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都在干什么 如今新增了许多的外来节日,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不会消失

发布时间: 2022-09-13 12:01:4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1

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冷落了吗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国很多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有些甚至已经名存实亡。专家认为,中国经过千年演变的传统节日其...

传统节日都在干什么 如今新增了许多的外来节日,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不会消失

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冷落了吗

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国很多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有些甚至已经名存实亡。专家认为,中国经过千年演变的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着极高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深刻挖掘其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高民族的凝聚力,还可以挖掘其中的商机,扩大人们的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儿了,连传统的上门拜年、走亲访友都改成发短信和打电话了。”70岁的张大妈向记者抱怨。不仅是老年人,年轻人也觉得过年没劲。在北京某外资公司上班的李先生说:“今年回东北的老家过年,我深切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贫乏,即使身处亲朋好友中间,我仍然感到无法排遣的郁闷和孤独。除了喝酒打牌,无所事事,我一直盼望早日上班,甚至不顾家人的感受,提前返程了。”
传统节日被冷落
“年味儿就是永远的民族认同的东西,就是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就是一个个的过年不断加深的民族情感和家庭亲情的情结,就是用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不断发扬和光大的真情实感。”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高丙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什么是“年味儿”做了简明概括。
人们对年味儿变淡的忧虑心情表明人们已经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在我国物质极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却越显枯燥,而专家认为,振兴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找到埋在人们心底的精神依托。
现在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比如情人节和圣诞节。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被冷落,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因为年的载体已失,年的感情尤在,这是当今中国人过年时感到莫名的失落的缘故。”
年味变淡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年的载体消失了,人们已经不知道过年该干什么,其他节日也是如此,就剩下月饼、年夜饭、粽子、元宵,每一个节日都只剩下一种食品,基本上把中华民族这些传统的节日变成了一个个美食节,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要研究我们的节日文化,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它们一个“本来面目”。
传统的年味儿离不开民间的崇拜与民间的信仰,离不开种种的人间亲情,并深切地寄托在年俗之中。可以说,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风俗性节日。高丙中认为,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并不是什么在年味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新奇的或是传统与新玩意相互嫁接之后的不伦不类的娱乐节目,而是说,我们现在的年味文化以及年味应该如何来体现和如何让年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价值是节日里最主要的核心,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讲表现得更为鲜明、更具特色,比如老百姓必定要吃中秋团圆饭和春节年夜饭,这也是中秋节和春节产生和被重视的原因,这个需求是一种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是我们这个民族五千年来聚而不散的最大的精神内核。
还传统文化本来面目
现在,很多时候老百姓过节时常常感到很失落,不知道节该怎么过了,“在这一点上不能埋怨年轻人,文化和文明的传承需要一代人告诉一代人的,老一辈不说,年轻人不会了解,如果连老一辈都稀里糊涂,再谈传承和发展就成了一种奢求。”高丙中教授说。
今年春节期间,由中国民俗学会组织了一场祖国传统节日的国际研讨会,专家对如何振兴和发扬民族文化、保持传统节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苑利认为,传统节日所传承的主要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节日仪式。传统节日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出于对神灵的尊崇,在节日到来之前,人们都会根据各种神灵的“嗜好”,为它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人们在祭祀之后,也会分享到一份美餐。正月十五、立春、端午、中秋、腊八,不但为我们传承着元宵、春饼、五辛盘、粽子、月饼、腊八粥等独具特色的节日食俗,就是许多成龙配套的宴会佳肴,也无一不是从年夜饭、祭神、祭祖等大型祭奠食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护传统节日饮食,就是保护传统饮食文化精华。传统节日还为我们保留下了大量的节日服饰习俗。节日盛装无疑凝聚有更多的人文信息、审美信息与技术含量。节日源于祭仪,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节日庆典活动,几乎都与古老的祭奠仪式以及各种迎神赛会、驱邪禳灾活动密不可分,只是进化程度不同。这些文化遗产都是传统节日的核心,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发掘与继承。在节日仪式的调查与保护过程中,对祭神神词、相关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神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建神棚、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都应进行系统调查与原型保护。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张勃认为,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强化个人同家庭、家族、家乡的感情联系,满足社区成员对安全感、归属感的需求。“久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节日里会特别思念亲人呢?因为在传统节日的众多活动中,亲人团聚在一起享受节日里的饮食和娱乐活动,是重要的一项。而正是在节日的欢聚中,家人、家庭、家乡的感觉得到强化。直到当代,农村打工族和农村走出的“城里人”千里奔走、回家过年的冲动里,不仅仅是为了回到父母亲人身边,更重要的是回“家”。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人们再也不会稀罕简单的好吃好喝,但这个节日仍然会唤起很多离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提醒人们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抽空与家人团聚,享受亲情。
传统节日还可以调节和强化人际关系,并进一步整合社群,强化民众的集体意识。比如新春之际,人们在合家团圆欢乐之后,便要举家外出,去观看和参加春节期间的各种喜庆活动和游乐,如舞狮、耍龙、踩高跷、划旱船、逛庙会等。共同的娱乐和面对面的交流,相互间的问候和馈赠,可以化解人际间的冲突,融洽人际间的情感。再加上节日特有的欢乐、祥合的气氛,更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认同与理解,排遣个体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体会一个融洽的群体所给予个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学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传统节日中有相当部分的习俗是与竞赛或竞技有关的,如舞龙、舞狮、踩高跷、荡秋千、划龙船、登高、灯会等节日习俗。研究表明,群体成员相互影响和成员之间的感情对于群体团结起重要作用。在传统节日的富多彩的习俗活动中,人们参加歌舞,享用佳肴美酒,使身心处于放松状态,紧张压抑的精神得到解脱,心理状态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
呼吁政府的支持
如何让传统节日传承下去,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冷落乃至或明或暗的批判。官方所提倡的一直是“十一”、“七一”、“六一”、“三八”、“五一”等新的纪念节日。到了“文革”期间,许多传统的节日活动连同有关的节日传说,更是被当作封建迷信横加批判,造成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严重断裂。
高丙中认为,节日发展的历史证明,国家给予节日以一定的法定休假日,是对节日的肯定和提倡,这将极大地促进节日走向繁荣和鼎盛。因此,如今若要振兴民族传统节日,首先就必须利用国家权力和舆论工具还给传统节日以合法地位,改变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不正确认识,从而为对它的利用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
中国民俗专家近年来一直呼吁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4年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议案,建议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确立为国家法定假日,此议案有36位全国人大代表附签。议案提出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央有关部门将此立为课题委托中国民俗学会的几位学者对其可行性进行调研。近日在由中国民俗学会组织举办的关于“祖国传统节日”的国际研讨会上,学者又提出除要求除夕、端午放假外,“清明长假”和“中秋长假”分别取代“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的建议。
民俗专家认为,增加法定假日的要求,并非出于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大的影响,而是一个国家的国家伦理,必须充分体现在对民间活动的文化传承的尊重上,这种尊重对于国家而言,自然应该表现为一种制度性的安排。
“目前在国家的制度安排中,春节似乎仅仅跟“五一”、“十一”平起平座,而“五一”和国庆充其量只是城市人的节日,而且其文化内涵也远低于春节。但是,每年“五一”和“十一”都是放三天假,加上调休,一般是七天;而春节跟元宵节相接,也只给三天假,加上调休,最多也是七天。”高丙中认为,这跟春节的地位太不相称。在中国民间,大年三十(除夕夜)是一年里、至少是春节最重要的一天,法定假日理当尊重这个传统。
香港、澳门等地比我们内地更开放、更“西化”的地区,但实际上其对中国民俗传统比我们有更多的强调和安排。比如在香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被定为五大传统节日,被规定为法定假日,澳门也类似。就连韩国中秋节也有三天法定假期。

