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是准兵团级为什么能授上将

发布时间: 2022-09-21 21:00: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贺炳炎的介绍贺炳炎(1913年2月5日-1960年7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九区刘家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

贺炳炎是准兵团级为什么能授上将

贺炳炎的介绍

贺炳炎(1913年2月5日-1960年7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九区刘家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连长、大队长、团长、师长,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358旅副旅长,江汉军区司令员。

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1军军长。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过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失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

扩展资料:

在红军长征途中,却有一位红军指挥员,为了能继续打仗干革命,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条件下,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让医生用一把普通的木工锯子,将自己负伤的右臂,连骨带肉,整条锯掉,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这位红军指挥员,就是时任红二军团五师师长、后被毛泽东誉为“独臂将军”的共和国上将贺炳炎。

6月下旬,记者来到绥宁县黄土矿镇同乐社区。蹚着碎石小径,穿过几栋古朴的乡村民居,一栋褐色的老木房子静静伫立。这便是当年红军的战地临时医院旧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断臂将军贺炳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贺炳炎

贺炳炎(1913年2月5日-1960年7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九区刘家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连长、大队长、团长、师长,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358旅副旅长,江汉军区司令员,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1军军长。

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过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失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 

扩展资料:

贺龙很重视被收编“神兵”的改造,点名让贺炳炎去当大队长。“神兵”是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土著武装,士兵绝大多数是穷苦农民出身,作战勇敢,但他们迷信吞朱砂之后“打不进、杀不进”。

贺炳炎因势利导,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破除迷信,到战火中锻炼意志,使特科大队很快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人们都称它“铁壳大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贺炳炎

贺炳炎(1913.2.5 - 1960.7.1)又名明言,原名向从炎,开国上将,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人。贺炳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久经考验的优秀指挥员。1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中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手枪大队大队长、团长、师长等职。在战斗中负伤被截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716团团长,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领导组建江汉军区,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7月1日于成都病逝。

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何仅授少将衔?

辽沈战役时丁伟已是纵队司令,为何55年授衔只获少将军衔?

在《亮剑》这部剧中,丁伟作为李云龙的顶头上司,经常会出现在镜头当中,被观众们熟知,观众们也非常喜欢这个幽默风趣,性格开朗的长官。但有一个问题,很让人感到不解,那就是为什么丁伟最后仅仅是被授予了一个少将军衔呢?

要知道,他的身份可是纵队司令员,怎么说也得来个上将军衔才好吧?于是,就有不少人吐槽说编剧不走心,给丁伟一个这么低的军衔。但其实,要是我们细心点去看的话,也会发现这是很符合逻辑的,因为在1955年首次授衔的时候,丁伟的原型钟伟在现实也是授的少将军衔,这一点很符合现实。

在剧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和丁伟同时期的陈大麻子,他被授予的军衔是中将,可当时他跟丁伟的级别是一样的,为什么陈大麻子军衔就要比丁伟高一级呢?说白了就是一个生活作风的问题,陈大麻子做起事情来中规中矩,基本上不会犯什么错误。

可丁伟就不同了,他这人不仅爱吃爱喝还喜欢玩,曾经在东北参军的时候,就有过偷烧锅酿酒的经历,这些酿出来的酒他不仅自己喝,还偷偷的往外卖,严重违反了身为一名军人的安分守己特性。

不仅如此,在《亮剑》原著中还有提到过这么一个情节,在休整期间,丁伟老是坐不住,时常丢下自己的部队,一个人就跑到哈尔滨去找美女和下馆子,甚至有一次他还跟好几个美国姑娘跳舞。这些事情都足以说明丁伟的生活作风不好,当然了,丁伟自认为自己隐藏的很好,这才一而再再二三的去做这些事情,可他不知道的是,上级早就知道了他的这些事情,只不过一直憋着不说,直到授军衔的时候,才给他一个少将军衔当做是教训。

当然,比他还惨的人大有人在,就比如说尹先炳,他跟丁伟一样,也是被提拔成为了纵队司令,在授予军衔的时候,他被拟定为了中将军衔,可不知道是谁告的密,说他生活作风很不好。最终导致他的上级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直接就连降了他两级,只给了他一个大校的军衔,这个军衔可以说是非常的低了,连丁伟的都不如,甚至还不如他手底下的一个小官。后来,这件事被传出去之后,尹先炳从此也成为了八路军的笑柄。

其实在1955年授衔时,许多八路军时期的团长,都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还有上将军衔等等,这都是较为正常的,所以类似于丁伟还有尹先炳的高职低配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属于不正常的,也就是很特殊的事情。但要怪就怪丁伟他自己不守本分,谁让他在休整期间丢下那么多部下不管,一个人跑到菲律宾去下馆子泡美女的?

