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四川的战略地位

发布时间: 2022-10-12 00:01: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国人为什么一直非常推崇川军,对于我国来说四川有多重要?四川不灭,中华不亡,这一说法很多军迷是听说过的,四川对于中国的战略地位是非...

如何评价四川的战略地位

国人为什么一直非常推崇川军,对于我国来说四川有多重要?

四川不灭,中华不亡,这一说法很多军迷是听说过的,四川对于中国的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顾历史,在秦一统六国的时候,当时秦国已经认识到了四川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派遣李冰进驻四川,李冰通过治水和一系列的政策将当时的四川建设成了天府之国,为秦国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战略屏障大后方,同时四川盆地中物产丰富,四川也为日后的秦一统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时期刘备在败退中原后,也将发展路线定到了四川与其他几国抗衡多年,南宋时期中原已被蒙古全部占领,四川依托天险顽强抵抗52年,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期间四川更是全中国的大后方。



四川的战略重要性与其地理位置有着直接关系,四川深居中国内陆远离海洋,背靠川西高原,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内有四川盆地,在盆地边缘地区是强烈上升的山地地形,海拔大多在2000米左右,盆地与周边交通联系十分困难,只有几条狭窄通道可与外界联系。



李白就曾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总体而言四川易守难攻,虽然四川境内多山,但是其内部的四川盆地表层覆盖一种紫色土壤,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非常肥沃适合耕种,外部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四川的气候温暖湿润,境内河流众多,降水充足,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物产丰富,四川也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依托着天然屏障和丰富的物产,历朝历代四川盆地内的人口密度多非常高。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经历了数次迁都后,将临时首都定在重庆,将四川作为全国反攻的战略大后方。当时的四川全境人民出工出力,截至到抗日战争胜利四川征兵总数高达302万人,同时还有300万四川人民作为壮丁参与了抗日战争,同时在抗日战争期间四川还提供了8000万担的粮食,占当时全国征粮总数的三分之一。



四川作为中国的战略大后方也与川人从不负国的性格特点有直接关系,每当外敌入侵,国家危亡之时,川人骨子里坚韧勇武就会被激发出来,在当时的四川处处都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情景,所有适龄的青壮年都踊跃参军,各级群众更是捐粮捐物,连当时的乞丐都将乞讨所得全数捐赠,大量四川籍军人身着单衣,脚穿草鞋,靠步行奔赴全国各个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期间川军参与了全国28场大型会战,在战斗期间川军的凭着杀敌报国的决心用简陋的装备与日寇激战,川军的勇武和顽强得到了全国甚至是敌人的认可,抗日战争期间川军损失的人数高达64万,当时国人得出了无川不成军的说法。



著名的川军死字旗

现如今四川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现如今也是。我国只要有四川在,就不会畏惧任何外敌入侵,四川永远都是中国最后一道战略屏障和国人最后的庇护所。




因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以贫弱之师在历次大会战中,战绩卓著,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抗战期间,川军先后有6个集团军另有2个军1个独立旅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是除中央军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装,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7-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因为四川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四川有山川之险,是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可以作为重要的战略军事要地,而且四川是我国的一大粮仓,还有许多的矿产资源,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境内,每一个地方都有着其不同的历史故事,每一个省份都是我国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土。 所以四川对我国是非常重要的 俗称川军
因为川军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为我国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牺牲了非常多的人,所以国人非常推崇,对四川非常重要。

为什么过去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如何评价四川的战略地位?

今天我们来聊聊四川,说说他的战略地位。

我一直认为中华有两个基本盘,一个是四川,另一个是陕西。

什么是基本盘?就是万一全国大好河山都被外人占了,只要守得住它,将来有一天仍然可以满血复盘------恢复中华。

抗日战争期间,国党转进四川,红军牢据陕北,分别守住一个基本盘。

个人认为四川比陕西还要重要。

所以,四川的战略地位是无以类比的。

中苏关系恶化期间,国家大搞“三线”建设,把许多军工企业和重工业都搬迁到了四川,就是这么一个考虑。如果苏联万辆装甲、百万军队南下,四川就成了大后方,为将来的复盘而作好准备。

三次外族入侵(蒙、满、和),四川都是最后陷落的地方。

南宋在襄阳守了70多年,蒙古军始终无法南下。直到忽必烈从甘肃攻克西藏向南绕道灭了大理,兜个巨大的圈子,从大理迂回攻进了四川,然后很快就攻陷湖南,继而湖北,南宋灭亡。这也是史诗之作。鬼他娘的也不会想到蒙古军竟然能绕这么个大圈子。

