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15世纪初)火器和欧洲相比如何

发布时间: 2022-08-11 00:01: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为什么明朝的火器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是由于过于自信的自己的城防工程,认为火炮难以轰塌坚固的城墙,缺乏远见。确实当时中国的城墙厚...

明朝在(15世纪初)火器和欧洲相比如何

为什么明朝的火器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一是由于过于自信的自己的城防工程,认为火炮难以轰塌坚固的城墙,缺乏远见。确实当时中国的城墙厚度和坚固程度高过西方,短暂的优势反而严重成为了中国重炮技术革新的阻碍因素。西方此时在进行文艺复兴,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力量,数学和物理获得了巨大发展,这是火器技术发展的理论准备,而大明王朝在国子监中却没有设立相应的理科教学,一流人才整日四书五经,没有机会接触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导致明代我国的数学水平进步缓慢。理论基础这么差,难怪在火器制作方面差西方越来越远。

二,大明王朝中后期的对手如蒙古人和越南人没有厚实的甲胄,明军使用老掉牙的洪武时期的火门枪对付敌人依然很轻松,阻碍了轻武器方面的技术革新。再一个,明朝中央高度集权带来的腐败低效腐蚀了国家的经济根子,没有钱来革新技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明朝初期的火器制作被国家垄断,制作技术和工艺规程被当做国宝藏于密室,也就是说国家对火器的开发管理过于保守。再者,明朝的火器制作由国家统一调拨银两制造,不计成本,没有竞争力,私人还不能擅自制作,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过慢。成祖设立了火器营,为了保证禁军实力的独尊地位,进一步集中了火器的铸造权,还严格监视地方军的铸造活动,也就是说地方军可以造枪造炮,但要严格按照禁军火器营的标准来做,不能越雷池半步。创造力就这么被中央集权扼杀了。

