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关于南明王朝的资料南明简介:满清入主中原,大明王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抵抗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

南明名义上的五支主力军队(江北四镇、左良玉部、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郑成功部),哪支战斗力相对较强

谁知道关于南明王朝的资料

南明简介:
满清入主中原,大明王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抵抗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
弘光政权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曾出现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隆武政权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顺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武政权建立之初,俨然有所作为,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军政大权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实际并无建树。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鲁王监国

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衷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绍武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永历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为人懦弱寡断,昏庸无能。
正当南明政权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农民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后,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
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李成栋先后反正,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另外,永历帝朱由榔还专门派使节前往川东石柱争取四川总兵、忠贞侯秦良玉的支持:《春晖堂笔记》写本卷中《永历杂记》有一则云:“当入滇之先,遣使往忠州加秦良玉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中诸贼。”。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7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南明
中国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性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
弘光政权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曾出现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隆武政权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顺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武政权建立之初,俨然有所作为,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军政大权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实际并无建树。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
鲁王监国 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衷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绍武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永历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为人懦弱寡断,昏庸无能。在抗清名将何腾蛟、瞿式耜、堵胤锡、郑成功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顺、大西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永历政权得以生存下来,支撑台湾及中南、西南数省半壁江山,声势颇大。顺治五年春收复了湖广、湘桂部分地区。顺治九年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但永历朝政腐败,统兵将帅专横跋扈,朝廷中宦官专权,朋比为奸,内讧激烈。顺治十五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3路进攻贵州,年底进入云南。大西军精锐损失殆尽。十六年正月永历帝狼狈西奔,进入缅甸。十八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同年十二月永历帝被俘。次年四月与其子等被吴三桂缢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覆灭。
附南明完全帝系表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都城
孝皇帝 朱常洵
明安宗 赧皇帝 朱由崧 弘光 1644 —1645 应天
(监国) 潞王 朱常淓 1645 杭州
(监国) 威宗太子 王之明 1645 应天
(监国) 鲁王 朱以海 1645 —1655 绍兴 舟山
(监国) 益王 朱慈炲 1645 抚州
端皇帝 朱硕潢
裕皇帝 朱器墭
敬皇帝 朱宇温
顺皇帝 朱宙栐
明绍宗 襄皇帝 朱聿键 隆武 1645 —1646 天兴
(监国) 靖江王 朱亨嘉 1645 桂林
唐王 朱聿鐭 绍武 1646 广州
(监国) 益阳王 朱术? 1646 龙游
韩王 朱亶塉 定武 1646 —1664 房县
明礼宗 端皇帝 朱常瀛
明昭宗 匡皇帝 朱由榔 永历 1646 —1662 肇庆 安龙 滇都
淮王 朱常清 东武 1648 南澳
(监国) 益王 朱由榛 1647 揭阳
(监国) 楚王 朱容藩 1649 夔州
延平武王 朱成功 1661 —1662 承天
延平王 郑袭 1662 承天
延平文王 朱锦 1662 —1681 承天
延平王 朱克臧 1681 承天
延平王 朱克塽 1681 —1683 承天
