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一直在反对洋节,但是好像又搞不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 2022-09-10 00:00: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拒绝“洋节”,为什么我们不抵制元旦?元旦差不多是世界各地都要国的节日,虽然怎么过不太相似,但是总归是个世界各国共同的节日。而人们...

为什么中国一直在反对洋节,但是好像又搞不好传统节日

拒绝“洋节”,为什么我们不抵制元旦?

元旦差不多是世界各地都要国的节日,虽然怎么过不太相似,但是总归是个世界各国共同的节日。而人们之所以所抵制洋节,主要是因为洋节不是我国传统节日,很多人会觉得这些外来节日会逐渐腐蚀我们的文化,最终导致本土文化的丢失。

但是关于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不抵制元旦的原因对于国人来说很简单,因为元旦可以放假好几天,第二点则是国人根本不会被外来文化腐蚀,因为外来文化对于国人来说,不过是枯燥生活中给自己找个吃喝玩乐释放自己的理由罢了,而最终重要的第三点是,元旦也是我国自古以来的节日之一。

 

中国元旦和西方元旦的起源

先说中国元旦的起源,据说在尧舜时期,舜帝祭祀尧帝的那一天就是元旦,也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而舜帝祭祀尧帝的那一天,也是一个朝代的更迭。而一直到了汉朝之后,汉武帝为了元旦更正规,玉石就规定正月的第一天是元旦。这个历法延续了千年之久,就算是到了如今,我们已经采用公元纪年法,每年的1月1日也是元旦。

西方元旦的起源则要追溯到古埃及时期,据说那时候尼罗河两岸洪水肆虐,而古埃及人发现,洪水肆虐是有时间规律的,经过推算记录,他们发现,每365甜左右就会涨潮,玉石,古埃及人将太阳和天狼星同时升起地平线,尼罗河涨潮的那一天定位了一年的开始,也就是元旦。不过最终给元旦定义的,还是古罗马的卡萨大地,为了祝福双面神,所以元旦出现了,而双面神的名字Janus也逐渐演化成了英文一月份的January。

 各国庆祝元旦的方式不同,这就是世界节日的魅力

不同的国家庆祝元旦的方式不同,在我国,庆祝元旦除了放假之外,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团圆是我国庆祝元旦的主旋律。而在外国,英国的家庭庆祝元旦除了将加重的橱柜塞满食物之外,还会去抢打新年的第一桶井水,以求自己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在比利时庆祝元旦则有趣多了,人们会选择走向动物的身边,会郑重的向动物们说新年快乐。至于法国和意大利,前者喜欢喝酒到不省人事来庆祝,甚至还会利用风向来判断吉凶;而后者则喜欢人们一起涌向街头,一起去燃放爆竹验货,打碎不要的旧物来祈求新一年的顺利。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庆祝的方式都有些许不同,但是这一天,都是快乐的一天,是辞旧迎新的一天。是大家凑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一天。

这是世界性的节日,不是属于任何国家的,是属于世界的

所以为什么我国不抵制元旦的原因,大家应该也明白了吧。元旦不是单独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节日,这是属于世界的节日。就算是韩国,也没有资格向全世界宣布,元旦是属于他们的。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节日,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要求别的国家的人不能过节,也没有任何理由去抵制不是吗?

庆祝元旦,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为了更好的和过去说再见,更好的去迎接新的一年。在我国,元旦之后便是春节,这是非常重要的迎接新的一年的仪式感,而打工人们也能够因此得到假期,得到休息。这么棒的的节日为什么要说是外国创造的呢?又为什么要抵制呢?如果说抵制圣诞节,抵制万圣节是担心文化侵蚀,那么抵制元旦真的就大可不必,没有任何意义了不是吗?

总的来说,拒绝洋节并没有错,毕竟不被文化侵蚀是没错的。但是真正的拒绝不应该是接受外来文化,但是却依然为自己国家的文化而骄傲吗?

