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嘈杂的环境中,你为什么能够非常清晰的辨别出某个人的声音 能否从物理角度解释一下

发布时间: 2022-10-10 13:01: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我们为什么能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不要简单的告诉我是声音频率的不同rn我要了解的是,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声音有那么多种,我们是怎么分辨...

非常嘈杂的环境中,你为什么能够非常清晰的辨别出某个人的声音 能否从物理角度解释一下

我们为什么能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不要简单的告诉我是声音频率的不同rn我要了解的是 为什么我们能听到的声音有那么多种 我们是怎么分辨的 rn举个例子: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就像指纹一样各有不同 那么这些不同到底是什么?rn再如: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据我所知 频率会导致音高的不同 那么音色又是什么决定的呢?rn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 越多越好~~
音色是由于发声物体的质地(如:金属,塑料等)决定的.
所以不同的物体在我们听来就会有不同的声音.
每个人的声音为什么不一样呢?
那是因为每个人的DNA不一样.
不同的DNA会造就不同的发生器官(如:舌,喉,肺,等等)
不管是任何人都有细微和明显的差异.
就算我们听起有的两个人的声音很象,但在精密仪器下,他们的声音也是有差距的.
声音就是震动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到我们耳膜,让它震动产生的.响度

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达因/平方厘米)或声强(瓦特/平方厘米)来计量,声压的单位为帕(Pa),它与基准声压比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对于响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单位宋(Sone)来度量,并定义 lkHz、40dB的纯音的响度为1宋。响度的相对量称为响度级,它表示的是某响度与基准响度比值的对数值,单位为口方(phon),即当人耳感到某声音与1kHz单一频率的纯音同样响时,该声音声压级的分贝数即为其响度级。可见,无论在客观和主观上,这 两个单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纯音外,声压级的值一般不等于响度级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响度是听觉的基础。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也有人认为是-5dB— 130dB)。固然,超出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但在人耳的可听频域内,若声音弱到或强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样是听不到的。当声音减弱到人耳刚刚可以听见时,此时的声音强度称为“听阈”。一般以1kHz纯音为准进行测量,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为 0dB(通常大于0.3dB即有感受)、声强为10-16W/cm2 时的响度级定为0口方。而当声音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这个阈值称为“痛阈”。仍以1kHz纯音为准来进行测量,使 人耳感到疼痛时的声压级约达到 140dB左右。

实验表明,闻阈和痛阈是随声压、频率变化的。闻阈和痛阈随频率变化的等响度曲线(弗莱彻—芒森曲线)之间的区域就是人耳的听觉范围。通常认为,对于 1kHz纯音,0dB—20dB为宁静声,30dB--40dB为微弱声,50dB—70dB为正常声,80dB—100dB为响音声,110dB— 130dB为极响声。而对于1kHz以外的可听声,在同一级等响度曲线上有无数个等效的声压—频率值,例如,200Hz的30dB的声音和1kHz的 10dB的声音在人耳听起来具有相同的响度,这就是所谓的“等响”。小于0dB闻阈和大于140dB痛阈时为不可听声,即使是人耳最敏感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也觉察不到。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闻阈和痛阈不一样,灵敏度也不一样。人耳的痛阈受频率的影响不大,而闻阈随频率变化相当剧烈。人耳对3kHz— 5kHz声音最敏感,幅度很小的声音信号都能被人耳听到,而在低频区(如小于800Hz)和高频区(如大于5kHz)人耳对声音的灵敏度要低得多。响度级较小时,高、低频声音灵敏度降低较明显,而低频段比高频段灵敏度降低更加剧烈,一般应特别重视加强低频音量。通常200Hz--3kHz语音声压级以 60dB—70dB为宜,频率范围较宽的音乐声压以80dB—90dB最佳。

2.音高

音高也称音调,表示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客观上音高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反之则低,单位用赫兹(Hz)表示。主观感觉的音高单位是“美”,通常定义响度为40方的 1kHz纯音的音高为1000美。赫兹与“美”同样是表示音高的两个不同概念而又有联系的单位。

人耳对响度的感觉有一个从闻阈到痛阈的范围。人耳对频率的感觉同样有一个从最低可听频率20Hz到最高可听频率别20kHz的范围。响度的测量是以 1kHz纯音为基准,同样,音高的测量是以40dB声强的纯音为基准。实验证明,音高与频率之间的变化并非线性关系,除了频率之外,音高还与声音的响度及波形有关。音高的变化与两个频率相对变化的对数成正比。不管原来频率多少,只要两个40dB的纯音频率都增加1个倍频程(即1倍),人耳感受到的音高变化则相同。在音乐声学中,音高的连续变化称为滑音,1个倍频程相当于乐音提高了一个八度音阶。根据人耳对音高的实际感受,人的语音频率范围可放宽到80Hz --12kHz,乐音较宽,效果音则更宽。

3.音色

音色又称音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声音波形的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泛音。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音称为复音。每个基音都有固有的频率和不同响度的泛音,借此可以区别其它具有相同响度和音调的声音。声音波形各次谐波的比例和随时间的衰减大小决定了各种声源的音色特征,其包络是每个周期波峰间的连线,包络的陡缓影响声音强度的瞬态特性。声音的音色色彩纷呈,变化万千,高保真(Hi— Fi)音响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输、还原重建原始声场的一切特征,使人们其实地感受到诸如声源定位感、空间包围感、层次厚度感等各种临场听感的立体环绕声效果。

另外,表征声音的其它物理特性还有:音值,又称音长,是由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则短。从以上主观描述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看,人耳的听觉特性并非完全线性。声音传到人的耳内经处理后,除了基音外,还会产生各种谐音及它们的和音和差音,并不是所有这些成分都能被感觉。人耳对声音具有接收、选择、分析、判断响度、音高和音品的功能,例如,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只能感受到对声音定位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域波形的包络(特别是变化快的包络在内耳的延时),而感觉不出单个周期的波形和判断不出频率非常接近的高频信号的方向;以及对声音幅度分辨率低,对相位失真不敏感等。这些涉及心理声学和生理声学方面的复杂问题。

二、人耳的掩蔽效应

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被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称为人耳的“掩蔽效应”。被掩蔽音单独存在时的听阈分贝值,或者说在安静环境中能被人耳听到的纯音的最小值称为绝对闻阈。实验表明,3kHz—5kHz绝对闻阈值最小,即人耳对它的微弱声音最敏感;而在低频和高频区绝对闻阈值要大得多。在 800Hz--1500Hz范围内闻阈随频率变化最不显著,即在这个范围内语言可储度最高。在掩蔽情况下,提高被掩蔽弱音的强度,使人耳能够听见时的闻阈称为掩蔽闻阈(或称掩蔽门限),被掩蔽弱音必须提高的分贝值称为掩蔽量(或称阈移)。

1.掩蔽效应

已有实验表明,纯音对纯音、噪音对纯音的掩蔽效应结论如下:

A.纯音间的掩蔽

①对处于中等强度时的纯音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它的频率附近。

②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而反过来则作用很小。

B.噪音对纯音的掩蔽噪音是由多种纯音组成,具有无限宽的频谱

若掩蔽声为宽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它产生的掩蔽门限在低频段一般高于噪声功率谱密度17dB,且较平坦;超过500Hz时大约每十倍频程增大 10dB。若掩蔽声为窄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情况较复杂。其中位于被掩蔽音附近的由纯音分量组成的窄带噪声即临界频带的掩蔽作用最明显。所谓临界频带是指当某个纯音被以它为中心频率,且具有一定带宽的连续噪声所掩蔽时,如果该纯音刚好能被听到时的功率等于这一频带内噪声的功率,那么这一带宽称为临界频带宽度。临界频带的单位叫巴克(Bark),1Bark=一个临界频带宽度。频率小于500Hz时,1Bark约等于freq/100;频率大于 500Hz时,1Bark约等于9+41og(freq/1000),即约为某个纯音中心频率的20%。通常认为,20Hz--16kHz范围内有24个子临界频带。而当某个纯音位于掩蔽声的临界频带之外时,掩蔽效应仍然存在。

2.掩蔽类型

(1)频域掩蔽

所谓频域掩蔽是指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作用时发生掩蔽效应,又称同时掩蔽。这时,掩蔽声在掩蔽效应发生期间一直起作用,是一种较强的掩蔽效应。通常,频域中的一个强音会掩蔽与之同时发声的附近的弱音,弱音离强音越近,一般越容易被掩蔽;反之,离强音较远的弱音不容易被掩蔽。例如,—个1000Hz的音比另一个900Hz的音高 18dB,则900Hz的音将被1000Hz的音掩蔽。而若1000Hz的音比离它较远的另一个1800Hz的音高18dB,则这两个音将同时被人耳听到。若要让1800Hz的音听不到,则1000Hz的音要比1800Hz的音高45dB。一般来说,低频的音容易掩蔽高频的音;在距离强音较远处,绝对闻阈比该强音所引起的掩蔽阈值高,这时,噪声的掩蔽阈值应取绝对闻阈。

(2)时域掩蔽

所谓时域掩蔽是指掩蔽效应发生在掩蔽声与被掩蔽声不同时出现时,又称异时掩蔽。异时掩蔽又分为导前掩蔽和滞后掩蔽。若掩蔽声音出现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发生掩蔽效应,则称为导前掩蔽;否则称为滞后掩蔽。产生时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异时掩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会衰减,是一种弱掩蔽效应。一般情况下,导前掩蔽只有3ms— 20ms,而滞后掩蔽却可以持续50ms—100ms。
假设一个这样的情况:当聆听者在两个相同的音箱系统前,位於一 个不受干扰的无限空间 (请参考图1),如果只有一个音箱在播放声音,那麼音波到达听众的一只耳朵会比另一只耳朵有更远的距离。由於高频的音波长小於我们的头部,因此当高频音波在我们的头部的左右耳朵绕射时产生不同的接收讯号。当音源发射讯号到我们的耳朵时,大脑可以感应出讯号音源的音压和时间差异,并分辨出讯号的位置。左声道和右声道的时间差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在低频段,因为人对低频的辨别能力是比较不敏感的。

(图一)

当两个音箱系统同时发出声音时,耳朵分别收到两个不同音箱的音波讯号,左耳朵除了听到左音箱的直接音,还有右音箱时间稍迟的讯号,右耳朵也是一样,所以总共能分辨出4个音源点。因此只要有两个音箱同时播放声音,大脑就能感应到不同的方向,分辨出音乐中乐器的位置。但如果有2对相同音箱在同一个室内的水平位置上,只让其中一对音箱播放声音,大脑有时分辨不出是哪一对音箱在发声。原因是音波发出后经过墙面反射,会和直接音波会合,大脑感觉到的是混合、方向不明确的效果。同样的道理,音源的相位和反射相位形成一个有效的音场移动,左右音箱在连续 不断地发出音波,便会造成有宽度和深度的音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成一个身历声音效。

一对音箱被用来重播身历声录音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聆听空间、聆听位置以及音箱摆位元的交互关系。为什麼二个喇叭中间没有东西,但耳朵却能分辨出歌唱者站在中间?简单地说就是声音在空间中直射与反射的混合,到达聆听位置时经过大脑的计算,就产生了立体的声像。

理想的听音空间尺寸

在专业上,鉴听与制作测试用途所需的空间,例如大部分的录音控制室等,都得经过特殊的设计,连尺寸大小也要计算过。一般发烧友当然不容易量身打造像录音室一样的空间,不过我们还是提供一些理想听音环境的尺寸比例和空间因素给读者作为参考。

理论上,室内听音环境的容量在50至110立方米之间为佳,80立方米是很不错的标准。地板到天花板的高度最好是在2.5-3米之间,我们以2.8米的高度为计算基础,建议的空间比例是2.8: 4.2: 6.7 。这样的空间尺寸会提供一个回音与低频反射比较均匀,并且减低音色渲染的音响效果。上次我们已经谈过RT60的概念,简单的说也就是空间中残响的时间,残响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与丰润感。一个理想的听音空间,250 Hz至4000 Hz的广大频响范围内,建议平均RT60是0.5秒(偏差不能超过+/-25%),250 Hz 的RT60则应保持0.85秒 (m/s) 。