1.还有郑成功本名郑森,后过继给朱聿键为儿子,赐名郑成功。郑袭为朱成功弟弟,但未过继给朱聿键,所以用本名,其他的为朱成功子孙,故用国姓。
2.王之明虽非国姓,但亦监国三日,且国号未更,故列入。
南明王朝历届政权
弘光政权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曾出现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隆武政权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顺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武政权建立之初,俨然有所作为,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军政大权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实际并无建树。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

鲁王监国 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中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绍武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永历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为人懦弱寡断,昏庸无能。在抗清名将何腾蛟、瞿式耜、堵胤锡、郑成功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顺、大西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永历政权得以生存下来,支撑台湾及中南、西南数省半壁江山,声势颇大。顺治五年春收复了湖广、湘桂部分地区。顺治九年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但永历朝政腐败,统兵将帅专横跋扈,朝廷中宦官专权,朋比为奸,内讧激烈。顺治十五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3路进攻贵州,年底进入云南。大西军精锐损失殆尽。十六年正月永历帝狼狈西奔,进入缅甸。十八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同年十二月永历帝被俘。次年四月与其子等被吴三桂缢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覆灭。
我就知道南明末帝是被吴三桂杀死在越南

明朝末年江南留有明朝的哪些势力?比如:军队,钱粮等等。

楼主说的应该是南明的残余势力,这个主要包括了
1、弘光政权(1644-1645):这个政权的主要核心是马士英、史可法等人,此政权中的傀儡皇帝是朱由崧,明神宗之孙,老福王朱常洵之子。
2、隆武政权(1645-1646):此政权的核心人物是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人,扶植的皇帝是唐王朱聿键,他是朱元璋的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他算是在南明所有傀儡皇帝中最有能力的一人。但是,生错了时机。
3、鲁王政权:指明鲁王朱以海于绍兴监国。朱以海,是朱元璋的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鲁王政权建立后,就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在这个政权中,主要的人物有方国安、王之仁、张国维、朱大典、马士英、孙嘉绩、、阮大铖等人。最后不是被杀就是投降了。
主要有以下政权:
1、弘光政权(1644-1645): 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主要武装力量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中都都督马士英以及湖广军阀左良玉支持。江北四镇、马士英、南京等地约兵力20万,左良玉部佣兵30万,加上南明其他武装,总兵力近80万。并且去掉了北方灾害省份后反而钱粮充足,控制湖广、江浙、两广、福建、云贵、川、南直隶,岁入700万两。
2、隆武政权(1645-1646):主要有南安伯郑芝龙、礼部尚书黄道周等拥立。军队主要为郑氏兄弟控制,约30万。活动范围主要是福建,并遥控湖广、两广、云贵等地。岁入主要有海外贸易、福建税赋支持。
3、鲁王政权:主要有方国安、张国维、马士英等人拥立。活动范围为浙东、舟山群岛。军队约10余万,主要靠浙东赋税、海贸支持。
4、永历政权。(1646-1661)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主要丁魁楚、瞿式耜等人拥立。军队只要依靠南明残部、李自成大顺军残部、大西军残部,军队数约20-40万。是抵抗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政权。主要活动范围为云贵、两广,波及四川、湖广、闽浙、山陕、南直隶。钱粮主要依靠云贵、广西赋税。
另外还有邵武政权、靖江王政权等影响力较小的势力。
像史可法拥立福王称帝的南明 还有郑成功领导以厦门为基地的抗清势力
弘光政权,明神宗之子福王一脉,朱由菘在南京被史可法,马士英拥立。同时军事上有江北四镇总兵,相对来说是局面最好的时候,只不过内部争权夺利,加上史可法等人联虏灭贼的错误政策,导致了政权仓促覆灭。福王一脉尽断,开启了南明为争谁是正统而党派之争不断,直至灭亡。
隆武政权,朱聿键,太祖庶子端王一脉后裔,属于远支宗亲,崇祯时期为抵抗流寇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后被崇祯废除封地。后流落福建等地,被福建总兵郑芝龙拥立为帝,号隆武。虽然隆武帝是南明诸帝中能力最好的,也最有希望,但所有军政大权均掌握在郑芝龙等一干福建地方军阀手中,难有作为,加上郑芝龙等为了个人利益投降满清,大开福建门户,之后被灭。
隆武元年(1645)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衷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1646)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马士英、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阮大铖等降清。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鐭?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鐭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永历政权  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十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后袭封桂王。永历时期,是南明抵抗时间最长的。但终因内部倾轧而结束。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到底是谁?
