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的王皇后怎么做才能赢呢

发布时间: 2022-10-12 22:01: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武则天是怎样打败其它女人的秘密唐太宗逝世以后,按照一般的规定,作为先帝众多嫔妃之一的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这些出家的嫔妃,都是...

唐高宗的王皇后怎么做才能赢呢

武则天是怎样打败其它女人的秘密

唐太宗逝世以后,按照一般的规定,作为先帝众多嫔妃之一的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这些出家的嫔妃,都是没有儿子的,如果有儿子就可以随从儿子生活。武则天年轻,但没有为唐太宗生下子女,所以只有随众多的嫔妃进入寺院。以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前景一望可知,有生之年必将伴随晨钟暮鼓,孤灯读经了。
  然而,武则天的命运因为与高宗的感情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大约是永徽元年(650),唐太宗去世周年的时候,唐高宗到感业寺上香,于是,跟武则天相遇。这可真是历史时刻,两人的深厚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两地相思,充分发酵。
  《唐会要》卷三的记载是:“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有泪无声谓之泣。武则天的默默流泪,一定打动了唐高宗,于是皇帝也顾不得九五之尊,跟着潸然泪下。这个场面,看来有别人在场,感人肺腑。
  关于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历史有记载,但很模糊,没有谁知道感业寺的具体方位。
  最近有学者怀疑,感业寺本身就是子虚乌有,那是根据另一个寺院“德业寺”编造的。于是,王皇后决定充分利用两人的关系。王皇后当时的问题是在与萧淑妃的争风吃醋中,居于下风。萧淑妃是唐初名臣萧的族孙女,而萧家是南朝萧齐的后裔,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血统高贵。她跟唐高宗感情很好,已经为高宗生了一儿两女。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在讲究家族出身的时代,这可是天大的资本。
  当时中国有几大姓为天下所宠信,这就是清河与博陵的崔氏、范阳的卢氏、赵郡与陇西的李氏、荥阳的郑氏和太原王氏。以上姓氏别处也不少,但是只有以上地区的这些姓氏才地位崇高。王皇后不仅出身于地位崇高的士族,她的家族也与李唐皇室早有因缘。王皇后爷爷的兄弟就娶了同安长公主,而正是这位长公主出面向唐太宗介绍,才成就了这门婚事。王皇后在李治还是晋王的时候就嫁给了她,成为晋王妃。李治成了皇帝,她便晋升为皇后。但是,没有资料详细记载,唐高宗为什么不喜欢王皇后。《旧唐书》的《王皇后传》说王皇后“有美色”,《新唐书》的《王皇后传》说她“婉淑”,两者相加,正是贤惠美丽。有这么多重要优点高宗还不喜欢,可能是因为性格与高宗不合。反正,高宗更喜欢萧淑妃,而王皇后虽然身为皇后,但却没有机会为高宗生得儿女。
  王皇后对于自己的后位还是很看重的,她在努力斗争,争取赢来高宗的欢心。在她与萧淑妃一对一的斗争不成功的背景下,得知高宗与武则天的关系,于是希望借助武则天离间皇帝跟萧淑妃的感情。她利用自己管理后宫的权力,把武则天接进宫来,让她秘密地蓄起头发。大约同时,也对武则天进行了忠诚训练和教育。对于武则天而言,出家为尼是朝廷的规定,她自己即使不愿意也是无力抗拒的,而现在命运出现了转机,她必须抓住不放。王皇后虽然比武则天还小几岁,但是人家毕竟是皇后,决定着武则天的命运,武则天不管内心如何思想,行为上必须百分之百符合皇后的要求。当王皇后对武则天的一切都满意以后,正式向唐高宗推荐武则天,唐高宗愉快地接纳了武则天,也应该对皇后的开明大方表示了好感。
  应该说,王皇后的用间政策成功了一半。武则天成功地离间了萧淑妃与皇帝的关系,从此以后武则天跟唐高宗如胶似漆,亲密无间,萧淑妃果然被冷落在一旁,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和洋洋得意。王皇后这个时候一定得意非常,暗暗夸奖自己聪明能干,手腕高明。但是,王皇后的理想不是仅仅离间,她要完整地夺回属于自己的皇帝。按照她的设计,武则天完成离间任务以后就应该自动离开,把空出的位置留给自己。但是,她越观察越发现,她最后的愿望没有希望达成,因为武则天没有这个意思,她似乎要永久地占有皇帝。
  我们今天无法了解,当初王皇后给武则天到底交代了什么任务,武则天是否没有完整地完成任务,或者是中途背叛。就像我们看到的间谍影片那样,能干的间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了真相,于是自己背叛了原来的组织,成为组织追杀的对象。王皇后现在决定对武则天展开斗争,并且与萧淑妃建立了统一战线,同仇敌忾,携手打击武昭仪。但是,高宗挚爱武则天,王皇后和萧淑妃联合起来也不能取胜。《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记载:“后及淑妃宠皆衰,更相与共谮之,上皆不纳。”她们的斗争方式似乎很单一,就是找机会说武则天的坏话,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在皇后和武昭仪之间,皇帝更加倾向于武则天。这里,感情因素显然是主要的。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看来是王皇后没有想到的。那么她最初的战略设计,在这个时候也显露出缺陷。她与唐高宗的问题,此前与萧淑妃的竞争,后来与武则天的竞争,其实质都是感情竞争。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重要的条件其实是唐高宗。
  但是,她的战略既考虑了唐高宗的感情,利用武则天就是看中了武则天与唐高宗的感情;同时又忽略了唐高宗的感情,他既然喜欢武则天,又怎么会舍弃武则天回头来找王皇后呢?难道这个世界上只有萧淑妃和你王皇后两个女人不成?与此同时,她更没有考虑武则天的感情。是不是王皇后认为武则天各方面的条件加起来是不利的,武则天没有长久的竞争能力呢?完全有可能。