一味的抵制是没有用的,只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才是最靠谱的不是吗?当然了,任何外来节日的重要性都不应该凌驾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之上,至于这一点,相信现在越来越多人民族自豪感原来越强,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走入世界,成为外国人口中最棒的,最期待的中国节日。

-

文/汐文七

我们有什么理由抵制自己的节日呢?

元旦,是我们历代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节日,这里面包含了岁月的沉淀、不朽的历史经历,它的延续,是为我们的未来有着不可代替的节日。

反观洋节,我们是可以接受西方外来文化的,我们可以喜欢这种洋人的节日,我们可以过洋人的节日,但必须懂得这种洋人的节日不是崇拜,更不要提倡这种文化。

洋节很新奇,但也要警惕这种文化入侵

往小处想,这仅仅是一种新奇的文化,一些经不住诱惑的人往往深陷洋人的节日中,从来达到自己的一种成就感,认为我过了洋人的节日,我是有多么的洋气,你看看你还过着这么土的元旦。

往大处想,这就造成了一种文化的入侵,首先,洋人的文化先对一部分人进行浇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其次将自己的文化节日涌入到其他的城市,不光达到了自己的需求,也为自己的祖国添加了光彩。

过洋节,是一种虚荣心理

出这个问题的人,她的内心就有一种内心不满意的表现,认为过洋人的节日,是一种自豪感,所以想借用元旦的节日,来写出自己的不满。

你要知道,我们普遍的大众是非常拒绝过洋节的,因为,过洋节意味着不爱自己的祖国,意味着过洋人的节日这是一种耻辱。

从而反应出一部分人碍于自己的面子,碍于自己的虚荣感,从朋友圈里发一个圣诞快乐的图片,这是有多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过洋人的节日了,她认为是一种自豪感,是一种别人过不了的节日。

从自己的格言里写一句外国人的洋话,这是别人看不懂得,从而显示出自己的高级感,这是多么的优秀呢,我们可以去模仿洋人的经典话语,也可以模仿洋人的格言,但是我们坚决要坚守自己的底线。

一部分人,在洋节到来的时候,穿上洋人节日的礼服,一种原因是出于某种利益,另一种是为了炫耀,不管出于什么样的想法,都是为了这个节日。

我们尊重洋节,拒绝盲目从众,攀比

我们国人总是喜欢攀比,我们的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攀比,膜拜,让孩子从小就开始这样了,长大后的攀比,就是要过得比别人更有刺激感,更有新鲜感。

从这个过洋节的活动中,我们就看到了一部分人的攀比心理,他们过洋人的节日的时候,更希望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国内人看到,让自己变得洋气,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与众不同。

那么我们不抵制元旦呢?因为这是我们国人的节日,这里面流着我们国人的血,这里面的历史也将永恒地驻扎在国土的一片天地上。

因此,我们可以过洋节,但是我们不能跟风,盲目从众地去崇拜洋人的节日,这是一种底线,也是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尊重。

-END-

又到了一年一度拒绝“洋节”的日子。在网络上,我们总能看一些人在起劲地呐喊:我是中国人,拒绝过“洋节”。

既然要拒绝“洋节”,为什么不抵制元旦呢?

众所周知,在当今中国,有两套历法并行,一套是农历,一套是公历。农历,可以说是我们的本土历法,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而公历,显然是来自于西方。既然公历是来自于西方,那现在最大的“洋节”是什么?当然是元旦。元旦,是大家都在过的“洋节”,而且还列入到了法定节假日中,要放一天假。

在拒绝“洋节”甚嚣尘上之时,为什么就没有人站出来呼吁抵制元旦这个最大的“洋节”呢?当然,也许有人会站出来说,我们呼吁拒绝“洋节”,其实是号召人们拒绝那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洋节”。然而,元旦这个“洋节”也带有宗教色彩啊。

现在的公历,也叫格里高利历,是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主持修订的。而且,公历的纪年,公元元年,就定于耶稣诞生之年。而公历进入中国,就是由当年那些来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带到中国来的。