崇祯也算是,不过历史上还有南明,是北京沦陷后的南明,不知道算不算你的答案,南明6个皇帝在位都比较短就被清朝剿灭了~! 南明六帝 ●弘光帝朱由崧(1607年-1646年,1644年——1645年在位),明神宗朱翊钧孙。明思宗堂弟,是福王朱常洵的儿子。洛阳被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以后,朱常洵因体胖不能翻过城墙,而世子朱由崧却在大臣的护卫下越城而逃,朱常洵被杀以后,他世袭福王爵位。明思宗在北京上吊自杀后,公元1643年袭封福王。清兵入关后,逃至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县)。公元1644年5月,由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在南京拥立为监国,壬寅日称帝,改年号为弘光,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他在南京被拥立为皇帝,定年号“弘光”,国号依旧为“明”,史称“南明”。在位2年,与清军作战中被叛将田维乘出卖,后来被押送至北京斩首。 弘光帝是一个十分昏庸腐朽的皇帝,整日只知吃喝玩乐,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导致南明政治十分腐败,内讧不断发生,朱由菘称帝后,与农民军为敌,幻想和清军议和。他大难当头却又昏庸腐朽,不理朝政,只顾沉湎酒色,强征民女入宫,将大权委于马士英、阮大铖等佞臣宦官,排斥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人。  朱由崧为什么要排斥东林党人?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原来朱由崧的父亲,福王朱常洵是万历时期“国本之争”的失败者,当时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皇帝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却还是妃子,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被大臣们(主要是东林党人)所阻而没有得逞。之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双方争夺激烈,东林党人根据封建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坚决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拖延了10余年,至公元1600年长子朱常洛才被万历皇帝立为太子,而朱常洵最终被出封洛阳为福王,这个福王最后在洛阳被李自成所杀。所以作为福王朱常洵儿子的朱由崧,对东林党人从心理上就没有什么好感。自然而然地就偏向于东林党人的对头——阉党。  由于弘光帝在其内部的党争中偏向马士英、阮大铖等佞臣宦官,对外又不作防御清军的准备,这直接导致了弘光帝的失败。 风雨飘摇的弘光小朝廷内,又闹起了一些宫廷疑案,如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等,加速了其灭亡。即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首先是大悲案。大悲是个和尚,俗家姓朱,潞王信佛,曾和他认做本家。由于东林党人曾想立潞王为帝,所以弘光帝对潞王一直严加防范,生怕他夺了自己的帝位。此时大悲和尚来到南京,弘光帝怀疑他是来为潞王刺探情报,便将他下狱,定成死罪。其次是太子案,有一个自称是崇祯太子朱慈粮的年轻人,从北方来到南京,弘光帝又怕自己的宝座被他夺去,匆匆定他是假太子,投入狱中。最后是童妃案,当年李自成攻下洛阳时,时为福王世子的朱由菘扒城逃脱,在开封与周王府宫女童氏私定终身,而今童妃千里寻夫到南京,他却坚不承认,将他投入狱中折磨而死。  这三案闹成满城风雨,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太子案,加速了弘光政权的灭亡。当时镇守南京上游的左良玉,早年是东林党人侯恂一手提拔起来的,跟东林党人关系很好,与马、阮等阉党和弘光帝相互猜疑,太子案为他提供了一个借口,于是他便以清君侧的名义浮江东下,与此同时,清朝豫亲王多铎率领的清军在进占西安,击败李自成农民军之后,正以狂风暴雨之势,横扫中原,直扑江北,进抵淮河一线。此时的弘光帝与马士英等人,却命令江北防线的明军回师攻打左良玉,以致江北防线大开,不战自乱。 而弘光帝身边全是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和宦官,如马士英、阮大铖等。他对清军的进攻根本不过问,尽管有史可法这些忠臣,但明朝复兴之势难见。1645年,清军攻打重镇扬州,史可法率城中百姓抵御清军,清军围困百日,损失惨重。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弘光帝却没理他,最终因寡不敌众,扬州沦陷,清军对扬州进行10天血腥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接着清军直逼南京,明军守军弹尽粮绝,眼看南京就要沦陷,正在与爱妃饮酒作乐的朱由崧急忙进宫召集大臣商议,那些平时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一句话也没说,众叛亲离的弘光帝只好和爱妃逃到芜湖,清军追来,弘光帝只好与清军作战。明军支架不住,
公元1645年5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清军血洗扬州后渡江直扑南京。警报传来,朱由菘还在饮酒作乐。他慌忙收拾行装,于10日深夜携带爱妃,暗暗从通济门出走,弃城逃至芜湖黄得功军中。第二天,清军追到,朱由菘与爱妃避入黄得功船中。两军展开了水战,黄得功被冷箭射死,部将田维乘机反叛,捆绑了朱由菘及其爱妃,送与清军邀功。5月25日被押回南京。9月,被押送到北京。第二年,被杀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柴市。 死后谥号“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庙号安宗。