人家给你高军衔才怪,相反,第一野战军的贺炳炎就不同了,他虽然在八路军中只是一个团长,但是最终他却被授予了上将的军衔,比身为司令员的丁伟足足高了两个级别,这是非常罕见的一个现象。可这又是为什么呢?凭什么他贺炳炎就能低职高配,丁伟就得高职低配呢?其中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贺炳炎安分守己,绝不会做那种违反纪律的事情,也跟李云龙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对上级唯命是从,从不会因为个人恩怨就违反组织派下来的任务。

丁伟说到底,他跟孔捷以及李云龙都是一个性格上的,尽管打起仗来屡建功勋,但是他们都是那种不好管的刺头,动不动就会违抗命令,脾气上来就连天王老子来了都约束不了。虽然这种性格放在现在来讲倒没什么,因为现在的老板只看利益,而对于旧社会的人们来讲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自然而然也就会在授军衔的时候把配置调低了。

《亮剑》中的丁伟作为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司令员,五五年授少将衔属正常。五五年开国将帅大授衔是以一九五二年军委给各高级将领定的级别为基础的。实际授衔时情况又极其复杂,级别和军衔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要综合考虑各将领的军功、资历、各个山头的平衡。具体情况摘录如下,读者可看出点端倪:五五年授五五名上将,三个级别,其中正兵团级33名,副兵团级19名,准兵团级一名:贺炳炎,无军队级别两人。可见上将的基本级别是正、副兵团级,最低也是准兵团级。

授175名中将,五个级别,其中正兵团级1名徐立清(和罗荣恒负责军衔初评,高风亮节,本是稳稳的上将,属特例,下文不再讨论),副兵团级22名,准兵团级53名,正军级96名,无军队级别三名都是少数民族军官。中将的主力是准兵团级和正军级。

少将798名,六个级别,分别是副兵团级1名贺晋年,准兵团级3名,解方、陈沂、段苏权,贺晋年、段苏权是特殊情况,下文也不再讨论;正军级107名;副军级216名;准军级344名;正师级125名;无军队级别两人,后正师级并入准军级。可见少将的主力是副军级和准军级,作为正军级这一等级也是少将衔人选的重要补充。好,现在请文友们跟苍茫大地一起分析一下钟伟的军衔授得高了还是低了!

为了更具有真实性,我们还是以丁伟的原型钟伟说事儿。看下他的简历:红军时他任红三军团、十五军团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任黄克诚的新四军三师十旅二十八团团长、十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二纵五师师长、十二纵司令员、四十九军长。

正军级的,与上将无缘是一目了然,授中将正常,授少将也无不可,中将中副兵团级的也有22名。以上面史料为据,五二年评定为正军级的203人中,107人授少将,96人授中将,钟伟属于可授少将,也可授中将的一类。

再看四野系列,林总罗帅帐下将星如云,五五年实授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4人,中将43人,少将298人。军委要考虑到五大野战军的平衡,钟伟在兵将最足的四野和其它四大野战军去平衡,本就有点吃亏;他又是从师长直升军长,资历上又要打点折。再说他随四野挺进江南后,又率四野49军因突击神速,在青树坪钻入国军华中剿总白崇禧的口袋阵,最终尽管因钟伟所部战斗作风骠悍,冲出小诸葛的重围,但伤亡也在13000人,是?解放军渡江后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另一仗是金门战役。这多少也影响了钟伟的军衔。

所以,钟伟授个少将,本也不算太亏,后来很能打仗又耿直的他想要老首长林总去替他讲讲情,被林总克了一顿。主席很爱惜人才,考虑到四野出身的中将中还有部分在建国前职务、战功低于钟伟,如开国中将田维扬任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级别远低于四十九军钟伟军长,后来亲自将他低衔高聘,任他为北京军区参谋长,那就当中将在使用啰!