  这说明,结婚多年的王皇后对于感情问题还相当无知,她一定更相信,门当户对这些外在条件才是感情的基础。所以在她看来,萧淑妃有南朝皇家背景,有萧瑀这样的爷爷,在竞争中击败自己是有必然性的;而武则天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父亲虽然是唐朝开国功臣,但是已经去世很多年,武则天本人既当过太宗皇帝的才人,自身也年纪偏大,总之不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她说不定还认为,武则天这样的人,在内宫找到一个安身之所已经是很大的奢望了,不该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想法,不可能不对皇后大人礼让三分。王皇后在感情竞争方面,想的大约都是非感情的因素,所以当她发现武则天跟皇帝彻底好上了的时候,肯定是恼羞成怒的。自己的感情问题靠别人去解决,这是王皇后的根本问题所在,有人说她利用武则天是引狼入室,其实关键是她的方针政策的南辕北辙。这是王皇后自己犯的错误,不能怨武则天背信弃义。
  过去,在这件事情上,人们似乎习惯指责武则天,其实就道德而言,王皇后的行为也不高尚。其一,她当然知道武则天的背景,知道武则天与高宗的结合有悖伦常,但是她为自己的利益还是利用了武则天。第二,武则天与高宗的感情也是感情,企图用别人的感情为自己的感情服务,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利用甚至玩弄别人的感情在道德上也无立足之处。当然,本质上说,这是一个感情问题,不完全是道德问题。道德有是非,感情是无是非的。
  另外,王皇后其人,有天然的缺陷,简单地说就是太骄傲。《新唐书》卷七六《王皇后传》说:“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而母(魏国夫人)柳奭见内人尚宫无浮礼。故昭仪伺后所薄,必款结之,得赐予,尽以分遗。由是后及妃所为必得,得辄以闻,然未有以中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也说:“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奭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王皇后在家世、出身、与皇室的关系以及年轻漂亮等等方面都拥有武则天比拟不了的优势条件,但是,为什么她就是竞争不过武则天呢?从他家人的习惯行为,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所在。他们是一个傲慢的家族,在内宫之中,不礼待其他人,更不可能去讨好别人。
  而武则天既没有骄人的家族传统,也没有当朝的宰相舅舅。武则天的家世没有什么可以依凭的,父亲武士(寻+蒦)虽然早年参加了晋阳起兵,但如今已经去世多年,她的哥哥们也谈不上什么势力。武则天在深宫之中,没有任何依靠,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她除了依靠跟皇帝的感情,还有什么可以依靠呢?只有用自己谦卑的姿态,笼络身边能够笼络的小人物。结果,她得到了众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武则天对于王皇后斗争的胜利,从一个方面来说,是平民战胜了贵族。
  武则天在深宫之中独立奋斗,除了皇帝因为情感的关系能够对她施加一定的保护以外,武则天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奋斗。这场竞争对于武则天与对于王皇后等人而言竞争性质大有不同。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而言,即使皇帝不爱,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损失也仅仅是部分而已。但对于武则天而言,如果皇帝跟她没有了感情,她可能丧失一切。皇帝一旦不喜欢,武则天没有朝廷内部力量的支持,只能独自受罪。
  而后宫情感问题,毕竟也可以跟政治建立联系。王皇后不就是通过舅舅和长孙无忌的努力,把李忠过继给自己并立为太子,给自己加了一道安全索吗?类似的行为没有朝廷大臣的支持,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这场竞争是武则天的生死之战,却只是皇后和萧妃的争宠之战。性质不同,奋斗的程度就会不同。武则天全力以赴,争取所有的小人物,运用一切办法加深与高宗的感情,终于取得了胜利。比较起来,武则天是弱势的一方,这一点十分值得强调。后来武则天胜利了,她后来甚至很蛮横,但开始的时候,她的确是弱势的一方。
王皇后出身于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名门望族。祖父曾是三品高官,父亲也官至刺史,为四品大员。他从小就贤淑聪慧,一表人才。唐太宗的姑母同安公主下嫁到王家,见王家的这位姑娘长得漂亮聪慧,便向侄儿推荐。唐太宗听从姑母的建议,为儿子李治定下了这门婚事。李治作太子时,王氏为太子妃。夫妻间感情很好,可是王氏一直未能生儿育女,这使李治心中不安,颇为遗憾。因此,李治对王氏的感情日渐疏远,爱上了萧良娣。李治当上了皇帝,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之后,按惯例把元妃王氏立为皇后。王皇后虽然位居六宫之首,母仪天下,但从丈夫那里得到的爱仍然少得可怜。萧良娣也官升一级,被封为淑妃,唐高宗仍然专情于她。这使王皇后十分苦恼又十分嫉妒,她在心中时时想着削夺丈夫对萧妃的专情。不久,机会终于来了。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是唐太宗去世的周年忌日。王皇后随丈夫及宫妃、文武大臣来到感业寺,为死去的公公祭酒祚福。公公生前的嫔御自然也在队伍之中。仪式之后,王皇后看到一位俏丽的少妇走到丈夫的面前,娓言倾诉着离别之情,泪珠夺眶而出,抽泣之声令睹者为之动容,更激起唐高宗的无限怜爱之情,使他凄然泪下。望着这旧情浓烈的场面,一个计谋在王皇后心中油然而生。