●永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孙,桂王朱常瀛子,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广西,居于梧州。公元1646年1月,受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接着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缅甸,后为吴三桂索回绞杀于昆明,终年40岁。葬处不明。  而此时唐王弟朱聿粤称帝于广州,建元绍武。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在关键时刻却不能团结一致,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朱由榔也在清军进逼下逃往广西,颠沛流离,处境极为险恶。  此时永历政权开始与农民军协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李成栋先后反正,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农民军将领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同其他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永历政权,独立抗清。  1652年,走投无路的朱由榔接受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建议,在贵州安隆所投靠了农民军。这时,由孙可望、李定国已据有云南全境。这年,李定国发动反攻,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使驻守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战败自杀;随后又在衡州杀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并接受了永历封号。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妒忌李定国功高势大,阴谋杀李。李定国避往广东,希望与郑成功会师,收复广州,但战斗失利,实力大损。他撤到贵州,接走了被孙可望劫持的永历帝,1656年李定国拥桂王回师云南。次年孙可望率军征讨李定国,大西军内部同室操戈。孙可望兵力虽众,但骄横妒功,军心不附,阵前倒戈,被李定国所败。公元1658年,孙可望部降清,贵州、广西均为清军进占,使朱由榔失尽了地盘。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无奈,于12月逃入缅甸境内,被缅甸人解除武装后安置于草房之中,十分困辱。李定国曾连连交涉,欲迎他回云南,均为缅甸国王拒绝。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取朱由榔,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无力与吴三桂对抗,只得答应吴三桂的请求,发兵3000,围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称要与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随从出屋饮咒水。他的随从次第而出,一个个被杀,共死42人。朱由榔自知难以脱身,哭着写信给吴三桂,斥责了吴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负义。最后他却又说,我如今兵衰力弱,命运悬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条活命,我什么东西都愿意给你。吴三桂不允,仍加紧向缅甸国王催索。缅甸国王派兵士把朱由榔连人带座地抬到吴三桂军营,眷属25人哭着相随。吴三桂将他押回云南,拘禁于昆明。吴三桂担心如将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绞死,从此,篦子坡改名为迫死坡。 朱由榔史称永历帝,又称为桂王。

  ●朱聿擙(公元?-1647年),隆武帝朱聿键弟,隆武帝被俘,他被拥立为帝,在位40天,为清军俘虏后自缢而死,葬处不明。  朱聿擙,其兄朱聿键于公元1646年8月被清军俘后,他便从福州逃奔广州。同年11月,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与顾元镜、林察等人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绍武。  朱聿擙即位时,竟还大讲排场。为了准备宫殿、衣冠、卤簿而骚扰百姓,并下令家家都要张灯结彩,夜如白昼。在即位后的10天之内,他就任命了几千个官吏,要他们都穿着朝服进宫参见。官吏们没有朝服,只得借戏装代用,被时人传为笑话。  朱聿擙一登上帝位,就和同月称帝于广东肇庆的桂王争夺正统地位而攻战不已。他又收编各路海盗,以图充实力。潮州有个无赖叫杨明亮的,到广州来吹嘘说,他在潮州、惠州一带有10万精兵,朱聿擙竟然封他为潮惠巡抚,将当地全部官吏的任免权都授予他,还发给官印。杨明亮回乡后,就一手收钱,一手交货,拍卖官职。  同年12月,清将李成栋乘唐、桂两王自相残杀的机会,从福建攻入广东潮、惠地区,当地用钱买来职位的官吏都纷纷降清,李成栋就命令他们仍然按时向广州朱聿擙报告民情,使朱聿擙还不知潮、惠地区已经落入清军之手。接着,李成栋挥军进攻广州。12月25日,朱聿擙正准备由苏观生陪同去检查军队的训练情况时,突然接到报告说清军已经逼近城门口,苏观生还大骂报告的人胡说八道。清兵杀入城门,朱聿擙的主力部队因调去和桂王作战,无力抵抗,只得慌忙逃到大臣王应华宅弟躲避。事中梁烘为了降清而骗苏观生自缢后,又自告奋勇带领清兵闯入王应华宅弟,搜得朱聿擙,关押于东察院。清兵送来饭食,朱聿擙说如果我饮你们一滴水,怎么去见地下的祖先,坚决绝食,当天晚上,趁守兵不防备,他解下腰带自缢而死。他死后,在广州的明朝皇族24人,都被清兵捕杀。
