了宇宙在膨胀后时代的特征,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前存在的任何不均性,都可能被急速的膨胀力量抹平。

=====第一次回答

唉。我打了几百字,都没了。。。

1。请你记住温伯格这句话,到目前为止的物理学不是一个完成的逻辑体系.百度可搜到.就是说,现在的理论,并不统一,并不能完全的自圆其说,的确是存在自相矛盾的。但是我们仍然要理解接受这些学说,因为这已经是现代领先的科学成果。唯心并不难以让人接受,只有立足于牛顿力学的层次,才能无视唯心。但是现在已经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弦理论的时代。我们不能用牛顿力学的思维去考虑宇宙大结构,时间,空间等的概念了。

2。霍金是什么人,《旅行到宇宙边缘》是什么人拍的,给什么人看的,不能同日而语。片子受霍金的影响不重,就不对了。

3。你认为不合逻辑的东西,是因为你未深入了解。你对物理了解多少?霍金本人恐怕也不敢说他了解得足够多了。没有人能这么说。所以建议你首先深入去了解学习。

4。建议你多看多想,就能慢慢接受这些貌似不合逻辑,唯心的理论了。宇宙为什么那么迷人?如果仅仅是一个大空间,充满着无数天体,就没什么好迷人的了。

5。忽然的扰动哪来的?既然连点都未能完满解释,未能接受,我们再去解释这个扰动,更加就是唯心了。
好吧,这个问题有点意思,首先lz你要弄清理论和假说直接的关系。

现在很多证据表明宇宙很有可能是起源于一个奇异点singularity
(假说啊,什么是singularity,举个例子,谁也拿不出来,当然理论超越实验是常有的事,当年预言了电子的存在不也很多人反对吗,但是几十年后,真正观察到了,那么假说就变成理论了)
但是宇宙大爆炸现在仍然是一个假说,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实验观察和事实证据可以表明宇宙大爆炸真实发生过,而且爆炸之前的时间没有任何信息(甚至在大爆炸发生后的时间内,光子没有产生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我们无法观察到任何信息)。也就说这个假说存在不可知点,并不是完善的。(确切的说,这个假说的适应条件是宇宙诞生n秒后,而在之前发生的事情是不考虑的)

那么,这么多人接受了这个假说是因为有非常多的间接证据能够用大爆炸来解释。
我可以稍微举例说明下:
1.宇宙膨胀,红移曲线和哈波长数,宇宙在膨胀,(证明了宇宙可能曾经很小);
2.观察数据发现,存在一个我们无法超越的观察距离(180亿光年左右)(就像是你发现地球上的石头有4亿年前诞生的有13亿年前诞生的,但是没有超过46亿年前诞生的就让我们怀疑是不是地球是46亿年前才有);
3.宇宙背景辐射。这个是最有利的证据,人们只能用大爆炸的辐射残留来解释这个在宇宙中任意位置都能观察到的2.7K辐射(考虑到广域,各项同性,能量总量)。
4.空间能量(物质)密度,经过电脑模拟,认为如果物质均匀分布,经历几百亿年会变成现在这种宇宙形态(你知道物质不是均匀分布的,但是物质密集有多密集,稀疏区域有多大是可以用时间决定的)
5.元素比,氢氦锂之间的比例(大部分的氦是大爆炸形成的,假说),还有太阳中重元素的比例,等等吧
直接引用百科:

微波背景辐射的另一特征是具有极高度的各向同性。这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小尺度上的各向同性。在小到几十弧分的范围内,辐射强度的起伏小于0.2-0.3%;其次是大尺度上的各向同性。沿天球各个不同方向,辐射强度的涨落小于0.3%。各向同性说明,在各个不同方向上,在各个相距非常遥远的天区之间,应当存在过相互的联系。

