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如果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可以成功绕过国会称帝吗 如果不可以,怎样才有机会

发布时间: 2022-10-17 05:01: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哪位能介绍一下“深挖洞,广积粮”那段历史?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国元勋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一...

华盛顿如果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可以成功绕过国会称帝吗 如果不可以,怎样才有机会

哪位能介绍一下“深挖洞,广积粮”那段历史?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国元勋奉行“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的策略,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另一位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首毛泽东。

在朱元璋称帝之前,所奉行的策略是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是指加强军事防备,巩固后方;广积粮是指发展经济生产,储备粮食,增强经济实力;缓称王则是指不要过早称帝,以免树敌过多。这三条建议极具战略眼光,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1969年,中苏关系到达冰点,处于剑拔弩张之势。中苏边境,苏军55个步兵师,12个战役火箭师,10个坦克师,4个空军军团,总兵力足有100万。 百万大军,这算什么?我有500万大军与之抗衡。就算他的一万辆坦克突破了我的第 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这是当时的形势,毛估计苏联要有400万军队才能够获胜,而苏联总兵力只有320万,不可能全部投入与中国的战争,这让毛心中有底,认定苏联不可能打赢对中国的战争,如果不能够打赢,那么是否开战苏联方面还需要仔细掂量。

当时苏联已经有了原子弹,万一苏联使用原子弹、发动核战争呢?怎么办?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勃列日涅夫敢作出来吗?毛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九字方针——“深挖洞 广积粮 不称霸”。

深挖洞就是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要挖防空洞,万一出现核侵略,人们可以进入地下,以保存力量;广积粮就是要搞好物质储备,在地下几年时间不出来也不愁饿死;不称霸向世人宣布,中国队其他国家没有威胁,或者威胁不大,真正大家应该堤防的应该是那些想称霸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苏联)。“不称霸”这三字让美国听了很舒服,让其他国家听了也舒服,但是苏联听了估计不爽——师出无名还要提防着美国的干预,不敢轻举妄动。一举三得。

分析当时这两人所面临的环境,有这么几个共同点:
1、有实力、但是还不够,同时还有比自己强的队伍或国家存在;
2、最终都有必胜的把握,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3、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共同决定这两人最后都会是赢家。

所以,面对彼时的局势,隐忍和暗中加强实力以应对最坏的情况,最终将赢得全胜的局面。第二代领导人奉行的韬光养晦政策也几乎是如出一辙,一脉相承。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希望美国保持中立。

可美国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经过磋商,美国得出结论:一是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二是应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最后“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我们”。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毛泽东果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三线,实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开挖地下工事。

在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军事实力以及美国的施压下,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局势开始缓和
珍宝岛事件”于1969年3月2日发生后,苏联为了实现其扩张政策,挽回失败的面子,决定将和中国的边境武装冲突升级。
3月15日上午8:03,苏军在珍宝岛上的潜伏小分队打响了第一枪。2分钟后,苏军的二辆装甲车,引导步兵二十余人,沿着冰冻的江面,开始进攻。中方步兵、炮兵相继奋起反击,双方激战一小时余,苏军被击退,冰面上遗留下十几具苏军尸体和一辆被击毁的装甲车。
9:46,苏军的第二次进攻开始了,正面由三辆坦克、三辆装甲车导引冲击,另有四辆坦克从岛南端侧后的江汊上穿插过来,企图切断江岸同岛上的联系,将岛上的中国军队包围全歼。
苏军根本没料到我军会在结冰的江面上布下反坦克雷,坦克只管轰隆隆地往前冲。一辆T62新型坦克在被我军的火箭弹击中后,又开进了雷场,钢铁的履带碾上了反坦克雷,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履带被炸断了,先前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三十多吨重的铁家伙,顿时瘫在江面上,一动也不能动。
那几天,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正在多瑙河上的玛吉特岛召开华沙条约国首脑会议。
3月15日深夜,随同他一起来参加会议的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来了,勃列日涅夫示意国防部长坐下,埋头看他带来的战报。勃列日涅夫突然抬起头来,“那辆倒霉的坦克,瘫在达曼斯基岛(即珍宝岛)的江汊上,那是什么地方?”
格列奇科说:“是在达曼斯基岛西侧靠中国一边的江面上。”
“这么说,是留在中国的领土上了?”勃列日涅夫皱起了眉头,想了想,说:“T62坦克是我国研究多年的新成果,上面的一些设备,比如红外线夜视仪、射击双向稳定器、大功率柴油机等等,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所以,这辆坦克不能落在中国人手里!”
格列奇科点点头:“请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苏军先是向坦克的周围发射了许多的地雷,但是被中国军队给排除了。于是苏军又组成了一个突击小分队。这支小分队由六人组成,全是精擅单兵战术、身强力壮的侦察兵尖子。他们携带一百多公斤炸药,乘着黑夜的掩护悄悄摸过江来,实施破坏活动。但是最终还是无功而还。
冰已经全部融化,5月2日,来自我海军北海舰队的三名潜水员潜入江底,用钢绳把坦克缚住,岸上数辆重型卡车牵引,终于把坦克拖上了岸。
1969年5月4日,星期日。“基塔伊斯卡雅”特务学校“中国部”教务主任格力伯特上校派在俄的中国人窦祥松去执行破坏T62坦克的任务。
窦祥松何许人?为什么要派他到中国边境炸毁坦克?
事情还得追述到1967年5月黑龙江省虎林县虎林镇的一起“无头双尸谋杀案”。
窦祥松是当地恶霸窦顺仁的独生儿子,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窦顺仁就被人民政府镇压。窦祥松对人民政权怀恨在心。几年后,窦祥松又因调戏妇女和偷盗公物而被判了三年徒刑。1961年,窦祥松刑满释放被遣送原籍。他是个屡教不改之徒,又喜欢小偷小摸,拈花惹草,所以经常被治保干部叫去训话,接受教育。为此他怀恨在心。1967年5月上旬的一个风雨之夜,窦祥松杀害了治保干部张秀英、郝某夫妇两人,把两人头颅砍下来,装在一个塑胶口袋里。然后,乘黑夜越境外逃……
1969年5月8日深夜,一条苏联边防军的巡逻艇悄悄驶过乌苏里江,在距珍宝岛十里外的一段平坦的江边停了下来。一个苏军上尉从舱里探出半截身子,用红外线夜视望远镜朝漆黑的江岸上观察了一会,然后向坐在旁边的窦祥松点点头,用俄语说了句什么。窦祥松站起来,一个苏军士兵把一个登山背包给他背上。窦祥松走到甲板上,一窜纵上了岸,头也不回地钻进了黑暗之中。
根据克格勃专家制定的方案,窦祥松上岸以后将绕道兴凯湖,转往虎林县通往密山市的中途某个小镇,等候运送T62坦克的汽车经过时,伺机破坏。
他在通往兴凯湖的路上拦了一辆拖拉机,并大方地甩给了司机10元钱。20世纪60年代时,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眼前这个拖拉机手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拖拉机手惊奇之余,喜出望外,把这个特殊乘客扶上后面的拖斗。拖斗里,拖着两个庄稼汉。一个三十来岁,一个五十来岁,他们是生产队临时派给拖拉机手的装卸工。窦祥松朝他们点点头,微微一笑,在两人对面坐了下来。那个五十多岁的庄稼汉对这个半途搭车的青年产生了怀疑。此人姓庄名树宝,26年前,他因生活所迫,经人介绍去窦祥松的父亲窦顺仁那里打工,结果差点被窦顺仁迫害致死。
庄树宝看到眼前这个人和窦顺仁极其相像。庄树宝一见之下,心里“咯噔”一声;奇怪,此人莫非就是窦恶霸那个杀人犯儿子?
那时候,边境地区群众的警惕性特别高,在窦祥松下车后,庄树宝马上去了派出所。窦祥松就这样被抓获了。被捕后,供出了其充任克格勃间谍,受命潜入中国执行炸毁T62坦克破坏任务的全部经过。同年9月下旬,窦祥松在哈尔滨被判死刑,执行枪决。
那辆苏制的T62坦克,如今被放置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
感谢美国人,使我们免受了核打击!
中苏边界 珍宝岛事件