  朱聿擙史称绍武帝。朱聿擙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在被俘后却表现出了一定的气节,也是值得称道的。
  ●鲁王朱以海(公元1618-1662年),鲁王朱檀九世孙,清兵入关,他被拥立为监国。监国九年,一说被郑成功沉杀于海中,一说病死。终年45岁。
  朱以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九世孙,于公元1644年袭封为鲁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公元1645年5月,弘光帝被俘后,张国维、张煌言、钱肃乐等拥立他于绍兴“监国”。
  朱以海刚监国,就为所谓的正统地位与福建隆武帝朱聿键的政权相互倾轧,争斗不已。  公元1646年,清贝勒博洛乘朱以海主力与隆武帝作战的机会,渡过钱塘江,张国维兵败身亡。前来投靠朱以海的原弘光帝佞臣马士英、阮大铖,乘机唆使部将劫持朱以海降清。朱以海察觉后,慌忙单身一人逃到石浦,遇到了定西侯张名振。在张名振的护卫下,他登船入海,以南澳岛为根据地,公元1649年入据舟山,和张煌言谋划复明。公元1651年,舟山为清兵攻陷,朱以海又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取消监国名义,赴夏门依靠郑成功。郑成功原为隆武帝政权的坚决支持者,不满朱以海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自相残杀,削弱了抗清的力量,但念朱以海是为明朝宗室,还是以礼相待,安排他居住于金门。公元1662年,朱以海要浮海重返南澳岛发展力量,引起郑成功的不满,郑成功就派人将他沉杀于海中,一说朱以海是病死。
  ●定武帝朱本铉(公元?-1664年),明宗室,被李自成部将推立为帝,在位18年,1664年死,死因,葬处不明。  朱本铉,袭封为韩王。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推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  朱本铉政权依靠农民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兵相抗衡。公元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清军战败,郝永忠被俘杀。第二年,朱本铉死,死因不明。南明灭亡。  朱本铉史称定武帝,又称为韩王。

●唐王朱聿键(1602-1646) 安徽凤阳人。唐定王朱柽八世孙。崇祯五年【1632】袭封唐王。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向朝廷要求借兵3000前去参与镇压,朝廷怕藩王趁机叛乱而予拒绝。他便自行在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招兵数千,亲自统领着寻找农民军作战,被打得大败。朝廷因他违反国法,降罪而废为庶人,囚居于凤阳。 福王朱由菘称帝后,将他释放,又怕他争帝位,命迁居广西平乐府(今广西省桂林市南),不久流亡于福建。弘光帝于公元1645年五月被俘,他于同年闰六月受郑鸿逵、郑芝龙、黄道周等人的拥立,称帝于福州,改年号为隆武。 朱聿键称帝后,振作精神,一心试图恢复明朝江山。他生活检点,宫中没有什么宠妃,只有皇后曾氏。她也知书达理,是一位贤内助。朱聿键任用金声、杨廷麟、何腾蛟等抗战派,收纳李自成农民军余部,屡次打算出兵北伐,曾收复了安微旌德、宁国等失地。但他主要依靠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兵力,而郑芝龙又怀有二心,为保存实力而拒绝发兵和供应粮饷,北伐终无所成。此时,在浙东的鲁王朱以海政权又为争夺所谓正统地位而派兵攻打朱聿键,使朱聿键四面树敌,忙于应付。 公元1646年,清朝贝勒博洛率军攻福建,朱聿键苦于自己无兵,命大学士黄道周外出募兵,黄道周于半途被清兵俘杀,朱聿键只得亲自从福州抵达延平,准备冒险去湖南,而为郑芝龙所阻留。不久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其父决裂,率部南下。以致隆武朝廷门户大开。此时清军越过仙霞岭直入福建,攻陷建宁,直扑延平。8月21日,朱聿键逃出延平,到汀州城外时被清军追上,他带着曾皇后和忠诚伯周之藩等躲入关帝庙。清兵在门前厉声呼喝:“朱聿键出来。”忽然,一个人手持钢刀跳出庙门,高喝我就是隆武帝,挥刀杀向清兵,清兵急忙发乱箭将他射死,原来此人是周之藩,他舍身想掩护朱聿键脱险。清兵也怀疑他不是隆武帝,进庙搜查,只见后门洞开,庙内空无一人,知朱聿键和曾皇后已从后门逃入汀州城内。清军前锋统领努山命令几百个兵士穿上明军服装,打着明军旗号,直奔城门。汀州守军以为是败退下来的明军,让清军一拥而入,俘获了朱聿键和曾皇后,并将他俩分别押入轿子送往福州。到闽江支流九溪边停下休息时,曾皇后猛然窜出轿子,哭喊一声,陛下宜殉国,妾先去了。纵身跳崖身死。朱聿键也几次想自尽,都因清兵的严密监守而未成,于是绝食而死在福州囚处。不过另有一说是朱聿键是被清军乱箭射死在汀州城衙的大堂上。 朱聿键史称隆武帝,也称唐王,是南明政权中的一位较有作为的帝王,只可惜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局势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是个悲哀的皇帝,他一继位明朝就出去风雨飘摇中,而且继位后内受制与军阀,外有清军进攻,内外交困,而且自己也到处逃亡,如果他出生在其他时期,应该会有所作为。所以他不算个坏皇帝,只能算个悲剧皇帝。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明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出生与1610年也就是我万历三十八年.崇祯皇帝十七岁即位,刚即位就显示了他的能力和伟大志向,他一举摧毁了魏忠贤集团,百姓拍手称快.崇祯皇帝很节俭,试图改变明王朝的现状,挽救行将灭亡的大明王朝.