等等等等

但是呢,这只是一个假说,如果我门找到更多的证据,也许在将来可以肯定或者否定它。

好吧,再说一个问题,你认为在逻辑上解释不了的事情未必就是错的,可能是你的知识无法理解而已。因为你没有足够的知识,信息,科学家没法走到你面前一步一步的给你推导他们论证的过程,所以他们只能用这种科教片的形式,大致描述下他们的思想,很主观的给出他们的结论,所以你才会认为唯心。但是,科学不是这个样子的,相对论不是爱因斯坦说,我想引力大概会扭曲空间,而是要给出公式,引力怎么扭曲空间的,扭曲了多少,然后在拿实验验证,这个才是真正的科学。
确切的说,个人认为,很多科教片是非常愚蠢的,因为像这种前沿科学的东西,直接拿到大众面前,怎么解释,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连微积分基础物理都没学过,怎么指望他们能够明白这些需要微分几何来推导的结论,观众只能迷惑下去,谁也不可能去花个10年吧前面的知识都学了再来理解吧。

我学了4个学期的微积分,然后这学期上微分几何,才能看懂爱因斯坦引力方程中的符号的意义,量子理论是四年级的课现在连选都不让我选。黑洞理论呢,估计是研究生课程吧,霍金的宇宙观呢,应该连graduate school都不会offer的课。以前,因为无知,我也怀疑过相对论的正确性的问题,但是一门一门课上下来,就觉得里面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清晰,理所当然的。

还有呢,霍金的几本书我都看过了,当笑话看的,看不懂就放那里去了,弦理论,全息论,时间旅行,信息守恒,怎么可能理解嘛,看不懂了坐在那里郁闷,憋着气在那想,突然脑中灵光一现‘对,就是这么回事’。好吧,恭喜你,肯定是错的,如果你能用自己的大脑补完你不理解的部分,难么他的书为啥要写的这么隐晦,让你去不理解呢,直接简单的解释下不就好了吗:肯定是事实不是像你想的那么简单的。

好吧,我承认今天蛋疼了,主要是前两天刚刚有人给我用中学的三角数学证明的相对论的错误。弄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反驳才好。身边还有个科幻片看多了的家伙,总问我平行世界存不存在,怎么去,他想去,让我找找关系开个后门什么的。。。扯淡了。。。

总之,如果你真的非常有兴趣呢, 好好读英语吧,来美国上graduate school,虽然你仍然会觉得很多地方不明白,但至少你会承认是自己知识不够,无法理解,而不是唯心主义了。