如果是在一般的居家空间中呢?我们举个例来说明。在音箱摆设的后墙和聆听者后面的墙都作了吸音处理,天花板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地板接近音箱的地方不放地毯。由於一般读者家中都没有测试仪器,所以我乾脆替大家计算从125Hz-4kHz的RT60残响时间(请参考表一),我们可以看到空间越大,残响时间就越长。

(表一)

根据这个IEC所提供的音响环境标准,听音时理想温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2摄氏度),湿度为65%(+/-5%),气压为800~1000毫巴(Mill bars)之间。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使音响设备的能量输出发挥到最大,并促进改善墙面的理想反射。一般发烧友恐怕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但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在天气太热、太冷,或者湿度过高的情况下,声音会打折扣的,而这并不全是器材的关系。

RT60残响时间

从表1看到不同尺寸大小的空间,会产生不一样声压与RT60变化。当身历声的音波讯号产生反射幅度变化太强或过於混乱时,会使音质产生劣化,必须要做一个合理的控制,否则会使音波相位影响到交叉点和混合点产生不均匀的驻波。尤其是低频段的驻波如果没有适当控制,会产生臃肿或模糊的现象,这时就要尽量减低音波的反射幅度。

认识了RT60的意义,进而对残响时间进行控制,可以帮助音响系统发出清晰的音场与明确的定位效果,并使频率回应更加稳定,还原高传真的录音效果才成为可能。

在欧洲一般家庭的音响室,天花板和四面墙的材料通常是一样的,灰泥墙上涂漆或贴墙纸,地板则放上地毯。这种典型的装修是家庭音响空间所建议的标准之一,另外,一些重的悬挂物(如窗帘)被安装在聆听者后面的墙,可以用来防止中、高频的强烈反射。至於两边的墙,可以多放点家俱或悬挂一些厚重相框装饰的画,用来减低反射或增加扩散,吸音与扩散用的摆饰可以做得很漂亮很有品味,都能帮助立体音像的建立。

通常音箱系统是摆在室内两边的角落,而听众座位在音箱的对面,所以喇叭摆位以及二边墙面的处理必须要对称,让直立波中的交叉点与混合点均匀的融合,这对身历声像产生平衡点是很重要的。

吸音的处理 (Sound Absorption)

我们知道视听室是以播放音响为目的,要得到理想的残响特性和时间控制,有时必须在室内空间作一些吸音处理,吸音材料可以被放置在边界线墙上或地板上。这些吸音材料有很多种形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专业吸音材料生产商的详细资料。在这裏介绍最简单的吸音材料方法,我们简称为吸音板。这个吸音板其实也是市售其他吸音材料的缩影,其基本的构造如图二。可灵活调整的吸音板,其质量M=Kg/m可以装置在墙壁的表面,其板条空隙的密封深度为D在板后。利用板的质量和坚硬密封空间的容量形成一个吸音回响系统,其可吸收的频率,用基本算式算出:

Fo = (C/2 x 3.14)(P/MD) x 10000

C是空气中声音的速度343.3m/s,P是空间的密度 (1.187Kg/m3),M是材料的重量,D是吸音板的深度尺寸。 当声音以这个频率在室内播放时,吸音板会接收到回响反应,一部分声音的能量进入密封的吸音板,与吸音材料互相作用转换为其他能量而消失。吸音板内的吸音材料通常使用玻璃纤维(如图2),但要用多少玻璃纤维呢?如果玻璃纤维放得太少,音波在吸音板内无法全部被吸收会产生杂音;用得太多丝毫没有空隙让音波活动又会降低吸音效果。我们设计的吸音板对低频的吸音系数是0.5,主要吸收频率在50Hz-350Hz之间。一个6mm厚的夹板与适量玻璃纤维(M:3Kg/m2),做成50mm深度的框架,可以吸音160 Hz?主的频率。当然吸音板也可以吸收50Hz以下的低频,但需要更重更大的吸音板,板内空间的深度也需要加大。

(图二)

另一个方法是仿效专业录音室的做法,在原有的房间之内再建造第二个房间,使用木材作为材料。这个结构的低频截止点是20Hz左右,由於木材的特性,低频能有效的穿透过内壳,然向坚硬的外壳反射出去,这也能达到吸音的效果。

图三是三个不同的回响反应,直立波经过不同程度的吸音处理后表现出来的反射幅度、距离都不同。最上面一个图是吸音率30%的结果, 中图是吸音率50%的结果,下图是吸音率70%的结果。当边界线(墙面)作更大程度的吸音处理时,也就是对直立音波的交叉点和混合点作更大程度的处理时,交叉点和混合点就会在听觉上有比较不明显的音波曲线幅度。通常利用测试仪器能清楚显示出吸音不同所带来的音波曲线差异,在仪器中可看到中低频(80~450Hz)在空间中产生的反射会有比较大的幅度,因此造成不稳定的驻波幅度反应,只有经过吸音处理才能把驻波幅度的变化减少。

(图三)

空间比例

上一期我们说过多位声学博士和国际上著名的声学组织提出不同的空间尺寸建议,也就是所谓的最佳空间比例。表二是世界公认、推荐的一些理想环境空间的比例。发烧友打造一间音响室时,如果能参照这些比例尺寸规划,空间处理将事半功倍。

(表二)

其实空间的比例概念对居住环境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但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这个概念不只可用于建立理想的音响环境,还关系到生活中种种与声音有关的事务。例如,室内的电视机发出的声效和人讲话的声音、噪音控制等。当我们进入一个空间时,一边拍手掌一边环绕著周围走动,打击的声音会产生回音混乱的反射,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RT60概念。一间完全未处理的空旷房间,跟另一间有大量吸音的房间,对音响重播而言都不是很理想的,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处理,残响时间的控制和吸音的处理则是首要之务。

在前几期中,已描述了很多关於声学的基础和计算方式,在下一期中我会与大家分享如何运用空间比例的概念,对各种聆听空间或不对称的空间,以RT60的计算处理进行全面的分析,让您快乐的悠游在立体声世
1.响度

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达因/平方厘米)或声强(瓦特/平方厘米)来计量,声压的单位为帕(Pa),它与基准声压比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对于响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单位宋(Sone)来度量,并定义 lkHz、40dB的纯音的响度为1宋。响度的相对量称为响度级,它表示的是某响度与基准响度比值的对数值,单位为口方(phon),即当人耳感到某声音与1kHz单一频率的纯音同样响时,该声音声压级的分贝数即为其响度级。可见,无论在客观和主观上,这 两个单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纯音外,声压级的值一般不等于响度级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响度是听觉的基础。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也有人认为是-5dB— 130dB)。固然,超出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但在人耳的可听频域内,若声音弱到或强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样是听不到的。当声音减弱到人耳刚刚可以听见时,此时的声音强度称为“听阈”。一般以1kHz纯音为准进行测量,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为 0dB(通常大于0.3dB即有感受)、声强为10-16W/cm2 时的响度级定为0口方。而当声音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这个阈值称为“痛阈”。仍以1kHz纯音为准来进行测量,使 人耳感到疼痛时的声压级约达到 140dB左右。

实验表明,闻阈和痛阈是随声压、频率变化的。闻阈和痛阈随频率变化的等响度曲线(弗莱彻—芒森曲线)之间的区域就是人耳的听觉范围。通常认为,对于 1kHz纯音,0dB—20dB为宁静声,30dB--40dB为微弱声,50dB—70dB为正常声,80dB—100dB为响音声,110dB— 130dB为极响声。而对于1kHz以外的可听声,在同一级等响度曲线上有无数个等效的声压—频率值,例如,200Hz的30dB的声音和1kHz的 10dB的声音在人耳听起来具有相同的响度,这就是所谓的“等响”。小于0dB闻阈和大于140dB痛阈时为不可听声,即使是人耳最敏感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也觉察不到。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闻阈和痛阈不一样,灵敏度也不一样。人耳的痛阈受频率的影响不大,而闻阈随频率变化相当剧烈。人耳对3kHz— 5kHz声音最敏感,幅度很小的声音信号都能被人耳听到,而在低频区(如小于800Hz)和高频区(如大于5kHz)人耳对声音的灵敏度要低得多。响度级较小时,高、低频声音灵敏度降低较明显,而低频段比高频段灵敏度降低更加剧烈,一般应特别重视加强低频音量。通常200Hz--3kHz语音声压级以 60dB—70dB为宜,频率范围较宽的音乐声压以80dB—90dB最佳。

2.音高

音高也称音调,表示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客观上音高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反之则低,单位用赫兹(Hz)表示。主观感觉的音高单位是“美”,通常定义响度为40方的 1kHz纯音的音高为1000美。赫兹与“美”同样是表示音高的两个不同概念而又有联系的单位。

人耳对响度的感觉有一个从闻阈到痛阈的范围。人耳对频率的感觉同样有一个从最低可听频率20Hz到最高可听频率别20kHz的范围。响度的测量是以 1kHz纯音为基准,同样,音高的测量是以40dB声强的纯音为基准。实验证明,音高与频率之间的变化并非线性关系,除了频率之外,音高还与声音的响度及波形有关。音高的变化与两个频率相对变化的对数成正比。不管原来频率多少,只要两个40dB的纯音频率都增加1个倍频程(即1倍),人耳感受到的音高变化则相同。在音乐声学中,音高的连续变化称为滑音,1个倍频程相当于乐音提高了一个八度音阶。根据人耳对音高的实际感受,人的语音频率范围可放宽到80Hz --12kHz,乐音较宽,效果音则更宽。

3.音色

音色又称音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声音波形的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泛音。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音称为复音。每个基音都有固有的频率和不同响度的泛音,借此可以区别其它具有相同响度和音调的声音。声音波形各次谐波的比例和随时间的衰减大小决定了各种声源的音色特征,其包络是每个周期波峰间的连线,包络的陡缓影响声音强度的瞬态特性。声音的音色色彩纷呈,变化万千,高保真(Hi— Fi)音响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输、还原重建原始声场的一切特征,使人们其实地感受到诸如声源定位感、空间包围感、层次厚度感等各种临场听感的立体环绕声效果。

另外,表征声音的其它物理特性还有:音值,又称音长,是由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则短。从以上主观描述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看,人耳的听觉特性并非完全线性。声音传到人的耳内经处理后,除了基音外,还会产生各种谐音及它们的和音和差音,并不是所有这些成分都能被感觉。人耳对声音具有接收、选择、分析、判断响度、音高和音品的功能,例如,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只能感受到对声音定位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域波形的包络(特别是变化快的包络在内耳的延时),而感觉不出单个周期的波形和判断不出频率非常接近的高频信号的方向;以及对声音幅度分辨率低,对相位失真不敏感等。这些涉及心理声学和生理声学方面的复杂问题。

二、人耳的掩蔽效应

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被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称为人耳的“掩蔽效应”。被掩蔽音单独存在时的听阈分贝值,或者说在安静环境中能被人耳听到的纯音的最小值称为绝对闻阈。实验表明,3kHz—5kHz绝对闻阈值最小,即人耳对它的微弱声音最敏感;而在低频和高频区绝对闻阈值要大得多。在 800Hz--1500Hz范围内闻阈随频率变化最不显著,即在这个范围内语言可储度最高。在掩蔽情况下,提高被掩蔽弱音的强度,使人耳能够听见时的闻阈称为掩蔽闻阈(或称掩蔽门限),被掩蔽弱音必须提高的分贝值称为掩蔽量(或称阈移)。

1.掩蔽效应

已有实验表明,纯音对纯音、噪音对纯音的掩蔽效应结论如下:

A.纯音间的掩蔽

①对处于中等强度时的纯音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它的频率附近。

②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而反过来则作用很小。

B.噪音对纯音的掩蔽噪音是由多种纯音组成,具有无限宽的频谱

若掩蔽声为宽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它产生的掩蔽门限在低频段一般高于噪声功率谱密度17dB,且较平坦;超过500Hz时大约每十倍频程增大 10dB。若掩蔽声为窄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情况较复杂。其中位于被掩蔽音附近的由纯音分量组成的窄带噪声即临界频带的掩蔽作用最明显。所谓临界频带是指当某个纯音被以它为中心频率,且具有一定带宽的连续噪声所掩蔽时,如果该纯音刚好能被听到时的功率等于这一频带内噪声的功率,那么这一带宽称为临界频带宽度。临界频带的单位叫巴克(Bark),1Bark=一个临界频带宽度。频率小于500Hz时,1Bark约等于freq/100;频率大于 500Hz时,1Bark约等于9+41og(freq/1000),即约为某个纯音中心频率的20%。通常认为,20Hz--16kHz范围内有24个子临界频带。而当某个纯音位于掩蔽声的临界频带之外时,掩蔽效应仍然存在。