崇祯帝朱由检

南明的历史

参见:明末农民战争、大顺政权、明清战争、清军入关、山海关大战、甲申之变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三月十五日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部进京;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祯帝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帝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朱由检“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京师失陷,天子殉国,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多辗转向南。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据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张献忠的大西据四川一带,大清据有山海关外的现今东北地区,且控制蒙古诸部,而明朝的残余势力据有淮河以南的中国半壁江山。 参见:江北四镇、东林党、南渡三案、大西政权、联虏平寇、青州之变
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明室中的藩王,延续明朝,然后挥师北上恢复国土,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争议。根据“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当时明神宗长子光宗一脉已无人能继位,而次子朱常溆甫生即死,三子朱常洵虽已亡故,但其长子朱由崧仍健在的情况下,按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顺序,第一人选为福王朱由崧(前有嘉靖帝继位为例);但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则由于之前的“国本之争”事件,心存芥蒂,违背了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中的立场,以立贤为名拥神宗弟弟朱翊镠之子潞王朱常淓 ,而史可法则主张既要立贤也要立亲,拥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最终福王朱由崧在卢九德的帮助下,获得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成为最终胜利者。五月初三,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弘光元年,明季时代自此开始。
新成立的南京朝廷发生了三大疑案(“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三大疑案均发生于弘光元年(1645年),严重削弱弘光朝的凝聚力,为其快速灭亡埋下伏笔。
同年十一月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国号仍为“大西”,建元“大顺”(有史家考证大顺不是年号,只是尊奉李自成)。大西国全盛时辖四川大部地区。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八日,由权将军郭升率领的李自成军占领了济南府德州,任命了阎杰、吴征文等一批地方官。四月二十七日,以卢世漼、赵继鼎、李赞明、程先贞、谢陛、马元騄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利用瘟司降辰之日,乘全城百姓出城看戏时,关闭城门,将其“大顺”伪官一网打尽,并在城上树起“大明中兴”的旗帜。并推举逃难到该地的顺天府香河知县、庆藩奉国中尉朱帅𨨢称济王。
济王政权活动最显著的实绩是向北直隶到长江以北地区发布驱逐“大顺”政权派遣地方官僚的檄文,结果是各地群起响应,济南府、东昌府、青州府、河间府、大名府、真定府、广平府所属40余个州县恢复了明朝的统治体制,在江南鼓舞了刚成立的弘光政权。
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初三,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自告奋勇,奏请北使,命来京陛见。十三日,陈洪范入朝。十九日,应天安庆等处巡抚左懋第“以母死北京,愿同陈洪范北使。许之”。七月初五日,“进左懋第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理河北,联络关东军务;兵部职方郎中马绍愉进太仆寺少卿;都督同知陈洪范进太子太傅”,组成了北使团北上和满清和谈,而清廷以代明“复仇”为名推行灭明之策,联虏平寇的策略失败。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七月十九日朱帅𨨢上书归顺清朝,后被任为保定知府。 参见:左良玉清君侧、“清朝灭南明弘光政权之战”、清初六大弊政、清灭大西之战(豪格平川陕之战)、清灭大顺之战 第一次抵抗与失败(1645年) 明朝南渡后,大顺已被大清击溃,李自成先后丢失北京和西安,退往湖北。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征。此时弘光政权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党争,爆发太子案,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以“清君侧”为名,顺长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军,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一月之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在扬州率老百姓抗击清兵。后扬州城池破,清军屠城,扬州百姓死难八十万,史称“扬州十日”。随后,清军渡过长江,克京口镇江。弘光帝出奔芜湖。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降清;五月二十二弘光帝被俘获,送往北京,弘光帝在位仅一年。