科教片还好,总比什么苏联潜艇出事了全体穿越到恐龙时代来的要好
ps:最近被2021毒害的人也真的不少啊。
ps2:中子星的那位同学,说实话,你的问题好难啊,我完全没有clue的说。给我发下你的教材也许能理解些什么。
1.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暴涨模型最彻底的改革也许是观测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从无中产生的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在以前不能为人们接受,是因为存在着许多守恒定律,特别是重子数守恒和能量守恒。但随着大统一理论的发展,重子数有可能是不守恒的,而宇宙中的引力能可粗略地说是负的,并精确地抵消非引力能,总能量为零。因此就不存在已知的守恒律阻止观测宇宙从无中演化出来的问题。这种“无中生有”的观点在哲学上包括两个方面:①本体论方面。如果认为“无”是绝对的虚无,则是错误的。这不仅违反了人类已知的科学实践,而且也违反了暴涨模型本身。按照该模型,我们所研究的观测宇宙仅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很小的一部分,在观测宇宙之外并不是绝对的“无”。现在观测宇宙的物质是从假真空状态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这种真空能恰恰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和能量形式,并不是创生于绝对的“无”。如果进一步说这种真空能起源于“无”,因而整个观测宇宙归根到底起源于“无”,那么这个“无”也只能是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暴涨模型所涉及的宇宙概念是自然科学的宇宙概念。这个宇宙不论多么巨大,作为一个有限的物质体系 ,也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暴涨模型把传统的大爆炸宇宙学与大统一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观测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形式不是永恒的,应研究它们的起源。它把“无”作为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把“无”和“有”作为一对逻辑范畴,探讨我们的宇宙如何从“无”——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转化为“有”——已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一定意义。
2.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从2000多年前的古代哲学家到现代天文学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经过了哥白尼、赫歇尔、哈勃的从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探索宇宙三部曲,宇宙学已经不再是幽深玄奥的抽象哲学思辩,而是建立在天文观测和物理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现代科学。
目前学术界影响较大的“大爆炸宇宙论”是1927年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的,他认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又详细勾画出宇宙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经一系列元素演化到最后形成星球、星系的整个膨胀演化过程的图像。但是该理论存在许多使人迷惑之处。
宏观宇宙是相对无限延伸的。“大爆炸宇宙论”关于宇宙当初仅仅是一个点,而它周围却是一片空白,即将人类至今还不能确定范围也无法计算质量的宇宙压缩在一个极小空间内的假设只是一种臆测。况且从能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考虑,一个小点无缘无故地突然爆炸成浩瀚宇宙的能量从何而来呢?
人类把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确定为衡量时间的标准——年。但宇宙中所有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不同的,在宇宙范围,时间没有衡量标准。譬如地球上东西南北的方向概念在宇宙范围就没有任何意义。既然年的概念对宇宙而言并不存在,大爆炸宇宙论又如何用年的概念去推算宇宙的确切年龄呢?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提出了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哈勃定律只是说明了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运动速度越快--星系红移量与星系距离呈正比关系。但他没能发现很重要的另一点--星系红移量与星系质量也呈正比关系。
宇宙中星系间距离非常非常遥远,光线传播因空间物质的吸收、阻挡会逐渐减弱,那些运动速度越快的星系就是质量越大的星系。质量大,能量辐射就强,因此我们观察到的红移量极大的星系,当然是质量极大的星系。这就是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星系因质量巨大而红移量巨大的原因。另外那些质量小、能量辐射弱的星系(除极少数距银河系很近的星系,如大、小麦哲伦星系外)则很难观察到,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星系大多呈红移。而银河系内的恒星由于距地球近,大小恒星都能看到,所以恒星的红移紫移数量大致相等。
导致星系红移多紫移少的另一原因是:宇宙中的物质结构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围绕一个中心按圆形轨迹运动的,不是像大爆炸宇宙论描述的从一个中心向四周作放射状的直线运动。因此,从地球看到的紫移星系范围很窄,数量极少,只能是与银河系同一方向运动的,前方比银河系小的星系;后方比银河系大的星系。只有将来研制出更高分辨程度的天文观测仪器才能看到更多的紫移星系。
宇宙中的物质分布出现不平衡时,局部物质结构会不断发生膨胀和收缩变化,但宇宙整体结构相对平衡的状态不会改变。仅凭从地球角度观测到的部分(不是全部)可见星系与地球之间距离的远近变化,不能说明宇宙整体是在膨胀或收缩。就像地球上的海洋受引力作用不断此涨彼消的潮汐现象并不说明海水总量是在增加或减少一样。
1994年,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弗里德曼等人,用估计宇宙膨胀速率的办法计算宇宙年龄时,得出一个80~120亿年的年龄计算值。然而根据对恒星光谱的分析,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年龄为140~160亿年。恒星的年龄倒比宇宙的年龄大。
1964年,美国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探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是因为布满宇宙空间的各种物质相互之间能量传递产生的效果。宇宙中的物质辐射是时刻存在的,3K或5K的温度值也只是人类根据自己判断设计的一种衡量标准。这种能量辐射现象只能说明宇宙中的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在大尺度空间整体分布的相对均匀性和星际空间里确实存在大量我们目前还观测不到的“暗物质”。
至于大爆炸宇宙论中的氦丰度问题,氦元素原本就是宇宙中存在的仅次于氢元素的数量极丰富的原子结构,它在空间的百分比含量和其它元素的百分比含量同样都属于物质结构分布规律中很平常的物理现象。在宇宙大尺度范围中,不仅氦元素的丰度相似,其余的氢、氧……元素的丰度也都是相似的。而且,各种元素是随不同的温度、环境而不断互相变换的,并不是始终保持一副面孔,所以微波背景辐射和氦丰度与宇宙的起源之间看不出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大爆炸宇宙论面临的难题还有,如果宇宙无限膨胀下去,最后的结局如何呢?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指出,能量从非均匀分布到均匀分布的那种变化过程,适用于宇宙间的一切能量形式和一切事件,在任何给定物体中有一个基于其总能量与温度之比的物理量,他把这个物理量取名为“熵”,孤立系统中的“熵”永远趋于增大。但在宇宙中总会有高“熵”和低“熵”的区域,不可能出现绝对均匀的状态。所以,那种认为由于“熵”水平的不断升高而达到最大值时,宇宙就会进入一片死寂的永恒状态,最终“热寂”而亡的结局,是把我们现在可观测到的一部分宇宙范围当作整个宇宙的误识。
根据天文观测资料和物理理论描述宇宙的具体形态,星系的形态特征对研究宇宙结构至关重要,从星系的运动规律可以推断整个宇宙的结构形态。而星系共有的圆形旋涡结构就是整个宇宙的缩影,那些椭圆、棒旋等不同的星系形态只是因为星系年龄和观测角度不同而产生的视觉效果。
奇妙的螺旋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这种螺旋现象对于认识宇宙形态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大至旋涡星系,小至DNA分子,都是在这种螺旋线中产生。大自然并不认可笔直的形式,自然界所有物质的基本结构都是曲线运动方式的圆环形状。从原子、分子到星球、星系直到星系团、超星系团无一例外,毋庸置疑,浩瀚的宇宙就是一个大旋涡。因此,确立一个“螺旋运动形态宇宙模型”,比那种作为所有物质总和的“宇宙”却脱离曲线运动模式而独辟蹊径,以直线运动方式从一个中心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更能体现真实的宇宙结构形态。
首先需要强调,大爆炸学说只是一种推论,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证实它。如果你非要问它是不是正确的,我只能告诉你:本人不敢说它正确,但至少是目前最合理的理论。
宇宙是137亿年前产生的,之前是引力奇点。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点”,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在奇点脱离极限扩张以前,所有的状态对于现存世界没有影响,我们不可能从现在状态推导到奇点以前的状态。
关于大爆炸的理解,许多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错误。实际上是先有宇宙,后有大爆炸。奇点发生暴胀,宇宙出现,暴胀时间仅有10^-43秒,空间已有十几千米,因此暴胀是超光速的。此后,整个宇宙大爆炸(大爆炸不存在爆心),天体产生,宇宙正式开始膨胀。