这个令唐高宗动情的少妇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她是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父亲武士彟早年做木材生意致富,结识了当时担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李源起兵反隋时,任命他为行军府司铠将军,随军到了长安。李渊称帝以后,他作为开国功臣之一,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官居三品,爵封三等。当时的社会很重视门阀,由于武士彟是商人出身,所以虽然是三品高官,却仍然为上流社会所歧视。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倒是名门出身,其父杨达是隋朝宗室,曾经做过宰相。武士彟与杨氏的结合,还是李渊亲自保的媒。由于这一特殊的原因,武则天从小就得以在上流社会中混迹。但由于当时一个人的门阀高低,是以父族的出身为依据的。因此她又常常被人鄙视。这就养成了她的独特的性格。她向往至高无上的权力,她要改变自己的家族地位。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第二年,唐太宗听说武则天长得漂亮,便把她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这一年武则天才十四岁。母亲杨氏听说女儿被选入宫,知道这意味着母女从此便天各一方,因此痛哭不已。可是,武则天却认为这是一个显声扬名的大好机会。她反而好言劝慰母亲道:“我去陪伴天子是好福气嘛,母亲何必哭泣呢!”
从十四岁到二十六岁,武则天一直在后宫陪侍着比自己大二十四岁的唐太宗。这十二年的芳华在宫中悄悄地流逝了。唐太宗对她倒是很宠幸,常常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也不过是把她当作一件有血有肉的玩物,拿来供自己享用而已。而武则天呢,则是想通过这位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宫十二年,武则天一直是个才人,正四品的内官。这离她的追求,相距甚远。而唐太宗晚年又体弱多病,看来依靠他是不行了。不甘寂寞的武则天,又把眼睛盯住了李唐王朝的下一代。当太子李治前来探视父病的时候,她便用自己的色相勾住了了这位未来的皇帝。这样,两个年龄相近而辈分有别的年轻人,相互之间便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感情。然而,在那种伦理极重的时代,他们只能在心中暗暗地相爱或偷情,而别无其他道路可走。唐太宗死后,凡未生育过的侍妾一律被送进感业寺当尼姑。武则天当然也不能例外,被迫剃去秀发,去陪伴青灯古佛去了。
如今意外重逢,唐高宗看到曾令自己动情的美人秀发皆无,愁容满面,不禁黯然神伤。武则天想到自己多舛的命运,更是不胜凄楚。这一幕,王皇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回宫后,她一面偷偷地派人转告武则天蓄发,一面劝说丈夫接武则天入宫。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武则天入宫削夺萧妃的专宠,以解她对萧妃的心头之恨。
王皇后的想法正中唐高宗的下怀。不久,武则天就回到宫中,被唐高宗封为昭仪(正二品的内官),两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武则天很聪明,又很会耍手腕。刚回宫的时候,她对王皇后十分谦恭,很快便取得了王皇后的信任。王皇后在唐高宗面前时常夸赞武则天的才能和为人。王皇后的心愿倒很快便得到了满足,唐高宗果然不再专情于萧妃。但是,唐高宗却宠爱起武则天来。两个人很快便好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王皇后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的悲惨命运从这时候起便一步步开始了。
唐高宗对王皇后与萧妃的情爱,被武则天一起夺走了。
于是,三角争爱的斗争开始了。
三个人争着在唐高宗面前表现自己,竭力指斥别人的毛病。但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在聪颖灵巧、计谋多端的武则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武则天看到王皇后质朴实在,平常与身边的侍从很少交谈。她的舅父中书令柳奭出入宫禁时对宫内役妾们也无谦和之礼。于是,她专捡王皇后和柳奭不礼重的侍从和宫人结交,还常常把自己得到的赏赐送给她们,以求得她们的拥戴和保护。这样,那些得到好处的宫人们都成了武则天安插在王皇后、萧淑妃和唐高宗身边的耳目。因此,王皇后、萧淑妃和唐高宗的一举一动武则天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柳奭看到自己的外甥女失宠,担心她会失掉皇后的地位,就让王皇后认领唐高宗与一个侍妾所生的一个男孩为自己的儿子,起名李忠,并劝说唐高宗把他立为太子。唐高宗虽然按照王皇后的意图办了,但宠爱武则天却一如既往。为了试探唐高宗,柳奭主动提出辞去中书令的职务。谁知唐高宗毫不客气,顺水推舟令他退出中书省,让他去尚书台当了吏部尚书。这样,王皇后受到了第一次打击。
狡猾的武则天看出,唐高宗只是宠爱自己,却没有让自己取代王皇后地位的意思。于是,她心生一条毒计,以嫁祸于王皇后。这一年,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王皇后出于礼节,前来探望她,又特意到婴儿床前逗弄这个女孩。谁知王皇后刚刚离开,武则天竟偷偷地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然后又照样盖好被子,若无其事地离开婴儿床,和宫女们谈天说笑。唐高宗回宫之后,她嬉笑撒娇,让丈夫去看看可爱的女儿。唐高宗怀着兴奋的父爱之心掀开被子,见可爱的女儿却死在那里,顿时惊呆了。武则天却号啕大哭,哭得死去活来。唐高宗逼问左右侍从,都说只有王皇后进过内室,看过婴儿,别人并没有进去过。唐高宗大怒,以为王皇后因为嫉妒之心而丧失妇德,杀了他的爱女。武则天又乘机添油加醋,说了王皇后一大堆坏话。由于王皇后对此事难以自明,矢口否认也无济于事。从这以后,唐高宗便产生了废立皇后的念头。
武则天终于取得了可以当皇后的机会。当时她十分清楚,废立皇后可不是件小事,必须取得元老重臣们的支持,求得李氏宗亲长辈的认可,才有可能。于是,她劝唐高宗去找舅父长孙无忌商量。
为了争取长孙无忌,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登门求情,又封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为大夫,还送去十车金银珠宝。但是,长孙无忌根本不表态。武则天又让母亲杨氏多次带着重礼亲自到长孙无忌家求情劝说。长孙无忌也不答应。武则天还请礼部尚书许敬宗多次登门拜访,劝说长孙无忌成全此事,但遭到长孙无忌当面斥责。
既然身为宰相的舅父不同意立武则天为皇后,唐高宗只好暂且作罢,但将武则天所生的两个牙牙学语的小儿李弘和李贤册封为王。