2.掩蔽类型

(1)频域掩蔽

所谓频域掩蔽是指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作用时发生掩蔽效应,又称同时掩蔽。这时,掩蔽声在掩蔽效应发生期间一直起作用,是一种较强的掩蔽效应。通常,频域中的一个强音会掩蔽与之同时发声的附近的弱音,弱音离强音越近,一般越容易被掩蔽;反之,离强音较远的弱音不容易被掩蔽。例如,—个1000Hz的音比另一个900Hz的音高 18dB,则900Hz的音将被1000Hz的音掩蔽。而若1000Hz的音比离它较远的另一个1800Hz的音高18dB,则这两个音将同时被人耳听到。若要让1800Hz的音听不到,则1000Hz的音要比1800Hz的音高45dB。一般来说,低频的音容易掩蔽高频的音;在距离强音较远处,绝对闻阈比该强音所引起的掩蔽阈值高,这时,噪声的掩蔽阈值应取绝对闻阈。

(2)时域掩蔽

所谓时域掩蔽是指掩蔽效应发生在掩蔽声与被掩蔽声不同时出现时,又称异时掩蔽。异时掩蔽又分为导前掩蔽和滞后掩蔽。若掩蔽声音出现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发生掩蔽效应,则称为导前掩蔽;否则称为滞后掩蔽。产生时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异时掩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会衰减,是一种弱掩蔽效应。一般情况下,导前掩蔽只有3ms— 20ms,而滞后掩蔽却可以持续50ms—100ms。
首先鄙视一下到处乱复制的人!!!!

这个问题实际就是什么是音色。你一开始就说错了,区别不同的声音并不是靠着不同的频率,频率只决定音调。也就是说如果在同一个位置放两个不同的发声仪器,如果这个两个发生仪器都只翻出两个纯的不同频率的声音,你在不看的情况下是无法区分这个个声音的。(你会以为是一个发声器发出的两个声音)

那么究竟是什么产生了音色呢?答案是谐波。我们知道声音是振动产生的,而一个物体来回振动,几乎不可能一直按照确定的周期振动的。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发生的同时,会发出很多不同频率的波(谐波)。这许多不同频率的波由于相位差很小(也就是相隔时间很短),人是无法单独分辨的,所以这些波会混合起来一起给人一个整体的感受,而这个感受就叫做音色。正是由于不同的声音里所包含的不同频率的波的频率,响度,和分布都不同,才导致了我们能分辨各种声音。

你可能会有点糊涂。既然每一个声音都包含很多个频率的声波,那我们又是怎么分辨音调的呢?答案是,一个声音中某一个频率的相对量最大的那个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比如说一个声音里如果有3单位的444hz(la音),1单位222hz的频率,那么我们听其来就是la音。而有3单位的444hz,1单位的333hz的频率,那我听起来仍然是la音,只不过音色不同罢了。

如果一个声音中从1到20K赫兹频率的波都有,并且都是1:1的关系,即相对强度都相同。这样一个声音就称为白噪音,听起来就和收音机收不信号时的音色一样。这就是一个人造音色的例子(因为这种声音再自然界是不会有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有2万只音箱,每一个音箱分别对应放从1到20k赫兹不同频率的声波。那么我通过开关不同的音箱,调节每个音箱的音量,从理论上讲我就可以得到任何我想要的音色。不论是韩红的声音还是孙楠的声音,小提琴的声音还是汽车刹车的声音。

下面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一下你所提的例子(觉得头痛可以跳过数学部分)。

学过物理的人因该知道,我们可以用一个sin或者cos函数来描述一个声波如 coswt 其中w 就是声波的频率。
而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声音fx都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fx=a1coswt+b1sinwt+a2cosw2t+b2sinw2t+a3cosw3t+b3sinw3t+ …

这个式子中的 w1 w2 w3 … 就是一个声音所包含的各种分振动的频率,a b 就是分振动所占的分量。 一个声音所包含各种不同的w1 ,w2 ,w3 和不同的a b 就是形成音色的关键参数。一般的,如果w1,w2,w3… 分布没有规律,就成为噪声,而w1,w2,w3…成倍数分布,就成为乐音。

下面看看,韩红和孙楠的问题。 我们知道,Do这个音的频率是261.6赫兹。也就是说他们如果都唱DO这个音的话,261.6这个频率的声音肯定是相对量最大的声音,所以听起来他们发出的声音都是DO。但是两人声音的其他频率又个不相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来是谁场的。

用数学表示就是:(设c=261.6)

f孙=a1cosct+b1sinct+a2cosw2t+b2sinw2t+a3cosw3t+b3sinw3t+ …

f韩=c1cosct+d1sinct+c2cosw2t+d2sinw2t+c3cosw3t+d3sinw3t+ …

其中 a1=c1 ,b1=d1 an!=cn ,bn!=dn ( n!=1) 注:“!=”为不等于

总之记住一句话,一个声音中相对能量最大的那个频率决定了音调,所有分频率的分布不同决定了音色,也就是我们能分辨不同声音的原因。

补充问题:关于语言的辨别。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充分说明了我们大脑的复杂程度。
首先说一下语言的机制。任何一个字或者是单词都可以分解成为辅音和元音。比如“他”就是由辅音“t"和元音“a(啊)”
由于辅音发生时声带不振动,所以没有音调,所以不存在你说的问题。而我们是如何区别元音的呢?同样是通过音色。不过这里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你去翻一下学习音标的书,可以发现,所有的元音发声都建立在不同的口型(包括舌头的位置)上面。 也就是说区别不同的元音靠的是不同口型。口腔的形状决定了口腔内固有震动模式的频率,由声带所发出的声音中的某些频率由于振动的模式不同而改变并且这些改变不随着音调的变化而变化,而我们的大脑正是能辨别这样的特殊的频率的改变,从而使我们能区分元音的不同。
但是我们又能以不同高低的频率来念一个元音,这是由于我们声带所发出的不同频率声音所致。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对某些特殊频率非常敏感,即使这些频率并不是占优势(占优势的地位的频率使我们分辨出音调),只要这些频率被加强,我们就能分辨出来。至于是哪些频率,至今研究的还不是很清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至今还无法完美的模拟人声,大脑对这方面的运算太复杂了。

最后举个例子。许多人同时唱“他”这个词,用的音调是A1=444Hz(la音)。首先发出一个辅音“t”,由于声带不发音,所以是没有音调的,大家听起来也都差不多。然后带发出声音,这个声音中占优势的是444Hz声波,导致我们听起来是la音。而不同的人的声音中其它成分的组成不同,导致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音色。然后通过口形的改变,使声带发出声音的某些特殊频率的声波发生加强,大脑的语言中枢分辨出这个频率的加强,这个音就被认为是元音“a”,然后和前面的“t”一起,语言中枢就分别出这是一个“他”字。
而现在换成是用c1=261.6来唱“他”由于口形没有变化,语言中枢任然能认得出这是一个“他”字。但是声带发出的声音却变化了,261.6Hz占到了优势地位。于是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用Do唱出来的“他”

实际上知道了大脑的结构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分辨频率的是听觉中枢,而分别语言的是语言中枢,正是人大脑的这种复杂的结构,才使得我们能够欣赏歌曲.
1.响度

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达因/平方厘米)或声强(瓦特/平方厘米)来计量,声压的单位为帕(Pa),它与基准声压比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对于响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单位宋(Sone)来度量,并定义 lkHz、40dB的纯音的响度为1宋。响度的相对量称为响度级,它表示的是某响度与基准响度比值的对数值,单位为口方(phon),即当人耳感到某声音与1kHz单一频率的纯音同样响时,该声音声压级的分贝数即为其响度级。可见,无论在客观和主观上,这 两个单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纯音外,声压级的值一般不等于响度级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响度是听觉的基础。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也有人认为是-5dB— 130dB)。固然,超出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但在人耳的可听频域内,若声音弱到或强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样是听不到的。当声音减弱到人耳刚刚可以听见时,此时的声音强度称为“听阈”。一般以1kHz纯音为准进行测量,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为 0dB(通常大于0.3dB即有感受)、声强为10-16W/cm2 时的响度级定为0口方。而当声音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这个阈值称为“痛阈”。仍以1kHz纯音为准来进行测量,使 人耳感到疼痛时的声压级约达到 140dB左右。

实验表明,闻阈和痛阈是随声压、频率变化的。闻阈和痛阈随频率变化的等响度曲线(弗莱彻—芒森曲线)之间的区域就是人耳的听觉范围。通常认为,对于 1kHz纯音,0dB—20dB为宁静声,30dB--40dB为微弱声,50dB—70dB为正常声,80dB—100dB为响音声,110dB— 130dB为极响声。而对于1kHz以外的可听声,在同一级等响度曲线上有无数个等效的声压—频率值,例如,200Hz的30dB的声音和1kHz的 10dB的声音在人耳听起来具有相同的响度,这就是所谓的“等响”。小于0dB闻阈和大于140dB痛阈时为不可听声,即使是人耳最敏感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也觉察不到。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闻阈和痛阈不一样,灵敏度也不一样。人耳的痛阈受频率的影响不大,而闻阈随频率变化相当剧烈。人耳对3kHz— 5kHz声音最敏感,幅度很小的声音信号都能被人耳听到,而在低频区(如小于800Hz)和高频区(如大于5kHz)人耳对声音的灵敏度要低得多。响度级较小时,高、低频声音灵敏度降低较明显,而低频段比高频段灵敏度降低更加剧烈,一般应特别重视加强低频音量。通常200Hz--3kHz语音声压级以 60dB—70dB为宜,频率范围较宽的音乐声压以80dB—90dB最佳。

2.音高

音高也称音调,表示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客观上音高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反之则低,单位用赫兹(Hz)表示。主观感觉的音高单位是“美”,通常定义响度为40方的 1kHz纯音的音高为1000美。赫兹与“美”同样是表示音高的两个不同概念而又有联系的单位。

人耳对响度的感觉有一个从闻阈到痛阈的范围。人耳对频率的感觉同样有一个从最低可听频率20Hz到最高可听频率别20kHz的范围。响度的测量是以 1kHz纯音为基准,同样,音高的测量是以40dB声强的纯音为基准。实验证明,音高与频率之间的变化并非线性关系,除了频率之外,音高还与声音的响度及波形有关。音高的变化与两个频率相对变化的对数成正比。不管原来频率多少,只要两个40dB的纯音频率都增加1个倍频程(即1倍),人耳感受到的音高变化则相同。在音乐声学中,音高的连续变化称为滑音,1个倍频程相当于乐音提高了一个八度音阶。根据人耳对音高的实际感受,人的语音频率范围可放宽到80Hz --12kHz,乐音较宽,效果音则更宽。

3.音色

音色又称音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声音波形的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泛音。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音称为复音。每个基音都有固有的频率和不同响度的泛音,借此可以区别其它具有相同响度和音调的声音。声音波形各次谐波的比例和随时间的衰减大小决定了各种声源的音色特征,其包络是每个周期波峰间的连线,包络的陡缓影响声音强度的瞬态特性。声音的音色色彩纷呈,变化万千,高保真(Hi— Fi)音响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输、还原重建原始声场的一切特征,使人们其实地感受到诸如声源定位感、空间包围感、层次厚度感等各种临场听感的立体环绕声效果。

另外,表征声音的其它物理特性还有:音值,又称音长,是由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则短。从以上主观描述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看,人耳的听觉特性并非完全线性。声音传到人的耳内经处理后,除了基音外,还会产生各种谐音及它们的和音和差音,并不是所有这些成分都能被感觉。人耳对声音具有接收、选择、分析、判断响度、音高和音品的功能,例如,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只能感受到对声音定位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域波形的包络(特别是变化快的包络在内耳的延时),而感觉不出单个周期的波形和判断不出频率非常接近的高频信号的方向;以及对声音幅度分辨率低,对相位失真不敏感等。这些涉及心理声学和生理声学方面的复杂问题。