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的阿基米德,你知道有哪些故事么?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诞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今意大利锡拉库萨)。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他十一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古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里亚城去学习。

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文化贸易的中心之一。这里有雄伟的博物馆、图书馆,而且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曾跟很多学者密切交往。他在学习期间对数学、力学和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在他学习天文学时,发明了用水利推动的星球仪,并用它模拟太阳、行星和月亮的运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现象。为解决用尼罗河水灌溉土地的难题,它发明了圆筒状的螺旋扬水器,后人称它为“阿基米德螺旋”。

公元前240年,阿基米德回叙古拉,当了赫农王的顾问,帮助国王解决生产实践、军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

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攻陷叙拉古,正在聚精会神研究科学问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蛮横的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阿基米德的科学成就】
在古希腊后期,又出现了一位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阿基米德。
他正确地得出了球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抛物线所围成的面积和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著名的还是求阿基米德螺线(ρ=α×θ)所围面积的求法,这种螺线就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
锥曲线的方法解出了一元三次方程,并得到正确答案。
阿基米德还是微积分的奠基人。他在计算球体、圆柱体和更复杂的立体的体积时,运用逐步近似而求极限的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微积分计算的基础。
最有趣的是阿基米德关于体积的发现:
有一次,阿基米德的邻居的儿子詹利到阿基米德家的小院子玩耍。詹利很调皮,也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
詹利仰起通红的小脸说:“阿基米德叔叔,我可以用你圆圆的柱于作教堂的立柱吗?”
“可以。”阿基米德说。
小詹利把这个圆柱立好后,按照教堂门前柱子的模型,准备在柱子上加上一个圆球。他找到一个圆柱,由于它的直径和圆柱体的直径和高正好相等,所以球“扑通”一下掉入圆柱体内,倒不出来了。
于是,詹利大声喊叫阿基米德,当阿基米德看到这一情况后,思索着:圆柱体的高度和直径相等,恰好嵌入的球体不就是圆柱体的内接球体吗?
但是怎样才能确定圆球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呢?这时小詹利端来了一盆水说:“对不起,阿基米德叔叔,让我用水来给圆球冲洗一下,它会更干净的。”
阿基米德眼睛一亮,抱着小詹利,慈爱地说:“谢谢你,小詹利,你帮助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阿基米德把水倒进圆柱体,又把内接球放进去;再把球取出来,量量剩余的水有多少;然后再把圆柱体的水加满,再量量圆柱体到底能装多少水。
这样反复倒来倒去的测试,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奇迹:内接球的体积,恰好等于外包的圆柱体的容量的三分之二。
他欣喜若狂,记住了这一不平凡的发现:圆柱体和它内接球体的比例,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3∶2。
他为这个不平凡的发现而自豪,他嘱咐后人,将一个有内接球体的圆柱体图案,刻在他的墓碑上作为墓志铭。
阿基米德的惊人才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敬佩。朋友们称他为“阿尔法”,即一级数学家(α—阿尔法,是希腊字母中第一个字母)。
阿基米德作为“阿尔法”,当之无愧。所以20世纪数学史学家E.T.贝尔说:“任何一张列出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中,必定包括阿基米德。
“另外两个数学家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丰功伟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对比,拿他们的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我们说,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在于他既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研究抽象数学的科学方法,又使数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在科学发展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对后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阿基米德无可争议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之一,他在诸多科学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使他赢得同时代人的高度尊敬。