为了再次打击王皇后,武则天告发王皇后与其母柳氏共同搞诅咒厌胜之术。唐高宗听信武则天的谗言,下令不准柳氏入宫,并将柳奭出贬为茶州刺史。
永徽六年(655年),长孙无忌上书,奏请唐高宗将中书舍人李义府贬为壁州司马。诏书未下,李义府便得到消息,急忙问计于同僚王德俭。王德俭是许敬宗的外甥,李义府又与许敬宗早有勾结,王德俭自然不能不帮忙。他给李义府献策说:皇上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怕宰臣不同意。你如果能大胆地上书建策,倡议立武昭仪为皇后,给皇上一个表态的机会,那你一定会转祸为福的。李义府得计后大喜,决定马上采取行动。恰逢这天王德俭在中书省值夜班,他便前去代替,乘机叩阁上表,建议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唐高宗得表后非常高兴,立即召他面谈,并赐给他珠宝一斗,批准不再出贬,官复原职,继续作中书舍人。武则天自然也喜出望外,秘密派人致谢。
一石激起千重浪。李义府的一纸奏文,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拥王派的的元老重臣和拥武派的新政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为了震慑反对派,武则天唆使唐高宗采取高压政策:先将长安令裴行俭出贬,然后宣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等人,让他们对废立之事表态。
李绩老奸巨滑,深知此事难办,便托病请假。长孙无忌等三人硬着头皮入见,唐高宗直截了当地说:“王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看如何?”
褚遂良作为顾命大臣,当面反对说:“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给陛下娶的,再说皇后又没有什么过错,怎么能说废就废呢?”
唐高宗见话不投机,就把他们打发走了。
第二天上朝,唐高宗又提到废立皇后的事。褚遂良说:“陛下就是要换皇后,也要选一个名门闺秀;武氏出身寒微,怎么配呢?再说,武氏曾经是先帝的妃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现在把她接入宫中,立为昭仪,倍受恩宠,就已经可以了。陛下还要把她立为皇后,万代以后,人们会怎么议论陛下呢?”
这话惹恼了唐高宗。他气呼呼地一挥手,让储遂良退下去。
武则天在帘子后面听到了,更是怒不可遏。她最怕人家说他作过唐太宗妃子这段历史,所以恨透了褚遂良。她在帘子后面大声喊道:“还不赶快把这狗东西打死!”
长孙无忌出面解救,褚遂良方才得免。
过了几天,唐高宗又询问李绩的意见。圆滑的李绩则说了一句不置可否的话:“废立皇后,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询问外人呢?”这话提醒了唐高宗,也使他看出了破绽,原来元老重臣们也不是铁板一块,执掌军权的司空李绩是支持武昭仪做皇后的。于是,他下定了废立皇后的决心。
善观时变、阿谀奉上的许敬宗,受武则天的指使,为她做舆论宣传。许敬宗公开在中书省散布说:“种地的穷农夫多收十斛麦子还想更换妻室,何况是富有天下的皇帝呢!”武则天是想通过许敬宗这样的中书要员为自己做宣传,并以此观察朝臣们的反应。朝臣们都明白,废立之意不仅是武则天的欲望,也是皇帝的想法;裴行俭、褚遂良这样的朝廷要员都被贬官了,自己何必自讨苦吃呢。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敢表示异议。这样,废立皇后的时机成熟了。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二十三日,唐高宗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七天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十一月初一,司空李绩奉诏临轩册封,文武百官都前往肃义门朝贺,三呼皇后千岁。内外命妇入谒。历史上百官、命妇朝见皇后,自此开始。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废,封梁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册立为太子。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青云直上,一步步登天,同时意味着与她争宠的王皇后、萧淑妃命运的悲苦,她们骤然间滑向了没有光明的无底深渊。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以后,囚禁在后宫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面高墙,没有门窗,只在一扇小门上开了一个很小的孔,以通食器。门外有武则天派去的人看守。二人困在里面,昼夜不见日月,终日只能以泪洗面,互诉悲苦。
一天,唐高宗想起了被废的王皇后和曾经忘情恩爱的萧淑妃,便想去看看。内监引导着唐高宗来到密室。只见门禁严锢,只有一个小孔进入饮食,唐高宗不禁恻然心动,为之神伤。他走上前去,大声说:“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王皇后、萧淑妃听见是皇上的声音,而且就在门外,两人喜出望外,泣不成声地说:“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唐高宗伤感之下,泪眼朦胧,满口答应:“朕即有处置!”
武则天立即得到了心腹的奏报,待唐高宗离去,马上派人杖王皇后、萧淑妃各一百,直打得两人血肉模糊。然后,吩咐将两人的手脚剁去,将她们装在酒瓮中。武则天狠狠地说:“令二妪骨醉!”
几天后,装在酒瓮中的两个人仍然没死,武则天便逼着唐高宗下诏赐死。行刑官奉旨来到囚室,宣读诏书。王皇后哽咽受诏说:“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轮到萧淑妃,她受诏后便破口大骂:“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
武则天得报萧淑妃的这些咒语,下令后宫再也不许养猫。有好一阵,武则天常常梦见二人,披头散发,血淋淋地前来索命。武则天大为憎恶,请巫祝镇邪。不久,又徙居蓬莱宫,但还是时常梦见二人。后来,武则天便干脆迁往洛阳,终生不回长安。为表示自己对二人的憎恶,武则天下令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唐中宗即位之后才恢复其本姓。