二、人耳的掩蔽效应

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被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称为人耳的“掩蔽效应”。被掩蔽音单独存在时的听阈分贝值,或者说在安静环境中能被人耳听到的纯音的最小值称为绝对闻阈。实验表明,3kHz—5kHz绝对闻阈值最小,即人耳对它的微弱声音最敏感;而在低频和高频区绝对闻阈值要大得多。在 800Hz--1500Hz范围内闻阈随频率变化最不显著,即在这个范围内语言可储度最高。在掩蔽情况下,提高被掩蔽弱音的强度,使人耳能够听见时的闻阈称为掩蔽闻阈(或称掩蔽门限),被掩蔽弱音必须提高的分贝值称为掩蔽量(或称阈移)。

1.掩蔽效应

已有实验表明,纯音对纯音、噪音对纯音的掩蔽效应结论如下:

A.纯音间的掩蔽

①对处于中等强度时的纯音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它的频率附近。

②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而反过来则作用很小。

B.噪音对纯音的掩蔽噪音是由多种纯音组成,具有无限宽的频谱

若掩蔽声为宽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它产生的掩蔽门限在低频段一般高于噪声功率谱密度17dB,且较平坦;超过500Hz时大约每十倍频程增大 10dB。若掩蔽声为窄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情况较复杂。其中位于被掩蔽音附近的由纯音分量组成的窄带噪声即临界频带的掩蔽作用最明显。所谓临界频带是指当某个纯音被以它为中心频率,且具有一定带宽的连续噪声所掩蔽时,如果该纯音刚好能被听到时的功率等于这一频带内噪声的功率,那么这一带宽称为临界频带宽度。临界频带的单位叫巴克(Bark),1Bark=一个临界频带宽度。频率小于500Hz时,1Bark约等于freq/100;频率大于 500Hz时,1Bark约等于9+41og(freq/1000),即约为某个纯音中心频率的20%。通常认为,20Hz--16kHz范围内有24个子临界频带。而当某个纯音位于掩蔽声的临界频带之外时,掩蔽效应仍然存在。

2.掩蔽类型

(1)频域掩蔽

所谓频域掩蔽是指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作用时发生掩蔽效应,又称同时掩蔽。这时,掩蔽声在掩蔽效应发生期间一直起作用,是一种较强的掩蔽效应。通常,频域中的一个强音会掩蔽与之同时发声的附近的弱音,弱音离强音越近,一般越容易被掩蔽;反之,离强音较远的弱音不容易被掩蔽。例如,—个1000Hz的音比另一个900Hz的音高 18dB,则900Hz的音将被1000Hz的音掩蔽。而若1000Hz的音比离它较远的另一个1800Hz的音高18dB,则这两个音将同时被人耳听到。若要让1800Hz的音听不到,则1000Hz的音要比1800Hz的音高45dB。一般来说,低频的音容易掩蔽高频的音;在距离强音较远处,绝对闻阈比该强音所引起的掩蔽阈值高,这时,噪声的掩蔽阈值应取绝对闻阈。

(2)时域掩蔽

所谓时域掩蔽是指掩蔽效应发生在掩蔽声与被掩蔽声不同时出现时,又称异时掩蔽。异时掩蔽又分为导前掩蔽和滞后掩蔽。若掩蔽声音出现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发生掩蔽效应,则称为导前掩蔽;否则称为滞后掩蔽。产生时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异时掩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会衰减,是一种弱掩蔽效应。一般情况下,导前掩蔽只有3ms— 20ms,而滞后掩蔽却可以持续50ms—100ms。
声音是各种振动的叠加,我们的大脑能够瞬间解码1000种正弦振动的叠加,所以我们可以听到声音。
各种乐器或人的音色也由振动的频率和数量确定:
器乐一般由3到30种正弦合成,
动物的叫声由3到10种正弦合成,比器乐还简单,
而人声由30到600种正弦合成,是自然界最复杂的声音。
假设一个这样的情况:当聆听者在两个相同的音箱系统前,位於一 个不受干扰的无限空间 (请参考图1),如果只有一个音箱在播放声音,那麼音波到达听众的一只耳朵会比另一只耳朵有更远的距离。由於高频的音波长小於我们的头部,因此当高频音波在我们的头部的左右耳朵绕射时产生不同的接收讯号。当音源发射讯号到我们的耳朵时,大脑可以感应出讯号音源的音压和时间差异,并分辨出讯号的位置。左声道和右声道的时间差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在低频段,因为人对低频的辨别能力是比较不敏感的。

(图一)

当两个音箱系统同时发出声音时,耳朵分别收到两个不同音箱的音波讯号,左耳朵除了听到左音箱的直接音,还有右音箱时间稍迟的讯号,右耳朵也是一样,所以总共能分辨出4个音源点。因此只要有两个音箱同时播放声音,大脑就能感应到不同的方向,分辨出音乐中乐器的位置。但如果有2对相同音箱在同一个室内的水平位置上,只让其中一对音箱播放声音,大脑有时分辨不出是哪一对音箱在发声。原因是音波发出后经过墙面反射,会和直接音波会合,大脑感觉到的是混合、方向不明确的效果。同样的道理,音源的相位和反射相位形成一个有效的音场移动,左右音箱在连续 不断地发出音波,便会造成有宽度和深度的音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成一个身历声音效。

一对音箱被用来重播身历声录音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聆听空间、聆听位置以及音箱摆位元的交互关系。为什麼二个喇叭中间没有东西,但耳朵却能分辨出歌唱者站在中间?简单地说就是声音在空间中直射与反射的混合,到达聆听位置时经过大脑的计算,就产生了立体的声像。

理想的听音空间尺寸

在专业上,鉴听与制作测试用途所需的空间,例如大部分的录音控制室等,都得经过特殊的设计,连尺寸大小也要计算过。一般发烧友当然不容易量身打造像录音室一样的空间,不过我们还是提供一些理想听音环境的尺寸比例和空间因素给读者作为参考。

理论上,室内听音环境的容量在50至110立方米之间为佳,80立方米是很不错的标准。地板到天花板的高度最好是在2.5-3米之间,我们以2.8米的高度为计算基础,建议的空间比例是2.8: 4.2: 6.7 。这样的空间尺寸会提供一个回音与低频反射比较均匀,并且减低音色渲染的音响效果。上次我们已经谈过RT60的概念,简单的说也就是空间中残响的时间,残响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与丰润感。一个理想的听音空间,250 Hz至4000 Hz的广大频响范围内,建议平均RT60是0.5秒(偏差不能超过+/-25%),250 Hz 的RT60则应保持0.85秒 (m/s) 。

如果是在一般的居家空间中呢?我们举个例来说明。在音箱摆设的后墙和聆听者后面的墙都作了吸音处理,天花板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地板接近音箱的地方不放地毯。由於一般读者家中都没有测试仪器,所以我乾脆替大家计算从125Hz-4kHz的RT60残响时间(请参考表一),我们可以看到空间越大,残响时间就越长。

(表一)

根据这个IEC所提供的音响环境标准,听音时理想温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2摄氏度),湿度为65%(+/-5%),气压为800~1000毫巴(Mill bars)之间。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使音响设备的能量输出发挥到最大,并促进改善墙面的理想反射。一般发烧友恐怕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但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在天气太热、太冷,或者湿度过高的情况下,声音会打折扣的,而这并不全是器材的关系。

RT60残响时间

从表1看到不同尺寸大小的空间,会产生不一样声压与RT60变化。当身历声的音波讯号产生反射幅度变化太强或过於混乱时,会使音质产生劣化,必须要做一个合理的控制,否则会使音波相位影响到交叉点和混合点产生不均匀的驻波。尤其是低频段的驻波如果没有适当控制,会产生臃肿或模糊的现象,这时就要尽量减低音波的反射幅度。

认识了RT60的意义,进而对残响时间进行控制,可以帮助音响系统发出清晰的音场与明确的定位效果,并使频率回应更加稳定,还原高传真的录音效果才成为可能。

在欧洲一般家庭的音响室,天花板和四面墙的材料通常是一样的,灰泥墙上涂漆或贴墙纸,地板则放上地毯。这种典型的装修是家庭音响空间所建议的标准之一,另外,一些重的悬挂物(如窗帘)被安装在聆听者后面的墙,可以用来防止中、高频的强烈反射。至於两边的墙,可以多放点家俱或悬挂一些厚重相框装饰的画,用来减低反射或增加扩散,吸音与扩散用的摆饰可以做得很漂亮很有品味,都能帮助立体音像的建立。

通常音箱系统是摆在室内两边的角落,而听众座位在音箱的对面,所以喇叭摆位以及二边墙面的处理必须要对称,让直立波中的交叉点与混合点均匀的融合,这对身历声像产生平衡点是很重要的。

吸音的处理 (Sound Absorption)

我们知道视听室是以播放音响为目的,要得到理想的残响特性和时间控制,有时必须在室内空间作一些吸音处理,吸音材料可以被放置在边界线墙上或地板上。这些吸音材料有很多种形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专业吸音材料生产商的详细资料。在这裏介绍最简单的吸音材料方法,我们简称为吸音板。这个吸音板其实也是市售其他吸音材料的缩影,其基本的构造如图二。可灵活调整的吸音板,其质量M=Kg/m可以装置在墙壁的表面,其板条空隙的密封深度为D在板后。利用板的质量和坚硬密封空间的容量形成一个吸音回响系统,其可吸收的频率,用基本算式算出:

Fo = (C/2 x 3.14)(P/MD) x 10000

C是空气中声音的速度343.3m/s,P是空间的密度 (1.187Kg/m3),M是材料的重量,D是吸音板的深度尺寸。 当声音以这个频率在室内播放时,吸音板会接收到回响反应,一部分声音的能量进入密封的吸音板,与吸音材料互相作用转换为其他能量而消失。吸音板内的吸音材料通常使用玻璃纤维(如图2),但要用多少玻璃纤维呢?如果玻璃纤维放得太少,音波在吸音板内无法全部被吸收会产生杂音;用得太多丝毫没有空隙让音波活动又会降低吸音效果。我们设计的吸音板对低频的吸音系数是0.5,主要吸收频率在50Hz-350Hz之间。一个6mm厚的夹板与适量玻璃纤维(M:3Kg/m2),做成50mm深度的框架,可以吸音160 Hz?主的频率。当然吸音板也可以吸收50Hz以下的低频,但需要更重更大的吸音板,板内空间的深度也需要加大。

(图二)

另一个方法是仿效专业录音室的做法,在原有的房间之内再建造第二个房间,使用木材作为材料。这个结构的低频截止点是20Hz左右,由於木材的特性,低频能有效的穿透过内壳,然向坚硬的外壳反射出去,这也能达到吸音的效果。

图三是三个不同的回响反应,直立波经过不同程度的吸音处理后表现出来的反射幅度、距离都不同。最上面一个图是吸音率30%的结果, 中图是吸音率50%的结果,下图是吸音率70%的结果。当边界线(墙面)作更大程度的吸音处理时,也就是对直立音波的交叉点和混合点作更大程度的处理时,交叉点和混合点就会在听觉上有比较不明显的音波曲线幅度。通常利用测试仪器能清楚显示出吸音不同所带来的音波曲线差异,在仪器中可看到中低频(80~450Hz)在空间中产生的反射会有比较大的幅度,因此造成不稳定的驻波幅度反应,只有经过吸音处理才能把驻波幅度的变化减少。

(图三)

空间比例

上一期我们说过多位声学博士和国际上著名的声学组织提出不同的空间尺寸建议,也就是所谓的最佳空间比例。表二是世界公认、推荐的一些理想环境空间的比例。发烧友打造一间音响室时,如果能参照这些比例尺寸规划,空间处理将事半功倍。

(表二)

其实空间的比例概念对居住环境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但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这个概念不只可用于建立理想的音响环境,还关系到生活中种种与声音有关的事务。例如,室内的电视机发出的声效和人讲话的声音、噪音控制等。当我们进入一个空间时,一边拍手掌一边环绕著周围走动,打击的声音会产生回音混乱的反射,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RT60概念。一间完全未处理的空旷房间,跟另一间有大量吸音的房间,对音响重播而言都不是很理想的,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处理,残响时间的控制和吸音的处理则是首要之务。

在前几期中,已描述了很多关於声学的基础和计算方式,在下一期中我会与大家分享如何运用空间比例的概念,对各种聆听空间或不对称的空间,以RT60的计算处理进行全面的分析,让您快乐的悠游在立体声世界中。

再嘈杂的环境,狗狗总能辨别主人脚步声,真的拥有超能力吗?