力学方面: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他系统并严格的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阿基米德系统地研究了物体的重心和杠杆原理,提出了精确地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指出在物体的中心处支起来,就能使物体保持平衡。他在研究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定律,并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几何学方面: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穷竭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他用圆内接多边形与外切多边形边数增多、面积逐渐接近的方法,比较精确的求出了圆周率。面对古希腊繁冗的数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还首创了记大数的方法,突破了当时用希腊字母计数不能超过一万的局限,并用它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天文学方面: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星球仪,他还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

著述: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他的著作集中探讨了求积问题,主要是曲边图形的面积和曲面立方体的体积,其体例深受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影响,先是设立若干定义和假设,再依次证明,作为数学家,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抛物线求积》、《论螺线》、《论锥体和球体》、《沙的计算》等数学著作。作为力学家,他着有《论图形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原理》等力学著作。

其中《论球与圆柱》,这是他的得意杰作,包括许多重大的成就。他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出关于球与圆柱面积体积等50多个命题。《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从几个基本假设出发,用严格的几何方法论证力学的原理,求出若干平面图形的重心。《数沙者》,设计一种可以表示任何大数目的方法,纠正有的人认为沙子是不可数的,即使可数也无法用算术符号表示的错误看法。《论浮体》,讨论物体的浮力,研究了旋转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阿基米德还提出过一个“群牛问题”,含有八个未知数。最后归结为一个二次不定方程。其解的数字大得惊人,共有二十多万位!

除此以外,还有一篇非常重要的著作,是一封给埃拉托斯特尼的信,内容是探讨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这是1906年丹麦语言学家J.L.海贝格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发现的一卷羊皮纸手稿,原先写有希腊文,后来被擦去,重新写上宗教的文字。幸好原先的字迹没有擦干净,经过仔细辨认,证实是阿基米德的著作。其中有在别处看到的内容,也包括过去一直认为是遗失了的内容。后来以《阿基米德方法》为名刊行于世。它主要讲根据力学原理去发现问题的方法。他把一块面积或体积看成是有重量的东西,分成许多非常小的长条或薄片,然后用已知面积或体积去平衡这些“元素”,找到了重心和支点,所求的面积或体积就可以用杠杆定律计算出来。他把这种方法看作是严格证明前的一种试探性工作,得到结果以后,还要用归谬法去证明它。

重视实践:阿基米德和雅典时期的科学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就是他既重视科学的严密性、准确性,要求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精确的、合乎逻辑的证明;又非常重视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他非常重视试验,亲自动手制作各种仪器和机械。他一生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构和机器,除了杠杆系统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举重滑轮、灌地机、扬水机以及军事上用的抛石机等。被称作“阿基米德螺旋”的扬水机至今仍在埃及等地使用。