南京失陷后,南明从此四分五裂,再无统一的核心领导机构。各地有野心的宗室纷纷自立,先后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伪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宣布监国,但都是昙花一现,数天后就被推翻。
弘光元年(1645年)明朝已无像样军队,清军南下多为当地人自发抵抗。其中尤以嘉定(今属上海)、江阴为最。降臣钱谦益,赵之龙等向多铎献策曰:“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然而确是:剃发令朝下,相顾为发悲。三吴同时沸,纷纷起义师。 。嘉定人民的誓死抵抗遭到了清军报复性的“嘉定三屠”。“江阴死战八十一日,史载江阴举城战亡,“竟无一人降者”。 第二次抵抗与失败(1646-1647) 参见:一官党、“清灭南明隆武政权之战”
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丁未,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州称帝,并迅速得到各省的承认,隆武帝是南明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疾苦,一洗前人弊端,基本国策改以“御虏”为主,但被拥立其继位的郑氏集团架空,处处受制于郑芝龙。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清军开始征伐福建与浙江。八月,隆武帝与清朝追兵搏斗时被乱箭射杀于汀州城衙的大堂上(一说被俘杀)。
由于消息隔绝,在朱聿键监国之后约40天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鲁王兵败,在张煌言保护下逃亡海上。这时清朝再次宣布薙发令,江南一带掀起了反薙发的抗清斗争,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无力继续南进。但南明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与地方势力跋扈自雄,且隆武政权与鲁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在自己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为战,所以清军再度南下时,先后为清军所各个击灭。
隆武元年(1646年)十一月十五,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北上福州降清。隆武帝被害后,桂王朱由榔依据隆武帝遗诏于当年十月初十监国于肇庆,十一月十八日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由于十月二十日,朱由榔逃往梧州。这种行为无异于放弃广东,导致永历朝廷在广东人心尽失。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援引“兄终弟及”自立于广州,改元绍武,双方为争正统不能团结,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帝仅41天即被清军俘虏绝食而死,永历帝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参见:联寇抗清、忠贞营、李成栋广东反正、姜瓖大同反正、金声桓、王得仁江西反正 第一次抗清高潮(1647年-1648年) 正当南明政权一个接一个地覆亡,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战死于九宫山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明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
永历元年(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永历帝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
永历二年(1648年)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清广东提督李成栋、清广西巡抚耿献忠、清大同总兵姜镶、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清甘州副将米喇印先后反正回归明朝, 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第二次抗清高潮(1652年-1653年) 参见:沙普之乱、李定国两蹶名王、郑家军
弘光元年到永历六年(1645年-1651年)间,明军与清军作战中,败多胜少,大批明军先后降清。先后丢失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两湖等地。直到以孙可望为主的大西军加入,才再次改变了整个局势。
隆武二年(1646年)张献忠阵亡后,以其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为主的大西军余部自永历元年(1647年)应黔国公沐天波之约入滇平定土司叛乱;大西军余部占据滇黔二省全境,川省一部。
永历七年(1652年)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定都安龙府。不久,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年,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
永历五年(1651年)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磁灶大捷、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江东桥大捷、崇武大捷、海澄大捷的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参见:齐楚浙党、十八先生之狱 第三次失败(1649年-1650年) 永历政权内部仍然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
永历三年(1649年)七月初十日,清军围困南昌,城破,金声桓投帅府荷花池死,就在南昌城陷的同一天,何腾蛟在湘潭被俘,六天后在长沙被杀。