四、大明继承了元代的匠人户籍制度,匠人不堪政府对自己严格的管束和控制,消极怠工,逃籍者数不胜数,留下了工匠也只是唯唯诺诺,混混日子。怎能依靠这样的工匠造出一流的火炮?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很自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把火药用于战争的国家。当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把火器带到西方时,给欧洲骑士带来的冲击和震撼,改变了欧洲人对战争的观念。最早使用火器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技术,直到明朝初年中国的火器在世界上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而到了明朝中期,中国的火器就不再是过去那样不可一世的地位了,到了明朝末年,中国的火器已经无法与西方抗衡;尽管明朝设计出火器的种类比欧洲人多得多,军队中装备的数量也相当多;但设计这么多火器都不好用,连军队中的士兵都不喜欢用,最后只好以仿造西方的弗朗机和红夷大炮两种为主要的能用的火器;而用于野战的弗朗机炮由于制造工艺水平不行而使用量少,火铳也是又重又笨,射击精度很差,只有笨重的红夷大炮还堪使用;虽然明朝仿造的红夷大炮比欧洲人的笨重,射击精度也不高,但其装弹量大,架在城墙上一大就是一大片,并且也不需要经常搬运,用于守城还是比较适合的。这就是明朝长于守城而短于野战的主要原因;假如明朝的弗朗机数量多一些,火铳射击精度高一些,就不会在野战中输于满清了。为什么过去火器一直领先世界的中国,到了明朝竟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这完全是文化制度造成。在明朝时期,西方文艺复兴,出现了近代科学,促进了各方面的技术发展;而中国在那个时候却将文化束缚在以八股文为主题的科举考试上,造成有文化的人不搞科学,搞技术的人没有文化,并且使用武器的军人也没有文化;而这些没有文化的工匠不可能创造出先进火器的。原来大家都是用古代的方法来认识和发展生产、工艺和技术,中国人富有想象力和认真精神,有很多方面领先是正常的,当西方出现近代科学后,中国的这种文化体制所能产生的发展水平就无法与其相比了。就以火器而言,明朝制造火器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文化的工匠,即使有些认得字的,也是根本没有科学知识的人,要制造好的火器,他们首先面临以下不可克服的问题:1、不懂化学。不知道火药发射和爆炸的化学反应原理,无法准确鉴定火药中硝和硫磺的含量,因此无法得知所用的火药装多少所得到的射程是多少;由于火药中的有效成分无法保证,同样多的火药,这一批装了打不远,下一批有可能又会炸膛。2、没有力学和运动学知识。根本没有物体抛物线运动的概念,不知道炮弹飞行的运动轨迹,无法形成准确的射击理论;偶尔出现几个“神炮手”,也是凭感觉而已,根本没有保证,大多数都是瞎放炮。3、没有冶金理论知识,不懂铁中的含碳量和其他化学成分的作用,也不知道合理的冶炼工艺,到现在一些老铁匠还有用一个美女扔到炉中就可以炼出好钢、造成宝剑这种荒唐的传说;所以这种落后的传统习惯即使炼出一些好铁,但大批量生产中铁的强度无法保证,这次用这么厚的炮管可以,有可能另外一门这么厚的炮管就会炸膛;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明朝造的铁炮不断增加厚度,造成炮的重量很大,无法制造像弗朗机这样的轻型野战炮,使得明军的野战能力大减。4、没有机械加工理论及设备。尽管明朝仿造了西方的红夷大炮,但其内孔是直接铸造出来的,没有对内孔的加工工艺及设备,所以炮弹与炮膛之间的配合很差,无法保证射击精度,射程也大打折扣。所以在后期郑成功2万多人无法攻下900荷兰人据守的城池,就是因为郑成功的火炮无法与荷兰人的大炮抗衡;最后只好采用围城的方法使其粮食断绝才出来谈判退出台湾。5、没有标准的炮弹生产工艺,造出的炮弹在尺寸、形状、重量和表面粗造度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对炮弹的发射角度和出口速度的概念根本没有,这对大炮的射程和威力影响相当大。6、军队中没有对炮兵进行有效的理论培训,都是凭个人经验或者感觉来操作,不可能形成强有力的炮火。
中国军事工业发展的停滞
明朝与西方的火器差距并不大甚至领先 甚至总的来说明朝火器在当时世界上居顶尖水平

明朝的火器比起同一时期的西方到底怎样?

网上看了很多,一些说更先进,一些说差不多,一些说是最落后的,事实是怎样就是怎样,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懂的来回答
帝国前期用的是火铳,这玩意不咋滴。包括帝国从建立到灭亡的276年,都是火神枪。燧发枪没有研制出来。所以,有分析就说许尔萨之战大明败在了天气,因为下雨火枪不能用,被打败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帝国中期到后期军队主要列装的是鸟铳,佛郎机,红夷大炮,震天雷(手雷)。
帝国中期时候葡萄牙殖民扩展到菲律宾,南洋等地,为什么没有像后代那样进入大陆呢,在这里不得不提当时的海盗,王直,刘波之流,这群人虽然也扮演倭寇的角色,但是对国家还是忠心耿耿的,西方殖民者没少吃这帮人苦头。主要是因为当时帝国的火炮技术比西方先进的多,虽然战船没有西方的坚固,但是炮厉害,所以从葡萄牙在菲律宾开辟殖民地,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干仗,再到英国的崛起,这一段时间,基本西方没在大陆讨得什么好处。
提到军事,不得不提戚继光,这个军事奇才,帝国三段击就是由他首创的。比西方使用的时间要早,什么是三段击呢,就是用火枪的时候,一排发射,一排清弹,一排装弹,非常实用。
当时的西方也没有发明出来燧发枪,只不过他们的炸膛现象很少,精度也比我们的高,所以看上去好像他们比我们先进,其实未必。
所以综合来说,在步枪这一块,用鸟铳,三眼铳的要比西方火力更猛,但是被自己的武器打死的要比西方的多。而火炮这一块西方比不了帝国的火炮,红夷大炮应该是说到清朝中期都是世界顶级的。

中国古代的火器和欧洲的火器哪个好?