电视剧《亮剑》中,授予丁伟纵队司令,其实是军衔给低了。论资排辈的话,像同为纵队司令的陈大麻子都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而丁伟只是个纵队司令,感觉有点说不过去。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为何丁伟只是被授予了少将。

第一个方面,在原著当中丁伟作风并不是特别严谨。在《亮剑》当中,丁伟还会在军队里面喝酒,偷偷带酒进去,偷偷自己烧酒喝,还有时候溜出去吃好吃的。大家知道,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军队的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丁伟可能在原著当中是个比较接地气的人物形象,不过毕竟是小说,可能还是一定程度上将人物写得特色化了一些。

第二个方面,丁伟战功不占优势。丁伟的原型钟伟在青树坪、金门战役中战绩并不占优势。从古到今军队里面都是以战功来提拔的,所以这样一来,丁伟的战功也无法给他自己争光。

第二个方面,我们来看看丁伟的原型钟伟。钟伟在红军时期做过团政委等职务,抗战时期做到了团长、旅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师长、司令员、军长等职务,所以他被授予中将或者少将一级都是正常,可是有许多比他资历老的前辈都没有授予更高的军衔,因此他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因此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就知道为何当时丁伟已经是纵队司令了,但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因为他参与的几次战役结果都不是很好,所以给他的军衔会低一些了。不过后来丁伟的人物原型还是在做帝都的参谋长,实际上职权还是相当于中将的。以上就是我对此事的看法,望采纳。

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仅授少将衔是因为他所获的战功就应授予少将的军衔

准兵团级是什么意思?

1955年授衔时,看到有正兵团级,副兵团级,还有个准兵团级rn是什么意思?是兵团的参谋长一级?
具体不太清楚,反正不如前面二者好像是资历不如前二者或者特殊原因:

评定军队级别的结果显示,评正兵团级的有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评副兵团级的有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长、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由此可见,同级职务者的军队级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津贴费(薪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同职不同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等职对应的军队级别幅度较宽--军委委员级、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正军级,多达5个级别;个别人高于标准上限或低于标准下限;某些担任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二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的人,其职务等级须参照此前在野战军担任的兵团职务和任职时间;各大军区干部军队级别的差异(当时,大军区对确定个人军队级别起主导性作用);"德才资"因素;等等。

通常,人们称某任兵团司令员是"兵团级干部",这里所说的"级"实际是职务等级。1952年,人民解放军全军评定了军队级别,"级"的含义有了变化,若以此精确而论,"兵团级"仅指部队级别,"兵团职"则指职务等级。由此,干部(军官)的等级产生两种概念:一是职务等级的概念,如兵团职(包括正兵团职,如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兵团职,如兵团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一是军队级别的概念,如兵团级(包括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正、副兵团职者的军队级别可能是正兵团级,也可能是副兵团级、准兵团级……这就是由职务等级、军队级别组成的军队干部等级的双重结构。后来,又以这种复杂的双重结构为基准评定军衔,使得职务、军队级别、军衔(职级衔)三者之间的关系愈加迷离。

军队级别与军衔

1952年11月,总干部部(总干部管理部1952年7月改称)拟定了实行军衔制度的初步计划,设置了军衔等级--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军士、士兵,共6等20级,其中将官设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1953年1月,军委颁发《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指出"拟于今年7月份全军实行军衔制度" (后因故推迟);当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设置将官等级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军衔指示》,指出以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参照编制军衔确定军官军衔;2月,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服役条例》,规定了授予军官军衔的条件;5月,国防部颁布《编制军衔》。人民解放军官兵遵此评定军衔。

《军衔指示》规定,"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服役条例》规定的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的服务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等授予条例同样适用于上将军衔;《编制军衔》规定,兵团司令员的基准职务军衔为上将,兵团副司令员的军衔亦可为上将。由此可见,上将军衔所对应的军队级别是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基准级别是正兵团级。1952年评定军队级别时的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或与之相当职务者)被评为正兵团级、副兵团级者,1955年评衔时,符合上将军衔的评定标准。

二、1955年9月授予了55名上将

不管评定军衔的标准、过程如何,1955年9月,55名人民解放军高级干部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度的第一批上将。