清军入关一路南进,势如破竹,四川也是最后一个被清军降伏的。

日本入侵时,四川可以说为中国贡献了最多的士兵。川军甚至出川作战,转战全国各地,其过程十分壮烈。

可以这么说:

只要四川在手,中国复盘仍然有望。

一旦四川陷落,中国就彻底陷落了。

但巴蜀地,可为一时,不可为一世。

遍览华夏数千年历史,凡是以巴蜀地为起点而作为基业进而一统天下者,唯有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一人而已。

为何?都常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确,易守难攻,且又历经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所谓四塞险固天府之国是也。可,由此也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虽然四川是易守难攻,容易防守,可换言之,在里面的人也就不容易攻出去,正所谓成也地利,败也地利。

还是那句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来历》


公元1621年,四川爆发永宁彝族土司奢祟明叛乱。之后一直民物凋残,加之年年自然灾害,以及张献忠、李自成流寇扰川,民不聊生。明朝末年的四川,政权根基实际早已摇摇欲坠。


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犯川。先在夔州土地岭(今三峡奉节草堂镇)大破前来围剿的京营总兵张应元、汪云凤的楚师,打破杨嗣昌的围剿计划。“十七年(1644)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今奉节)。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随后,四川巡抚邵捷春亲率的2万新募川军也被聚歼。


奉节夔府之战,张献忠大捷,明朝在四川的最后统治势力基本灰飞烟灭。“夔州之陷,西南门户洞开”,“川东上下,鱼溃鸟惊”,“蜀中由是大乱”。张献忠犹入无人之境,从川东一路杀掠至川西,在成都建“大西国”称帝。


同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称帝,随后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于北京景山自缢,明朝宣告灭亡。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亲征山海关失利,被迫退出北京。满清随之进京,正式定都北京。这一年,中国时局变换莫测,短短四十余天,紫禁城竟然罕见地换了三朝皇帝!


1645年,李自成兵败退入湖北九宫山被杀,有史说是自缢,或传言出家。其大顺军余部转而“联明抗清”,组建南明“忠贞营”,联络各路抗清义军转战于三峡地区的奉节夔府及其周边一带,成为中国大陆“反清复明”的最后基地。

清初,欧阳直著《蜀警录》,感叹明朝末年四川这场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战乱:“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这就是今天四川谚语“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来历。

四川总督的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何仅仅管理一个省份?

因为四川面积太大,形势又很复杂,虽然四川名义上只是一个省,但实际上相当于几个省。

而且别看四川总督只管四川一省,他的任务并不轻松,因为西藏的一部分事务也归其兼管。

清朝入关初期,四川没有设总督。当时由于川渝两地大部分区域都掌控在张献忠和南明政府手里,清军只控制川北地区。所以当时四川只设有巡抚,抚台衙门驻地设在阆中。

后来,清军击败李自成,决定对张献忠和南明下手。于是清廷便将四川、甘肃(含今天的宁夏和青海西宁地区)、陕西合并,统一交由陕西三边总督管辖,衙门驻地在西安。

至于为什么三边总督衙门要设在陕西,道理很简单:因为川陕甘三省中,四川和甘肃都是前线,清廷当时控制最牢靠的地盘就是陕西。清军在四川、甘肃的兵马钱粮皆要由陕西准备和调发,陕西是三省的中心。

经过十几年的拉锯战后,明军因为各种原因逐渐退出四川,清军占领四川。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为了彻底消灭云南李定国,清廷将战线前移。并把前线总指挥部从西安前移至了成都。

由于战略地位提升了,巡抚的权限又太小了,所以清廷便将四川从川陕总督辖区内划出,专置四川总督于成都。

顺治十八年(1661年),由于南明势力基本被肃清,四川的战略地位下将。所以清廷又撤销了四川总督,只设四川巡抚,仍归由陕西总督管辖。

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大意就是说:四川因为长年战争,目前满目疮痍,实难恢复。我建议陛下您下一道圣旨,招徕周边省份的百姓,移民到四川,恢复四川的生产。

康熙收到奏折后,大为感慨,于是他在那一年将四川划入湖广总督辖内,为后来的“

湖广填四川”预热。(湖广总督也因此短暂改名为川湖总督)



不过,由于后来爆发了三藩之乱,四川又变成了战场。因而由朝廷主持的大规模的移民便被推迟了二十多年,一直到康熙三十三年才正式开始。

而在此期间,出于战争的需要(四川被吴三桂军占领了),清廷又将四川从川湖总督辖区内划出,重新划归回了川陕总督。此后,四川便长时间归川陕总督管辖。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汗国入侵西藏。清军由于需要从四川、陕西两路出兵打击准噶尔,四川的战略地位再次凸显。于是康熙皇帝便再次将四川划出,并指派年羹尧为四川总督。