【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

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

赫农王对阿基米德的理论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将它们变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国王说:“这恐怕实现不了,你还是来帮我拖动海岸上的那条大船吧。”当时的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了一条船,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很多天。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下来。 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洗澡的故事

关于阿基米德,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Eureka,意思是“我知道了”)。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爱国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作战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

另一个难以置信的传说是,他曾率领叙拉古人民手持凹面镜,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

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212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75岁的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了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无知的士兵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了。

【阿基米德对后世的影响及后世对他的评价】

有人说,是残暴和无知残害了阿基米德.据说罗马皇帝知道自己的士兵杀死了阿基米德后,很后悔.
阿基米德早年在当时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学习,以后和亚历山大的学者保持紧密联系,因此他算是亚历山大学派的成员。

阿基米德是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特别是在几何学方面.他的数学思想中蕴涵着微积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没有极限概念,但其思想实质却伸展到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里去,预告了微积分的诞生。 正因为他的杰出贡献,美国的E.T.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象阿基米德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拿他来做自己的楷模。

后人常把他和I.牛顿、C.F.高斯并列为有史以来三个贡献最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尽管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来部,但多数是几何著作,这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砂粒计算》,是专讲计算方法和计算理论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计算充满宇宙大球体内的砂粒数量,他运用了很奇特的想象,建立了新的量级计数法,确定了新单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数量的模式,这与对数运算是密切相关的。

《圆的度量》,利用圆的外切与内接96边形,求得圆周率π为:22/7 <π<223/71 ,这是数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指出误差限度的π值。他还证明了圆面积等于以圆周长为底、半径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使用的是穷举法。

《球与圆柱》,熟练地运用穷竭法证明了球的表面积等于球大圆面积的四倍;球的体积是一个圆锥体积的四倍,这个圆锥的底等于球的大圆,高等于球的半径。阿基米德还指出,如果等边圆柱中有一个内切球,则圆柱的全面积和它的体积,分别为球表面积和体积的 。在这部著作中,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抛物线求积法》,研究了曲线图形求积的问题,并用穷竭法建立了这样的结论:"任何由直线和直角圆锥体的截面所包围的弓形(即抛物线),其面积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三分之四。"他还用力学权重方法再次验证这个结论,使数学与力学成功地结合起来。

《论螺线》,是阿基米德对数学的出色贡献。他明确了螺线的定义,以及对螺线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还导出几何级数和算术级数求和的几何方法。

《平面的平衡》,是关于力学的最早的科学论著,讲的是确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重心问题。

《浮体》,是流体静力学的第一部专著,阿基米德把数学推理成功地运用于分析浮体的平衡上,并用数学公式表示浮体平衡的规律。

《论锥型体与球型体》,讲的是确定由抛物线和双曲线其轴旋转而成的锥型体体积,以及椭圆绕其长轴和短轴旋转而成的球型体体积。

丹麦数学史家海伯格,于1906年发现了阿基米德给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传抄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信件和传抄本中,蕴含着微积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没有极限概念,但其思想实质却伸展到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里去,预告了微积分的诞生。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约公元前287年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古拉,公元前212年卒于同地。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样,问题就解决了。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另外还有他用镜子烧掉敌人战船。被杀前叫敌人等一等,让他做完一道数学题目的故事也脍炙人口。
最后被入侵者杀害了。
楼主感兴趣可以看看大师岩明均的漫画《神鬼战略》。
阿基米德测真假王冠
阿基米德还发现过浮力

..考考大家: 这是一道可以测出一个人有没有商业头脑的数学题。算对了就不用上班了,做生意去,算

蒋师傅是卖牛肉的,一公斤牛肉进价48元。现市场价大甩卖36元一斤。顾客买了两公斤,给了蒋师傅200元假钱,蒋师傅没零钱,于是找邻居换了200元。事后邻居存钱过程中发现钱是假的,被银行没收了,蒋师傅又赔了邻居200,请问蒋师傅一共亏了多少?(这道题目不简单,到底亏了多少?这是在某群做的一道题,500人的群,半个小时之内只有两人答对, 试试我们这个群!
看了很多答案,只要超过200元的都是错误的!超过200都是错的!超过200都是错的!
先确定思路,顾客拿出200元假钞,肉老板充其量损失200元,所以超过200元都是错误的!
到底肉老板损失多少,我们算下:
肉进价48元一公斤,售价72元一公斤。顾客买了2公斤,即为96元,又找给顾客200-144=56元,合计顾客拿走96元+56元=152元。
和邻居借了200元零钱,还剩余144元,再补56元还给邻居即可。