为什么明朝的火器会被淘汰
明朝建国时,军事形势十分严峻,朱元璋不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展兵器制造。明朝前期,火铳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仍然处于较领先地位。但是,明朝对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有着严密的控制,地方不得擅自制造,严禁个人研制,因而限制了火器的创新。以致永乐年间定型的手铳,直到嘉靖时期佛郎机和火绳枪传入时也没有重大的革新和突破。所以当佛郎机在嘉靖初年传入时,明廷才发现火铳的落后,当即进行仿制和改制,同时对传统火铳进行革新。所以直到明朝灭亡,其火器和西方差距其实很小。明末入侵的满清,在宁远和宁锦之战受挫后,也决心学习汉人的火器制造技术,入关后再与南明的对峙中,双方都制造了大量火器作战。清顺治末至康熙中期,全国统一战争基本结束,各地局面趋于稳定,火器制造便逐渐减少。至雍正时期(1723-1735年)起,火器制造业便开始滑坡,直到鸦片战争(1840年)以前,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水平已落后欧洲200多年,致使在战争中处于完全的被动挨打状态。
我认为自1452年土耳其人铸造乌尔班大炮轰击君士坦丁堡开始,中国的火器水平就已经落后了。这之后其实一直都是中国不断仿造欧洲火器的过程。而清代自建立一来,火器就一直落后。例如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俄国军队有850支燧发枪,而清军只有50支火绳枪。从康熙到乾隆,军队火器水平也一直是火绳枪加长矛加弓箭加佛郎机铳的水平。只相当于西班牙大方阵的水平。欧洲的火药是在海战的需求下崛起的。中国是大陆国家,维护国家始终要靠陆军。火药的发展跟不上陆军的需要,火器是海上争霸的利器。中国的火药是在炼丹时偶然发明的,然后慢慢传到欧洲的,欧洲人发现可以用于军事上,这也就能说明为什么火药在中国得不到更新改进,而且最终落后西方。
早期当然是中国的火器好。
但是后来就不行了。楼上说是火药武器不适合陆军,我觉得是不对的。个人认为,是因为在古代的封建思想中,工匠地位是很低的,仅好于商人。这样一来,研发的动力就很差。到了明朝后期,主要的火力,就全是模仿欧洲火炮造的佛郎机了。再后期,就得靠进口红衣大炮了。
古代的时间太长了,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不好比较,只能说,越靠近现代,西方的优势越大。
至于明朝火器被淘汰的原因,因为对于游牧民族的满清来说,火器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火器的存在会大大降低骑兵的优势,所以当满清立国之后,就对火器进行了限制。

明朝末年欧洲与中国的火器对比谁更强?

尽管明代在改进火器方面有相当的发展,但中国的火器技术在明朝末年已经落后于欧洲的葡萄牙和荷兰了。在徐光启和传教士们铸造欧洲大炮时,比徐光启小两岁的意大利人伽利略(1564~1642)已经在研究炮弹的运动轨迹,并得出了抛体运动的规律。毫不奇怪,自从元朝时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生产于明朝时代正在地中海沿岸和欧洲的一些大城市中蓬勃地发展。那里的手工工场里,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在提高,工艺改进的节奏相当快,产品质量已超过了东方。