后宫内幕:柔弱武则天如何战胜王皇后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逝世以后,按照一般的规定,作为先帝众多嫔妃之一的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这些出家的嫔妃,都是没有儿子的,如果有儿子就可以随从儿子生活。武则天年轻,但没有为唐太宗生下子女,所以只有随众多的嫔妃进入寺院。以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前景一望可知,有生之年必将伴随晨钟暮鼓,孤灯读经了。  然而,武则天的命运因为与高宗的感情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大约是永徽元年(650),唐太宗去世周年的时候,唐高宗到感业寺上香,于是,跟武则天相遇。这可真是历史时刻,两人的深厚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两地相思,充分发酵。  《唐会要》卷三的记载是:“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有泪无声谓之泣。武则天的默默流泪,一定打动了唐高宗,于是皇帝也顾不得九五之尊,跟着潸然泪下。这个场面,看来有别人在场,感人肺腑。  最近有学者怀疑,感业寺本身就是子虚乌有,那是根据另一个寺院“德业寺”编造的。于是,王皇后决定充分利用两人的关系。王皇后当时的问题是在与萧淑妃的争风吃醋中,居于下风。萧淑妃是唐初名臣萧的族孙女,而萧家是南朝萧齐的后裔,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血统高贵。她跟唐高宗感情很好,已经为高宗生了一儿两女。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在讲究家族出身的时代,这可是天大的资本。  当时中国有几大姓为天下所宠信,这就是清河与博陵的崔氏、范阳的卢氏、赵郡与陇西的李氏、荥阳的郑氏和太原王氏。以上姓氏别处也不少,但是只有以上地区的这些姓氏才地位崇高。王皇后不仅出身于地位崇高的士族,她的家族也与李唐皇室早有因缘。王皇后爷爷的兄弟就娶了同安长公主,而正是这位长公主出面向唐太宗介绍,才成就了这门婚事。王皇后在李治还是晋王的时候就嫁给了她,成为晋王妃。李治成了皇帝,她便晋升为皇后。但是,没有资料详细记载,唐高宗为什么不喜欢王皇后。《旧唐书》的《王皇后传》说王皇后“有美色”,《新唐书》的《王皇后传》说她“婉淑”,两者相加,正是贤惠美丽。有这么多重要优点高宗还不喜欢,可能是因为性格与高宗不合。反正,高宗更喜欢萧淑妃,而王皇后虽然身为皇后,但却没有机会为高宗生得儿女。  王皇后对于自己的后位还是很看重的,她在努力斗争,争取赢来高宗的欢心。在她与萧淑妃一对一的斗争不成功的背景下,得知高宗与武则天的关系,于是希望借助武则天离间皇帝跟萧淑妃的感情。她利用自己管理后宫的权力,把武则天接进宫来,让她秘密地蓄起头发。大约同时,也对武则天进行了忠诚训练和教育。对于武则天而言,出家为尼是朝廷的规定,她自己即使不愿意也是无力抗拒的,而现在命运出现了转机,她必须抓住不放。王皇后虽然比武则天还小几岁,但是人家毕竟是皇后,决定着武则天的命运,武则天不管内心如何思想,行为上必须百分之百符合皇后的要求。当王皇后对武则天的一切都满意以后,正式向唐高宗推荐武则天,唐高宗愉快地接纳了武则天,也应该对皇后的开明大方表示了好感。  应该说,王皇后的用间政策成功了一半。武则天成功地离间了萧淑妃与皇帝的关系,从此以后武则天跟唐高宗如胶似漆,亲密无间,萧淑妃果然被冷落在一旁,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和洋洋得意。王皇后这个时候一定得意非常,暗暗夸奖自己聪明能干,手腕高明。但是,王皇后的理想不是仅仅离间,她要完整地夺回属于自己的皇帝。按照她的设计,武则天完成离间任务以后就应该自动离开,把空出的位置留给自己。但是,她越观察越发现,她最后的愿望没有希望达成,因为武则天没有这个意思,她似乎要永久地占有皇帝。  我们今天无法了解,当初王皇后给武则天到底交代了什么任务,武则天是否没有完整地完成任务,或者是中途背叛。就像我们看到的间谍影片那样,能干的间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了真相,于是自己背叛了原来的组织,成为组织追杀的对象。王皇后现在决定对武则天展开斗争,并且与萧淑妃建立了统一战线,同仇敌忾,携手打击武昭仪。但是,高宗挚爱武则天,王皇后和萧淑妃联合起来也不能取胜。《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记载:“后及淑妃宠皆衰,更相与共谮之,上皆不纳。”她们的斗争方式似乎很单一,就是找机会说武则天的坏话,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在皇后和武昭仪之间,皇帝更加倾向于武则天。这里,感情因素显然是主要的。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看来是王皇后没有想到的。