猫猫CatTalk:宠物驯养师,专注铲屎,欢迎可爱的宠主们关注交流!

谢邀。

狗狗能在嘈杂的环境中总能辨别主人的脚步声得益于其敏锐的嗅觉和听觉能力,相对于人来说狗狗强大的嗅觉和视觉也差不多是一个超能力级别的存在,不过在狗类中就像我们平时吃饭睡觉一般,反正每只正常的狗狗都会,不会的狗狗反而是一种具有负超能力的狗狗(手打笑脸)。那么狗狗的嗅觉和视觉能力多强大呢?下面带大家看看。

一、狗狗的嗅觉

大家看警匪剧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警犬,人类也正是利用狗狗强大的嗅觉对坏人进行追踪,即便是没见过的人狗狗都能通过嗅觉追踪到,何况于每天相处的主人呢。狗狗嗅觉的强大能力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其一,对气味极其敏感。其二,可以辨别不同的气味。狗狗的嗅觉能力强大到可以辨别200万种不同的气味,同时还能在各种混杂的气味中辨别出自己所要找的那种,甚至能达到分析水平的程度,尤其是对酸性气味的敏感程度,可以达到人类的几万倍。所以我们眼中的这点嘈杂在狗狗的面前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二、狗狗的听觉

狗狗的听觉也是人类所不可匹敌的,听到声音的最远距离达到人类的400倍,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听清楚半径为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声音,还能辨别出声音的来源和方向,比武侠小说中内力深厚的大侠还厉害。同时,狗狗的听力感应可以达到12万赫兹,对声音方向的辨别能力是人类的2倍,可以判断32个方位。比人类差点的是狗狗的视觉并不是那么好,有点像高度近视的人类看到的样子,还有点红绿色盲【参见我们回答的另外一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进去查看】。有些科研结果表明,失明的狗狗对正常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Tips时刻:可爱的宠主们一定要文明养宠,负责任地养宠哦。

狗狗的听力非常的发达,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所谓的超能力,应该是远古时期,狗狗的祖先为了适应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不断进化而来的,超级的听力在其狩猎和躲避天敌时,会起到生死攸关的做用,可以说狗狗的祖先和狗狗能成功生存至今,跟它们的听力密不可分。

现代的狗狗,不管是熟悉的人发出的声音,还是家里的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它们都能准确的判断出来,而且是从不出错。

辨别主人的脚步声,对于狗狗来说,那太简单了!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偶然有一次你发现你的爱犬在睡觉,你心血来潮,想跟它玩个恶作剧,捉弄它一下,当你蹑手蹑脚,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悄悄地靠近它的时候;还没等你做下一个动作,狗狗的眼一下子就睁开了,而且冲你把眼睛睁的老大了,表情很是疑惑:“这主人想干嘛?”,这不没有吓到狗狗,你却把自己吓得够呛,小心脏扑通扑通的直跳,是不是还有些小尴尬?

我犬舍的狗狗,对于我座驾的声音,已经熟悉到一个炉火纯清的地步,让人叹为观止!我开车距离犬舍五百米左右的时候,它们就停下来所有的一切活动,包括睡觉的狗狗也会一跃而起,各各精神抖擞,欢蹦跳跃,叫声此起彼伏,来热烈的欢迎它的主人,场面超级震撼!这个时候我心里非常的感动,我到达以后,会和每一个狗狗都打一声招呼,让它们知道自己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这就是相互的尊重!

感谢邀请!

狗狗并非是拥有超能力的一种动物,他和人类一样,只是他的嗅觉和听觉远远好于人类。但是他的视觉,仅能在50米之内识别,而且狗狗的眼睛里只有黑白色,视觉远远不如人类。

狗狗最发达的就是它的嗅觉。狗的嗅觉比人的嗅觉要强40多倍左右。所以狗是通过闻味道来熟悉环境。简单来说,人的嗅觉细胞有500多万,而狗的确有20000万个,并且狗的嗅觉中枢神经比人的要发达得多。主人在上楼的时候,主人的气味,其实他已经闻到了。

另外,它们更为灵敏的感官就是听觉。当它们距离主人的位置超过50米的话,那么它们就看不到主人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它们就会通过自己的听觉来分辨出主人的声音。因为它们听觉比视觉灵敏太多了,只要它们细心的听,第一时间都能发现主人。

而当主人这时候大声呼唤他们时,那它们就更加容易能听到了。狗狗当第一时间听到主人的呼喊声时,总会顺着声音迅速的找出主人的位置。

对于狗狗来说,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而对于最亲密的主人来说,它们的声音就更为特殊了。在它们的印象当中,最深刻的声音可能就是自己主人的声音。

所以,请爱护你的狗狗,因为你的陪伴,就是它的一辈子!

有很多达人说的比较全面了,这里我就从频率和习惯方面说一下。

狗的听觉很发达,它们能听到的音频范围要远比人的宽得多,如人类只能听到16~20000赫兹的振动音,而狗却能听到高达一百万赫兹的振动音。据测试,狗的听觉是人的16倍。它可以区别出节拍器每分钟振动96次、100次、133次和144次之间的微小差别。

声音的发出方

每个人说话的频率和说话方式都不一样,不同的两个人说话可能会有相近的频率,如果还能是相同的说话方式,本身这种概率就很小,所以习惯性发出的声音具有辩识性。共同生活一年以上的几个人都能通过声音清楚的分辨出对方是谁(大学舍友)。

声音的接收方

狗狗的听觉发达,但是也是因狗而异,长期的习惯会造成它对主人发出的声音比较敏感,就比如你在一个嘈杂的教室里,你关注的人轻声说话,你可能也会很快注意到。

相对人类来说,狗狗确实在听觉上有超强的能力,感应力几乎是人的16倍,而且能听到比人远400倍的距离,并能同时分辨32个方向的声音。

通常主人还没有回到家,狗狗很远就知道主人回来了,会准时在大门口等候,不管是主人的说话声,还是脚步声,甚至是车辆的响动声,狗狗都能分辨出来。即使在很嘈杂的环境中,狗狗也能辨别出主人的声音,哪怕主人不说话,也会从脚步声中判断出来。不能不说狗狗的听力确实很强大。

狗狗的听觉就像放大了很多倍的扩音机,又像一个能收音400倍距离远的录音棒,能清晰的收纳周围的各种声音,并从这些纷杂的声音中找到属于主人的声音。狗狗对主人的声音太熟悉不过了,时刻都在关注着主人的一举一动,包括主人的喘息声它都会铭记在心,每天都是聆听着这些声音等待主人回家。

所以,再嘈杂的环境中,狗狗也能辨别出主人的脚步声,知道主人回家了。

大家好,我是训犬师云哥。我认为狗狗能辨认主人的脚步声,是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能力。我认为狗狗是通过以下3种方式结合起来分辨主人的:

1.视觉

研究表明,狗狗看固定的目标最远能看50米左右,看动态目标可以看到1000~1500米左右。

2.听觉

研究表明,狗狗的听觉十分灵敏,狗狗可以听到高达1百万赫兹的震动音,是人的听觉的16倍。

3.嗅觉

研究表明,狗狗的鼻子非常的灵敏,可以分辨大20万种不同的气味,能够从多种混杂的气味中分辨出来它想寻找的气味。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喜欢的别忘了给个关注、点歌赞哦!

很多比我有学文的人,已经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狗狗的听力。狗狗的听力是我们人类的16倍。能够辨别出很多我们很难听到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主人是狗狗的全世界。我们非常希望什么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会调集所有感官去收集各种我们想要的信息。当然,听力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狗狗自己在家时,会感到寂寞、孤独。非常希望主人回来陪它。

有很多狗狗会趴在门口一直等着。我曾通过监控看到,我家狗狗就是这样。每次当我离得很远或刚出电梯时,狗狗就会分辨出我的脚步声。然后,不能自控的叫、扒门或冲过来打招呼。

个人觉得听力是它们能分辨出我们不可缺少的原因。但最重要的事,它们心里有我们,从内心深处思念我们。所以,才会从嘈杂的声音中分辨出来主人的声音。

它们没有超能力,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感情。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欢迎加关注,探讨更多问题

狗狗的耳朵结构和人类是不一样的,能够像个小雷达一样转动收听信号。狗狗的听觉细胞平均是人类听觉细胞的40倍。可以听到人类无法听到的高频声音和低频声音。强大的听觉能力也是源于野生时代自己需要不被敌人伤害而特有的能力,所以主人的脚步声,已经在狗狗大脑里形成了肌肉记忆,在嘈杂的声音里一样能辨别到主人的脚步声。

人也能辨别不同人的脚步声,是不是人也拥有超能力?狗能够认出主人的脚步声,主要是因为它们与主人朝夕相处,主人的脚步声在狗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狗相对于人对声音信息更加敏感,但是它们也不过是运用了自身原本所具有的能力,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生物演化环境的不同造成生物演化的结果不同,狗和人同属于哺乳动物进化的历程有一部分是交叉的相似的,因此人和狗在生理构造上有很多相似。哺乳动物在内脏器官、神经构造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相似性,狗也具有大脑,和人类一样,它们的大脑也负责处理外界的光、声、触觉等信息,其中视觉信息是哺乳动物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声音信息要少得多,触觉等信息会更少一些。狗相比人类听力十分发达,狗的耳部构造和人类有一些不同,外耳廓面积宽大更有助于收集较远地方的声音信息,人类与动物相比稍微差一些,主要是对近距离的声音信息比较敏感,但是对远处的声音信息感知较差,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类更加宽泛,所以人睡觉的时候会被周围的动静惊醒,而狗却能听到更远距离的动静,并且狂吠以便给主人警示。

从复杂声音环境中分辨出某种声音信息是高等动物都具有的能力,像我们人类在家里的时候,也能听出亲人的脚步声。声音包含着不同层面的信息,声音高低、声音的变化特征等等,人走路时的原理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人的生理构造还是不一样的,足弓的构造因人而异,走路习惯也会有所不同,骨头长一点都短一点都会造成在走路的时候与地面的接触就会有所不同,与地面摩擦发出声音就会有所不同。声音信息会在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尤其是那些日常接触较多的,这与记忆的形成过程有关,记忆的形成是初次见闻得短暂记忆,然后记忆逐渐减弱,经过再认和回忆形成较为深刻的记忆。一般自己家养的狗和自己朝夕相处,自己经常性的举动会给狗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所以它们才能在众多的声音中分辨出自己的主人。这个过程和人类认出亲人的脚步声是一样的。

这并不是什么超能力,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听到很多声音一样,听到 汽车 的声音就知道是 汽车 ,听到机械的声音就知道是机械。高等动物的大脑能够将外界的信息抽象化记忆在自己的脑子中,狗的智商低一些可能是根据经验认知,人的智商高一些脑中能对事物进行更准确的抽象化记忆,并且可以采用一种方式描述出来。

初二物理、助听器工作原理

详细一点
助听器工作原理

助听器名目繁多,但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1. 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 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 放大器 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 耳机(受话器) 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 耳模(耳塞) 置入外耳道。

5. 音量控制开关

6. 电源 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

助听器除有上述6部件外,大多数型号的助听器还有3个附件,或称3个附加电路(音调控制、感应线圈、输出限制控制)。现代电子助听器是一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增加声能强度并尽可能不失真地传入耳内。因声音的声能不能直接放大,故有必要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后再转换为声能。输入换能器由传声器(麦克风或话筒)、磁感线圈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将输入声能转为电能传至放大器。放大器将输入电信号放大后,再传至输出换能器。输出换能器由耳机或骨导振动器构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信号由电能再转为声能或动能输出。电源是供给助听器工作能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还设有削峰(PC)或自动增益控制(AGC)装置,以适合各种不同程度耳聋病人的需要。