我们为什么要过元旦这个“洋节”?不但元旦这个“洋节”不应该过,就是星期,也不要用。星期天,也叫礼拜天,本来就是洋人进教堂做礼拜的日子。我们中国人,到寺庙烧香,到祖宗面前磕头,需要用星期来推算日子吗?根本不需要。

公历进入中国,中国人开始过元旦这个“洋节”,也才一百多年的时间。而中国,是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来年,我们用农历,用天干地支纪年,不是过得好好的?没有公历,我们的日子一样过,或许还可以少了许多的麻烦。

为什么要用公历?为什么要过元旦这个“洋节”?

要说起来,对于元旦这个“洋节”,淳朴厚道的农民,就一直不把它当作回事,一直在用行动抵制。比如,农民从来就不会因为过元旦而不到田地里劳作。而作为中华民族的最大节日,那是个用农历来确定的春节,就一定要在家里大操大办丰盛的饭菜,然后合家团聚,共同欢度。

而作为农民,他们的孩子出生,父母们都只记孩子的农历生日。不像有些人,一方面,大叫要拒绝“洋节”,另一方面,却只记得公历的生日。这样矛盾的行为,是很不好的。

我一直没有看到有人站出来呼吁拒绝元旦这个“洋节”,实在是很让人失望。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抵制元旦这个“洋节”,或许,那些自信满满地拒绝“洋节”的人,说话做事,不太愿意动脑筋去想问题。或者,他们根本就缺少思辨能力。

说起来并奇怪,那些大声疾呼拒绝“洋节”的人,常常要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你想,一个连八国联军与英法联军都总是分不清楚的人,你能要求他说话过脑子吗?

    随着洋节慢慢流入中国,导致中国人经常会过各种各样的节日,但也有很多人都抵制过洋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原来元旦也是一种洋节,也是从国外传进来的节日,但却很少有人抵制,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中国是有着两种日历的,一个就是我国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农历,也可以成为阴历,而另一个就是从西方传来的阳历了,我们一般是过的阴历的新春,而其中元旦就是阳历的新年了,很多人也会把它叫为小年,我们也会过这样的节日。所以也很少会有人抵制这一节日,不过对于其他的外国节日,大部分人对它还是比较宽容的。

 

       其实元旦并不能够真的称之为洋节,因为“旦”早在殷商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象形字,代表的是一轮红日从海面喷薄而出,反映的也是旭日东升的现象,所以元和旦放在一起就寓意了,人们将以蓬勃的朝气来迎接崭新的开始,也就是如此,每年开始的第一天就被叫作元旦。因此也可以说元旦是我们流传至今的节日。

     从根源来看元旦既是我们中国的节日,也是世界的节日,并不存在所谓的洋节的说法。大家遇到事情要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盲目跟风。做好自己才重要。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什么节日,存在就是有他的道理,我们不必抵制这样或者那样的节日,过度的过洋节,确实是有些崇洋媚外,但是适度的度过这样的节日,体验一下外国的传统,也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这些都可以算是一种人生的体验。一切都是适度原则即可。

     大家可以说一说自己的家里一般会过什么节日?在过这些节日的时候会做些什么?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一些交流。


拒绝“洋节”,为什么我们不抵制元旦?

元旦是一个代代相传的节日,蕴含着岁月的沉淀和不朽的历史经验。它的延续是我们未来不可替代的节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接受西方的外来文化,我们可以喜欢这个外国人的节日,我们可以庆祝这个外国人的节日,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个外国人的节日不是崇拜,更不用说推广这种文化了。

1.细想一下,这只是一种小说文化。有些抵挡不住诱惑的人,经常被外国人的节日所牵绊,从来没有达到自己的成就感。他们觉得我过了外国人的节日就这么洋气。看看我有多洋气。你还过着这么土气的过年。纵观全局,这已经造成了一种文化入侵。首先,外国人的文化浇灌了一些人,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其次,它把自己的文化节倾注到其他城市,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也为祖国增光添彩。