那么她最初的战略设计,在这个时候也显露出缺陷。她与唐高宗的问题,此前与萧淑妃的竞争,后来与武则天的竞争,其实质都是感情竞争。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重要的条件其实是唐高宗。  但是,她的战略既考虑了唐高宗的感情,利用武则天就是看中了武则天与唐高宗的感情;同时又忽略了唐高宗的感情,他既然喜欢武则天,又怎么会舍弃武则天回头来找王皇后呢?难道这个世界上只有萧淑妃和你王皇后两个女人不成?与此同时,她更没有考虑武则天的感情。是不是王皇后认为武则天各方面的条件加起来是不利的,武则天没有长久的竞争能力呢?完全有可能。  这说明,结婚多年的王皇后对于感情问题还相当无知,她一定更相信,门当户对这些外在条件才是感情的基础。所以在她看来,萧淑妃有南朝皇家背景,有萧瑀这样的爷爷,在竞争中击败自己是有必然性的;而武则天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父亲虽然是唐朝开国功臣,但是已经去世很多年,武则天本人既当过太宗皇帝的才人,自身也年纪偏大,总之不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她说不定还认为,武则天这样的人,在内宫找到一个安身之所已经是很大的奢望了,不该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想法,不可能不对皇后大人礼让三分。王皇后在感情竞争方面,想的大约都是非感情的因素,所以当她发现武则天跟皇帝彻底好上了的时候,肯定是恼羞成怒的。自己的感情问题靠别人去解决,这是王皇后的根本问题所在,有人说她利用武则天是引狼入室,其实关键是她的方针政策的南辕北辙。这是王皇后自己犯的错误,不能怨武则天背信弃义。  过去,在这件事情上,人们似乎习惯指责武则天,其实就道德而言,王皇后的行为也不高尚。其一,她当然知道武则天的背景,知道武则天与高宗的结合有悖伦常,但是她为自己的利益还是利用了武则天。第二,武则天与高宗的感情也是感情,企图用别人的感情为自己的感情服务,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利用甚至玩弄别人的感情在道德上也无立足之处。当然,本质上说,这是一个感情问题,不完全是道德问题。道德有是非,感情是无是非的。  另外,王皇后其人,有天然的缺陷,简单地说就是太骄傲。《新唐书》卷七六《王皇后传》说:“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而母(魏国夫人)柳奭见内人尚宫无浮礼。故昭仪伺后所薄,必款结之,得赐予,尽以分遗。由是后及妃所为必得,得辄以闻,然未有以中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也说:“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奭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而武则天既没有骄人的家族传统,也没有当朝的宰相舅舅。武则天的家世没有什么可以依凭的,父亲武士(寻+蒦)虽然早年参加了晋阳起兵,但如今已经去世多年,她的哥哥们也谈不上什么势力。武则天在深宫之中,没有任何依靠,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她除了依靠跟皇帝的感情,还有什么可以依靠呢?只有用自己谦卑的姿态,笼络身边能够笼络的小人物。结果,她得到了众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武则天对于王皇后斗争的胜利,从一个方面来说,是平民战胜了贵族。  武则天在深宫之中独立奋斗,除了皇帝因为情感的关系能够对她施加一定的保护以外,武则天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奋斗。这场竞争对于武则天与对于王皇后等人而言竞争性质大有不同。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而言,即使皇帝不爱,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损失也仅仅是部分而已。但对于武则天而言,如果皇帝跟她没有了感情,她可能丧失一切。皇帝一旦不喜欢,武则天没有朝廷内部力量的支持,只能独自受罪。  而后宫情感问题,毕竟也可以跟政治建立联系。王皇后不就是通过舅舅和长孙无忌的努力,把李忠过继给自己并立为太子,给自己加了一道安全索吗?类似的行为没有朝廷大臣的支持,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这场竞争是武则天的生死之战,却只是皇后和萧妃的争宠之战。性质不同,奋斗的程度就会不同。武则天全力以赴,争取所有的小人物,运用一切办法加深与高宗的感情,终于取得了胜利。比较起来,武则天是弱势的一方,这一点十分值得强调。后来武则天胜利了,她后来甚至很蛮横,但开始的时候,她的确是弱势的一方。