耳内、耳道型助听器的工作原理

耳内型助听器依其外形特征可以具体分为:耳内型(英文缩写ITE)、耳道型(英文缩写ITC或CC)、迷你耳道型(英文缩写MITC)、隐形深耳道型(英文缩写CIC或TYM)。但由于它们都是戴于耳内的,所以也简称耳内型助听器。

耳内型助听器的特点:适合个人的耳朵;容易戴入或取下助听器;充分利用外耳的声音收集功能;配戴舒适;比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方式来使用电话:在你睡觉时也可以配戴;可依你的听力需要来定制耳内型助听器。

耳内型助听器可能是助听器中最令人感觉方便与舒适的一种型式。更重要的是:它在音响上所能达到的效果,确实可以增进使用者听的能力。我们与人沟通时,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听不见,而是虽然听见了声音,却不能了解其中所含的意义。我们常以为一个字只包含一个音,事实上,每个字都是由几个不同的音所组成的。现在,拿“三”这个字来做例子:SAN音中的“s”且桓龈咂德实囊?若你听出“S”这个音,就知道,所听到的字是“三”,而不是“安”因此可知,字音中所含的高频率声音,才是我们了解意思的关键所在。语音里面所含的能量,有60%是集中在500赫以下(低频率),也就是在韵母上(如AN,EN,IA···);35%能量集中在500赫-1000赫之间(中频率);所剩下极微少的能量才存在于语音了解息息相关的高频率声音上。通常,语音的这种特性,对听力正常的人来说,不至于构成问题,但对于有听力障碍的人而言,则不然。当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高频率带时,因为高频率语音中所含的声能量十分微弱,因此,所造成的问题也就更加复杂。任何一种助听器都不能使已受损的听觉系统恢复正常。助听器只是把声音扩大,使你易于听取。耳内型助听器与一般助听器不同之处,即在于:耳内型助听器是在一个较有利的焦点上--耳道口,接受声音,因此能达到更有效的扩音效果。我们外耳,能把能量微弱的高频率语音,集中在耳道附近,以加强这些极其重要的声音。当助听器戴在耳朵外部时,需有一条较长的管子与耳部相连,这条管子会产生共振作用。共振的结果,往往使中频率的声音不自然地增强,增强后的中频率声音,会很容易遮蔽住音量微弱的高频率声音。相形之下耳内型助听器,只需用极短的管子,所以可有效的减少这种遮蔽的作用。与其他型助听器比较,耳内型助听器的另一项优点是麦克风的位置。通常麦克风把语音与环境噪音一起传送到扩大器。而环境中多数的噪音是以低频率音为主的。如果麦克风同时接收了低频率的噪音与重要的高频率的语音,那么音量强的噪音就会遮盖住音量弱的语音。耳内型助听器,其麦克风的位置设计在高频率声音最强的焦点--耳道口上,即可去除高频率语音被遮蔽的缺点。耳内型助听器还有许多显著的优点。它在外观上较不惹人注目,同时,使用者可从事于各种活动,不受到行动上限制。耳内型助听器的上述优点与其外型极为密切。外形越小,上述的优点越明显。因此隐形深耳道助听器是最好的,其次是耳道型助听器,再次是耳内型助听器。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传音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四个主要部分。助听器把声音信号

转变为电信号(电能)送入放大器,放大器则将输入很弱的电信号放大后,再传至输出换能

器,输出换能器由耳机或骨振动器构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强信号由电能再转换为声信号(

声能)或动能输出。因此,耳机或骨振动器传出信号比之传声器原来接收的信号强多了,这

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听觉障碍者的听力损失。

我的解释在图片:见下图

实际上是需要电流放大的,..当然不止这么简单,但是我觉得这个应该就是你们初中生需要的原理解释了吧

.......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所有助听器不外由传声器(话筒)、放大器和受话器(耳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传声器为声电换能器,将外界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放大器后使声压放大到1万乃至几万倍,再经受话器输出这个放大后的声信号。助听器还应包括电池能源以推动机器工作。由于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觉损伤机能差异也不同,因此装置音量调节、音调调节、最大声输出调节、电话拾音等设备,以及O-M-T(关断-话筒-电话)三档开关都是不可缺少的。耳聋患者绝大多数是感音神经聋,其中相当多的人具有重振阳性现象。他们对小声听取感到困难,但稍响的声音又难以忍受,响度感觉的动态范围明显缩小。由于电子学上采用 AGC或PC线路实现压缩和限幅功能,以使这类聋人较满意地应用助听器克服听觉障碍。

更详细可以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9943.html?wtp=tt

一) 工作原理

助听器名目繁多,但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1. 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 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 放大器 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 耳机 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 耳模(耳塞) 置入外耳道。

5. 音量控制开关

6. 电源 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

(二)主要技术指标

要了解助听器的声学效果,首先要对助听器的听感特性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的技术指标包括增益、频率响应、最大声输出、失真、等级输入噪声和动态范围等,这些技术指标均可通过助听器分析仪测出。

1. 声增益

2. 频率响应(ferquencyrange)

3. 最大声输出(output sateretion sound pressure level)

4.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5. 失真(total hamonic distortion)

6. 等级输入噪声(equivalent input noise level)

7. 感应线圈灵敏度

8. 声反馈



助听器的原理是什么?

助听器是一种扩大声音的装置,用以助耳聋的人提高听力。

助听器由传声器、放大器和耳机等主要构件组成。

传声器把外界的声波转变成电信号送到放大器,放大器把放大了的电信号转变成为放大了的声波,送到耳朵里,声音就增大了。

为了更好地发挥助听效能,使之适用于各种耳聋,助听器还有控制音质、调节音量等附件,目的是要能够扩大声音,更清楚地听清语言,减少失真,杂音小,使用中没有不舒适感,可长时间佩戴,而且要小型,轻便等