由于《军衔指示》、《服役条例》强调授衔是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政治品德、资历、功绩是授衔的重要条件,因此,授予上将军衔(其他军衔亦然),除以军队级别作为主要依据外,还要考虑诸如革命经历的历史渊源、政治表现、战功、资历等因素,以及某些特殊情况,某种特殊人物,综合衡量,整体协调。55名上将就是这样性质的评衔、授衔的一项最终成果。时至今日,有关55名上将的资料、统计数字愈来愈清晰,人们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厌其详地端量他们了。

1、上将人数(55人),占1955年9月授衔将官人数(1038人)的5.3%。

2、将官中的大将、中将、少将的军队级别除兵团级外,还有其他等级(大军区级、军级、师级),唯有上将的军队级别仅有兵团级一个等级。其中正兵团级33名,占上将人数的60%,占正兵团级人数的91.6%;副兵团级19名,占上将人数的34.6%,占副兵团级人数的45.2%;准兵团级1名,占上将人数的1.8%,占准兵团级人数的1.75%;无军队级别者2名,占上将人数的3.6%。正兵团级的大多数(91.6%)授上将军衔,但只占上将人数的60%(三分之二弱),并非大多数上将的军队级别是正兵团级;副兵团级的近半数45.2%亦授上将军衔,占上将人数的34.6%(三分之一强),并非个别的副兵团级者授上将军衔。

3、革命经历的历史渊源--原红一方面军干部30名,占54.5%;原红二方面军干部5名,占9.1%;原红四方面军干部9名,占16.4%;原红25军干部2名,占3.6%;原南方游击区干部3名,占5.5%;原西北红军干部1名,占1.8%;起义将领3名,占5.5%;其他方面2名,占3.6%。

4、中共第7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5人:张宗逊、王震、吕正操、宋任穷、乌兰夫。

5、按照《军衔指示》、《服役条例》、《编制军衔》的授衔条件、标准,有的人本应授予上将军衔,却授予了其他军衔;有的人拟应授予其他军衔,却授予了上将军衔;有的人无军队级别授予上将军衔;有的人有军队级别且评军衔终未授衔。成为与上将军衔有关联的特殊人物--

王树声,正兵团级,大将;

许光达,正兵团级,大将;

徐立清,唯一一名正兵团级中将;

贺晋年,唯一一名副兵团级少将;

贺炳炎,唯一一名准兵团级上将;

乌兰夫,无军队级别,授上将军衔;

闫红彦,无军队级别,授上将军衔;

李聚奎,原评军队级别、军衔,当时未授,后至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贺炳炎的生平事迹是怎么样的?他是怎么失去一只手臂的?


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有句座右铭:"我们的人生应当如蜡烛一样,从顶燃烧至底,一生都是充满光明的。"

总有人在追求无比光明的人生。他们将自己的身躯化作蜡烛本身,以虔诚信念为火焰,熊熊燃烧。实现了自己的光明,也照亮了他人。

烧火棍也能做武器

1913年,在湖北松滋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中,贺炳炎出生。贺炳炎的童年并不幸福,9岁的他就失去了丧母。11岁时,他要靠给人家放牛来养活自己。为了更好地谋生,他先后学过杀猪、打铁等多种手艺。他秉性率直刚烈,遇到有小孩被欺负,他总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929年春天,16岁的贺炳炎和父亲一同参加了红军。他作战勇猛无比,机智灵敏,当年就顺利成为了一名我党党员。

1932年,贺炳炎在军校学习时,奉命与其他学员一起阻击进攻的敌军。当时物资条件有限,枪支很少。贺炳炎就果断把枪给了战友,只身握着菜刀冲入敌方军队。他一路左砍右杀,捡起场上掉落的敌军枪支,与战友们一起击退敌军。经此一战,贺炳炎也得了个"贺小龙"的绰号。

1934年,在湖南永顺发生的一场战斗中,敌军突然派一个团的兵力偷袭我军指挥部。当时,贺司令、任弼时等首长的安全正面临受到极大威胁。在此危急关头,浑身是胆的贺炳炎挺身而出。


他迅速将警卫员、炊事员等人组织起来,令两支小队向敌军两侧潜行摸近。而他自己,则率领一支队伍从正面迎击敌军。霎时间,三面都有嘹亮雄壮的冲锋号响起,喊杀声震天动地、令人心惊。

就这样,智勇双全的贺炳炎迅速统筹兵力,率领近乎手无寸铁的战友们击退敌人,而他自己却身负重伤。由此,贺炳炎也得到了贺司令的称赞:"烧火棍到他手上啊,也能发挥机关枪的作用!"