2.因为节日的设立有一定的典故,而西方的节日在中国没有相应的故事,很多人并不认同,但事实上,无论他们庆祝什么样的节日,只要觉得合适,适当庆祝就可以了。然而,其中许多是由于对西方节日的过度崇拜,但相反,中国的地方节日变冷了。

3.实际上,中国有两种日历。一种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国农历,也可以成为阴历,而另一种是从西方传来的公历。我们通常庆祝农历新年,元旦是农历新年。很多人也会叫它小年,我们也会庆祝这样的节日。因此,很少有人会抵制这个节日,但对于其他外国节日,大多数人对它更宽容。

4.其实元旦并不能真正称之为洋节,因为“旦”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象形文字,代表一个从海上喷薄而出的红日,反映了太阳升起的现象。因此,元与丹的结合,意味着人们将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全新开始,即每年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因此,也可以说元旦是我们流传至今的节日。从根源上说,元旦不仅是中国的节日,也是世界的节日。没有所谓的外国节日。我们应该理性分析事情,而不是盲目跟风。做自己很重要。

以上就是回答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文化角度分析当前洋节日冲击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因

、“西风压倒东风”,圣诞节为何来势渐猛

近年来,以圣诞节为主打的洋节攻势越来越猛,而中国传统节日相对于洋节则越来越冷清。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人一提到过圣诞就眉飞色舞,而传统的农历春节却越来越觉得“老一套、单调、冷清、越过越没意思……”

圣诞节之所以会如此咄咄逼人,有其特定的原因:

1.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需要享受的理由。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圣诞节,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经济越发达,居民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对闲暇的追求也就越强,要求的假期和节日就越多,因为人们需要一个享受生活、放松自己的理由。

2.国家开放,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欧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为数众多的西方人到中国工作和旅游,西方的很多传统习惯被更为广泛的带入并产生深远影响。

圣诞节在中国日渐盛行,经济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国这样一个根本没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圣诞节这么风靡,西方的经济、文化的相对强势起了微妙的作用。

中国已经加入WTO,西方商业文化附着在商品上汹涌袭来,在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丰富的同时,中国老百姓心中的传统文化也要受到冲击。

3.追求自我,青年人为自己过圣诞。
春节是中国人习惯了的重温亲情的时间,讲的是团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时间,居民只想着举家出游,或干脆睡懒觉养精神;而对于圣诞节为代表的洋节,中国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义,已经把它变成了聚会、疯狂、开心、狂欢的盛宴了。
如果从民俗学的角度上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因此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反倒显得是一种负担,而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彩,圣诞节更像是为自己过的。对于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的青年人来说,洋节日更加能够张扬一种自由的心情。

4.节日造势,商家挥舞运作魔棒。
中国人对洋节的热衷并非简单的“崇洋”心理,这里面有商业运作的“魔力”。
发达国家对节日市场的运作相当成熟,在输出节日商品的同时,也随之输出了他们的文化。他们对商业机会的敏感度及各种促销手段,使其在节日的“造势”上十分高效。每个节日都成为商家大展身手的舞台。
商家和媒体从各方面推波助澜的宣传攻势引领了普通大众对节日的幻想和渴望,从而产生出波澜壮阔的圣诞节大军。事实上,圣诞经济已经成为了假日经济的一部分。像现在的国庆黄金周,民众本来不一定非要出去旅游,但当大环境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行条件,媒体和商家又做好一个“美丽的”陷阱后,民众就不得不往里面跳了

如今 好多年轻人崇尚过洋节...为什么中国传统节会败在洋节手里呢? 议论文

是作文 议论的 谢谢
洋节更适合年轻人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有点叛逆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
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加注重大家庭的氛围。这必然会使年轻人有些反感。因为年轻人不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玩。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和父母在一起他们会把他们的观念强加与人。
本文标题: 为什么中国一直在反对洋节,但是好像又搞不好传统节日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145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世纪的光明都体现在那里当法律和良知冲突的时候,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