明朝的火器和同时期西方火器哪个更好

在那个时期应该是明朝更好吧吧
明代火器从其分类来看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火铳和鸟铳,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小,一般筒内装填铅弹和铁弹等物,其射程仅数十步至二百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都有此类出土的实物陈列)。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都很大的火炮,多数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少数的装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主要用在守寨和攻城,也用于野战、水战和海战。明代的海船制造已经相当的发达,海船上就装备了这些火器(明末年间,郑成功率水师海船收复台湾,曾用这些武器痛击荷兰侵略者)。
明代的爆炸性火器已经相当发达,具体有两大类:一类就是地雷,品种繁多,有石头雷、陶瓷雷、生铁雷等数十种;另一类就是水雷,有水底雷、水底龙王炮和混江龙等兵器。根据大量的史实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和使用"两雷"的国家。
明朝还出现了使用火药推进的箭矢-火箭。除了普通的火箭外更有推进药与爆炸药分开的二级火箭-火龙出水。
将爆裂物做成了地雷与漂在江河上的水雷,敌军触及时会牵动引线将钢轮转动以摩擦燧石点火而爆炸。
公元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金属管形火器传入欧洲,火枪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5世纪初,西班牙人研制出了火绳枪。后来,被明王朝仿制,称之为鸟铳,直到1547年出生的法国人马汉,将火绳点火改为燧石点火,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一直到1848年,足足装备了200多年。
后装枪的发明是19世纪枪械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步枪出世500年都是从膛口用探条把弹丸装进枪膛内的历史,被有些史书称之为“开辟了轻武器和步兵战术的新纪元”。
中国火器和西方火器差不多同时间发展,但是在此之前中国有火药,所以当时中国拥有一些火炮,但是几乎在同时(13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发明了手持火器,也就是手铳。在此之后,在元朝末期的农民起义中,朱元璋的起义部队拥有大量火炮,用于攻城战和海战,并立下汗马功劳。在同时期西方,1451年的君士坦丁堡战斗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用火炮摧毁了东罗马帝国,毁灭了这个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国。

之后,东方在部队中大量装备火器,主要有抬抢,虎蹲炮,而在同时期西方的装备中则是大量装备火炮和弓箭,直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时期,火枪兵成为英国部队中的主要单位。
但是在欧洲火器发展历史中,刚开始是几个火枪兵放在前面,开火后由后面的长枪掩护,所以直到十八世纪早期,才出现纯火枪兵的部队,而且早期西方战争几乎都是排队进攻,也就是排队枪毙。

而在同时期的明朝,一直都是纯火枪兵的,人手一把抬枪,然后后面有神火飞鸦和虎蹲炮。至是在当年的西方所没有的,但是西方在十七世纪搞出了小型直射火炮,其战斗力远远超过虎蹲炮。
但是火枪在刚开始是不合格的,但是西方很多的国家都装备了火器,而在当年的明朝确被落后的满清骑兵所打败了。所以说,资产的多少可能会决定历史走向,西方通过殖民统治获得了大量资金,而明朝年收入只要宋朝的一半,而且还有满清等外敌。
其实火器明朝中后期就落后于欧洲了
欧洲1450年发明火绳枪,明朝1521年第一次得到火绳枪,1571年开始大规模装备,然而欧洲1560年就发明燧发枪了,明末时欧洲30年战争时期已经开始装备燧发枪了而同时期的明军最好的只是仿制奥斯曼火绳枪的秘鲁铳了,也只能小规模装备,而明军大量装备的还是落后将近百年的火绳枪,而16世纪初欧洲就有“红夷大炮”了,明朝1570年之后才弄到几门,1600年后才从荷兰引进开始仿造50年前水平的红夷炮,明朝红夷炮到最后也就到了12磅水平,欧洲战场上已经出现了24磅炮更别提这些16世纪中期就有了,还有48-60磅重炮。欧洲16世纪已经开始了炮制改革按用途区分为野战炮,工程炮,守城炮和舰炮,红夷炮便是舰炮的一种,中国从13世纪应用到战争后直到16世纪30年代也没有根据用途做明显的区分而欧洲16世纪已经按口径和尺寸为基数按一定的比例制造火炮部件其制品已经规范化和制式化并且还对火炮口径,长度,管壁厚度,弹种和装药量进行了实验和测定保证了火炮的发射安全和火力,16世纪中期更是制造出了威力更强射程更远的新式长管炮。
本文标题: 明朝在(15世纪初)火器和欧洲相比如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086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让褪色的衣服恢复原本的颜色如何看地方县志
    Top