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瞿式耜,张同敞在桂林被孔有德俘获,后二人坚贞不屈,被杀。三月初一日,李成栋部突围信丰城,清军乘势尾随追击。李成栋部大乱,将领纷纷南窜,李成栋在渡河时坠马淹死。清军重新占领湖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 第四次失败(1652年-1653年)与相持(1653年-1657年) 永历六年(1652年)十月,刘文秀四川用兵失利,在保宁战役中被吴三桂侥幸取胜。而孙可望妒嫉李定国桂林、衡州大捷之大功,逼走李定国,却在宝庆战役中失利。 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在漳州战役中失利。 所以明军在四川、湖南、福建三个战场上没能扩大战果,陷入了与清军相持的局面。
永历七年(1653年)、永历八年(1654年)李定国率军两次进军广东,与郑成功约定会师广东,一举收复广东;清廷在永历七年、八年招降郑成功,郑成功为了不破坏和谈,消极与李定国会师,导致肇庆战役跟新会战役失败。
永历八年(1654年)孙可望欲自立,,朝臣吴贞毓等奉永历命欲召李定国护驾。事情败露之后,孙可望派遣郑国举兵问罪,最后孙可望以“盗宝矫诏、欺群害良”拟罪,赐吴贞毓自缢并斩吴以下十七朝臣。
永历十年(1656年)郑成功取得泉州大捷,1657年又取得护国岭大捷。同年王兴率部取得文村大捷,确保了南明在广东沿海的抗清据点,维持了西南永历朝廷和东南郑成功部之间的联系。 参见:孙可望投清、磨盘山血战、郑成功北伐、郑成功收复台湾、李定国德勒之战、咒水之难
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讧,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次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 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滇黔虚实尽为清军所知。
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
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清军下昆明,占据云南,永历帝逃亡缅甸,二月,吴三桂及赵布泰、尚善等率清军与李定国部战于滇西磨盘山。六月,郑成功称招讨大元帅,率十余万水路大军,在崇明岛登陆,开始北伐,接连取得定海关大捷、瓜州大捷、镇江大捷的胜利,一度兵临南京城下。郑成功、张煌言海上抗清联军秘密遣使至赣州与抗清英雄李玉庭联系,争取呼应。被清朝臣子汤斌查获。汤斌将使者交与江西巡抚苏宏杀害,并报请清朝移兵守南安。李玉庭争取汤斌支持抗清,被汤斌告密,被俘后凌迟处死。 汤斌藉此染红顶戴,官至工部尚书。 然而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最终失败,撤回厦门。
永历十四年(1660年)五月十日,清军围攻厦门,企图一举歼灭郑成功,郑成功沉着应战,取得厦门海大捷的胜利,稳定了东南沿海局势。 参见:夔东十三家、茅麓山战役、李定国德勒之战、咒水之难
永历十三年(1659年)八月二十八日,朱由榔由滇西逃往缅北。这实际上已标志着南明灭亡了,此时南明在中国境内已无任何立足点。
永历十四年(1660年)李定国、白文选亲统明军入缅迎回永历,缅军杀使者,明军与缅军大战于缅北,明军大胜,后接旨退兵。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率领将士25000,分乘几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准备夺取台湾为新根据地。同年八月十二日,缅王以饮咒水盟誓为名,杀害了永历朝四十二名大臣和太监;十二月初三,缅王迫于压力,将永历帝及其家属送交清军带回昆明。
永历十六年(1662年)正月,台湾荷军向郑成功投降。四月十五日,永历帝与其子朱慈煊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郑成功其子郑经在思明与乳母私通,加上当时郑芝龙在北京被杀,又闻永历帝朱由榔在云南遇害,郑成功数痛攻心,于五月初一日病逝(据最近考证是被暗杀);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在真腊得知永历帝死讯,亦忧愤而死。
永历十八年(1664年)八月,夔东十三家抗清失败,李来亨全家自焚,明朝在大陆的抵抗结束。 主词条:明郑时期、郑经嗣位之争、清荷联军、三藩之乱、东宁之变、澎湖海战
永历十六年(1662年) 郑经从厦门来到台湾接手经营,名义上仍奉永历帝为正朔,继续沿用永历年号。
永历十七年(1663年)接监军宁靖王朱术桂入台。十一月,清荷联军攻金厦,金厦两岛陷,明郑势力撤回台湾,在陈永华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
永历十八年(1664年)九月初七日,张煌言被清军杀害于杭州弼教坊。
永历二十七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郑经接受耿精忠请援,率军西征福建。郑经收回厦门后,并收漳州、泉州与潮州三府,进而攻下广东惠州。后来,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相继为清军所平定,云南吴三桂亦败亡,郑经势力败退仅能守住厦门。
永历三十四年(1680年)清将万正色遣人游说郑军水师副总督朱天贵率舰300艘,将士2万余人降清,郑经放弃厦门并班师回台,之后沉迷于酒色。
永历三十五年(1681年)郑经病殁,遗命郑克臧嗣位,冯锡范毒害郑克臧,拥立其婿郑克塽,独揽大权。"清"康熙帝趁明郑内部爆发内讧,以施琅为水师提督着手征讨台湾。
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施琅大败刘国轩,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极大军事压力,同年延平王郑克塽降清, 宁靖王朱术桂携五妃自杀殉国, 全国最后一支明朝抗清势力覆灭。

本文标题: 南明名义上的五支主力军队(江北四镇、左良玉部、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郑成功部),哪支战斗力相对较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45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我们在市场上很少买到的活带鱼当今盛世,你会做“今世的陶渊明”吗 我们如何做明天的国之栋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