关于唐高宗的王皇后的问题

请大家谈谈唐高宗的王皇后看法。她的人生,行为,下场等。rn并且也请各位老师讲讲王皇后的人生对职场生活的启示是什么?rn很希望得到客观真实的回答。rn谢谢!!
王皇后是在高宗还是太子的时候便嫁给了他,后来高宗即位,她便成为皇后,但当时他并不得宠,进宫十几年都无所出,
当时皇帝宠爱萧淑妃,孩子生了一个有又一个,王皇后唯恐后位不保,又发现高宗对武氏(就是武则天)有好感,便把武氏留在身边最宫女,更是提供机会让他跟高宗相处,慢慢的高宗便冷落的萧淑妃,但是武氏并不是省油的灯,她凭借自己的资质慢慢踏上自己的道路,
后来武氏为了能当皇后,诬陷王皇后杀了自己的女儿,高宗也非常愤怒,但是碍于大臣并没有立即废了王皇后。
之后才废除,但并没有处死只是打入了冷宫,后来高宗因想念王皇后便偷偷去看她,不想因为这样使武则天动了杀她之心,下令将她们各杖击一百下,并将手足砍断后反绑在背后,丢入大酒瓮里,说让这两个老太婆骨头都醉死,过了数日,二女都死去,又下令分尸。
个人认为王皇后很可怜
王皇后身为名门之后,少不更事便嫁给太子李治并成为了皇后,可谓顺风顺水。这也就使其产生了骄傲自大的心理,当她看到李治宠幸别人,难免会争风吃醋,搞得后宫不宁。
她为了对抗萧妃,扶植武则天。但后来她和萧妃被武则天一网打尽,死于非命。
作为职场上的人,一定要有较为平和的心态。一路顺风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所以千万不能骄傲自大。另外王皇后之所以不被李治宠幸,很关键的原因是她没有子嗣,所以说实力是关键因素。
另外对手的敌人并不就是自己的朋友,要仔细认真研究后再加以区分对待。
不可引狼入室,要有战略眼光。
最后不能轻易让别人抓住把柄,若不是王皇后被诬陷杀害武则天的女儿,她会那么快就会被废掉吗?
我对她不了解,只能把资料贴上去,楼主参考一下吧··