明朝时期并没有水泥,明城墙为何可以做到六百年都不倒?

明朝时期虽然没有水泥,但是明朝的城墙在屹立六百年后依然非常的坚固。这首先是因为朱元璋一开始严厉的制度,让下面的人根本就不敢偷工减料,质量自然也就很好了,再有就是因为古代城砖的工艺很好,就像长城一样,明城墙的城砖也加入了糯米来增加黏性,所以质量是没的说的。

第一,因为朱元璋的监督,所以明城墙在质量方面没的说。

朱元璋当初在称帝之前采取的策略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待修建城墙是非常重视的,毕竟这是为了日后保护自己用的城墙,所以在质量方面一定不可以马虎,后来朱元璋称帝以后,又一步步的对城墙进行加固完善,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因为小时候的遭遇,所以他对贪官污吏格外的痛恨,针对贪污,制定了一系列残酷的刑罚,修建城墙的位置是天子脚下,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干活,谁敢懈怠。

第二,古人的工艺高明。

明城墙的基础材料就是城砖,而城砖工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很成熟了,而且保证城砖的质量,他们采用的实名制,每块城砖上都有制造者的姓名,这样以后出了问题也好追究责任,再加上古代那严厉的惩罚手段,谁敢不认真,而这也是城砖质量好的原因之一,城砖质量好,做出来的城墙自然也就非常的结实,在明城墙的城砖里,还有一种材料就是糯米浆,虽然建筑成本比较高,但是为了日后的安全着想,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加上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大富豪沈万三,所以钱都不是事。

第三,明城墙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威胁。

明城墙唯一一次经历的战争就是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不过等到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城门已经打开了,所以也就免受战火的洗礼了,再后来朱棣上位以后,就开始着手迁都的事情了,所以明城墙也就没再经历什么战火洗礼,这也是它可以六百年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因为当时的工匠非常厉害,他们用另一种很好的材料代替了水泥,所以明城墙600年都不倒。比现在的不少豆腐渣工程要强太多了。
三种原因1应该是质量非常好,2是古人的工艺非常高明,3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威胁
他们是用草木灰和泥土混合起来作为粘合剂,然后这样就可以做到砖头和砖头之间紧密联合。
城墙的石灰中混入了煮熟的糯米,黏合性很强。

哪位皇帝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尽管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他还非常清楚粮食等物资对支持他的政权与军事活动的重要性。尽管军务繁忙,他每到一地,总要关心当地农业生产,鼓励种田养蚕。他安排军队耕种粮食,称为屯田。任命专管官员,负责修筑堤防,兴修水利,保证军粮的供应。
在徽州,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实际总结了朱元璋一贯实行的方针,他非常地高兴。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帝业的。
朱元璋听从了朱升的建议。
朱元璋
朱元璋
本文标题: 华盛顿如果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可以成功绕过国会称帝吗 如果不可以,怎样才有机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342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鉴真东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宋太祖赵匡胤临死前是否已被架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