康熙六十年(1721年),西藏收复,川陕再次合并,改名为川陕总督,由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

雍正九年(1731),雍正皇帝决定对准噶尔汗国大举用兵。于是在这一年,四川又与陕甘分家,独立设总督。

不过清军后来在和通泊惨败,消灭准噶尔的计划取消,清准议和,四川战略地位再次下将。

于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川陕再一次合并,复名为川陕总督。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天的康定市)。乾隆为了平息叛乱,便再一次将四川单独划出,独立设总督。

此后,西南地区战争频繁,清廷就干脆省去了四川巡抚,只设总督。四川总督也就至此成了固定职务,一直到清朝灭亡。

这里顺带一说,为了削弱四川总督权力,雍正五年,雍正帝将遵义从四川划出,划给了贵州巡抚管辖。并一直延续至今。

同时为了震慑康藏地区,乾隆皇帝后来还特设成都将军,驻扎在康定。后来乾隆皇帝觉得康定地区生活太艰苦了,就把成都将军迁回了成都,把四川提督府搬到了康定。而由于四川提督管辖了康藏地区,西藏的军务问题也归了四川总督和成都将军兼管。

比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了反击廓尔喀入侵,乾隆皇帝便调派了四川总督李世杰和成都将军鄂辉率川兵入藏。(驻藏大臣管辖的兵马只有500人)

后来廓尔喀二度入侵,乾隆皇帝除了调派福康安率军入藏外,也调派了川兵入藏,由当时的成都将军成德领军。

总的来说,四川并不是一直都有总督。清朝中前期,四川是否设立总督,取决于西南地区有没有大的战事。打仗即设总督,不打仗就设巡抚。(巡抚不管军务,职权不够)

后来由于西南战事频繁,清廷便不再设四川巡抚一职,而是专设四川总督,由总督兼管巡抚的工作。虽然四川总督只管一个省,但由于四川汉藏杂处,情况复杂,经常要打大仗,川兵时常还要帮驻藏大臣撑场子,因此四川总督的任务并不轻。

通常来说,只要西南开战,成都将军往往会冲在第一线,四川总督负责后勤保障,四川提督随时以备策应。这种工作量,远远比其他不打仗,管两省、三省的总督要重。

另外清朝中后期,四川经济恢复,人口体量非常大。把四川和云贵或陕甘合并,有非常大的隐患。这一点从雍正帝把遵义从四川划出,削弱四川体量就可以看得出。

我们先后讲了陕西、江南、湖广三个省分家的问题。这三个省份的辖区辽阔,清朝皇帝前后将这3个省份进行拆分。一个问题出现了,四川省的管辖区并不比上述的三个省份小,清朝皇帝为何没有把四川省分家呢?其实,清朝皇帝不是不想,而是四川省特殊的地形因素,搞得清朝皇帝根本无法拆分。其实在四川的高官中,四川总督和四川巡抚矛盾很大。

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在元朝统治的初期,元朝将四川和陕西划分成了陕西四川行省,但后来发生这样并不利于管理,随后将两个地区分开。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四川就是一个独立的省份。明朝建立之后,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四川的管辖区没有太大的变化。沿用了明朝的官员制度和行政区划制度。首先,每个省都设立了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高级官员。巡抚属于正二品或者从二品的文官,负责一个省的全面工作,掌握了军政民财各方面大权。由于经常挂礼部侍郎或者都察院右都副御史的头衔,因此被称为中丞大人。

在明清时期,武官的地位并不高。除了上述高级官员以外,还有一位重量级官员,那就是总督。一直担心自己会被赶回东北老家。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清朝高层决定对一些省份进行分家每个省还会有一位提督,提督是从一品的武官虽然品级是全省最高的,但权力排名最多排第五名,甚至有可能都进不了前五。陕西省分成了陕西和甘肃。至于湖广省则以洞庭湖为界限划分成了湖北省和湖南省。至于四川省,清朝高层也感觉这个省的辖区太大,但是四川省的地形很特殊。四川的地形是一个大盆地,根本就无法进行拆分,所以说,四川省没有被分家。

四川总督并不是总督中地位特别高的,在清朝总督地位排名中,四川总督排名应该是倒数的,他们的排序依次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在不同时期,根据官员地位的高低不同,排名地位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是大致就这个模样了,以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时,陕甘总督地位就不是靠后的了。

当然,上面的这九大总督在清朝也不是从一而终的,也是经过逐渐变化才形成的,比如东三省总督是1907年才设立的,以前的话,东北不同于内地行省制度,是依靠将军来镇守的,比如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

四川的行政制度在清朝时期有诸多变化,一直到乾隆后期才逐渐成型。

顺治元年,设置四川巡抚,没有设置总督,而到了顺治十年因为四川与陕西联系比较密切,四川的钱粮兵马都是陕西调拨,因此就让陕西总督兼督四川,也就是最开始的川陕总督。

顺治十四年的时候,第一次设立了四川总督,然而康熙七年的时候,又将四川划拨到湖南湖北去了(湖广),也就是川湖总督,到康熙十九年的时候,湖南湖北成立湖广总督,四川又被甩给陕甘总督,一直到雍正九年,第二次设立四川总督。

到后来,四川总督也兼辖过陕西,总体上来说,四川最后能够掌管一省,而成为总督,实在是不容易。

我们知道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为何四川会仅仅管理一个省份呢?