许多人对西方节日感兴趣,中华传统节日却备受冷遇。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

这个问题好。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重视中国节日,少过、不过"洋节"。首先,我们现在得到的信息是人们冷遇中国传统节日却对西方节日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从这点来分析:为什么对西方节日感兴趣?据我们了解,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比如圣诞节、平安夜等都是十分具有趣味性的,五彩斑斓的圣诞树,好吃的糖果......这些对新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中国的大部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难免会有那么一点枯燥,但是不妨看一下六一儿童节、春节等,这些节日大家还是非常期待的。所以这就找到问题所在了,我们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活动和节日结合起来,让节日变的更有吸引力,提高大家对节日的期待程度,这样中国的传统节日就会让人们更加的喜欢,留给人们的印象更加的深刻。那么,今天是清明节,和家人一起外出扫墓踏青,祭奠先祖,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增进亲情,认真对待每个中国传统节日吧。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抵制洋节日,弘扬华夏文明,从我做起。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的习俗有哪些呢?为何如今越来越没有节日的氛围?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喜欢吃月饼,和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这都是中秋的习俗。现在人们感觉到越来越没有节日的气氛,主要是因为人们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可能会有自己的烦恼,没有感觉到节日的氛围。

中秋节即将来临,很多人在说中秋的味道变淡了,并没有过去那么浓厚,现在的中秋节也是普通的一天,很少人能够体会到人们所说的中秋味是距离他们也比较遥远,在一些孩子的眼中中秋节就是跟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而已。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现,以前的中秋节味道非常的浓郁,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都是讲究团圆气氛的,对于在外务工的人员也会赶回家来与家人团聚,从而享受合家欢乐的氛围,现在的氛围淡了很多,主要就是年轻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享受这种氛围感也越来越少。

生活的成本也在变得越来越高,对于一些在外地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就选择在当地过中秋节给自己的家人说一声中秋快乐,这就是过完了节日是相对于以前来说比较草率的。过去的人过中秋节一家人就会坐在一起赏月,特别是在八月十五的时候,月亮是不是有观赏性的,这也是中秋赏月娱乐项目之一,现在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家长,被自己手中的电子产品一直吸引,可能会忽略抬头看见明月的感觉。

在很多孩子的眼里,中秋节没有确切的仪式感,在西方的节日中有平安夜,大家可以互送平安果,在圣诞节的时候大家可以一起装扮圣诞树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更向往一些有仪式感的节日,所以感觉到中秋节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淡。但是这种节日在古代仪式感极强,有无火龙赏月亮吃月饼燃灯和烧塔,有一些地方习俗也比较特别,但是大家没有体会过。

中秋节会拜月,吃月饼,一起赏月;因为现在正处于快餐时代,人们做事都讲究效率,所以反而失去了以往节日的感觉氛围。
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是比较快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一年到头都很忙
要吃月饼,要进行祭祖,而且还要去赏月。祭拜月亮神,也要祭拜灶王爷。这是由于现在的科技技术越来越发达了,人们都在看手机都在看晚会,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过节。
本文标题: 传统节日都在干什么 如今新增了许多的外来节日,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不会消失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166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哪些比较好的关于量子力学的科普书籍,求推荐转动物体的惯性是否与速度有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