综上所述,肉老板共损失152元。
这个邻居就是出来搅和的,其实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题就是很简单的,收到200假币,你就亏损进货价96和找零56。 所以是96+56=152
如果是在认死理,那你就这么理解。 蒋师傅亏了96的肉这没错吧? 然后这56的找零哪来的 ,是不是邻居手里借来的?? 那么这56块钱就是邻居亏的,邻居给了蒋师傅200,蒋师傅帮邻居亏出去56,那蒋师傅手里还剩下144. 等邻居让蒋师傅还钱的时候,因为蒋师傅亏出去56所以必须自掏腰包填补这个空缺,所以自己掏了56. 最后蒋师傅消费 96的肉钱和帮邻居亏出去的56块钱,一共是152。 公斤和斤看错了,但这不影响思路。改成公斤就行了,我懒得改,很多年前的题了。

蒋师傅一共亏了人民币152元。我的分析如下:蒋师傅牛肉的进货价为48元一公斤即24元一斤,客人以36元的价格买了4斤即144元,客人给了200元假钱蒋师傅,蒋师傅没零钱,于是找邻居换了200元钱;实际进货价24元一斤乘以4斤即96元;按客人如果给的是真钱来计算144元减去96元等于48元,蒋师傅纯赚48元钱。后来邻居存钱过程中,银行发现200元为假钱,蒋师傅又赔了200元给邻居,蒋师傅虽然赔了200元给邻居,但邻居当时换给蒋师傅的200元是真钱,等于是蒋师傅把原来邻居的200元退还给邻居。蒋师傅亏损的是牛肉的成本价96元加上找给客人的56元及蒋师傅本该赚的48元钱。因收的200元为假钱,蒋师傅没有纯赚48元,也没有亏损这48元,(即蒋师傅实际亏损牛肉成本价96元及找给客人的56元钱共计152元。)

首先顾客的钱是假的,所以等于他没出一分钱得到了4斤牛肉和56元钱,再算老板亏的找顾客56元和牛肉进价48元顾客买了4斤,所以就是56+(48×4)=248
总的来说老板亏了248元。
200块换钱,是误导条件。
想着老蒋本来就有零钱即可避免此干扰
邻居这个角色,就是个误导人的角色。全程他亏损为0
蒋师傅亏损为:卖出牛肉的成本+找零
骗子盈利为:到手的牛肉+找零
二者等价,即骗子所得,即是蒋师傅的亏损。
忽略数字干扰,忽略角色干扰
正确答案应该是208元,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主要是看不清楚一个公斤和一个(市)斤的单位,进货价48元一公斤!(卖出2公斤那就是卖出4斤),至少进4斤牛肉,里面低价抛售的价是36一斤(其实36一斤已经有赚了,因为进货价其实是24元一斤)。(成本:进货价4斤牛肉96元),((36-42=12元,每斤牛肉赚12元,一共卖出4斤,利润:共赚48元(划重点)),36每斤*卖出4斤=共收到144元。老蒋拿假钱200去换了200元真钱回来找给别人56元,((但是身上还是剩有144元的真钱)划重点)。然后银行没收了200元,老蒋赔偿邻居200元其实是同一个200元。就是最后老蒋真正要赔的是邻居的200元+找钱给客户的56元=256元。但是这256元只是表面亏的钱,因为在口袋里面还有144元真钱(144元中包含进肉的成本96元和利润的48元。),所以还要拿256元-利润的48元=208真正亏的钱!96元进货价还在口袋里所以成本没亏。因为我们要计算的是真正亏的钱是多少…
本文标题: 把一个科学问题做穿帮、做到底、做融化、做蒸发、做得没有了。你知道这样的学者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4166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明朝第一次科举考试中榜学子为什么全是南方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缩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