一定要找到马的主人

1947年,纵队政委廖汉生急匆匆地进了营帐,向贺司令报告:"我们在和敌人交战时,缴获了一批战马,特别的是,里面还有一匹白色的战马。"


贺司令大惊失色:"全队只有贺炳炎一人最爱白色的战马。他对这匹马也是百般爱护,绝不可能随便把它丢下。"贺司令忙下令"派出一个师,也一定要找到马的主人!必须把他活着带回来!"

此刻的贺炳炎确实处于危险之中。一心想要剿灭敌军的贺炳炎,骑着白马冲在最前。但不曾料到,他的白马被爆炸声惊到,他也被甩落在地,还砸伤了腿。他的身体无法动弹,只好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

很快,敌军顺着血迹找到了贺炳炎的行踪。贺炳炎拿出手枪边与敌人作战,边计算剩余的子弹数量。只剩下一发子弹了,他举起手枪准备自我了断。就在此危急时刻,前来寻找贺炳炎的部队及时赶到,他有惊无险地捡回了一条命。


回来后,贺炳炎找到贺司令道歉:"我不该这样鲁莽的。"而贺司令也没有批评责怪他,反而夸奖他勇猛过人,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下不为例啊。"

贺炳炎是贺司令部下最英勇的将领之一,在贺司令心中也拥有很高的地位。贺炳炎性格直率火爆,治军也很是严格,常使得他的部下"哀嚎不断",时常向上级反映、打"小报告"。贺司令听了总是笑着,拿烟杆子敲敲贺炳炎的脑袋:"你这打仗变硬了,脑袋也在变硬啊!

英勇无畏、被锯断胳膊依旧无畏

1935年12月,在瓦屋塘战斗中,贺炳炎不幸被炸伤整个右臂。他的右臂几乎成肉泥状,骨头也都碎了。医生诊断后,确定只有锯掉他的胳膊,才能保住他的性命。在当时,没有专业的医疗器械更没有麻药,就连锯右臂的工具,也只是从老乡手里借来的木匠锯子。


看着面色苍白的贺炳炎,医生几欲动手,却又于不忍心,握着锯的手也不稳起来。贺炳炎反而鼓励医生说:"我都不怕,你还怕啥?快来吧!"说完,便让人将自己绑起来,嘴里还塞上一块毛巾,开始了手术!

手术持续了2小时16分才完成。在此期间,贺炳炎几次都晕死过去,毛巾也被他咬的稀烂。那一年的他,才是个23岁的小伙。

而手术结束后,贺炳炎见到贺司令的第一句话却是:"贺老总,我虽然少了一个胳膊,但我的心还在呢。我还能坚持下去,直到抗战胜利哎!"从此以后,军中多了一位骁勇善战的"独臂将军",还有个"军中赵子龙"的美誉。


我的孩子不能用专车

建国后,贺炳炎曾被任命为青海军区、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要职。1955年,贺炳炎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年仅42岁就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但荣誉并没有让贺炳炎骄纵自我,他反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

贺炳炎的子女都寄读在成都八一小学,每个星期六才会被接回家。因学校离贺家住的地方很远,贺炳炎的司机就会开车去接孩子。

一次偶然,贺炳炎知道了这件事,大动肝火,直接怒吼:"以后,我的孩子不能坐专车!他们可以坐公交车或者三轮车回来。这是国家让我用来工作的车,不是我个人的私车,我的孩子绝对不能用。"


在贺炳炎的严格教导下,他的子女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就。

1960年,"独臂将军"贺炳炎撒手人寰。

回首过往,这一路上,贺炳炎不是永远都在享受光芒与荣耀。他也有过被怀疑、被冤枉的经历,但他的革命信念却毫不动摇,始终坚定如初。

他仍毫无芥蒂之心,依旧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只因,在他心里,时时刻刻都装着革命、党和人民。而他自己,从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本文标题: 贺炳炎是准兵团级为什么能授上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14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了解我国的传统祭祀文化父母思想传统 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 把想法强加到我身上怎么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