王皇后(?-655年),唐高宗第一任皇后。唐代五大名门李、杨、萧、王、武中的太原王氏族人,父亲是王仁佑,母亲柳氏。她是东魏、西魏、北齐时大将王思政的后人,而更往前追溯的祖先是东汉末年的王允;叔祖母是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公主,唐朝知名将军之一王方翼是同安公主之孙;而皇后的母方亲戚里,其舅柳奭为中书令。

唐高宗还只是晋王的时候,同安公主向唐太宗表示王氏族里有个侄孙女温婉贤淑又生得貌美,太宗便将此女纳为晋王妃。后来晋王封为太子,晋王妃也跟着成为太子妃,同时拔擢其父王仁佑为陈州刺史。唐高宗即位,立太子妃为皇后,封其父为魏国公,母亲柳氏为魏国夫人。王仁佑不久过世,追赠为司空。

王皇后自晋王时期便与高宗结婚,但是结婚长达十年,始终没有生育,舅父柳奭向她提议立后宫刘氏生的儿子李忠当太子,因为刘氏地位卑贱,如果以李忠为太子,他势必会与身为嫡母的皇后亲近,于是王皇后同意这件事,柳奭便与褚遂良、韩瑗、于志宁、长孙无忌等人一同向高宗提出此事,高宗遂立李忠为皇太子。

另一方面,起初王皇后还是太子妃时,便与萧良娣相互争宠,而萧良娣当时就已为太子生下一子二女,相当得宠。等到太子成为皇帝后,萧氏被封为淑妃,宠幸依旧,让皇后相当嫉妒。一日皇后与高宗一同到感业寺上香,发现高宗与当时为唐太宗祈冥福而出家的太宗才人武氏似乎有一段旧情,心想这是反击萧淑妃的机会,便和左右旁人不断劝高宗召武氏回宫。高宗于是命武氏还俗,封为昭仪,宠爱更胜萧淑妃,不久昭仪生下一子李弘,更是贵幸。

王皇后个性简朴,也不与下人刻意结交,而武昭仪则时常巴结下人,于是普遍获得下人喜爱,并从他们口中获取皇后与淑妃的行动。武昭仪生下一女安定公主,王皇后前来探望,逗弄了小公主一下便离去。等高宗前来时,发现公主早已断气,昭仪问有谁来过,旁人说是皇后,昭仪痛哭流涕,高宗也愤怒至极,认为皇后杀害公主,但是又没有确实的证据,对公主暴毙之事莫可奈何。但在武昭仪不断的进谗之下,高宗已开始有废后之意,且对昭仪更加疼爱。

武昭仪既已完全得到高宗信任,便诬告王皇后与其母柳氏使用巫蛊。高宗因为之前公主暴卒之事,对皇后已完全不信任,便相信武昭仪所言。首先废去柳氏魏国夫人的称号,并下令不准她再入宫,接着皇后的舅父柳奭也辞去官职。后来高宗又采纳李义府之言,废王皇后与萧淑妃为庶人,囚禁在宫中,旋即改立昭仪为皇后。王皇后接到诏旨时,再三拜谢说道:“陛下万岁!今天武昭仪既承皇上恩宠,那么就算是死也是我应得的。”而萧淑妃却破口大骂:“武氏狐媚!我来生定要做猫,阿武为鼠,我要生生世世都扼她的喉咙!”武后听说后,从此不准宫里养猫。武则天多数时间都不居住在长安,武氏周朝建立后,正式迁都洛阳,原因可能此有关。

王皇后与萧淑妃被废以后,高宗偶然想念起她们,便来到囚禁的地方,才发现那里是个完全封闭的场所,只留了一个小洞送饭用。高宗见状,相当感伤,便朝里面喊:“皇后、淑妃,你们现在还好吗?”皇后哭着说:“妾等有罪,被废为宫婢,哪里还有皇后这等尊称?”又说:“今天承蒙皇上还念旧情,希望能让臣妾等人重见天日,能在院中自由行走,也希望将此地改名为‘回心院’,这是臣妾再生之幸。”高宗说:“朕自有处置。”但是这件事很快就被武后得知,下令将她们各杖击一百下,并将手足砍断后反绑在背后,丢入大酒瓮里,说:“让这两个老太婆骨头都醉死。”过了数日,二女都死去,又下令分尸。

王皇后被废后,她与萧淑妃的亲戚都被流放岭南。许敬宗向高宗进言:“王仁佑没有功绩,只因裙带关系,才位至司空。今天王庶人逆乱,其罪应该上溯祖宗,而仁佑的棺材也应该被斩,而圣上不追究前人,只流放他的家人,那么也不该让仁佑继续庇荫这些子孙。”于是高宗下诏夺回王仁佑的所有官爵。在王皇后与萧淑妃被杀之后,下令改王皇后为蟒氏、萧淑妃为枭氏。一直到唐中宗复位后,才恢复她们原本的姓氏。
王皇后之所以下场不好是为心肠不硬
本文标题: 唐高宗的王皇后怎么做才能赢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324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汉武帝对钩弋夫人是怎样的情感你和月亮有什么区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