[1]盒式助听器助听器
hearing aid
[编辑本段]什么是助听器
一切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助听器有电力的和非电力的两类,后者目前已被废弃。前者又有电子管式和晶体管式两种。晶体管式助听器最为灵巧轻便,于1950年问世后已取代电子管式而被普遍采用。
集成电路的的问世又迅速地取代了“晶体管助听器”,集成电路IC于1964年问世,其体种小,低耗电,稳定性更高。近年来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助听器也逐步向智能化、体内化发展:1982年“驻极体麦克风”的问世实现助听器微型化,灵敏度及清晰度更是达到了新的水平;而1990年随着“电脑编程助听器”的问世,助听器增益初步智能化调整,又让助听器达到了另一新水平。1997年,“数字助听器”的增益智能化调整,使用极为方便,性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今天——我们所用的大部分助听器都是“数字电脑编程”的,根据我们每个人听力损失的程度不同来调整,对我们的助听效果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让我们听得更多!
[编辑本段]助听器的种类
个人配戴的助听器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盒式助听器。又叫口袋式或袖珍式。体积似香烟盒,挂在胸前小袋内或衣袋内。主机经一根导线连接耳机插入外耳道内使用,其主要缺点是导线较长,既不美观又不方便。但因体积较大,可装置多种功能调节开关,提供较好的声学性能,并易制成大功率型,以满足严重耳聋儿童的需要。以儿童和老人使用较多,占需求量的5~10%。中国生产的助听器以此型为主,因元器件较大容易制造,使用普通5号电池(或7号电池)很方便,价格也最便宜。
②眼镜式助听器。同时能满足屈光不正和耳聋患者的需要,旧式的是将传声器(话筒)、放大器、受话器(耳机)、电池盒及各种功能开关全部安装在眼镜腿内;而近年则将普通眼镜的一只腿末端与耳背式助听器连接在一起,便于维修和更换。对于一耳全聋或一耳正常或一耳全聋另一耳部分聋者,创所谓信号交联式助听器。其用途主要是帮助单耳全聋者接受全聋侧的声刺激,以利安全与对话,眼镜式助听器实现此功用较方便。本型助听器除用于气传导方式外,也最适于制成骨导助听器。缺点是眼镜与助听器相互牵制,售价最贵。 〔外形似眼镜,对使用耳背式助听器感到不美观的人有一定的掩饰作用。其他各方面性能均较差,是一种已经被淘汰的助听器。〕
③耳背式助听器。形似香蕉曲度,伏于耳后,一般长约4~5cm。受话器开口与一硬质塑料管制成的导声钩连接,把它挂在耳廓上缘根部,由此钩经软塑料管和耳模耳塞放进耳甲腔及耳道口助听,有些国家此型助听器发展最快,许多厂家可提供30~50种不同规格产品,功能逐渐增多。现已能制成大功率型或适用于低频残听为主的聋哑儿童所需的特殊型耳背式助听器。由于性能优良,机壳可制成各种肤色,伏于耳后为头发所隐蔽,往往不为外人发现,很能满足聋人心理要求。在某些国家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普及型助听器,一般使用率达到60%左右。
④定制式助听器。定制式助听器是“耳内式助听器”、“耳道式助听器”及“深耳道式助听器”的统称。定制式助听器的最大特点是:根据我们每个人的耳朵的形状去定做,适合个人的耳朵。这样配戴更舒服,容易取戴;能充分利用外耳的声音收集功能;比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的方式来接听电话。其中“深耳道式助听器”外形最小,利用外耳收集声音的功能更接近我们真耳,更不易被人发现。其可以抑制耳鸣的效定制式助听器果也最佳。但定制式助听器的价位也相对较高——尤其是“深耳道式助听器”(同品牌、同型号、同功率的情况下,最小的外形其价位也就越高——针对“定制式助听器”而言!)
[e]近两年来新出的开放式助听器(OTP)和内置受话器式助听器(RIC)因为兼俱了定制式和耳背式助听器的优势,而一跃成为市场的宠儿。
此外,为教育训练聋儿发展口语教学专用的集体助听器,经放大器并联多付耳机,放置在课桌上为每个学生使用,称为有线式的。也有的连接两个组合音箱,聋童坐在教室内以开放声场形式接受扩声教学。比较新式的则是无线式助听器或语言训练器,分为调频(FM)助听器和红外助听器两种。使用时学生将其挂在胸前,而老师或父母身佩发射装置(如无线话筒)进行教学或对话,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以自由活动。除在室内教学外,还可走进博物馆、动物园或社会、自然界中进行讲解,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另外有一种便携式或台式助听器(亦称听觉语言训练器),虽然体积较大,但频带较宽,功能齐全,而且功率较大,很适合学生在家庭和课堂中接受听觉语言训练用。有的还附带装有骨导振动器,放置在手腕上对极重耳聋儿童发展口语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编辑本段]助听器的工作原理
所有助听器不外由传声器(话筒)、放大器和受话器(耳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传声器为声电换能器,将外界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放大器后使声压放大到1万乃至几万倍,再经受话器输出这个放大后的声信号。助听器还应包括电池能源以推动机器工作。由于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觉损伤机能差异也不同,因此装置音量调节、音调调节、最大声输出调节、电话拾音等设备,以及O-M-T(关断-话筒-电话)三档开关都是不可缺少的。耳聋患者绝大多数是感音神经聋,其中相当多的人具有重振阳性现象。他们对小声听取感到困难,但稍响的声音又难以忍受,响度感觉的动态范围明显缩小。由于电子学上采用 AGC或PC线路实现压缩和限幅功能,以使这类聋人较满意地应用助听器克服听觉障碍。
[编辑本段]助听器的性能及指标
一个合格的助听器至少应考虑下述六项性能指标:
①频率范围。低档助听器的频率范围至少在 300~3000Hz,普通助听器高频应达到4000Hz,高级助听器的频率范围可在80~8000Hz之间。
②最大声输出或饱和声压级(SSPL)。实际上代表了助听器的最大功率输出。使用助听器时的最大声输出应低于患耳的不舒适阈,尤其对重振阳性的患耳,必须控制最大声输出以保护患耳。
③最大声增益。主要表示助听器的放大能力,各国生产的助听器增益多在30~80dB之间。一般说,耳聋程度轻的要选择增益小的,程度重的应分别选用增益中等的或大的助听器。在具体使用中助听器上都备有使声增益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音量调节开关。选配适合的助听器可依一些公式预先计算,最简易的方法是按照纯音听力图,对 500、1000、2000Hz三个音频的增益补偿调节,以其阈值的一半或稍多为宜,多能获得满意效果。
④频率响应和音调调节。为满足聋人听力要求,助听器应提供各种不同的频率响应,频率不同反应在听觉上就是音调不同。为了使助听器的频响比较符合聋人的听力损失特点,音调调节钮上设置一些不同音调,通常L代表低音,N为正常,H为高音。
⑤信号噪声比 (S/N)。助听器耳机放大后的输出往往是语言信号和恼人的噪声同时存在,信号噪声比值越大,语言信息输出的质量也越好。优质助听器的信噪比可达40dB左右,至少应保证30dB以上。
⑥谐波失真。为了能高地传输放大后的声信号,助听器的失真度应越小越好,按规定失真应小于10%,而小于5%的基本上可以保持语言的逼真性。
[编辑本段]助听器的选配原则
旧概念认为传导性聋是助听器的最佳使用者,而近三、四十年国际上助听器的发展很快,性能多样,质量日高,几乎能满足90%以上耳聋患者的需要,特别是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聋得益最大。
①失聪患者需先经过医治或手术无效的,病变已完全稳定后才考虑配用助听器。对于新近发生的耳聋或处于活动期者可于静止后1年再决定,而遗传性缓慢进行的听力障碍患者应慎用助听器,最好应在听力学专家指导下配用。
②双耳严重的外耳道炎、中耳炎流脓不止、双外耳道完全闭锁均不用气导助听器,可考虑用骨导式的。其他各类耳聋患者均以气导助听器为宜。
③选配前应作纯音听力测试,依听力图选用适宜的助听器。对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应尽可能测试阈上功能或语言测听对判定效果有利。
④应为助听器使用者提供2~3周试用期,有的国家已成常规。这样可使聋人在专门人员指导下反复调整各项控制旋钮,选用最适宜的助听器而获得满意效果。
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听力损失90dB以下患者先选用耳级助听器,而对90dB以上的可考虑用盒式助听器。
⑥一般以一只耳使用助听器皆可解除听话困难,但在条件许可或依个人爱好使用双耳助听。双耳助听已成发展趋势,为耳聋儿童语言康复应普遍推广使用双耳助听,其优点较多。
[编辑本段]助听器的适用人群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据纯音听力图语言频率平均损失计算, 阈值在 0~30dB者无需使用助听器。30~45dB者属可用可不用者,据情决定选配。45(或40)~90dB都应建议配用,多数能获得满意结果。90~110dB的效果欠佳,但对婴幼儿童应建议在2~3岁前使用大功率助听器,对利用残余听力发展口语能力有重要意义。②自幼为聋哑人,即便其听力为55~70dB,而年龄超过8~12岁再开始使用助听器者多数不会获得满意效果。最迟应在5、6岁前使用助听器才能取得效果。③若双耳损失一致,动态范围相近,双耳助听效果最好。④双耳听力损失差异大于30dB,应用一耳助听器,可为语言辨别率高和动态范围大的一侧配戴。⑤一耳听力损失小于40dB,而另一耳为60~70dB左右应为后者配用。⑥一耳听力损失60~70dB,而另一耳听力损失远大于此值,应为前者配用。⑦若双耳听力曲线起伏不一致,应为较平坦一侧配用。⑧对老年聋、噪声聋、药物中毒性聋等重振现象阳性患者,说明他们以内耳毛细胞病变损害为主,响度变化的忍耐度减低,应推荐使用带有AGC(或AVC、ARC)及PC装置的助听器。⑨长期反复发作的功能性聋(癔病聋或神经官能症耳聋)使用助听器效果较好。⑩双耳全聋不能配用助听器,但有些国家的学者主张全聋儿童在1、2岁前使用大功率助听器,采用全面交往法有助于发展语言交际能力。�一耳全聋,另一耳正常,一般不用助听器,但近来有些国家的一些听力专家主张使用“对侧信号交联(CROS)式”助听器,即在全聋耳上配戴助听器的传声器,而受话器则使声音导入健耳,有助于收听坏耳一侧来的声信号。�双耳听力损失达到70dB以上时,应当配用双耳耳级助听器。为避免引起反馈啸叫,有些国家使用所谓双耳对侧交联(BICROS)式助听器。
[编辑本段]助听器对语言听力康复的意义
应尽早发现耳聋,在2岁前确定儿童的听损水平,最好在半岁前坚持使用助听器放大设备,立即开始长期的声音刺激,进行不懈地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促使大脑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得到充分发育。一般说,经过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训练,对听力损失60~70dB的聋童可以完全通过听觉通路,发展口语交往能力;而对听力损失达90dB的则需要结合视觉和触觉通路建立讲话能力。他们之中许多人能读普通中学、大学课程,有的能以优异成绩获得学位。各式助听器或听觉语言训练器使用及时、得当,几乎可以使半数或2/3的聋童摆脱聋哑状态,这在许多科技发达国家已成为现实。老人配戴助听器初期多数效果不满意,需要有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才能达到听觉康复的目的。
[编辑本段]助听器的发展史
助听器(Hearing Aid)是一种供聋人使用的、补偿听力损失的小型扩音设备,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时代:手掌集音时代、炭精时代、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助听器时代。
人类最早、最实用的“助听器”可能是聋人自己的手掌。将手掌放在耳朵边形成半圆形喇叭状,可以很好地收集声音。虽然这种方法的增益效果仅为3dB左右,而且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助听器,但是,这是最自然的助听方法。直到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倾听别人讲话时用手掌来集音的情况。许多哺乳动物都有硕大的耳朵,所以它们的听力比人要好得多。
受到手掌集音的启发,一些有心人先后发明了各种形状的、简单的机械装置,如象嗽叭或螺号一样的“耳喇叭”,木制的“听板”、“听管”,象帽子和瓶子一样的“听帽”、“听瓶”,象扇子和动物翅膀一样的“耳扇翼”,以及很长的象听诊器一样的“讲话管”,等等。由于人们认为听管越长集音效果越好,所以有的听管竟长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多。听别人讲话时用手拿着听管伸到别人的嘴边,样子滑稽可笑,但却使聋人提高了听力。同时,也提醒讲话者尽量大声讲话。这种简单的机械助听装置一直使用了几百年,直到十九世纪,才逐渐被炭精电话式助听器取代。
1878年,美国科学家Bell发明了第一台炭精式助听器。这种助听器是由炭精传声器、耳机、电池、电线等部件组装而成。
1890年,奥地利科学家Ferdinant Alt制备出了第一代电子管助听器。
1904年,丹麦人Hans Demant与美国人Resse Hutchison共同投资批量生产助听器。到二十世纪40年代,已经有气导和骨导两种类型的助听器了。这个时期的助听器在技术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虽然能够满足一些聋人的需要,但是,还有许多缺点,如噪声太大,体积笨重如17寸电视机,不易携带,等。
1920年,热离子真空管(热阴极电子管)问世不久,就出现了真空管助听器。随着真空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助听器体积逐渐变小,实现了主机和电池的分离。1921年,英国生产了第一台商业性电子管助听器。由于电子管需要两个电源供电(一是加热电子管中的灯丝,使之发放电子;二是驱动电子通过电栅到达阳极),因此这种助听器体积大而笨重,虽然增益和清晰度较好,但几乎无法携带。随着时间的推移,汞电池代替了锌电池,使电池的体积显著减小,电池与助听器终于可以合为一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如印刷电路和陶瓷电容等新技术材料,使得一体式助听器的体积显著缩小,这样,助听器就可以随身携带了。逐渐地,助听器也采用了削峰(peak clipping, PC)和压缩(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等技术。
1943年,开始研制集成式助听器,将电源、传声器和放大器装在一个小盒子内,为现代盒式助听器的雏形。同年,丹麦建立了两家工厂批量生产助听器,一家是Oticon,一家是Danavox。助听器的体积也越来越小,最后,竞能象香烟盒一样大,携带已非常方便。
1948年,半导体问世,电子工程师们立即将半导体技术应用于助听器,获得较好效果。采用一部分半导体元件,可以使助听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如果全部采用半导体元件,声反馈将不可避免。
1953年,晶体管助听器问世,使助听器向微型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954年,出现了眼镜式助听器。为了避免声反馈,设计者将接受器和麦克风分别装在两边的眼镜腿上,但未能实现双耳配戴。1955年,推出了整个机身都在单个镜腿上的眼镜式助听器,使双耳同时配戴助听器成为可能。
1956年,制成了耳背式助听器,不仅体积进一步减小,优越性也超过了眼镜式和盒式助听器,成为全球销售量最大的助听器。
1957年,耳内式助听器问世。新的陶瓷传声器频率响宽阔平坦,克服了以往压电晶体的不足。钽电容的出现,使电容体积进一步减小,晶体管电路向集成电路这一小型化方向快速发展。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助听器的体积进一步减小,耳内式助听器出现以后不久,半耳甲腔式、耳道式、完全耳道式助听器相继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心理和美观上的需要。
1958年,我国开始生产盒式助听器,目前已能生产耳内式、耳背式助听器。
1988年出现的可编程助听器,利用遥控器变换多个聆听程序,以达到最舒适的听觉感受。可编程助听器采用广角麦克风和指向性麦克风助听器,可在日常生活中和嘈杂环境中运用不同的聆听模式,使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晰。配带指向性助听器的人虽然目光未投向您,但是,他在专心收听您的讲话,故似乎有监听的特殊用途。据传,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配戴这样的助听器。
近年来又推出了“数码”助听器,数字信号处理能力极强,为选配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的助听器已经有了耳内式、耳背式、盒式、眼镜式、发卡式、钢笔式、无线式等多种形状,助听效果明显提高。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助听器的体积会越来越小,功能会越来越强大,并能造福所有的聋人。
[编辑本段]助听器发展的趋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助听器发展有三个主题:
①小型化:从19世纪末的桌面大小到20世纪末的重量不足一克,助听器外型尺寸越来越小。尽管目前还未找到进一步大幅度减小助听器外型尺寸的有效方法,但作为趋势,助听器肯定会越做越小,越做越美观。微型助听器不仅是制造商的希望,更是广大助听器使用者的要求;
②个性化:随着相关听力知识的普及,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听力,同时也会发现听力损失完全相同的听力障碍者极少,每个听障者的听力状况都有其特殊的一面。因此,为每个听障者个别定制助听器以保证使用效果必然会成为发展趋势。
③智能化:要想进一步提高助听质量(比如清晰度)就必须使助听器具备记忆能力、重新编码能力等“智能”,比如抗噪声、声源定向定位、音质定位等各类类耳蜗性能。这一切,需要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支持。智能化助听器已经开始受到广泛重视,但作为商品还远远没有成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特殊用户的需求
[编辑本段] 助听器的保养
助听器是一种现代社会中唯一的、必须在日常活动中任何时刻随身配戴的、非常精密的、随时工作于各种恶劣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中的、极易在取戴时跌落的高科技电子产品,种种原因注定助听器需要很好保养才能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从这几年对定制机研究的结果发现,耳垢堵塞、受潮、被无意跌落冲击是造成助听器,特别是定制机损坏的三大主要原因。
1. 耳垢的损害
其中耳垢堵塞是造成价格昂贵的受话器损坏的主要原因。中国人的耳垢一般属于干性,正常在平时的讲话、咀嚼、走路时因为震动会将大部分耳垢从耳道内逐步振动掉出,但仍有一部分会残留在耳道内,特别是在戴上定制机后,耳道口被堵塞,耳垢无法正常掉出,耳垢“走投无路”只能往制机的受话器孔里去,轻则使声音变轻,重则使受话器严重堵塞而造成损坏,给耳聋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经常定期对受话器孔进行清洁需要经销商和用户共同努力,千万不要小看小小一块耳垢,它可能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不方便。按照说明书的步骤对耳垢进行清理,费时不多但可以给您节约不少维修费用和避免无机纱鞯耐纯唷?
2. 水汽的危害
助听器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水汽。一般都知道水汽会从电池仓门、各种调节钮的缝隙进入助听器内部并积存,影响助听器的内部线路、造成定制机机壳内腔体积存水汽、腐蚀机芯和内部连线。所以在平时使用时除了要注意不要让周围环境的水汽进入助听器,如用潮湿的手调节助听器或者给雨水淋到。
水汽还会从定制机的受话器孔进入受话器腔体所能造成的危害就不太为人所知了,在我国南部地区,气温高的时期在全年是非常长的,因而经常盥洗、冲凉成为每日必做的功课,一般在冲凉洗澡后,难免有少量水溅入耳道。正常人耳道有一点水会很快挥发,但耳聋者如果在耳道有水的情况下,没有擦干就戴上定制机,会将水完全堵在定制机到鼓膜之间很小的耳道空间内,水受热后变成水汽,进入受话器的腔体深处,再逐步冷却积累成液体水,对受话器内极其细小的零部件不停浸泡,损伤受话器,轻则产生声音异常,重则使受话器彻底报销。
可见注意保持耳道的干燥显得非常重要。在助听器不用时,要放在干燥剂内把机器受到的水汽吸干,这会给你的助听器带来非常长的使用寿命。
3. 冲击的伤害
助听器象石英表一样非常怕摔,因为助听器中的元件是靠非常细小的导线连接的,非常容易在受冲击后断掉,特别是受话器由于本身的结构关系,内部的发声振动簧片和顶针非常容易在冲击后移位变形,造成失真或无声(参见受话器结构的详细介绍文章)。
在受话器的生产过程中,受话器包装前如果有从高处跌落的情况发生,处理的唯一办法是报废,受话器不耐冲击可见一斑。
受话器在装入助听器机壳后,虽然抗冲击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仍要高度重视,防止跌落冲击。定制机由于体积小巧,比较容易在戴上或取下时从手中滑落,所以一定要注意这点。
助听器保存
助听器不用的时候,要将开关关闭并且打开电池门,这样可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如果助听器未关闭,它会发出"吱吱"的啸叫声,可能引起儿童或宠物的注意,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坏。
因此,要将助听器存放在儿童或宠物不易发现的地方。如果较长时间不用助听器,请将它装在专用的口袋中并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清洁与保养
养成每天清洁助听器的习惯,用公司提供的毛刷将堆积在助听器耳道口周围、音量调节旋钮及电池仓处的耳垢或其他微小颗粒刷除,然后用软布轻轻擦拭助听器。千万不要使用溶剂、清洁液或者油剂清洁助听器。
因为助听器十分精巧,所以在清洁维护时,最好在铺软布或毛巾的桌面上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坏或丢失零部件。
一旦配戴助听器适应后,有时你会忘记它正在工作中,所以在诸如游泳、沐浴或使用喷发剂时,一定要拿出助听器。当然,在洗衣服时,也要检查口袋中是否有助听器。
如果助听器受潮了,不要使用烤箱、微波炉或者电吹风等干燥工具--这样容易损坏助听器。而是要取出受潮的电池,打开助听器电池门,将助听器放在毛巾上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以达到驱潮的目的。
[编辑本段]助听器的选配
有残余的听力损失患者配戴助听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听力,但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同的人使用助听器效果也不完全一样。部分患者初戴助听器会不习惯,这是因为:
(1)刚使用助听器所听到的声音和原有听力听到的声音存在差异,需要适应一个阶段。一般需要1~3个月的适应期。
(2)助听器放大所有声音,听力患者长期生活在“安静”中,一旦听到外界的各种声音,一时不能适应,觉得吵而厌烦。因此配戴者必须再次学会排除不需要的背景声音。最初阶段,需要有耐心,助听器的配戴时间应慢慢加长,音量一开始应调小些,待习惯后再逐渐加大。
(3)混合性耳聋、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对声音的分辨力较差,除需使用高清晰度及带特殊电路的助听器外,还需要一个训练过程,越早配戴助听器所需的适应时间越短。
对于有残余听力的聋儿,应及早配戴助听器,尽早进行语言训练,使之聋而不哑。
[编辑本段]儿童助听器选配指导
[2]儿童选配助听器有其特殊性。首先,由于儿童很可能不能配合听力测试或者不能很好的与验配师直接交流,所以儿童的助听器验配程序步骤较成人复杂,在这里不做详细的讨论。仅就儿童常用的助听器类型和型号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儿童选配助听器,通常注重效果为先,其次是可靠性,所以大部分选择耳背式产品。根据不同的听力损失程度,选择不同功率的耳背式机型。
[编辑本段]不同外形的助听器的区别
[3]目前市场上经常见到的助听器主要有盒式,耳背式和定制式(耳内式,耳道式和深耳道式)。
1.盒式:盒式助听器比较便宜,但有外形太大,使用不便,且功能较少等缺点。
2.耳背式:耳背式佩戴于耳朵背后,外形比较小巧,轻便,有多种档次和不同功能,目前使用者很多。
3.定制式:定制式助听器其主要优点有:
外形小巧,隐蔽性好;
按照耳道形状定制,佩戴舒适,不会掉;
不易进水,进汗,利于助听器保养;
助听器工作原理