其实,这主要是由四川的经济、地理、文化等特殊原因决定的,四川盆地在古代又称天府之国,只要发展好了,很容易就富裕起来了,清朝高层对四川一直不放心,前期清朝西北和西南战事比较多,更害怕四川闹事,所以都是和别的地区连在一块管理,比如让陕西总督管四川或者是湖广总督管四川。

但是管来管去很费劲,乾隆时期战事都缓和了,准噶尔汗国也灭了,因此才让四川独立管理,果然,武昌起义之前的保路运动就发生在四川,因为保路运动,最终导致武昌起义的爆发,可以说,四川的管理很苦难。

当时四川经过人口填充,经济和人口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清朝中后期,尽管四川还是一省,无论人口规模还是地域面积已经完全不少于其他的两三省的总督辖区了,为此,设立四川总督也是情理之中。

值得一说的是,四川总督和巡抚同城才是有意思的事情。

清朝时期的地方制度很复杂,既有军事上的将军(八旗)和提督(绿营),又有行政上的总督和巡抚。

巡抚是一省长官,也有一定的行政、军事、监察权,对于大部分正常人来说,巡抚的职能跟总督没什么差别啊!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大概分析了,因为总督都是两省以上的职务,设总督的就不设巡抚,比如两广总督驻广东的话,就不设立广东巡抚。

而设立巡抚后,总督基本也就没有权力去直接指挥该省了,因为总督和巡抚两者是互不隶属的,都直接对中央负责。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清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实行的分权管理措施,通过将军、提督、总督、巡抚分割地方的权力,所以清朝很少出现地方造反对抗中央的事情发生。

但是总督和巡抚同城怎么处理?比如像四川这样的,饭碗就这么大!

清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乾隆是三千恢复四川总督的时候就裁撤了四川巡抚,巡抚的职能由四川总督兼任。

这就是为什么四川总督虽然排名靠后,但是地位很高,因为他的权力比一般的总督都要大!

所以,四川总督的只能是这样的,总督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事。

因为那时的四川很不安份,各股势力,造反,起义层出不穷,那时有四川不乱则天下安定三分甚至一半之说。
不要只看他管理一个省,当时的省是四川省与重庆市合并在一起,是兵家必争之地,非常重要。虽然他只是管理一个省,但是其实有非常大的权力。

为什么说“四川不灭,中华不亡”,四川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虽然对中国来说,每一个地方都极其重要,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领土面积的完整。但是在中国各个地区之中,四川这个地方对中国尤为重要。甚至有些人会说,四川不灭,中华不亡。由此可见,四川这个地方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我个人认为,四川这个地方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人心中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四川这个地方,它不仅物产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在战略上也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物产资源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所以说如果一个地方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那么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自然就要比其他地方的地位要高一些。四川这个地方正是物产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它能够在人们心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四川的粮食产量是远远要比国家的其他地区高出一大截。而且在四川这个地方已经形成了相当多的自然保护区,甚至国家的国宝大熊猫也是在四川地区生活的。除此以外,四川地区本身就具有独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四川的景区为四川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

二、地理位置

四川这个地方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它的地理位置都是极其优越的。这个地方是被四山环绕的,在古代它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所以每当国家遭遇叛乱的时候,皇帝们都喜欢到四川这个地方来避难。在现代中,四川这个地方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西南地区的交通中心。它不仅仅连接着重庆,还连接着边远的西藏和陕西等等。

三、综述

四川不仅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由此可见,四川这个地方一旦落入到敌人的手中,那么整个国家将会变得岌岌可危。

因为四川处于中国的内部,连接了各省各地,战略意义重大。四川对于中国来说,地位相当于心脏
因为四川堪称是中国的大后方,那里有土地肥沃的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而且长江流经四川省。四川也是一个人口大省。
因为四川的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可以说是易守护,而且非常难进攻的,是中国天然的屏障。同时,它还有着中国的一大粮仓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四川的战略地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3200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明朝初期最好把国都定在哪儿历史上有哪些大龄中二青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