助听器名目繁多,但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1. 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 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 放大器 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 耳机(受话器) 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 耳模(耳塞) 置入外耳道。

5. 音量控制开关

6. 电源 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

助听器除有上述6部件外,大多数型号的助听器还有3个附件,或称3个附加电路(音调控制、感应线圈、输出限制控制)。现代电子助听器是一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增加声能强度并尽可能不失真地传入耳内。因声音的声能不能直接放大,故有必要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后再转换为声能。输入换能器由传声器(麦克风或话筒)、磁感线圈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将输入声能转为电能传至放大器。放大器将输入电信号放大后,再传至输出换能器。输出换能器由耳机或骨导振动器构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信号由电能再转为声能或动能输出。电源是供给助听器工作能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还设有削峰(PC)或自动增益控制(AGC)装置,以适合各种不同程度耳聋病人的需要。

耳内、耳道型助听器的工作原理

耳内型助听器依其外形特征可以具体分为:耳内型(英文缩写ITE)、耳道型(英文缩写ITC或CC)、迷你耳道型(英文缩写MITC)、隐形深耳道型(英文缩写CIC或TYM)。但由于它们都是戴于耳内的,所以也简称耳内型助听器。

耳内型助听器的特点:适合个人的耳朵;容易戴入或取下助听器;充分利用外耳的声音收集功能;配戴舒适;比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方式来使用电话:在你睡觉时也可以配戴;可依你的听力需要来定制耳内型助听器。

耳内型助听器可能是助听器中最令人感觉方便与舒适的一种型式。更重要的是:它在音响上所能达到的效果,确实可以增进使用者听的能力。我们与人沟通时,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听不见,而是虽然听见了声音,却不能了解其中所含的意义。我们常以为一个字只包含一个音,事实上,每个字都是由几个不同的音所组成的。现在,拿“三”这个字来做例子:SAN音中的“s”且桓龈咂德实囊?若你听出“S”这个音,就知道,所听到的字是“三”,而不是“安”因此可知,字音中所含的高频率声音,才是我们了解意思的关键所在。语音里面所含的能量,有60%是集中在500赫以下(低频率),也就是在韵母上(如AN,EN,IA···);35%能量集中在500赫-1000赫之间(中频率);所剩下极微少的能量才存在于语音了解息息相关的高频率声音上。通常,语音的这种特性,对听力正常的人来说,不至于构成问题,但对于有听力障碍的人而言,则不然。当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高频率带时,因为高频率语音中所含的声能量十分微弱,因此,所造成的问题也就更加复杂。任何一种助听器都不能使已受损的听觉系统恢复正常。助听器只是把声音扩大,使你易于听取。耳内型助听器与一般助听器不同之处,即在于:耳内型助听器是在一个较有利的焦点上--耳道口,接受声音,因此能达到更有效的扩音效果。我们外耳,能把能量微弱的高频率语音,集中在耳道附近,以加强这些极其重要的声音。当助听器戴在耳朵外部时,需有一条较长的管子与耳部相连,这条管子会产生共振作用。共振的结果,往往使中频率的声音不自然地增强,增强后的中频率声音,会很容易遮蔽住音量微弱的高频率声音。相形之下耳内型助听器,只需用极短的管子,所以可有效的减少这种遮蔽的作用。与其他型助听器比较,耳内型助听器的另一项优点是麦克风的位置。通常麦克风把语音与环境噪音一起传送到扩大器。而环境中多数的噪音是以低频率音为主的。如果麦克风同时接收了低频率的噪音与重要的高频率的语音,那么音量强的噪音就会遮盖住音量弱的语音。耳内型助听器,其麦克风的位置设计在高频率声音最强的焦点--耳道口上,即可去除高频率语音被遮蔽的缺点。耳内型助听器还有许多显著的优点。它在外观上较不惹人注目,同时,使用者可从事于各种活动,不受到行动上限制。耳内型助听器的上述优点与其外型极为密切。外形越小,上述的优点越明显。因此隐形深耳道助听器是最好的,其次是耳道型助听器,再次是耳内型助听器。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传音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四个主要部分。助听器把声音信号

转变为电信号(电能)送入放大器,放大器则将输入很弱的电信号放大后,再传至输出换能

器,输出换能器由耳机或骨振动器构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强信号由电能再转换为声信号(

声能)或动能输出。因此,耳机或骨振动器传出信号比之传声器原来接收的信号强多了,这

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听觉障碍者的听力损失。
一) 工作原理

助听器名目繁多,但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1. 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 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 放大器 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 耳机 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 耳模(耳塞) 置入外耳道。

5. 音量控制开关

6. 电源 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

(二)主要技术指标

要了解助听器的声学效果,首先要对助听器的听感特性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的技术指标包括增益、频率响应、最大声输出、失真、等级输入噪声和动态范围等,这些技术指标均可通过助听器分析仪测出。

1. 声增益

2. 频率响应(ferquencyrange)

3. 最大声输出(output sateretion sound pressure level)

4.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5. 失真(total hamonic distortion)

6. 等级输入噪声(equivalent input noise level)

7. 感应线圈灵敏度

8. 声反馈



助听器的原理是什么?

助听器是一种扩大声音的装置,用以助耳聋的人提高听力。

助听器由传声器、放大器和耳机等主要构件组成。

传声器把外界的声波转变成电信号送到放大器,放大器把放大了的电信号转变成为放大了的声波,送到耳朵里,声音就增大了。

为了更好地发挥助听效能,使之适用于各种耳聋,助听器还有控制音质、调节音量等附件,目的是要能够扩大声音,更清楚地听清语言,减少失真,杂音小,使用中没有不舒适感,可长时间佩戴,而且要小型,轻便等

为什么在很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听到别人在喊自己?

一、人的名字出生后就跟随着自己,天天都会听别人提起,所以在记忆里很深刻,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喊自己的名字,所以对于自己的名字非常的敏感,所以当有人在操场的环境当中喊出自己的名字,大家出于主观意识能够更加快速的辨别,可以说是条件反射。

二、我们从出生的时候就会拥有自己的名字,在还不懂事的时候,就经常在别人的耳中听到自己的名字,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名字已经在我们的脑海当中有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当别人在喊我名字的时候,我们从心里面特别容易的辨别出来。



三、而且我们都应该有这种经历,比如说我们在外面逛街的时候,如果有朋友突然喊我们,我们可能会听的非常清楚,相反在这些嘈杂的环境当中,如果朋友和我们讲话,我们可能想把听不清楚说的具体是什么,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名字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已经落下了深深的印记。


四、可以说我们的这个名字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可想而知这个名字也是我们的一个代名词,当别人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代表说的就是我们自己,所以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呼,而且也代表了我们这个人。

所以名字已经在我们脑海当中落下了痕迹,在特大的环境当中我们才能够特别精致的能够辨别出来。

因为大脑能敏感到感觉别人在喊自己的名字,人对自己的名字还是非常敏感的。
这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名字特别熟悉,所以听到自己名字就很敏感,这很正常。
因为在杂乱的环境,只要含自己的名字,我们是可以听清楚的,因为每个人把自己的名字都会记得特别清楚,所以说对自己的名字是特别有敏感的。
因为人对自己的名字是最为熟悉的,就算再吵闹的环境,只要听见有人喊自己也会听出来
本文标题: 非常嘈杂的环境中,你为什么能够非常清晰的辨别出某个人的声音 能否从物理角度解释一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3132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道德随时代的变化吴钩到底指的是什么兵器,如何使用 厉害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